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参与梅毒血清学国际实验室间质量评估的五年回顾

澳大利亚参与梅毒血清学国际实验室间质量评估的五年回顾

一、参加澳大利亚梅毒血清学国际室间质评五年回顾(论文文献综述)

李瑜,周先桃,程文娟,许婷婷,许敬,赵磊[1](2021)在《湖北省跨地区血液集中化检测资料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湖北省实施跨地区血液集中化检测的各地区血液质量状况及逐年变化趋势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探讨采供血机构实施血液标本集中化检测的效果及其优势。方法分析2005~2019年期间湖北省5家开展跨地区集中化检测的采供血机构的血液标本检测资料,统计集中化检测标本量、血液筛查总体合格率、各检测项目的总体不合格率和分年度不合格率及其在各地区间的差异。结果湖北省血液集中化检测的各地区间血液质量存在差异,武汉、鄂州、仙桃、天门、潜江5个地区的血液筛查总体合格率分别为97.1%(2 466 396/2 538 871)、96.5%(85 405/88 547)、95.2%(59 087/62 047)、95.5%(68 920/72 146)、94.7%(34 274/36 188)。5个地区的ALT总体不合格率分别为1.472%(37 374/2 538 871)、2.024%(1 792/88 547)、2.840%(1 762/62 047)、2.476%(1 786/72 146)、3.777%(1 367/36 188),存在地区间差异;5个地区的HBsAg总体不合格率分别为0.587%(14 897/2 538 871)、0.664%(588/88 547)、1.094%(679/62 047)、1.282%(925/72 146)、0.862%(312/36 188),存在地区间差异。2005~2019年期间各地区的ALT不合格率均有随年度下降的趋势。武汉、天门、潜江地区的HBsAg不合格率有随年度下降的趋势,武汉、鄂州、天门地区的抗-HCV不合格率有随年度下降的趋势,武汉地区的抗-TP不合格率有随年度下降的趋势。结论血液集中化检测能够优化检测资源配置,发现采供血环节中的问题,提升血站保障血液安全的能力。采供血机构进一步提高血液集中化检测的程度和范围,找到适合本区域的集中化检测模式是今后需要努力解决的方向。

黄钰竹[2](2019)在《临床检验解释性注释实验室间质量调查的研究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我国临床检验结果解释性注释的当前技术实践,识别解释性注释的主要质量问题,分析比对各临床实验室负责检验结果解释人员的能力,探寻解释性注释室间质量评价计划的一般模式,为负责提供解释性注释的人员、临床实验室和室间质量评价组织者提供相关建议。方法向参加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计划的临床实验室发放调查表。纳入调查的实验室为1912家,调查对象是纳入调查实验室内的参加者。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调查和病例注释,病例信息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类别、简要临床信息、相关检验结果及参考区间。调查共进行三轮,每轮调查发布5份病例,第一轮调查的上报形式是参加者根据病例信息选择适当的结果解释关键词,并可在文本框中进行补充:第二轮调查的上报形式是参加者根据病例信息和相关问题给出解释性注释;第三轮调查的上报形式是参加者根据病例信息直接给出解释性注释。参加者须在调查表下发的一个月内通过网络平台在线填报,数据收集后总结参加者上报过程中的主要质量问题,由调查小组将参加者解释性注释的要素总结成关键短语,并依据评价标准评分,应用非参数检验分组比较参加者每轮调查得分和排名,应用χ2检验分组比较三轮调查的可接受率,分析本研究对参加者的教育意义。结果三轮调查分别有772(40.38%)、681(35.62%)和552(28.87%)家实验室,共1477、1131和877位参加者参与回报。参加者主要来自三甲综合医院,以技师类为主。分别有598(77.46%)、513(75.33%)和417(75.54%)家实验室为检验结果提供临床解释,平均97.38%和95.38%的实验室授权不具备医师资格的副主任技师和主管技师解释检验结果,授权具备医师资格人员的实验室平均占76.89%。无法获取充足的患者临床信息和检验人员专业知识的不足是开展解释性注释的主要难点。综合医院参加者每轮调查得分高于专科医院参加者(P=0.048、0.008、0.025),所在科室为检验结果提供临床解释的参加者注释能力高于不提供解释的实验室参加者(P=0.001、0.012、0.026),具备医师资格的参加者注释能力比不具备的参加者高(P=0.005、<0.001、<0.001),无论实验室采取何种方式获取临床资料,其参加者表现均优于所在实验室难以获取临床资料的参加者。随着病例难度的增加、临床信息综合性的增强、以及上报形式要求的增高,参加者的参与积极性和每轮调查得分下降(P<0.001)。然而通过参与多轮调查,三甲医院参加者可接受率逐轮升高,医师类参加者的可接受率从86.67%升高到97.67%,难以获取临床资料的实验室参加者可接受率从67.14%显着升高到82.05%,初级职称参加者的可接受率平均增幅为3.5%。268位参加者参与三轮调查,其中38.80%的参加者逐渐熟悉解释性注释的调查形式,17.16%的参加者提供解释性注释的能力随参与轮次的增多而逐渐提高。结论我国临床检验结果解释性注释存在诸多质量问题,实验室和参加者应予以重视。解释性注释室间质量评价计划能帮助参加者提高其提供解释性注释的能力,促进继续教育和持续专业发展。参加者应扩展专业知识、积累临床经验,积极参与解释性注释的相关质量调查;实验室应加强与临床的沟通交流,建立解释性注释的文件化体系和人员资质标准,定期考核培训,授权特定专业领域的人员为临床提供患者特异的解释性注释;室间质量评价组织者应规范解释性注释实验室间质量调查的模式,建立专家小组,制定并改进病例遴选和解释性注释评价标准,推动解释性注释当前技术实践的标准化。

