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白大厦亏本关门

蓝白大厦亏本关门

一、兰百大楼亏损停业(论文文献综述)

余波[1](2019)在《CB商业零售公司新开网点投资风险控制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商业零售业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平台得以快速发展,运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对消费者行为进行深入分析,精准锁定了目标市场,对产品生产流程、流通流程以及现代物流模型重新进行了升级优化,新型的零售行业迅速发展,传统商业零售业受到强力挑战,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2019年2月,苏宁电子商务正式收购万达百货有限公司旗下37家百货公司,在线上和线下的整个场景中构建新百货零售业态,标志着实体零售企业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线下物流与线上营销融合,线上体验与线下服务融合等,拓展职能化、网络化的跨界融合全渠道布局已基本建立。商业零售已经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全面对外开放,门店或业态更加开放灵活,这些都促进了商业零售的发展,同样也让竞争更加红海化,其中国有大型商业零售在市场的控制作用逐步弱化,零售行业进入了微利时代,在经济持续下行的关键时期,购物中心及类购物中心不断拓展,销售环节植入了零售终端机制,电商快速发展,网络购物分流了实体店客流,加上租金上涨,人工上涨的影响,国内一些成熟的零售巨头纷纷倒闭,经过这场市场大洗牌,更多企业也意识到了,想要进行规模扩张发展,必须做好充分准备,需要了解外部环境变化,需要客观认知自身的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更需要立足当前和长远做好理性分析。商业零售业加强对新开网点的风险控制越发紧迫与重要。CB公司成立于1950年,为西南地区最早的一家国有大型商业零售上市企业,目前旗下55个综合卖场,布局涵盖重庆36个区县和四川、贵州、湖北等地。CB公司近年来对外扩张乏力,新开网点的市场培育期、投资回收期呈逐年延长趋势,盈利水平较低,投资风险增大等问题也迅速凸显。CB公司如何进行对外扩张新开网点投资风险控制值得深度思考与研究。新开网点是CB公司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整合市场资源、疏通营销渠道、摊薄竞争成本的必要途径。投资新网点作为公司的一项重大决策,其成败甚至已关系到公司整体的成败。一个投资失败的门店会持续造成巨额亏损,并吞噬多个成熟期盈利门店的利润成果。究其原因是CB公司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简单复制的固有开店思维,对新开网点流程中各个风险节点梳理不清晰;对关键风险节点识别不精准;对应对风险控制措施不完备所造成。在当前CB公司对亏损网点全力收缩,新开网点总经理必须带着考核指标上任的背景下,如何重新梳理CB公司新开网点流程中的风险节点,同时对应采取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不言而喻。通过本文的研究,拟解决CB公司对外新开网点投资风险控制的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同时对CQ地区商业零售企业如何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进行对外扩张有较为普遍的指导意义。

孔卓[2](2016)在《常州早期城市现代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敲开中国的大门,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屈辱的不平等条约。随着内忧外患的不断加剧,清政府意识到要想生存下去必须迈开现代化的步伐。洋务派启动并领导洋务运动,兴办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促进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开启现代化的序幕。20世纪初期,常州开始现代化进程。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冲击是常州早期现代化的初始动力。民族资产阶级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发展是常州早期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本地的工商业者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从分散的家庭手工业向集中的手工工场过渡,进而变革为现代的机器工业,开启经济现代化并带动其它行业的现代化。本文以常州城市早期现代化进程为基本研究目标。以甲午中日战争后到抗日战争前为研究的时间范围。将历史上的常州府城和武进、阳湖两县管辖地区,相当于今天的常州市所辖主体区域即新北区、武进区、天宁区、钟楼区和戚墅堰区等5区作为研讨的空间范围。对相关史料采用地毯式的挖掘,探讨常州早期城市现代化所涉及的经济、教育、文化、交通、市政设施等方面变迁的过程。总结常州早期城市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训,为当代常州城市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勾勒出常州早期现代化的背景是对其早期现代化研究的基础。本文首先对常州的自然环境、历史沿革、人口变迁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之上,从城市建设、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政治、社会等六个方面展开分析。常州城市建设的变革包括现代交通体系的建立和现代城市基础设施的形成。近代常州基本建立了以航运、铁路、公路为主干的现代交通体系。乘客可以在轮船、火车、汽车之间进行换乘,大大便利旅客的出行,基本实现交通一体化。现代化的交通给常州人带来快捷、高效的出行方式同时促进城市工商业的繁荣。以邮电通讯、道路修筑、河道疏浚、城市照明、消防设施、城市公共卫生为代表的城市技术类基础设施的更新和开辟公园、兴建图书馆、成立医疗机构为代表的城市社会性基础设施的修建是近代常州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的两个方面。随着现代城市基础设施的修建,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适应了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近代金融业、商业、手工业、现代工业的变化都体现了常州经济结构现代化的进展。近代常州实现了由旧式金融机构钱庄向现代金融机构银行的转变。银行逐渐壮大,并最终占据主导地位。而钱庄和典当铺虽然生存下来,但实力衰弱,无法与银行抗衡。无论新、旧金融机构都推动常州的工商业发展,促进经济的现代化。唐代以后,常州凭借运河和长江的转运功能成为重要的商业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明清以来,常州商业活动日益繁荣。近代常州出现了为外国商人推销商品和收购原料的买办商人。商家日益重视商品的宣传和促销方法的多样化。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开始利用自己或社会的资源参与政治运动并为公共利益服务,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清末,常州的梳篦业等手工业中出现拥有雇佣劳动者的手工工场。包买商控制农户的土布生产,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转变。这些都表明近代常州的手工业已经从简单商品生产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在传统手工业、商业的基础上常州近代工业发展起来。纺织业、电力工业、粮食加工业等行业都相继建立工厂。这些工厂以雇佣劳动为基础,以机械化劳动代替手工劳动,使用先进的设备,迈进现代化的大门。常州近代工业是以机械化为基石的一种全新生产手段,其建立在股份制公司的基础上,打破传统手工业的家长制,初步具有现代的管理方式。近代工业和金融业有着密切的联系。金融资本开始投资近代工业,间接进入生产领域。近代常州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换,建立了现代学制。教学内容由儒家经典向现代课程转变。课程设置日益丰富。教育机构趋向正规并加强对学校的管理和教师的考察。教师素质提高,数量增多。民众教育开始并普及。民众学校广泛建立,开展扫盲活动并成立合作社,推广现代休闲娱乐活动。近代教育加快现代文化的传递,培养各类人才、推动反帝反封建革命。清代,常州文化领域人才辈出,硕果累累。民国时期,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推动下,学术领域成绩斐然。在书法、绘画、戏剧等艺术领域也收获颇丰。随着近代文化的转型,作为文化传播载体的图书业和报刊业也快速发展。近代常州的图书出版事业呈现由传统的书铺向现代的出版社过渡的趋势。辛亥革命后到抗日战争前,现代报刊业异军突起,先后有几十种报刊在常州创立,促进了信息的快速传播。20世纪初期,常州开始政治现代化进程。1905年,“武阳商会”成立标志着常州资产阶级初步形成并登上历史舞台。商会具有严密的章程和完备的组织结构,推动了常州近代工商业的发展,还通过各种途径直接从事或间接参与常州社会的各项活动并发挥巨大的影响。商会推动了常州市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早期现代化,其从事的一系列事业表明常州资产阶级成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并成为推动常州现代化的主导力量。辛亥革命胜利后,常州军政分府成立,颁布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推进常州经济、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现代化进程。五四运动中,常州的群众斗争已经成为各阶层、全行业的工、学、商等广大群众参与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卖国政府的爱国运动。城市民众在政治生活中已经开始对自己的政治权利有一定认识,利用各种机会参与、影响国家政治事务。近代社会转型、政权更替,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社会问题愈加严重。常州由传统城市向现代城市转型的过程中主要有自杀增加、毒品泛滥、盗匪猖獗等社会问题。传统的娱乐形式在市民中仍然广受欢迎。新的娱乐形式开始出现、发展。近代体育兴起,主要包括学校体育运动和民间体育运动。学校体育运动的主要内容是西方近代体育。而民间体育运动仍然以传统体育为主。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归纳出常州城市早期现代化的以下特点:内外力的共同作用是常州城市早期现代化的动力;资产阶级在常州城市早期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常州城市早期现代化各个层面之间不是孤立、封闭的而是互相联系,彼此影响;常州城市早期现代化事业取得一系列成就,但是仍有一些方面不尽如人意。现代化整体水平有限。

