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汇商圈错位经营模式探讨

徐家汇商圈错位经营模式探讨

一、徐家汇商圈错位经营模式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范舟[1](2020)在《成都市武侯区商圈差异化发展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商圈作为近年来新兴的综合体形式,对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商圈不断兴起,如何确定自身定位,准备寻找客户群,不断促进商圈能级提升成为所有商圈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成都市武侯区商圈作为成都三大核心商圈之一,商业需求旺盛,商业体系较为完整。但是随着城市外延点状商圈的逐步形成,对武侯区零售商圈的挑战日益加剧。如何实现武侯区商圈的差异化发展,提升商圈能级,势在必行。首先,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基于商圈发展、战略选择的相关理论,分析成都市武侯区商圈的发展现状,对于其交通区位、人口结构、产业简介、经济指数等进行研究,探讨武侯区商圈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存在问题。其次,对于武侯区商圈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通过SWOT分析,针对商圈优势、劣势、机会、威胁,选择商圈差异化发展策略。然后,制定商圈差异化发展策略,在确定目标与原则的基础上,通过与国内外典型商圈对比,结合武侯区商圈自身实际,确定武侯区商圈发展的规模、功能、形象及客户差异化定位。最后,提出提升武侯区商圈差异化发展水平的政策建议。本文认为,其一,通过分析成都市武侯区商圈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以及SWOT分析,认为武侯区商圈发展应采取差异化策略。其二,规模定位方面,武侯区商圈的规模定位为250万平方米。其三,功能定位方面,要聚焦商贸服务、旅游/文化/营销、创意设计三方面不断发展。其四,形象定位方面,要建设国际特色商贸服务中心的商圈形象,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购物天堂。其五,客户定位方面,目标客户人群主要是区域消费人群、旅游消费群体。本文研究的意义:一方面,有助于推进武侯区城市商圈竞争越来越有序、布局越来越合理、功能越来越齐全,发展更加规模化。另一方面,武侯区商圈差异化发展策略对于其他城市商圈的发展和管理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王怡韫[2](2016)在《“徐家汇源”与“徐家汇” ——历史宗教遗迹与当代商业文明关系的文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以“徐家汇源”与“徐家汇”的关系为切入点,结合文化研究的相关理论,从都市文化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都市同质化以及城市文明建设与大都市形象塑造的问题,对什么才是健康发展的都市商业文化作出一个探讨,并探索“徐家汇源”在“徐家汇”的文化灵魂作用。本论文尝试从理念上借鉴布克哈特的“作为艺术品的国家”这一观点,研究如何将“徐家汇”既有的历史宗教遗迹、发达的商圈和拥有众多名人故居的文化街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更有特色的文化整体;探讨将“徐家汇”这样一个拥有良好基础的城区打造成一件“艺术品”,使“徐家汇”成为一个文化中有商业,商业中有文化的人文之城的方法与途径。并尝试指出目前“徐家汇源”以及“徐家汇”整体规划所存在的不足,提出自己的文化建议。正文由五个部分组成,即绪论、第一章“徐家汇源”的意味、第二章“徐家汇源”与文化研究、第三章环绕“徐家汇源”的都市文化游走、结语。绪论部分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表明了论文的研究重点。第一章厘清“徐家汇”的历史和现实概况及地域范围,对目前“徐家汇”的文化与商业格局作一个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同时明确“徐家汇源”的重要文化地位。第二章从文化研究的角度,以“徐家汇源”为例分析研究消费场域中的文化底色,探讨“徐家汇源”的文化引领作用。第三章拟定了三条分别以历史宗教遗迹、商业百货、名人故居为起点的“徐家汇”文化徒步游走路线,并指出目前“徐家汇”文化与商业规划的不足之处,并提出自己的若干文化建议。结语对全文的要点进行了概括。