赵阳,吕蓉,李素萍,蒋菲菲[3](2016)在《2013-2015年安徽省血液中心确证实验室室间质评结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2013-2015年安徽省血液中心确证实验室参加的室间质评反馈结果进行总结分析,进一步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方法本室对室间质评活动发放的样品进行检测,完成后将检测数据进行上报,活动结束后根据项目组反馈的结果,及时发现实验室检测过程中出现的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积极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结果本室2013-2015年参加的国家CDC PT室间质评项目反馈结果,除2014年抗-HIV(新创)定性结果符合性为90%,其余项目定性结果符合性均为100%。CITIC室间质评项目中进口试剂检测结果离群结果较少,稳定性较好;国产试剂检测反应性标本离群结果较多,且均高于均值水平,通过调试全自动酶免分析仪,严格按照要求加强样品检测前处理等改进措施,离群结果有所减少。结论通过参加室间质评活动,能够发现实验室在检测前,检测中,检测后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整改,显着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

方建华,王艺芳,张燕[4](2015)在《郑州地区中国国际输血感染预防和控制室间质评结果回顾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分析中国国际输血感染预防和控制室间质评的血清学检测和病毒核酸检测反馈结果,及时找出实验室存在的隐患和问题,提高血筛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对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血液筛查实验室2011-2014年参加CITIC的血清学检测和2013-2014年参加CITIC的病毒核酸检测EQAS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2年EQAS血清学检测中,4项指标结果均与参考结果一致;2013年,抗-HCV结果出现2个假阳性,HBs Ag结果出现1个离群值,HIV Ag-Ab结果出现3个离群值和1个不正常结果;2014年,HIVAg-Ab结果出现4个不正常结果;梅毒抗体均与参考结果一致。2013-2014年的血清学检测EQAS离群值及不正常结果率分别为9.33%、5.33%,与2011-2012年结果相比有所增加。在NAT EQAS结果中:2013年所有核酸检测结果均与参考结果一致,2014年EQAS核酸检测结果离群值和不正常结果率为4.44%。结论参加CITIC EQAS可以发现实验室检测过程中的问题,很客观地评价实验室的检测能力,确定检测试剂的有效性和可比性,提高血液检测水平。

