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胃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护胃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一、护胃颗粒质量标准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梁璐[1](2020)在《基于标准汤剂的健脾活血解毒颗粒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健脾活血解毒方,是临床经验方,由党参、白术、茯苓、扶芳藤、地榆等11味中药组成,能明显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患者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症状。由于本方需长期服用,汤剂煎煮不便、久置发霉、不便携带等弊端限制了其临床使用。故本研究拟按《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管理办法》的要求,将方开发成颗粒剂,并进行制备工艺、质量标准、稳定性等研究,为申报医院制剂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料。方法:本论文基于标准汤剂理念,对提取液、中间体、成品进行指纹图谱研究,优选健脾活血解毒颗粒的制备工艺,建立颗粒的质量规范标准,并开展稳定性研究。(1)基于标准汤剂的指纹图谱研究: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2012版)”建立本方标准汤剂、提取液、中间体、成品的指纹图谱,标记共有峰;将标准汤剂指纹图谱作为参照,与提取液、中间体、成品指纹图谱进行共有峰比较,并对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分析4者中有效成分没食子酸含量变化,评价制备工艺能否较好保存方中有效成分;把成品指纹图谱与标准汤剂、单味药材、阴性药材图谱进行比较辨认共有峰归属。(2)制备工艺研究:(1)单因素试验:以干膏得率、总多糖、总黄酮、没食子酸含量等指标考察粉碎度、浸泡时间、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等5个因素;正交试验:参考单因素试验结果,以总多糖、总黄酮、没食子酸含量等指标考察粉碎度、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2)以颗粒性状、成型率为考察指标,筛选稀释剂种类与用量;以休止角的考察指标确定过筛用筛网筛目;以颗粒性状、含水量为考察指标,确定干燥时间、干燥温度。(3)质量标准研究: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颗粒剂项的要求对成品进行检查;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分别对处方中的药材白术、扶芳藤、地榆、泽兰、白花蛇舌草、凤尾草、广木香、炙甘草等11味药材进行鉴别;采用HPLC法以没食子酸为指标进行含量测定。(4)稳定性研究:中试生产3批次成品,进行影响因素试验、加速稳定性试验、长期稳定性试验。结果:(1)标准汤剂指纹图谱研究:在标准汤剂的HPLC指纹图谱中标记出26个共有峰;提取液、中间体、成品中的共有峰能够在标准汤剂图谱中对应位置找到,提取液、中间体、成品图谱与标准汤剂图谱相似度分别为0.969、0.958、0.968;药材中没食子酸含量为100%,标准汤剂没食子酸转移率为82.06%,提取液为90.75%,中间体为76.30%,成品没食子酸转移率为71.8%;其中18个共有峰可归属到药材。(2)健脾活血解毒颗粒制备工艺:(1)单因素试验:药材粉碎度为粗粉、不需浸泡、加水量为12倍水、煎煮2次、煎煮1小时。正交试验:药材加16倍水,煎煮3次,每次1小时。收集到挥发油约0.5m L备用。提取液常压浓缩为清膏。(2)成型工艺:以糊精与可溶性淀粉2:1的比例为辅料,与清膏混合后通过16目筛制粒,60℃常压干燥1.5小时,喷入挥发油。(3)质量标准:本品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颗粒项下检查要求;建立了白术、扶芳藤、地榆、泽兰、白花蛇舌草、凤尾草、广木香、炙甘草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斑点清晰,分离度好,且阴性无干扰;本颗粒含地榆以没食子酸(C7H6O5)计,每克不得少于1.75mg。(4)稳定性研究:高湿条件下,样品吸水严重,测得本品临界相对湿度为68.1%;高温条件下,白术、广木香薄层色谱斑点变得模糊;而在强光条件下,各项检查指标符合规定。采用铝塑包装的产品经加速试验和6个月长期稳定性试验的各项检查结果符合规定。结论:与标准汤剂比较,本品在提取、成型与干燥工艺中物质波动较小,确保了产品与原方成分的一致性。研究筛选的制备工艺简单稳定可行,质量可控、产品稳定,质量标准能控制制剂质量。本品应采用铝塑包装,保存在相对湿度不超过68%的阴凉处。

高俊冬[2](2019)在《益胃颗粒剂的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益胃颗粒为研究对象,以“标准汤剂”为衡量复方颗粒的标准参照物,用出膏率、有效成分转移率、指纹图谱这三个参数来表征,研究益胃颗粒剂最佳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并建立二者的指纹图谱,探索差异性,为益胃颗粒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以毛蕊花糖苷、总皂苷的提取量和出膏率作为考察指标,以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为影响因素,选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出益胃颗粒最佳水提工艺。考察浓缩压力和温度以及冷冻干燥的预冻时间和主动干时间,优选出益胃颗粒最佳的浓缩干燥工艺。以颗粒的成形性、溶化性、吸湿性为考察指标,以辅料用量、辅料比例、乙醇浓度为影响因素,选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出益胃颗粒最佳制剂成型工艺。根据《中国药典》2015版颗粒剂项下规定对益胃颗粒的性状、检查、薄层及含量进行研究。制备15批次的益胃标准汤剂并建立益胃标准汤剂的UPLC指纹图谱,评价相似度,分析归属峰,最终确定益胃标准汤剂指纹图谱相似度的可接受范围,确定主要成分峰的个数,规定其相对保留时间及峰的比例。确保所制得的益胃颗粒与益胃标准汤剂一致。经过筛选,确定益胃颗粒制备工艺,即加12倍量水,煎煮2小时,煎煮1次,再经过减压浓缩(80℃)、冷冻干燥(预冻温度:-80℃,预冻时间:12h,隔板温度:5℃,真空度:1.030mba,干燥时间:48h)、加50%辅料、糊精和乳糖的比例为1:1、乙醇浓度为85%,制得益胃颗粒。质量标准研究中益胃颗粒的性状为棕褐色颗粒,色泽均匀,干燥无吸潮和无结块。检查中单一水分含量均小于8.0%,结果符合要求;不能通过一号筛与能通过五号筛的总和平均值为7.10%;样品溶化性符合要求;单一干燥失重均小于2.0%,结果符合要求。薄层鉴别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斑点,阴性样品无斑点。含量测定中毛蕊花糖苷平均含量为0.292 mg·g-1,总皂苷含量为4.448mg·g-1。出膏率中标准汤剂的平均出膏率为20.13%,益胃颗粒的平均出膏率为24.77%。出膏率变化为123%。所制得的中间体出膏率在规定的范围内。