刘立壮[3](2016)在《“互联网+”背景下大都市商圈转型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年来,我国大型都市商圈正在经历快速发展时期,受到全球经济形势低迷及电子商务冲击等的影响,现代都市商圈正在经历新一轮洗牌,许多商圈正在逐步转移业态载体,重设商业定位,开发特色主题,调整目标市场,以期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在现代都市商圈转型过程中,不少商圈将注意力转移到如“老字号”、高端奢侈品、国际免税店及特色品牌等品牌店面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开发上。“互联网+”时代,传统商圈的发展要更好地与互联网融合,探索服务新模式,让消费者在实体购物环境中也能够享受到电商、APP带来的便利,获得更好的消费体验,从而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产品营销,打造一种创新性的营销模式,最终对商圈的转型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理论上,本文突破了传统商圈的定义及类型划分的思维框架,结合西方商圈理论,借鉴西方都市商圈转型经验,通过分析我国传统商圈发展现状及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内涵,将互联网各种商业模式在我国传统商圈转型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探索合理的商圈布局及模式转变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从而为我国大型都市商圈转型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实证研究上,以上海市十大商圈发展现状为样本进行案例研究。通过文献法、观察法、调查问卷法等方法依次对上海十大商圈中的“老字号”、国际免税店、高端奢侈品以及特色品牌等经营点进行了调查并作出精准分析,通过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及结构方程检验,得出我国商圈转型发展的制约因素,同时结合国内外的经验对我国现有的商圈转型过程进行DEA效率分析,从而提出大型都市商圈转型发展过程中的模式,并对总结的模式进行优势分析及综合评价,最后提出我国大型都市商圈在未来转型发展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及完善对策,为我国大型都市商圈互联网模式发展及创新提供了宝贵经验。

牛彦龙[4](2016)在《地铁时代下营造站域慢行空间重塑都市活力》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地铁时代的来临,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了新常态和新范式。为了摆脱城市过度机动化和粗放式发展的弊端,实现智慧城市的“精明增长”,激发都市中心区的活力复兴,就必须要营造高品质的站域慢行空间,呼唤轨道交通和慢行空间的精彩结合。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为出发点,聚焦于城市交通快慢过渡、功能混合的公共开放空间,以地铁站域综合开发为引擎,寻找其重构和完善的有利契机。笔者实地调研了天津、香港、北京、上海等国内四大城市核心区的四个代表性地铁站点,通过对案例的横向对比探析,结合地铁站域慢行空间的框架模型的抽象构建,尝试梳理出一些地铁站域慢行空间的营造方法和优化策略。期望以此使城市活力不再受制于传统机动车模式的束缚,真正受惠于慢行空间的完善和畅达,受惠于地铁的开通和站域综合开发。实现区域经济增长、客流人气畅旺、回归生机勃勃的人性化城市的目标,推动轨道交通和慢行空间朝着人性化、系统化、精细化、更可持续的方向融合。论文一共有五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缘起、对象和范围、相关理论基础和意义、研究新见解和方法等。第二章为基础研究部分,通过对轨道交通和慢行空间各自内涵和意义的挖掘,提出二者互动融合、高品质营造的必要性。第三章为理论发展部分,通过抽象构建站域慢行空间的框架模型,梳理其形态要素和空间类型,并从宏观、中观、微观层次解析其介质特性。第四章为实证调研部分,针对国内四大城市的代表性站点,分别从五个层面分析并进行试评价,之后将其放置在同一个语境下进行横向对比,归纳出共性的问题。第五章为本文的核心章节,以站点周边慢行空间为抓手,着眼于交通组织、空间品质、站域一体化、物业开发、政策实施引导等五个层面,深入剖析地铁站域慢行空间的营造方法和优化策略,以期为更多相关领域的学者提供可借鉴的思考。

张海涛[5](2014)在《泰国主题餐厅创业计划书》文中认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食”的需求频次最高的。在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确、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在外就餐。餐饮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同时准入条件低,竞争也较激烈。这就需要同质化竞争的市场上通过寻找差异化的定位来保持持续的竞争力。本餐厅通过特色的主题设计、高品质的服务及正宗的泰国美食让顾客全方位感受到泰国文化和异国情调,创造优雅、惬意的用餐环境。适合情侣约会、朋友小聚、商务洽谈。高品质的菜品,别具一格的装修,高质量的服务与泰国特色工艺品的结合是餐厅的特色,其提供的高附加值是吸引顾客创造利润的主要来源。餐厅服务与品质力求高端,但在定价上趋向于中端餐饮或者稍高价格。较高品质、较低价格的实现需要借助高效管理、经营创新来实现。本计划书首先介绍泰国主题餐厅项目的概况,描述该项目的公司管理与组织架构。接着,应用PEST分析和波特五力模型分别论述了项目所处的政治经济环境和行业环境,并分析了项目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然后,论述项目公司的战略,包括企业的愿景和使命、公司层战略和业务层战略。再后,详细描述本项目的目标市场定位、渠道策略、产品策略、定价策略、促销策略、品牌策略等市场营销策略,并对项目三年内的成本、收入和利润等财务指标进行了分析与预测。最后,总结全文,得出目前在我国创办泰国主题餐厅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喻月明[6](2014)在《现代商圈转型发展战略思考——徐家汇商圈谋划篇》文中研究指明面对全球经济形势低迷、消费者购买力下滑以及电子商务冲击等影响,现代商圈开始经历新一轮的洗牌,各大商圈纷纷通过业态载体、商业定位、特色主题、目标市场等方方面面的调整和转型来谋求新的增长空间。徐家汇商圈作为上海"四街四城"中重要的一员,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21世纪之后,伴随着城市空间开发和商业生态格局发生一系列天翻地覆的变化,徐家汇商圈的先发优势正在消耗殆尽,能级提升

