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的采收和贮藏

百合的采收和贮藏

一、百合的采收与沙藏(论文文献综述)

宋金雨[1](2021)在《鲜黄连生长发育节律、种子破眠及PEG胁迫抗旱评价》文中研究指明鲜黄连(Plagiorhegma dubia Maxim.),哈尔滨引种野生资源,具有观赏与药用价值。其应用主要的问题为种子繁育增殖难,缺少支撑季相设计哈尔滨地区温度与生长发育节律相关性研究,其抗旱与节水特征评价研究欠缺。本文以应用需求研究为导向,从不同视角探讨种子萌发相关问题,气候与土温与生长发育节律相关性,人工干旱胁迫下的抗旱能力评价,为其哈尔滨地区植物景观配置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2019-2020年于哈尔滨东林园林基地,采集气温、地温与对应生长发育相关数据,建立从出苗到结实的动态数据特征。进行花结构电镜扫描观察。抑制物质研究,选择25℃、35℃、45℃不同梯度浸种2d,以水和醇种子浸提液不同浓度梯度0、0.025、0.05、0.075、0.1g/ml分别处理白菜种子;不同浸提次数的水、醇浸提液0.1g/ml分别处理白菜种子。鲜黄连种子破眠,室外采种后进行露地覆土与不覆土播种;室内用0、100、300、500、700、900mg/L不同浓度赤霉素浸种后沙藏处理。人工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CK(水)、5%、10%、15%、20%不同梯度处理成苗7d,测定其生理与光合指标。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2年采集鲜黄连出苗到结实发育节律与对应气温、土温数据,哈尔滨鲜黄连群体花期为4月14日~4月26日,气温为-2~25℃,盛花期地表土深5cm温度为14.8~17.6℃,地表土深25cm温度为12.8~14.4℃。群体花期平均10.5d。花瓣颜色随时间递进逐渐变淡,花初开放为紫色,不同植株上不同花颜色色彩范围:NCS S 2050-R60B~NCS S 1030-R60B;开花中期为 NCS S 0525-R60B;开花末期为 NCS S 0520-R60B;2019年5月24日果实成熟开裂;扫描电镜微观观察开花末期柱头上的败育花粉占比35%;叶观赏期可持续120d,8月下旬进入枯萎期;扫描电镜下放大3000倍,鲜黄连花粉粒为长球形,表面具条形雕纹,虫媒传粉。2、鲜黄连种子存在内源抑制物质,种子休眠是种胚发育不完全和种子含有萌发抑制物质而引起的形态生理休眠。室内用赤霉素浸种后沙藏可有效打破种子休眠,萌发率随赤霉素浓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当浓度为500 mg·L-1萌发率最高为31.11%。室外采种后露地直播,覆薄土播种出苗率22.5%,比不覆土播种出苗率高12.5%。3、PEG模拟干旱胁迫,采集其形态、生理和光合指标相关数据评价其抗旱特征。随着PEG胁迫浓度的增加,鲜黄连根系的Pro与可溶性蛋白含量、SOD与POD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MDA含量呈持续上升的趋势;叶片的含水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呈持续下降趋势;叶绿素总含量呈持续下降后微上升趋势。鲜黄连可以通过渗透调节、抗氧化酶抵抗渗透势高于-0.17Mpa的PEG胁迫,证明鲜黄连有一定的抗旱能力。

王克耀[2](2021)在《扬州地区甜樱桃品种‘黄蜜’主要栽培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本试验以甜樱桃品种‘黄蜜’和丘陵山区6种野生樱桃属植物为供试材料,探讨了樱桃实生繁殖关键技术,以及与‘黄蜜’嫁接亲和性的变化,比较了不同土壤管理方式对甜樱桃果园土壤肥力的改善效果,研究了甜樱桃人工授粉配套技术,评价了夏季修剪和追肥对花芽分化的影响,论文为筛选适合本地区立地条件的甜樱桃砧木,构建甜樱桃高效栽培配套技术提供试验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毛樱桃种子低温沙藏240天后发芽率可达80%,毛把酸种子室外沙藏240天后发芽率为60%;2、扬州地区,11月采用嵌芽接可显着提高甜樱桃品种‘黄蜜’的芽接成活率;3、在6种樱属供试材料中,中国樱桃叶芽需冷量最低,仅为480h,‘吉塞拉6号’叶芽需冷量最高,达1200h;4、樱桃花蕾可在常温下用干燥皿烘制花粉,水+10mg/L硼酸+20%蔗糖作为培养基能够有效测定花粉活力,花粉在4℃冷藏条件下可维持的30天的活力;5、树盘覆草可以显着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以及锰、钙和镁元素含量,但不能显着增加土壤中铁、铜和锌元素含量;6、树盘覆草和地膜覆盖均可显着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树盘覆草效果更显着;7、配方1肥料冲施能显着提高‘黄蜜’花芽分化率,达到8.26%;8、扬州地区甜樱桃品种‘黄蜜’5月上旬留5叶摘心可显着提高花芽分化率,达到23.12%,6月上旬拉枝90°可显着提高花芽分化率,达到12.32%。

