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药 - 姜

保健药 - 姜

一、保健良药——生姜(论文文献综述)

王彦彦[1](2020)在《岭南中医妇科治疗月经病学术源流及诊疗特色整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综合运用文献研究、中医学术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通过网络文献检索系统、广州市各大图书馆、访谈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或后人、跟名老中医出诊学习等四种途径,对岭南中医名家治疗月经病学术思想、诊疗特色及临床经验等进行大规模的收集整理,发掘岭南地区月经病的发病特点和名家调治月经病的诊治规律,初步呈现岭南中医妇科医家治疗月经病的学术思想源流及特色经验集成,为临床继承应用岭南中医妇科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用参与性研究方法初步验证其中一位名医的经验方的临床疗效,为岭南中医妇科学术思想的临床疗效提供循证依据。为中医妇科后辈学习岭南中医妇科提供指引,为发挥岭南中医妇科优势,继承与发扬岭南中医妇科奠定一定的基础。方法:本研究工作主要通过广泛收集历代岭南中医妇科名家相关历史记载、发表论文、医案医着、名医弟子的跟师记录、心得、经验总结及其他途径关于名医的一些记录等,搜集其中各岭南名医关于月经病诊治的学术背景、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有效病案等,通过比较研究的科研方法,归纳整理出岭南名医对于月经病诊治的特色和规律,形成“岭南中医妇科治疗月经病”学术源流。同时对岭南中医妇科名家治疗月经病的诊疗特色进行整理研究,采用文献收集、名老中医自身总结、名家访谈、弟子访谈、跟诊学习等形式,采用传统及现代的多种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研究当代岭南妇科名医的学术思想、思辨特点、临床经验、方药特色、典型医案,总结其共性规律和特点,总结岭南中医妇科流派的学术思想。在基于上述岭南中医妇科名家治疗月经病的临证经验特色总结下,选择岭南妇科名家李丽芸的一个经验方药,采用参与性临床研究,从方药、治法入手,凝练形成代表性研究方案,评价临床疗效,为岭南中医妇科学术思想的临床疗效提供循证依据。结果:在岭南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岭南地区中医妇科流派的发展受岭南文化的历史沉淀影响深刻。岭南中医妇科形成因素包括地域、经济文化、体质因素等。岭南中医妇科流派的构成代表有罗氏妇科、蔡氏妇科两支妇科派系,还包括以妇科病为专科的岭南医家及兼治妇科病的名家。岭南中医妇科流派治疗月经病的学术特点:(1)传承发扬中医,创新中医理论,培养数代岭南名医;(2)百病生于气,重视调理气机;(3)因地制宜,注重湿热致病,顾护气阴;(4)四诊合参,重视望诊、脉诊;(5)心身同治,调畅情志,重视情志治病;(6)调理肾脾,先天与后天并重;(7)用药轻灵,善用南药花药;(8)结合岭南饮食文化,药食同源,重视药膳。本研究选择岭南妇科名家李丽芸教授经验方之补肾健脾法中药复方,治疗脾肾两虚型经期延长(黄体功能不全),运用随机对照方法,与地屈孕酮片作为对照,结果如下:两组患者治疗后经行时间延长的主证积分明显下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治疗疗效相当;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组在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方面更为有效。经过三个月经周期的治疗两组HP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两组间治疗后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的疗效相当。两组基础体温高温相持续时间经治疗后延长,而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在延长黄体期时间方面疗效相当。两组黄体中期血清孕酮值(BBT上升6-8天)经治疗后较前显着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治疗均有可能提高黄体中期血清孕酮值而改善黄体功能。但因两组治疗前后黄体中期血清孕酮值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间不具可比性,尚不能证明中药组对提高黄体中期血清孕酮水平的有效性。结论:岭南气候地理的独特性造成了岭南地区有别于我国其他地区的疾病特点及居民体质,如外邪常夹湿邪入侵人体,月经病患者也多气虚、阴虚及痰湿体质等;岭南地区还有采用当地中草药煲凉茶和煲汤的饮食文化习惯,因此药膳调经也成为岭南中医妇科的一大特色。岭南妇科流派传承特点:以代表性南海罗氏妇科为例,其调经特色在于:(1)崇尚景岳,调经首重阴阳;(2)脾肾为本,气血为用;(3)养阴保津,驱邪扶正,攻补有度;(4)治疗重视地域气候的差异;(5)善用南药,药性平和;(6)重视情志治病。罗元恺教授继承发扬,衷中参西,提出女性肾气—天癸—冲任—子宫轴的概念,这是岭南中医妇科理论上的重大突破。罗氏的传人欧阳惠卿、李丽芸、罗颂平、王小云等传承罗氏的学术思想,又各有发展创新。欧阳惠卿致力于补肾活血法在妇科领域常见病、难治病的应用研究,其科研成果硕果累累。李丽芸充实了补肾法,提出经典的补肾八法,丰富了补肾调周法的经验。罗颂平立足天人合一,提出月经周期与太阴月节律同步的创新观点。王小云经多年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形成特色明显的中医“心身同治”学术思想,创新以情胜情的情志疗法。同时岭南妇科流派传承人为岭南中医妇科流派的研究开创流派工作室,培养人才,为岭南妇科流派作出贡献。潮汕蔡氏妇科其传承以家传为主,兴盛至今的除了其百年不衰的疗效。近现代名医蔡仰高、蔡纯臣刻苦努力传承良好的家风医德,崇仲景学说,重脾肾,博采众长,重视祖方、偏方,又有创新。至现代蔡妙珊教授继承先辈经验,又结合吸收院校中医教学,将蔡氏妇科发扬壮大。临床验证方面,李丽芸教授经验方之8号健脾补肾方对脾肾不足型经期延长(黄体功能不全)患者是有效的,其疗效与地屈孕酮片改善黄体功能不全型经期延长的疗效相当,而对改善患者脾肾不足型中医症状方面更优于地屈孕酮。此经验方具有临床可行性及可重复性。