指标性成分转移率中,益胃标准汤剂毛蕊花糖苷的平均含量为6.486mg/L,益胃颗粒中间体毛蕊花糖苷的平均含量为7.907 mg/L,益胃标准汤剂到益胃颗中间体的粒转移率为122%。标准汤剂总皂苷的平均含量为113.1 mg/L 2益胃颗粒中间体总皂苷的平均含量为119.52mg/L,益胃标准汤剂到益胃颗中间体的粒转移率为106%。所制得的中间体转移率在规定的范围内。指纹图谱比较中,建立15批益胃标准汤剂的指纹图谱,确定了 16个共有峰,15批标准汤剂指纹图谱之间的相似度均大于0.900,并通过相似度评价软件生成益胃标准汤剂的对照指纹图谱。建立益胃颗粒的指纹图谱,并确定了 16个共有峰,生成益胃颗粒指纹图谱的对照指纹图谱与标准汤剂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为0.912,表明相似度良好,在指纹图谱相似度可接受范围之内。归属峰分析中1、2、3、5、6、8号峰为地黄专属峰,且6号峰为毛蕊花糖苷。9、14、15、16号峰为麦冬专属峰,且9号峰为麦冬皂苷D,15号峰为甲基麦冬高黄酮A。4、10、11号峰为沙参专属峰。7、12、13为玉竹专属峰。本文筛选出的益胃颗粒制备工艺简单稳定,质量标准方法简便、专属性强、结果准确,能全面有效控制其质量。通过益胃标准汤剂对与益胃颗粒出膏率、指标性成分及指纹图谱的比较,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益胃颗粒符合质量一致性原则,可作为益胃颗粒的质量标准。

靳贝贝,梁惠珍,裴香萍,门九章,宿晓蓉[3](2019)在《门氏护胃颗粒的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建立门氏护胃颗粒的薄层鉴别与含量测定研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对门氏护胃颗粒中人参、连翘、甘草、干姜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对连翘酯苷A和连翘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色谱斑点分离效果良好,斑点显色清晰,且无干扰,重复性好。连翘酯苷A与连翘苷在0.61~6.1μg、0.246~2.46μg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平均含量分别为1.00、0.37mg/g;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6.06%,97.09%。结论:主药薄层色谱定性鉴别特征性强,含量测定方法重现性好,操作简便,可作为门氏护胃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方法。

赵秀婷[4](2019)在《小刺猴头菌颗粒剂的制备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猴头菌又名猴头菇,猴头菌营养价值很高,药食兼备,具有养肝护胃的功效,对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慢性浅表性胃炎有治疗效果,猴头菌分为小刺猴头菌、珊瑚状猴头菌、假猴头菌、高山猴头菌几个亚种,其中小刺猴头菌由于其发酵提取物中多糖、蛋白质、氨基酸等物质含量丰富,还有少量的生物碱、甾醇、脂类等成分,不仅可以食用更适合药用,研究发现小刺猴头中的主成分多糖具有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功效,目前已有相关产品上市,以其为原料上市的产品中存在中药颗粒剂普遍存在的溶解性不好、溶解速度慢、辅料中含单糖,糖尿病人不能服用等问题。本研究制备小刺猴头菌无糖型、速溶型颗粒剂并对其进行质量标准和稳定性研究,以改善存在的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小刺猴头菌提取物中多糖含量测定方法学的建立根据201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对多糖含量的测定相关要求,本研究选取选取硫酸苯酚法和二硝基水杨酸法对小刺猴头菌提取物中总糖和还原糖进行定量检测,其差值即为小刺猴头菌提取物多糖含量。结果显示小刺猴头菌提取物经硫酸苯酚显色后在490nm处有最大吸收峰,溶液的吸收度与葡糖糖含量在0.02-0.1mg/m 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A=3.9857C+0.0844(R2=0.9977)平均回收率为99.91%,RSD=1.4%,小刺猴头菇提取物中总糖的平均含量为61.07%。二硝基水杨酸法显色后在550nm处有最大吸收峰,溶液的吸收度与葡糖糖含量在0.01-1mg/m 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A=0.9201C+0.0128(R2=0.9991),平均回收率为99.78%,RSD=0.4%,小刺猴头菌提取物中还原糖的平均含量为45.43%,多糖的平均含量高达153.19mg/g。实验结果证明硫酸苯酚法和DNS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稳定性和重现性好,可作为小刺猴头菌提取物中多糖含量测定的方法。2.小刺猴头菌无糖型、速溶型颗粒剂的初步研发由于颗粒剂常用蔗糖进行颗粒剂矫味,糖尿病人不能使用并且有用量大,另外中药提取物颗粒剂由于成分复杂,存在溶解速率不是特别理想等缺点。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章对小刺猴头菇颗粒剂辅料种类及用量进行筛选,首先采用新型矫味剂甜菊素代替蔗糖,选取颗粒剂常用辅料淀粉、可溶性淀粉、糊精、甘露醇、CMC-Na、双歧糖、木糖醇、甜菊素等采用湿法制粒先进行单一辅料筛选,再进行复合辅料筛选。本实验共制出九种单一或复合辅料制出的颗粒,然后通过考察不同辅料对颗粒剂成型性、堆密度、休止角、吸湿性和溶化性的影响,并利用综合评分法筛选出制备颗粒剂的最优辅料及处方组成,最终,得到最佳的处方是小刺猴头菌提取物:甘露醇:甜菊素=1:3.5:0.06时制得的颗粒剂最符合要求。制备的小刺猴头菌颗粒剂加入热水搅拌在2min内能够完全溶解,味道好,糖尿病患者也能使用。3.小刺猴头菌无糖型、速溶型颗粒剂的质量标准研究及稳定性研究本章对制备的小刺猴头菌颗粒剂建立初步的质量标准并且考察其稳定性。经检验,小刺猴头菌颗粒均匀,呈棕褐色,能够在两分钟内快速溶于水,并且无肉眼可见杂质,味微甜。根据2015版《中国药典》相关要求,小刺猴头菌颗粒剂的水分含量、灰分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均符合要求。小刺猴头菌颗粒经过6个月的加速稳定性实验和12个月的长期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小刺猴头菌颗粒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确保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为小刺猴头菌颗粒进一步生产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邱越[5](2019)在《术桔和胃颗粒临床前药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术桔和胃方是上海市中医医院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经验方,长期临床应用过程中,效果良好。本课题按照CFDA《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相关要求,使用制剂学方法将处方开发成术桔和胃颗粒,开展制剂工艺、质量标准、稳定性以及药效学等临床前研究,为后期的新药申报奠定基础。