段志坤[3](2020)在《鲜食百合的采收与储藏保鲜》文中指出百合鳞茎属于无皮鳞茎,采后不耐风吹、日晒,易变红、干缩,易散瓣、焦瓣,易受机械损伤和病菌侵染而腐烂变质。为了帮助种植户提高种植效益,现将鲜食百合的采收与储藏保鲜技术介绍如下:一、鲜食百合的采收1.采收时期。百合的产量和质量除了与栽培技术有关外,还与适时采收密切相关。在我国南方

陈怡[4](2020)在《多花黄精种子和种茎萌发出苗的形态及生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为百合科药用植物,以根茎入药。本文以多花黄精种子和种茎为试验材料,自种子采收到出苗和种茎采收下种到芽头出苗,对种子和种茎的形态、营养物质含量及与萌发出苗相关的酶活性和激素含量进行动态监测,以探究多花黄精种子和种茎出苗过程中形态及生理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多花黄精种子萌发出苗过程可以分为:后熟休眠期、萌发期、小球茎形成期、胚芽形成期、初生根茎形成期和出苗期;刚采收的多花黄精种子具有形态生理休眠特性,其胚未分化出明显的子叶、胚芽和胚根,随着种子的萌发而分化成成熟胚;多花黄精种子的萌发出苗伴随着胚乳的降解。多花黄精种茎萌发出苗过程可以分为:越冬休眠期、萌芽前期、萌芽后期和出苗期,其中萌芽前期和萌发后期的主要区别为:萌芽后期芽尖变绿。2.多花黄精种子萌发时种子的ABA含量从8.69 ng/g降至0.46 ng/g,GA3含量从0.75 ng/g升至4.64 ng/g,ABA抑制作用减弱,GA3诱导种子的萌发;IAA含量在沙藏3个月时达到最大,与ABA共同维持种子的休眠,在种子萌发时,含量缓慢上升,促进种子的生长发育;在种子沙藏过程中,TZR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多花黄精种子GA3/ABA和TZR/ABA的值在种子萌发时达到峰值,GA3/ABA和TZR/ABA值的变化是调控多花黄精种子休眠解除与萌发的原因之一。多花黄精种茎萌发出苗过程中,转换段、伸展段和芽头TZR含量在萌芽前期达到极大值,促进多花黄精根茎的生长。出苗时,伸展段IAA含量上升至100.26ng/g,此时IAA促进新生根茎的形成。转换段、伸展段和芽头的GA3含量均在休眠末期达到最大值,打破多花黄精根茎休眠,诱导根茎生长。种植1个月的转换段ABA含量显着高于种植前,促进转换段伤口的愈合;随着芽头ABA含量持续下降,ABA对芽头生长的抑制作用也持续下降。越冬休眠末期,根茎3部分的GA3/ABA值均显着高于其他时期,说明高GA3/ABA的值是调控多花黄精种茎休眠解除的关键原因之一,出苗时,转换段和伸展段GA3/ABA的值在降至最低,说明低GA3/ABA的值是新生根茎形成的关键原因之一。3.多花黄精种子萌发出苗过程中,β-淀粉酶先被激活,分解淀粉为可溶性糖,为种子的呼吸提供原材料,随沙藏时间延长,α-淀粉酶活性提高,,两种淀粉酶一起水解淀粉为可溶性糖。CAT、POD和SOD在种子沙藏过程中活性不断提高,在种子萌发之后活性降低,在种子出苗前再次上升,说明种子萌发出苗过程中CAT、POD和SOD对活性氧以及H202的清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种子萌发出苗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种子沙藏处理过程中,MDH活性下降,沙藏3个月时,G-6-PDH活性上升,此时种子的呼吸代谢途径由TCA转向PPP途径,休眠解除。越冬休眠期,转换段和伸展段CAT、POD和SOD活性均上升,萌芽后活性均下降,说明CAT、POD和SOD在多花黄精根茎休眠时保持高的活性以清除积累的过氧化物,为种茎萌发出苗创造了良好的条件。4.多花黄精种子萌发出苗过程中,贮藏物质淀粉水解成可溶性糖被种子利用,为种子的生长发育提供能量和碳源,多花黄精种子初生根茎形成时,未被利用的可溶性糖贮藏于初生根茎中,种子萌发出苗过程中的营养物质流动为幼苗形成提供物质保障。越冬休眠期,转换段、伸展段和芽头的淀粉含量均显着上升,可溶性物质转化成了不溶的淀粉以保证多花黄精根茎顺利渡过休眠期。萌芽前期,伸展段和转换段的淀粉含量显着下降,分解为可溶性物质,为根茎的生长提供能量和碳源。出苗时,伸展段和转换段的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趋势,芽头的可溶性糖呈上升趋势,此时转换段和伸展段的可溶性糖流向芽头,为幼苗形成提供物质保障。

