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钢管公司废水处理方法试验研究

天津钢管公司废水处理方法试验研究

一、天津钢管公司外排废水处理方法的试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正飞[1](2021)在《火力发电厂全厂废水零排放改造方案优化研究 ——以天津某电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对电力的需求也逐渐增加。火电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废水,这既给水环境安全造成严重危害,也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矛盾。目前,中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成度日趋增加,对废水排放标准及区域废水排放总量控制也日趋严格,为保障火电行业的不断发展,火电厂废水处理技术也日新月异,因此,对火力发电厂全厂废水零排放改造十分必要。本课题将以天津某电厂全厂废水零排放改造工程作为案例,以期通过对水系统进行优化改造研究分析来解决原有的问题,并用经济、节能、可持续发展等理念,针对企业的用水及排水水质特点,通过方案比选,找出适用于本电厂运行稳定的废水零排放处理工艺,并进行评价。本课题研究具有因地制宜、目标明确等特点,为其他电厂全厂废水零排放改造提供详实的资料与依据。电厂改造前水处理设施及电厂取排水存在诸多问题,水处理设施存在问题主要有循环水补充水处理系统不能满足循环水运行要求;循环水浊度较高、循环水系统浓缩倍率较低;电厂没有脱硫废水处理设施,不能满足环保要求;缺少工业废水处理站。电厂取排水存在的问题有外排水量偏大、存在水资源浪费;外排废水指标要求越来越严,外排废水存在较高环保风险;循环水COD、悬浮物和总磷不能满足排放要求。本次优化改造目的为进行全厂废水的资源化利用,最终实现全厂废水零排放。依照本次优化改造的要求及全厂水系统的实际情况,通过方案比选,选择出一套合理的优化改造方案。1)本论文通过方案对比,最终确定了天津某电厂采用:“高浓缩倍率,零排放”作为全厂废水零排放整体方案。并通过工艺比选,最终确定各子系统改造方案为:(1)新建原水预处理系统,处理量2200m3/h,处理工艺采用“加药软化-过滤”工艺,以及污泥压滤系统。(2)新建脱硫废水处理设施,设计处理能力15m3/h,处理工艺采用“预沉-三联箱-澄清器-过滤”,处理后的脱硫废水满足《火电厂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废水水质控制指标》(DL/T 997-2006)。(3)将循环水系统换热管材由铜材质更换为不锈钢,保障循环水的安全稳定运行。(4)将现有的高效过滤器改造后作为循环水旁流过滤系统。(5)将#2污水澄清器作为工业废水处理站,处理化学再生低盐废水、启动排水、机组停运排水等工业废水。(6)末端脱硫废水和供热再生高盐废水,优先经渣系统消耗,剩余部分经烟气蒸发工艺实现零排放。2)改造前,新鲜水取水量为2371.5m3/h,单位发电量取水量为2.37 m3/(kW·h),外排水量为491.5m3/h;改造后,新鲜水取水量为1862.0m3/h,单位发电量取水量为1.86m3/(kW·h),废水零排放。每年可减少新鲜水取水量254.7万m3,减少外排水量245.8万m3,节省取水费690.2万元(年运行时间按5000h计、水库水水价按2.71元/m3计)。项目实施后除了带来显着的环境生态效益、环境效益,还将显着地节约水资源,提高电厂综合竞争力,带来广泛的社会效益。3)经全厂废水综合治理后,无循环水排污水、机房杂排水、渣溢流水外排,可实现雨污分离。天津某电厂全厂废水零排放改造工程进行了水资源的梯级利用,实现了全厂废水零排放,具有较好的环境生态效益,为类似火电厂全厂废水零排放工艺的选取和水系统改造提供了借鉴。

郭鹏昊[2](2021)在《阵发式煤尘捕集回收工艺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煤炭在开采、运输、户外堆放等多生产环节产生大量的阵发式含煤废气和含煤废水,对生态环境、工业安全及职业健康构成威胁。《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强调设备结构优化升级改造,强化对爆炸性粉尘的局部预防和监控检测。《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16-2020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强影响健康的环境问题治理。因此,构建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工业成为必由之路本研究立足于发掘更为安全、节能、有效的阵发式煤尘治理手段,结合实践对象——国家能源集团天津煤码头(后称“煤码头”)亟待解决的多种煤污染治理需求,对存在阵发式煤尘颗粒物的废气和废水分别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分析了原有阵发式煤污染物治理手段存在的问题及风险,比较了不同抑尘、除尘技术的除尘机理,结合除尘工艺及除尘目标提出了新的煤尘捕集回收体系的构建思路,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案,并最终在煤码头进行应用。经过现场调研与分析,发现原有阵发式煤尘治理手段存在的问题如下:(1)设备的安全隐患问题:煤码头T1至T13等多所转运站原配备干式静电除尘器。该种除尘设施在应对易燃易爆的干燥颗粒物时存在安全风险,且捕集下来的煤尘在人工卸料和运输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二次扬尘隐患;(2)废气污染问题:T3转运站内输煤皮带落料产生的阵发式含煤废气,随投运皮带的数量变化引起了煤尘浓度(5000~20000mg/m3)的巨大波动,原有的干式静电除尘系统已面临出力不足和风道老化锈蚀问题,难以应对现有的恶劣工况;(3)废水污染问题:煤码头多处开放户外空间与翻车机房内,抑尘喷淋所产生的阵发式含煤废水进入雨水管网,和煤码头其他生产排水汇合得到稀释,达到排放标准外排。但含煤污水中依然存在的污染物仍对港外环境或常规污水治理设施形成隐患。根据发现的上述三个主要问题,本研究提出解决方案:针对问题(1),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备优化、更换;针对问题(2),采用更高效的除尘工艺体系优化系统,以改善含煤废气污染现状;针对(3),对原阵发式含煤废水进行有效收治,使煤资源与水资源进一步资源化利用。通过对现场原工艺系统进行检测,对主要设备如除尘设备等进行实验研究,在搜资调研基础上,根据相关热力设备、环保设备的节能与减有排原理,比较了系统工艺方案,提出以循环喷淋抑尘+湿式电除尘+含煤废水处理一体化的湿法煤尘捕集回收体系。该一体化技术进行工程应用后,解决了现场存在的主要相关问题,取得如下结果:(1)采用湿法除尘系统将阵发式煤尘污染物统一收集到液体介质中,从而消除了粉尘爆炸的风险;对收集的煤尘进行脱水处理,生产出煤饼产品,不仅解决了二次扬尘的隐患,还有效回收了煤尘,节约了资源;(2)现场应用测试表明:含煤废气经过湿法煤尘捕集回收系统净化,颗粒物排放浓度低于1mg/m3,个别最恶劣工况的排气颗粒物浓度也低于10mg/m3,基本达到近零排放,使工作环境质量大幅提高;(3)含煤废水经过混凝沉降过滤工艺的煤水处理系统后,水质达到煤码头中水、消防水使用要求。该处理水一部分用于煤尘捕集回收系统,其他的为煤码头提供区域清洗用水,年回收水资源约122316t/a,达到区域煤水近零排放,极大地缓解了水环境污染的压力;(4)经过全新的煤尘捕集回收体系,自含煤废气中回收的煤资源约1431t/a,自含煤废水中回收的煤资源约243t/a,平均年回收煤资源共1674t/a,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周安[3](2020)在《悬挑脚手架纵向水平杆受力分析》文中提出脚手架作为建筑业施工必不可少的临时支撑结构体系,在高层、超高层建筑不断涌现的时代,其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脚手架的组成杆件为立杆、横向水平杆和纵向水平杆,它们两两通过扣件连接。由于高层、超高层建筑减少了大型建筑的土地占用率,给拥挤的市区带来了极大的活动空间和便利,高层、超高层建筑大量建立,但随着建筑高度的增高,风荷载的增大,脚手架的受力也愈发复杂,给建筑施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往的脚手架研究大多集中在了脚手架连墙件的布置方式、扣件及立杆的受力性能,我国在扣件式悬挑钢管脚手架各种工况下纵向水平杆受力性能方面研究较少,纵向水平杆的合理受力、安全适用关系到整个架体的施工的安全。本文面对施工中可能遇到的不同工况,对纵向水平杆受力性能进行深入研究。针对高层建筑施工脚手架,考虑水平风载的风振影响因素,研究在风载及竖向施工荷载共同作用下纵向水平杆受力性能和内力变化规律,用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架体的接近真实受力情况,节点采用半刚性进行模拟。