曾劲峰,郑欣,杜鹏[5](2015)在《血站实验室室间质评使用试剂与检测符合率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分析深圳市血液中心参与全国范围室间质评结果,了解不同室间质评项目与试剂、检测方法的关联性,便于在工作中查找存在的问题,提高检测质量。方法对澳大利亚国立血清学参比实验室(NRL)2013年第3次血清学酶联免疫检测(酶免)与核酸检测室间质评回报结果,及卫生部临检中心2013年全年血清学酶免检测室间质控评价进行汇总统计,分析与比较各检测项目试剂使用情况、各类试剂检测符合率及假阳或假阴性率。结果在NRL HBs Ag、抗-HCV、抗-HIV、抗-TP血清学检测室间质评中,包括电化学发光技术在内的A公司试剂为使用最多的国外试剂,W公司试剂为使用最多的国产试剂;W公司试剂检测HBs Ag的符合率稍高于A公司,抗-HCV检测试剂符合率最好的为O公司和W公司,其次为A公司;而在抗-HIV方面,使用量最大的是B公司和A公司,但符合率却较低。在核酸检测方面,R公司试剂的假阳或假阴性率均高于N公司试剂。在卫生部2013年第3次室间质评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实验室对HBs Ag、抗-HCV、抗-HIV、抗-TP(特异性抗体)等项目的检测选用了X公司和W公司生产的试剂。回顾性分析检测全年HBs Ag、抗-HCV、抗-HIV的数据,抗-HIV的检测假阳性率显着高于其他3个项目。结论通过本次全国室间质评回报结果分析,获得参评单位总体检测情况的重要数据,为提高检验质量及血液安全提供数据基础,室间质评值得进一步开展。

邹彬彬,陈静,张钢[6](2014)在《20102013年长沙血液中心血液筛查实验室澳大利亚室间质评结果回顾与问题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回顾分析20102013年长沙血液中心血液筛查实验室参加的澳大利亚国立血清学参比实验室(NRL)室间质评结果,总结经验,促进实验室质量改进。方法对20102013年NRL的输血传染病免疫学检测质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异常情况,分析失控及偏差原因和改进措施的效果。结果参加NRL的质评活动中,抗-HIV检测出现假阳性1次,20102012有部分检测结果为离群值,2013年所有结果未出现离群现象。结论通过参加室间质评,对异常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纠正偏差,实现了对检测流程的持续性监测,加强了本实验室质量控制,提高了血液筛查水平。

段学云[7](2014)在《2008-2012年太原市无偿献血者输血传播疾病的感染状况分析及残余风险评估》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太原市无偿献血者输血传播疾病的感染状况,评估血液经ELISA筛查后输血传染HIV的危险度,为招募低危献血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太原市2008-2012无偿献血者血浆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梅毒抗体、HIV抗体、HBsAg和抗HCV抗体,采用速率法检测ALT,分析年度、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职业因素对感染的影响。结果太原市2008-2012年共有无偿献血者389796名,其中54.33%为首次献血者,45.67%为重复献血者;梅毒、HIV、HBV和HCV的5年平均感染率分别为0.584%、0.021%、0.709%和0.848%;无偿献血者除HIV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外,梅毒、HBV和HCV年度间感染率差异显着,但变化无规律;经评估抗-HIV筛查后首次献血者HIV残留风险为1/138064;重复献血者HIV残留风险为1/305343;无偿献血者HIV残留风险为1/95075。结论太原市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率较低有增高趋势,梅毒、HBV和HCV的5年感染率较高但变化无规律。输血传播疾病对血液安全仍造成威胁,应加强对农民、工人及文化程度较低等高危人群献血前的征询。

金海涵[8](2014)在《滨海新区无偿献血者现行检测模式与输血安全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滨海新区无偿献血者现行检测模式与输血安全的影响,寻求合理的检测模式。通过对核酸检测技术引用后检测结果的分析,为今后无偿献血者开展常规NAT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金标法对无偿献血者进行HBsAg初筛,采用干化学法进行ALT初筛,血站实验室采用速率法对献血者标本进行两次ALT检测,采用ELISA方法对初筛后合格的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HBsAg、HCV-Ab、HIV-Ag/Ab和TP-Ab两次检测,采用NAT方法对筛查合格后的标本进行HBV/HCV/HIV联合检测,不合格的标本送检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进一步确证。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49181名无偿献血者进行初筛检测,总计不合格率为14.4%,其中ALT不合率为11.8%,HbsAg不合率为2.3%。②实验室初复检检测结果显示42144名无偿献血者的血样中总计不合格率为2.8%。其中ALT不合格率为0.8%,HBsAg不合格率为0.5%,抗-HCV不合格率为0.3%,HIV-Ag/Ab不合格率为0.25%,抗-TP不合格率0.9%。③41014份标本进行NAT检测,6人份混合样本NAT反应呈阳性为43份,经拆分单样本NAT检测后阳性数为25份,阳性率为0.06%。25份NAT检测反应呈阳性的血样经卫生部临检中心鉴定显示17份均为HBVDNA阳性,未检测出HCV和HIV阳性血样。结论: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可采用一种试剂进行检测。②有必要对献血者献血前进行抗-TP快速筛查。③NAT与ELISA技术在方法学上互补,进一步保障输血安全。