刘派[2](2020)在《慢性肺系疾病内服膏方组方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对古代肺系疾病膏方进行收集整理,探究其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并根据药物之间的关联系数演化新处方,为慢性肺系疾病的临床治疗思路提供参考。方法:对图书馆内的书籍进行手工检索,将筛选出的肺系疾病膏方进行记录,人工录入电脑文档中备案;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运用数据预处理的方法对收集到的膏方进行二次筛选和数据加工;登录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中的方剂管理系统,将筛选出的膏方名称、来源、治疗疾病以及膏方的组成药物和剂量录入系统之中,整个过程由双人录入,专人审核。利用统计报表系统和数据分析系统,对肺系疾病膏方的疾病类型、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等进行统计;然后利用关联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高频药物组合和新处方。结果:1总体:本次研究共纳入210个处方,包含210味中药,数量最多的为治疗咳嗽的膏方,其次是喘证、肺痨、感冒等;频次最高的药物为杏仁、甘草、麦冬、生姜、紫菀款冬花等;四气以温性为主,五味以甘味为主,归经以归肺经为主;常用药物组合为杏仁、生姜、甘草、紫菀和款冬花等药物之间的配伍,演化出11组新处方。2不同类型疾病:治疗咳嗽的膏方中频次最高的药物为杏仁、甘草、生姜、紫菀、款冬花等;四气以温性为主,五味以甘味为主,归经以归肺经为主;常用药物组合为杏仁、生姜、麦冬、川贝母、紫菀和款冬花等药物之间的配伍,演化出9组新处方。治疗喘证的膏方中频次最高的药物为杏仁、甘草、紫菀、款冬花、人参等;四气以温性为主,五味以甘味为主,归经以归肺经为主;常用药物组合为杏仁、甘草、人参、麻黄等药物之间的配伍,演化出8组新处方。治疗肺痨的膏方中频次最高的药物为麦冬、天冬、茯苓、生地黄、川贝母等;四气以寒性为主,五味以甘味为主,归经以归肺经为主;常用药物组合为麦冬、天冬、人参、茯苓、川贝母等药物之间的配伍,演化出5组新处方。结论:1古代医籍中运用膏方治疗的主要肺系疾病类型为咳嗽、喘证和肺痨,这主要与疾病的病因病机、肺的生理特征以及膏方的治疗特色有关。总体膏方中使用最多的药物为杏仁、紫菀、款冬花、人参、生地等,治疗原则主要以止咳平喘、润肺化痰、补气健脾为主,高频药物之间的相互配伍构成了治疗慢性肺系疾病的核心组合,演化出的新处方根据证候的不同加入了祛风散寒、理气健脾、滋阴养血和清热泻火类药物。2咳嗽的治疗原则与总体原则相同,膏方组成主要以止咳平喘、润肺化痰类药物为主,演化的新处方中加入了补气升阳、疏风解表和清热泻火类药物。3喘证的治疗原则以补肺、补肾、理气、平喘为主,膏方中增加了纳气平喘类药物的比重,辅以止咳化痰类药物,演化的新处方中加入了温补肾阳和解表散寒类药物。4肺痨的治疗原则以滋阴、润肺、降火为主,膏方中大量使用养阴类药物,同时配合止咳化痰类药物,演化的新处方中主要加入补气养血和填精益髓类药物。5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可以对复杂多样的慢性肺系疾病膏方数据进行分析,探究其组方用药规律,演化生成新处方,并以表格和网络图的形式展示出来,为日后慢性肺系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王淞[3](2020)在《国医大师张志远内科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搜集、整理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的相关资料,追溯其学术思想形成的渊源,总结提炼其治疗内科系统疾病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使国医大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方法本文采用传统的文献学研究方法,以先生的手稿札记、学术着作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等资料为对象,追溯先生学术思想形成的源流,整理、分析并总结其临证经验,提炼学术思想,撰写研究论文。结果本文通过分析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的生平、治学、临证等方面内容,概括其治学特色,总结了先生对感冒、咳嗽、胸痹、狂证、痴呆、恐惧、泄泻、头痛、胆痹、臌胀、内伤发热、腰痛、痿证等内科疾病的病机治法认识、遣方用药的经验、规律和特色,并提炼升华出先生“三论、两观、两发明”的内科学术思想体系:“三论”,即大气一元论、玄府细络系统论、医易相通论;“两观”,即天人相应的时间医学观、胃气为本的治病观;“两发明”,即风药理论的发明、“人-症-方-药”量效理论的发明。结论通过研究得出,张志远先生治学严谨,具有独特的治学门径,德艺双馨,内科临证经验丰富,学术思想体系庞大,内容丰富,可以概括为以“易”指导、以“气”主宰的“三论、两观、两发明”辨治体系,颇具特色。其治学方法颇具借鉴性;其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具有很好的启发性、实用性和重要的临床价值。先生的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对中医学的继承和发扬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郭小乐[4](2020)在《国医大师张磊辨治肺系疾病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课题借助张磊名医工作室的学术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选择肺系疾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该领域内其学术特点、临证经验、组方用药规律。通过这些研究,客观公正的总结张老的学术成就,为未来传承、发扬张磊先生学术经验提供借鉴与启示。研究方法:本论文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方法和数据挖掘方法,通过搜集和整理张磊教授的学术着作、发表的学术论文、往年的门诊病例以及历代医家治疗肺系疾病的相关着作和论文,对多方面的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并通过数据挖掘,力求系统地总结和提炼张磊教授治疗肺系疾病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研究结果:病因病机方面,总结出风、痰浊、热三个特点;诊断辨证方面,首先重视脏腑关系,其次重视辨证与辨病的结合;治法治则方面,总结出张老治肺十法,分别是:宣肺去壅、清肺泻热、涤肺祛浊、降肺下气、补肺益气、滋阴润肺、清肝肃肺、肺胃同治、肺肠同治、解毒通络;用药特点方面,总结出用药轻灵、量小力专,动静结合、以动为主,亦润亦燥、相济相随,加减用药,随症而转四个特点。研究结论:本论文首次系统地总结了张磊教授辨治肺系疾病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由浅到深,从纵向方面,较为全面的、系统的整理和凝练了张磊教授的学术思想,将其理论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展现出来,从而有效的指导临床实际应用。

王慧珠[5](2020)在《翻译作品题目(汉译维):《明朝那些事儿》;翻译作品题目(维译汉):《生死关头》(塔里木文学月刊2018.10);《健康咨询300例》(保健-基本知识-维吾尔语2002.1)》文中研究指明

