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的防护与隔离(节选)

SARS的防护与隔离(节选)

一、SARS之防护隔离(转摘)(论文文献综述)

马天[1](2021)在《西欧华文媒体运作机制和传播成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

肖红艳,王潇,金晶,宋来春,许铭,陶凉[2](2020)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29例A型主动脉夹层急诊手术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19,COVID-19)流行时急诊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治疗的治疗经验。方法对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1月23日至3月31日COVID-19疫情期间,29例A型主动脉夹层急诊外科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男25例,女4例,年龄34~72岁,平均(49.17±9.63)岁;武汉市内患者10例,市外19例;所有患者转运前均通过网络会诊明确诊断和确定急诊手术指征,在急诊完善肺部CT平扫初步排除COVID-19后收治隔离病区,紧急送检核酸、抗体后行急诊手术,术后转运至监护室单间隔离直至排除COVID-19,住院期间出现发热时即行核酸检测和复查肺部CT。所有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均采取三级防护和医学观察。结果主动脉根部A1型5例,A2型2例,A3型22例;弓部简单型2例,复杂型27例(Sun’s分型);Bentall术12例,Wheats术2例,升主动脉置换15例,主动脉瓣修复14例,主动脉弓替换25例,象鼻支架23例,杂交手术2例,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例,三尖瓣成形2例。全组住院期间确诊COVID-19 1例,疑似病例1例;体外循环(224.00±21.14)min,阻断(146.17±18.75)min,术后呼吸机辅助(65.07±10.36)h,住院(27.03±5.64)天。无住院死亡,术后并发肝功能损害4例,急性肾功能损害6例,肺部感染7例,所有参与手术和围术期管理的医护人员无感染COVID-19。结论在重大传染病流行期间,规范急危重症患者收治流程,加强院内感染控制,急诊外科手术是抢救A型主动脉脉夹层的有效手段,做好防护医护人员的安全是有保证的。

肖红艳,祁明,宋来春,许铭,陶凉[3](2020)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79例心脏大血管外科急诊手术的围术期管理》文中提出目的总结突发重大传染病时心脏大血管外科急诊手术的围术期管理经验。方法对我院2020年1月23日至3月31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79例心脏大血管急诊外科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其中男性63例,女性16例,年龄8个月至77岁,平均(49.91±7.21)岁;武汉市内患者26例,市外53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55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机械并发症8例,心脏瓣膜病合并心内膜炎8例、难治性心力衰竭5例,左心房黏液瘤2例,婴幼儿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所有患者由120转运,市内患者在急诊科明确诊断,市外患者转运前均通过网络会诊明确诊断和确定急诊手术指征后再转运,在急诊完善肺部CT平扫初步排除COVID-19后收治隔离病区,紧急核酸检测和完善术前检查后行急诊手术,术后转运至监护室单间隔离直至排除COVID-19,住院期间出现发热时即行核酸检测和复查肺部CT。所有参与手术和围术期管理的医护人员均采取三级防护和医学观察。结果行急诊手术大血管外科手术29例,主动脉腔内隔绝手术24例,大血管杂交手术2例,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联合瓣膜手术3例,急性心肌梗死室间隔穿孔封堵2例,瓣膜置换11例,瓣膜修复2例,左心房黏液瘤摘除2例,心外膜永久起搏器置入1例,同期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3例。术前首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肺部CT有COVID-19影像学表现12例,4例确诊为COVID-19,疑似病例5例。全组患者中因COVID-19危重型死亡1例,因合并肾功能不全和重症感染放弃出院1例,其余患者均康复出院。所有参与手术和围术期管理的医护人员无人感染COVID-19。结论急诊手术是救治心脏大血管急危重症的有效手段,在重大传染病期间,规范心脏急危重症患者收治流程,应加强院内感染的控制,做好防护,医护人员的个人安全是有保证的。

张韫喆[4](2020)在《突发事件中专业媒体间议程设置研究 ——以三家媒体微博对“新冠肺炎”的报道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给人类社会敲响了警钟,不断变化的、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传统思维与模式的传播环境都给权威信息的传播设置了障碍。专业媒体在此刻需要扮演并承担起其应有的社会责任。包括对外部媒介环境进行监测,一旦发现舆情危机及时预警;对媒体传播的信息进行把关,用议程设置来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准确,让迫切需要获取当下疫情信息的广大普通群众得到基本需求的满足;监督舆论,尤其是监督并适当引导带有潜在危险的情绪宣泄,能够保证公众情绪的稳定,让在密集疫情危机信息下受到“攻击”的公众集体情绪保持稳定,进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团结;不仅如此,新闻报道对公众建立起关于突发事件的基本印象、构建集体历史记忆能够起到支撑性的作用。同时必须要看到,随着媒介环境变化、媒介渠道增加,尤其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传播内容和传播速度的量级发展到超乎控制的程度。专业媒体在这种媒介环境中要继续承担起媒体基本责任,但是收到了诸多挑战:技术赋权,让传播主体身份赋予了广大群众,公民新闻导致专业媒体话语权的消解;受众分化和群体化特征加强、传播逻辑变革挑战专业媒体的内容穿透力;从专业媒体内部特征上看,其自身内容的新闻理性与责任旁落,加上专业媒体内部分化等,种种因素交织将会降低专业媒体权威性。了解专业媒体以及如何有效率、有效果的进行信息传播,如何更好地构建专业媒体传播矩阵,就成为了眼前需要明确和解决的问题。为了验证在实际的事件中,专业媒体新闻报道是否能够形成传播矩阵,完成其传播任务,采用相关性、QAP检验和时滞相关性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专业媒体之间议程设置效果不佳,而且市场化程度、时间推移都引起了议程设置效果的减弱。不仅如此,在专业媒体间的议程设置中过程中还出现了溢散效果缺失的现象。可以说明专业媒体间议程设置效果整体较弱,而且传播矩阵并未能较完整得建立。由此,从实证检验的结果可以归纳出,专业媒体在议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专业媒体间传播矩阵失效的后果。包括内容上的共情能力弱化、矩阵传播乏力、溢散效果缺失影响舆情敏感度等,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尝试提出通过在内容加强、渠道规律抓取、主体定位、最佳时间等方面解决专业媒体传播矩失势的问题,进一步增强社会影响力,实现专业媒体的自身价值。