董美琪,张清[7](2013)在《上海市徐家汇商圈使用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该文以上海十大商业中心之一的徐家汇商圈为例,以使用后评价(POE)①理论为依据,采用观察、问卷调查和量化分析的方法,运用SPSS②软件,客观、系统地对徐家汇商圈内外部环境等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SWOT分析法来探讨各评价指标对商业建筑的影响,尝试提出符合使用者需求的建议,以期为今后商业建筑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董美琪[8](2013)在《上海市大型商业建筑使用后评价研究 ——以徐家汇商圈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城市化进程的背景下,基本的物质型消费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这导致更多更大规模商业建筑的高速发展。在这种高速发展模式下建造而成的多功能化、个性化、体验化的商业购物中心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场所,商业建筑建成环境的好坏亦成为业内关注的热点,设计师有必要审视商业建筑建成环境是否满足使用者心理和行为的需求,以期塑造出富有吸引力的商业空间。本论文从上海市徐家汇商圈中选取具有典型性的四个案例,调查大型商业建筑建成环境的使用状况,包括其区位与内外部空间环境、景观设施、消费者心理以及行为活动等方面。以使用后评价(POE)理论为依据,采用观察、问卷调查和量化分析的方法,运用spss软件,客观、系统地对徐家汇商圈内外部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并将四个案例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在理论与实例的研究基础之上,本论文对所研究的内容进行了总结,探讨了各评价指标对商业建筑的影响,并尝试提出符合使用者需求的建议,以期为今后商业建筑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进而创造出令消费者满意的商业建筑环境。

冯娟,吴建伟[9](2012)在《基于消费者搜寻成本的商圈形成机理研究》文中提出基于Nelson搜寻成本节约相关理论,通过引入购物成本、品味搜寻成本Ι、品味搜寻成本ΙΙ以及区位搜寻成本等概念,在深入阐释消费者搜寻与购物行为基础上,构建了消费者商圈搜寻期望经济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商圈商品所能提供的满意度随消费者对商品要求提高或商圈内搜寻新店成本减小而增加;第二,孤立企业商品所能提供的满意度随消费者对商品要求提高、商圈内企业数量增加或商圈内搜寻新店成本减小而增加;第三,商品的区位搜寻成本,以及商圈到孤立企业间距离的影响则由商圈与孤立企业各自所能提供商品的满意度比较情况而决定。同时,结合徐家汇商圈形成案例的分析对以上结论进行了进一步探讨与分析。

胡炳[10](2009)在《区域商业发展中的政策分析 ——以徐家汇商圈为例》文中认为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上海商业由于率先改革与开放,其发展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根据上海市和各区的“十一五”商业规划,到2010年上海将形成“多中心、超广域、网络状”的新商业布局体系。徐汇区的商业发展是以徐家汇的商业为核心的,徐家汇商业18年的发展集中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徐汇商业,乃至上海商业发展的历程。得益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位置,徐家汇在第一轮的商业发展中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在上海各大商业中心中独树一帜,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本文立足国内外商业发展的相关理论,深入探讨了政府参与商业发展的模式,通过案例分析与实证研究,对提升徐家汇商业发展的能级和内涵提升提出建议,有助于徐汇区继续保持徐家汇商业零售的领先地位,扩大商业零售规模,提高商业零售对地方政府的贡献率。导论主要介绍了问题的由来和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主要概念和研究对象,并检索了关于商业发展的主要理论和国内外的研究综述,为本文的论述奠定基础。第一节分别介绍了我国商业发展的历程、上海商业发展的特点,以及徐家汇商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存在的不足。第二节是案例分析,分别介绍了北京王府井、英国伦敦码头区和日本大阪难波城的改造成功经验,并结合徐家汇改造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可供借鉴的经验。第三节分析了政府公共政策对于处理完全竞争市场出现的市场失灵的必要性,以及政府公共政策对于商业发展的积极和消极作用。第四节主要论述了政府在参与徐家汇商业发展的必要性。通过把徐家汇与上海其他3个市级商业中心的横向比较,对徐家汇商业发展的优劣进行了分析,从而论述政府在参与商业发展的必要性和主要手段。第五节着重根据上海商业发展的趋势,结合前文对徐家汇的现状分析,提出政府在参与徐家汇商业发展的一些具体建议和措施。