陈元锋[9](2012)在《无偿献血者不同检测模式检测效果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血液安全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输血安全亦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进行血液检验,筛查经血液传播病毒,是保证输血安全的基本策略。很多国家根据各自国情制定了相应的献血者检测策略。国内学者近年来也相继提出采用不同检测模式筛查经血液传播病毒,以保证血液安全。研究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采供血数据记录及献血者检测结果,比较不同检测模式的效果,并进行统计分析,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组合检测项目,针对不同的献血形式,采用合适的检测方案,以经济有效的检测模式,减少血液复检阳性率,降低血液报废率,以期达到节约血液资源的目的。资料与方法通过分析2005年及2009-2011年山东省血液中心各项采供血数据及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采取不同检测模式对无偿献血者的检测效果,利用统计学方法χ2检验及各种统计图表对采供血数据进行分析。(1)分析2005年采用筛检模式二即未做献血前筛检无偿献血者捐献血液检测结果及不同阳性模式,找出筛检方案。(2)2009-2011年实施不同检测模式后,比较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不合格检测结果、采血量、合格血量、复检阳性率、血液报废率的差异,分析直接试剂成本、阳性血报废率及取得的效果。(3)分析不同献血模式即捐献全血与捐献成分血,采用不同检测模式后,阳性血报废率、试剂成本及取得效果。主要结果(1)2005年尚未施行献血前的筛检,61809名无偿献血者检测出阳性3534人,复检阳性率为5.72%,ALT、HBsAg、HCV抗体、梅毒抗体及其他情况的阳性率分别为2.44%、2.16%、0.70%、0.21%、0.21%。所有不合格项目共有11种阳性模式,以单项ALT阳性率最高,占全部阳性的42.56%,HBsAg阳性次之,占全部阳性的37.83%,其余是HCV抗体12.28%,梅毒抗体3.65%,其它3.65%。ALT与HBsAg、HCV抗体、梅毒抗体均有相关性,关联强度为ALT+HBsAg>ALT+HCV抗体。(2)2009年实施不同筛检模式后,2009-2011年全血献血者复检阳性率为3.63%、3.56%、2.75,其中,ALT阳性率分别为2.17%、2.30%、1.34%,HBsAg阳性率分别为0.42%、0.39%、0.35%, ALT、HBsAg阳性率逐年下降,与2005年相比显着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2009-2011年血液报废率为4.26%、3.43%、2.60%。复检阳性率、血液报废率较2005年采用检测模式二均有降低,呈逐年下降趋势。(3)2009-2011年机采成分献血者,2009年采用检测模式一复检阳性率0.91%,2010-2011年采用检测模式四、五复检阳性率为0.22%、0.21%;2009-2011年检测成分血报废率为0.61%、0.22%、0.18%。(4)采用检测模式四,捐献全血每采集100人份可以节约费用585元,捐献成分血每采集100人份可以节约费用527元。结论与建议针对不同的献血形式,采取不同的检测模式,可以有效降低献血者复检阳性率及血液报废率,减少血液浪费,节约试剂检测成本。献血者检测采用筛检模式四要好于其他检测模式,献血前金标快速筛检HBsAg效果好于筛查ALT。