马剑平,彭晓琳,徐珊,余红兵,覃林珍,罗珍胄,程璐,苏静,张媞[5](2020)在《口岸地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健康驿站策略——以深圳市N区为例》文中提出深圳市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实施健康驿站集中隔离医学观察,通过专业队伍统筹管理、多部门合作、心理干预、闭环管控等多个方面落实疫情防控要求,有效防止疫情扩散。辖区37个健康驿站,累计服务15221名观察对象,完成核酸检测16819人次,其中境外输入10543人,累计核酸阳性报告43例,其中密切接触者26例,其他重点人群17例,均为境外输入人员。实现工作人员"零脱岗"、"零感染",效果显着,为其他口岸地区疫情防控提供了经验借鉴。

王炳军[6](2020)在《明朝隆庆时期东南海上贸易法律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明朝中后期是中国海上贸易法律制度的重要变革期,而隆庆时期是这一变革轨迹上的拐点。这个变革期之前的海上贸易法律制度是以市舶司体制为核心。从唐朝的市舶使到宋元明的市舶司是主导海上贸易的管理机构。这个变革期之后的海上贸易法律制度是以海关体制为核心,主要是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开放海禁、设立四海关开始。作为这个变革拐点的隆庆时期,被关注的往往是“隆庆开禁”,而这个拐点呈现出的海上贸易法律制度是如何演变的,还缺乏对这一过程的充分研究。本文的研究目的有二:一是结合明中后期的社会背景,对隆庆时期海上贸易法律制度的演变过程进行描述;二是隆庆时期海上贸易法是中国法制史上难得的国家制定法与民间习惯法的一次有效结合,这种结合的主体、程序和效果都值得关注。另外,隆庆时期海上贸易法对当下我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法制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隆庆时期海上贸易法律制度的变革是在明朝中后期的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相较明朝前期,明朝中后期海内外政治、社会和经济格局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江南和华南的商业经济迅速发展,为东南海上贸易提供了物质基础。商业性农业得到很大发展,同时和出口商品相关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日益扩大,品种日益增多,产量不断上升。尤其是与丝绸相关的桑麻更是大面积种植。“富者田连阡陌,桑麻万顷。”“民力本射利,计无不悉,尺寸之堤必树之桑。”江南和华南出现大量的商业城镇和商人集团。南京、杭州、苏州、广州都是全国性的大商业城市,震泽、盛泽、王江泾、朱家角、双扬、黎里等镇都是连接各地商业中心的繁忙市镇。葡人东来对南海贸易圈产生了强劲的政治和经济冲击。葡人沿大西洋和印度洋进行征服并建立一系列殖民据点和商站,构建了以印度果阿为中心的海上帝国。1511年,葡人占领满刺加,随后力量向东南亚和东亚渗透。虽然强弩之末的葡人在中国和日本遭到挫败,但其强大的海上力量仍然是一个影响地方政治和经济格局的重要因素。葡人在印度洋沿岸与地方合作的经验被有效地利用到中国。在粤闽浙三地先后遭遇失败后,葡人学会了与中国地方政府合作。从与私人海商合作进行走私,到贿赂地方政府获得贸易许可,最终实现了澳门居留。葡人几乎垄断了中日贸易,而澳门成为葡人国际贸易航线上的重要一环。“长崎——澳门——满刺加”、“澳门——马六甲——果阿——里斯本”国际航线得以实现丝绸为主的中国商品得以世界流通。明朝中后期,尤其是在隆庆时期,明太祖朱元璋和明太宗朱棣缔结的“海禁—朝贡”体系日趋衰落。随着明朝军事力量的衰落和财政危机的加深,“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已经无力维持。军事力量的衰落导致海禁法难以有效执行,私人贸易由早期的绅商和散商逐步形成海商集团。而沿海势要巨室也作为“大窝主”介入,为蕃货的销售和中国商品的采购提供便利。海商集团、葡人和日本的海上力量和沿海“大窝主”所形成的海上私人贸易网络引发明政府的警惕,而海禁的严格执行却引发了嘉靖“大倭患”。所谓的嘉靖倭患实质上就是中国海商集团联合其他海上力量和沿海民众展开的海盗活动。“倭乱”消耗了明朝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引发朝野的反思和争论。最终形成“于通之之中,寓禁之之法”的共识。这样隆庆海上贸易法律制度的变革就有了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变革条件。隆庆时期的海上贸易法可分为海禁法、朝贡贸易法、商舶贸易法和海上贸易习惯法。海禁法主要在《大明律》、《问刑条例》等刑事法律中规定。朝贡贸易法则主要在《大明会典》、则例中规定。海上贸易习惯法则是以东南亚为联结的印度洋和东亚为两核心的南海经济贸易圈中长期形成习惯和惯例。