孙佳祎[5](2020)在《辽吉侧金盏生物学特性及离体再生研究》文中提出辽吉侧金盏(Admois.ramossa)是毛茛科(Ranunculaceae)侧金盏属(Admois.L)多年生野生草本植物,集中分布在辽宁东南部山区以及吉林省境内,至今未得到大量开发及应用,相关研究甚少。近年来,由于生态系统不断遭到破坏,其野生资源数量明显减少,然而其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技术体系都尚未建立。本文对辽吉侧金盏进行引种栽培,并对其生物学特性、种子繁殖特性及离体快繁技术进行研究,观测调查了其生活习性、各器官形态特征、开花物候期,系统研究了其花芽分化过程;探讨了浸种温度、GA3浓度和低温湿沙藏时间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初步建立了种子繁殖技术体系;明确了外植体种类、消毒时间、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对其离体再生的影响,首次建立了辽吉侧金盏离体再生技术体系,以期为辽吉侧金盏栽培管理和产业化繁殖供实践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辽吉侧金盏不同发育时期单株构件的数量特征具有表型可塑性,各时期繁殖或贮藏构件之间存在显着(P<0.05)的线性函数正相关关系。2018年引种当年的种群开花时间相比2019年晚1周,且花期较短,两年的群体花期分别为16 d和24 d。辽吉侧金盏开花对光照条件要求较高,阴雨天气没有花朵开放,因此连续两年的种群开花进程都呈多个“M”型曲线模式。辽吉侧金盏花芽分化从地上部分枯萎45 d后开始,为期4个月,相比同属的侧金盏(A.amurensis Regal et Radde)提前了20 d。本研究根据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将其花芽分化分为未分化期、花原基分化期、花萼分化期、花瓣分化期、雄蕊分化期和雌蕊分化期等6个时期,(2)辽吉侧金盏成熟种子为黄绿色,表面呈密集网状,经测量种子千粒重为7.83 g。种子吸水性良好,吸水6 h趋于饱和状态,吸水后质量增加了58.66%,初步判断其种子萌发率低不是种皮机械障碍所致。辽吉侧金盏种子存在生理休眠现象,温汤浸种、GA3处理及低温沙藏可以打破种子休眠。本研究表明,种子在4℃环境下湿沙藏10 d,然后采用25℃温汤浸种25 min,再用浓度为250 mg·L-1的GA3溶液在4℃下浸泡12 h,种子萌发率为83.6%,为促进种子萌发的最佳处理。(3)辽吉侧金盏离体快繁技术尚少,本研究探索表明,组培繁殖的最佳外植体为带有腋芽的茎段,其诱导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为MS+NAA 0.3 mg·L-1+TDZ 0.5 mg·L-1+6-BA 1.0 mg·L-1,诱导率可达85.49%。在上述培养基中添加100 mg·L-1的抗坏血酸(Vc)可有效抑制外植体褐化。最适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NAA 0.1 mg·L-1+TDZ 1.0 mg·L-1+6-BA 0.5 mg·L-1,增殖系数为5.45。再生苗生根最适培养基为MS+NAA 0.5 mg·L-1+IBA0.5 mg·L-1,生根率为66.02%。初步建立了辽吉侧金盏离体再生技术体系。

武林琼[6](2020)在《“兰州百合”等4个百合品种在邢台山区的引种表现》文中指出为了掌握百合优质品种在露地条件下的生育规律和种球繁殖栽培技术措施,引进兰州百合、百合‘京橙812’、‘京橙906’‘、京黄804’‘、京白1号’等新品种,对其进行连续3a的物候期及形态发育的观测,并设置摘蕾、栽植密度等技术措施研究对种球生长发育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春植的4种百合生长周期为175~182d,最佳采收期为10月中下旬。株行距20cm×20cm时,‘京白一号’产量最高为17259.6kg/hm2。百合鳞茎营养丰富,富含糖、蛋白质、粗纤维等。以‘京黄804’为例进行栽植密度试验发现:密植虽不利于鳞茎发育,但适度密植有利于提高总产量,最佳种植密度15cm×15cm,商品球(单个重量在50g以上)率达72.4%。花蕾4cm时摘蕾去顶后地下鳞茎可增产14.2%。百合0~1℃冷冻贮藏采用真空封口可贮藏180~200d。

