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重症与高度疑似SARS患者骨髓影像对比研究

SARS重症与高度疑似SARS患者骨髓影像对比研究

一、重症SARS和高度疑似SARS患者骨髓像对比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魏世萌[1](2021)在《新型冠状病毒细菌样颗粒疫苗的构建与实验免疫研究》文中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引起的一种烈性人兽共患病,具有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等特点,人、水貂、犬和猫科动物均易感。2020年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该病进入全球大流行状态,成为100年来最为严重的“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和“百年一遇的重大危机”。截至2021年3月9日,新冠肺炎已蔓延至212个国家和地区,累计确诊病例117,647,370例,死亡病例2,607,383例,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造成巨大威胁。目前,SARS-CoV-2的中间宿主动物尚不明确。虽然已有研究表明犬、猫可以携带SARS-CoV-2,但带毒的伴侣动物是否会向人类传播SARS-CoV-2尚未明确。因此,研发安全、有效的SARS-CoV-2兽用疫苗,预防猫、犬等伴侣动物群和水貂等特种经济动物种群感染SARS-CoV-2,对减少动物向人类传播感染SARS-CoV-2的潜在风险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有204种新冠疫苗处于研发阶段,其中80种进入了人类临床试验,10余种疫苗已经进入Ⅲ期临床试验。处于研究前沿的疫苗有灭活疫苗、m RNA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以及亚单位疫苗,国内外已有3种灭活疫苗,2种m RNA疫苗及1种腺病毒载体疫苗批准上市。然而,针对兽用新冠疫苗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本文建立了SARS-CoV-2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同时制备了针对SARS-CoV-2的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S)的受体结合域(Receptor Binding Domain,RBD)蛋白的细菌样颗粒疫苗(BLPs),并对其免疫原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SARS-CoV-2 RBD蛋白的原核表达与纯化扩增SARS-CoV-2 RBD基因并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0a(+)-RBD,转化宿主菌BL21(DE3)后诱导表达目的蛋白,优化表达条件(表达时间、表达温度和诱导剂浓度),利用His-Ni+柱进行目的蛋白纯化。研究结果表明目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分子质量大小约为32KDa,37℃条件下,诱导剂浓度0.6 mmol/L,诱导5 h时表达量最高,经BCA法测定,每升诱导重组菌液可纯化18mg目的蛋白,且蛋白纯度>9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目的蛋白可与兔抗SARS-CoV-2 S1多克隆抗体产生特异性反应条带,表明重组蛋白的反应原性良好,为后续建立特异性SARS-CoV-2抗体检测方法奠定基础。2.SARS-CoV-2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以纯化后的重组RBD蛋白为包被抗原,高免马血清为一抗,HRP标记的兔抗马IgG为二抗,建立检测SARS-CoV-2 RBD特异性IgG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并优化其工作条件。最佳检测条件:抗原包被浓度为1μg/m L、37℃封闭1.5 h、待检血清37℃孵育2 h、二抗稀释度为1:2000。对该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特异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检测方法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1型(SARS-CoV-1)、埃博拉病毒(EBOV)、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FCoV)、裂谷热病毒(RVF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和马尔堡病毒(MARV)的阳性血清均不产生交叉反应,表明该间接ELISA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为后续SARS-CoV-2血清学检测奠定了基础。3.SARS-CoV-2细菌样颗粒的构建与鉴定首先,利用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及拯救带有SARS-CoV-2 RBD片段的重组杆状病毒r BV-RBD-linker-PA3,鉴定正确后批量表达融合蛋白RBD-linker-PA3。其次,利用MG1363乳酸乳球菌制备GEM颗粒,并与融合蛋白RBD-linker-PA3结合形成细菌样颗粒GEM-RLP3。基因组PCR鉴定显示重组杆状病毒构建成功;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成功表达融合蛋白RBD-linker-PA3且该蛋白呈可溶性表达;间接免疫荧光、SDS-PAGE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融合蛋白成功展示在GEM颗粒表面,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经SDS-PAGE和灰度分析结果表明,融合蛋白与GEM颗粒的锚定结合量为208.3μg/U。对处理前、后的乳酸乳球菌与结合融合蛋白的GEM颗粒进行冷冻切片分析,结果表明GEM颗粒和GEM-RLP3细菌样颗粒均制备成功,为本研究细菌样颗粒疫苗的实验免疫研究提供了免疫原。4.SARS-CoV-2细菌样颗粒的实验免疫研究将GEM-RLP3颗粒与弗氏佐剂混合,制备SARS-CoV-2细菌样颗粒疫苗免疫小鼠,以单纯佐剂组和PBS组为对照,对该疫苗的免疫原性进行初步评估。首次免疫后检出中和抗体,但中和抗体效价较低;第一次和第二次加强免疫的血清中和抗体效价平均值为1:426和1:597;三次免疫后的小鼠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结果分别为1:2048、1:32768和1:65536;ELISpot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和细胞因子分泌水平检测结果表明,该疫苗免疫小鼠后可有效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促进Th1和Th2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表明SARS-CoV-2细菌样颗粒疫苗在小鼠体内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以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综上所述,本研究中制备的SARS-CoV-2细菌样颗粒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应答,为SARS-CoV-2兽用新型疫苗的研发奠定前期基础。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2](2021)在《中国成人2019冠状病毒病的诊治与防控指南》文中研究指明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我国通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简称新冠肺炎)大流行是全球瞩目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组织多学科专家总结了COVID-19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变化、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康复、防控等方面的关键问题, 制订了《中国成人2019冠状病毒病的诊治与防控指南》。本指南的制订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及中华医学会《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基本方法及程序》, 旨在进一步规范我国成人COVID-19患者的诊治与疫情防控。