朝贡贸易法主要是“广中事例”和“月港体制”中形成的贸易法律制度,这是政府对私人贸易逐步认可的过程中形成和确立的法律制度,实质上也是制定法对习惯法的吸收。海禁法在明初是为防控张士诚和方国珍的余党而颁布,随着明朝统治的稳定,海禁成为维持政治稳定和强化明廷对海上贸易控制的工具。,地方在执行海禁法中出现“片板不许下海”的极端严苛的法律规定,引发海商铤而走险以武力对抗政府的海禁。因海禁影响到生存的沿海居民也纷纷接济或直接参与海上贸易。这样,明初构建的海禁防线被中外海上力量冲溃。明代朝贡贸易法是海上贸易法律制度的奇葩。明之前,朝贡关系与海上贸易是分开的,海上贸易即市舶。明朝将朝贡关系与贸易关系即朝贡贸易。明朝朝贡贸易是“贡舶”,而“市舶”为非法。朝贡贸易在明初的确发挥了重要的政治作用,尤其是永乐时期,对于倭寇的防控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违反经济规律的“厚往薄来”原则使朝贡贸易注定难以长期维持。对于劳民伤财的朝贡贸易,从官员到皇帝都有了清醒的认识,但是基于祖制难违,加上明朝中后期军事和经济的衰落而缺乏维系朝贡体系的手段,也只能勉强维持下去。正德、嘉靖时期,地方财政危机和巨额军饷需求催生了商舶贸易的发展。弘治时期开始的“广中事例”和隆庆时期发展的“月港体制”应运而生。“广中事例”起始于对朝贡贸易贡使附带商品的抽分,随后地方官员将之实施于朝贡国非贡期的贸易和非朝贡国海商的贸易。隆庆时期是“广中事例”法律制度重要发展时期。尽管正德、嘉靖时期朝廷几次允许广州对商舶实施抽分,但又反复被否定。虽然嘉靖后期,葡人得以居留澳门,并形成了“澳门—广州”二元中心贸易模式,但主要是以索萨与汪柏的口头协议为基础,并没有得到朝廷的认可,甚至可以说朝廷对之并不知情。随着隆庆开禁,“广中事例”才得以被朝廷默认,并收取租金。“广中事例”在海上贸易法方面,主要以海道副使、市舶司和香山县官员及地方三司进行管理。在海上交易和税收方面,逐步出现“官牙”、“客纲客纪”、“揽头”等中介服务商,并代为地方政府执行税收。正如葡人游记所描述的,明朝中后期,已经出现朝贡贸易和商舶贸易的并存。朝贡贸易在广州市舶司的来远驿进行,即所谓“持有许可”的贸易。而非朝贡国的商人则在海道指定的“屯门”(南头)进行。这种朝贡贸易(贡舶)和商舶贸易(市舶)的并存,在清代海关贸易时得以延续。隆庆时期,“广中事例”形成了丈抽和征银的税收制度,取代了之前的实物抽分制。福建的“月港体制”始于隆庆开禁,形成了不同于“广中事例”的贸易体制和法律制度。隆庆时期,月港贸易管理机构为海防同知,并专理税收。后来为防止海防同知滥用权力,形成了海道、海防同知、督饷馆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和制约的运作机制。月港税收制度包括船引税、水饷、陆饷和加增饷。明中后期私人海上贸易兴起,在贸易中遵守习惯法。这种习惯法是南海贸易圈在长期海上贸易中形成的习惯。除小额的现货交易外,在合同订立中普遍以特定的程序并采用书面形式。葡人游记、明人见闻录和类似于《初刻拍案惊奇》等文学作品,都有对明代私人海上贸易交易过程的描述。私人海上贸易是周期长、风险大、成本高的国际贸易。为防控风险,往往采用各种合同履行的担保形式,比如以货物抵押,以人质担保,以财产和名誉为基础的综合担保。闽浙沿海的势要大家是私人海上贸易的“大窝主”,他们就利用自己的政治资源和经济实力,为海商集团提供中介服务。东南沿海地区的私人贸易形成了“歇家牙行”运行模式,往往也是由势要大家即所谓“大窝主”经营。这种中介服务融牙行、歇家的价格评估、客店住宿、货物运输和储存、代为交税等于一体。在隆庆开禁后,这种形式被官方认可和利用,这就是明后期的“三十六行”和清代的“十三行”的雏形。隆庆时期的海上贸易法律制度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万历时期的督饷馆体制、税收制度都是以月港体制为框架的进一步发展。郑氏集团在从1625到1683年长达近60年中,把持东南沿海的海上贸易。在具体海上贸易法上以月港体制为基础。郑氏集团的“牌饷”制就是对船引和水饷等月港税收制度为基础的创新。而郑氏的“五商制”是典型的“歇家牙行”模式。清代的海关制度是对传统的市舶司和海道、海防同知的职能利用形成的。而“十三行”更是明代的“官牙”、“客纲客纪”、“三十六行”中介服务机构的进一步发展。

吴骁伟,祖育昆,王家宁,孙威,赖晓全,张霓,赵波,付向宁[7](2020)在《COVID-19疫情地区自发性气胸病人防控和诊疗策略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暴发和流行,对疫区人民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在疫情严重地区、公共卫生一级响应的形势下,如何在科学防护的基础上对自发性气胸病人进行及时诊疗:如何快速诊断病人是否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理实施临床操作、针对具有手术指征的病人的进行急诊手术、术后科学管理等,都是需要面临的问题。我们总结本院胸外科治疗气胸病人的经验,并结合指南、文献报道,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总结。