杨小敏[6](2020)在《宋代药业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药业,即医药行业,在中国古代溯源悠久。传统药业涵盖古人为了防治疾病、延续生命的一系列药物认知、利用以及经营活动。药业研究的对象包括自然及加工药物、经营管理机构、药市及药业文化等内容,其发展不仅与医学、农业、商业联系紧密,更具有独立发展路径。宋代以前,药物发展经历了从民间经验到官方认证的过程。宋代以后,药物利用更多体现在官方主导下的民间传播过程。厘清宋代用药、制药、售药等相关机构之间的联系,是理解古代药业经营管理以及官民用药发展水平的重要基础。通过分析宋代药业的发展历程,既有利于展现传统药业的阶段性演变,也是阐释宋代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关乎生命的重要行业,古代药业以战国秦汉以来的医药认知体系为基础,逐步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战国秦汉时期为第一阶段,出现了主要满足少数人补益需求的最早用药风潮。不过当时上层社会的用药习惯与百姓应疫需求之间的差距十分明显。魏晋隋唐时期是第二阶段,不仅逐步掀起了古代“医药分家”的序幕,也促使隋唐以后城镇药肆、药市的初步兴起。宋代开启了古代药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构建了政府引导下的药业运行体系,在药物利用、经营管理、药业信仰等方面多有革新。宋代药业的兴盛,为下一阶段明清时期的药材商帮活动奠定了行业发展基础。在药物利用方面,宋代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大类别药物分别在专业栽培、利用观念、功效地位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在植物药种植中,宋代人工栽培药物的种类、技术、规模范围等方面都有新的发展。在动物药利用中,宋代不断稳定并付诸于实践的“辰属”观念,引导人们深入开发利用已经熟知的动物药,而非恣意妄用其他野生品种。在包括动物药在内的药物代用品方面,宋代医药家不是无节制的增加代用品种类,而是采取相对稳定的用药标准,推动成药规范化发展。在矿物药的功效利用中,宋代矿物药被大量引入治疗普通疾病,但在实践中也遭到越来越多医家、士人的质疑。政府一度颁布旨在扼制滥用金石药的禁令,其他植物类药物(如黄耆)的补益地位逐步形成。这些药物资源的利用变化,是宋代药业兴盛的重要基础。在经营管理方面,宋政府重视革新医药机构,形成了内廷用药与外朝制售的有机结合。官方制售机构以翰林医官院、太医局的行政教育职能分化为基础,自上而下逐步影响至基层乡里,有效强化了官药业的市场优势地位。中央及地方官药局各有侧重,而非单一的直属关系。地方药局具有比较自由的发展空间,形成了与中央官药局运行模式不同、相对独立、临时性的地方医疗救助体系。在比较协调的政策环境下,宋代(特别是南宋)商业性市镇普遍兴起,南方民间药肆明显多于北方。许多民间药肆不再与医家直接相关,而是由商人直接经营。药材商品的独立化以及药业主体的多样化发展,成为宋代药业兴盛的突出表现。此外,药品流通过程中度量衡的规范与进步、剂型的商业性变化、药价的持续走高,一并彰显了宋代药业发展的新面貌。在药业信仰方面,宋代儒释道力量在医药活动中相互联系,形成了以佛、道为名,由士人融合构建的行业崇拜雏形。宋代士人通过家宅种药和开辟药园等活动,在社会上形成了认识药物、利用药物的良好环境。他们以理性的批判精神,成为当时传验方药的重要主体。士人对道家祠观和佛家寺院的记载和传颂,既推动了道家先贤及医药人物逐步具备了行业神的崇拜形象,也进一步提高了佛家寺僧医药活动的社会影响。宋代以后各种“药王”的多样化记载,是明清时期医药行业民间崇拜的社会文化基础。就现实意义而言,宋代作为超越古代经济发展平均水平的关键时期,是我们恰当总结古代药业发展经验最具代表性的历史阶段。以药物利用为线索,注重探讨药材商品的经营活动及文化背景,是系统阐释宋代药业发展水平、拓展宋代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合理途径和独特视角。传统药业至今关乎民众生活、政府治理、社会秩序等一系列问题。如何综合规划药学史的研究路径、如何理解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药物的依赖和需求,仍是人们值得不断深思的重要课题。

吴玲,郑琴,张科楠,郭园园,罗俊,肖帅,李文静[7](2019)在《菜部类、谷部类和其他药食同源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药食同源是古人在食物和药物之间发现总结的智慧结晶。虽然药食同源中药的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已有大量文献报道,但有关其安全性方面的报道相对较少。古代本草,尤其是食物类本草着作记载了大量的药食同源中药,并对来源、品种、功效、禁忌、用法与用量等进行了系统的概述。通过系统地查阅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对药食同源中药的安全性或不良反应进行了综述,为其食疗和保健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李路广[8](2019)在《民国时期沪上中医食疗文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系统梳理民国时期有关食疗食养的理论与应用方法,探讨该时期影响食疗食养思想形成与发展的文化元素,进一步丰富中医饮食养生的内容和特色食疗方法。方法:运用中医文献学的方法,收集相关报刊15种,着作20部,涉及代表性医家20人。基于文献资料,建立excel数据库,包括作者、食(药)名称、功效、制法、服法、剂型等信息。采用统计描述法,对单味食(药)的性味、归经、品类、膳食剂型、疾病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食(药)物共计381味,品类计17类,剂型计13种,病症77种。具体如下:1食(药)物——品类分布:常用的是果品类,其次是水产类、蔬菜类、调料类、畜肉类。将其常用的具体食(药)列举如下:1.1果品类:常用的有大枣、莲子、核桃、龙眼肉、梨、杏仁、荸荠、山楂。1.2水产类:常用的有甲鱼、海蜇、鲫鱼、海带、乌贼骨、淡菜、龟、蛤蜊。1.3蔬菜类:常用的有山药、藕、白萝卜、百合、韭菜、冬瓜、芥菜。1.4调料类:常用的有酒(黄酒、白酒)、大枣、白糖、蜂蜜、盐、冰糖、甘草、蒜、红糖。1.5畜肉类:常用的有猪肚、猪肉、羊肉、猪肺、牛肉、猪肝、猪肾、猪蹄。2食(药)物——科别分布:常用于内科病与外感病中。其中,内科病以脾胃、肺、肾为主;外感病以肺痨病、痢疾病为主。3疾病——食(药)物分布:常见病种为虚劳病、咳嗽病、胃痛病、肺痨病、痢疾病、霍乱病。3.1虚劳病:常用的有大枣、粳米、山药、莲子、核桃、龙眼肉、蜂蜜、黄芪、糯米、薏苡仁、白糖、茯苓、生姜、猪肚。3.2咳嗽病:常用的有杏仁、冰糖、生姜、贝母、白糖、白萝卜、蜂蜜、百合、鸡肉、猪肺、大枣、梨、茶叶。3.3胃痛病:常用的有生姜、猪肚、佛手、黄酒、柠檬、肉桂、乌贼骨、猪肉、白糖、冰糖、高良姜、胡椒、鸡蛋壳、玫瑰花、吴茱萸、香附。3.4肺痨病:常用的有大枣、百合、莲子、白果、冰糖、酒。3.5痢疾病:常用的有茶叶、生姜、白糖、蜂蜜、红糖、乌梅。3.6霍乱病:常用的有生姜、盐、金银花、荞麦。结论:民国时期中医食疗食养的特点有四:1食用原料的广泛性地理位置、自然气候的独特条件,以及融汇于沪的饮食文化、丰富的饮食着作等因素,为上海地区带来了多样化的食材,沪上民众与医家将部分食(药)物合理地应用到各类疾病中,充实了沪上食疗食养的内容。2极为重视脾胃的作用通过对民国医家使用食(药)物性能、炮制方法,以及对疾病防治观念方面的分析,认为民国时期沪上食疗在防治疾病过程中,尤其注重对脾胃功能的顾护,继承了张仲景“四季脾旺不受邪”的重脾胃思想。3注重日常食料的使用基于对历史文化背景的考察,沪上医家常将日常生活民俗作为辨证施膳过程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来考虑,体现了其食疗观贴近于生活。比如“酒、糖”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两类食料。4食补之风盛行民国时期上海地区的食补之风呈现出了与西方饮食营养学相交融的新式特点,此风气的盛行除了源于自古以来传统的滋补观外,江南温补文化的遗风、疾病观念、医患双方以及商业的推动等诸多因素产生的叠加效应共同促使了食补风俗的形成。