张清[3](2021)在《127例2019冠状病毒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回顾性分析了127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比较了轻型、普通型和重型的临床差异,为临床医生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对降低患者感染率、死亡率以及患者的预后有帮助。方法:回顾127例确诊为COVID-19的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血清学资料、影像特点和治疗的相关数据。根据国家卫健委提出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指南第八版》,将患者分为轻型、普通型和重型三组,分别有21例、95例和11例,而且比较了三组患者之间的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研究了127例住院的COVID-19患者,平均年龄为40.25岁,男性患者80例(60%),94例患者有旅居史(武汉、莫斯科),基础性疾病中以高血压(10.2%)和糖尿病(6.3%)常见,所有患者均无病毒性肝炎病史。入院前发病天数平均值为2.96天。入院前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发热(33.9%)、咳嗽(44.1%)和咽痛(41.7%)。血清学资料中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中位数为5.39×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absolute lymphocyte,LY#)中位数为1.66×10^9/L,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中位数为162U/L,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中位数为2.1g/L,肌钙蛋白(c Tn I)的中位数为0.13 ng/m L。影像学表现中主要分为无肺炎(18.1%)、单侧磨玻璃阴影(ground glass opacity,GGO)(33.1%)、双侧磨玻璃阴影(48.8%)和磨玻璃阴影合并实变(16.5%)。治疗中分为氧疗支持疗法和激素的药物疗法,44例(34.6%)患者进行了氧疗,40例(31.5%)患者予以激素对症治疗。比较三组的所有临床资料发现,在一般资料中,年龄、入院前发病天数、基础疾病、症状如发热、胸闷和气短、咳嗽和流涕在三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清学资料中,白细胞计数升高,淋巴细胞计数减少,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和肌钙蛋白的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7)。在影像学表现中,重型患者比其他两组更易侵及双肺(p=0.000)。治疗上,选择氧疗和激素治疗的重型患者比其他两组多,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一般资料(年龄、高血压和入院前发病天数)和治疗方法(氧疗和激素治疗)与分型做了相关性分析得出其均与分型之间为较强的正性相关(p<0.05,r>0.5)。对血清学资料中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淋巴细胞计数、肌钙蛋白和白细胞计数之间进行了相互的相关性分析,得出淋巴细胞计数与其他所有指标呈负相关,肌钙蛋白、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和白细胞之间均为较强的正性相关(p<0.05,r>0.5)。结论:1、COVID-19患者以男性患者多见,老年伴有基础疾病且延迟入院的患者病情较重。2、COVID-19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白细胞、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和肌钙蛋白,这些指标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3、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的影像学具有特征性改变,可以作为COVID-19的一种辅助诊断方法。4、在治疗上,尤其是对于有危重症倾向的、重型患者、危重型患者,可以予以氧疗和激素治疗改善患者病情及预后。

骆亚莉,王碧雯,安方玉,汪永锋,刘永琦[4](2021)在《SARS MERS及COVID-19的临床特点和器官损伤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三种β-属冠状病毒感染所致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以及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临床发病特点和器官损伤方面既有相似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对各自特点进行总结比较,有助于探索COVID-19的临床诊治及疫情防控思路。及时评估急性肺损伤的进展状况,预防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对于COVID-19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音铭,杨云,高勇[5](2020)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文中研究说明为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本文从疾病背景、流行病学特点、病理改变、诊断标准、临床分型、治疗、护理、早期康复、出院标准以及预防等多个方面就该版的修订要点进行了解读,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