童琳,刘洁,王林林,李春,陈雪华,白春学,李华茵[8](2020)在《从一对夫妻患者的诊治过程探讨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疑似患者的管理》文中研究说明观察2例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疑似患者诊断、治疗以及隔离管理的过程,结合文献分析COVID-19疑似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管理重点。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所致的疾病,SARS-CoV-2具有很强的传染性,甚至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传播病毒。SARS-CoV-2可通过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并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在临床发热门诊的患者管理中,准确识别并管理好疑似患者,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对院内感染的防控极为重要。

杨晓培[9](2019)在《利益输送的刑法意义研究》文中指出2018年通过的《监察法》(第11条第2款)与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27条)均明确规定“利益输送”是一种职务违法行为,而随着法益保护的层升,现行刑法不仅存在文本意义上的阙如,司法实践亦是“同案异判”,难以公正。腐败是不当运用公权力而进行利益分配,实质为公权力与公民权利交往关系中的一种利益失衡。“利益输送”则是腐败术语库中的一种“利他”而“没有装入口袋”的新型腐败基本形态,在公权力资源配置过程,通过公共权威或超估、虚估公共资源价值采用价格双轨制形式进行不法输送,主要表现为高权行为范式与公共资源交易范式。利益输送是公权力配置资源过程中的职务违背,严重侵害了权力配置公共资源的公平性保护法益,阻止了公共资源合乎目的性的分配、使用,即破坏了公权力与公民权利(体系)之间交往关系的平衡秩序或状态。从而导致了资源配置“结构性紧张”与社会心理失衡的“结构性怨恨”,表征出渎职犯罪的“家族相似性”。是故,“同等情况相同对待”,刑法理应从“现实关注”提升到系统的“理论自觉”,并做出一种妥当性因应。广义的利益输送是一种职务犯罪的模型集合——概括性范畴或“腐败之门”。而本文仅指狭义上的利益输送,即国家工作人员明知违背法律、法规或故意规避法律、法规而利用职权或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且并未收受或者难以查明是否收受他人财物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有了行为“恶害”,就会有刑法的意义。利益输送的刑法意义,不仅在于利益输送犯罪化的必要性、最后手段性、可行性以及价值澄清与价值认知,也在于刑法还是一种修复或恢复“权力与权利平衡”的结构性、功能性技术调控工具。本文通过对域内外“图利罪”、“背信罪”的梳理与适用分析,认为利益输送犯罪是图利罪、背信罪的特殊态样,且应采用方式灵活、程序便捷的刑法修正案的立法方式而归入“贪污贿赂罪”章。在“严而不厉”的刑罚政策下,基于利益输送的危害与刑罚对等,从而设置了“一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不同档的法定刑幅度,且采取自由刑与财产刑、保安刑相互配合的刑罚体系。此外,辅之公务伦理法制化、权力监督体系与市场机制并行、执法机制相互衔接等治理政策,与刑法治理形成互动、协同,以“点的突破”带动“面的推进”,力图提升犯罪阻力,增加犯罪风险,形成一种阻遏利益输送的秩序或状态,有效对权力配置公共资源的公平性法益进行保护,达致公权力与公民权利(体系)交往的利益平衡,最终将利益输送的刑法治理态度与构想固化为一种“目的善”、“工具善”相互融合的“善治”。这既益于法治反腐从“厉而不严”转入“严而不厉”,也彰显了刑法哀矜勿喜的谦抑主义与“自我修正”机制,且还妥当地契合了社会治理的内在逻辑及实践诉求。

陈栋[10](2017)在《大结构与微权力:俐侎学生教育生活与教育成就的田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俐侏人”是世居于云南省临沧市的一个彝族支系。在其长期对外封闭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了族群独特而又相对独立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和文化系统。通过对相关历史和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并结合在田野调查过程中对俐侏本土文化研究人员进行的深度访谈和对俐侏本土文物进行的归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俐侏人的族群渊源、地域分布和人口流动等社会情况,以及俐侎人的民间信仰、节庆礼仪、生活方式、族群语言等文化特征。由于自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俐侏社会的封闭状况逐渐被打破并进入急剧变化期,因此很多社会矛盾如民族识别的遗留问题、独特文化的消亡问题等开始凸显。俐侎地区的学校教育正是在这种区域社会变迁和族群存续困境的大背景下,得以大力推进和整体变革的。通过对俐侏地区的十余所学校进行参与式观察,对相关教师、学生、教育管理人员和其他社会人士进行深度访谈,可以发现俐侎地区学校复刻了国家教育的普遍模式并鲜有区域和民族特色,具有维稳和支边的地方性意义。而俐侎地方教育中的本土课程和地方知识等本土化努力均行动迟缓且权力微弱。俐侎地区学校教育的内容及形式通过俐侏学生和学校教师为载体,向俐侏人的社会生活渗透;同时俐侏社会中的组织型和个体型力量,又对俐侏学生的教育成就、俐侏地区学校的整体发展产生支持和制约作用。镶嵌于俐侎社会场域中的教育场域自在且自为地与周遭社会环境进行规则和资源的互换与对流。俐侎族群的早恋早婚、懒散宽松的文化习性和害羞腼腆、实用实际等心理习性,与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本匮乏等知识因素、打工潮和精准扶贫等时代因素、外向型和去民族化等教育体制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了俐侏学生的教育成就。在俐侎族群文化场域与惯习的作用下,绝大多数俐侎学生得到了家庭、社会对他们教育成就获得方面的纵容与护佑,而这种文化机制恰恰形成了一个社会闭环,维持了俐侏族群的人口和文化的再生产。在空间、时间和意义上都已深埋入俐侎族群生活场域的国家教育体制,通过在这个民族、边疆、农村三重边缘化的区域社会中,传播和制造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等意识形态共识,从而达成维稳和接轨的功能。少数俐侏学生在结构化的教育及社会环境中,通过身份、行为和观念三个维度上的微权力运作,利用和转化了家庭、学校的各种规则与资本,达成了对族群传统社会、文化和心理结构的抵制与反哺,迎合了主流价值观和教育成就体系的偏好,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成就,并与其他学生一起推动了区域社会变迁。基于以上调查分析,并对研究者在田野和书斋中的双向建构过程进行反思,可以尝试构建一种中层理论意义上的区域教育社会学。