许美玲[7](2019)在《甘肃贝母种子休眠及萌发特性研究》文中认为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系百合科贝母属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是珍稀中药材川贝母的基原植物之一,药材称“岷贝”,野生药源已趋濒危,野生抚育及驯化栽培是保护资源的关键,但甘肃贝母种子为深休眠的原胚型,人工栽培成效极低。本文通过对甘肃贝母种子种胚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和生理指标动态变化及外源激素调控研究,旨在探明甘肃贝母种子休眠机理、休眠释放特性及解除休眠的途径,为其野生抚育和驯化栽培提供科学技术依据,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主要研究结果归纳如下:1.对500个甘肃贝母蒴果及种子性状测定表明,其蒴果为干果,果柄长13.221 mm、果柄粗0.972 mm、果长3宽为13.574 mm310.952 mm。单果鲜重0.1127 g、单果有种子91粒、单果粒重0.0746 g、单果皮鲜重0.0381 g。种子呈卵形或倒卵形,长4.130 mm、宽2.982 mm、厚0.263 mm,蒴果性状指标与种子大小相关性不显着。显微镜检表明,甘肃贝母种子自然成熟脱落时其胚尚无线型胚,属于典型的胚后熟类型,种子深休眠,但种皮无障碍,不影响透水透气性,推测甘肃贝母种子内源萌发抑制物质的差异可能是造成胚发育进程和深度休眠的根源所在。2.不同条件种子层积研究表明,经暖温层积后形态发育已成熟的甘肃贝母种子胚率达70%以上,原胚渐发育成点状,继而为球棒状。在不同暖温层积过程中,SOD、POD和CAT活性均逐渐增强,淀粉含量逐渐升高,而RCt和MDA含量则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先降后升,可溶性蛋白含量波动下降。淀粉酶活性在层积过程中呈下降趋势,而蛋白酶活性初期有所下降,后期保持在较高水平。MDH活性呈下降趋势,G-6-PDH活性维持一定水平变化。以上说明甘肃贝母种子在适宜沙藏层积条件下有利于种子胚形态后熟,不适温度可显着延缓种子胚形态后熟进程,高温可引起种子软化腐烂。3.将完成形态后熟的甘肃贝母种子分别置-15℃5℃不同低温层积发现,生理休眠的解除与种子内相关酶活性及物质的代谢水平有关。随着低温层积时间的延长,SOD、CAT活性维持在较高水平,而POD活性逐渐升高,-10℃和-15℃层积有所不同。RCt在后期上升,在135 d后MDA维持在一定水平。可溶性糖含量前期下降,后期有所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在低温层积135 d前持续下降,淀粉含量在整个层积过程中下降明显。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呈先升再降,末期回升。135 d时MDH活性降低,G-6-PDH活性上升,在135 d之后,种子生理后熟基本完成,进入萌发状态。说明适宜温度和条件对种胚完成生理后熟具有促进作用。4.不同浓度(50450 mg·L-1)外源GA3浸种表明,外源GA3浸种需要结合一定的低温才能打破甘肃贝母种子的生理休眠,对发芽的促进作用随浓度的降低而提高,50mg·L-1GA3浸种处理效果较为显着。5.不同温度保湿沙藏层积研究表明,适宜温度和条件有利于胚形态后熟的完成。内源GA3、IAA和ABA协同参与调节甘肃贝母种子形态休眠及解除过程,其含量和GA3/ABA逐渐升高有利于种子完成后熟,IAA可协助GA3加快完成种胚形态后熟,但IAA/ABA过高对种胚发育出现抑制。GA3/ABA、IAA/ABA升高促进种胚完成生理后熟继而萌发,但直接感受低温会破坏种子内部结构影响种子萌发。

魏丽娟,冯毓琴,李翠红,慕钰文[8](2017)在《鲜食百合贮藏保鲜技术研究综述》文中指出百合是我国的传统特产,其鳞茎是药食兼优的滋补佳品。鲜食百合的贮藏保鲜对我国百合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从鳞茎采收、传统保鲜、保鲜剂保鲜、电离辐射保鲜、热激处理保鲜、气调保鲜、综合保鲜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探讨了今后的研究趋势。

