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各州资源概览 - Mangistau Oblast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各州资源概览 - Mangistau Oblast

一、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各州资源概况——曼吉斯套州(论文文献综述)

吴佳星[1](2021)在《哈萨克斯坦耕地利用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郝韵[2](2021)在《中亚国家生态政策差异性及其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中,中亚国家专指中亚五国,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该地区众多生态环境问题引发国际关注,包括水资源使用过量、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地荒漠化等,特别是由过度灌溉造成咸海来水锐减引发的咸海危机,成为该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缩影。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对中亚五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广泛且深远,为改变现状,中亚五国相继出台生态政策法规,体现国家立场和对咸海问题的重视程度。对各国生态政策效果进行评价将有利于掌握政策体系的成效和现存问题,可为中亚国家今后联合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参考,促进上海合作组织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同时支撑绿色“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因此,本研究以中亚国家生态政策为核心研究对象,以政策评价理论为指导,以“中亚生态环境恶化——政策和管理差异性影响生态保护——单一国家政策效果欠佳——构建生态政策协调国际机制”为基本逻辑框架,采用文献与归纳、实地调研、统计分析、对比分析、案例分析、遥感与GIS、数据包络分析、规范与实证分析方法,探究中亚五国生态保护政策、生态管理的差异性,以及政策差异性对生态环境状况的影响,采用单因子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开展生态保护政策效果综合评价,将遥感地理分析方法引入政策效果分析的研究框架,对中亚地区现存区域机制和国际机制分析及评估,提出上海合作组织参与该地区生态治理的路径方案。通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一、中亚五国生态保护政策差异性是导致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主因。中亚五国生态保护政策完善程度不同,各国在制定本国生态环境政策时本位现象突出,行动步调不一致,直接导致咸海生态危机;中亚五国政策制定和执行能力存在较大差异,生态政策侧重点不尽相同,难以在政策层面协商一致;中亚五国生态管理主体及其地位不同,导致利益诉求多样化,各国在联合解决共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时沟通渠道不畅,决策过程复杂,时间成本较大。二、中亚国家生态保护政策效果具有空间特征,其影响因素多样。经济相对发达国家的大城市和工农业发展均衡地区的生态保护政策相对有效,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国家大城市生态政策效果较好;生态保护政策效果相对较差的地区为资源开发型区域,经济主要依靠石油、铁等矿产资源采掘、加工业,生态环境压力大。三、解决中亚地区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国际组织统一协调,制定各国认可的区域生态环境政策。生态保护政策效果受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水平、产业结构、经济全球化水平、科技进步、发展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国际组织在协调中亚五国制定区域生态环境政策时需拓宽思路,兼顾自然、社会、经济多角度制定区域系统的生态保护政策。四、构建中国参与中亚生态环境治理的合作路径。中国应以大国担当的责任,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发挥人才、技术、管理等优势,要坚持双轮驱动,智力基础设施是关键、物质基础设施是基石,协调中亚国家加强生态保护重点领域的多边合作,倡导绿色丝绸之路。

高贵现,郭玲霞[3](2020)在《哈萨克斯坦农业资源州际分布及生产效率分析》文中认为哈萨克斯坦幅员辽阔,农业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在各州(市)间的分布极不均匀。本文通过分析哈萨克斯坦农业资源的州际分布,利用DEA模型计算哈萨克斯坦各州(市)2014年—2018年农业资源投入的生产效率,得到如下结论:哈萨克斯坦农业资源分布不均形成了差异明显的种植业主产区和非主产区;农业资源的综合生产效率总体保持较高水平,但呈先升后降趋势;从非DEA有效各州(市)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效率来看,光照的利用效率最高,其他资源投入都需进行较高比例的调整;此外,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8.3%,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哈萨克斯坦农业发展应在立足于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加强与中国的农业技术合作。