二、SARS之防护隔离(转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ARS之防护隔离(转摘)(论文提纲范文)

(4)突发事件中专业媒体间议程设置研究 ——以三家媒体微博对“新冠肺炎”的报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关键概念界定
        1.2.1 突发事件
        1.2.2 专业媒体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图
2 突发事件中专业媒体的任务、角色与挑战
    2.1 突发事件打乱信息环境的传播秩序
    2.2 突发事件中专业媒体需要承担的任务
        2.2.1 环境监测危机预警
        2.2.2 信息把关议程设置
        2.2.3 舆论监督引导解压
        2.2.4 解决问题防患未然
        2.2.5 集体记忆影响深远
    2.3 突发事件中专业媒体角色与议程设置关系
        2.3.1 党媒:公众和媒体的双重引导者
        2.3.2 市场化媒体:不同效益博弈中寻找定位
        2.3.3 专业媒体间议程设置形成传播合力
    2.4 专业媒体面临的新型社交传播逻辑挑战
        2.4.1 公民新闻导致专业媒体话语权的消解
        2.4.2 受众社群化、信息茧房挑战内容穿透力
        2.4.3 新闻理性与责任旁落
        2.4.4 平台化导致专业媒体内部分化
3 “新冠肺炎”事件中专业媒体间议程设置实证检验
    3.1 “新冠肺炎”事件研究价值
    3.2 研究设计
        3.2.1 微博平台
        3.2.2 媒体选择
        3.2.3 问题和假设
        3.2.4 时间范围
        3.2.5 议程设置类目建构
    3.3 专业媒体间议程设置实证分析
        3.3.1 专业媒体的报道及议程整体情况
        3.3.2 议题议程:第一级议程设置效果检验
        3.3.3 属性议程:第二级网络议程设置效果检验
        3.3.4 时滞相关性检验
    3.4 总结
        3.4.1 议题议程与属性议程设置效果的不同
        3.4.2 市场化程度与专业媒体间设置效果呈负相关
        3.4.3 议程设置效果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
        3.4.4 显着的共鸣效果和消失的溢散效果
4 突发事件中专业媒体间议程设置报道的思考
    4.1 突发事件中专业媒体间议程设置弱化引发的问题
        4.1.1 过度正面宣传导致共情乏力
        4.1.2 专业媒体矩阵传播力量削弱
        4.1.3 溢散效果缺失导致舆情敏感度下降
    4.2 突发事件中专业媒体间议程设置弱化的原因
        4.2.1 社会制度与经营压力的博弈
        4.2.2 新闻专业主义离场
    4.3 突发事件中专业媒体矩阵提升传播影响力对策
        4.3.1 内容理性:优化针对突发事件事实的议题议程
        4.3.2 渠道拓展:利用全媒体进行立体传播
        4.3.3 主体平衡:兼顾各自特点与关系网络构建
        4.3.4 时间调节:寻找最佳效果时间
        4.3.5 技术升级:以算法突破信息茧房
5 研究不足和启示
    5.1 研究不足
    5.2 启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5)口岸地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健康驿站策略——以深圳市N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健康驿站观察对象管理要求
    1.1 健康驿站定义
    1.2 观察对象
        ①密切接触者:
        ②其他重点人群:
    1.3 健康驿站选择
    1.4 观察期限
        ①密切接触者:
        ②其他重点人群:
2 具体做法和成效
    2.1 具体做法
        2.1.1 明确制度要求。
        2.1.2 多部门联合管理。
        2.1.3 组建专业团队。
        ①综合协调组:
        ②技术指导组:
        ③ 心理干预组:
        ④后勤保障组:
        ⑤消毒防护组:
        ⑥健康教育组:
        ⑦信息支持组:
        2.1.4 闭环管控。
        ①观察对象排查和转运。
        ②观察期内健康监测。
        ③异常转诊。
        ④后续处置。
        ⑤消毒处理。
    2.2 成效
3 讨论
    3.1 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必须快速反应,及时调整防控策略
    3.2 防控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必须由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主导统筹管理
    3.3 新冠肺炎是一种人群普遍易感的传染性极强的疾病,必须全口径闭环管理确保疫情防控无疏漏
    3.4长时间的隔离对医学观察对象和驻点工作人员心理都是巨大考验,必须早期开展心理干预
    3.5 让医学观察对象主动支持、配合隔离工作,必须以24小时全方位保姆式暖心服务,解决大家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4 结论