利用本文模拟方法,分析了以往做过的试验架体,验证了本文模拟方法的可行性。考虑到目前在现行规范《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中,给出了限制连墙件偏离主节点300mm的要求,对更高建筑施工而言,连墙件偏离主节点300mm的要求是否适用可行还是一个未知的结论,随着施工高度和难度的增大,这一规范要求应该针对不同工况和荷载情况给出具体满足施工安全需要的分析结论。本文根据脚手架处于不同离地高度时的风载变化情况,考虑脚手板上施工荷载及多种不同工况时,对纵向水平杆的内力变化进行了分析,对连墙件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偏离不同程度且与内、外排立杆相连不同情况时纵向水平杆的内力变化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十种不同工况下脚手架纵向水平杆的内力变化规律及不同工况下脚手架纵向水平杆的安全适用条件。出于安全考虑,特别研究了连墙件只与内立杆相连工况,根据模拟分析结果,给出了连墙件只与内立杆相连的危险原因,否定该种工况的可行性。分析还得出:连墙件发生偏离时,纵向水平杆的应力会沿连墙件偏离方向迁移,随着施工高度的增加,偏离程度的限定越来越小,文章给出偏离限定要求和分析了原因。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安全施工及相关规范的修改提供参考。

张琦[4](2020)在《脚手架连墙件布置方式及间距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建筑产业变革及人们审美的提高使城市建筑向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高层、超高层建筑以及外观奔放、造型新颖建筑的不断涌现,施工脚手架成为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临设性构架。脚手架的搭设受其建筑结构造型制约,无论从建筑高度还是结构复杂性等角度,都对脚手架的安全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脚手架连墙件作为连接架体与建筑主体结构的关键杆件,其合理的设计对建筑施工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脚手架连墙件的布置及间距在施工中的安全性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体系为研究对象,考虑节点的半刚性性能,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分别研究连墙件不同布置方式、不同布置间距等参数对脚手架连墙件杆件的轴力、应力以及脚手架架体其他杆件内力、架体稳定承载力、架体侧向刚度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分析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受力特性并进行假定,根据三种计算理论分别建立节点半刚性计算模型、刚架计算模型和节点铰接计算模型,并与前人试验数据作对比,选取最合理的计算模型。通过对脚手架的风载作用进行分析,作用于脚手架的水平风荷载的计算考虑风振的影响,并计算出架体离地不同高度处的风荷载。对连墙件矩形、菱形布置方式下的架体连墙件受力情况进行有限元分析,并将有限元分析所得连墙件轴力和应力与规范计算值作对比,发现现行脚手架规范关于连墙件规范计算式不足以反映高层及超高层建筑施工脚手架连墙件的真实应力,为考虑安全设计和使用,对高层及超高层建筑施工脚手架连墙件规范计算式的强度设计值折减系数进行相应调整,并给出调整后的折减系数。对三种连墙件布置方式下的架体受力性能进行半刚性节点有限元分析并对比研究三种布置方式对架体杆件内力、稳定承载力、侧向刚度等的影响程度,发现相较矩形布置,连墙件沿立杆方向菱形布置架体稳定承载力提高60%,架体侧向刚度提高28%,得出连墙件沿立杆方向的菱形布置对架体的安全性能更有利。并分别对最优连墙件菱形布置和常见的矩形布置方式下的架体进行连墙件不同间距的研究,分析连墙件合理间距。给出不同布置方式下,架体不同使用高度时的连墙件合理间距限定要求。希望能为连墙件的安全设计提供参考。

邹业平[5](2019)在《首阳山电厂2×630MW脱硫废水深度处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烟气脱硫是燃煤电厂必须实施的技术措施。脱硫废水作为燃煤电厂脱硫工艺产生的重要污染源是燃煤电厂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减少脱硫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对燃煤电厂实现废水“零排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实际运行中的首阳山2 X 630MMW燃煤电厂的脱硫废水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检索、工程调研、试验分析、理论分析和工程应用等方法,对首阳山燃煤电厂的脱硫废水处理系统进行了研究。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采用脱硫废水作为捞渣机冷却水的处理方式对原有的废水三联箱工艺进行改造,通过分析得出此种方式满足补水需求,且能消耗掉脱硫工艺产生的废水,实现了废水的“梯级利用”。2.在实际系统中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得出中水泥浆混溶效果,最佳反应条件是在pH=9的情况下,加药混溶40min,温度20℃,采用该工艺后,氟离子、铅离子、镍离子去除率分别能达到95.81%,70.13%,77.63%。3.在实际系统中通过正交试验分析的方法得出曝气塔的最佳反应条件是:曝气量为50ffm3/h的情况下,曝气8h,沉淀10h,COD、固体悬浮物去除率分别能达到90.36%,93.59%。4.脱硫废水经过上述工艺处理后进入捞渣机系统,采用捞渣机挂片分析腐蚀的方法,计算出#1机组和#2机组的腐蚀量均小于8g/m2,大于1mm点蚀数量均值小于2个,得出脱硫废水入捞渣机后不会对其造成严重腐蚀。5.对通入脱硫废水的捞渣机进行了防护,各部位采取保护措施,例如采用防涂、牺牲阳极等方法,采取措施后防护达到效果,提升了捞渣机对脱硫废水的耐受性。6.对推广同类型机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得出大部分同类型机组具备水平推广条件,可以根据推荐的脱硫废水回用方案进行改造,对改造后的机组进行经济预算和效益分析。

郑国权[6](2019)在《轧钢浊环系统运行设计优化研究》文中指出轧钢浊环系统是轧钢水处理循环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轧钢浊环系统中悬浮物和油浓度较高,系统循环用水量大,浊环系统污水处理工艺相对复杂、运行中使用的机电设备数量多,能耗很大。浊环系统水质是否达标直接影响到设备的使用寿命和产品质量,尤其是近年来钢铁行业的利润空间日趋变小,国家对钢铁生产企业污染排放管理日趋严格,因此在对浊环系统污水处理的过程中,在保证处理后污水满足水质标准和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寻求降低运行成本和能耗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热轧卷板生产线浊环污水处理系统提质增效改造工程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工程现状对运行工艺和设备进行优化,以提高浊环系统处理后水质并降低运行设备的能耗。热轧污水处理旋流沉淀池运行中经常因吸水井内氧化铁皮的沉积量过大而被迫停产检修,本文通过对原冲渣泵组优化改造增加了反冲洗功能,将吸水井内氧化铁皮的沉积量由原每月300mm降低到每月100mm以内,减少了清淤的工作量和成本,提高了提升泵组的运行寿命。稀土磁盘净化处理设备原设计中未考虑北方寒冷地区冬季运行和检修的需求,冬季运行中冻结、压辊损坏等问题突出,本文通过接入蒸汽外加热源和保温的方式有效解决了设备冬季运行防冻问题。浊环低压泵组原设计选型设备与管道特性曲线严重不匹配,能耗损失大,本文通过更换新型节能泵降低了设备运行能耗。絮凝沉淀效果直接影响浊环污水处理后出水水质,本文通过对运行水质的检测及多种絮凝剂沉淀效果的对比,调整了系统中投加絮凝剂等药剂的品种,提高了旋流沉淀池和稀土磁盘设备出水水质,使处理后出水中悬浮物低于30mg/L、油含量低于5mg/L。浊环冷却塔风机设备原设计为远程控制,但因人为操作因素导致风机运行数量与水温经常不匹配,造成不必要的能耗浪费,本文通过采用冷水池水温与运行风机联动控制的方式有效降低了运行能耗。浊环高压供水泵组生产中流量波动很大,水泵设备长期运行易产生汽蚀加速损坏或因系统超压工作造成泄漏,本文通过对泵组进行高压变频改造实现系统设备运行状态与轧线使用点需求压力同步调整变化,提高系统运行安全稳定性的同时降低了能耗。对热轧浊环系统进行提质增效优化改造,不但提高了系统循环水质、降低了系统运行能耗,也为工业生产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探索出了一个新的方向。