王美知[4](2020)在《哈萨克斯坦粮食生产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粮食安全是关系一个国家和地区稳定与发展的重要问题。虽然中国粮食总产量较改革开放初期翻了一番,但在国内农业生产水土资源紧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形势下,探究开发“海外粮仓”成为中国应对粮食供给“紧平衡”,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拥有显着地缘优势和优越农业生产禀赋的哈萨克斯坦将是我国粮食安全合作的首选伙伴之一。对该国粮食生产时空演变情况及驱动因素的研究是中国在海外开展粮食生产耕地投资和进行粮食贸易合作的先行基础。首先,文章梳理了国内外关于粮食生产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阐释了演变经济地理和农业生产相关理论,界定了粮食、生产布局和时空演变等概念。其次,在分析哈萨克斯坦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农业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对哈萨克斯坦各区域粮食生产比较优势进行定性对比。第三,一方面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2005~2017年哈萨克斯坦全国和不同地理地形区粮食总产、单产和播种面积的时间演变特点,另一方面运用差异系数法、重心分析法和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了哈萨克斯坦粮食生产空间分布动态变化特点和空间聚集与差异特征。第四,从自然、政策、科技、经济因素和农业投入五方面建立驱动因素指标体系,采用地理探测器的因子探测器测度主要驱动因素对全国和不同粮食产区粮食产量分异的影响强度;采用交互探测器探究两两因子的交互作用对全国和不同粮食产区粮食产量分异的作用机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哈萨克斯坦粮食生产时间演变特征:(1)全国粮食总产量呈现两阶段波“波浪式”增长,粮食平均年增长率为3.40%,单产是影响总产量的主要原因。(2)从地理分区上看,北部粮食产量占比超过全国粮食总量的50%,但呈现下降趋势,中部粮食产量占比不断增加,西部粮食产量最低。(3)从地形分区上看,草原区域是粮食主产区,平均产粮量占全国的79.16%。山区和沙漠地区粮食产量占比低,但呈现增加趋势。(2)哈萨克斯坦粮食生产空间演变特征:(1)北部各州粮食产量优势一直保持,粮食高单产区主要集中在南部各州,粮食中产区不断向中部和东部聚集。(2)全国粮食产量空间分异强,但在波动中降低。(3)哈萨克斯坦历年粮食产量重心集中分布在阿克莫拉州内,呈现出“西南到东北再回到西南”的螺旋式移动形态,移动距离逐渐减小。(4)哈萨克斯坦粮食产量集聚特征显着,且不断增强。粮食生产的高高型集聚区在北部扩大并保持稳定,低低型聚集区域分布在西部并波动缩减,粮食生产布局逐渐稳定。(3)粮食产量空间差异主要驱动因子及其作用机理:(1)全国范围粮食产量分异的主要驱动因子从2005年的农林牧渔固定资产和耕地面积变为2017年的农业劳动力从业人数和区域平均温度。在转变过程中政策科技和经济社会的因子的影响逐渐降低,而要素投入和自然条件因子的驱动作用逐渐增强。(2)2005~2017年,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空间差异的主要因子从投入因子转变为政策科技因子最后变为经济社会因子。自然条件因素对主产区影响相对较小。(3)各维度因子在不同时期均以较高的影响强度共同作用于非主产区粮食生产布局,其中自然条件因子与要素投入因子作用强度较大。(4)各指标变量对不同区域粮食产量的驱动作用呈现两两间的交互作用增强,多为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相同变量对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不同粮食产区的作用强度有差异,不同地区粮食生产布局的驱动机制不同。最后依据本文所得结论从投资目标区域选取、投资业务的选择以及粮食产业链的搭建上提出对中国“走出去”农业企业在哈萨克斯坦开展粮食产业投资的启示和建议。