(6)明朝隆庆时期东南海上贸易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of Doctor’s Thesis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的意义
        一、选题研究价值
        二、相关概念说明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创新点和不足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明代海上贸易法律制度相关社会背景的研究
        二、明代海上贸易法律制度的研究
        三、葡人东来及与中国贸易关系的研究
第一章 隆庆时期海上贸易法变革的社会背景
    第一节 东南地区商业发展及海上贸易通道
        一、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商业城镇与商人集团的兴起
        三、东南沿海的主要贸易通道
    第二节 葡人东来对东南海上贸易的影响
        一、葡人东来的动力
        二、葡人印度洋海上贸易控制权的实现
        三、葡人与中国的贸易冲突与合作
        四、葡人东来的影响
    第三节 朝贡贸易体系的衰落
        一、明朝的朝贡贸易体系
        二、明朝中后期朝贡贸易体系的衰落
    第四节 私人海上贸易的繁盛
        一、私人海上贸易兴起的原因
        二、私人海上贸易的盛况
        三、私人海上贸易的影响
    第五节 二百年海禁政策的反思
        一、隆庆之前的二百年海禁
        二、海禁与嘉靖大倭患
        三、“禁海”与“开海”之争
第二章 隆庆时期东南海上贸易法的渊源
    第一节 隆庆时期海上贸易法的刑事法源
        一、《大明律》
        二、《问刑条例》
        三、榜例
    第二节 隆庆时期海上贸易法的行政法源
        一、《大明会典》
        二、则例
    第三节 隆庆时期海上贸易法的民事法源
        一、民法
        二、习惯法
    第四节 隆庆时期海上贸易法律冲突的合理解释
        一、隆庆开禁与律例的冲突
        二、法律冲突原因分析
        三、海上贸易法冲突的解释
第三章 隆庆时期的海禁法律制度
    第一节 隆庆时期海禁法律制度
        一、隆庆之前海禁法的制定
        二、海禁法律制度的特征
    第二节 海禁法的评价
        一、海禁法律制度的历史分析
        二、海禁法存在合理性
        三、海禁法缺乏变通
第四章 从朝贡贸易法到商舶贸易法
    第一节 隆庆时期的朝贡贸易法律制度
        一、朝贡贸易的管理机构
        二、朝贡贸易管理制度
        三、朝贡贸易制度的实施和评价
    第二节 “广中事例”的商舶贸易法
        一、“广中事例”的形成
        二、“广中事例”贸易法的内容
        三、“广中事例”贸易法的实施
    第三节 “月港体制”的商舶贸易法
        一、“月港体制”的形成
        二、“月港体制”贸易法内容
        三、“月港体制”贸易法的实施
第五章 隆庆时期私人海上贸易习惯法
    第一节 私人海上贸易的贸易模式
        一、将私人贸易设法嵌入朝贡贸易
        二、利用“广中事例”和“月港体制”实施贸易
        三、组织海上走私贸易
        四、中国海商集团兴起后的私人海上贸易
    第二节 私人海上贸易主体
        一、私人海商主体
        二、私人海商组织形式
        三、中介服务主体
    第三节 海上私人贸易合同
        一、合同的订立
        二、合同的履行风险
        三、合同履行的担保
    第四节 私人海上贸易纠纷解决
        一、南海贸易圈的海上贸易解决惯例
        二、明代私人海上贸易纠纷解决途径
        三、海禁背景下的私人海上贸易纠纷解决困局
    第五节 隆庆时期私人海上贸易新趋势及影响
        一、隆庆开禁后的贸易新趋势
        二、隆庆开禁后的法律影响
第六章 隆庆时期东南海上贸易的法律制度特点
    第一节 海上贸易法律制度的变革特征
        一、隆庆时期贸易实践的变革
        二、法律思想变革
        三、法律制度变革
    第二节 多元利益集团互动推动立法
        一、国际力量的积极影响
        二、海商集团的积极争取
        三、势要巨室的“穿针引线”
        四、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
    第三节 隆庆海商贸易法律制度的局限
        一、立法思想:祖制基础上的有限变革
        二、开禁的范围和程度局限
        三、存在缺陷的发展
第七章 隆庆海上贸易法律制度的影响及启示
    第一节 隆庆时期海上贸易法律制度的影响
        一、对明朝后期海上贸易法律制度的影响
        二、对郑氏集团海上贸易法律制度的影响
        三、对清代海上贸易法律制度的影响
    第二节 隆庆海上贸易法律制度的启示
        一、海上贸易法制建设中政治与经济的平衡
        二、海上贸易法制建设中的政府与商人角色的合理定位
        三、海上贸易法制建设中国家与商人的利益平衡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7)COVID-19疫情地区自发性气胸病人防控和诊疗策略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非手术气胸病人诊疗流程
    一、门(急)诊处理流程
        1.接诊和处理 :
        2.转运:
    二、病房气胸病人会诊及处理流程
    三、可疑和确诊COVID-19病人胸腔闭式引流操作注意事项
气胸手术病人COVID-19疫情下围手术期防控策略建议
    一、术前准备[6]
        1.报备和沟通:
        2.尽量减少非必要接触:
        3.使用专用手术通道和手术区域:
    二、术中处理
    三、术后管理

(8)从一对夫妻患者的诊治过程探讨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疑似患者的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病例资料
讨论