刘吉洛[6](2020)在《重要新发传染病(SFTS和COVID-19等)的流行病学、临床以及病毒基因进化特征》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改变和人类活动增加,自然界循环的病原体更频繁地向人类生活环境溢出,形成自然疫源性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新发传染病的主要来源,对人类生存发展产生重大威胁。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重点新发传染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相关流行病学、临床和病原体进化特征从而探明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和特异性防治要点。同时希望通过高通量测序等手段探索威胁东南沿海地区居民健康的病原体,对自然疫源性疾病进行实时监测和提供预警技术方法。研究方法:1.第一部分通过广义相加模型评估气象因素对SFTS流行的影响,以地理遥感分析方法探索地理环境与SFTS的关系。在SFTS流行区域进行野外动物样本收集以寻找潜在宿主。收集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数据,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Cox比例风险模型和广义估计方程等统计方法总结SFTS患者临床特征。实时定量PCR法对患者进行血清核酸诊断并确定病毒载量,患者特异性抗体Ig M通过ELISA法测得。收集SFTS患者急性期血清标本,通过感染工具细胞并培养、分离和鉴定得到SFTS病毒株。随后以公共数据库参考序列为模板,设计正反引物,完成病毒的全基因组测序。通过系统发育分析方法,结合测序结果和已发布的SFTS病毒参考序列信息,分析其基因进化规律。2.第二部分纳入研究的病例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收治的北京COVID-19确诊患者。收集、整理了患者发病时间、暴露史和实验室诊断等资料。通过Cox回归分析筛选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为探索新型冠状病毒(SARS-Co V-2)潜在的自然来源,收集公共数据库已经上传的冠状病毒序列进行重组分析。单倍型网络分析用于分析SARS-Co V-2的基因进化特征。通过计算病毒刺突蛋白和受体结合能力的改变评估病毒基因变异产生的影响。3.第三部分鼠类、蝙蝠、鸟类生物样本于东南沿海地区岛屿捕获,并收集血液、器官组织、咽拭子和肛拭子等。对相应样本肺组织核酸进行抽提、质检和二代高通量测序,并以拼接、比对等生物信息学手段筛查病毒序列信息,从而确定样本体内的病原体。结果:1.第一部分纳入宁波和舟山SFTS患者136例,河南地区患者1574例。总体上,死亡组患者年龄高于非死亡组(P<0.001),而性别和发病到入院时间无明显差异。浙江地区SFTS患者发病多集中在夏季(7-9月),在岱山等岛屿上生活的患者来源病毒基因型主要为E型(P=0.002),降水量、日照时长和大气温度与SFTS发病时间有统计学关联(P<0.05)。浙江SFTS非死亡组患者多出现肌肉酸痛和乏力症状(P<0.05),河南地区死亡患者多出现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出血症状(P<0.05)。浙江地区患者入院时血尿素氮(BUN)升高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6),风险比为1.073(95%置信区间,1.021-1.128);而早期出现乏力症状为保护性因素(P=0.010),风险比为0.190(95%置信区间,0.053-0.675)。两地患者实验室检查项目入院时总体上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BUN和血肌酐(CREA)在死亡患者组显着高于非死亡患者组(P≤0.001)。浙江地区患者除白细胞(WBC)指标外,其余实验室检查项目和病毒载量动态变化趋势在死亡组和非死亡组患者间有显着差异(PGEE<0.05)。河南地区病例除WBC和肌酸激酶(CK)外,其余实验室检查项目动态变化趋势在死亡组和非死亡组患者间有显着差异(PGEE<0.05)。两地实验室检查指标动态趋势不同的项目为非死亡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以及死亡患者的CREA(PGEE<0.05)。累计收集舟山地区90只鼠类样本,SFTS病毒核酸检查均为阴性。分离174条患者来源毒株并完成全基因组测序,河南地区均为A型(117/117例),舟山(52/57例)和宁波(14/25例)地区多为E型,舟山和宁波分别发现9例和1例病毒重组。进化分析表明,病毒起源于河南并于1990-2005年由江苏输送至浙江和韩国,2005-2012年传播至日本并由韩国反向输入浙江。2.第二部分研究共计纳入55名COVID-19患者。患者平均潜伏期为8.42天,无症状携带者可能传播SARS-Co V-2,疾病的病程约为2周。与无肺炎表现的患者相比,有肺炎表现的患者年龄多15岁(P<0.001),有更高的比例患有高血压(有肺炎表现组为32.4%,无肺炎表现组为0%,P=0.004),更高比例出现发热(94.1%和71.4%,P=0.043)、咳嗽(61.8%和33.3%,P=0.040)症状。有肺炎表现患者入院时体内白细胞介素-6(14.61和8.06pg/m L,P=0.040)、B淋巴细胞比例(13.0%和10.0%,P=0.024)和红细胞沉降率(17.00和6.00m/60min,P=0.006)更高,而CD8+T显着降低(<190/μL)(33.3%和0%,P=0.019)。自发病至随后20天内的疾病发展过程中,与有肺炎表现患者相比,无肺炎组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以及CD8+T细胞含量更高(PGEE<0.001)并且差距逐渐增加,表明CD8+T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需要更长的恢复时间。与穿山甲来源的冠状病毒序列相比,云南蝙蝠来源的Ra TG-13冠状病毒序列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 V-2)的相似性更高。单倍型网络分析表明,SARS-Co V-2病毒株在世界范围内可分为5组(A-E)。武汉来源的病毒株主要属于C组,而美国来源的病毒株包含全部的5种类型。V367F和N354D突变使SARS-Co V-2刺突蛋白与受体的结合能力比以往的冠状病毒更高。3.第三部分舟山市岱山岛共计收集动物样本44只,检测到长尾病毒科(Siphoviridae)、多瘤病毒科(Polyomaviridae)和逆转录病毒科(Retroviridae)等多种病毒。南海岛屿共计收集鼠类样本16只、鸟类样本31只;各调查点的平均鼠密度为3.7%,各调查点中最高鼠密度为10%;鸟类样本种类多样。结论:气候、地理环境因素与SFTS发病时空分布相关,河南与浙江地区SFTS临床特征略有区别但总体相似,都可以引起广泛的器官损伤,在疾病防治过程中应当遵循普遍规律并注重差异。进化分析结果表明韩国、日本地区SFTS病毒由浙江传入,这有助于寻找潜在的动物宿主。在舟山发现多种以往当地未报道的病原体,可为新发传染病的预防提供帮助。在南沙群岛,动物物种日渐丰富,应当积极预防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威胁。武汉地区以外的COVID-19患者多有武汉暴露史。对于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和其他易感人群而言,接触无症状携带者和医院导致的感染是发病的危险因素。SARS-Co V-2导致的淋巴细胞减少引起肺炎的发生。研究结果可以为流行源头外地区的疾病防治提供借鉴。病毒基因进化分析结果不支持武汉是SARS-Co V-2由自然界向人类溢出的发源地。V367F和N354D突变可以提高病毒的传播、致病能力。