TILES MEIIRZHAN[5](2020)在《基于GIS的哈萨克斯坦铁路网扩张规律与规划研究》文中指出伴随“Nurly Zhol”战略的实施,哈萨克斯坦的经济状况不断改善,经济结构也日趋合理,也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节点国家,中哈双方签署了铁路建设领域的合作备忘录,对哈萨克斯坦的铁路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整体而言,哈萨克斯坦的路网分布还存在密度不够,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发挥不足等问题。为此,要结合哈萨克斯坦的整体区域发展规划、自然资源分布及地形情况合理制定铁路建设规划,如何实现动态、直观与经济发展相适应铁路规划决策,对于科学合理的规划路网布局、安排建设工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借助ArcGIS强大的空间统计分析功能,研究哈萨克斯坦的路网扩张规律及其与经济的耦合关系,确定其未来的铁路发展规划。主要进行以下研究工作:1)研究铁路路网规模测算及其与经济的耦合度评价方法对现有路网规模测算的几类测算方法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影响路网规模测算的主要技术指标,建议采用可达性及路网密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铁路路网的综合评价。针对构建的铁路—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以路网密度、GDP密度作为系统分析指标,进行耦合协调度计算,并给出建议的评价参考标准。2)构建基于GIS的哈萨克斯坦铁路路网地理数据库通过大量的调查资料,结合哈萨克斯坦铁路建设重大节点,将各年份各州的铁路线路数据、人口、GDP数据导入到构建的GIS地理数据库中,选取2004、2010、2016三个年份,制作铁路路网、路网密度、人口密度、GDP等专题地图。3)进行各州的路网需求分析通过计算哈萨克斯坦各州的人口、GDP以及路网密度的相关性,构建路网需求模型,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理论计算铁路路网密度与人口密度、GDP密度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并根据各州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经济、人口发展规划数据预测2022与2030年度的路网密度需求。4)通过协调耦合度模型分析研究各州铁路路网建设规划综合各州的路网可达性分析,构建协调耦合度计算模型,确定相应的指标权重后对各州的区域经济发展和路网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综合考虑中哈两国在铁路建设领域的合作情况,对各州的路网建设规划提出可行的建议。

郭辉[6](2019)在《哈萨克斯坦农业产业结构与区域竞争力差异及中国的合作建议》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哈萨克斯坦将农业产业发展作为完善其经济结构多样性的优先方向,但以往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农业合作范围、规模和层次总体偏小,如何深化农业合作值得关注。以往中国国内大多数研究比较关注哈萨克斯坦产业结构单一化的问题,对于其第一产业的研究比较薄弱。因此,系统剖析了哈萨克斯坦第一产业发展情况,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各区域农业竞争力进行综合量化评估。结果发现,哈萨克斯坦以谷物、豆类和油料等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种植为主,畜牧业产量还未完全恢复到独立前的水平,农业服务领域严重滞后于生产,各区域农业竞争力差异非常明显。建议中国企业优先考虑的投资区域主要有科斯塔纳州、阿克莫拉州、突厥斯坦州、北哈萨克斯坦州、东哈萨克斯坦州和阿拉木图州;中国企业应优先考虑围绕哈萨克斯坦优质、特色的农产品原料,实施农副产品加工业投资,注重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考虑在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打造原料加工转化、现代物流、便捷营销融合发展的农业产业集群。同时,中国政府应考虑增加对哈萨克斯坦的粮食配额,从哈萨克斯坦进口小麦和大豆,增加油料作物进口,丰富中国粮食和油料进口的来源国;还应考虑进一步加大与哈萨克斯坦开展农业技术服务领域和管理经验的交流与合作。

刘阳[7](2019)在《哈萨克斯坦产业转型初探 ——基于中哈非能源产业合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全球经济下行,哈萨克斯坦“单一性”产业结构的弊病日益暴露,产业转型、产业优化等问题亟待解决。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加之哈国内不断发现新的大型油田,这为能源经济结构的形成奠定客观基础。同时哈萨克斯坦在独立前是作为苏联工业体系中的一环存在的,独立后丧失了原先的经济联系,许多大型的工业综合体纷纷破产,科研人才和熟练技工移居他国,这也在侧面上加剧了哈国经济结构的单一性。自2012年开始,哈国官方出台诸多改革举措,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成效并不十分显着。“一带一路”倡议问世后,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友好交往持续升温。2014年12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哈萨克斯坦,正式提出“国际产能合作”的概念,并与哈方就深入推进中哈产能合作,将中国优势产能与哈国产业转型需求对接达成了重要共识。农业、制造业和旅游业是两国经济合作的重点领域,得益于双方高度契合的发展主张,日益密切的经贸、政治关系,以及哈国内政局平稳过渡和加入世贸组织,中哈非能源产业合作的前景令人乐观。诚然,两国关系目前仍然面临诸如地缘博弈加剧、金融支持不足、技术标准不统一以及哈国内舆论环境复杂等情况影响,然而随着中哈交往走向深处,这些问题的解决也提上了日程。