在制剂工艺研究中,以栀子苷、白术内酯Ⅲ和总皂苷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并验证提取工艺参数,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10倍量,提取3次,每次1h;考察浓缩温度、时间对提取液中指标性成分的影响,确定减压浓缩工艺温度为75℃,浓缩终点相对密度范围为1.14~1.16之间;以制剂可行性、颗粒得率和指标性成分的转移率对比不同的干燥和成型工艺,优选沸腾制粒,并考察其制粒处方及工艺,确定处方工艺为:以糊精为底料,浓缩液为粘合剂,沸腾制粒。通过中试放大验证了制备工艺的可行性,制得3批中试颗粒。在质量标准研究中,建立了栀子苷和白术内酯Ⅲ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以及枇杷叶的TLC定性鉴别方法,并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测定方法专属性好、稳定、可靠,可用于颗粒的质量控制。对20151218、20151221和20151224等3批中试颗粒进行了稳定性考察,室温与加速稳定性均符合规定。在药效学研究中,通过半幽门结扎、贲门肌切开手术和盐酸灌注建立反流性食管炎模型,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GAS、MTL和VIP水平;测定胃内容物上清液p H值和总胆红素水平;进行食管黏膜的肉眼表现积分、食管黏膜损伤指数和食管组织炎症积分的评定。结果表明,术桔和胃颗粒灌胃给药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可提高胃内容物p H值,改善反流性食管炎的黏膜损伤和炎性损伤,调节血清胃肠激素GAS、MTL和VIP增高,但对胃内容物总胆红素水平无影响。开展胃运动、肠运动、抗炎、镇痛等药效学研究工作,结果表明,术桔和胃颗粒可以有效促进吸收胃排空和加快肠蠕动并具有一定的抗炎及镇痛作用。通过观察小鼠口服药物的后中毒反应及死亡情况,进行初步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术桔和胃颗粒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李富欣[6](2018)在《白虎汤颗粒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经方白虎汤的提取、纯化及成型工艺,制备成颗粒剂,并进行白虎汤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为经方白虎汤的研究开发奠定基础。方法以新芒果苷、芒果苷、干浸膏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筛选白虎汤颗粒水提取工艺。以CaSO4·2H20保留率、新芒果苷保留率、芒果苷保留率、除杂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筛选羧甲基壳聚糖纯化工艺。以合格颗粒收率、溶化时间、休止角和吸湿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最佳成型工艺并进行白虎汤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采用加速试验法和留样观察法分别进行6个月的加速试验和6个月的初步稳定性试验。结果称取生石膏、知母、炙甘草、粳米4味药材,第1次加入8倍量的水,浸泡0.5 h,第2、3次分别加入6倍量的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0.5 h,滤过,合并三次滤液,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2,在60℃条件下,按20 mL·100 mL-1的药液比加入0.5%的羧甲基壳聚糖溶液,搅拌20 min后静置12 h,离心,滤过,取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2的稠膏(60℃),按糊精:可溶性淀粉为3:2的配比加入适量混合辅料,60℃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按辅料用量为稠膏量的0.3倍加入剩余辅料,加入88%乙醇制备软材,以12目筛制粒,60℃干燥,整粒,包装,12 g/袋,即得。在质量标准的研究中用TLC法对处方中的知母、炙甘草进行薄层鉴别,用HPLC法对白虎汤颗粒中的新芒果苷、芒果苷、甘草苷、甘草酸单铵盐同时进行含量测定,并测定建立了白虎汤颗粒的指纹图谱。通过6个月的加速试验和初步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质量稳定。结论确定了白虎汤颗粒的最佳制备工艺,进行了白虎汤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并建立了指纹图谱,该颗粒初步稳定性较好。

张莉[7](2018)在《鲜铁皮石斛颗粒剂的制备及其质量标准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铁皮石斛为兰科石斛属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草药,同时也是常用鲜药,“中医用石斛时,讲究鲜品为上”,相对于干品,鲜石斛具有润燥之性较强的特点。由于鲜石斛贮藏及运输成本较高,加上加工技术的限制,新鲜石斛保鲜困难,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目前临床上主要以干品代替。本论文以铁皮石斛为研究对象,首先考察了不同干燥方法对铁皮石斛中总多糖、甘露糖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筛选出铁皮石斛最适宜的干燥方法,在此基础上,优化建立了鲜石斛颗粒剂制备工艺,研制出储存运输及服用方便的鲜铁皮石斛颗粒剂,进一步对鲜铁皮石斛颗粒剂质量标准进行研究,建立了鲜铁皮石斛颗粒剂质量控制方法。方法:考察烘干、红外线、微波、真空冷冻四种干燥方法对铁皮石斛多糖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总多糖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甘露糖含量,并结合DPPH·、ABTS·+、·OH自由基清除试验,通过多糖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筛选铁皮石斛最佳的干燥方法;以合格颗粒收率、休止角、吸湿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BBD法优化药用糊精含量、乙醇体积分数、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等工艺参数,优化鲜铁皮石斛颗粒剂的制备工艺,制备鲜铁皮石斛颗粒剂;选择外观、粒度、溶化性、水分、装量差异、鉴别、含量测定(总黄酮含量)等建立鲜铁皮石斛颗粒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为鲜铁皮石斛颗粒提供合理、规范、科学的质量控制体系。结果:1.考察比较铁皮石斛最佳干燥方法以铁皮石斛总多糖、甘露糖含量和体外抗氧化性为指标,考察不同干燥方法对铁皮石斛多糖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综合评价不同干燥方法处理的铁皮石斛品质影响依次顺序为:真空冷冻干燥>微波干燥>烘干干燥>红外线干燥。其中,真空冷冻干燥的铁皮石斛总多糖、甘露糖含量最高,分别为431.6?20.57和383.2?25.14mg·g-1,且DPPH·、ABTS·+、·OH自由基清除作用最强。