二、徐家汇商圈错位经营模式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徐家汇商圈错位经营模式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成都市武侯区商圈差异化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商圈理论的相关研究
        1.2.2 关于商圈形成机理的研究
        1.2.3 关于商圈布局的研究
        1.2.4 关于商圈竞争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结构框架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商圈的相关概念
        2.1.1 定义及类型
        2.1.2 构成因素
        2.1.3 影响商圈发展的要素
        2.1.4 商圈的形成及演变
    2.2 战略的类型与选择
        2.2.1 战略的基本类型
        2.2.2 战略的选择
    2.3 理论基础
        2.3.1 商圈理论
        2.3.2 市场定位理论
        2.3.3 PEST分析
        2.3.4 SWOT分析
第三章 成都市武侯区商圈发展现状
    3.1 成都市武侯区商圈简介
        3.1.1 成都市商贸业
        3.1.2 武侯区商圈
    3.2 成都市武侯区商圈现状
        3.2.1 交通区位
        3.2.2 人口结构
        3.2.3 产业情况
        3.2.4 经济指数
    3.3 成都市武侯区商圈的发展机遇与存在问题
        3.3.1 发展机遇
        3.3.2 存在问题
第四章 成都市武侯区商圈发展环境分析
    4.1 成都市武侯区商圈PEST分析
        4.1.1 商圈政治环境
        4.1.2 商圈经济环境
        4.1.3 商圈社会文化环境
        4.1.4 商圈技术环境
    4.2 成都市武侯区商圈内部环境分析
        4.2.1 商圈规模及业态
        4.2.2 商圈功能
        4.2.3 商圈形象及客户群体
    4.3 成都市武侯区商圈SWOT分析
        4.3.1 商圈优势分析
        4.3.2 商圈劣势分析
        4.3.3 商圈机会分析
        4.3.4 商圈威胁分析
第五章 成都市武侯区商圈差异化发展策略的制定
    5.1 目标与原则
    5.2 武侯区商圈规模差异化
        5.2.1 典型商圈对比
        5.2.2 商圈规模定位
    5.3 武侯区商圈功能差异化
        5.3.1 典型商圈对比
        5.3.2 商圈功能定位
    5.4 武侯区商圈形象差异化
        5.4.1 典型商圈对比
        5.4.2 商圈形象定位
    5.5 武侯区商圈客户差异化
        5.5.1 典型商圈对比
        5.5.2 商圈客户定位
第六章 提升成都市武侯区商圈差异化发展水平的政策建议
    6.1 优化产业格局,实现武侯区商圈功能跃升
        6.1.1 细化核心商圈功能与空间组织
        6.1.2 扩大武侯新城电子商务产业优势
    6.2 完善区域配套,营造武侯区商圈优质业态环境
        6.2.1 景观交通服务三位一体
        6.2.2 以TOD为抓手构建立体交通网
    6.3 建立VI系统,实现武侯区商圈功能智能化
        6.3.1 打造智慧商圈基础平台
        6.3.2 提升商圈商业服务智慧化水平
    6.4 树立品牌形象,激发武侯区商圈消费新活力
        6.4.1 增强武侯区商圈品牌的凝聚力
        6.4.2 创新培育武侯区商圈自主商业品牌
        6.4.3 加强武侯区商圈跨产业合作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徐家汇源”与“徐家汇” ——历史宗教遗迹与当代商业文明关系的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徐家汇源”的意味
    第一节 历史上的徐家汇版图
        一、沟渠纵横的地理环境与耶稣会总院
        二、天主教组织及其建筑
        三、土山湾与天主堂
    第二节 今日的徐家汇格局
        一、新兴商业中心的崛起
        二、对历史关注的契机与 4A旅游景点的获批
    第三节“徐家汇源”的文化灵魂地位
        一、“徐家汇源”:看得见的历史
        二、既对视又融合的格局
第二章“徐家汇源”与文化研究
    第一节 文化视角下的都市文化
        一、古代都市、现代都市与当代都市
        二、都市的同质化与独特性
        三、西方的借镜与我们的努力
    第二节 消费场域中的文化底色
        一、购物狂欢的中心地位
        二、凸显购物场域中“徐家汇源”的多元文化底蕴
    第三节“徐家汇源”在徐家汇的文化引领作用
        一、珍惜“徐家汇源”的天时、地利、人和
        二、微旅游中心与宣传的多元化
        三、志愿者与游人的互动
第三章 环绕“徐家汇源”的都市文化游走
    第一节 从土山湾博物馆开始
        一、灰色标记的“徐家汇源”
        二、诸项建议
    第二节 从汇联商厦开始
        一、从工薪价位到无语天价
        二、走向“徐家汇源”的第一站(第四中学)
        三、诸项建议
    第三节 从巴金故居开始
        一、幽静雅致的武康路
        二、折入“徐家汇源”
        三、诸项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互联网+”背景下大都市商圈转型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互联网下我国商圈转型背景
        1.1.2 我国大型都市商圈已经迎来崭新的转型时代