刘爱霖[7](2019)在《Microbacterium sp.BD6的Cr(Ⅵ)还原特性、机理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重金属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一大挑战。与能降解的有机物不同,重金属不能被降解,因此对于重金属污染的去除更加困难。一般处理重金属污染的策略是通过富集或改变金属的化学形态来降低毒性等方法。高毒性的Cr(VⅥ)广泛应用于电镀、皮革鞣制、纺织印染、金属加工等行业。目前通过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对铬污染进行修复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微生物修复技术因其具有低成本、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被普遍认可为一种经济、有效、生态友好的Cr(VⅥ)解毒方法。目前,筛选具有高效Cr(VⅥ)耐受和还原能力的菌株仍是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从福建省厦门市某电镀厂下水道的淤泥中,经分离筛选得到一株Cr(VⅥ)耐受还原菌,通过生理生化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 sp.),命名为BD6。菌株BD6适宜在中温、偏碱性的环境条件下生长,能耐受50.0 g/LNaCl的高盐环境。Mn2+对菌种的生长表现出较高的抑制,Ni2+、Zn2+、Cd2+的抑制作用较小,Cu2+产生了一定的促进。Cr(Ⅵ)对菌株BD6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700 mg/L。添加甘油、果糖、乳糖、葡萄糖、丙酮酸钠作为电子供体促进了菌株对Cr(Ⅵ)的还原,其中甘油是促进菌株还原的最佳电子供体,添加2 g/L的甘油能将100 mg/LCr(Ⅵ)的还原率由69.63%提高到100%。菌株的最适还原条件和最适生长条件吻合。在50.0 g/L NaCl的高盐环境中添加2 g/L的甘油,72 h对100 mg/L Cr(Ⅵ)的还原率为96.79%;在50 mg/L Cd2+的环境条件下,添加2 g/L的甘油,54 h对100 mg/L Cr(Ⅵ)的还原率为99.86%,表现出较好的应用潜力。添加甘油、果糖、乳糖、葡萄糖、丙酮酸钠作为电子供体促进了菌株对Cr(Ⅵ)的还原。选择甘油作为菌株还原Cr(Ⅵ)的最佳电子供体,添加2 g/L甘油能将100 mg/L Cr(Ⅵ)的还原率由96 h 69.63%提高到36 h 100%。菌株的最适还原条件和最适生长条件吻合,在50.0 g/LNaCl的高盐条件和50 mg/L Cd2+的毒性环境中,添加2 g/L的甘油,菌株对100 mg/L Cr(Ⅵ)的还原率分别为72 h 96.79%、54 h 99.86%。通过加大甘油的添加量可以促进菌株对初始浓度较高Cr(Ⅵ)的还原。通过测定细胞内外总铬和Cr(Ⅵ)、Cr(Ⅵ)还原产物的电子能谱分析、细胞组分对Cr(Ⅵ)的还原等实验,推测菌株BD6的Cr(Ⅵ)还原酶主要位于细胞质内,其作用的位点位于细胞壁膜上,Cr(Ⅵ)原后的产物并未以Cr(OH)3的形式沉淀,主要和细菌的胞外分泌物结合形成了某种溶解性的络合物。在实验室模拟制作的甘薯淀粉废水,其主要的理化指标和实际的甘薯淀粉废水基本一致,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能为微生物的发酵提供基本的营养需求。含有80%的甘薯淀粉废水对菌株BD6进行发酵浓度最佳,不稀释或稀释度过高菌不利于菌株的生长和繁殖。温度为25℃~35℃时比较适宜进行菌株的发酵,30℃时菌株获得了最佳生长,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均不利于菌株的生长。菌株在pH为7.0的甘薯淀粉废水发酵环境中获得了最佳生长,大于9.0的pH条件下菌株的生长受到了明显的抑制。在1L的三角瓶中发酵菌株,装液量大于250 mL时因发酵液中的溶氧量下降菌株的生长受到了抑制,因此选择200mL的装液量作为发酵菌株的最佳装液量。菌株在甘薯淀粉废水中对Cr(Ⅵ)的还原性可以通过添加氮源得到提高,其中通过添加蛋白胨和酵母浸粉的实验组促进菌株生长的同时也对菌株的还原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模拟的Cr(Ⅵ)污染土壤中通过添加发酵菌剂能改善黄豆的发芽率,在不加菌的污染土壤中有27颗黄豆发芽,加菌的污染土壤中有37颗发芽,对照组有34颗发芽,发芽率分别为67.5%、92.5%、85.0%。污染土壤修复组的芽长明显优于未修复污染组。污染土壤未修复组发芽率最低且芽长度短,说明Cr(Ⅵ)对黄豆的发芽生长出现了明显抑制,污染土壤修复组的发芽率最高,芽生长状况也保持良好。综合来看,利用甘薯淀粉废水发酵菌株BD6并将其应用到Cr(Ⅵ)污染土壤的修复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刘振江[8](2019)在《天津生态城健康水环境系统构建工程技术研究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新天津生态城立足于生态宜居的新型城市建设,水环境质量至关重要,而该区域水环境本底极差,面对高标准水环境系统的整体构建,需要解决一系列关键问题。本研究针对中新天津生态城水环境建设标准高、水资源匮乏、水环境本底差、生态用水需求量大等问题,通过系统的基础调研与问题诊断,确定了生态城多水源补水及景观水体水质水量特征,通过中试试验,系统研究了多水源条件下的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景观水体循环净化等技术方案及关键参数,通过水环境系统构建相关领域工程技术的综合集成,提出了适宜于生态城实际地域特点的水环境系统构建工程技术集成体系,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生态城可用于景观水体补水的非常规水水源主要有四种,分别为再生水、雨水、过境水和海水淡化水。其中,再生水按水质标准分为低品质再生水和高品质再生水,低品质再生水为主要补水水源,高品质再生水为应急补水水源;雨水作为景观水体重要的季节性补水水源;过境水经适当处理后,可作为生态补水水源;海水淡化水主要来自于北疆海水淡化厂,可作为近期的补水水源。(2)多水源补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采用污水厂一级B出水和过境水补水时,叶绿素a浓度上升明显,由于两种水源中总磷和氨氮等营养盐浓度较高,随着时间的增长总磷和氨氮会在补水点附近形成积累,因此一级B出水和过境水不能满足补水水质要求。(3)针对目前的水源不能满足补水要求的问题,开展了不同组合工艺处理一级B出水及过境水中试试验研究,研发出微絮凝-气浮过滤工艺,实现了污水厂一级B出水、雨水、过境水等多种水源的同一设施切换式深度处理,该技术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很好的应用效果,保证了补水水质和低成本运营(4)针对生态城景观水体不流动的问题,构建景观水体水动力循环-水质模型,对景观水体不同季节、不同运行工况进行模拟分析,提出近期、中期、远期的补水和水体循环方案,结果表明,实施补水和水动循环方案可以改善水力循环条件,提高水体的流速,改善水体水质。(5)景观水体循环净化、多水源补水与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后,景观水体COD、NH4+-N、TP、TN、叶绿素a的平均值为29 mg/L、0.38 mg/L、0.09 mg/L、1.29 mg/L、45μg/L,水质指标基本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的Ⅳ类水体标准。同时,根据现状静湖故道河景观水体的工程设施建设运行跟踪观测,尤其结合水体实际运行效果,初步提出了景观水体季节性运行模式建议。(6)根据生态城水环境系统建设总体思路,结合工程实施条件,明确了“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综合设计、技术集成,精准施工、注重协调,灵活运行、聚焦目标”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分析水体生态需水、确保水量平衡,控制水体污染源、确保清水入湖,强化水体自净、保障水质目标,优化工程措施、支撑水环境修复”的水系统构建与水质保持技术路线,形成了包括非常规水源补水、景观水体污染源控制、水体净化与水环境修复在内的工程技术集成体系。(7)该工程博士论文研究的多水源补水深度处理和景观水体循环净化技术已在天津生态城得到成功应用,通过工程的建设运行,形成天津生态城水环境系统工程建设技术指南,并被天津生态城管委会所采纳,为天津生态城2020年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地表IV类标准提供技术支持。