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均明显优于其它三种干燥方法(p<0.05),较有利于保持铁皮石斛的抗氧化活性。2.筛选优化鲜铁皮石斛颗粒剂最佳制备工艺以药用糊精含量、乙醇体积分数、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为考察因素,合格颗粒收率、休止角及吸湿率为评价指标,参照Box-Benhnken Design(BBD)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采用响应面分析考察各因素确定处方配比。筛选得到鲜铁皮石斛颗粒剂的最佳制备工艺为:药用糊精含量为70%,乙醇体积分数为50%,干燥温度为40℃,干燥时间为3h。在该工艺下制备的颗粒剂,临界相对湿度约70%,休止角25.6°,堆密度0.55g/ml,所得鲜铁皮石斛颗粒剂质量成型性好,符合药典要求。3.鲜铁皮石斛颗粒剂质量标准研究选择外观、粒度、溶化性、水分、装量差异、鉴别、含量测定(总黄酮含量)等质量控制指标,建立鲜铁皮石斛颗粒剂质量标准。研究结果表明鲜铁皮石斛颗粒剂薄层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单、专属性好,质量标准稳定、可控,可有效控制鲜铁皮石斛颗粒剂制剂质量。结论:相对于其他干燥方法,真空冷冻干燥的铁皮石斛抗氧化作用最强,可最大程度的保留石斛总多糖和甘露糖;采用响应面分析筛选优化得到的鲜铁皮石斛颗粒剂的最佳制备工艺,该制备工艺合理、可行;根据鲜石斛颗粒剂的特点,初步建立了鲜铁皮石斛颗粒剂的质量标准,研究证实所建立的质量标准参数稳定、可控;可有效控制鲜铁皮石斛颗粒剂的质量。上述研究为鲜铁皮石斛颗粒剂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姜志远[8](2018)在《芍药甘草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认为芍药甘草颗粒是由芍药、甘草两味中药组成的药对,是后世医家推崇的经典方剂。本研究以中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的制剂技术对芍药甘草颗粒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进行了系统研究,以确保制剂的工艺合理、质量可控。在提取工艺研究中,以浸膏得率和有效成分转移率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研究获得的最佳煎煮条件为:加10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5小时。因煎煮液中常含有大量的无效成分,通过对高速离心法、醇沉法、壳聚糖絮凝法等三种除杂工艺的效果比较,确定了醇沉法为制剂的纯化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研究,确定醇沉的最佳条件为:将合并的煎煮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1.22(60℃)的清膏状态,缓慢加入乙醇使乙醇含量达到75%,室温下静置24小时,滤过。通过3批中试实验证实芍药甘草颗粒的提取工艺可行。在颗粒的成型工艺研究中,通过对辅料种类、辅料比例的研究,确定了最佳的制粒辅料为糊精与乳糖(1:1)的混合辅料。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优选了颗粒成型的工艺条件,确定最佳的成型工艺为:将浸膏粉与两倍量的混合辅料(糊精与乳糖1:1)混合均匀,使用75%乙醇制成软材,16目筛制粒,在60℃的干燥箱内烘干,取出,14目筛整粒后包装即得。按照制剂工艺制备芍药甘草颗粒,测定其临界相对湿度值,并通过三批中试研究,证实颗粒的制备工艺可行、条件合理,可进行大量生产。在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中,采用薄层色谱(TLC)对芍药甘草颗粒中的白芍、甘草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表明定性鉴别方法可行,具有很好的分离效果。我们考察了颗粒的性状、粒度、水分、溶化性等各项指标,检查结果均符合药典的要求。针对主治药白芍,我们建立了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精密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芍药甘草颗粒的质量控制。芍药甘草颗粒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三批样品在考核期内,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考核指标均符合规定,说明本品在模拟市售包装的条件下,稳定性良好。

姜正华,李劲平,石丽颖,谢保平[9](2017)在《HPLC同时测定参积护胃颗粒中积雪草苷、延胡索乙素、柴胡皂苷d含量》文中提出目的建立参积护胃颗粒中积雪草苷、延胡索乙素、柴胡皂苷d含量测定的HPLC分析方法。方法采用广州研创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磷酸盐缓冲液(含磷酸二氢钾8.34‰、磷酸氢二钾0.87‰),梯度洗脱(015 min,20%A;1530 min,20%→40%A;3042 min,40%A;4245 min,40%→48%A;4550 min,48%A;5070 min,48%→50%A),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结果积雪草苷、延胡索乙素、柴胡皂苷d分别在0.1732.770μg(r=0.999 9)、0.0211.320μg(r=0.999 2)、0.1519.660μg(r=0.999 3)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积雪草苷、延胡索乙素、柴胡皂苷d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25%、97.02%、97.84%,RSD分别为2.31%、4.51%、1.87%。结论该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分离效果好、专属性强,能同时测定参积护胃颗粒中积雪草苷、延胡索乙素、柴胡皂苷d的含量,为参积护胃颗粒质量标准的完善提供依据。

杜冰洁[10](2017)在《复方地芍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对复方地芍颗粒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及初步稳定性进行研究,为制备出安全、有效、稳定的复方地芍颗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采用单因素及Box-Behken试验设计,以梓醇、总多糖含量为指标,优选生地黄等4味药材最佳水提取工艺参数(2)采用单因素和星点-效应面法试验设计,以芍药苷、绿原酸和乙醇浸膏得率为指标,优选白芍、杜仲等4味药材最佳乙醇提取工艺参数。(3)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以复方地芍颗粒的成型率、吸湿性、休止角为指标,优选出最佳成型工艺。(4)对该颗粒剂中生地黄、白芍、杜仲等7味药材进行薄层色谱鉴定,建立制剂中梓醇、芍药苷、绿原酸HPLC含量测定方法。(5)研究颗粒剂的初步稳定性,加速稳定性考察3个月,长期稳定性考察6个月,分别对颗粒剂的性状、鉴别、含量测定等项目进行考察。结果:(1)最佳水提取工艺确定:加入12倍量水回流提取3次,每次30 min。(2)最佳乙醇提取工艺确定为体积分数60%的乙醇,料液比11倍,回流提取2次,每次提取时间为60 min。(3)最佳成型工艺确定为复方地芍方浸膏粉与糊精以7:3的比例混合,加入量为浸膏粉20%的90%乙醇作润湿剂进行制粒。(4)建立制剂中生地黄、白芍、杜仲、A、B、C、D、E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梓醇、芍药苷及绿原酸含量,色谱条件为:流动相分别为乙腈-水(0.5:99.5)和甲醇:0.3%冰乙酸水梯度洗脱,012 min:20:80,1220 min:30:70,检测波长分别为210 nm、230nm和327 nm,流速:1 mL/min;柱温:25℃;进样量:10μL。(5)颗粒剂稳定性:以上各检测指标在6个月均未发生明显改变,表明该制剂稳定性好。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合理、可行,制定的质量标准简便、快速、准确,成品质量稳定。