程绚[3](2015)在《日本动漫对外传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动漫相关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主要分支,逐渐成为各个国家关注和发展的重点。以出口动漫电影和电视动画片的方式打入西方市场之后,在过去的20年中,全球播出的动画片,超过60%均由日本制作。在全球媒体市场上,日本动漫及其相关产品占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并翻译成为超过30种语言在全世界广泛传播,漫迷们的动漫俱乐部也遍及世界各地。其传播现象极具跨文化传播典型性,日本政府给予了大力扶植并从中获得可观收益。研究日本动漫的对外传播发展模式对我国本土动漫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对外文化传播和对外文化输出已成为目前亟需研究的课题。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日本动漫产业对外传播的本质规律,以求对处于转型和拓展中的中国动漫产业提供借鉴。本文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日本动漫的全球化策略,从其历史沿革切入,对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国际化文化策略进行深入探讨,结合对日本动漫在美国、中国和法国、意大利、德国等欧洲国家的渗透和传播,分析归纳日本动漫针对不同国家的不同全球化市场策略与经验教训,探析其对受众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动漫的传播力,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遴选影响其传播力的因素,构建日本动漫对外传播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制定动漫产业提升策略奠定基础。基于日本动漫对外传播启示,提出动漫产业的四大发展策略,以期对我国本土动漫文化产业起到一定推动作用。本研究首先主要对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对日本动漫的海外传播进行了述评。论文采用更有针对性的年代分割法将其划分为六个阶段:在战争影响下的日本动漫萌芽期(20世纪60年代前)、科学时代的日本机器人动漫(20世纪60年代)、机器人动漫发展演变期(20世纪70年代)、动漫成为独立流派(20世纪80年代)、机器人动漫的回归与新动漫流派的热潮期(20世纪90年代),以及虚幻与真实交错的日本动漫(21世纪初至今)。然后探讨日本动漫的文化内涵和国际化文化可能性。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按照霍夫斯泰德的四个文化维度理论,剖析日本动漫的文化内涵,指出日本是一个权力差距比较大、集体主义、倾向于阳性社会、不确定规避非常高的国家。这些因素也体现在日本动漫中。第二部分探讨了日本动漫全球化所包含的多种文化可能性,主要从日本对动漫产品采取不受政府主义束缚的国际化策略、日本动漫中的西方主义论述特点、自我东方论述的国际化策略等三个方面来分析,借鉴了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和伊恩布鲁马的西方主义理论,辨析隐藏在日本动漫实现全球化背后的“日本特性”。第二章探析日本动漫在美国的成功渗透。分别以《科学小飞侠》、《战神金刚》、《太空堡垒》和《宠物小精灵》为例,评述日本动漫在美国的传播所经历的简单传播、本土化转化与融合等阶段以及日本动漫试图贴近甚至植根美国市场。日漫承载的“酷”文化成为美国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文化消费的重要组成。其对美传播过程客观上促进了美国文化产品的革新,同时又对美国大众群体产生影响。随后从产业角度解析了日本动漫在美国兴盛的原因,并详细介绍日本动漫在美国兴盛所带来的文化产品革新。然后对日本动画、漫画在美国市场发展现状及走势进行了分析。第三章着重介绍了日本动漫产业在欧洲市场的发展,主要以其在法国、意大利以及德国等国家的推广为例。以战败者姿态出现的日本动漫业,欧洲明显处于优势地位,欧洲各国忽视来自亚洲的日本文化价值形态对本土的影响。加之特定时期对于动漫作品的需求增加,物美价廉的日本动漫作品自然成为首选。当下,欧洲已成为日本动漫的第一大海外消费市场。日本动漫在法国的发展,体现了漫画与动画相互促进的动漫工业发展体系,也彰显了日本动漫的低成本市场拓展和可持续发展策略。时至今日,日本漫画在意大利市场拥有具足轻重的地位。以历史发展为切入点讲述了日本动漫在意大利市场的发展状况以及对民众的影响。日本动漫在意大利市场的逐步推广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当地的法规条文。最后简单介绍了日本动漫在德国和其它欧洲国家如西班牙、俄罗斯市场的传播发展。第四章剖析了日本动漫在我国的发展及影响。本文主要从日本动画和漫画在中国传播的不同方式着眼,将日本动漫在中国的传播历史分为五个阶段,详细介绍了日本动漫在中国二十五年的传播轨迹。近年来,日本动漫企业在中国市场面临多重困境,日本动漫公司也别出心裁地通过其他途径拓展市场。其中一个新途径,就是拥有更高级别管理权限的日本电视台和中国国内中小型动漫制作公司联合开发。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日本流行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渗透不断加快。尤其是日本动漫,深受我国年轻一族的追捧。这种现象,可以说是继80年代中国大陆引进日本动漫、90年代出现较为极端的“哈日族”之后的一种后续性现象。总体来看,从对日本动漫的热衷程度以及动漫消费边界切入,可以区分出“哈日族”和“日本动漫迷”两个群体。两者对日本动漫及文化的态度并不尽相同。第五章则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遴选影响其传播力的因素,如动漫产业占GDP总量比重、动漫产业增加值增长率、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构建日本动漫对外传播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综合运用网络分析法和超级决策软件赋予各指标权重,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日本动漫的对外传播力进行评价,锁定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动漫产业提升策略奠定基础。第六章基于日本动漫对外传播启示,提出了动漫产业的四大提升策略:(1)“传承、创新”:呼应式动漫文化创意构建;(2)“培养、孵化”:全程式动漫产业产业链设计;(3)“品牌、营销”:联动式动漫产业市场开拓;(4)“人才、资金”:无缝式保障体系搭建。结合此思路,随后对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历史沿革、进入21世纪的动漫产业体系变革以及动漫产业“五位一体”发展路径进行了详细探析。力求通过政策推动和对原创的支持,打造成熟的动漫产业链: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创造一批具有中国风格和国际影响的动漫品牌。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文化品位,努力让既有自主价值取向、又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原创、健康向上的动漫产品占据国内市场主导地位,并不断扩大国际市场份额,走出一条动漫产业健康发展的中国特色道路。结语部分全面分析了日本动漫全球化策略,长期不遗余力地市场开拓和因地因时制宜是日本动漫对外传播的王道所在。日本动漫对外传播的成功得益于其动漫文化的“混血”特质。日本动漫在国际化的伪装下加入了本国的民族文化并在全世界得到快速传播。综述日本动漫对外传播的历程之后对日本动漫产业的海内外市场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笔者总结了日本动漫海外传播的关键要素(内容取材广泛、受众年龄不拘;欧洲各国对美国文化产品持抵制态度,日本动漫“趁虚而入”;“入乡随俗”式的利用和改造外来资源)。随后评论了我国动漫产业发展滞后的原因。最后总结道:充分挖掘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重塑中国动漫产业风格,创造传统文化与全球化文化融合呈现的全新动漫,兼顾民族文化传播与受众市场需求,让文化通过动漫进行分享,让动漫受众通过动漫交流学习,让中国动漫产业在竞争中走向壮大。