        1.1.3 相关政策的支持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外商圈转型发展研究综述
        1.3.2 国内商圈转型发展研究综述
        1.3.3 研究评述
    1.4 相关理论基础
        1.4.1 商圈竞合理论
        1.4.2 互联网经济
        1.4.3 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理论
        1.4.4 优势产业理论
        1.4.5 产业融合理论
    1.5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我国大型都市商圈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我国城市商圈发展现状分析
        2.1.1 我国城市商圈发展背景
        2.1.2 城市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2.1.3 城市商圈发展布局分析
    2.2 城市商圈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2.2.1 商业网点规划布局缺乏科学性
        2.2.2 业种业态结构缺乏合理性
        2.2.3 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
        2.2.4 城市商圈品牌效应不明显
        2.2.5 城市商圈经营管理水平较低
        2.2.6 政府作用及相关政策不完善
    2.3“互联网+”的背景对城市商圈发展的影响
        2.3.1 加快传统行业新业态的衍生
        2.3.2 为政府政策制定提供目标导向
    2.4 城市商圈发展趋势分析
        2.4.1 国际化和社区化双向发展
        2.4.2 粗放式扩张转向内涵式提升。
        2.4.3 类购物中心体验式发展
        2.4.4 智慧商圈网络变革
第三章 国内外经验借鉴
    3.1 国外商圈转型模式
        3.1.1 日本模式
        3.1.2 美国模式
    3.2 国内商圈转型模式
        3.2.1 上海徐家汇
        3.2.2 宝山城市综合体
        3.2.3 重庆解放碑
    3.3 国外转型模式的启示
        3.3.1 合理选择空间扩展模式
        3.3.2 层级商圈定位明确
        3.3.3 加强区域商圈管理管治
第四章 商圈转型瓶颈的内部机理研究
    4.1 商圈转型内部机理适用性范围
        4.1.1 互联网经济飞速发展
        4.1.2 业种业态结构落后
        4.1.3 竞争趋同化现象严重
    4.2 商圈转型制约因素分析
        4.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2.2 信度分析
        4.2.3 效度分析
        4.2.4 商圈转型发展制约因素的因子分析
    4.3 商圈转型瓶颈的结构方程分析
        4.3.1 模型构建
        4.3.2 模型分析及假设检验
        4.3.3 结论分析与诠释
第五章 基于DEA的国内商圈经营模式的效率分析
    5.1 案例采集与遴选
    5.2 基于DEA的商圈经济增长效率测度
        5.2.1 数据分析与处理
        5.2.2 效率评价指标确定
        5.2.3 结果分析
    5.3 基于DEA的商圈客流量效率测度
        5.3.1 DMU选择与处理
        5.3.2 评价数据处理
        5.3.3 结果分析
第六章”互联网+”背景下商圈转型模式优化机制
    6.1 重视转型过程中各元素的定位
        6.1.1 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转型导向
        6.1.2 以契合互联网经济为转型支撑
        6.1.3 以打造精细化标准为转型关键
    6.2 构建精准的双线融合体系
        6.2.1 协同模式构建
        6.2.2 协同模式保障
    6.3 商圈转型模式优化机制
        6.3.1 转型主体
        6.3.2 转型载体
        6.3.3 转型方向
        6.3.4 转型标准
第七章 完善我国大都市商圈转型发展的建议
    7.1 改善经营网点引客导向
        7.1.1 体验式消费
        7.1.2 特色文化嵌入
        7.1.3 品牌引进差异化
    7.2 完善政府配套支持设施
        7.2.1 调整业态布局
        7.2.2 建设智慧生态圈
        7.2.3 优化互联网消费环境
    7.3 以消费者需求层级为导向进行商圈功能设计
        7.3.1 社交需求
        7.3.2 自我实现需求
    7.4 提升商圈品牌价值
        7.4.1 塑造特殊品牌的品牌效应
        7.4.2 加强业态错位经营
        7.4.3 特色商铺聚集效应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1.1 定量定性分析
        8.1.2 模型优化分析
    8.2 研究局限性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4)地铁时代下营造站域慢行空间重塑都市活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缘起
        1.1.1 地铁时代的来临
        1.1.2 研究的缘起
    1.2 研究对象和范围
        1.2.1 相关概念的解析
        1.2.2 对象范围的界定
    1.3 相关研究领域综述
        1.3.1 交通廊道
        1.3.2 TOD模式
        1.3.3 慢行都市
        1.3.4 触媒理论
    1.4 研究意义和新见解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新见解