蒋玲丽[10](2009)在《国产化学发光法诊断系统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评价》文中研究表明国产化学发光法诊断系统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评价研究背景乙肝表面抗原是人类在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出现的第一个病毒血清学标志物,通常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即在血液中出现。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的高发区,加强对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的检出能力,是保障我国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措施。由于病毒感染的窗口期问题、乙肝试剂检测质量以及实验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着医院对乙肝病毒的检测。随着医疗检验技术的发展,临床检测乙肝表面抗原采用的方法有了新的发展,尤其是发光法定量(或半定量)检测乙肝表面抗原近年有上升趋势。结合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的现状,选择反应快、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但又要成本低的检测方法至关重要。我们在追求低成本检测的同时,必须保证检测的质量。本研究旨在了解目前临床乙肝表面抗原检测方法的变化,并对新应用的发光法检测系统的性能作出评价,对检测质量的提高和优秀的检测系统在临床的推广应用非常重要。研究目的描述上海市医疗机构检测乙肝病毒学标志物检测方法的变化,分析发光法定量的应用趋势。评估国产化学发光法的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内容1、描述性分析上海市医疗机构2004-2008年乙肝病毒学标志物的检测方法。2、评估国产化学发光法的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系统的检测性能指标。3、对比分析国产化学发光检测系统和进口化学发光检测系统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研究方法通过对2004年-2008年五年内,所有参加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室间调查的医院,收集每年5月的第一次室间调查的反馈结果,对反馈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通过检测临床标本和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定值质控品,对国产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不精密度、功能灵敏度、线性、干扰实验和回收实验作出评估。并通过收集临床标本510例,分别用进口和国产化学发光检测系统检测乙肝表面抗原,评估两者检测的一致性。并对不一致的标本进行确认实验,计算国产化学发光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以及ROC曲线。计算国产化学发光法检测系统和进口化学发光法检测系统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对上海市每年5月份的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的室间调查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2008年上海医疗机构开展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的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法(酶免法)为主,但比例从2004年的91.55%下降至2008年的72.67%。发光法定量(或半定量)检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比例从2004年不足10%上升到2008年的22.83%。采用发光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医院主要集中在二、三级医院;分析2008年第一次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室间调查结果发现,2008年开展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的三级医院有36家,其中使用发光法检测的有21家,占到了58.33%;二级医院有118家,使用发光法检测的有41家,占到了34.75%;一级医院有108家,使用发光法检测的有7家,只占到了6.48%。总计71家发光法检测单位中,二、三级医院的总和占87.33%。对国产化学发光检测系统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检测性能评估发现:批内不精密度最低为4.86%,最高达到了14.49%;天间不精密度最低为11.99%,最高达到了19.72%;仪器的分析灵敏度为0.008ng/ml,检测灵敏度为0.4ng/ml-0.5ng/ml。脂血(18.5mmol/L)和溶血(15g/L)对检测系统没有干扰。胆红素浓度大于240umol/L后有负性干扰。在系统检测范围内0-165ng/ml范围内线性佳。测定回收率在92.81%-109.97%,平均回收率为101.25%。通过对比分析国产和进口化学发光系统检测510例临床标本。得出漏检是国产化学发光检测系统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在低值标本中,国产化学发光检测系统存在5例漏检。国产检测系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90%和99.63%。在检测系统线性检测范围内,国产和进口检测系统检测值的相关系数R=0.8117存在较好的正相关。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对国产化学发光法在临床更好的推广应用提出如下两点建议:提高仪器的自动化检测,以提高检测的不精密度;提高试剂的检测灵敏度,以减少漏检。

二、参加澳大利亚梅毒血清学国际室间质评五年回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参加澳大利亚梅毒血清学国际室间质评五年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1)湖北省跨地区血液集中化检测资料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
    1.2主要试剂
    1.3主要仪器
    1.4方法
    1.5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2005~2019年5个地区的血液集中化检测量
    2.2 5个地区的血液筛查总体合格率比较
    2.3各检测项目不合格率地区间比较
    2.4 2005~2019年各地区各检测项目不合格率变化趋势
3 讨论

(2)临床检验解释性注释实验室间质量调查的研究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一、材料与方法
    1. 调查对象
    2. 调查方法
        2.1 解释性注释实验室间质量调查
        2.2 “检验科工作的医师”信息库
    3. 调查内容
        3.1 基本情况调查
        3.2 病例注释
    4. 病例分析及评价原则
        4.1 解释性注释评价原则
        4.2 参考注释
    5. 网络平台设计
    6. 信息采集
    7. 统计分析
二、结果
    1. 基本情况调查
        1.1 参加者、实验室及所在医院基本信息
        1.2 解释性注释相关信息
    2. 第一轮解释性注释调查结果分析
        2.1 病例分数统计与关键短语分类
        2.2 分组比较结果
        2.3 用户结果回报表
    3. 第二轮解释性注释调查结果分析
        3.1 病例分数统计与关键短语分类
        3.2 分组比较结果
        3.3 用户结果回报表
    4. 第三轮解释性注释调查结果分析
        4.1 病例分数统计与关键短语分类
        4.2 分组比较结果
        4.3 用户结果回报表
    5. 汇总匹配结果分析
        5.1 参加者可接受性分组比较
        5.2 三轮调查匹配统计
    6. “检验科工作的医师”信息库登记内容统计
三、讨论
四、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1 各轮解释性注释实验室间质量调查用户结果回报表
附录2 病例授权
论文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3)2013-2015年安徽省血液中心确证实验室室间质评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来源
    1.2 检测试剂与仪器
    1.3 检测方法
    1.4 结果上传与反馈
2 结果(表1-5)
3 讨论