王爱云[4](2015)在《龙济光政府与民初广东社会研究(1913-1916)》文中研究指明龙济光是清末民初社会转型时期的复杂历史人物。以往在革命史观和孙中山中心观指导下,学界对龙济光的评价多以否定为主,认为龙济光率军入粤后成为袁世凯的忠实代言人,建立封建专制政府,镇压革命活动,支持复辟帝制,阻碍了广东民主革命和社会发展进程。笔者以唯物辩证史观、现代化理论、民族复兴论等为指导,梳理史料,认为龙济光及其政府与民初广东社会的另一面值得研究。1911年广州“三二九”起义发生后,龙济光奉清政府命令率两个营到广州。6月,他被任命为广东新军第二十五镇统制,广东革命陷于低潮。武昌起义后,在革命党人影响下,龙济光默察形势,与李准一起促成广东和平独立。1912年到1913年胡汉民督粤时期,龙济光任省绥靖处会办、护军副使,与胡汉民、陈炯明保持一致,解散民军,厉禁烟赌斗盗,维护社会秩序,巩固了新生的广东军政府,得到孙中山和袁世凯的肯定。1913年7月,广东参与“二次革命”后,龙济光拥护中央反对独立,被袁世凯委任为广东镇抚使,率军镇压革命,8月3日,被袁世凯任命为广东都督,8月12日,攻占广州,接任视事,1916年9月13日,卸任。龙济光主政广东三年,依托济军,改组军队,整饬吏治,建立了绝对的军事领导地位和高效的权威型省政府。在社会治理等方面成效显着:其一、按照国家治盗条例,制定缉盗规则,清剿盗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其二、遵照中央和禁烟总局要求,从种植、运输、售卖、吸食几方面齐抓共管,取得阶段性禁烟成果;其三、禁止赌博,严厉打击各种赌博行为;其四、维持纸币信用,促成广东中国银行建立,稳定金融秩序,健全税务机关,确保财政收入;其五、改组实业机构,倡办实业报刊,发展农林业、渔牧业、工矿业,鼓励和保护商业贸易;其六、打击神棍蛊惑,整顿宗教,保护文物、图书和知识产权;改良私塾,发展中小学教育和多种职业教育,鼓励捐资兴学;其七、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特别是领导了1914年、1915年两次特大水灾的赈济和善后工作,发动海内外人士捐款助赈。龙济光曾受到中央和地方大力支持,并知人善任,与同僚积极合作。民政长官李开侁、李国筠、张鸣岐、龙觐光等与龙济光或是朋僚,或是亲家,在各自的任期内认真负责,成绩斐然;财政长官严家炽、蒋继伊绞尽脑汁,力保金融稳定和财政收入;警察厅长王广龄兢兢业业,鞠躬尽瘁;治水督办谭学衡工作勤勉,任劳任怨;还有不少知县官员身兼数职累倒在工作第一线。但龙济光政府坚决拥护中央,竭力镇压革命党活动,与革命党人结下了深怨。1916年4月6日,龙济光被迫宣布广东独立,自称都督,参加了护国运动,增加了南方护国军力量,震动了中央,大大动摇了袁世凯的统治。护国运动后期,革命党、立宪党人在政治和军事上合力驱龙,迫使龙济光奉命卸任并率军撤退至琼崖(海南省)。以往很少学者研究这段已“定性”的历史,但历史当辩证看待,需要多角度审视。纵观龙济光入粤后五年多活动轨迹和龙济光政府的作为,笔者认为龙济光政府镇压革命,杀害革命党人,封杀进步报刊,成立水灾善后有奖义会,应该否定;但其在稳定社会、促进广东早期现代化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则应当给予肯定。

刘杰[5](2015)在《中国近代银行业的公债经营与制度变迁(1897-1937)》文中研究说明公债作为一种新的财政收入形式为中国近代政府所长期使用。晚清政府以“息借商款”形式为财政筹募资金开创了中国近代政府发行公债的滥觞。此后北京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更是多次以公债作为调节财政收支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近代政府公债的运行离不开金融市场的支撑。由于近代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不完善,特别是完备的金融债券市场的发展相对迟滞,政府大多数时候摒弃“公募法”,采取间接募集法由金融机构特别是华资银行业来负责公债的发行、承募及偿还。以近代金融史长时段演变轨迹来管窥近代公债的发行历程,银行业与公债演进构成了复杂多样的关系。近代政府公债无论是对于政府财政本身功能的拓展还是对银行的经营与制度变迁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然而长期以来学界关注的是“公债”本身所呈现的问题,“就债论债”居多且多以政府层面和财政角度出发去阐释,对于“公债与金融”这一主题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因此,本文更加关注于近代公债“观念”——“行为实践”——“制度变迁”的演进轨迹,力图通过“经营公债”的视角窥视近代银行业在公债发行、整理、政策调整之中的具体行为以及引起的制度变迁。具体则是通过银行业经营公债分析,从银行业视角,来进一步观察公债政策乃至制度的建立与调适的过程。通过银行业经营公债角度继而审视近代银政关系以及近代国家信用构建的历史镜像。从“公债”知识传播与观念源流来看,现代意义上的公债及其制度内涵自清末西学传播热潮之中传入中国。“公债”知识经历了古今词义转换与中外对接历史过程。公债知识在中国的引介、传播对晚清政商界人士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近代公债与金融演变轨迹上看,外债与外资银行的产生与发展均早于内债与华资银行。在这一独特背景下,清末政府举借外债进一步刺激了外资银行在华的发展。随着晚清政府公债的实践与新式华资银行的成立,早期华资银行正式启动了对政府公债的经营。近代华资银行业经营公债的具体实践受到了国家公债政策、银政制度安排以及近代证券交易市场发展等环境因素的影响。随着国家公债制度以及金融环境的改善,华资银行业在民国时期政府公债承销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公债对银行业的影响可以从其对银行业的发展作用角度进行考察。实证分析证明公债对近代银行业资力以及盈利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对银行数量的变动并不构成直接影响。在具体经营过程之中,华资银行在政治、市场与行业利益之上与政府展开了复合型博弈。同时经营公债对其本身业务制度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与近代商业性质银行相对应的是,近代中央银行的建立、发展与政府公债亦存在密切的关联。公债成为了国家创立中央银行重要的原始资本来源。中央银行亦获得政府授权经理公债、公开买卖公债以及参与对公债的保管等具体事务。受限于近代中国特殊的金融发展环境,从效应上看,近代中央银行以公债调控金融市场的具体实效较为有限。公债风险是近代华资银行经营公债需要面对的另一个重要问题。计量实证进一步表明近代银行业经营公债面临着市场与政治的双重风险。银行业对公债经营的风险应对主要是从投资的选择以及内控制度的构建着手。为合理规避公债风险,银行业在调整自身经营、对政府债务政策发声、谋求信用保障之余,其自身亦进行了多层组织搭建与制度设计。近代华资银行业在经营公债之中还积极参与了政府三次公债整理。其中银行公会是公债整理的重要力量,银行公会积极协助银行业与政府进行交涉、同时联络商人团体共同参与公债整理并谋划公债基金的稳固,在公债整理之中发挥着联动作用。从制度变迁角度看,近代华资银行在经营公债过程中直接促进了近代公债法制建设以及国家公债基金制度的建立与演进。银行与政府协商博弈建立了新的公债管理组织,在制度创新上集中体现在银政“债权共同体”的构建。从债权信用角度上看,银行经营公债与近代国家财政、金融信用存在紧密关系,对推进近代国家财政、金融信用的构建起到了一定作用。中国近代银行业经营公债自始终在于对信用秩序的追求。而在其具体经营公债过程之中推进了中国近代国家信用的构建与金融制度的变迁。

王志杰[6](2015)在《电子商务背景下株百股份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在商业销售领域的应用,电子百货商城的迅速崛起,传统百货行业腹背受敌,不但要面临着越来越白热化的其他传统百货公司的竞争,而且要面对电商百货公司的竞争。传统百货业的发展呈现明显的下滑趋势,百货业频频遭遇整顿,乃至倒闭热潮。在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之下,传统百货零售公司为求生存,走上转型之路是必然趋势。本文以株洲百货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搜集参考了大量与电子商务、传统百货业等相关的研究文献。并运用营销策略计划、营销组合策略及服务营销等理论知识,结合株百公司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仔细求证。从株洲百货公司的内外部营销环境分析入手,介绍了株百公司当前的组织结构、营销状况、人力资源、品牌资源等情况。以及株洲百货零售业所处的株洲市政治经济、人口与社会文化环境等宏观环境、当前株洲市百货零售业行业竞争情况和消费者购买情况,对电子商务背景下株洲百货公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研究。根据具体分析情况来确定株洲百货公司的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并从客户管理、产品、促销、渠道、服务、布局等六个方面对株洲百货的营销策略进行优化设计。认为株洲百货公司应调整其市场定位,以中高档稳定收入人群为目标客户;要注重对客户的管理,采用互联网及电子技术手段建立客户管理体系,培育稳固的顾客忠诚度;对知名品牌商品加大引进力度,并策划自有品牌的建立;促进促销活动多元化的开展,达到促销效果最大化;完善并创新服务,建立株百电子商城,实现实体店与网店的联动销售;优化购物环境,并将客流引入高楼层消费等方面对株百营销策略的实施提出建议。