    1.5 研究方法和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论文框架
第二章 地铁综合开发和慢行空间营造的互动关系
    2.1 轨道交通的基础研究
        2.1.1 概念和背景
        2.1.2 地铁时代的新常态
        2.1.3 轨道交通驱动城市发展
    2.2 慢行空间的基础研究
        2.2.1 概念和背景
        2.2.2 城市慢行空间系统的分类和定位
        2.2.3 慢行空间激发城市活力
    2.3 地铁站域和慢行空间的互动
        2.3.1 地铁站域综合开发是慢行空间营造的驱动引擎
        2.3.2 慢行空间的构建推进地铁站域立体化和可持续发展
        2.3.3 营造地铁站域慢行空间的意义和必要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铁站域慢行空间的框架模型和介质特征解析
    3.1 地铁站域慢行空间框架模型的构建
        3.1.1 慢行空间形态要素
        3.1.2 系统框架模型构建
        3.1.3 站域慢行空间分类
    3.2 地铁站域慢行空间的介质特征解析
        3.2.1 宏观介质特征
        3.2.2 中观介质特征
        3.2.3 微观介质特征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内站域慢行空间实地调研与对比探析
    4.1 案例调研与试评价
        4.1.1 天津营口道地铁站
        4.1.2 香港尖沙咀-尖东地铁站
        4.1.3 北京西单地铁站
        4.1.4 上海徐家汇地铁站
    4.2 调研案例横向对比分析
        4.2.1 案例横向对比结果统计
        4.2.2 共性问题归纳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铁站域慢行空间的营造方法及优化策略
    5.1 地铁时代的新挑战和新范式
    5.2 设计营造优化的策略
        5.2.1 站域慢行交通组织的策略
        5.2.2 站域慢行空间品质的营造
        5.2.3 站域慢行一体化的营造
        5.2.4 站域慢行物业开发的优化
        5.2.5 站域慢行实施引导的优化
    5.3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泰国主题餐厅创业计划书(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意义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项目介绍
    2.1 项目概况
    2.2 产品和服务
        2.2.1 餐厅提供的产品简介
        2.2.2 泰餐与泰国工艺品简介
第三章 组织架构与运营管理
    3.1 管理架构与运营机制
        3.1.1 高层管理者组织方式
        3.1.2 店长权力和职责
        3.1.3 小组长与基层员工职责
        3.1.4 厨师职责
    3.2 人力资源的储备和培训
        3.2.1 人才的招聘和选拔
        3.2.2 考核与激励机制
        3.2.3 人员培训和储备
    3.3 信息管理系统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行业和竞争环境分析
    4.1 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4.1.2 经济环境分析
        4.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4.1.4 技术环境分析
    4.2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4.2.1 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4.2.2 消费者议价能力分析
        4.2.3 新入者的威胁
        4.2.4 替代品的威胁
        4.2.5 行业内竞争者竞争
    4.3 竞争环境分析
        4.3.1 优势
        4.3.2 劣势
        4.3.3 机会
        4.3.4 威胁
第五章 企业战略
    5.1 公司愿景和使命
    5.2 公司层战略
    5.3 业务层战略
第六章 市场营销
    6.1 市场定位
    6.2 渠道策略
        6.2.1 餐厅销售渠道的建立
        6.2.2 外卖品牌渠道的建立
        6.2.3 泰餐成品销售渠道的建立
    6.3 产品策略
    6.4 定价策略
    6.5 促销策略
    6.6 品牌策略
第七章 投资估算与财务预测
    7.1 项目投资估算
    7.2 营业额预测与财务报表预测
        7.2.1 店铺周围餐饮企业市场调查
        7.2.2 店铺周围餐饮企业市场调查结论
        7.2.3 营业额预测
        7.2.4 损益表预测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现代商圈转型发展战略思考——徐家汇商圈谋划篇(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代商圈发展趋势
    1、商圈层级地位:国际化与社区化的“两头出彩, 中间分化”成为基本方向
    2、商圈目标市场:顾客价值最大化、时尚年轻化和品牌自有化成为主流选择
    3、商圈业态结构:百货店购物中心化、电子数码卖场商场化成为重要趋向
三、徐家汇商圈转型战略思考
    1、积极培育“超前业态”, 引导商圈模式创新
    2、持续推进“理念更迭”, 助力服务品质跃升
    3、统筹实施“文旅联动”, 拓展商圈复合内涵
    4、集成构建“三维平台”, 打造智慧商圈网络
    5、清晰谋划“圈外拓展”, 提升商圈品牌价值