王虹妍[9](2017)在《梅花杂交育种与杂交亲和性研究》文中指出梅(Prunus mume),中国传统名花,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长江、珠江流域及西南地区,且具有悠久的栽培、应用历史。目前培育出的抗寒梅花品种中,多为白色和淡粉色,并缺失了典型梅香。本研究为培育抗寒、芳香、色彩艳丽、彩色叶梅花新品种,进行了梅花杂交育种及胚培养试验,对梅花远缘杂交及种系间的花粉管生长状况,坐果率动态变化,胚培养等进行了初步研究,旨在探究梅花杂交亲和性和培育梅花新品种,主要结果如下:1.梅花杂交育种采用‘香瑞白’、‘淡丰后’、‘美人’梅作为母本,远缘杂交父本7个,种系间杂交杂交父本26个,共有70个组合,授粉总数为22135朵;远缘杂交共16个组合,授粉7898朵,收获种子85粒,培育出1株杂交苗(‘淡丰后’ב白花山碧’桃);种系间杂交共54个组合,授粉14237朵花,收获种子1048粒,培育出328株杂交苗,其中包括以‘香瑞白’为母本的杂交苗48株,以‘淡丰后’为母本的杂交苗245株,以‘美人’梅为母本的杂交苗35株。2.梅花远缘杂交结实率普遍较低,结实率最高的组合是‘淡丰后’ב白花山碧’桃,仅为4.43%。以‘美人’梅为母本的远缘杂交组合未获得杂交后代,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不亲和性。3.梅花种系间杂交组合中,以‘香瑞白’和‘淡丰后’为母本的杂交结实率平均为15%左右,以‘美人’梅为母本的杂交结实率较低,平均为4.01%,但是不同组合的结实率有较大差异。筛选出优良的梅花杂交父本有:‘潮塘宫粉’、‘扣瓣大红’、‘米单跳枝’、‘粉台垂枝’、‘多萼朱砂’。4.通过荧光显微观察发现,梅花远缘杂交中存在的花粉生长异常的现象,如花粉管在柱头上缠绕、扭曲,花粉管末端膨大等。授粉后120h,远缘杂交组合的花粉管已经伸入子房,组合‘美人’梅ב单粉’桃呈现较好的亲和性,花粉管生长速度及伸入子房的比率高于其他组合。梅花种系间杂交组合的花粉管授粉后96h进入子房,但不同杂交组合的花粉管进入子房的比率具有差异。5.梅花杂交授粉后10d,远缘杂交组合与近缘杂交组合的坐果率差异不大,但是在授粉后10~30d,远缘杂交组合坐果率下降幅度高于近缘杂交组合,授粉后40 d的坐果率趋近于0。6.胚培养方法能够快速获得‘美人’梅实生苗,其最适培养基为2/3 WPM+0 mg/L 6-BA+0 mg/L IBA+1.0 g/L 活性炭。

栾祎明[10](2016)在《百合保鲜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文中认为介绍百合的保鲜技术,以及保鲜贮藏运输中易出现褐变和腐烂等问题。结合生产实际,对百合的保鲜技术现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也更好的对发展提供有力的科学技术的支持并且对百合保鲜技术的发展前景提出看法。

二、百合的采收与沙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百合的采收与沙藏(论文提纲范文)