孙嘉阳[9](2019)在《提高混合戊烷精分产品质量的工艺改造项目规划》文中指出轻烃分馏分公司的混合戊烷精分装置,以轻烃分馏装置生产的混合戊烷为原料,通过多塔连续精馏,分离出高纯度正戊烷、异戊烷和环戊烷。但企业生产的正戊烷、异戊烷产品中硫含量和溴指数较高,环戊烷产品中硫、苯含量较高,均不符合国家标准。戊烷精分产品没有达到用户企业要求标准,只能按照工业混合烷或者稳定轻烃低价销售,企业经济效益很低、发展遭遇瓶颈。因此如何提高戊烷精分产品的产品质量、提高戊烷精分产品的附加值、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是摆在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对公司戊烷精分产品指标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现状进行分析,通过查阅目前国内外戊烷精分产品最新生产工艺,对戊烷精分系列产品的不同脱硫、脱苯工艺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采用国内成熟的低压加氢脱硫脱芳工艺改造规划。本文以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的加氢脱硫技术为基础编制,对现有混合戊烷装置进行工艺改造设计,将5万吨/年混合戊烷精分装置增设加氢单元。新建加氢单元包括装置框架及变电所,其中原料混合戊烷来自大庆油田化工有限公司罐区混合戊烷储罐(上游为轻烃分馏装置);环戊烷来自混合戊烷精分装置,来源稳定可靠;氢气原料由甲醇分公司提供;其它公用工程依托混合戊烷精分装置现有公用工程系统。该项目规划通过将混合戊烷加氢脱硫、混合环戊烷加氢脱苯实现产品质量升级,投入生产后预计可处理混合戊烷5万吨/年,处理环戊烷0.3万吨/年,生产出符合国标质量要求的发泡剂,提高产品附加值,预期项目实施后年均增加利润总额1220万元。这个项目实施将符合国家项目建设中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符合强化国民经济中石化支柱产业政策。经论证,方案合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着,项目可行。

古兴磊[10](2018)在《普光气田采出水深度处理工艺方案研究》文中认为普光气田采出水回注面临严峻的形势。回注井回注能力快速降低,新增回注井选址困难、建设费用高。采出水量日益增加,无效回注加大环保压力,造成资源浪费。如能将富余采出水处理达到循环冷却水补充水水质标准后作为补充水回用,不仅可实现采出水零排放,而且可减少从后河的取水量,降低水资源使用费,具有节水减排和保护环境等多重效益。为此,本文在调研国内外气田采出水的处理技术和工程案例的基础上,针对普光气田采出水分布特点、水质以及回注和回用要求,提出了针对普光气田采出水的深度处理工艺路线,并针对具体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综合评估、实验测试和现场工程实施和测试。本文完成主要工作如下:(1)调研了国内外油气田采出水的处理方案,处理工艺,参考装置运行良好的气田采出水工程案例,规划普光气田采出水处理模式,开展普光气田采出水深度处理工艺方案研究。(2)针对深度处理工艺中除硬、降有机物、高压反渗透和蒸发浓缩等主要工艺环节进行了实验测试和优化设计,包括芬顿氧化、臭氧催化氧化、活性炭吸附、树脂过滤、膜浓缩和膜蒸馏,验证了处理工艺的有效性,确定了较优的处理方案和工艺参数,为现场实施奠定了基础。(3)根据普光气田采出水的特点和处理要求,提出了三条深度处理的工艺路线。并通过技术分析和运行成本等多方面综合分析比较,确定了预处理+膜浓缩+压气蒸馏(MVR)的深度处理工艺路线。(4)开展了普光气田采出水深度处理的现场中试和工程实践,并进行了现场工艺优化,设备选型,现场实施和现场测试,取得了符合预期的水处理结果。(5)通过将80%采出水深度处理后回用,仅20%浓水回注,可降低回注成本和水资源使用费用,有效解决普光气田采出水回注能力不足的困难,具有显着的经济效益。(6)减少普光气田采出水对周边环境的污染,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污染物全面治理、稳定达标排放的要求,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7)本论文研究成果的实施,可大幅度减少普光气田采出水的回注量,可使回注量从2018~2027年10年的日均注水量1250m3/d,降低到300m3/d。有效保留了普光气田现有回注井的回注能力,保障了普光气田的可持续发展。

二、天津钢管公司外排废水处理方法的试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天津钢管公司外排废水处理方法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火力发电厂全厂废水零排放改造方案优化研究 ——以天津某电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火力发电厂供排水情况
        1.1.1 火力发电厂简介
        1.1.2 火力发电厂供排水情况
        1.1.3 火力发电厂给排水水量水质特点
    1.2 国内外火电厂节水及零排放现状研究
        1.2.1 国家地方关于企业节水政策要求
        1.2.2 企业废水零排放方案与技术
        1.2.3 企业废水零排放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天津某电厂现状水系统水量平衡计算及问题分析
    2.1 现状主要水系统水量平衡计算分析
        2.1.1 循环水及工业消防水系统水量平衡分析计算
        2.1.2 脱硫系统水量平衡分析计算
    2.2 现状水系统存在问题分析
        2.2.1 水处理设施存在问题
        2.2.2 电厂取排水存在问题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全厂废水零排放技术改造总体方案研究
    3.1 全厂废水零排放总体方案目标与技术要求分析
        3.1.1 总体方案目标
        3.1.2 技术要求分析
    3.2 全厂废水零排放总体方案分析
        3.2.1 方案一:循环水高浓缩倍率运行,实现全厂废水零排放
        3.2.2 方案二:循环水排污水脱盐,实现全厂废水零排放
        3.2.3 方案三:循环水排污水达标排放
        3.2.4 全厂废水零排放总体方案选择
    3.3 技术改造前后水平衡图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各子系统技术改造方案研究
    4.1 循环水补充水系统技术改造方案研究
        4.1.1 循环水补充水处理系统评估分析
        4.1.2 循环水补充水处理系统改造方案分析
        4.1.3 循环水补充水处理系统改造设计计算
    4.2 新建脱硫废水处理系统技术改造方案研究
        4.2.1 脱硫废水系统评估分析
        4.2.2 脱硫废水系统改造方案分析
        4.2.3 脱硫废水处理系统改造设计计算
    4.3 工业废水系统技术改造方案研究
        4.3.1 化学中和池技术改造方案研究
        4.3.2 非经常性废水系统技术改造方案研究
        4.3.3 输煤、除渣水源系统技术改造方案研究
        4.3.4 工业废水处理系统技术改造方案研究
    4.4 循环水系统技术改造方案研究
        4.4.1 循环水系统评估分析
        4.4.2 循环水系统改造方案分析
        4.4.3 循环水系统改造设计计算
    4.5 末端高盐废水系统改造方案研究
        4.5.1 末端高盐废水系统评估分析
        4.5.2 末端废水系统改造方案分析
        4.5.3 末端废水系统改造设计计算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全厂废水零排放技术改造评价
    5.1 运行成本分析
    5.2 经济效益评价
    5.3 社会效益
        5.3.1 减轻市政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的压力
        5.3.2 助力创新型城市建设
    5.4 环境效益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2)阵发式煤尘捕集回收工艺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构建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性
        1.1.2 阵发式粉尘的危害