郭辉[8](2019)在《中国参与哈萨克斯坦经济特区投资的主要障碍和合作对策》文中研究说明哈萨克斯坦设立了10个功能明确的经济特区,其中中国投资较少,主要分布在曼吉斯套州的阿克套海港经济特区和阿拉木图州的霍尔果斯东大门经济特区。虽然哈萨克斯坦为经济特区发展实施了优惠政策,但总体看运营效果较差。未来,哈萨克斯坦若想吸引中国等外国投资者参与经济特区建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哈政府在六个方面的改革:一是修改经济特区法以减少引资的限制条件;二是根据各特区资源禀赋合理设计优先产业目录,防止产业重复布局;三是加大优惠力度引进相关辅助性产业和生活配套服务部门,以完善地区产业结构;四是着力推动制度规范以改善国内营商环境;五是完善经济特区内外的基础设施以增强引资吸引力和地区间协作;六是引进和培养国内管理、技术和服务型人才。鉴于哈国内营商环境差和经济特区的限制措施等障碍,中国政府应考虑构建国内企业在哈投资安全保护机制,引导更多企业开展制造业合作,形成比较优势分工,在中亚国家形成示范效应。

王佳[9](2017)在《哈萨克斯坦的俄罗斯族族群意识调控及国家认同建构》文中研究指明在当代多民族和多族群国家中,族群意识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尽管其对维护族群的自主性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容易造成作为国家主体的民族和作为非主体民族的各个族群之间产生不同水平的认同,不利于塑造整体性的国家认同。族群意识若调控不当,不仅影响着一国内部民族和睦及社会稳定,往往也会成为制约该国家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哈萨克斯坦作为中亚地区受俄罗斯影响最早和最深的国家,其国内俄罗斯族人口的发展变迁史为独立初期俄罗斯族族群意识在哈萨克斯坦的兴盛提供了土壤。得益于哈政府采取的一系列调控措施,独立以来哈萨克斯坦基本维持了和睦稳定的族际关系,在调控国内俄罗斯族族群意识方面积累了较为成功的经验,成为后苏联空间乃至世界范围内构建和睦族际关系的范例。基于哈萨克斯坦国内民族人口构成的现实状况,实现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统一,将成为哈萨克斯坦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必由之路。

樊志军[10](2017)在《哈萨克斯坦政党制度的现状与发展》文中指出哈萨克斯坦政党制度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流变过程。20世纪90年代初期,伴随着国家结构的重建,哈萨克斯坦国内各政党及社会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哈国进入政党“战国时代”。独立初期,三权分立的国家政体选择、多党政治方向的确立均为哈国各政党进入议会进而在国家政治进程中能够“有所作为”提供了内生动力。25年来,哈萨克斯坦形成了“祖国之光”党主导下的多党制。从历史的维度看,政治制度的有效性与权威性是国家和社会生活正常发挥的必要前提条件。本文以哈萨克斯坦政党制度为研究对象,揭示哈国政党政治运作的内在逻辑及其特殊性,希冀为哈萨克斯坦政党制度研究作有益的尝试。本文认为,政党制度作为现代国家政治制度基本内容之一,在哈国历经25年的变迁,已经形成了多党制原则下的“祖国之光”党一党独大模式。这一政党制度模式的形成,离不开独立初期国家政治体制选择,更与哈国缔造者纳扎尔巴耶夫的执政模式和运筹帷幄直接相关,而且受制于哈国精英分化和各政治利益集团的博弈以及国内经济水平发展的影响。在哈萨克斯坦民主化进程中,虽然面临着政党制度发展的低态化、部落化及伊斯兰极端主义对世俗政权的威胁等诸多挑战,但其“一超多柔”的政党格局已经形成,政党联盟化将是哈萨克斯坦政党制度发展的主流,政党与威权政治的博弈会促进民主的发展,亦是影响政权交接重要因子。哈萨克斯坦政党制度的演进历程有其独特的轨迹,无论是身枷苏联“政治胎记”的制度惯性,还是纳扎尔巴耶夫独到的运筹帷幄,都已将哈国塑造成现在“祖国之光”党权倾朝野,反对党日渐衰败的政党格局。这一政党格局虽难以扭转,但并不意味着现政权已经根除了危机与挑战,如何纾解朝野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和对抗,如何确保纳扎尔巴耶夫一手缔造的“祖国之光”党的党内团结及其该党在哈国的领导地位,如何在可预期的时间内完成政权的和平交接等问题挑战着哈萨克斯坦政局。

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各州资源概况——曼吉斯套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各州资源概况——曼吉斯套州(论文提纲范文)