王天[9](2019)在《中医药膳防治肝郁气滞型乳癖的理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中外文献运用中医药膳治疗肝气郁滞证型疾病的挖掘整理,按照中医辨证论治,异病同治的原理,分析中医药膳防治乳癖的可行性研究。总结中医药膳防治肝气郁滞证型乳癖的机理,并采用citespace5.0可视化聚类分析肝郁气滞证相关网络,指导疏肝解郁药膳的研制,为临床实践提供可行性参考。方法:选用文献学研究方法,大量翻阅古籍《黄帝内经》、《饮膳正要》、《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搜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等中外文献数据库中相关论文。对此进行整理分析,首先研究和探讨乳癖的研究背景、病因病机、中医分型及中医治疗和中医药膳的历史演变过程、特点、分类、常用药材、制作方法、药膳的作用和优势、运用原则及禁忌;然后采用citespace5.0可视化软件分析肝郁气滞证的相关网络,主要是其常见疾病和方药等;最后探讨中医药膳对肝郁气滞型乳癖治疗的可行性研究,探讨在异病同治理论基础上中医药膳防治肝气郁滞证型乳癖的理论体系,并以此研制出药膳成品用于试验,为投入临床使用奠定基础,同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理论基础。结果:1.乳癖是由情志异常、饮食失宜和劳倦内伤所致,以乳房肿块和胀痛为主症的乳房疾病,该病在乳腺病中发病率居首位。现代研究认为,该病与人体内分泌紊乱和精神因素有关。中医认为其主要病机为肝郁气滞、痰瘀互结、冲任失调,而肝郁气滞是首要。其治疗以中医药治疗为主,包括内治法、外治法和情志疗法,但该疾病存在周期性和反复性的特点,需长期服药,患者容易出现心烦易怒或精神抑郁,临床急需更加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药膳理论的形成历经先秦、秦汉、隋唐、宋元及清时期等五个阶段。药膳特点:(1)注重整体,辨证施膳;(2)防治兼宜,效果显着;(3)良药可口,服用方便。药膳的形态主要分为菜肴、粥食、面点、膏滋、饮料等五个类别;主要的制作方法有炖、焖、爆、蒸、煮、熬、炒、煨、熘、炸、炝、腌等。历代医家研究表明药膳因能够预防和治疗疾病在临床得到推广,且在施膳过程中,遵循辨证施膳、辨病施膳、因人施膳、因时施膳、因地施膳等原则,还应当注意药材与食材的配伍禁忌。2.肝郁气滞证为中医临床高发证候之一,可导致多种疾病。数据表明1999年至2018年国内关于肝郁气滞发文量逐年上升,说明该证在本科学领域是研究热点。采用citespace5.0可视化聚类分析,表明肝郁气滞引起常见疾病有乳腺增生病、黄褐斑、功能性消化不良、抑郁症、产后缺乳、乳腺癌、失眠、慢性乙型肝炎、急性胰腺炎和不孕症等;其主要表现的证候有不寐、带下、腹痛、乳岩、胁痛、症瘕、月经不调、疝气等,主要治疗方剂为柴胡疏肝散(加减)、逍遥散(丸)、四逆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疏肝解郁汤,主要治疗药物有柴胡、白芍、陈皮、延胡索和香附等。同时,中医药膳对肝郁气滞证的治疗已有大量基础研究及临床经验,说明药膳能够克服目前的治疗困难,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方式。3.中医药膳疗法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辨体施膳的方法,引导人们的个性化药膳调养,在治疗和保健养生中具有独特优势。它既有药物的治疗作用,又有食物的鲜美,能够减轻患者痛苦,易被广大患者接受。按照中医辨证论治、异病同治的原理和肝郁气滞型疾病的特点,分析了中医药膳治疗该疾病的可行性因此,总结中医药膳对肝郁气滞型乳癖的治疗的机理,为临床药膳治疗实践提供可行性参考。同时,在研究基础上,总结肝郁气滞型乳癖的治疗原则及临床常用治疗药物,按照辨证论治的理论,研制逍遥猪肝汤、陈皮香菇鸡翅、陈皮玫瑰饼干和香附养颜汤等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药膳用于试验研究,为临床药膳治疗该疾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论:乳癖的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其中该病又以肝郁气滞证型最多见。该疾病存在周期性和反复性的问题,临床治疗十分困难。中医药膳把饮食和中药科学结合,以防治疾病且无副作用,而且操作简单,患者易接受,也能够长期坚持,从饮食上预防和治疗疾病,防止愈后复发的可能。因此,结合临床上药膳对肝郁气滞型疾病的治疗研究和中医辨证论治,异病同治的原理,我们分析了中医药膳防治乳癖的可行性研究,总结中医药膳防治肝气郁滞型乳癖的机理,并在辨证论治理论基础下配制逍遥猪肝汤、陈皮香菇鸡翅、陈皮玫瑰饼干和香附养颜汤等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药膳用于试验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理论基础。