徐文姣[7](2019)在《加拿大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研究》文中提出冷战后,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各国交流日益密切,利益融合,依赖加深,在产生巨大利益的同时也给全球卫生带来新的挑战。艾滋病、疟疾、结核以及非传染性疾病等的长期威胁未除,以“非典”、“埃博拉”、“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症”、“寨卡”等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及可能的跨国传播威胁又不期而至。显然,公共卫生问题早已不是一国内部事务,而是利害相连的世界各国必须共同面对的巨大挑战。这迫使各国必须开展跨境卫生合作,更深入地参与全球卫生治理。主权国家作为国际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的最主要行为体。但过往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研究的注意力大都集中于大国行为体,对中小国家的作用关注较少。加拿大是一个传统意义上发达的中等国家,尽管其人口、军事、与外交实力有限,却对全球卫生治理作出了不容忽视的重要贡献,甚至在某些特定领域发挥了领导作用。这一“中等国家扮演领导者角色”的现象值得探究。本研究以加拿大参与全球卫生治理为研究对象,以加拿大中等国家理论——“自由国际主义”为理论框架,综合运用案例分析法、历史分析法等方法,重点探究加拿大在全球卫生治理中的角色定位、路径选择以及影响其理念行为转变的各种因素。通过对加拿大参与创立世界卫生组织、推动制定《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发起《母婴儿童健康马斯科卡倡议》以及抗击“非典”和西非“埃博拉”疫情四个案例的深入分析,结果发现:加拿大不仅广泛而深入地参与了全球卫生治理,而且在某些时期和特定领域内发挥了关键作用。具体体现在加拿大推动创立全球卫生治理机制、参与制定全球卫生规范、投入全球卫生援助以及支持全球卫生行动四大方面。在参与治理的过程中,加拿大主要交替扮演了参与者和领导者这两种角色,并展示出对多边或有限多边合作路径的偏好。本研究认为加拿大对外政策理论中的自由国际主义理论可为这两种角色定位及其路径选择提供较为可信的诠释,而加拿大在参与者和领导者之间的角色互换则是国内外诸多影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本研究表明,在全球卫生治理这个“低政治”领域,加拿大有意愿亦有能力担当主要推动者和领导者的角色。尽管这一角色在中等国家整体实力与资源限制的条件下难以维持其系统性和持续性,但这并不影响加拿大阶段性、选择性地发挥领导作用,对解决全球卫生治理的内在困境作出自己的贡献。