二、护胃颗粒质量标准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护胃颗粒质量标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标准汤剂的健脾活血解毒颗粒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健脾活血解毒方的处方与分析
    1 处方来源
    2 处方组成与分析
    3 处方药材研究
        3.1 党参
        3.2 白术
        3.3 茯苓
        3.4 扶芳藤
        3.5 地榆
        3.6 泽兰
        3.7 泽泻
        3.8 白花蛇舌草
        3.9 凤尾草
        3.10 广木香
        3.11 炙甘草
第二部分 基于标准汤剂的健脾活血解毒方指纹图谱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
        1.3 药材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2.2 健脾活血解毒方标准汤剂的制备
        2.3 各单味药及对应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
        2.4 溶液的制备
        2.5 方法学考察
        2.6 指纹图谱研究
    3 讨论
        3.1 色谱条件的选择
        3.2 标准汤剂的意义
    4 结论
第三部分 健脾活血解毒颗粒的制备工艺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剂
        1.3 药材
    2 提取工艺的研究
        2.1 考察指标的评价
        2.2 方法与结果
        2.2.1 提取工艺单因素考察
        2.2.2 正交实验优选提取方法及结果
        2.2.3 验证实验
    3 成型工艺研究
        3.1 处方量的确定
        3.2 工艺流程图
        3.3 考察指标的评价
        3.4 方法与结果
    4 三批中试
    5 讨论
        5.1 提取工艺
        5.2 成型工艺
    6 结果
    7 结论
第四部分 健脾活血解毒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颗粒性状
    3 颗粒质量检查
    4 含量测定
        4.1 没食子酸测定
        4.2 样品含量测定
    5 质量标准正文
    6 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6.1 药品名称
        6.2 性状
        6.3 定性鉴别
        6.4 检查
        6.5 制剂的含量测定
        6.6 功能主治
        6.7 用法用量
        6.8 规格
        6.9 贮藏
第五部分 健脾活血解毒颗粒的稳定性试验
    1 仪器与材料
    2 影响因素试验
    3 相对临界湿度的测定
    4 加速试验
    5 长期试验
全文总结
    1 标准汤剂指纹图谱研究
    2 制备工艺研究
    3 质量标准研究
    4 稳定性试验
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综述 清热类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益胃颗粒剂的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益胃汤的研究进展
        1.2.1 益胃汤概述
        1.2.2 益胃汤中各味药的研究进展
    1.3 中药颗粒剂的开发进展
    1.4 中药复方指纹图谱的研究进展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益胃汤处方药材检查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1 仪器设备
        2.2.2 试剂
        2.2.3 药材
    2.3 试验方法
        2.3.1 性状鉴别方法
        2.3.2 水分测定方法
        2.3.3 总灰分测定方法
        2.3.4 酸不溶灰分测定方法
        2.3.5 浸出物测定方法
        2.3.6 二氧化硫残留量鉴别方法
        2.3.7 薄层鉴别方法
        2.3.8 含量测定方法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2.4.1 性状鉴别结果
        2.4.2 水分测定结果
        2.4.3 总灰分测定结果
        2.4.4 酸不溶灰分测定结果
        2.4.5 浸出物测定结果
        2.4.6 二氧化硫残留量鉴别结果
        2.4.7 薄层鉴别结果
        2.4.8 含量测定结果
    2.5 本章小结
3 益胃颗粒的制备工艺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仪器与材料
        3.2.1 仪器设备
        3.2.2 试剂
        3.2.3 药材
    3.3 实验方法
        3.3.1 单因素筛选实验
        3.3.2 提取工艺考察
        3.3.3 浓缩干燥工艺考察
        3.3.4 制剂成型工艺考察
        3.3.5 制剂成型工艺考察指标
        3.3.6 益胃颗粒的制备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1 单因素筛选结果
        3.4.2 提取工艺考察结果
        3.4.3 浓缩干燥工艺考察结果
        3.4.4 制剂成型工艺考察结果
        3.4.5 益胃颗粒的制备结果
    3.5 本章小结
4 益胃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4.1 引言
    4.2 仪器与材料
        4.2.1 仪器设备
        4.2.2 试剂
        4.2.3 材料
    4.3 试验方法
        4.3.1 性状
        4.3.2 检查
        4.3.3 薄层鉴别