(1)鲜黄连生长发育节律、种子破眠及PEG胁迫抗旱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植物生长发育节律研究进展
        1.2.1 植物生长发育节律
    1.3 种子破眠研究进展
        1.3.1 种子休眠的类型
        1.3.2 内源抑制物质与种子休眠的关系
        1.3.3 种子破眠常用方法
    1.4 干旱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1.4.1 干旱胁迫对植物生理的影响
    1.5 鲜黄连的分布、概述与相关研究进展
        1.5.1 鲜黄连的分布
        1.5.2 鲜黄连概述
        1.5.3 鲜黄连的相关研究进展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1.7 研究的技术路线框架
2 鲜黄连的生长发育节律特征
    2.1 材料与方法
        2.1.1 鲜黄连生长发育节律特征的观测
        2.1.2 鲜黄连单花开放动态
        2.1.3 鲜黄连花粉、雌蕊与雄蕊的扫描电镜观察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鲜黄连的生长发育节律
        2.2.2 鲜黄连的花部结构扫描电镜观察
    2.3 讨论
    2.4 本章小结
3 鲜黄连种子的破眠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鲜黄连种子生物学特性
        3.2.2 鲜黄连种子内源抑制物质的活性研究
        3.2.3 不同露地播种方法对出苗率的影响
        3.2.4 赤霉素浸种后沙藏对鲜黄连种子萌发的影响
    3.3 讨论
        3.3.1 鲜黄连种子内源抑制物质活性分析
        3.3.2 鲜黄连种子休眠类型与破眠方法
        3.3.3 沙藏种子霉烂率高的原因分析
        3.3.4 萌发种子移栽
    3.4 本章小结
4 PEG胁迫下鲜黄连的抗旱性评价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1.3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PEG干旱胁迫对鲜黄连外观形态的影响
        4.2.2 PEG干旱胁迫对鲜黄连根系生理指标的影响
        4.2.3 PEG干旱胁迫对鲜黄连叶片光合指标的影响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2)扬州地区甜樱桃品种‘黄蜜’主要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1.1 中国樱桃的分类、分布及概况
        1.1.2 欧洲甜樱桃的分类、分布及概况
    1.2 我国甜樱桃生产现状
        1.2.1 种植分布
        1.2.2 主栽区域及发展优势
        1.2.3 采后处理
        1.2.4 露地栽培和设施栽培
    1.3 甜樱桃主要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1.3.1 夏季修剪技术
        1.3.2 砧木的选择与利用
    1.4 影响南方温暖地区甜樱桃开花坐果的因素
        1.4.1 甜樱桃自身因素
        1.4.2 温度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樱桃属植物种苗繁殖特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种子萌芽特性观察
        2.1.2 嫁接亲和性比较
        2.1.3 供试材料叶芽的需冷量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分析
        2.2.1 不同处理对供试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2.2.2 嫁接亲和性比较
        2.2.3 供试材料叶芽需冷量测定
    2.3 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人工授粉技术和果实发育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花粉贮藏与萌芽率测定
        3.1.2 人工授粉试验
        3.1.3 果实品质测定
    3.2 结果分析
        3.2.1 花粉保存与萌芽率测定
        3.2.2 人工授粉试验
        3.2.3 果实品质测定
    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树盘稻草覆盖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1.3 观察指标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覆盖过程中单株树盘稻草重量和分解速率的变化
        4.2.2 覆盖过程中单株树盘稻草矿质元素含量和日释放量的变化
        4.2.3 树盘稻草覆盖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
    4.3 讨论
        4.3.1 单株树盘覆草分解特征
        4.3.2 树盘土壤管理方式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花芽调控技术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追肥对‘黄蜜’花芽形成的影响
        5.1.2 夏季修剪对‘黄蜜’花芽形成的影响
    5.2 结果分析
        5.2.1 施肥方式对‘黄蜜’叶片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5.2.2 不同冲施肥配方对‘黄蜜’叶片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5.2.3 施肥方式和不同冲施肥配方对‘黄蜜’花芽形成的影响
        5.2.4 夏季修剪对‘黄蜜’花芽形成的影响
    5.3 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第七章 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致谢

(3)鲜食百合的采收与储藏保鲜(论文提纲范文)

一、鲜食百合的采收
    1. 采收时期。
    2. 采收方法。
二、鲜食百合的储藏
    1. 储前处理。
    2. 储藏方法。
三、鲜食百合的真空包装与加工
    1. 工艺流程。
    2. 制作方法。