(2)中亚国家生态政策差异性及其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第2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中亚生态政策研究
        2.1.1 生态政策概念
        2.1.2 中亚生态政策研究进展
    2.2 政策评价的理论和方法
        2.2.1 政策评价的内涵
        2.2.2 政策评价的标准
        2.2.3 政策评价的方法
    2.3 生态政策效果评价研究
        2.3.1 生态补偿政策效果评价
        2.3.2 生态政策综合评价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亚五国生态环境问题
    3.1 研究区概况
        3.1.1 中亚自然资源概况
        3.1.2 中亚社会经济概况
    3.2 中亚生态环境问题
        3.2.1 咸海生态危机
        3.2.2 水资源缺乏
        3.2.3 土地退化
        3.2.4 生物多样性降低
        3.2.5 大气污染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亚五国生态保护政策与管理
    4.1 中亚国家生态保护政策对比分析
        4.1.1 中亚国家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发展历程
        4.1.2 中亚国家涉及咸海的法令对比分析
        4.1.3 中亚国家宪法中涉及生态保护的内容分析
        4.1.4 中亚国家生态环境战略纲要对比分析
    4.2 中亚国家生态管理主体对比分析
        4.2.1 生态管理主体演变
        4.2.2 向多元管理主体过渡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亚五国生态保护政策效果评价与分析
    5.1 水资源保护政策效果
    5.2 土地资源保护政策效果
    5.3 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效果
    5.4 大气保护政策效果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重点区域生态保护政策效果空间差异及其影响机制
    6.1 数据包络分析法评价方法与数据
        6.1.1 DEA方法概述
        6.1.2 DEA的原理
        6.1.3 数据收集与整理
    6.2 指标体系的构建
        6.2.1 指标体系确立原则
        6.2.2 构建生态效率指标体系
    6.3 生态保护政策效果空间差异及形成机理
        6.3.1 国家尺度的结果与分析
        6.3.2 州(省)级尺度的结果与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生态保护政策协调机制的构建
    7.1 区域及国际组织生态保护协调机制启示
        7.1.1 中亚区域生态保护协调国际机制经验借鉴
        7.1.2 国际组织经验借鉴
    7.2 基于上合组织中亚区域生态保护政策协调机制及方案
        7.2.1 上合组织具有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合作的意愿
        7.2.2 中国与中亚各国生态环境战略的对接
        7.2.3 上合组织中亚生态保护政策协调机制
        7.2.4 上合组织参与中亚区域生态保护政策协调机制构建的路径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3)哈萨克斯坦农业资源州际分布及生产效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回顾
二、哈萨克斯坦农业资源的州际分布
    (一)哈萨克斯坦气温、光照资源的州际分布
    (二)哈萨克斯坦农业用水资源的州际分布
    (三)哈萨克斯坦耕地资源的州际分布
    (四)哈萨克斯坦农业劳动力的州际分布
    (五)哈萨克斯坦肥料投入的州际分布
三、哈萨克斯坦各州(市)种植业产值分析
四、哈萨克斯坦农业资源投入的生产效率分析
    (一)研究方法及指标选取
        1. 研究方法。
        2. 指标选取与数据获取。
    (二)结果分析
        1. 哈萨克斯坦农业综合效率评价结果分析。
        2. 农业生产要素投入产出分析。
        3. 哈萨克斯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五、结论及建议