        4.3.4 含量测定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1 性状分析结果
        4.4.2 检查结果
        4.4.3 薄层鉴别结果
        4.4.4 含量测定结果
    4.5 本章小结
5 益胃颗粒与益胃标准汤剂指标性成分及指纹图谱比较研究
    5.1 引言
    5.2 仪器与材料
        5.2.1 仪器设备
        5.2.2 试剂
        5.2.3 材料
    5.3 试验方法
        5.3.1 益胃标准汤剂的制备
        5.3.2 益胃颗粒样品溶液的制备
        5.3.3 两种制剂中指标性成分对比研究
        5.3.4 指纹图谱的对比研究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5.4.1 两种制剂中指标性成分对比研究结果
        5.4.2 指纹图谱的建立结果
    5.5 本章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门氏护胃颗粒的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
    1.仪器
    2.药物与试剂
方法与结果
    1.薄层鉴别
        1.1人参的薄层鉴别
        1.2连翘的薄层鉴别
        1.3炙甘草的薄层鉴别
        1.4干姜的薄层鉴别
    2.HPLC含量测定
        2.1色谱条件
        2.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4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
        2.5测定法
        2.6线性关系考察
        2.7精密度试验
        2.8稳定性试验
        2.9重复性试验
        2.10加样回收率试验
        2.11样品测定
讨论

(4)小刺猴头菌颗粒剂的制备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中药制剂的研究进展
        1.2.1 中药剂型的研究
        1.2.2 中药制剂的研究
        1.2.3 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1.3 猴头菇的研究进展
        1.3.1 猴头菇的概述
        1.3.2 猴头菇的营养价值
        1.3.3 猴头菇的药理研究
第2章 多糖含量测定方法学的建立
    2.1 引言
    2.2 仪器和试剂
        2.2.1 试剂
        2.2.2 仪器及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溶液的配制
    2.4 方法学考察
        2.4.1 线性关系考察
        2.4.2 精密度试验
        2.4.3 稳定性试验
        2.4.4 重现性实试验
        2.4.5 加样回收试验
        2.4.6 供试品含量测定
    2.5 实验结果与讨论
        2.5.1 线性关系考察
        2.5.2 精密度试验
        2.5.3 稳定性试验
        2.5.4 重现性试验
        2.5.5 加样回收试验
        2.5.6 供试品含量测定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无糖及速溶型小刺猴头菌颗粒剂辅料筛选研究
    3.1 引言
    3.2 仪器与试剂
        3.2.1 主要仪器
        3.2.2 主要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颗粒剂的制备
        3.3.2 单一辅料的筛选
        3.3.3 复合辅料的筛选
    3.4 颗粒剂指标考察
        3.4.1 成型性的测定
        3.4.2 堆密度的测定
        3.4.3 休止角的测定
        3.4.4 吸湿性的测定
        3.4.5 溶化率的测定
        3.4.6 甜味剂用量
    3.5 实验结果与讨论
        3.5.1 单一辅料的筛选结果
        3.5.2 复合辅料的筛选结果
        3.5.3 成型性的测定
        3.5.4 堆密度的测定
        3.5.5 休止角的测定
        3.5.6 吸湿性的测定
        3.5.7 溶化率的测定
        3.5.8 综合评分
        3.5.9 甜味剂用量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小刺猴头菌颗粒剂的质量标准及稳定性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4.2.1 材料
        4.2.2 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感官指标检查
        4.3.2 理化指标检查
        4.3.3 功效成分含量测定
        4.3.4 微生物限度检查
        4.3.5 稳定性研究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感官指标检查结果
        4.4.2 理化指标检查结果
        4.4.3 功效成分含量测定结果
        4.4.4 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
        4.4.5 稳定性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5)术桔和胃颗粒临床前药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1.胃食管反流病概述
    2.术桔和胃方研究基础
    3.研究目的及意义
    4.研究思路
第一章 术桔和胃颗粒制备工艺研究
    1.仪器与试药
        1.1 实验仪器
        1.2 试药及对照品
    2.方法与结果
        2.1 白术药材中白术内酯Ⅲ的HPLC含量测定
        2.2 栀子苷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3 白术内酯Ⅲ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4 总皂苷测定方法的建立
        2.5 提取工艺研究
        2.6 浓缩工艺研究
        2.7 干燥和成型工艺研究
        2.8 中试工艺研究
    3.分析与讨论
第二章 术桔和胃颗粒质量标准及稳定性研究
    1.仪器与试药
        1.1 实验仪器
        1.2 试药及对照品
    2.方法与结果
        2.1 制剂通则常规检查
        2.2 定性鉴别研究
        2.3 栀子苷的HPLC含量测定
        2.4 白术内酯Ⅲ的HPLC含量测定
        2.5 稳定性研究
    3.分析与讨论
第三章 术桔和胃颗粒药效学研究
    1.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1.3 动物
        1.4 其他
    2.方法和结果