杨凯[10](2019)在《唐代蜂业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一类重要的经济昆虫,蜜蜂在中国古代的养殖历史十分悠久。而作为中国古代农业的补充部分,蜂业的产生、发展、社会效益及其历史影响也值得研究。基于前代养蜂经验的累积、有利的的农业政策条件、良好的农业技术基础以及较适宜的生态环境,唐代出现了专门的家庭养蜂业,养殖技术也进一步提高。唐人注意养蜂地点、方式和收蜜时间。他们将蜂箱置于檐下廊柱之处,以避免恶劣天气的影响。除了唐代农书《四时纂要》中所载六月、八月“开蜜”的农事以外,当时大量诗文表明,春、夏、秋皆有收蜜的活动。为保证蜂蜜的质量,唐人自觉靠近花、果等优质的蜜源植物。在采集蜂蜜时,用遮蔽法和烟熏法来避免蜂蛰,并且采取多种医疗手段来治疗蜂伤。养蜂成为唐人的家庭副业,一些人赖以为生甚至致获巨富。《四时纂要》中的“六月开蜜”和“八月开蜜”是目前已知古农书中介绍养蜂技术的最早记载,说明新兴的养蜂业受到农家的关注。依据唐代史料中的土贡物产信息,列表统计分析可得,此期蜂产品(以蜂蜜、蜜蜡为主)的地理分布集中于南方,尤其以山南道和江南道的出产州郡数目最多。这种分布特点可能是由于植被(蜜源植物)的分布特征所致。在土贡蜂产品的内部构成方面,蜜蜡与蜡烛约占75%,而蜂蜜则占25%。说明唐代上层社会中可能对蜜蜡的需求量可能更大。在蜂产品贸易方面,渤海产蜂蜜大量输入日本,外国蜂产品则多作为朝贡之物进入国内。根据敦煌吐鲁番文书,可以获取关于蜂产品物价的重要信息。对比同为甜食的砂糖、石蜜等物,蜂蜜的单位价格要更低。蜂产品在唐代医疗、饮食、以及其他日常生活领域应用颇多。蜂蜜、蜜蜡、蜂子、蒲黄等在唐代医书、本草中被列为上品药,在各种方书中应用极其普遍。蜂蜡疗法、蜂毒疗法是独特的治疗手段。蜜灸和炼蜜是重要的中药炮制方法。蜂蜜和饴糖、蔗糖并为唐人获取甜味的三大来源。唐代蜜制甜食有蜜饮、蜜饯、蜜制面点等种类。除此之外,蜜和蜜蜡还被广泛运用到制烛、熏香、密封、传信、染色、美容、洗衣、铸造、制印、兽药等其他日常生活领域。在前人的基础上,唐人对蜜蜂的生物学认识不断具体深入,对蜂之毒性、习性、分型、种类、敌害等信息有进一步的了解。当然,在当时这些只是模糊性的认识,零散见于时人着述之中,尚未形成系统观点,不应作过高评价;在唐代社会,蜜或蜜制食品是深受欢迎的珍馐美食,以此上贡、赏赐、待客、馈赠之记载常见于文献之中;在佛、道教典籍里,蜂蜜皆被视为珍品。既是供奉的佳肴,也是炼丹服饵时必备的良药。蜂蜜甚至被神秘化,常出现在佛道教神话传说之中;在文学作品里,蜂意象之寓意则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无论是对身体部位的隐喻,还是在传奇小说中的象征意义,都体现出这一主题在文化史探索中的价值。

二、保健良药——生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保健良药——生姜(论文提纲范文)