(4)哈萨克斯坦粮食生产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外文献研究现状
        1.3.2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创新之处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粮食
        2.1.2 生产布局
        2.1.3 时空演变
    2.2 相关研究理论
        2.2.1 演化经济地理理论
        2.2.2 生产要素理论
        2.2.3 资源配置理论
第三章 研究区域概况
    3.1 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3.2 自然条件
        3.2.1 地形地貌
        3.2.2 气候特点
        3.2.3 土地资源
        3.2.4 水资源
    3.3 社会经济条件
        3.3.1 哈萨克斯坦社会经济状况
        3.3.2 各区域社会经济状况
    3.4 区域粮食生产比较优势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哈萨克斯坦粮食生产时间变化特征分析
    4.1 全国粮食生产变化分析
        4.1.1 粮食单产变化分析
        4.1.2 粮食种植面积变化分析
        4.1.3 粮食总产量变化分析
    4.2 分区域粮食产量变化分析
        4.2.1 不同地理分区粮食生产分析
        4.2.2 不同地形区粮食生产变化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哈萨克斯坦粮食生产格局空间演变分析
    5.1 粮食生产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5.1.1 粮食单产的空间变化分析
        5.1.2 粮食种植面积空间变化分析
        5.1.3 粮食产量空间变化分析
    5.2 粮食产量空间演变特征分析
        5.2.1 粮食产量空间差异性分析
        5.2.2 粮食产量空间聚集性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哈萨克斯坦粮食产量时空变化驱动因子分析
    6.1 驱动因素指标选取
    6.2 全国粮食产量驱动作用强度及作用机制
        6.2.1 不同年份驱动因子作用强度和作用机制
        6.2.2 不同维度因子驱动作用强度和作用机制
        6.2.3 双因子的交互作用强度和机制
    6.3 不同产区粮食产量驱动作用强度及作用机制
        6.3.1 粮食主产区因子驱动作用强度和作用机制
        6.3.2 非粮食主产区因子驱动作用强度和作用机制
        6.3.3 不同产区双因子交互作用强度和机制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和启示
    7.2 研究不足和展望
        7.2.1 研究不足
        7.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基于GIS的哈萨克斯坦铁路网扩张规律与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1.2.1 国内外路网规划研究概况
        1.2.2 铁路路网的空间布局与扩张规律研究
        1.2.3 基于GIS的铁路路网规划研究
    1.3 主要研究方法和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路网发展理论与测算模型
    2.1 铁路路网的一般发展规律
    2.2 铁路路网规模适应分析
    2.3 常用的铁路网测算方法
        2.3.1 测算方法总结
        2.3.2 测算方法选取
    2.4 铁路网与经济的耦合度评价
        2.4.1 系统指标选取
        2.4.2 子系统的综合发展程度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GIS的铁路数据库建立
    3.1 Arc GIS地理数据库
        3.1.1 地理数据库概述
        3.1.2 地理数据库的特点
    3.2 数据处理
        3.2.1 投影变换
        3.2.2 DEM数据拼接
    3.3 哈萨克斯坦地形及资源分布状况
    3.4 哈萨克斯坦各州人口空间分布
    3.5 哈萨克斯坦铁路发展现状
    3.6 本章小结
4 预测路网密度
    4.1 影响铁路路网扩张的主因素分析
        4.1.1 铁路路网密度
        4.1.2 铁路路网密度和人口密度的相关性
        4.1.3 铁路路网密度和GDP密度的相关性
    4.2 路网需求模型构建及应用
        4.2.1 理论模型
        4.2.2 实际模型
        4.2.3 路网预测
    4.3 本章小结
5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路网建设规划研究
    5.1 网络数据集的构建
    5.2 各州可达性计算
        5.2.1 OD成本矩阵
        5.2.2 可达性
    5.3 铁路建设协调耦合程度
        5.3.1 系统指标的选取
        5.3.2 指标权重计算
        5.3.3 协调耦合程度
    5.4 铁路网规划研究
        5.4.1 中哈两国路网合作情况
        5.4.2 路网增长趋势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哈萨克斯坦农业产业结构与区域竞争力差异及中国的合作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研究进展
2 哈萨克斯坦第一产业内部结构特征
    2.1 种植业以谷物、豆类和油料等土地密集型农作物为主
    2.2 畜牧业发展缓慢,产量不及独立前
    2.3 农业技术和服务领域滞后于农业生产
    2.4 渔业发展有一定优势,林业发展不具备优势
3 哈萨克斯坦各区域农业发展综合竞争力评估
    3.1 方法模型和指标选取
    3.2 实证分析
4 主要结论及深化中哈农业合作的建议
    4.1 主要结论
        4.1.1 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生产是优势产业,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
        4.1.2 畜牧业发展仍处于恢复期
        4.1.3 农业技术和服务水平滞后影响第一产业生产率的提升
        4.1.4 各区域农业综合竞争力差异明显
    4.2 深化中哈农业合作的建议