        2.1 术桔和胃颗粒对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
        2.2 术桔和胃颗粒抗炎作用研究
        2.3 术桔和胃颗粒镇痛作用研究
        2.4 术桔和胃颗粒对家兔肠运动影响
        2.5 术桔和胃颗粒对小鼠胃排空影响
    3.分析与讨论
第四章 术桔和胃颗粒安全性初步评价
    1.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1.3 动物
    2.方法与结果
        2.1 动物分组
        2.2 给药方法
        2.3 检测指标
        2.4 数据分析
        2.5 结果
    3 分析与讨论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发表文章情况

(6)白虎汤颗粒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综述
    1 中医经方的研究概述
        1.1 经方的特点
        1.2 经方的临床应用现状
    2 白虎汤处方组成及临床应用
        2.1 处方组成及方解
        2.2 临床应用
    3 处方中各味药物研究概况
        3.1 石膏
        3.2 知母
        3.3 甘草
        3.4 粳米
第二部分 白虎汤颗粒提取纯化工艺的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新芒果苷与芒果苷的含量测定
        2.2 干浸膏得率的测定
    3 单因素试验
        3.1 生石膏加入方式
        3.2 粳米加入方式
        3.3 浸泡时间
        3.4 煎煮次数
        3.5 加水倍数
        3.6 每次煎煮时间
    4 正交试验设计
        4.1 因素与水平的确定
        4.2 试验安排及结果
        4.3 数据分析
        4.4 验证性试验
        4.5 讨论
    5 羧甲基壳聚糖纯化工艺
        5.1 新芒果苷、芒果苷含量测定
        5.2 除杂率的测定
        5.3 新芒果苷、芒果苷保留率的测定
        5.4 CaSO_4·2H_20 的含量测定
        5.5 正交试验法优选羧甲基壳聚糖絮凝工艺
        5.6 讨论
第三部分 白虎汤颗粒成型工艺的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稠膏的制备
        2.2 颗粒的制备
        2.3 考察指标的测定
        2.4 单因素考察
    3 星点设计
        3.1 因素水平的确定
        3.2 响应面优化设计与结果
        3.3 模型方程的建立与方差分析结果
        3.4 效应面分析与预测
        3.5 验证性试验
    4 临界相对湿度的测定
    5 讨论
    6 制备工艺
    7 工艺流程
第四部分 白虎汤颗粒质量标准的研究
    1 试验仪器和材料
        1.1 仪器
        1.2 试药
    2 鉴别
        2.1 知母中芒果苷、新芒果苷的TLC鉴别
        2.2 知母中知母皂苷BⅡ的TLC鉴别
        2.3 炙甘草的TLC鉴别
    3 检查
    4 含量测定
        4.1 知母、炙甘草的HPLC色谱含量测定
        4.2 三批样品的含量测定
        4.3 小结与讨论
    5 指纹图谱的测定
        5.1 测定方法的建立
        5.2 指纹图谱的建立
        5.3 讨论
第五部分 白虎汤颗粒的初步稳定性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试验方法
        2.1 加速试验
        2.2 初步稳定性试验
    3 小结与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着作

(7)鲜铁皮石斛颗粒剂的制备及其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不同干燥方法对铁皮石斛多糖含量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试剂
        1.2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铁皮石斛不同干燥方法
        2.2 总多糖含量测定
        2.2.1 标准曲线的绘制
        2.2.2 样品溶液的制备
        2.2.3 样品中总多糖含量测定
        2.3 甘露糖含量测定
        2.3.1 色谱条件
        2.3.2 标准品溶液的制备
        2.3.3 样品溶液的制备
        2.3.4 线性关系考察
        2.3.5 精密度试验
        2.3.6 稳定性试验
        2.3.7 重复性试验
        2.3.8 加样回收试验
        2.3.9 样品中甘露糖含量测定
        2.4 体外抗氧化能力测定
        2.4.1 样品溶液的制备
        2.4.2 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
        2.4.3 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
        2.4.4 ·OH自由基清除实验
        2.5 数据处理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干燥方法对铁皮石斛多糖和甘露糖含量的影响
        3.2 不同干燥方法对铁皮石斛体外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2.1 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的比较
        3.2.2 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的比较
        3.2.3 ·OH自由基清除活性的比较
    4 小结
第二章 鲜铁皮石斛颗粒剂制备工艺研究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空白颗粒剂制备条件的优化
        2.1.1 单因素实验
        2.1.2 Box-Benhnken Design(BBD)设计实验
        2.1.3 评价指标的测定
        2.1.4 验证试验
        2.2 鲜铁皮石斛颗粒剂制备
        2.2.1 鲜铁皮石斛冻干粉的制备
        2.2.2 鲜铁皮石斛颗粒剂制备
        2.2.3 临界相对湿度(CRH)的测定
        2.2.4 流动性的测定
        2.2.5 堆密度的测定
    3 小结
第三章 鲜铁皮石斛颗粒剂质量标准研究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外观
        2.2 粒度检查
        2.3 水分测定
        2.4 溶化性测定
        2.5 装量差异
        2.6 薄层鉴别
        2.6.1 铁皮石斛颗粒溶液的制备