(4)郑州地区中国国际输血感染预防和控制室间质评结果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表1-3)
3讨论

(5)血站实验室室间质评使用试剂与检测符合率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测数据来源
    1.2 数据分析内容
2 结果
    2.1 参加NRL室间质评的血站使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试剂种类情况(所有生产厂家均以字母代替)
    2.2 室间质评血清学酶免检测汇报结果
    2.3 NRL室间质评核酸检测回报结果
    2.4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在全国范围内的室间质评结果统计
3 讨论

(6)20102013年长沙血液中心血液筛查实验室澳大利亚室间质评结果回顾与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2 方法
        1.2.1 室间质评项目
        1.2.2 评价方法
        1.2.3 评价方案
2 结果
    2.1 结果统计
    2.2 纠正措施及纠正效果
3 讨论

(7)2008-2012年太原市无偿献血者输血传播疾病的感染状况分析及残余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太原市2008-2012年无偿献血者梅毒、HIV感染状况分析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太原市2008-2012年无偿献血者肝炎相关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太原市无偿献血者HIV流行率及血液筛查后残余风险度的评估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输血传播HIV、HBV和HCV的风险评估(综述)
    1 输血传播疾病风险评估的内容
    2 输血传播疾病风险的评估发展概况
    3 输血残余风险的评估方法
    4 输血传播疾病风险评估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8)滨海新区无偿献血者现行检测模式与输血安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标本要求与处理
    1.1.3 主要试剂
    1.1.4 主要仪器
    1.1.5 实验方法
    1.1.6 统计学处理
1.2 结果
    1.2.1 49181名无偿献血者初筛结果
    1.2.2 实验室ALT测定结果
    1.2.3 42144份无偿献血者ELISA检测结果
    1.2.4 HIV-Ag/Ab有反应标本确认结果
    1.2.5 NAT检测结果
    1.2.6 HBV-DNA阳性标本两对半测定结果
1.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病毒窗口期研究及输血防范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9)无偿献血者不同检测模式检测效果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资料与方法
四、结果与分析
五、讨论
六、结论与建议
附录: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学位论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国产化学发光法诊断系统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内容
    四、技术路线图
第一部分上海市医疗机构乙肝病毒学标志物检测方法调查分析
    一、引言
    二、资料收集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第二部分 国产化学发光法乙肝表面抗原检测性能评估
    一、引言
    二、材料和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第三部分 国产与进口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比较
    一、引言
    二、材料和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
综述 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四、参加澳大利亚梅毒血清学国际室间质评五年回顾(论文参考文献)

  • [1]湖北省跨地区血液集中化检测资料回顾性分析[J]. 李瑜,周先桃,程文娟,许婷婷,许敬,赵磊. 中国输血杂志, 2021(02)
  • [2]临床检验解释性注释实验室间质量调查的研究与分析[D]. 黄钰竹.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02)
  • [3]2013-2015年安徽省血液中心确证实验室室间质评结果分析[J]. 赵阳,吕蓉,李素萍,蒋菲菲. 中国输血杂志, 2016(09)
  • [4]郑州地区中国国际输血感染预防和控制室间质评结果回顾性分析[J]. 方建华,王艺芳,张燕. 中国输血杂志, 2015(07)
  • [5]血站实验室室间质评使用试剂与检测符合率的分析[J]. 曾劲峰,郑欣,杜鹏. 中国输血杂志, 2015(04)
  • [6]20102013年长沙血液中心血液筛查实验室澳大利亚室间质评结果回顾与问题分析[J]. 邹彬彬,陈静,张钢. 中国输血杂志, 2014(05)
  • [7]2008-2012年太原市无偿献血者输血传播疾病的感染状况分析及残余风险评估[D]. 段学云. 山西医科大学, 2014(12)
  • [8]滨海新区无偿献血者现行检测模式与输血安全的研究[D]. 金海涵. 天津医科大学, 2014(01)
  • [9]无偿献血者不同检测模式检测效果评价研究[D]. 陈元锋. 山东大学, 2012(05)
  • [10]国产化学发光法诊断系统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评价[D]. 蒋玲丽. 复旦大学, 2009(S1)

标签:;  ;  ;  ;  ;  

澳大利亚参与梅毒血清学国际实验室间质量评估的五年回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