李英琦[7](2014)在《零售企业多业态经营模式研究 ——以北国人百集团有限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从2004年12月11日起,我国商业全面对外开放,我国商品市场竞争逐渐加剧,外资企业的进入,使我国零售市场成为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之一。为了规避风险、提高竞争力,越来越多的零售企业从单一业态经营转变为多业态经营。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零售业态呈现出了复杂多变的情况:不断有新的零售业态涌现;业态结构不合理,有些零售业态发展规模过度,有些业态却发展不足;业态增长幅度波动较大;原有的零售业态需要转型;各种业态之间效益的差异较大,以上种种现象都反映出我国零售企业多业态经营模式迫切需要系统的研究。本文以零售业态生命周期理论、环境理论为理论依据,采用描述性研究法、系统分析法、调查法,首先分析了我国零售业态发展现状,明确了各业态发展阶段;概括了主要零售业态的定义及特点,归纳总结出了我国主要多业态组合类型。其次,对影响零售业态四种效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影响各效用的基本因素,为选择零售业态提供了依据。在此基础之上,对北国人百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了实证分析。北国人百集团有限公司从单一业态转变到多业态经营的过程较为符合我国零售企业多业态经营发展的过程,出现的经营问题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文章选取其作为实例分析。结合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和北国人百集团有限公司各业态发展现状、特点、获利情况,总结分析了北国人百集团有限公司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扩张速度过快导致各门店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市场细分不够精确等问题,提出北国人百集团有限公司多业态经营策略:以主营业务为依托、积极开展主业关联项目,整合供应链、强化统一管理,细分市场、精确定位,建立层次明确的业态体系、构建规模商圈,创新业态与商品组合。

郑有国[8](2013)在《“入世”与福州超市大变局》文中认为2000年,不仅仅是中国经济变革的重大年份,也是福州经济转型的重要年份。但是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福州商界,注定要经历一场脱胎换骨的再一次洗牌。本文通过冠城大通股份有限公司和永辉超市的崛起与华榕和华联的倒闭形成对比阐述了福州超市大变局的跌宕,通过东百集团总裁陈明魁的辞职来说明传统商业企业再面对经济全球化时代时经历的阵痛。在面对来自海外的竞争压力和我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福州的商业零售圈应采取怎样的方式来应对这种局面呢?这不仅是福州商业零售圈需考虑的问题,而且是整个中国商业圈应思考的问题.

张华[9](2012)在《近代中山城市发展研究》文中提出城市的产生是人类社会里程碑式的进步,城市的发展承载着人类社会变迁的印记和人类历史文明的进程,开拓典型个案城市发展的研究是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领域内有益的尝试。中山古称“香山”,地处珠江三角洲中部偏南、珠江下游入海口,历史上包括了中山、珠海、澳门三地,香山文化一脉传承使三地在文化上共同繁衍。香山自南宋绍兴22年(1152年)设县建城,迄今已有860年,民国十四年(1925年)为纪念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而易名中山。本文以近代中山城市发展为研究课题,基于史料的梳理和田野的调查工作,将纵向分段论述与横向专题研究相结合,力图对近代中山城市发展的历史作多角度、长时段的分析,全面深入地反映近代中山城市经济的成长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社会变迁,探析城市发展演进的特点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导论部分阐述了研究课题的提出及其意义、研究范畴及相关概念界定,并对国内外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回顾,进而说明研究框架、理论方法和基本史料。正文部分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回顾了中山城市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与历史人文背景,以及古代中山城市发展的概况和特点,并以时间为顺序,以鸦片战争后的开埠、中华民国建立和抗日战争爆发作为切点,将近代中山城市历史分为三个阶段,主要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角度阐述城市发展的概况。下篇是横向的专题研究,对近代中山城市形态特征及其演变特点进行总结和思考,将近代中山与近代两个特别的城市--南通与广州做比较研究,尝试对近代中山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地位做出评估;并梳理出一些对城市发展影响重大的个性化因素进行具体分析,着重探讨了香山商业思想、政要名人和华侨对近代中山城市发展的影响;进而选择近代中山城市有代表性的街区、建筑和村镇进行赏析。论文从多层面反映了中山城市的近代化变迁及其形成的独特的城市风貌。近代中山的城市发展历程是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下,从中国岭南边陲普通农业聚落向近代城市演变的过程。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交汇冲击在近代的中山逐渐演化出具有地域特色的香山文化,进一步在物质形态上演变出近代中山城市形态的中西合璧的风貌特色。近代中山的城市形态特征体现在由封闭转为开放的地域空间和街巷肌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城市整体格局;由单一走向多元的城市建筑风貌。其城市形态的演变有着典型的城市商业外溢过程和比较彻底的城市现代化改造运动。中山堪称是“中国近代文明先驱之城”,“先驱性”是根植于香山文化、香山人、香山城市的基因。近代以来,得“开风气之先”的香山人迈开了走向世界的脚步,香山地区涌现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如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着名思想家、洋务实业家郑观应;洋务运动的“商办之首”唐廷枢;为共和革命牺牲的第一人陆皓东;中国空军之父杨仙逸;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中国民族百货业先驱、四大百货公司创始人马应彪、郭乐、李敏周、蔡昌等等。他们以中国和家乡为广阔的舞台,对于近代中山城市在物质、理念、精神、心态层面建设的意义可谓既深且远,近代中山城市亦因此而焕发了蓬勃的生机。如果说,近代南通的建设体现了一个人与一座城市的辉煌,那么近代中山的发展则演绎了一个群体与一座城市的神话。从这一视角来讲,中山堪称“中国近代文明先驱之城”。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文化化人,润物无声。一座具有美好未来的城市,必然更加珍视自己的历史;一个具有强烈发展意识的地区,必然更加注重对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本文的研究填补了对近代中山城市发展历史进行系统而整体的考察研究之空白,期待论文的研究成果对当今中山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方海[10](2008)在《服装零售业直销模式的比较研究与优化》文中认为当戴尔公司从1996年开始通过英特网开展直销电脑以来,其具有的低成本、高速度和满足网络时代人们个性化消费需要等三个方面的优势,使得戴尔公司的电脑直销模式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商业模式之一。近年来,服装零售业是竞争最激烈的传统行业之一,行业的发展处于徘徊不前的尴尬境地。许多服装零售企业和学术机构都在研究服装零售行业如何借鉴戴尔的这种网络直销方式,以提升服装零售行业的竞争力。本论文的主旨是通过对服装零售行业的现实背景以及对不同品牌服装的最新实践活动的分析,探讨在以“快,改变,个性化”为特征的新消费趋势下,不同的组织如何通过渠道与产品创新来满足消费者需求并取得商业成功。在此基础上,探讨以中、高端白领为目标客户群,通过英特网技术和专家系统构建服装体验中心,实现服装制造商和顾客端对端的无缝连接的可能性,为服装零售业建立起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既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与时尚化的服装购物体验又使服装零售企业重新获得竞争力,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本论文首先对国内服装产品的特征及市场发展状况进行了详细研究。其次,对我国服装行业的宏观环境、产业链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传统服装销售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第三,通过重庆市服装零售行业的实际数据,剖析服装零售业存在的实际困难,以此获得对服装行业的全面认识。第四,通过案例形式分析了戴尔、PPG、LEE牛仔服装等经营模式的竞争优势和存在的不足。最后,对如何构建服装零售行业的新直销模式进行探讨。

二、兰百大楼亏损停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兰百大楼亏损停业(论文提纲范文)