汤芳[8](2009)在《SARS患者感染危险因素及其随访观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的流行曾带来世界范围内的灾难,其传染性之强、传播速度之快、流行范围之广、影响之大远超出人们的想象。SARS过后,遗留下的未解之谜还很多,在SARS流行病学方面仍存在众多热点问题值得探讨。医务人员(healthcare workers, HCW)是SARS感染的高危人群,其感染的危险/保护因素研究较多而结果并不一致。我们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来自同一医院感染SARS的HCW病例51名,与SARS患者密切接触的HCW对照426名,利用标准调查问卷,对其在诊疗SARS患者时的危险因素及采取的防护措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回顾性调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胸外心脏按压操作(调整OR=4.52,95%CI=1.08–18.81)和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调整OR=3.27,95% CI=1.41–7.57)是HCW感染SARS的主要危险因素。戴12层棉纱口罩、16层棉纱口罩、多层防护口罩、预防服药、鼻腔清洗和防护知识培训6个因素是SARS发生的保护因素。近期研究表明SARS发生、发展和预后等与宿主遗传因素有关。本研究选取抗病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因白介素12受体β1(interleukin-12 receptorβ1, IL12Rβ1)作为候选易感基因,运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的方法,探讨IL12Rβ1基因多个SNP位点多态性与SARS的易感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705A/G、+1158T/C、+1196G/C位点的等位基因以及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没有显着性差异。+1664C/T(CT)和(TT)基因型在病例组中的分布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ORs(95%CI)分别为2.09(1.90–7.16)和2.34(1.79–13.37)。单体型分析发现,+705A/G、+1158T/C以及+1196G/C三个位点存在强烈的连锁不平衡(D’=0.90–0.98),+1664C/T与其它三个位点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连锁不平衡,ATGC和GCCT单体型是最普遍的单体型,GCCT单体型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显着高于对照组,ORs(95%CI)为2.31(1.72–8.47)。提示IL-12Rβ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SARS发病存在关联,但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无显着性关联。SARS感染后机体体液免疫状况,包括抗体水平及抗体持续时间是预防再次发生疾病流行的关健因素之一,然而对于抗体动态变化规律的持续时间和影响因素目前未有定论。本研究选取44例临床确诊并且血清抗体阳性的SARS患者进行了4年的追踪随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方法检测血清SARS-CoV特异性IgG抗体动态变化规律,同时收集流行病学和临床信息等相关资料,估计可能影响抗体水平变化的因素。结果表明,发病后第12、27、40、50个月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5%、80%、62%、32%;IgG抗体滴度的GMTs分别为1:31、1:27、1:13、1:6。生存分析显示不同激素用量、疾病严重程度和抗体转阴时间之间有显着性关联(P=0.033和P=0.024),激素用量越大,抗体水平下降越明显。从上述结果我们认为,4年后抗体滴度降低到保护性水平以下,保护性免疫只能持续有限时间。激素使用、疾病严重程度是影响抗体水平变化的重要因素。虽然SARS病人的保护性免疫只能持续有限时间,但保护性抗体消失后,患者体内是否存在记忆性淋巴细胞免疫应答反应是决定机体再次接触SARS-CoV后是否患病的关键。本研究进行了SARS康复期患者SARS-CoV特异性T、B细胞淋巴细胞免疫应答反应。结果显示SARS康复期患者在发病6年后,不仅血清IgG抗体消失,而且体内SARS-CoV特异性记忆性B细胞水平也已不能检出,提示自然感染SARS-CoV后体液免疫反应及免疫记忆的持续时间有限。体内记忆性T细胞免疫应答能够维持一定水平,产生的淋巴细胞斑点数显着高于密切接触者和正常健康人群,其对于再次暴发的SARS流行能否提供免疫保护作用的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本研究结合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综合应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性流行病学等方法,阐明了SARS感染的环境危险因素及宿主遗传易感因素在SAR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对SARS队列进行6年的随访观察,阐明了人群免疫水平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通过ELISPOT试验方法,首次提出保护性抗体消失后,SARS康复期患者记忆性B淋巴细胞免疫反应不会长期存在,而记忆性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可在体内长期维持免疫记忆。本研究结果不仅为预防可能再次暴发的SARS提供防控措施和临床治疗的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为SARS疫苗开发、新药研制提供可以借鉴的新思路。

王晓岩,桑华,许惠敏,岳志刚[9](2005)在《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与骨坏死》文中研究说明

刘怀然[10](2005)在《SARS冠状病毒S糖蛋白基因片段的表达及初步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 ,亦称非典型性肺炎,是2002~2003 年在全球范围内爆发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呼吸系统疾病。新型SARS 冠状病毒(SARS-associated coronavirus, SARS-CoV)是导致此次疾病的病原体。SARS-CoV是一种新发现的冠状病毒,其毒力远远强于其他已知的家族成员。目前对于该病毒的许多方面尚未完全明了,因而对于SARS是否会卷土重来无法预知,研制开发特异灵敏的诊断试剂以及安全有效的疫苗,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研制的SARS灭活苗已经进入I期临床实验阶段,血清学检测试剂盒也已经商品化。然而这二者均以灭活的SARS-CoV全病毒粒子为基础制备,其中感染性RNA存在的生物安全性无法保障;一些RNA病毒具有的抗体依赖性感染增强作用,也是SARS灭活苗研究的一大障碍;而且尽管操作SARS-CoV在P3级实验室中进行,对于这样一个既无疫苗,又无特效治疗药物,而又传染性极强的病毒来说,仍是一项非常危险的工作。鉴于此,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进行以重组蛋白为基础的、安全、经济的检测试剂的研制,以及符合生物安全、适合于人体使用的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开发,一直是SARS研究的热点。S 糖蛋白(Spike glycoprotein)是SARS-CoV 包膜上最重要的一种Ⅰ型糖蛋白,负责病毒的吸附、融合和侵入宿主细胞,也是诱导宿主体液免疫反应的免疫原性蛋白。S 蛋白上有众多抗原表位,SARS 康复患者血清中有针对S 蛋白的高水平抗体成分,且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因此,对血清中S 蛋白特异性抗体的检测,也可作为SARS 血清学检测的标准(marker)之一。重组SARS-CoV S 蛋白与其他冠状病毒血清无交叉反应,在这一点上,S蛋白作为检测试剂研制的靶蛋白,要优于同样具有主要免疫原性的核蛋白(Nucleoprotein protein,N)。此外,S 蛋白含有重要的中和性表位,亦是SARS 疫苗设计的理想靶蛋白。SARS-CoV S 蛋白由1255 个氨基酸组成,体外表达如此大的蛋白很困难,而且表达蛋白的可溶性不高;其次,实验已经证实,全长S 蛋白含有大量无关的表位,致使表达的全长S蛋白对SARS 阳性血清的检出率低于S 蛋白片段;另外作为疫苗研究,S 蛋白上大量无关表位作为异体蛋白进入体内,会引发机体的过度免疫反应,这也是SARS-CoV 可能的致病机理之一。基于以上三点原因,有必要选择在S 蛋白上包含主要抗原表位的蛋白片段,对其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进行研究,探究其作为重组蛋白检测试剂和基因工程疫苗研制靶抗原的潜力。SARS-CoV 的S 蛋白是一个高度糖基化蛋白,所以更适于在真核系统中表达。本实验将覆盖全长S 基因、互相重叠的8 段基因片段,克隆至杆状病毒Bac-to-Bac 系统的pFastBacHTa载体,经PCR 和酶切鉴定,构建了pFastBacHTa-SX 重组载体(X 代表S 基因各片段名称,即A、B、C、D、E、F、G1、G3)。将阳性重组pFastBacHTa-SX 转化DH10BacTM感受态细胞,提取重组Bacmid DNA 并用PUC/M13 引物进行PCR 鉴定,筛选出了各基因的阳性重组Bacmid-SX,转染Sf9 昆虫细胞。将出现病变的Sf9 细胞裂解,进行SDS-PAGE 电泳分析表达蛋白情况,并用相应S 基因片段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重组蛋白免疫兔制备的单因子阳性血清,对真核表达的重组蛋白进行Western blotting 鉴定。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各表达蛋白大小与预期相符,并能被相应血清特异性识别,具有相应的反应原性。从而得到了分别表达S 基因8 个片段重组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rBaculovirus-SX。用2 份SARS 患者康复血清和1 份SARS 卵黄抗体,对昆虫细胞中表达的8 个重组蛋白