(4)多花黄精种子和种茎萌发出苗的形态及生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前言
    1.1 论文的立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黄精繁殖方式
        1.2.2 黄精种子休眠研究概况
        1.2.3 黄精种子繁殖研究概况
        1.2.4 黄精根茎的研究概况
    1.3 研究展望
第二章 多花黄精种子和种茎萌发出苗的形态研究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材料
        2.1.2 采种区概况
        2.1.3 种茎种植区概况
    2.2 方法
        2.2.1 种子处理方法
        2.2.2 种茎种植方法
        2.2.3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多花黄精种子萌发出苗时期划分
        2.3.2 多花黄精种子萌发出苗过程的形态变化
        2.3.3 多花黄精种子萌发出苗过程的解剖结构变化
        2.3.4 多花黄精种茎萌发出苗时期的划分
        2.3.5 多花黄精种茎萌发出苗过程的形态变化
    2.4 讨论与小结
        2.4.1 多花黄精种子萌发出苗的形态特征
        2.4.2 多花黄精种茎萌发出苗的形态特征
第三章 多花黄精种子和种茎萌发出苗的激素含量变化研究
    3.1 材料
        3.1.1 种子的取样
        3.1.2 种茎的取样
        3.1.3 内源激素含量的测定
    3.2 方法
        3.2.1 内源激素提取
        3.2.2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多花黄精种子萌发出苗过程的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特征
        3.3.2 多花黄精种子不同萌发出苗时期内源激素含量比例的变化及其与激素的相关性
        3.3.3 多花黄精种茎萌发出苗过程的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特征
        3.3.4 多花黄精种茎不同萌发出苗时期内源激素含量比例的变化及其与激素的相关性
    3.4 讨论与小结
        3.4.1 内源激素与多花黄精种子萌发出苗的关系
        3.4.2 内源激素与多花黄精种茎萌发出苗的关系
第四章 多花黄精种子和种茎萌发出苗的酶活性变化研究
    4.1 材料
        4.1.1 种子的取样
        4.1.2 种茎的取样
    4.2 方法
        4.2.1 淀粉酶活性测定
        4.2.2 G-6-PDH活性测定
        4.2.3 MDH活性测定
        4.2.4 CAT活性测定
        4.2.5 POD活性测定
        4.2.6 SOD活性测定
        4.2.7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多花黄精种子萌发出苗过程酶活性变化特征
        4.3.2 多花黄精种茎萌发出苗过程酶活性变化特征
    4.4 讨论与小结
        4.4.1 酶活性与多花黄精种子萌发出苗的关系
        4.4.2 酶活性与多花黄精种茎萌发出苗的关系
第五章 多花黄精种子和种茎萌发出苗的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研究
    5.1 材料
        5.1.1 种子的取样
        5.1.2 种茎的取样
    5.2 方法
        5.2.1 可溶性蛋白测定
        5.2.2 可溶性糖测定
        5.2.3 淀粉的测定
        5.2.4 数据处理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多花黄精种子萌发出苗过程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
        5.3.2 多花黄精种茎萌发出苗过程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
    5.4 讨论与小结
        5.4.1 多花黄精种子萌发出苗过程中营养物质的转化规律
        5.4.2 多花黄精种茎萌发出苗过程中营养物质的转化规律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5)辽吉侧金盏生物学特性及离体再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侧金盏属研究进展
        1.1.1 生物分类学研究
        1.1.2 野生种质资源分布
        1.1.3 生物学研究
        1.1.4 园林应用研究
        1.1.5 药理学研究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及试验地情况
    2.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2.1 形态学调查及生长发育特性研究
        2.2.2 种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2.2.3 辽吉侧金盏离体再生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3.1 形态学调查及生长发育特性研究
        3.1.1 形态学调查
        3.1.2 幼苗生长节律调查
        3.1.3 开花物候期调查
        3.1.4 花芽分化特性研究
    3.2 种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3.2.1 种子形态特征调查
        3.2.2 辽吉侧金盏种子吸水率测定
        3.2.3 不同处理对辽吉侧金盏种子萌发的影响
        3.2.4 单因子对辽吉侧金盏种子萌发的影响
        3.2.5 GA3 浓度和沙藏时间双因子互作对辽吉侧金盏种子萌发的影响
    3.3 辽吉侧金盏离体再生研究
        3.3.1 不同浓度Hg Cl2及处理时间对组培外植体消毒的影响
        3.3.2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外植体诱导的影响
        3.3.3 不同浓度Vc对外植体褐化的影响
        3.3.4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定芽增殖的影响
        3.3.5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生根的影响
4 讨论
    4.1 辽吉侧金盏生长发育特性
    4.2 辽吉侧金盏种子生物学特性
        4.2.1 种子形态特征
        4.2.2 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
    4.3 辽吉侧金盏离体再生
        4.3.1 外植体的选择
        4.3.2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诱导效果的影响
        4.3.3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定芽增殖的影响
        4.3.4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生根的影响
5 总结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兰州百合”等4个百合品种在邢台山区的引种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环境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方法
    1.4 试验设计
2 百合在邢台山区生物学表现与种植
    2.1 生长表现及分析
        2.1.1 生育期
        2.1.2 生物学性状和商品经济性状
        2.1.3 主要营养成分
        2.1.4 栽植密度的影响
        2.1.5 不同摘蕾去顶方式对百合产量的影响
    2.2 百合种球贮藏试验
3结论

(7)甘肃贝母种子休眠及萌发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中英文缩略词(Abbreviation)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贝母属药用植物研究现状
    2 药用植物种子基本生物学特性相关研究
    3 药用植物种子休眠特性相关研究
    4 药用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相关研究
    5 甘肃贝母种子概述及主要研究内容
    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甘肃贝母种子基本生物学特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章 形态后熟阶段甘肃贝母种子休眠特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第四章 生理后熟阶段甘肃贝母种子休眠特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第五章 层积过程中甘肃贝母种子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创新点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兰州天气统计概况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8)鲜食百合贮藏保鲜技术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采收
2 贮藏保鲜技术
    2.1 沙藏、土藏
        2.1.1 箱筐沙藏
        2.1.2 堆放沙藏
        2.1.3 田内留土贮藏
    2.2 普通冷藏保鲜
    2.3 保鲜剂保鲜
    2.4 电离辐射保鲜
    2.5 热激处理保鲜
    2.6 气调保鲜
    2.7 综合保鲜
3 展望