(1)CB商业零售公司新开网点投资风险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工具
        1.3.1 核心概念界定
        1.3.2 研究的理论工具
    1.4 本文主要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与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图
    1.5 论文的创新点和可能的不足
        1.5.1 创新点
        1.5.2 可能的不足
2 商业零售业对外扩张投资风险启示研究
    2.1 国内外商业零售业运营现状研究
        2.1.1 国外商业零售业运营现状
        2.1.2 国内商业零售业运营现状
    2.2 百盛集团近年来对外扩张案例研究
    2.3 国内外商业零售业新开网点风险控制的启示
3 CB公司对外扩张及运营现状
    3.1 CB公司对外扩张历程
        3.1.1 CB公司简介
        3.1.2 CB公司发展历程
    3.2 CB公司新开网点运营现状剖析
        3.2.1 CB公司网点布局
        3.2.2 CB公司网点运营现状
        3.2.3 CB公司网点运营分析
4 CB公司新开网点风控现状
    4.1 CB公司新开网点开发流程
    4.2 CB公司新开网点风控制度
    4.3 CB公司新开网点流程梳理
    4.4 新开网点关键风险节点
    4.5 CB公司新开网点风控漏洞
5 CB公司新开网点风险控制方法
    5.1 新开网点投资风险控制方法
        5.1.1 CB公司新开网点PESTLE分析
        5.1.2 新开网点销售预估与现金流入量预估
        5.1.3 新开网点成本性态费用归集与现金流出量预估
        5.1.4 新开网点现金净流量预估
        5.1.5 新开网点盈亏平衡点测算
        5.1.6 新开网点投资回收期测算
    5.2 新开网点市场组合方式风险控制方法
        5.2.1 新开网点市场组合方式风险控制的基本思路
        5.2.2 新开网点市场组合方式风险控制的方法确定
        5.2.3 CB公司新开网点SWOT分析基本操作
        5.2.4 CB公司新开网点SWOT分析
        5.2.5 新开网点市场组合方式控制方法
    5.3 新开网点市场风险控制方法的局限
6 CB公司新开网点投资风险控制措施
    6.1 深思熟虑的布点选址、畅通高效的信息流支持
    6.2 坚持企业核心理念、适应当地消费特征
    6.3 适度的扩张规模、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6.4 加快拓展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品牌优势
    6.5 多种模式实现跨越式扩张
    6.6 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6.7 拓宽视野识别扩张存在的隐形风险
7 结束语
    7.1 文章研究结论
    7.2 文章研究不足
    7.3 进一步思考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常州早期城市现代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资料综述
    四、研究理论及方法
    五、论文框架
    六、主要创新点和不足
第一章 常州现代化的背景
    第一节 自然环境和历史沿革
        一、自然环境
        二、历史沿革
    第二节 人口变迁
        一、古代人口演变
        二、近代人口变迁
第二章 常州城市建设的变革
    第一节 现代交通体系的建立
        一、航运
        二、铁路
        三、公路
        四、交通现代化的综合评估
    第二节 现代城市基础设施的形成
        一、城市技术类基础设施的更新
        二、城市社会性基础设施的修建
第三章 经济结构的变化
    第一节 金融业的演变
        一、钱庄的发展
        二、典当的衰落
        三、银行的兴起
    第二节 商业现代化的嬗变
        一、传统商业的变动
        二、现代商业的开展
    第三节 手工业的转变
        一、发达的古代手工业
        二、近代手工业的裂变
    第四节 现代工业生产方式的扩散
        一、工业的起步和发达
        二、工业的意义
        三、工业的不足
        四、工业发展评估
第四章 教育体制的转换
    第一节 完备的传统教育
        一、传统教育的组织形式
        二、传统教育的作用
    第二节 发达的近代教育
        一、新式学校教育的创立和成长
        二、民众教育的开始和普及
        三、近代教育的价值
第五章 新文化的显现
    第一节 光辉灿烂的文化成就
        一、辉煌的学术
        二、杰出的艺术
    第二节 现代气息的图书发行业和报刊业
        一、别具一格的图书发行业
        二、异军突起的报刊业
第六章 现代政治的进展
    第一节 资产阶级的形成
        一、行会组织
        二、商会
    第二节 风起云涌的民主革命
        一、常州辛亥革命吟
        二、爱国救亡的五四运动
第七章 近代常州社会问题和生活方式的考察
    第一节 社会问题显现
        一、自杀增加
        二、毒品泛滥
        三、盗匪猖獗
        四、迷信充斥
        五、赌风盛行
    第二节 多姿多彩的休闲生活
        一、传统的娱乐形式
        二、新娱乐形式出现
        三、演说风气渐兴
    第三节 现代体育运动的诞生
        一、学校体育运动的革新
        二、民间体育运动的继承和发扬
        三、现代体育竞赛体制形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日本动漫对外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节 研究意义与目的
    第二节 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主要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二、国外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之处以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 日本动漫产业沿革
    第一节 日本动漫产业发展概述
        一、日本动漫萌芽期(20世纪60年代以前)
        二、萌芽期的日本机器人动漫(20世纪60年代)
        三、机器人动漫发展演变期(20世纪70年代)
        四、动漫成为独立流派(20世纪80年代)
        五、机器人动漫回归与新动漫流派兴起(20世纪90年代)
        六、虚幻与真实交错的日本动漫(21世纪以来)
    第二节 日本动漫的海内外市场开拓
        一、日本动漫全球化的渊源及概况
        二、日本动漫的日本本土市场
        三、日本动漫海外市场分析
    第三节 从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解读日本动漫的文化内涵
        一、四个文化维度划分
        二、日本动漫文化内涵分析
    第四节 日本动漫应对文化差异的策略
        一、日本动漫中的国际化元素
        二、国际化的三种文化可能性
第二章 日本动漫在美国的成功渗透
    第一节 日本动漫在美国的传播历程
        一、首部登陆美国市场的科幻动画片--《科学小飞侠》
        二、机械装甲动漫在美国引起的轰动--以《战神金刚》与《太空堡垒》为例
        三、《宠物小精灵》对美国社会的影响以及遭受的批评
    第二节 日本动漫在美国盛行所造成的影响
        一、日本动漫在美国的渗透及美国本土化的三个阶段
        二、从产业角度看日本动漫在美国兴盛的原因
        三、日本动漫兴盛所带来的文化产品革新
    第三节 日本动漫美国市场调查分析
        一、日本动画在美国的市场规模
        二、日本漫画在美国市场的走势分析
第三章 日本动漫产业的欧洲市场
    第一节 日本动漫在法国的发展
        一、日本动漫在法国传播的历程
        二、日本动漫的低成本与可持续性发展策略
        三、法国观众喜欢日本动漫的心理成因
    第二节 日本动漫的意大利市场
        一、日本动画片在意大利发展概述
        二、日本漫画在意大利的活跃
        三、日本漫画在意大利出版市场的现状
        四、日本动漫对意大利业界的影响:意大利面式漫画的出现
    第三节 日本动漫在欧洲其他国家的发展
        一、日本动漫在德国的发展
        二、日本动漫在欧洲其他国家的发展
第四章 日本动漫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
    第一节 日本动漫在中国25年的传播历程
        一、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大量引进日本动漫
        二、20世纪90年代:日本漫画的黄金时期以及其引发的盗版问题
        三、新千年:日本动漫的稳固发展与线上动漫兴起
    第二节 “禁播令”政策下日本动漫的市场应对措施
        一、“禁播令”政策影响下国产动漫的大幅增长
        二、日本动漫产业在“禁播令”的影响下所采取的策略
        三、日本动漫公司进军中国市场的新方式
第五章 日本动漫对外传播力评价体系构建
    第一节 动漫产业对外传播力评价体系分析框架
        一、动漫产业对外传播力评价体系构建的作用
        二、动漫产业对外传播力评价体系研究框架
    第二节 动漫产业对外传播力影响因素筛选
        一、调查问卷指标设计
        二、调查样本的选取
        三、调查问卷的实施和统计结果
        四、信度分析及影响因素确定
    第三节 基于ANP的动漫对外传播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指标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二、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三、动漫对外传播力评价指标
        四、聚类分析建立指标体系
    第四节 动漫对外传播力评价指标权重的赋予
        一、ANP方法的引入
        二、基于ANP的动漫对外传播力力评价指标权重的赋予
        三、评价指标解析
    第五节 日本动漫产业对外传播力评价实证分析
        一、日本动漫对外传播力有效性评价模型
        二、日本动漫对外传播力实证分析
        三、日本动漫对外传播力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四、主要研究结论
第六章 动漫对外传播的启示
    第一节 “传承、创新”:呼应式动漫文化创意展现
        一、突出民族特色,传承传统文化
        二、多元文化融合,增强作品原创力
    第二节 “培养、孵化”:全程式动漫产业链设计
        一、发展产业集群,提高动漫关联产业发展水平
        二、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动漫产业发展政策环境
        三、加强外部交流合作,延长动漫产业链
    第三节 “品牌、营销”:联动式动漫产业市场开拓
        一、动漫品牌塑造
        二、市场化营销路径设计
    第四节 “人才、资金”:无缝式保障体系搭建
        一、创新型动漫人才队伍建设
        二、多元化资金注入整合
    第五节 我国动漫产业对外传播路径探析
        一、中国动漫的历史沿革
        二、21世纪中国动漫体系变革
        三、我国动漫产业发展新模式和新方向
        四、中国动漫产业“五位一体”发展路径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龙济光政府与民初广东社会研究(1913-1916)(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由来及意义
    二、学术史简要回顾
        (一) 关于龙济光研究
        (二) 关于民初广东政府和社会研究
        (三) 关于“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研究
    三、主要资料和研究方法
        (一) 主要资料
        (二) 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一) 尝试创新之处
        (二) 困难与不足
第一章 龙济光家世及督粤前的政治活动
    第一节 龙济光家世及其青少年时代
        一、龙济光家世
        二、龙氏兄弟青少年时代
    第二节 龙济光赴任广西及社会关系
        一、龙济光赴任广西
        二、济军简介
        三、龙济光与西南社会名流
    第三节 龙济光与民初广东军政府
        一、龙济光与民初广东军政府的成立
        二、龙济光对民初广东军政府的维护
        三、龙济光与广东“二次革命”
        四、龙济光入主广东之原因
    小结
第二章 龙济光政府之军事和政治
    第一节 龙济光政府的构建
        一、龙济光掌握军政
        二、重组民政机关干部
        三、主要民政官员
    第二节 加强军事管理
        一、控制军人思想
        二、严格军队纪律
        三、要求节约军费
    第三节 重用绅商,依法行政
        一、健全司法机关和制度
        二、依法整饬吏治
        三、重用士绅和县知事
    小结
第三章 龙济光政府之社会治理
    第一节 严缉盗匪
        一、取消独立后的整治
        二、依照国家条例和法规进行
        三、褒奖出力官员
    第二节 厉行禁烟
        一、1913年10-12月宏观整治
        二、1914-1915年具体治理
        三、禁烟总结
    第三节 禁赌与弛禁
        一、严厉禁止赌博
        二、弛禁与反弛禁
        三、水灾善后有奖义会
    小结
第四章 龙济光政府初步恢复经济秩序
    第一节 龙济光督粤初的经济困境
    第二节 恢复金融秩序
        一、维持纸币本位
        二、建立广东中国银行
        三、打击伪币
    第三节 确保财政收入
        一、督粤之初的勉强维持
        二、整顿增加税收
        三、奖励出力官员
    小结
第五章 龙济光政府发展实业
    第一节 实业发展概况
        一、改组实业机构,保护实业社团
        二、注重国内外实业调查
        三、倡办实业报刊和学校
    第二节 发展农林渔牧业
        一、发展农林牧业
        二、发展水产捕捞业
    第三节 发展商贸工矿业
        一、发展商贸业
        二、发展工矿业
    小结
第六章 龙济光政府控制文化与发展教育
    第一节 文化控制
        一、封杀革命报刊、书籍
        二、尊崇孔教,维护宗教
        三、保护图书出版业
    第二节 发展教育
        一、调查教育状况
        二、发展中小学教育
        三、发展其他社会教育
    第三节 捐资助学
    小结
第七章 龙济光政府应对水灾
    第一节 民初水灾与应对概述
    第二节 1914年水灾与赈灾
        一、灾情描述
        二、急赈情况
        三、善后救助
        四、赈灾总结
    第三节 1915年大水灾及大救援
        一、灾情概况
        二、前期官民大赈灾
        三、善后与后期赈灾
        四、赈款统计
    第四节 实施治水及影响
        一、治河之先声
        二、成立督办广东治河事宜处
        三、勘测河道和基围
        四、疏浚紧要河道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5)中国近代银行业的公债经营与制度变迁(1897-1937)(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问题的提出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评述
    三、本文思路、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第一章 近代公债知识的引介、传播与华资银行早期公债经营
    一、“公债”新知的引介与传播
        (一) 近代以前“公债”涵义及其存在形态
        (二) 清末西学中“公债”概念的输入与对接
    二、清末民国政商界对公债与金融关系的认知与实践
        (一) 早期洋务派倡导“国际金融市场举债观”
        (二) 盛宣怀等谋划建立国内公债经理机构
        (三) 民国时期新式银行家公债经营理念
    三、晚清国内公债的肇始与华资银行早期公债经营
        (一) 晚清政府外债与外资银行业在华的发展
        (二) 清末民初华资银行的建立与公债经营的初步展开
第二章 近代银行业经营政府公债的实践
    一、近代银行经营政府公债的环境
        (一) 国家公债制度安排以及政策环境
        (二) 近代公债市场的发展及交易网络的构建
    二、民国前期政府公债发行及银行业承购(1912-1937)
        (一) 北京政府公债发行与银行业承购
        (二) 南京国民政府公债发行与银行业承购
    三、近代华资银行业经营公债对国家财政、金融的影响
        (一) 扩大了国家财政募债方式及其募债范围
        (二) 促进近代国家财政信用的构建与演进
        (三) 推进华商证券市场发展及其制度演进
第三章 近代银行业经营公债的效应与业务制度的扩展
    一、近代政府公债与银行业发展效应的计量实证分析
        (一) 近代华资银行业数量与资力概况
        (二) 基于公债与银行关系的回归分析及历史解释
    二、政治、市场与行业利益复合型博弈:近代银行业经营公债的效应分析
        (一) 丰富银行业务范围与扩大获利渠道
        (二) 行业利益与政治的互动与博弈:以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公债运行为中心
    三、经营公债与近代银行业务制度的扩展
        (一) 公债与近代银行发钞、领券制度
        (二) 公债与近代商业银行抵押放款制度
        (三) 公债与近代商业银行储蓄、公债贴现制度
第四章 近代中央银行与政府公债经营及其影响
    一、近代中央银行的建立与政府公债的关系
    二、近代中央银行与政府公债的经营
        (一) 中央银行获得授权经理政府公债
        (二) 中央银行参与买卖政府公债
        (三) 中央银行参与公债的保管、调换以及还本付息
    三、近代中央银行经营公债的影响分析
第五章 近代银行业对公债风险的规避与内控制度初步构建
    一、近代银行业对经营公债风险的认识
        (一) 近代银行业经营公债风险的计量分析
        (二) 对公债风险认识与研究的不断深入
    二、近代银行业对经营公债风险的规避
        (一) 调整投资方向,分散公债风险
        (二) 反对借新债还旧债,协商公债承销
        (三) 谋求政府信用承诺与保证,筹划公债基金的建立及稳固
    三、多层组织网络的搭建与风险控制制度设计
        (一) 银行同业协同经营公债,组织规避风险的联合
        (二) 搭建银政共管公债基金管理制度
第六章 近代银行业与政府公债整理及制度演进
    一、近代政府三次公债整理与银行业的互动
        (一) 近代华资银行业与北京政府公债整理
        (二) 银行业与南京国民政府两次公债整理
    二、近代银行业同业组织与政府公债整理:以上海银行公会为中心
        (一) 积极谋划、参与三次公债整理
        (二) 多方谋求整理公债基金稳固
        (三) 搭建各界与行业公债整理互信渠道
    三、经营公债与近代国家财政、金融信用制度的演进
        (一) 银行业与近代政府公债法制建设
        (二) 银行业与近代政府公债基金管理制度的演进
        (三) 近代国家与民间债权共同体的构建
结语
    一、近代政府公债与银行业变迁的历史性审视
    二、国家信用、债信秩序与制度变迁
附表
参考文献
后记