        1.1.3 煤尘颗粒物的特性
        1.1.4 研究对象的选取
    1.2 阵发式煤尘治理技术现状
        1.2.1 阵发式煤尘抑制和捕集技术
        1.2.2 颗粒物捕集技术发展进程
    1.3 研究内容与目标
    1.4 主要创新之处
第2章 实践对象概况及问题分析
    2.1 阵发式煤尘污染物的成因研究
        2.1.1 实践对象概况
        2.1.2 原有含煤尘废气净化工艺
        2.1.3 原有含煤尘废水排放体系
    2.2 实践对象的摸底检测
        2.2.1 检测对象的概况
        2.2.2 检测内容与检测依据
        2.2.3 检测结果及目标对象取值的确定
    2.3 原除尘工艺存在问题分析
        2.3.1 除尘效率问题分析
        2.3.2 安全隐患问题分析
        2.3.3 含煤废水排放问题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阵发式煤尘捕集工艺集成研究
    3.1 研究工作思路
    3.2 煤污染物末端处置研究
        3.2.1 多相污染物合并处置方案的提出
        3.2.2 煤污泥缓存浓缩研究
        3.2.3 末端煤污泥脱水研究
        3.2.4 脱水设备选型过程分析
        3.2.5 含煤废水的散点收集
    3.3 除尘提效与节能研究
        3.3.1 除尘效率
        3.3.2 湿式电除尘器研究
        3.3.3 阳极失水研究
        3.3.4 湿式电除尘器应用研究
        3.3.5 洗涤塔研究
        3.3.6 洗涤塔喷淋抑尘区应用研究
        3.3.7 洗涤塔循环浓缩区定型过程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阵发式煤尘捕集工艺集成应用
    4.1 工艺过程概述
    4.2 煤尘捕集回收系统
        4.2.1 风道引风机系统
        4.2.2 捕集塔系统
        4.2.3 供水系统
    4.3 含煤废水处理系统
        4.3.1 废水提升系统
        4.3.2 一体化净水器系统
        4.3.3 回用与排放系统
        4.3.4 加药系统
    4.4 工艺系统的改进
        4.4.1 脱水进料设备
        4.4.2 程控逻辑
        4.4.3 扰动设备
    4.5 工程实施及应用效果
    4.6 主要经济效益
第5章 全文总结
    5.1 研究结论
    5.2 应用成果
    5.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悬挑脚手架纵向水平杆受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施工脚手架综述
        1.1.1 脚手架的发展过程
    1.2 脚手架结构体系
        1.2.1 脚手架种类划分
        1.2.2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体系
        1.2.3 门式钢管脚手架体系
        1.2.4 碗扣式钢管脚手架体系
        1.2.5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体系
        1.2.6 盘扣式脚手架体系
    1.3 脚手架体系研究背景
        1.3.1 脚手架坍塌事故
        1.3.2 事故诱因总结
        1.3.3 安全事故防范措施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1.4 脚手架在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钢管脚手架节点半刚性研究现状
        1.4.2 脚手架近年国内研究现状
        1.4.3 脚手架国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连墙件设置方式对水平杆影响的目的和意义
        1.5.1 连墙件及水平杆的作用
        1.5.2 连墙件设置方式对架体内力的影响
        1.5.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6 研究主要内容
2 连墙件全部位于主节点时纵向水平杆受力分析
    2.1 水平风荷载及竖向荷载
        2.1.1 考虑风振影响的风荷载标准值计算
        2.1.2 竖向荷载的规范取值
    2.2 以往试验情况简介
        2.2.1 试验结果
    2.3 ANSYS有限元模拟分析
        2.3.1 ANSYS有限元软件选取
        2.3.2 有限元单元模型
        2.3.3 材料选取和属性
        2.3.4 半刚性节点的处理
        2.3.5 ANSYS模拟分析的基本假定
        2.3.6 试验架体分析计算模型的建立
    2.4 试验架体模拟结果
    2.5 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2.6 连墙件位于主节点的研究工况
    2.7 连墙件位于主节点的脚手架模型有限元分析
        2.7.1 工况一有限元分析
        2.7.2 工况二有限元分析
    2.8 两种工况对比分析
    2.9 本章小结
3 连墙件沿水平方向偏离主节点时纵向水平杆受力分析
    3.1 连墙件沿水平方向偏离的研究工况
    3.2 工况三架体模型模拟分析
        3.2.1 工况三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2.2 工况三有限元模拟结果分析
    3.3 工况四架体模型模拟分析
        3.3.1 工况四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3.2 工况四有限元模拟结果分析
    3.4 工况五架体模型模拟分析
        3.4.1 工况五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4.2 工况五有限元模拟结果分析
    3.5 工况六架体模型模拟分析
        3.5.1 工况六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5.2 工况六有限元模拟结果分析
    3.6 各工况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连墙件沿竖直方向偏离主节点时纵向水平杆受力分析
    4.1 连墙件沿竖直方向偏离的研究工况
    4.2 工况七架体模型模拟分析
        4.2.1 工况七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2.2 工况七有限元模拟结果分析
    4.3 工况八架体模型模拟分析
        4.3.1 工况八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3.2 工况八有限元模拟结果分析
    4.4 工况九架体模型模拟分析
        4.4.1 工况九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4.2 工况九有限元模拟结果分析
    4.5 工况十架体模型模拟分析
        4.5.1 工况十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5.2 工况十有限元模拟结果分析
    4.6 不同工况有限元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脚手架连墙件布置方式及间距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脚手架概述
        1.2.1 脚手架的起源和发展
        1.2.2 脚手架的类型
    1.3 连墙件规范要求和锚固方法
        1.3.1 连墙件布置数量及间距要求
        1.3.2 连墙件布置位置规定
        1.3.3 连墙件其它构造要求
    1.4 脚手架体系的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连墙件间距及其对架体杆力影响的意义
        1.5.1 脚手架连墙件的作用
        1.5.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6 主要研究内容
2 连墙件矩形布置时杆件受力分析
    2.1 扣件式双排脚手架基本组成与特点