(9)利益输送的刑法意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目的及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五、主要创新点和不足
第一章 识别基准: 利益输送的基本图式
    第一节 利益输送的事实识别: 裁量权的滥用
        一、利益输送概念的原型与演进
        二、利益输送的分类: 基于“二分法”的表述
        三、利益输送的表征: 权力的不正当授受
        四、利益输送的态势: 裁量权中立的异化
    第二节 利益输送的法律识别: 出行入刑
        一、不法机能的触发: 个案举样
        二、行为不法的识别: 规范主义的“社会行为论”
        三、利益输送犯罪与相关罪名的共栖: 同一与差异
        四、利益输送与工作失误及“为民服务”的界别
    第三节 理论工具: 利益输送研究的模型集合
        一、社会平衡理论: 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另一种叙事
        二、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行为的“经济人”假设
        三、法律保留理论: 裁量权的依法行政
        四、话语理论: 利益输送在刑法语境下的“文本——话语实践——社会实践”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价值理性: 利益输送犯罪化的根据
    第一节 利益输送刑罚的必要性
        一、利益输送是一种反社会行为
        二、利益输送的法益侵害
    第二节 利益输送刑罚的最后手段性
        一、利益输送规制的喧嚣: 过犯罪化的评价
        二、利益输送非刑罚的假设与证伪: 功能性供给不足
        三、利益输送犯罪化的“不得已”
    第三节 利益输送犯罪化的可行性
        一、公共认同: 正义以公共利益为依归
        二、国际反腐衔接的基础: 法律文本与实践
        三、利益输送犯罪化的合宪性诠释
        四、制度创设: 基于新权利确认与保护的犯罪化拟制
    第四节 利益输送的刑罚政策: 严而不厉
        一、基于现行反腐“厉而不严”刑罚政策的平衡
        二、立法严密: 利益输送治理的“有法可依”
        三、刑罚的“最小侵害”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话语借鉴: 利益输送犯罪的立法与理论反思
    第一节 我国与利益输送犯罪相关的立法沿革与经验
        一、利益输送相关罪名的文本梳理分析
        二、建国以来与利益输送相关的刑事立法分析
        三、利益输送相关犯罪的罪刑关系“钟摆效应”明显
    第二节 域外与利益输送犯罪相关的文本与适用分析
        一、德、日等西方国家刑法中“背信罪”的基础考察
        二、我国台湾地区“公务员图利罪”的考察兼析其它国家和地区
    第三节 利益输送犯罪化的域外启示与借鉴
        一、图利罪是一种特殊的背信罪
        二、背信犯罪在我国的现实适用与意义延伸
        三、权力侵害公共利益的刑事责任: 普遍性与预防性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逻辑展开: 利益输送犯罪的构成
    第一节 利益输送犯罪的构成: 法律标准
        一、客观要件: 基于权力配置公共资源的不公平
        二、主体要件: 基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范畴
        三、主观要件: 基于“利他”的直接故意
    第二节 利益输送犯罪的特殊形态与共同犯罪
        一、利益输送犯罪的特殊形态
        二、利益输送的共犯问题
        三、利益输送行为的一罪或数罪
    第三节 利益输送犯罪化的实现形式
        一、权力不法犯罪化的实践: 以十个刑法修正案“贿赂罪名变化”为视角
        二、利益输送犯罪化的立法: 刑法修正案的选择
        三、利益输送犯罪在我国刑法体系中的位置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技术理性: 利益输送犯罪的刑罚
    第一节 刑罚的正义分配: “理”与“力”的融合
        一、刑罚之“理”: 源于刑法制度的公平
        二、刑罚之“力”: 立法与司法相结合
        三、刑罚技术与价值的统一: 最大化实现公共利益
    第二节 利益输送的刑罚目的: 报应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并合
        一、刑罚是基于一种正义的“利益衡量”
        二、功利为主兼采报应的并合主义
    第三节 利益输送的刑罚标准:罪刑均衡
        一、立法严密: 刑罚体系的明确规范
        二、裁量规范: 刑罚正义的基本保障
    第四节 利益输送的刑罚适配: 基于李斯特(Liszt)的“目的思想”
        一、规制方向: 刑罚的轻缓化与渐进性
        二、刑罚结构的优化: 以贪污贿赂罪为范式的调适
        三、刑罚的法定刑设置: 刑种与刑度的妥当性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协同机制: 社会防卫政策的衔接与适用
    第一节 权力自律: 公务伦理的法制化
        一、现实基础: 公务伦理的价值与式微
        二、国际经验: 公务伦理普遍法制化及方向
        三、公务伦理法制化的SWOT分析及调适
        四、公务伦理法制化的路径及趋势
    第二节 权力他律: 监督体系与市场机制并行
        一、党内监督法治化: 党内法规的纪律监督与纪法衔接
        二、国家监督制度化: 审计、监察、法律监督的机能整合
        三、社会监督规范: 媒体反腐与“非公”主体协作预防制度的建立
        四、市场治理机制的优化: 激励与规范
    第三节 执法衔接:构建利益输送的“三级预防”体系
        一、风险防范屏障: 公务伦理法规防患于未然
        二、风险控制端口: 行政法规对利益输送的一般违法行为吓阻
        三、风险管控底线: 刑法对利益输送的抗制
        四、“三级预防”的衔接: 关键信息共享与文本间衔接的功能进阶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10)大结构与微权力:俐侎学生教育生活与教育成就的田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二、文献综述
    三、核心概念界定
    四、研究框架与主要内容
    五、主要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第一章 俐侎人的族群身份与生存状况
    第一节 俐侏人概况
        一、族群名称及其历史渊源
        二、族群地域分布情况
        三、族群人口发展及流动情况
    第二节 俐侎人的生存环境及其社会生活
        一、俐侎人的生存环境与生存状态
        二、历史遭遇的地域投射:俐侎人的社会生活变迁
        三、俐侎人的总体教育状况
    第三节 现今俐侎人社会生活中所遭遇的主要困境
        一、民族识别的遗留问题
        二、政策待遇的忽视问题
        三、独特文化的消亡问题
第二章 俐侎人的族群风俗与社会文化
    第一节 自然崇拜与万物有灵:俐侎人的民间信仰
        一、万物有灵:祭社林、田地、山神、畜神、龙洞等
        二、多神崇拜:祭家庙、土庙、石佛
        三、俐侎人的禁忌和习惯法
    第二节 家堂祭祀与族内融通:俐侎人的节庆礼仪
        一、“桑沼哩”:俐侎人的情人节
        二、火把节:俐侎人的“团圆节”
        三、春节和其他节日:对祖先的敬畏与祈求
    第三节 早婚内婚与葬祭以礼:俐侎人的婚丧嫁娶
        一、婚姻
        二、丧葬
        三、生育
    第四节 靠山吃山与自给自足:俐侎人的衣食住行
        一、一袭黑衣掩映下的风华:俐侎人的服饰文化
        二、靠山吃山的简约自然:俐侎人的饮食文化
        三、依山而居的大通房:俐侎人的建筑文化
        四、“交通基本靠走”:俐侎人的出行方式
    第五节 心口相传与自我强化:俐侎人的语言文化
        一、俐侎人的民族语言
        二、俐侎人的民歌小调
        三、俐侎人的民间故事
第三章 俐侎学生学校教育生活的田野调查
    第一节 复刻:国家教育的区域化写照
        一、学校日常教育结构
        二、教育管理活动结构
    第二节 守望:学校教育的地方性意义
        一、教育维稳
        二、教育支边
    第三节 洞察:地方教育的本土化努力
        一、教育场域中的本土课程
        二、学校场域中的地方知识
第四章 俐侎学生社会教育生活的田野调查
    第一节 嵌入与共变:社会场中的教育场域
        一、俐侎地区的社会发展与教育变革
        二、俐侎地区的社会力量的教育作为
    第二节 早婚与懒散:俐侏族群文化的教育影响
        一、早恋早婚:小登科压倒大登科
        二、懒散宽松:族群生活习性的教育制约
    第三节 害羞与实用:俐侎族群心理的教育影响
        一、害羞腼腆:封闭环境下的闭塞心理
        二、实用实际:打工潮的影响和追逐眼前利益
第五章 俐侎学生教育成就的社会学分析
    第一节 护佑与闭环:俐侏族群文化对学生教育成就的影响
        一、社会护佑:俐侎族群文化传统对学生的“放任自流”
        二、社会闭环:俐侎族群文化传统对族群再生产的维持
    第二节 维稳与接轨:教育体制对俐侎学生教育成就的影响
        一、维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结构化功能
        二、接轨:国家教育结构的同化与涵化作用
    第三节 抵制与反哺:俐侎学生在结构化环境中的微权力
        一、文化抵制:对族群传统社会结构的反抗与超越
        二、文化反哺:由俐侎学生推动的区域社会变迁
第六章 反思与奠基:从田野经验到迈向区域教育社会学
    第一节 走进田野:田野调查的初见与追索
        一、初入田野:满腔热诚和不知所措交织的旅程
        二、再访田野:灵活变通与随时跟进并存的探险
    第二节 形成文本:田野资料的处理与运用
        一、处理访谈资料:录音的整理、筛选和取用
        二、处理纸质文献:材料的归类、编码和提取
    第三节 未来之路:迈向一种“区域教育社会学”
        一、“区域教育社会学”何以可能
        二、区域教育社会学的田野经验
        三、区域教育社会学的实践反思
附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四、SARS之防护隔离(转摘)(论文参考文献)