(9)梅花杂交育种与杂交亲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梅花概况
        1.1.1. 梅花的分布
        1.1.2. 梅花品种分类
        1.1.3. 梅花生物学特性
    1.2. 梅花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1.3. 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研究进展
        1.3.1. 远缘杂交不亲和性表现
        1.3.2. 远缘杂交不亲和性克服方法
    1.4. 远缘杂交杂种胚败育研究进展
        1.4.1. 远缘杂种胚败育类型及原因
        1.4.2. 远缘杂种不活克服方法
    1.5. 梅花胚培养研究进展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和技术路线
        1.6.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2. 技术路线
2. 梅花杂交育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杂交父本花粉萌发率
        2.2.2. 梅花种系间杂交结实率分析
        2.2.3. 梅花远缘杂交结实率分析
        2.2.4. 梅花种系间杂交坐果率动态变化
        2.2.5. 梅花远缘杂交坐果率动态变化
    2.3. 讨论
        2.3.1. 杂交父本花粉萌发率
        2.3.2. 梅花种系间杂交结实率
        2.3.3. 梅花远缘杂交结实率
        2.3.4. 梅花杂交坐果率动态变化
    2.4. 小结
3. 梅花杂交授粉后花粉管行为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梅花种系间杂交授粉后花粉管行为
        3.2.2. 梅花远缘杂交授粉后花粉管行为
    3.3. 讨论
    3.4. 小结
4. 梅花杂交F1代培育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以‘香瑞白’为母本种系间杂交F1代沙藏播种
        4.2.2. 以‘淡丰后’为母本种系间杂交F1代沙藏播种
        4.2.3. 以‘美人’梅为母本种系间杂交F1代胚培养
        4.2.4. 梅花远缘杂交F1代胚培养
    4.3. 讨论
    4.4. 小结
5. ‘美人’梅天然授粉种子培育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美人’梅天然授粉种子胚培养
        5.2.2. ‘美人’梅天然授粉种子沙藏播种
    5.3. 讨论
    5.4. 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图版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10)百合保鲜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种球的采收技术
    1.1 采收时间
    1.2 采收方法
        1.2.1 采前准备
        1.2.2 采收技术
2 贮藏特性
3 百合的保鲜技术的发展现状
    3.1 微型节能冷库+保鲜剂
        3.1.1 工艺流程
        3.1.2 适时采收
        3.1.3 保鲜剂处理
        3.1.4 包装封闭
    3.2 冷库贮藏
    3.3 运输保鲜
    3.4 沙藏保鲜要点
        3.4.1 贮藏前原料处理
        3.4.2 沙藏法的应用要点
        3.4.3 沙藏保鲜功效
    3.5 层积贮藏法
    3.6 薄膜袋贮藏法
    3.7 打破休眠技术
        3.7.1 低温处理。
        3.7.2 低温贮藏技术。
    3.8 冷冻贮藏技术
        3.8.1 冷冻技术。
        3.8.2 冷冻时间。
4 小结与讨论
5 展望

四、百合的采收与沙藏(论文参考文献)

  • [1]鲜黄连生长发育节律、种子破眠及PEG胁迫抗旱评价[D]. 宋金雨.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8)
  • [2]扬州地区甜樱桃品种‘黄蜜’主要栽培技术研究[D]. 王克耀. 扬州大学, 2021(09)
  • [3]鲜食百合的采收与储藏保鲜[J]. 段志坤. 农村百事通, 2020(14)
  • [4]多花黄精种子和种茎萌发出苗的形态及生理研究[D]. 陈怡. 贵州大学, 2020
  • [5]辽吉侧金盏生物学特性及离体再生研究[D]. 孙佳祎.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8)
  • [6]“兰州百合”等4个百合品种在邢台山区的引种表现[J]. 武林琼. 河北林业科技, 2020(01)
  • [7]甘肃贝母种子休眠及萌发特性研究[D]. 许美玲. 甘肃农业大学, 2019
  • [8]鲜食百合贮藏保鲜技术研究综述[J]. 魏丽娟,冯毓琴,李翠红,慕钰文. 甘肃农业科技, 2017(08)
  • [9]梅花杂交育种与杂交亲和性研究[D]. 王虹妍.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10]百合保鲜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J]. 栾祎明.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20)

标签:;  ;  ;  ;  ;  

百合的采收和贮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