(7)上海市徐家汇商圈使用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方法
3 评价因子的建立
    3.1 客观评价指标
    3.2 主观评价指标
    3.3 评价因子的构建
4 调查结果与分析
    4.1 消费者情况分析
    4.2 吸引因素
    4.3 配套设施分析
    4.4 外部空间环境及感知
    4.5 内部空间环境及感知
    4.6 调研及访谈结果总结与分析
5 SWOT分析
    5.1 S=Strengths (优势)
        (1) 明确的消费定位
        (2) 错位的经营模式
        (3) 潜在的消费人群
        (4) 便利的交通
    5.2 W=Weaknesses (劣势)
        (1) 地域的限制
        (2) 商业的冲击
    5.3 O=Opportunities (机遇)
        (1) 政策的扶持
        (2) 社会经济的发展
    5.4 T=Threats (威胁)
        (1) 容量的提升
        (2) 优势的保持
6 总结与建议
    (1) 完善交通体系
    (2) 增加休闲设施和服务设施
    (3) 提高商圈内外部环境质量
    (4) 协调建筑外立面风格
资料来源:

(8)上海市大型商业建筑使用后评价研究 ——以徐家汇商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使用者需要怎样的消费环境?
        1.1.2 建筑师在项目周期关注的重点是什么?
        1.1.3 建筑师该如何面对不同的使用者?
        1.1.4 怎样用科学的方法对商业建筑进行评价?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对象和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对象
        1.4.3 论文框架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大型商业建筑的定义
        2.1.2 使用后评价(POE)的定义
    2.2 大型商业建筑概述
        2.2.1 商业建筑的发展
        2.2.2 当代商业建筑的现状和特点
        2.2.3 上海大型商业建筑的发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型商业建筑使用后评价的方法体系
    3.1 评价数据采集方法的分析
        3.1.1 文献资料法
        3.1.2 自由访谈法
        3.1.3 问卷调查法
        3.1.4 观察法
    3.2 评价因子的构建
        3.2.1 主观因素评价指标
        3.2.2 客观因素评价指标
    3.3 评价结果的分析
        3.3.1 定量分析
        3.3.2 定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徐家汇商圈使用后评价研究
    4.1 徐家汇商圈的背景
        4.1.1 徐家汇商圈的历史背景
    4.2 徐家汇商圈的特点
        4.2.1 徐家汇商圈的发展优势
        4.2.2 徐家汇商圈发展的制约因素
    4.3 评价模型的建立
    4.4 研究案例的选择
    4.5 东方商厦的使用后评价
        4.5.1 东方商厦概况
        4.5.2 定量分析
        4.5.3 定性分析
    4.6 港汇广场的使用后评价
        4.6.1 港汇广场概况
        4.6.2 定量分析
        4.6.3 定性分析
    4.7 美罗城的使用后评价
        4.7.1 美罗城概况
        4.7.2 定量分析
        4.7.3 定性分析
    4.8 第六百货的使用后评价
        4.8.1 第六百货概况
        4.8.2 定量分析
        4.8.3 定性分析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四个案例建成环境使用后评价比较研究
    5.1 使用后评价比较分析
        5.1.1 总体评价
        5.1.2 内部交通评价
        5.1.3 内部环境评价
        5.1.4 内部设施评价
        5.1.5 外部环境评价
        5.1.6 外部交通评价
        5.1.7 外部设施评价
    5.2 基于使用者评价的商业建筑设计建议
        5.2.1 交通建议
        5.2.2 空间环境建议
        5.2.3 商业设施建议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徐家汇商圈消费者行为日志记录表
附录2上海市徐家汇商圈建筑使用后评价调查(一)
附录3上海市徐家汇商圈建筑使用后评价调查(二)
附录4自由访谈提纲
致谢