(1)岭南中医妇科治疗月经病学术源流及诊疗特色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岭南中医妇科流派源流
    第一节 岭南中医妇科流派形成的背景
        一、岭南中医妇科的形成因素
        二、岭南中医妇科的源流
    第二节 岭南中医妇科流派治疗月经病的学术特点
        一、传承发扬中医,创新中医理论
        二、百病生于气,重视调理气机
        三、因地制宜,注重湿热致病,顾护气阴
        四、四诊合参,重视望诊、脉诊
        五、心身同治,调畅情志,重视情志治病
        六、调理肾脾,先天与后天并重
        七、用药轻灵,善用南药花药
        八、结合岭南饮食文化,药食同源,重视药膳
    第三节 岭南中医妇科与国内其他妇科流派治疗月经病特色比较
第二章 岭南中医妇科名家治疗月经病的学术经验
    第一节 研究纳入标准
        一、岭南中医妇科名家研究的纳入标准
        二、流派研究的纳入标准
        三、排除标准
        四、纳入结果
    第二节 清代岭南中医妇科名家
        一、何梦瑶
        二、刘渊
        三、何守愚
        四、潘名熊
    第三节 民国时期中医妇科名家
        一、吕楚白
        二、吕安卿
        三、谢泽霖
        四、郭梅峰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岭南妇科医家
        一、罗氏妇科
        二、蔡氏妇科名家
        三、其他妇科名家
第三章 名家及传承人的访谈
    第一节 访谈法研究概述
        一、访谈方式
        二、访谈的研究步骤
    第二节 访谈名家
        一、访谈中医名家李丽芸教授
        二、访谈中医名家王小云教授
        三、访谈中医名家蔡妙珊教授
    第三节 访谈中医名家传承人
        一、采访题目
        二、采访时间地点
        三、采访目的
        四、访谈概要
    第四节 岭南中医妇科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传承主线
        一、罗氏妇科的主要学术传承思想
        二、蔡氏妇科学术思想传承
        三、本研究的创新性
第四章 李丽芸教授经验方治疗黄体功能不全致经期延长的临床疗效观察
    第一节 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实验方案
        四、观察指标
        五、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一般临床资料观察
        二、疗效标准及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2)慢性肺系疾病内服膏方组方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肺系疾病研究现状
        1.1 传统医学对肺系疾病的认识
        1.2 现代医学对肺系疾病的研究
    2.膏方治疗慢性肺系疾病的研究
        2.1 膏方的概念
        2.2 膏方发展的源流
        2.3 膏方治疗慢性肺系疾病的特色和优势
        2.4 目前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3 中医临床数据挖掘研究
        3.1 中医学与大数据
        3.2 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3 膏方的数据挖掘研究进展
        3.4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介绍与关键技术
第二部分 课题研究
    1 研究资料
        1.1 数据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检索策略
        2.2 文献数据的预处理
        2.3 文献数据库的建立和录入
        2.4 数据分析
        2.5 研究方案技术路线图
    3 结果
        3.1 肺系疾病膏方总体分析结果
        3.2 治疗咳嗽的膏方分析结果
        3.3 治疗喘证的膏方分析结果
        3.4 治疗肺痨的膏方分析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 肺系疾病膏方总体用药规律研究
        1.1 肺系疾病类型分析
        1.2 用药频次分析
        1.3 四气五味归经分析
        1.4 基于关联规则的膏方组方分析
        1.5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膏方处方分析
    2 不同类型肺系疾病膏方用药规律研究
        2.1 治疗咳嗽膏方的用药规律分析
        2.2 治疗喘证膏方的用药规律分析
        2.3 治疗肺痨膏方的用药规律分析
    3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优势与不足
结语
    1 结论
    2 展望与不足
        2.1 展望
        2.2 不足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国医大师张志远内科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生平着作
    1 生平概述
    2 着作介绍
第二部分 治学特色
    1 博览广读、取采众长的治学方法
    2 实事求是、躬行践履的治学理念
    3 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4 内观自省、倾囊相授的大医胸怀
    5 修身齐德、淡泊名利的处世智慧
第三部分 内科临证经验
    1 肺系病证
        1.1 感冒
        1.1.1 风寒、风热之辨
        1.1.2 治疗法则
        1.1.3 分型证治
        1.1.4 经验用药
        1.1.5 注意事项
        1.1.6 小结
        1.2 咳嗽
        1.2.1 病因病机
        1.2.2 治疗法则
        1.2.3 分型证治
        1.2.4 特色用药
        1.2.5 小结
    2 心系病证
        2.1 胸痹
        2.1.1 病因病机
        2.1.2 治疗法则
        2.1.3 分型证治
        2.1.4 小结
        2.2 狂证
        2.2.1 病因病机
        2.2.2 治疗法则
        2.2.3 分型证治
        2.2.4 小结
        2.3 痴呆
        2.3.1 病因病机
        2.3.2 治疗法则
        2.3.3 分型证治
        2.3.4 小结
        2.4 恐惧
        2.4.1 病因病机
        2.4.2 治疗法则
        2.4.3 分型证治
        2.4.4 小结
    3 脾胃病证
        3.1 泄泻
        3.1.1 病因病机
        3.1.2 治疗法则
        3.1.3 分型证治
        3.1.4 临证要点
        3.1.5 小结
    4 肝胆病证
        4.1 臌胀
        4.1.1 病因病机
        4.1.2 治疗法则
        4.1.3 分型证治
        4.1.4 软化肝脾验方
        4.1.5 小结
        4.2 胆痹
        4.2.1 病因病机
        4.2.2 施治法则
        4.2.3 分型证治
        4.2.4 小结
        4.3 内伤头痛
        4.3.1 病因病机
        4.3.2 施治法则
        4.3.3 分型证治
        4.3.4 用药特色
        4.3.5 小结
    5 肾系疾病
        5.1 水肿
        5.1.1 病因病机
        5.1.2 治疗法则
        5.1.3 分型证治
        5.1.4 专药专方
        5.1.5 小结
    6 气血津液疾病
        6.1 内伤发热
        6.1.1 分辨外感内伤
        6.1.2 把握时间规律
        6.1.3 分型证治
        6.1.4 小结
    7 肢体经络病证
        7.1 腰痛
        7.1.1 病因病机
        7.1.2 治疗法则
        7.1.3 分型证治
        7.1.4 小结
        7.2 痿证
        7.2.1 病因病机
        7.2.2 治疗法则
        7.2.3 分型证治
        7.2.4 小结
第四部分 内科学术思想
    1 大气一元论
        1.1 大气一元论的理论渊源
        1.2 大气的形成及生理特点
        1.3 基于大气一元论的病机发挥
        1.4 调治人身大气为病之用药法则
        1.4.1 斡旋气机,调治气病
        1.4.2 治气当求脏腑之本
        1.4.3 祛除浊毒,以复气利
        1.5 基于大气一元论的治验举隅
        1.5.1 调胸中大气治胸痹
        1.5.2 调腑中大气治胃肠病
        1.5.3 调经络大气治肢肩背腰痹痛
        1.5.4 调补一身之气改善虚损
        1.5.5 调大气治精神行为病
    2 玄府细络系统论
        2.1 玄府细络系统概述
        2.2 玄府细络系统的微观实质
        2.3 玄府细络系统的生理特点与功能
        2.3.1 玄府细络分布广泛,结构微小
        2.3.2 玄府细络可宣通渗灌气血津液
        2.3.3 玄府细络可通达神机
        2.4 玄府细络系统病理与临床表现
        2.5 玄府细络系统病变的治疗和研究
    3 医易相通论
        3.1 医易相通理论探流
        3.2 易为指导,突出变字
        3.2.1 辨证恒动思维
        3.2.2 方剂灵活化裁
        3.2.3 剂型丰富发展
        3.3 两点论思维方法的实践
        3.3.1 判定病性,一分为二
        3.3.2 处方用药,阴阳兼顾
        3.3.3 亢害承制,确立治法
        3.3.4 病情顽固,杂合以治
    4 天人相应的时间医学观
        4.1 中医时间医学概述
        4.1.1 中医时间医学源流
        4.1.2 人体生理与四时、昼夜关系
        4.1.3 症候变化与四时、昼夜关系
        4.2 中医时间医学指导实践
        4.2.1 明辨病位
        4.2.2 治病于未发
        4.2.3 应时组方选药
        4.2.4 应时服药
        4.2.5 预测病势
    5 胃气为本的治病观
        5.1 “胃气为本观”概说
        5.2 重视胃气与胃津
        5.2.1 胃气是宗气之源
        5.2.2 胃气是生存之本
        5.2.3 胃气为脉之本
        5.2.4 胃津是津液之源
        5.2.5 胃气以通降为和
        5.3 重视胃与他脏联系
        5.4 治胃之法
        5.4.1 慢性胃病重滋养
        5.4.2 他脏之病从胃治
        5.4.3 阴虚津亏滋胃津
        5.4.4 处方用药护胃气
    6 风药理论的发明
        6.1 风药概说
        6.2 风药性能
        6.2.1 风药多味辛
        6.2.2 风药以泻为主
        6.2.3 风药性走
        6.3 风药作用及其配伍方法
        6.3.1 风药治风
        6.3.2 风药治血
        6.3.3 风药治湿
        6.3.4 风药助火
        6.3.5 风药升阳
        6.3.6 风药止痒
        6.3.7 风药通滞
        6.3.8 风药开玄
    7 “人-症-方-药”量效理论的发明
        7.1 “人-症-方-药”量效理论概说
        7.2 “人-症-方-药”量效理论的实践探索
        7.2.1 量从症变
        7.2.2 量从人变
        7.2.3 减量间服
        7.2.4 遵古不泥
        7.2.5 精准靶向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查新报告
论文着作