(6)电子商务背景下株百股份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电子商务对传统百货业的冲击
        1.2.2 电子商务背景下传统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研究
        1.2.3 文献评述
    1.3 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企业营销策略
        2.1.1 营销策略的定义
        2.1.2 营销策略的内容
    2.2 电子商务
        2.2.1 电子商务的内涵
        2.2.2 电子商务的发展
    2.3 百货行业
        2.3.1 百货行业的内涵
        2.3.2 我国百货业的发展
    2.4 相关理论基础
        2.4.1 STP理论
        2.4.2 4Ps营销组合策略
        2.4.3 4Ps营销策略计划
        2.4.4 7Ps服务营销
第3章 电子商务背景下株洲百货营销环境分析
    3.1 株百营销内部环境分析
        3.1.1 公司简介
        3.1.2 结构概况
        3.1.3 营销能力
        3.1.4 人力资源
        3.1.5 品牌资源
    3.2 株百营销外部环境分析
        3.2.1 宏观环境分析
        3.2.2 行业竞争分析
        3.2.3 顾客购买行为分析
    3.3 电商背景下株百营销SWOT分析
        3.3.1 优势分析(Strengths)
        3.3.2 劣势分析(Weaknesses)
        3.3.3 机会分析(Opportunities)
        3.3.4 威胁分析(Threats)
第4章 电商背景下株百股份有限公司的具体营销策略
    4.1 明确目标市场及市场定位
        4.1.1 目标市场
        4.1.2 市场定位
    4.2 注重客户管理
    4.3 产品策略
    4.4 渠道策略
        4.4.1 供货渠道
        4.4.2 销售渠道
    4.5 促销策略
        4.5.1 广告促销策略
        4.5.2 人员促销策略
        4.5.3 营业推广促销策略
    4.6 服务策略
    4.7 布局策略
    4.8 公共关系策略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一