二、重症SARS和高度疑似SARS患者骨髓像对比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症SARS和高度疑似SARS患者骨髓像对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新型冠状病毒细菌样颗粒疫苗的构建与实验免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1.1 SARS-COV-2 概述
    1.2 SARS-COV-2 检测方法概述
    1.3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究进展
    1.4 GEM-PA表面展示系统研究进展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SARS-CoV-2 RBD蛋白的原核表达与纯化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第二章 SARS-CoV-2 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2.1 材料
        2.2 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SARS-CoV-2 细菌样颗粒的构建与鉴定
        3.1 材料
        3.2 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SARS-CoV-2 细菌样颗粒疫苗的实验免疫研究
        4.1 材料
        4.2 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4.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3)127例2019冠状病毒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综述 2019 新型冠状病毒疾病研究进展
    2.1 COVID-19 的致病机制和疾病严重程度影响因子
        2.1.1 COVID-19 的分子机制
        2.1.2 COVID-19 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2.2 COVID-19 的临床资料及诊断标准
        2.2.1 COVID-19 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
        2.2.2 COVID-19 的血清学资料及影像学特征
        2.2.3 COVID-19 的诊断标准
        2.2.4 SARS-Co V-2 的鉴别诊断
    2.3 COVID-19 的分型
        2.3.1 COVID-19 的临床分型
        2.3.2 COVID-19 的基因分型
    2.4 治疗
    2.5 疫苗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3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一般资料
        4.1.1 年龄、性别、旅居史、入院前发病天数、基础疾病
        4.1.2 临床症状
    4.2 血清学资料
    4.3 影像学特点及治疗
    4.4 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三组之间的比较
        4.4.1 一般资料的比较
        4.4.2 血清学资料的比较
        4.4.3 影像学特点及治疗的比较
    4.5 临床资料的相关性分析
        4.5.1 一般资料的相关性分析
        4.5.2 血清学资料的相关性分析
第5章 讨论
    5.1 COVID-19 患者的临床特征
    5.2 COVID-19 患者的血清学资料
    5.3 COVID-19 患者的影像学特征
    5.4 COVID-19 患者的治疗
    5.5 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第6章 预防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SARS MERS及COVID-19的临床特点和器官损伤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SARS、MERS和COVID-19的临床发病特点
2 SARS、MERS、COVID-19所致的肺损伤影像学、病理学和实验室变化特征
    2.1 SARS
    2.2 MERS
    2.3 COVID-19
3 SARS、MERS、COVID-19的肺外脏器损伤的病理生理变化
    3.1 SARS
    3.2 MERS
    3.3 COVID-19
4 结语

(5)《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对临床的指导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
2 流行病学特点
3 病理改变进一步更新
4 诊断标准的变化
5 临床分型
    5.1 重型诊断标准的变化
    5.2 增加重型/危重型高危人群的判定标准
    5.3 重型/危重型早期预警指标更加详细
6 治疗
    6.1 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时机和使用规范
    6.2 糖皮质激素使用剂量和疗程的更改
    6.3 呼吸支持应用的指征更详细
    6.4 新增气道管理
    6.5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应用更加标准化
    6.6 新增抗凝治疗
    6.7 针对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的治疗
7 护理不容忽视
8 早期康复
9 出院标准
1 0 预防的重要性