        2.1.1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各构件特点
        2.1.2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结构体系工作特点
    2.2 脚手架结构计算模型的选取
        2.2.1 节点半刚性计算模型
        2.2.2 刚架计算模型
        2.2.3 节点铰接计算模型
        2.2.4 计算模型的选取
    2.3 脚手架连墙件矩形布置时轴力分析
        2.3.1 脚手架荷载取值
        2.3.2 连墙件布置为两步两跨时轴力分析
        2.3.3 连墙件布置为两步三跨时轴力分析
        2.3.4 连墙件布置为三步三跨时轴力分析
    2.4 脚手架连墙件矩形布置时应力分析
        2.4.1 不同布置情况下连墙件应力有限元分析
        2.4.2 有限元结果与规范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2.5 小结
3 连墙件菱形布置时杆件受力分析
    3.1 沿大横杆方向菱形布置连墙件轴力分析
        3.1.1 连墙件布置为两步两跨时轴力分析
        3.1.2 连墙件布置为两步三跨时轴力分析
        3.1.3 连墙件布置为三步三跨时轴力分析
    3.2 沿大横杆方向菱形布置连墙件应力分析
        3.2.1 不同布置情况下连墙件应力有限元分析
        3.2.2 有限元结果与规范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3.3 沿立杆方向菱形布置连墙件轴力分析
        3.3.1 连墙件布置为两步两跨时轴力分析
        3.3.2 连墙件布置为两步三跨时轴力分析
        3.3.3 连墙件布置为三步三跨时轴力分析
    3.4 沿立杆方向菱形布置连墙件应力分析
        3.4.1 不同布置情况下连墙件应力有限元分析
        3.4.2 有限元结果与规范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3.5 小结
4 连墙件布置方式及间距不同时架体分析
    4.1 连墙件不同布置方式架体性能分析
        4.1.1 连墙件不同布置方式有限元模型
        4.1.2 连墙件不同布置方式杆件内力对比
        4.1.3 连墙件不同布置方式架体稳定承载力对比
        4.1.4 连墙件不同布置方式架体侧移对比
    4.2 沿立杆方向菱形布置连墙件间距研究
        4.2.1 不同间距菱形布置方式下架体最大应力
        4.2.2 不同间距菱形布置方式下架体最大位移
        4.2.3 不同间距菱形布置方式下架体稳定性分析
    4.3 矩形布置连墙件间距研究
        4.3.1 不同间距矩形布置方式下架体最大应力
        4.3.2 不同间距矩形布置方式下架体最大位移
        4.3.3 不同间距矩形布置方式下架体稳定分析
    4.4 小结
5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首阳山电厂2×630MW脱硫废水深度处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二氧化硫排放及其治理现状
        1.1.2 降低二氧化硫的必要性
        1.1.3 火电厂脱硫废水的现状
        1.1.4 华润首阳山电厂脱硫废水情况
    1.2 国内外技术现状
        1.2.1 水力除灰法
        1.2.2 化学类工艺法
        1.2.3 强效蒸发类工艺
        1.2.4 膜法过滤类工艺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本文选取的技术路线和试验方案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用主要仪器设备
    2.2 试验用主要试剂、药品
    2.3 分析指标和方法
    2.4 采样点的确定
3 现状调查与问题诊断
    3.1 外部环境及环保政策分析
    3.2 厂内系统或设备的基本情况分析
        3.2.1 拟进行改造的系统或设备的基本情况概述
        3.2.2 拟进行改造的系统或设备的排放情况说明
    3.3 本章小结
4 脱硫废水深度改造工艺流程设计
    4.1 工况及设计要求
    4.2 改造设计分析
        4.2.1 工业废水系统到机组排水槽补水系统
        4.2.2 机组排水槽系统到捞渣机补水系统
        4.2.3 捞渣机排水系统到机组排水槽系统
        4.2.4 全厂废水回收系统
        4.2.5 工业废水曝气塔沉淀系统
    4.3 主要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4.3.1 废水澄清箱计算
        4.3.2 捞渣机补水池计算
        4.3.3 曝气塔计算
        4.3.4 一级回收水池计算
        4.3.5 二级回收水池计算
    4.4 本章小结
5 脱硫废水改造效果分析
    5.1 脱硫废水处理方法研究
        5.1.1 中水泥浆中和法处理脱硫废水的试验研究
        5.1.2 曝气塔曝气法处理脱硫废水的试验研究
    5.2 脱硫废水对捞渣机系统腐蚀情况研究分析
        5.2.1 试验方法介绍
        5.2.2 试验数据分析
        5.2.3 试验小结
    5.3 捞渣机及附属系统的保护措施
        5.3.1 保护方法简介
        5.3.2 采取的防护措施
        5.3.3 小结
    5.4 废水再利用
        5.4.1 冷却塔排污水再利用
        5.4.2 厂区雨水再利用
    5.5 本章小结
6 推广可行性分析及经济预算
    6.1 推广同类型机组可行性分析
        6.1.1 同类型机组需具备条件
        6.1.2 可行性分析结论
    6.2 推荐方案
        6.2.1 工业废水曝气塔改造
        6.2.2 脱硫废水回用捞渣机系统改造
    6.3 经济效益分析
        6.3.1 投入
        6.3.2 产出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轧钢浊环系统运行设计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前言
        1.1.1 钢铁冶金污水的主要来源及分类
        1.1.2 热轧浊环污水的主要污染物
        1.1.3 热轧浊环污水的特点和危害
    1.2 国内外热轧浊环污水处理概况
        1.2.1 国外热轧卷板浊环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概况
        1.2.2 国内热轧卷板浊环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概况
        1.2.3 热轧卷板浊环污水处理系统运行中存在问题
        1.2.4 热轧浊环污水处理技术
    1.3 河北某钢铁公司1780mm热轧卷板厂水处理现状
        1.3.1 热轧卷板厂水处理系统的构成
        1.3.2 浊环水处理系统工艺
        1.3.3 浊环水处理系统工艺和设备的效果分析
    1.4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对象
        1.4.1 课题来源
        1.4.2 课题研究对象
    1.5 研究内容
2 旋流沉淀池及设备优化
    2.1 旋流沉淀池主要设备构成
    2.2 设备运行中存在问题
    2.3 旋流沉淀池优化方案
    2.4 旋流沉淀池优化效果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稀土磁盘、污泥处理设备及加压泵优化
    3.1 稀土磁盘、污泥处理设备构成及特点
    3.2 稀土磁盘、污泥处理设备及加压泵使用中存在问题
    3.3 设备优化改造实施方案
    3.4 实施改造后效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药剂的选择及投药制度优化
    4.1 浊环系统水质检测
    4.2 浊环加药方案优化
        4.2.1 混凝剂选择试验
        4.2.2 助凝剂选择试验
        4.2.3 缓蚀阻垢剂试验
        4.2.4 浊环药剂投加
    4.3 优化药剂后水质检测
    4.4 本章小结
5 冷却塔及循环水泵的运行优化