(7)零售企业多业态经营模式研究 ——以北国人百集团有限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
    1.4 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2.1.1 国外零售业态的定义
        2.1.2 零售业态相关理论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我国零售业态定义
        2.2.2 我国主要零售业态概念及特点
        2.2.3 我国主要零售业态发展现状
第3章 我国零售企业多业态模式现状及主要多业态组合类型
    3.1 我国零售企业多业态模式现状
    3.2 我国零售企业多业态组合主要类型
        3.2.1 以百货店为主的多种业态组合
        3.2.2 集合多种业态的购物中心
        3.2.3 自选购物方式的多种业态组合
        3.2.4 有店铺业态+无店铺业态
第4章 零售业态组合选择的影响因素与方法
    4.1 影响零售业态组合效用的因素分析
        4.1.1 时间对零售业态效用的影响
        4.1.2 形态对零售业态效用的影响
        4.1.3 保有对零售业态效用的影响
        4.1.4 场所对零售业态效用的影响
    4.2 影响零售业态组合选择的基础因素分析
        4.2.1 影响时间效用的基本因素
        4.2.2 影响形态效用的基本因素
        4.2.3 影响保有效用的基本因素
        4.2.4 影响场所效用的基本因素
        4.2.5 影响业态选择的其他基本因素
    4.3 零售业态的选择方法
第5章 北国人百集团有限公司多业态经营现状及发展策略
    5.1 北国人百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5.1.1 北国人百集团有限公司概况
        5.1.2 营业利润情况
        5.1.3 费用和费用率情况
    5.2 北人集团各业态发展情况
        5.2.1 百货店业态
        5.2.2 超级市场业态
        5.2.3 专业店业态(北国电器)
        5.2.4 便利店业态
    5.3 影响北人集团零售业态选择的基础因素对比分析
        5.3.1 地理位置
        5.3.2 营业面积
        5.3.3 服务方式
        5.3.4 营业时间
        5.3.5 商品陈列
    5.4 北人集团多业态发展中存在问题
        5.4.1 扩张速度过快,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5.4.2 市场细分不够精确
    5.5 北人集团多业态发展策略
        5.5.1 以主营业务为依托,积极开展主业关联项目
        5.5.2 整合供应链,强化统一管理
        5.5.3 细分市场,精确定位
        5.5.4 建立层次明确的业态体系,构建规模商圈
        5.5.5 创新业态与商品组合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及攻读期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入世”与福州超市大变局(论文提纲范文)