(6)重要新发传染病(SFTS和COVID-19等)的流行病学、临床以及病毒基因进化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SFTS流行病学、临床以及病原体基因进化特征研究
    一、引言
    二、材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二部分 COVID-19流行病学、临床及病原体基因进化研究
    一、引言
    二、材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三部分 东南沿海地区自然疫源性疾病监测
    一、引言
    二、材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One Health Strategy and its Usage to Prevent Zoonosis in Military Troops
    References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致谢

(7)加拿大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文献述评
    三、研究问题、假设和案例选取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五、主要内容和框架
第一章 全球卫生治理的源起、发展与内在困境
    第一节 全球卫生治理的源起及基本要素
        一、全球卫生治理兴起的背景
        二、全球卫生治理的概念及特点
        三、全球卫生治理的主要对象
        四、全球卫生治理的主要行为体
    第二节 全球卫生治理的机制与规范
        一、国际卫生治理机制与规范的产生
        二、全球卫生治理机制与规范的发展
    第三节 全球卫生治理的内在困境
        一、全球卫生领导权和协调机制模糊
        二、全球卫生资金投入不足
        三、全球卫生问责、监督和执行机制缺位
    小结
第二章 加拿大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的动机与目标
    第一节 加拿大自由国际主义理论思潮与其战后的国际行为
        一、自由国际主义思潮的兴起及内涵
        二、自由国际主义理论对加拿大参与全球事务的影响
    第二节 加拿大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的动机
        一、维护国际、国家和人的安全
        二、建构良好海外形象与提升国际影响力
        三、推广国家价值观
    第三节 加拿大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的主要目标
        一、促进全人类健康和卫生平等的实现
        二、追求全球卫生大国和人道主义大国的地位
    小结
第三章 参与卫生机制的创立:加拿大与世界卫生组织
    第一节 加拿大与世界卫生组织的缘起
        一、早期国际卫生会议的召开
        二、二战前国际卫生组织的建立
        三、卫生问题纳入《联合国宪章》
    第二节 加拿大对世界卫生组织创立的推动
        一、加拿大在技术筹备委员会中的作用
        二、加拿大在国际卫生大会中的作用
        三、加拿大在临时委员会中的作用
    第三节 世界卫生组织成立与奇泽姆当选总干事
        一、世界卫生组织的成立与总干事人选
        二、加拿大对世界卫生组织的支持
    小结
第四章 推动卫生规范的制定:加拿大与《烟草控制框架公约》
    第一节 加拿大与《公约》的由来
        一、烟草使用危害及全球控烟挑战
        二、世界卫生组织对全球控烟的早期努力
        三、加拿大对授权制定《公约》的倡导
    第二节 加拿大对《公约》制定的推动
        一、对《公约》制定的资助
        二、对《公约》谈判的推动
        三、对非政府组织参与《公约》制定的倡导
    第三节 《公约》的出台与加拿大的执行
        一、《公约》的出台及其意义
        二、加拿大对《公约》的执行
    小结
第五章 主导卫生援助与平等的实现:加拿大与《马斯科卡倡议》
    第一节 加拿大与《马斯科卡倡议》的缘起
        一、妇女儿童健康的意义及困境
        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与妇女儿童健康
        三、“母婴儿童健康”设定为八国峰会关键议题
    第二节 加拿大对《马斯科卡倡议》的筹备
        一、筹划国内政策
        二、寻求国际共识
    第三节 加拿大与《马斯科卡倡议》的出台
        一、《马斯科卡倡议》的出台
        二、加拿大在《马斯科卡倡议》中的领导作用
    第四节 加拿大对《马斯科卡倡议》的执行与跟进
        一、加拿大对《马斯科卡倡议》的执行
        二、加拿大对《马斯科卡倡议》的跟进
    小结
第六章 应对卫生危机:加拿大与“非典”和“埃博拉”疫情
    第一节 加拿大抗击“非典”疫情
        一、加拿大爆发“非典”疫情的应对与教训
        二、“非典”疫情暴露的国内公共卫生问题
        三、加拿大对遏制“非典”疫情的全球贡献
    第二节 国内卫生机制与国内外卫生安全战略的加强
        一、国内公共卫生机制的改革
        二、国家及全球卫生安全战略的加强
    第三节 加拿大抗击西非“埃博拉”疫情
        一、西非“埃博拉”疫情的原因与危害
        二、加拿大防范“埃博拉”疫情的国内举措
        三、加拿大遏制“埃博拉”疫情的国际作为
    小结
第七章 理论解释:加拿大在全球卫生治理中的理念与行为
    第一节 自由国际主义理论下的角色定位与路径选择
        一、自由国际主义下的参与者和领导者角色
        二、自由国际主义下的多边合作路径选择
        三、务实主义哲学与加拿大角色定位和路径选择的灵活性
    第二节 “推拉力”下的角色调整和路径转变
        一、国际因素
        二、国内政府因素
        三、国内社会因素
        四、医学研究与创新因素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8)SARS患者感染危险因素及其随访观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英文缩略语一览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某医院SARS
    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SARS
    感染易感基因的病例对照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SARS
    病例的前瞻性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SARS
    病例记忆性淋巴细胞免疫应答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总结 致谢 附录1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
    从事非典型肺炎一线医护人员调查表 附录3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 附录4
    博士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论文 附录5
    个人简历