    5.1 现场冷却塔及循环水泵设备
    5.2 冷却塔及循环水泵设备运行中问题
    5.3 对冷却塔及循环水泵设备改造优化方案
    5.4 对实施优化改进后效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Microbacterium sp.BD6的Cr(Ⅵ)还原特性、机理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铬的性质及危害
        1.1.1 铬在自然界的赋存
        1.1.2 铬循环
        1.1.3 铬的毒性
        1.1.4 铬污染
    1.2 Cr(Ⅵ)污染的修复
        1.2.1 物理法
        1.2.2 化学法
        1.2.3 生物法
    1.3 细菌Cr(Ⅵ)抗性和还原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1.3.1 Cr(Ⅵ)抗性因子
        1.3.2 参与Cr(Ⅵ)还原的基因/蛋白
        1.3.3 参与DNA损伤修复的基因/蛋白
        1.3.4 与硫代谢相关的基因/蛋白
        1.3.5 其它Cr(Ⅵ)抗性机制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1.3 菌株来源
        2.1.4 培养基
    2.2 方法
        2.2.1 Cr(Ⅵ)标准溶液的配制
        2.2.2 铬含量的测定
        2.2.3 菌株的纯化与筛选
        2.2.4 种子液的制备
        2.2.5 菌株的鉴定
        2.2.6 菌株培养特性测定
        2.2.7 电子供体的选择以及菌株还原能力的测定
        2.2.8 胞内和胞外Cr(Ⅵ)和总铬的测定
        2.2.9 还原产物的电子能谱分析
        2.2.10 休眠细胞和细胞组分的制备
        2.2.11 甘薯淀粉废水的制备
        2.2.12 甘薯淀粉废水理化指标的测定方法
        2.2.13 甘薯淀粉废水发酵条件的优化
        2.2.14 微量元素溶液的制备
        2.2.15 土壤理化性质的检测方法
3 Microbacterium sp.BD6的分离鉴定及还原特性研究
    3.1 铬测试方法的建立
    3.2 菌株的分离与筛选
    3.3 培养基中的成分对Cr(Ⅵ)还原的影响
    3.4 菌株的鉴定
    3.5 菌株BD6的生长特性
    3.6 菌株BD6对Cr(Ⅵ)的还原特性
        3.6.1 添加不同电子供体对菌株BD6还原Cr(Ⅵ)的影响
        3.6.2 环境因素对菌株BD6还原Cr(Ⅵ)的影响
        3.6.3 甘油对菌株BD6还原Cr(Ⅵ)的影响
    3.7 菌株BD6还原Cr(Ⅵ)的机理研究
        3.7.1 菌株BD6胞内、胞外Cr(Ⅵ)和总铬的测定
        3.7.2 菌株BD6还原Cr(Ⅵ)产物的电子能谱分析
        3.7.3 菌株BD6的细胞组分还原Cr(Ⅵ)
    3.8 小结
4 甘薯淀粉废水培养Microbacterium sp.BD6的条件优化及应用研究
    4.1 甘薯淀粉废水理化指标的测定
    4.2 甘薯淀粉废水发酵菌株BD6的条件优化
    4.3 甘薯淀粉废水中添加不同氮源对菌株BD6生长以及还原的影响
    4.4 Microbacterium sp. BD6对Cr(Ⅵ)污染土壤的应用修复研究
        4.4.1 供试土壤
        4.4.2 Cr(Ⅵ)污染土壤的修复实验
    4.5 小结
5 结论
    5.1 全文总结
    5.2 论文的创新点
    5.3 论文的不足之处
6 展望
7 参考文献
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 致谢

(8)天津生态城健康水环境系统构建工程技术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资源优化配置
        1.2.2 水质模拟
        1.2.3 湖泊水动力数值模拟
        1.2.4 水质水量联合调控模型
    1.3 生态城自然条件及水系概况
        1.3.1 地理位置
        1.3.2 水文气象
        1.3.3 水资源分布情况
        1.3.4 水体水系分布情况
    1.4 研究目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生态城多水源补水与景观水体水量水质监测分析
    2.1 生态城多水源补水水量概况
        2.1.1 再生水
        2.1.2 雨水
        2.1.3 过境水
        2.1.4 淡化海水
    2.2 生态城多水源补水水质监测分析
        2.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2.2 再生水水源水质监测
        2.2.3 过境水水质监测
        2.2.4 雨水水质监测分析
    2.3 生态城景观水体水量水质分析
        2.3.1 研究范围
        2.3.2 静湖
        2.3.3 故道河
        2.3.4 惠风溪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景观水体多水源补水数学模拟与净化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
    3.1 多水源补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建立及模拟
        3.1.1 水动力模型
        3.1.2 水质模型
        3.1.3 模型耦合方式
        3.1.4 模型建立及模拟结果
        3.1.5 水质模型建立及模拟结果
    3.2 多水源补水净化技术研究
        3.2.1 一级B出水净化处理中试试验研究
        3.2.2 过境水处理中试试验研究
        3.2.3 普通补水净化处理技术选择
    3.3 工程建设与运行情况
        3.3.1 工程建设情况
        3.3.2 工程运行情况
        3.3.3 工程补水运行策略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景观水体循环净化方案模拟分析与工程应用
    4.1 景观水体水动力循环技术研究
        4.1.1 水环境数学模型
        4.1.2 景观水体水动力循环模型构建
        4.1.3 水动力循环联通工况设置
        4.1.4 水动力循环联通方案模拟
        4.1.5 水系水循环方案水质模拟分析
    4.2 故道河旁路人工湿地净化技术研究
        4.2.1 雨水径流处理工程模式
        4.2.2 故道河河水净化工程模式
        4.2.3 人工湿地旁路处理故道河水效果
    4.3 生态护岸技术
        4.3.1 生态护岸技术选择
        4.3.2 生态护岸净化处理库周雨水径流效果
    4.4 工程建设与运行情况
        4.4.1 工程建设情况
        4.4.2 工程运行情况
        4.4.3 景观水体季节性运行模式初步建议
        4.4.4 技术经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天津生态城水环境系统构建工程技术集成
    5.1 水环境系统整体构建工程技术方案
        5.1.1 基本要求
        5.1.2 总体设计
        5.1.3 工程技术集成体系
        5.1.4 水环境系统构建工程建设路径
    5.2 非常规水源补水及其深度处理工程设施建设
        5.2.1 水质适宜性分析
        5.2.2 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及微污染过境水深度净化
        5.2.3 雨水景观环境利用工程技术选择
        5.2.4 工程设施建设
    5.3 景观水体污染源控制工程设施建设
        5.3.1 城镇地表径流污染控制
        5.3.2 库周线源污染控制
        5.3.3 工程设施建设
    5.4 景观水体连通与净化工程设施建设
        5.4.1 工程建设基本思路
        5.4.2 水系连通与水动力循环技术
        5.4.3 故道河旁路人工湿地透析净化技术
    5.5 水系统构建与水质保持技术路线选择
        5.5.1 总体技术路线
        5.5.2 景观水体污染源控制工程技术路线
        5.5.3 景观水系连通与水体净化工程技术路线