  • [1]西欧华文媒体运作机制和传播成效分析[D]. 马天. 外交学院, 2021
  • [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29例A型主动脉夹层急诊手术分析[J]. 肖红艳,王潇,金晶,宋来春,许铭,陶凉.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20(07)
  • [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79例心脏大血管外科急诊手术的围术期管理[J]. 肖红艳,祁明,宋来春,许铭,陶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0(06)
  • [4]突发事件中专业媒体间议程设置研究 ——以三家媒体微博对“新冠肺炎”的报道为例[D]. 张韫喆.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7)
  • [5]口岸地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健康驿站策略——以深圳市N区为例[J]. 马剑平,彭晓琳,徐珊,余红兵,覃林珍,罗珍胄,程璐,苏静,张媞. 医学与社会, 2020(05)
  • [6]明朝隆庆时期东南海上贸易法律制度研究[D]. 王炳军. 华东政法大学, 2020(03)
  • [7]COVID-19疫情地区自发性气胸病人防控和诊疗策略建议[J]. 吴骁伟,祖育昆,王家宁,孙威,赖晓全,张霓,赵波,付向宁. 临床外科杂志, 2020(03)
  • [8]从一对夫妻患者的诊治过程探讨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疑似患者的管理[J]. 童琳,刘洁,王林林,李春,陈雪华,白春学,李华茵.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0(02)
  • [9]利益输送的刑法意义研究[D]. 杨晓培. 厦门大学, 2019(07)
  • [10]大结构与微权力:俐侎学生教育生活与教育成就的田野研究[D]. 陈栋. 南京师范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SARS的防护与隔离(节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