(4)国医大师张磊辨治肺系疾病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张磊教授生平与治学
    1 简介
    2 学医经历与治学思想
        2.1 基牢根深,取法有源
        2.2 入学深造,初露峥嵘
        2.3 以人为本,仁心济世
        2.4 书山有路,学海无涯
        2.5 苍生大医,医德至上
        2.6 慈心不尽,心系中医
第二部分 张磊教授治疗肺系疾病的临证经验
    第一章 数据挖掘步骤
        1 研究目的
        2 技术类型
        3 技术路线
        4 资料和方法
    第二章 张磊教授治疗感冒的临证经验
        1 病因病机
        2 辨证论治
        3 特色分型
        4 组方用药规律
        5 医案
    第三章 张磊教授治疗鼻鼽的临证经验
        1 病因病机
        2 辨证论治
        3 特色分型
        4 组方用药规律
        5 医案
    第四章 张磊教授治疗咳嗽的临证经验
        1 病因病机
        2 辨证论治
        3 特色分型
        4 组方用药规律
        5 医案
    第五章 张磊教授治疗哮病和喘证的临证经验
        1 病因病机
        2 辨证论治
        3 特色分型
        4 组方用药规律
        5 医案
    第六章 张磊教授治疗肺癌的临证经验
        1 病因病机
        2 辨证论治
        3 特色分型
        4 组方用药规律
        5 医案
    第七章 张磊教授治疗肺系疾病的组方用药规律分析
        1 中药频次统计
        2 药物性味归经统计
        3 基于关联规则的用药规律分析
        4 基于无监督熵聚类的新方分析
    第八章 张磊教授临床常用对药及角药分析
        1 麻黄与杏仁
        2 桑叶与杏仁
        3 麻黄与苏子
        4 苏子与当归
        5 半夏与陈皮
        6 白前与前胡
        7 沙参与麦冬
        8 桑白皮与地骨皮
        9 白僵蚕与蝉蜕
        10 苍耳子与辛夷
        11 党参与黄芪
        12 桔梗与木蝴蝶
        13 干姜、细辛与五味子
        14 桑叶、竹茹与丝瓜络
第三部分 张磊教授治疗肺系疾病的学术思想
    1 病因病机学思想
        1.1 六淫邪气为患,风邪为首
        1.2 肺病多痰浊
        1.3 肺病多热
    2 诊断辨证学思想
        2.1 重视脏腑关系
        2.2 注重辨证与辨病结合
        2.3 注重辨主症与次症
    3 治疗学思想
        3.1 扶正祛邪,邪去正安
        3.2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3.3 十法灵动,法随证施
        3.4 组方用药特点
        3.4.1 用药轻灵,量小力专
        3.4.2 动静结合,以动为主
        3.4.3 亦润亦燥,相济相随
        3.4.4 加减变化,药随症转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中医药治疗肺系疾病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查新报告
发表论文

(5)翻译作品题目(汉译维):《明朝那些事儿》;翻译作品题目(维译汉):《生死关头》(塔里木文学月刊2018.10);《健康咨询300例》(保健-基本知识-维吾尔语2002.1)(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语料介绍
    (一)汉译维
        1.《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介绍
    (二)维译汉
        1.《生死关头》介绍
        2.《健康咨询300例》介绍
二、译文
    (一)汉译维
        1.《明朝那些事儿》译文
    (二)维译汉
        1.《生死关头》译文
        2.《健康咨询300例》译文
三、原文
    (一)汉译维
        1.《明朝那些事儿》原文
    (二)维译汉
        1.《生死关头》原文
        2.《健康咨询033例》原文
结语

(6)宋代药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主要内容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五、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宋代以前药业概述
    第一节 秦汉时期的药物利用与流通
        一、战国秦汉时期的药物认识及利用
        二、秦汉时期的药物流通
    第二节 魏晋隋唐时期的医药分家
        一、医药分家的内涵及表现
        二、医药分家与药业兴起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宋代药物的栽培与利用
    第一节 宋代植物药栽培的新发展
        一、栽培品种成倍增多
        二、栽培方法改良更新
        三、专业栽培的规模化发展
    第二节 宋代动物药的选择及利用
        一、动物药与“辰属”观念
        二、常见动物药的利用
        三、药物代用品的新探索
    第三节 宋代矿物药补益功用的弱化
        一、矿物药利用观念的变化
        二、矿物药利用实践的积累
        三、矿物药补益功效的替代——兼论黄耆“补药”地位的形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宋代药业的经营及管理
    第一节 官府机构
        一、皇室用药
        二、药物储藏
        三、官方制售
    第二节 民间药肆
        一、政府管理
        二、地域发展
    第三节 专门药市
        一、形成特点
        二、流通变化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宋代药商与行业发展
    第一节 药商的社会形象
        一、药商的指代名称
        二、药商的行业形象
    第二节 药商的行业活动
        一、“药行”与“药市”
        二、药商的行业活动
    第三节 药商的地域环境
        一、北方药材的利用情况——以雄州一带为例
        二、南方药市的区域特点——以长江流域为例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宋代士人与药业文化
    第一节 种药建园
        一、家宅种药
        二、开辟药园
    第二节 传方验方
        一、传方
        二、验方
    第三节 助力佛道
        一、道家祠观
        二、佛家寺院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宋代对外药物贸易
    第一节 宋与辽夏金的药物贸易
        一、与契丹辽国
        二、与党项夏国
        三、与女真金国
    第二节 宋与东南亚诸国的药物贸易
        一、进口药物的种类
        二、进口药物的地区交易
        三、进口药物与岭南瘴疾
    本章小结
结论
    一、宋代药业兴盛的主要特征
    二、宋代药业兴盛的主要原因
    三、宋代以后的药业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菜部类、谷部类和其他药食同源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菜部类药食同源中药安全性评价
    1.1 生姜
    1.2 马齿苋
    1.3 莱菔子
    1.4 蒲公英
    1.5 百合
2 谷部类药食同源中药安全性评价
    2.1 白扁豆
    2.2 麦芽
    2.3 薏苡仁
3 虫部类药食同源中药安全性评价
4 兽部类药食同源中药安全性评价
5 介部类药食同源中药安全性评价
6 其他
    6.1 鱼腥草
    6.2 桃仁
    6.3 小茴香
    6.4 火麻仁
    6.5 白果
    6.6 肉桂
    6.7 苦杏仁
    6.8 花椒
    6.9 金银花
    6.1 0 鸡内金
    6.1 1 桑椹
    6.1 2 黑芝麻
    6.1 3 葛根
7 药食同源中药安全性研究存在的问题
8 结语