        5.5.4 景观水环境修复工程技术路线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和创新点
    6.1 结论
    6.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提高混合戊烷精分产品质量的工艺改造项目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戊烷精分产品升级质量改造工程的背景和概况
    1.1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1.2 项目设计的目的
        1.2.1 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
        1.2.2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2.3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1.3 项目设计的编制依据及原则
    1.4 项目设计的主要研究结论
        1.4.1 项目设计概况
        1.4.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数据
第二章 工艺方案及设备方案
    2.1 工艺技术比选
        2.1.1 国外脱硫工艺综述
        2.1.2 国内主要戊烷脱硫技术比选
        2.1.3 环戊烷脱苯技术比选
    2.2 工艺方案
        2.2.1 工艺概述
        2.2.2 设计方案
        2.2.3 工艺安装方案
    2.3 工艺设备技术方案
        2.3.1 设备概况
        2.3.2 关键设备方案必选
    2.4 工艺安装“三废”排放
        2.4.1 废水
        2.4.2 废气
        2.4.3 废渣
    2.5 工艺安装占地及定员
        2.5.1 占地、建筑面积
        2.5.2 装置定员
    2.6 工艺及设备风险分析
第三章 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3.1 项目建设规模
        3.1.1 厂址选择
        3.1.2 平面布置
        3.1.3 装置规模
    3.2 产品方案
        3.2.1 产品方案的确定
        3.2.2 产品规格
第四章 辅助工程
    4.1 自动控制
        4.1.1 自动控制方案
        4.1.2 仪表及控制系统选型
    4.2 总图运输及土建
    4.3 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设施
        4.3.1 给排水
        4.3.2 电气
        4.3.3 通信
        4.3.4 采暖通风及空调
第五章 附属措施
    5.1 节能
    5.2 节水
        5.2.1 节水的基本原则
        5.2.2 节水措施综述
    5.3 环境保护
        5.3.1 建设项目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5.3.2 建设项目中主要污染源
        5.3.3 治理措施及综合利用方案
        5.3.4 环保投资
    5.4 消防
        5.4.1 可依托的消防条件
        5.4.2 消防系统方案
        5.4.3 消防系统参数
    5.5 职业和安全卫生
        5.5.1 项目选址安全条件论证
        5.5.2 主要危害因素分析
        5.5.3 采用的职业安全卫生设施和措施
        5.5.4 主要职业安全卫生设施
第六章 投资估算与财务分析
    6.1 投资估算
        6.1.1 投资估算主要参数
        6.1.2 投资估算内容
    6.2 财务分析
        6.2.1 财务分析参数
        6.2.2 成本费用估算
        6.2.3 营业收入与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
        6.2.4 项目获利能力分析
        6.2.5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6.2.6 项目不确定性分析
        6.2.7 财务分析结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10)普光气田采出水深度处理工艺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四川盆地气田采出水特点
        1.1.2 普光气田采出水现状与难题
        1.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气田采出水处理现状
        1.2.2 气田采出水处理技术
        1.2.3 气田采出水处理工程案例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普光气田采出水深度处理试验
    2.1 除硬试验
    2.2 除有机物试验
        2.2.1 芬顿氧化
        2.2.2 臭氧催化氧化
        2.2.3 活性炭吸附
        2.2.4 树脂吸附过滤
    2.3 脱盐试验
        2.3.1 膜浓缩
        2.3.2 膜蒸馏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普光气田采出水深度处理方案
    3.1 站址选择及设计规模
        3.1.1 站址选择
        3.1.2 处理规模确定
    3.2 处理工艺设计
        3.2.1 采出水水质情况
        3.2.2 回用水水质要求
        3.2.3 处理工艺路线
    3.3 处理方案设计
        3.3.1 方案一: 预处理+膜浓缩+MVR
        3.3.2 方案二: 预处理+膜浓缩+多效蒸发
        3.3.3 方案三: 预处理+预蒸发+多效蒸发
    3.4 方案比较与评估
        3.4.1 工程投资比较
        3.4.2 运行成本比较
        3.4.3 综合评价
第4章 普光气田采出水深度处理工艺及现场测试
    4.1 工艺流程与实施方案
        4.1.1 预处理段工艺流程
        4.1.2 脱盐浓缩段工艺流程
        4.1.3 辅助工艺流程
    4.2 设备选型
        4.2.1 预处理设备选型
        4.2.2 浓缩脱盐设备选型
    4.3 现场施工
        4.3.1 区域布置
        4.3.2 管网施工
        4.3.3 配套工程
    4.4 现场测试
        4.4.1 预处理现场测试
        4.4.2 浓缩脱盐现场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天津钢管公司外排废水处理方法的试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火力发电厂全厂废水零排放改造方案优化研究 ——以天津某电厂为例[D]. 王正飞. 山东建筑大学, 2021
  • [2]阵发式煤尘捕集回收工艺研究与应用[D]. 郭鹏昊. 山东大学, 2021(09)
  • [3]悬挑脚手架纵向水平杆受力分析[D]. 周安.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4]脚手架连墙件布置方式及间距研究[D]. 张琦.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5]首阳山电厂2×630MW脱硫废水深度处理研究[D]. 邹业平. 西安理工大学, 2019(08)
  • [6]轧钢浊环系统运行设计优化研究[D]. 郑国权. 沈阳建筑大学, 2019(05)
  • [7]Microbacterium sp.BD6的Cr(Ⅵ)还原特性、机理及其应用研究[D]. 刘爱霖. 天津科技大学, 2019(07)
  • [8]天津生态城健康水环境系统构建工程技术研究及应用[D]. 刘振江. 天津大学, 2019
  • [9]提高混合戊烷精分产品质量的工艺改造项目规划[D]. 孙嘉阳. 东北石油大学, 2019(03)
  • [10]普光气田采出水深度处理工艺方案研究[D]. 古兴磊. 西南石油大学, 2018(06)

标签:;  ;  ;  ;  ;  

天津钢管公司废水处理方法试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