一、华榕倒闭
二、华联关门
三、永辉超市, 荣耀登场
四、东百陈明魁辞职

(9)近代中山城市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课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1.2 研究的范畴及概念界定
        1.2.1 城市的定义
        1.2.2 近代化与城市发展
        1.2.3 城市形态与城市史
        1.2.4 研究对象的界定
    1.3 本课题的相关研究
        1.3.1 城市史学的形成和发展
        1.3.2 外国学者对中国近代城市史的研究
        1.3.3 中国学者对中国近代城市史的研究
        1.3.4 中山城市史的前期研究成果
    1.4 本课题的研究框架、理论方法和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和框架
        1.4.2 研究理论和方法
        1.4.3 研究的创新点
上篇:纵向发展研究
    第二章 近代中山(香山)城市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与历史人文背景
        2.1 中山(香山)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
        2.1.1 自然环境概况
        2.1.2 自然地理的变迁
        2.1.3 密布交错的河海水道
        2.1.4 频繁的自然灾害
        2.2 中山(香山)城市的人文历史背景
        2.2.1 行政建制的历史
        2.2.2 民族与人口
        2.2.3 移民的作用
        2.2.4 社会风俗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古代香山城市发展的概况和特点
        3.1 香山古城选址的独到之处
        3.1.1 充分利用地理环境条件
        3.1.2 注重避免台风和暴雨灾害
        3.1.3 崇尚天地合一的风水格局
        3.2 古代香山城市建设的概况
        3.2.1 石岐山---城区聚落的起源
        3.2.2 铁城---城市建设的开端
        3.2.3 城墙的历史---城市建设的印迹
        3.3 商贸的勃兴对古代香山城市发展的促进
        3.3.1 香山商贸的兴起和演变
        3.3.2 城区商业空间和乡村墟市的发展
        3.3.3 城区空间突破城墙束缚向城外逐渐扩张
        3.3.4 商业集镇逐步成为城镇体系的重要构成
        3.4 古代香山城市的整体空间形态
        3.4.1 城市的公共设施分布
        3.4.2 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
        3.4.3 从城市形态的理论标准看香山城市的空间形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晚清香山城市的演进(1840~1911)
        4.1 香山侨乡社会的初步形成
        4.1.1 早期香山海外移民的历史
        4.1.2 鸦片战争后香山的“出洋潮”
        4.1.3 容闳与晚清留美香山幼童
        4.1.4 侨乡社会在内外互动中渐成
        4.2 香山买办的崛起
        4.2.1 香山买办群体的形成
        4.2.2 香山买办独领风骚
        4.2.3 香山买办对家乡的影响
        4.3 香山商贸的兴盛和近代工商业的起步
        4.3.1 香山商贸的兴盛
        4.3.2 香山近代工商业的起步
        4.3.3 香山商务局(商会)的诞生
        4.4 香山城市商业外溢和商业集镇形成的加速
        4.4.1 香山城市商业外溢的加速
        4.4.2 香山商业集镇形成的加速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民国前期中山(香山)城市的变迁(1912~1937)
        5.1 中山(香山)政区设置
        5.2 中山(香山)侨乡社会的蓬勃发展
        5.2.1 中山侨乡社会的定型和发展
        5.2.2 香山归侨积极投身民国地方政治
        5.2.3 四大百货彰显香山侨商实业成就
        5.3 中山(香山)近代工商业的繁荣发展
        5.3.1 贸易和商业的持续畅旺
        5.3.2 近代民族工业的迅猛发展
        5.3.3 近代金融业的迅速增长
        5.4 中山(香山)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大规模开展
        5.4.1 城市建设的行政管理机构
        5.4.2 城乡公路交通的建设
        5.4.3 石岐城区的扩展与融合
        5.4.4 石岐城区总体形态的变化
        5.4.5 乡镇村落的建设风貌
        5.4.6 中山港无税口岸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民国后期中山城市的曲折发展(1937~1949)
        6.1 中山政区设置
        6.2 中山工商业的萧条和战后复苏
        6.2.1 工商业的萧条
        6.2.2 战后工商业的复苏
        6.3 中山侨乡社会的破败和战后恢复
        6.3.1 侨乡社会的破败
        6.3.2 战后侨乡社会的恢复
        6.4 中山城市建设的曲折历程和缓慢发展
        6.4.1 城市建设的曲折历程
        6.4.2 城市建设的缓慢发展
        6.4.3 重要的城市建设事件
        6.5 本章小结
下篇:横向专题研究
    第七章 近代中山城市形态特征及城市历史地位评估
        7.1 近代中山城市的形态特征及其演变特点
        7.1.1 由封闭转为开放的地域空间和街巷肌理
        7.1.2 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城市整体格局
        7.1.3 由单一走向多元的城市风貌
        7.1.4 城市形态的演变特点
        7.2 中山堪称“中国近代文明先驱之城”
        7.2.1 伟人故里——现代民主革命源头
        7.2.2 中国近代化社会变革的重要源头
        7.2.3 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勃兴的重要源头
        7.2.4 中国近代工商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源头
        7.2.5 农耕文明——海洋文明交会冲击的典型代表
        7.3 近代南通与近代中山的比较研究
        7.3.1 比较研究的缘由
        7.3.2 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
        7.3.3 中山:“中国近代文明先驱之城”
        7.3.4 比较总结:各具代表性的典型个案城市
        7.4 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香山商业思想与近代中山城市发展
        8.1 香山商业思想的历史渊源
        8.2 香山商业思想内涵及其对中山的影响
        8.2.1 重商思想
        8.2.2 商战思想
        8.2.3 洋为中用
        8.2.4 敢为天下先
        8.3 香山商业思想影响下的近代中山城市建设
        8.3.1 从“重农抑商”到“工商立县”
        8.3.2 城市商业片区的簇群发展
        8.3.3 城市商业交通的迅速拓展
        8.3.4 城市商业建筑的大量涌现
        8.4 香山商业思想对中国城市近代化的影响
        8.4.1 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8.4.2 对工商业的影响
        8.4.3 对商业经营模式的影响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香山政要名人与近代中山城市建设
        9.1 直接影响:
        9.1.1 陈天觉:香山立县、扩大县境
        9.1.2 吴铁城:拆除城墙、修筑马路
        9.1.3 唐绍仪:立模范县、建无税港
        9.1.4 根植于香山文化的共同点
        9.2 深层影响:孙中山
        9.2.1 孙中山政治理念的影响
        9.2.2 “孙中山纪念”文化的影响
        9.2.3 伟人效应的彰显
        9.3 本章小结:
    第十章 香山华侨与近代中山城市发展
        10.1 华侨县长及其对近代中山城市建设发展的推动
        10.1.1 拆除城墙修筑马路
        10.1.2 城市主干道的确定
        10.1.3 中山模范县建设
        10.2 侨资侨汇对近代中山城市建设发展的影响
        10.2.1 侨汇对中山城市建设的贡献
        10.2.2 华侨投资对中山城市发展的贡献
        10.3 华侨对近代中山村落建设发展的影响
        10.3.1 永安百货创始人郭氏兄弟与竹秀园
        10.3.2 澳洲华侨郑泗全与中山濠头乡
        10.3.3 先施百货创始人马应彪与中山沙涌村
        10.3.4 美国华侨周崧与中山沙溪镇龙头环乡
        10.4 归侨带回的新视野、新理念、新技术对中山建设的影响
        10.4.1 归侨带回的新视野:重商求实
        10.4.2 归侨带回的新理念:股份集资
        10.4.3 归侨带回的新技术:建筑技术
        10.5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中山历史文化街区和近代中山优秀村镇与建筑
        11.1 中山市和珠海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概述
        11.1.1 中山市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概况
        11.1.2 珠海市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概况
        11.2 中山历史文化街区
        11.2.1 孙文西路历史文化街区
        11.2.2 西山寺历史文化街区
        11.2.3 从善坊历史文化街区
        11.2.4 沙涌历史文化街区
        11.3 近代中山优秀建筑
        11.3.1 孙中山故居
        11.3.2 杨殷故居
        11.3.3 郑观应故居
        11.3.4 沛勋堂(郭顺故居)
        11.3.5 马公纪念堂(马应彪故居)
        11.3.6 陈芳故居和梅溪牌坊
        11.3.7 烟墩山塔
        11.3.8 永安公司(永安侨批局)
        11.3.9 中山纪念中学民国建筑群
        11.3.10 永安里民居群
        11.4 近代中山优秀村镇
        11.4.1 南朗镇翠亨村
        11.4.2 唐家湾镇
        11.5 本章小结
    第十二章 中山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策略探讨
        12.1 让“文化强市”成为中山城市发展的一面旗帜
        12.1.1 深刻认识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内涵和特色
        12.1.2 进一步发挥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先导作用
        12.2 将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作为中山文化建设的核心
        12.2.1 拓展对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内涵的认识
        12.2.2 完善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机制
        12.2.3 建立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资金制度
        12.3 以保护规划为纲领加强中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12.3.1 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12.3.2 要着力避免“建设性破坏”的保护倾向
        12.3.3 要着力克服空间保护与功能开发利用脱节的倾向
        12.3.4 要采取多元化的手段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
        12.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古代香山重要的城市建设事件
    附录 2:晚清时期重要的城市建设事件
    附录 3:民国期间重要的城市建设事件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10)服装零售业直销模式的比较研究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3.1 论文研究的内容
        1.3.2 论文研究的方法
第2章 服装产品特征及国内服装市场发展状况
    2.1 服装产品特征
    2.2 国内服装市场发展状况
第3章 服装行业环境分析
    3.1 PEST宏观分析
    3.2 产业链分析
        3.2.1 目前的产业状况
        3.2.2 企业整体营运能力分析
        3.2.3 大企业的竞争策略
        3.2.4 服装消费升级分析
        3.2.5 国内品牌的寿命分析
        3.2.6 劳动成本的变化分析
    3.3 五力模型分析
    3.4 传统销售模式存在的问题
        3.4.1 营销1.0时代的结束
        3.4.2 中间销售环节众多,销售渠道急需创新
    3.5 细分市场研究及服装消费趋势分析
第4章 重庆服装零售业经营现状分析
    4.1 重庆地区典型服装企业的销售利润与库存关系研究
        4.1.1 利润报表分析
        4.1.2 2006年各大类产品进、销、存及毛利的分析对比
    4.2 不同商场间服装销量的影响分析
第5章 网上直销模式案例分析
    5.1 戴尔模式给服装零售业带来了新机遇
        5.1.1 网络直接销售
        5.1.2 压缩库存
        5.1.3 倾听顾客意见
    5.2 PPG模式分析
        5.2.1 商业模式
        5.2.2 营销模式
        5.2.3 供应链管理体系
        5.2.4 PPG可选择的多种支付方式
        5.2.5 PPG的不足
    5.3 LEE牌牛仔
    5.4 状态服饰
第6章 服装网络直销新模式的优化探讨
    6.1 服装网络直销的现实条件分析
        6.1.1 优势条件
        6.1.2 制约因素
    6.2 服装直销新模式优化的主要策略
        6.2.1 服装体验中心的整体构想
        6.2.2 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再造
        6.2.3 服装体验中心成功的关键
        6.2.4 服装体验中心的效果预计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兰百大楼亏损停业(论文参考文献)

  • [1]CB商业零售公司新开网点投资风险控制研究[D]. 余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19(04)
  • [2]常州早期城市现代化研究[D]. 孔卓. 扬州大学, 2016(12)
  • [3]日本动漫对外传播研究[D]. 程绚. 山东大学, 2015(04)
  • [4]龙济光政府与民初广东社会研究(1913-1916)[D]. 王爱云. 陕西师范大学, 2015(03)
  • [5]中国近代银行业的公债经营与制度变迁(1897-1937)[D]. 刘杰. 华中师范大学, 2015(07)
  • [6]电子商务背景下株百股份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 王志杰. 湘潭大学, 2015(06)
  • [7]零售企业多业态经营模式研究 ——以北国人百集团有限公司为例[D]. 李英琦. 河北联合大学, 2014(01)
  • [8]“入世”与福州超市大变局[J]. 郑有国. 闽商文化研究, 2013(01)
  • [9]近代中山城市发展研究[D]. 张华.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5)
  • [10]服装零售业直销模式的比较研究与优化[D]. 方海. 西南交通大学, 2008(01)

标签:;  ;  ;  ;  

蓝白大厦亏本关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