(9)基于消费者搜寻成本的商圈形成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几个重要概念的解释
    2.1 购物成本
        第一, 寻找方案成本。
        第二, 实施购买成本。
        第三, 承担风险成本。
    2.2 搜寻成本
3 模型构建的基本思路与假设
4 商圈形成机理分析——消费者商圈搜寻期望经济学模型
5 案例讨论——基于徐家汇商圈的分析
    5.1 徐家汇商圈简况
    5.2 徐家汇商圈形成机理分析
6 结语

(10)区域商业发展中的政策分析 ——以徐家汇商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政府如何运用公共政策推动商业发展的目的和意义
        (一) 公共政策在商业发展中的体现
        (二) 研究公共政策推动商业发展的意义
    二、商业发展的一般理论
        (一) 中心地理论
        (二) 商圈理论
        (三) 地价理论
        (四) 消费者行为空间理论
        (五) 区位理论
    三、国内外关于政府促进商业发展文献综述
        (一) 国外研究综述
        (二) 国内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和主要概念及研究对象
        (一) 研究方法
        (二) 主要概念
        (三) 研究对象
    五、本文结构
第一节 徐汇区徐家汇商圈的发展现状
    一、建国以来我国商业发展的历程和特点
    二、上海商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 商业成为上海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
        (二) 商业成为上海城市繁荣繁华的重要标志
    三、徐家汇商圈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一) 徐家汇的历史
        (二) 建国后徐家汇的开发历程
        (三) 徐家汇商圈商业目前的布局
第二节 国内外政府推动商业发展的案例分析
    一、北京市政府推动王府井商业区的组合发展
    二、英国政府重造伦敦码头区
    三、日本大阪难波城的改造提升
    四、政府在运用公共政策推动商业发展的经验与借鉴
第三节 政府公共政策对区域商业发展的影响
    一、产业发展的市场失灵现象
    二、政府公共政策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三、政府失效及公共政策的局限性
第四节 政府积极介入徐家汇商圈发展的必要性
    一、徐家汇商圈与上海市级商业中心的比较
        (一) 各商业中心的地理位置
        (二) 四大商圈商业基本情况的比较
        (三) 商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比较
        (四) 徐家汇商圈与三大商业中心的综合比较
    二、徐家汇商圈优劣分析
        (一) 徐家汇商圈的优势分析
        (二) 徐家汇商圈的劣势分析
    三、政府参与区域商业发展的必要性和不足
        (一) 政府参与的必要性
        (二) 政府参与的有限性
    四、政府参与的手段和模式
        (一) 政府参与的主要手段
        (二) 政府参与的主要模式
第五节 徐汇区政府运用公共政策加快徐家汇商圈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一、上海商业发展的趋势
    二、徐汇区政府加快徐家汇商圈发展的总体思路
    三、加快徐家汇商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一) 发挥政策优势,整合功能,提高商圈的竞争力
        (二) 加大政府投入,提升公共服务硬件设施
        (三) 制定服务标准,塑造徐家汇商业品牌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徐家汇商圈错位经营模式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成都市武侯区商圈差异化发展策略研究[D]. 范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2]“徐家汇源”与“徐家汇” ——历史宗教遗迹与当代商业文明关系的文化研究[D]. 王怡韫. 上海师范大学, 2016(02)
  • [3]“互联网+”背景下大都市商圈转型模式研究[D]. 刘立壮.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6(02)
  • [4]地铁时代下营造站域慢行空间重塑都市活力[D]. 牛彦龙. 天津大学, 2016(11)
  • [5]泰国主题餐厅创业计划书[D]. 张海涛. 闽江学院, 2014(02)
  • [6]现代商圈转型发展战略思考——徐家汇商圈谋划篇[J]. 喻月明. 上海企业, 2014(01)
  • [7]上海市徐家汇商圈使用后评价研究[J]. 董美琪,张清. 华中建筑, 2013(06)
  • [8]上海市大型商业建筑使用后评价研究 ——以徐家汇商圈为例[D]. 董美琪. 上海交通大学, 2013(04)
  • [9]基于消费者搜寻成本的商圈形成机理研究[J]. 冯娟,吴建伟. 中国管理科学, 2012(05)
  • [10]区域商业发展中的政策分析 ——以徐家汇商圈为例[D]. 胡炳. 复旦大学, 2009(S1)

标签:;  ;  ;  ;  ;  

徐家汇商圈错位经营模式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