(7)哈萨克斯坦产业转型初探 ——基于中哈非能源产业合作(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单一性能源产业——哈萨克斯坦产业结构现状
    2.1 能源储备丰富
    2.2 能源产业成为经济支柱
        2.2.1 支撑经济增长
        2.2.2 吸收主要投资
    2.3 “繁荣”背后的隐患
        2.3.1 易受国际环境影响
        2.3.2 制造业产品严重依赖进口
3 哈萨克斯坦产业结构转型的路线与困境
    3.1 实施路线
        3.1.1 对内:“工业创新发展规划”与“2050”发展战略
        3.1.2 对外:依托欧亚经济联盟
    3.2 面临困境
        3.2.1 前苏联时期产业布局的遗留问题
        3.2.2 “玉兹风气”——部落意识的隐形阻力
        3.2.3 科研投入不足与人才流失
        3.2.4 欧亚经济联盟的局限性
4 中哈非能源产业合作——“一带一路”与哈国产业转型的交汇点
    4.1 内在动因
        4.1.1 发展政策契合
        4.1.2 产能转移与产业互补
        4.1.3 政治互信加深
    4.2 重点领域
        4.2.1 第一产业:农业
        4.2.2 第二产业:机械制造业
        4.2.3 第三产业:旅游业
    4.3 前景展望
        4.3.1 经贸往来日趋紧密
        4.3.2 产能合作方兴未艾
        4.3.3 哈国加入世贸组织
        4.3.4 哈国政权平稳过渡
5 中哈非能源产业合作的挑战与对策
    5.1 “中亚战略”地缘博弈
    5.2 营商环境期待完善
    5.3 金融服务相对薄弱
    5.4 技术标准存在差异
    5.5 舆论环境多元复杂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8)中国参与哈萨克斯坦经济特区投资的主要障碍和合作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 哈萨克斯坦经济特区发展历程
二 哈萨克斯坦经济特区发展现状
    (一) 阿斯塔纳市的阿斯塔纳—新城经济特区
    (二) 曼吉斯套州的阿克套海港经济特区
    (三) 阿拉木图市的创新技术园经济特区
    (四) 南哈萨克斯坦州的奥恩图斯季克经济特区
    (五) 阿特劳州的国家工业石化技术园经济特区
    (六) 阿克莫拉州的布拉拜经济特区
    (七) 巴甫洛达尔州的石化工业经济特区
    (八) 卡拉干达州的萨雷阿尔卡经济特区
    (九) 阿拉木图州的霍尔果斯东大门经济特区
    (十) 江布尔州的塔拉兹化学园经济特区
三 哈萨克斯坦发展经济特区的现实依据
    (一) 制造业滞后, 完善工业体系迫在眉睫
    (二) 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经验匮乏, 借经济特区提升工业创新能力
    (三) 欲打造中亚过境运输枢纽和跨境物流体系, 但国内交通基础设施滞后
    (四) 制造业滞后不能有效吸纳就业, 欲借经济特区创造就业岗位
    (五) 经济特区产业配套和基础设施滞后, 欲引资改变这一状况
    (六) 利用经济特区学习经验, 培养人才和提高劳动力素质
四 中国在哈萨克斯坦经济特区的投资情况
    (一) 中国在阿克套海港经济特区的投资现状
    (二) 中国在霍尔果斯东大门经济特区的投资现状
五 中国企业参与哈萨克斯坦经济特区投资的主要障碍
    (一) 经济特区优惠政策更多保障其国内利益, 对外国投资形成壁垒
    (二) 资金匮乏导致经济特区缺少必要的基础设施
    (三) 经济特区缺乏配套产业, 产业重复布局难以形成集聚效应
    (四) 哈萨克斯坦营商环境增加了中国企业进入的隐性成本和壁垒
    (五) 经济特区的经济辐射范围和市场容量小, 引资能力差
    (六) 经济特区缺乏产业工人和管理人才, 增加了外资企业成本
    (七) 缺乏清晰的经济特区管理、监督和考核机制
    (八) 中国企业更多选择贸易, 而非制造业投资
六 中国在哈萨克斯坦经济特区投资的对策建议
    (一) 应考虑构建中国在哈投资企业的保护机制
    (二) 哈萨克斯坦可向中国学习经济特区的发展经验
    (三) 建议中国组织相关机构跟踪研究哈萨克斯坦经济特区的运营效果
    (四) 中国利用比较优势继续参与哈萨克斯坦跨境交通基础设施和物流服务
    (五) 构建中国企业良好形象以消除哈萨克斯坦民众抵触心理
    (六) 中国企业应结合哈经济特区的优势资源开展制造业产能合作
    (七) 中国企业应做好前期市场调研, 构建风险防范措施