(8)民国时期沪上中医食疗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中医食疗概述
    1 概念诠释
    2 食疗发展史略
        2.1 先秦时期
        2.2 秦汉时期
        2.3 魏晋南北朝时期
        2.4 隋唐时期
        2.5 宋元时期
        2.6 明清时期
        2.7 民国时期
第二部分 民国时期食疗文献整理与统计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所获基本资料
        2.2 整理统计结果
        2.2.1 四性分布
        2.2.2 五味分布
        2.2.3 归经分布
        2.2.4 品类分布
        2.2.5 剂型分布
        2.2.6 科别分布
        2.2.7 脏腑分布
        2.2.8 病症分布
第三部分 民国时期食疗文献综合分析
    1 食(药)物性能分析
    2 食(药)物品类分析
        2.1 果品类
        2.2 水产类
        2.3 蔬菜类
        2.4 调料类
    3 膳食剂型分析
    4 单味食(药)物分析
        4.1 酒(黄酒/白酒)
        4.2 糖(白糖、冰糖、红糖)
        4.3 蜂蜜
        4.4 粳米
        4.5 核桃
        4.6 茶叶
        4.7 食盐
        4.8 生姜
        4.9 薏苡仁
        4.10 莲子
        4.11 山药
        4.12 藕
    5 代表性病症中食(药)之运用
        5.1 肺痨
        5.2 虚劳
        5.3 痢疾
        5.4 霍乱
        5.5 胃痛
        5.6 咳嗽
第四部分 讨论
创新点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文献综述 中医食疗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2
        论文1 晚清民国时期上海冬令食疗食养思想探析
        论文2 《伤寒论》、《金匮要略》中饮食相关症状的探析
    附录3 果品分布表
    附录4 水产品分布表
    附录5 畜肉品分布表
    附录6 脾胃病食(药)物分布表
    附录7 肺病食(药)物分布表
    附录8 肾病食(药)物分布表
    附录9 气血津液病食(药)物分布表
    附录10 病症分布表
    附录11 肺痨病食(药)物分布表
    附录12 虚劳病食(药)物分布表

(9)中医药膳防治肝郁气滞型乳癖的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乳癖和药膳的概述
    1 乳癖
        1.1 概念
        1.2 病因病机
        1.3 临床表现
        1.4 治疗现状
        1.5 治疗展望
    2 药膳
        2.1 发展简史
        2.2 特点
        2.3 常用药材、分类及制作
        2.4 运用
二、药膳防治肝郁气滞型疾病的理论研究
    1 肝郁气滞证的概述
        1.1 概念
        1.2 病因病机
        1.3 症状
    2 文献研究方法
        2.1 聚类分析法
        2.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总体分析
        3.2 常见疾病分析
        3.3 常用方剂分析
        3.4 常用中药分析
    4 药膳对肝郁气滞型疾病的防治研究
        4.1 药膳防治的优势
        4.2 药膳防治的研究
三、中医药膳防治肝郁气滞型乳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1 肝郁气滞型乳癖概述
    2 异病同治的概述
        2.1 异病同治的原理
        2.2 异病同治的运用
    3 药膳对肝郁气滞型乳癖的防治
        3.1 从病因病机论述
        3.2 从疾病特点论述
        3.3 从异病同治论述
    4 治疗肝郁气滞型乳癖的药膳配制
        4.1 功效相似方药的配制
        4.2 以药为主要功效的美食制作
        4.3 疏肝理气药膳的调查研究
四、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10)唐代蜂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一) 选题缘由
        (二) 选题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一) 蜂业史研究
        (二) 有关蜂产品的医疗史研究
        (三) 糖业史研究和古代甜食研究
        (四) 其他
        (五) 研究趋势
    三、研究范围、方法和创新之处
        (一) 研究范围
        (二) 研究方法
        (三) 创新之处
    四、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章 蜂业发展的背景
第二章 蜂业发展的表现
    第一节 采集野生蜂蜜
    第二节 人工驯养蜜蜂
    第三节 蜂蛰的防护措施与治疗手段
    第四节 蜂产品产地
    第五节 蜂产品贸易
第三章 蜂产品在医疗中的应用
    第一节 蜂产品在医药中的应用
        1 蜂蜜
        2 蜜蜡
        3 蜂房
        4 蜂子
        5 蜂花粉
    第二节 蜂蜡疗法
    第三节 蜂毒疗法
    第四节 蜜灸与炼蜜
第四章 蜂产品在饮食中的应用
    第一节 蜜制甜食
        1 蜜饮
        2 蜜饯
        3 面点
        4 其他蜜渍食品
        5 蜜与食疗
    第二节 蜂蜜、饴糖与蔗糖
        1 饴糖与蜂蜜
        2 蔗糖与蜂蜜
第五章 蜂产品在其他生产生活领域中的应用
    第一节 在手工业中的应用
        1 制烛
        2 蜡染
        3 铸造
        4 制印
        5 火药
    第二节 在其他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1 密封
        2 熏香
        3 美容
        4 洗衣
        5 兽药
        6 赐蜡
第六章 蜂与蜂产品文化
    第一节 对蜂的生物学认识
        1 蜂之毒
        2 蜂之习性
        3 蜂之分型
        4 蜂之种类
        5 蜂之敌害
    第二节 佛、道教典籍中的蜂蜜
        1 持蜜献佛:佛教中的蜂蜜
        2 卉醴华英:道教中的蜂蜜
    第三节 文学作品中的蜂
        1 蜂与身体:蜂目、蜂准与蜂腰
        2 蜂与隐喻:报应、灵异和预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唐代三大医书中以蜂产品为主要成分的部分药方简表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保健良药——生姜(论文参考文献)

  • [1]岭南中医妇科治疗月经病学术源流及诊疗特色整理研究[D]. 王彦彦.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2]慢性肺系疾病内服膏方组方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D]. 刘派.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3]国医大师张志远内科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研究[D]. 王淞.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国医大师张磊辨治肺系疾病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研究[D]. 郭小乐.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翻译作品题目(汉译维):《明朝那些事儿》;翻译作品题目(维译汉):《生死关头》(塔里木文学月刊2018.10);《健康咨询300例》(保健-基本知识-维吾尔语2002.1)[D]. 王慧珠. 新疆大学, 2020(07)
  • [6]宋代药业研究[D]. 杨小敏. 河北大学, 2020(03)
  • [7]菜部类、谷部类和其他药食同源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J]. 吴玲,郑琴,张科楠,郭园园,罗俊,肖帅,李文静. 中草药, 2019(16)
  • [8]民国时期沪上中医食疗文献研究[D]. 李路广.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中医药膳防治肝郁气滞型乳癖的理论研究[D]. 王天.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10]唐代蜂业研究[D]. 杨凯.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7)

标签:;  ;  ;  

保健药 - 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