(9)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与骨坏死(论文提纲范文)

1 脂肪代谢紊乱
2 骨内压升高
3 骨质疏松和激素的细胞毒作用
4 潜在血管炎、前凝血状况及血管内凝血

(10)SARS冠状病毒S糖蛋白基因片段的表达及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非典型性肺炎(SARS)研究概况
    1.1.1 SARS 病原学
    1.1.2 SARS 流行病学、病理学及致病机制
    1.1.3 SARS 诊断、治疗及免疫预防
    1.1.4 SARS 动物模型及自然宿主
1.2 SARS-CoV 主要结构蛋白及其表位研究
    1.2.1 S蛋白
    1.2.2 N蛋白
    1.2.3 M蛋白
    1.2.4 E蛋白
1.3 SARS-CoV 重组结构蛋白与SARS 血清学检测试剂的研制
    1.3.1 S蛋白
    1.3.2 N蛋白
    1.3.3 其他
1.4 SARS-CoV 重组结构蛋白与SARS 疫苗研制
    1.4.1 S蛋白
    1.4.2 N蛋白
    1.4.3 其他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含S 基因片段质粒及cDNA
    2.1.2 载体、感受态细胞、引物
    2.1.3 细胞培养用试剂
    2.1.4 血清样品及酶标抗体
    2.1.5 常规化学试剂
    2.1.6 主要仪器设备
2.2 方法
    2.2.1 SARS-CoV S 基因8 个片段重组pFastBacHTa-SX 载体构建及鉴定
    2.2.2 重组pFastBacHTa-SX 的转座及重组Bacmid-SX 鉴定
    2.2.3 重组Bacmid-SX 转染昆虫细胞及重组病毒繁殖与滴定
    2.2.4 各重组蛋白的表达分析及鉴定
    2.2.5 以SARS 阳性多克隆抗体筛选免疫反应性优势片段
    2.2.6 基于重组蛋白的间接ELISA 方法建立与应用
    2.2.7 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建立与应用 3 结果
3.1 重组pFastBacHTa-SX 载体鉴定
    3.1.1 SARS-CoV SB 与SD 基因克隆及重组T 载体鉴定
    3.1.2 pFastBacHTa 载体酶切、回收产物电泳鉴定
    3.1.3 重组pFastBacHTa-SX 载体PCR 及酶切鉴定
3.2 重组Bacmid-SX(A,B,C,D,E,F,G1,G3)的PCR 鉴定
3.3 Sf9 细胞适应普通血清及各重组病毒滴度测定
3.4 重组蛋白的表达及Western blotting 检测
    3.4.1 重组SA 蛋白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及鉴定
    3.4.2 重组SB 蛋白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及鉴定
    3.4.3 重组SC 蛋白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及鉴定
    3.4.4 重组SD 蛋白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及鉴定
    3.4.5 重组SE 蛋白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及鉴定
    3.4.6 重组SF 蛋白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及鉴定
    3.4.7 重组SG1 蛋白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及鉴定
    3.4.8 重组SG3 蛋白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及鉴定
3.5 SARS 阳性多克隆抗体筛选免疫反应优势性片段
3.6 重组蛋白在SARS 血清学检测中初步应用
    3.6.1 间接ELISA 试验
    3.6.2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4 讨论
4.1 S 蛋白的免疫原性与SARS 疫苗研制
4.2 S 蛋白的免疫反应性与SARS 血清学检测试剂研制
4.3 S 蛋白表位
4.4 S 基因片段在昆虫细胞/杆状病毒系统中的分段表达
4.5 重组S 蛋白各片段免疫反应性分析
4.6 间接ELISA 与IFA 试验
4.7 后继工作 5 结论 参考文献

四、重症SARS和高度疑似SARS患者骨髓像对比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型冠状病毒细菌样颗粒疫苗的构建与实验免疫研究[D]. 魏世萌. 吉林农业大学, 2021
  • [2]中国成人2019冠状病毒病的诊治与防控指南[J].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杂志, 2021(18)
  • [3]127例2019冠状病毒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D]. 张清. 吉林大学, 2021(01)
  • [4]SARS MERS及COVID-19的临床特点和器官损伤研究进展[J]. 骆亚莉,王碧雯,安方玉,汪永锋,刘永琦.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1(01)
  • [5]《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对临床的指导意义[J]. 音铭,杨云,高勇.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0(04)
  • [6]重要新发传染病(SFTS和COVID-19等)的流行病学、临床以及病毒基因进化特征[D]. 刘吉洛.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2)
  • [7]加拿大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研究[D]. 徐文姣.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9(07)
  • [8]SARS患者感染危险因素及其随访观察研究[D]. 汤芳.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09(09)
  • [9]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与骨坏死[J]. 王晓岩,桑华,许惠敏,岳志刚.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5(09)
  • [10]SARS冠状病毒S糖蛋白基因片段的表达及初步应用[D]. 刘怀然. 东北农业大学, 2005(08)

标签:;  ;  ;  ;  ;  

SARS重症与高度疑似SARS患者骨髓影像对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