(9)哈萨克斯坦的俄罗斯族族群意识调控及国家认同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一、俄罗斯族族群意识在哈萨克斯坦产生的背景
    (一) 苏联解体前哈萨克斯坦民族人口构成的发展历史
    (二) 哈萨克斯坦独立以来民族人口构成的变化
    (三) 当前哈萨克斯坦国内民族人口构成的分布特点
    (四) 哈萨克斯坦国内语言使用的历史及现状
二、俄罗斯族族群意识在哈萨克斯坦的具体表现
    (一) 哈国内俄罗斯族的温和民族主义
    (二) 哈国内俄罗斯族的分离主义
三、哈萨克斯坦调控国内俄罗斯族族群意识的具体经验
    (一) 完善制度建设, 构建对话平台
    (二) 强化国家认同, 淡化族群认同
    (三) 实施务实的语言政策, 缓和国内民族关系
    (四) 加强与俄合作, 巩固战略互信
四、结论

(10)哈萨克斯坦政党制度的现状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缘起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
        1.3.2 国外研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
        1.5.1 研究的难点
        1.5.2 研究的创新点
2. 哈萨克斯坦政党制度的演进历程
    2.1 哈萨克斯坦政党制度演进起因
    2.2 一党终结:哈国多党制进入“战国时代”(1991—1993)
    2.3 议会选举:各党派为利益诉求分化组合(1994—1999)
    2.4 修缮法规:一党独大模式奠定法律基础(2000—2007)
    2.5 联盟重组:多党制原则下的一党独大格局定型(2008—2016)
3. 哈萨克斯坦政党制度变迁的影响因子
    3.1 国家体制选择为多党制变迁设定制度底色
    3.2 纳扎尔巴耶夫执政模式为多党制变迁构成外在控制力
    3.3 精英分化与利益博弈构成多党制变迁内生动力
    3.4 哈萨克斯坦社会经济总体发展助力政党格局
4. 哈萨克斯坦政党制度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4.1 政党制度发展低态化导致国内政治生态“亚健康”发展
    4.2 现代政党制度发展不成熟导致社会断层和被动化
    4.3 政治部落化倾向可能导致新的政治分化
    4.4 伊斯兰极端主义的猖獗削弱世俗政权基础
5. 哈萨克斯坦政党制度未来发展趋势
    5.1 哈萨克斯坦政党制度“一超多柔”的政党格局短期内无法改变
    5.2 政党“联盟化”将是哈萨克斯坦政党制度发展的主流趋势
    5.3“威权政治”下的社会生活要求政党制度释放更多民主元素
    5.4 政权交接机制不明朗将影响政党稳定格局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读期间主持的课题
在读期间参与的课题
后记

四、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各州资源概况——曼吉斯套州(论文参考文献)

  • [1]哈萨克斯坦耕地利用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 吴佳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2]中亚国家生态政策差异性及其效果评价[D]. 郝韵. 新疆大学, 2021
  • [3]哈萨克斯坦农业资源州际分布及生产效率分析[J]. 高贵现,郭玲霞. 新疆财经, 2020(06)
  • [4]哈萨克斯坦粮食生产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研究[D]. 王美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5]基于GIS的哈萨克斯坦铁路网扩张规律与规划研究[D]. TILES MEIIRZHAN.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6]哈萨克斯坦农业产业结构与区域竞争力差异及中国的合作建议[J]. 郭辉. 农业展望, 2019(10)
  • [7]哈萨克斯坦产业转型初探 ——基于中哈非能源产业合作[D]. 刘阳. 新疆师范大学, 2019(06)
  • [8]中国参与哈萨克斯坦经济特区投资的主要障碍和合作对策[J]. 郭辉. 欧亚经济, 2019(02)
  • [9]哈萨克斯坦的俄罗斯族族群意识调控及国家认同建构[J]. 王佳. 俄罗斯研究, 2017(06)
  • [10]哈萨克斯坦政党制度的现状与发展[D]. 樊志军. 新疆师范大学, 2017(10)

标签:;  ;  ;  ;  ;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各州资源概览 - Mangistau Oblast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