        2.6.2 铁皮石斛鲜药溶液的制备
        2.6.3 鉴别方法
        2.6.4 实验结果
        2.7 含量测定
        2.7.1 测定成分的选择
        2.7.2 标准品溶液的制备
        2.7.3 样品溶液的制备
        2.7.4 标准曲线的绘制
        2.7.5 精密度试验
        2.7.6 稳定性试验
        2.7.7 重复性试验
        2.7.8 总黄酮含量测定
        2.7.9 结果
    3 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个人简介
致谢

(8)芍药甘草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经典方剂芍药甘草汤的组成
    1.2 芍药甘草汤的药理作用
        1.2.1 解痉作用
        1.2.2 镇痛作用
        1.2.3 抗炎作用
    1.3 芍药甘草汤的临床研究
    1.4 处方中的药物研究
        1.4.1 白芍
        1.4.2 甘草
    1.5 本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1.5.1 课题来源
        1.5.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6 论文的研究内容
2 芍药甘草颗粒的制备工艺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材料及试剂
    2.3 实验方法与结果
        2.3.1 处方组成
        2.3.2 药材来源及鉴定结果
        2.3.3 工艺路线设计依据
        2.3.4 提取工艺研究
        2.3.5 浓缩干燥工艺研究
        2.3.6 制剂成型工艺研究
        2.3.7 制剂制备工艺及处方确定
        2.3.8 三批中试试验
    2.4 本章小结
3 芍药甘草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3.2.1 实验仪器
        3.2.2 药材与实验试剂
    3.3 实验方法与结果
        3.3.1 定性鉴别
        3.3.2 检查
        3.3.3 芍药苷的含量测定
        3.3.4 功能主治
        3.3.5 用法用量
        3.3.6 规格
        3.3.7 贮藏
    3.4 本章小结
4 芍药甘草颗粒的稳定性初步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仪器与材料
        4.2.1 实验仪器
        4.2.2 实验材料
    4.3 实验方法及结果
        4.3.1 实验样品及试验方法
        4.3.2 初步稳定性试验
        4.3.3 加速稳定性试验
    4.4 本章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9)HPLC同时测定参积护胃颗粒中积雪草苷、延胡索乙素、柴胡皂苷d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对照品溶液制备
    2.2 供试品溶液制备
    2.3 阴性对照溶液制备
    2.4 色谱条件
    2.5 专属性试验
    2.6 线性关系和定量限考察
    2.7 精密度试验
    2.8 稳定性试验
    2.9 重复性试验
    2.1 0 加样回收率试验
    2.1 1 样品含量测定
3 讨论

(10)复方地芍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复方地芍颗粒提取工艺设计
        2.1 处方组成
        2.2 工艺设计
    3.复方地芍颗粒提取工艺研究
        3.1 水提取部分工艺研究
        3.2 乙醇提取部分工艺研究
    4.复方地芍颗粒成型工艺研究
        4.1 样品的制备
        4.2 制粒工艺研究
        4.3 验证试验
        4.4 临界相对湿度测定
        4.5 复方地芍颗粒制备工艺确定
        4.6 复方地芍颗粒中试研究
    5.复方地芍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5.1 性状
        5.2 鉴别
        5.3 检查
        5.4 复方地芍颗粒中梓醇HPLC含量测定
        5.5 复方地芍颗粒中芍药苷和绿原酸HPLC含量测定
    6.复方地芍颗粒初步稳定性研究
        6.1 加速稳定性实验
        6.2 长期稳定性试验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四、护胃颗粒质量标准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标准汤剂的健脾活血解毒颗粒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D]. 梁璐.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
  • [2]益胃颗粒剂的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 高俊冬.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9(07)
  • [3]门氏护胃颗粒的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研究[J]. 靳贝贝,梁惠珍,裴香萍,门九章,宿晓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06)
  • [4]小刺猴头菌颗粒剂的制备及质量标准研究[D]. 赵秀婷. 吉林大学, 2019(12)
  • [5]术桔和胃颗粒临床前药学研究[D]. 邱越.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6]白虎汤颗粒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 李富欣.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7]鲜铁皮石斛颗粒剂的制备及其质量标准研究[D]. 张莉.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8(02)
  • [8]芍药甘草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 姜志远.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8(12)
  • [9]HPLC同时测定参积护胃颗粒中积雪草苷、延胡索乙素、柴胡皂苷d含量[J]. 姜正华,李劲平,石丽颖,谢保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7(10)
  • [10]复方地芍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 杜冰洁. 新疆医科大学, 2017(05)

标签:;  ;  ;  ;  

护胃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