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因子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

细胞因子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

一、细胞因子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石晓东,阮承超[1](2022)在《脂肪功能紊乱参与心血管稳态失衡调控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随着生活水平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以肥胖为特征的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肥胖诱导脂肪组织的病理性扩充所导致的脂肪功能紊乱和脂肪因子内分泌失调参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本文旨在综述不同类型的脂肪组织及新近发现的脂肪因子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通过内分泌或旁分泌作用,参与心血管稳态维持或心血管疾病的调节,从而为肥胖相关的代谢性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

于子璇,张书萌,刘佳,江雨洁,陈伶利,李杰[2](2021)在《中药调控脂肪因子防治心血管疾病及其风险因素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其发生发展机制广泛且复杂。中药从古至今被广泛运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并取得了显着疗效,且副作用较西药更小,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清楚。而脂肪因子作为一种新兴的代谢产物,被发现与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联。近年来,相关研究已证实部分单味中药及复方对脂肪因子具有确切的调控作用,这将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阐明其中的具体机制。

高丽霓[3](2021)在《活血化瘀中药联合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是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要病理表现的,具有共同危险因素、病理特征及病变过程的一组缺血性疾病的统称,包括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及外周血管疾病。ASCVD发病率、致死率较高,近年来在人群中的总体发病率逐年攀升,且有发病年轻化的趋势,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寻求可靠、有效的防治ASCVD药物有重要意义。传统的通过调节血脂的方式防治ASCVD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局限性,故通过配合抗炎途径联合治疗ASCVD的方案近年逐渐受到重视。中医药治疗ASCVD相关疾病具有一定优势,但ASCVD尚无统一的中医治疗方案,一般被归为中医“脉痹”、“络病”范畴论治。大量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具有通血脉、促血行、祛瘀化痰浊的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因高脂血症导致的ASCVD可有较好疗效。且活血化瘀中药具有抗炎作用,能从抗炎途径发挥防治ASCVD的疗效,在西药降血脂治疗ASCVD类疾病效果较局限的情况下能起到良好的补充。他汀类药物是临床中控制血脂水平,防治ASCVD的基本药物,但对家族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和他汀不耐受患者,或服用大剂量他汀强化治疗但进一步降低血脂水平效果不明显的患者,他汀类药物的治疗作用具有一定局限性,需要与不同的药物配合使用达到目标疗效。姜黄素是活血化瘀中药郁金和姜黄的共同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降血脂的药理作用,已被证明在治疗肿瘤、心血管、免疫系统等多种疾病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姜黄素毒性低,在治疗ASCVD新药开发中具有广阔前景。通过将他汀类药物与姜黄素联合使用,观察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后是否可以做到协同发挥更佳的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进展和减轻组织脏器的病理损伤的治疗效果。第一部分 阿托伐他汀、姜黄素和两药联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主动脉斑块进展的实验研究目的:给予不同给药方案,观察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程度,观察不同给药方案对主动脉根部斑块内巨噬细胞炎性浸润程度的控制程度,评价不同治疗方案对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的作用效果。研究方法:使用SPF级C57BL/6J和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lipoprotein E knockout,ApoE-/-)雄性小鼠,C57BL/6J小鼠喂食普通饲料作为正常对照的C57组,ApoE-/-小鼠持续喂养高脂饮食,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同时灌胃给予不同干预药物进行治疗,分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姜黄素组、他汀+姜黄素组。实验结束后使用油红O染色观察各组小鼠主动脉大体斑块发生情况;使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具体定位至主动脉根部主动脉窦处的斑块面积;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主动脉根部斑块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68表达情况。结果:(1)各组小鼠体重变化无差异。(2)从油红O染色结果看,与模型组比,给药组始终未起到明显减少斑块面积及所占主动脉总面积比例的作用,但较不同药物单独治疗的方案,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在第6周降低斑块占主动脉面积比例上有一定优势,但12周后这种优势消失。不同周期本组组内治疗对比,阿托伐他汀组在控制本组主动脉粥样斑块面积和斑块面积占比变化方面表现相对较好,该组第12周的斑块面积和占比较第6周虽呈上升趋势,但这种增长趋势较姜黄素组和两药联合使用组相对较缓。(3)针对主动脉根部斑块的治疗,与模型组比较,12周后三种给药方案均缩小了斑块面积(P<0.05),且姜黄素和两药联用组在降低斑块占比例方面也有明显作用(P<0.05),他汀+姜黄素联合使用在6周首先出现了抑制主动脉根部斑块病情进展的趋势,而姜黄素的长期使用在持续缩小本组斑块面积的作用上更明显(P<0.05)。(4)CD68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斑块区存在明显的棕色CD68阳性表达区域。与模型组相比,给药6周和12周后,三种给药组斑块中的CD68阳性表达面积和阳性表达占斑块总面积百分比均无明显差异,但他汀+姜黄素联合给药无论在减少CD68阳性面积或是降低其占斑块面积比例上,作用效果均最明显,在6周时即出现可以减少CD68阳性表达面积的趋势,12周后该组CD68表达面积减少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三个给药组第12周的CD68阳性表达面积较本组自身第6周结果均呈一定的下降趋势,但阿托伐汀组在减少CD68阳性面积占比方面作用欠佳,姜黄素组和两药联合使用组在持续控制CD68表达占比的作用上具有一定优势。结论:姜黄素与阿托伐他汀的联合使用较单独使用阿托伐汀或姜黄素在缩小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上疗效更好,能明显的通过减轻斑块内炎症细胞浸润发挥抑制主动脉根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情进展的治疗效果,减轻炎症对心血管及相关组织的损伤,两种药物的联合使用可以发挥出更好的抗ASCVD的作用。第二部分阿托伐他汀、姜黄素和两药联用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脂代谢相关组织的影响目的:给予不同给药方案,观察不同给药方案下小鼠肝脏的病理情况和白色脂肪组织形态改变,评价不同治疗方案对于脂代谢密切相关的组织产生的不同作用。方法:肝脏H&E染色共同评价肝脏病理改变及炎性损伤情况;H&E染色观察白色脂肪细胞形态改变;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白色脂肪棕色化标志产物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UCP-1)表达情况评价白色脂肪棕色化激活程度。结果:(1)肝脏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第6周各组对肝组织的治疗和保护作用不明显,给药12周后,均一定程度上改善减轻了肝脏炎性损伤和脂滴数量。但姜黄素组和两药联用组在病理染色结果中表现出的保护肝组织作用较阿托伐他汀组好,尤其他汀+姜黄素组,12周的染色结果显示其治疗后的肝组织形态及结构与C57组相似;(2)各组白色脂肪H&E染色显示第6周组间未发现脂肪组织存在明显差异,脂肪细胞大小相对一致,模型组脂肪细胞未出现体积明显增大情况。但12周模型组小鼠的脂肪细胞体积出现一定程度的增大,组织相对更为疏松。而给药12周后三组脂肪空泡体积较模型组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缩小。尤其姜黄素组和他汀+姜黄素联合给药组,出现大量体积明显缩小的脂肪细胞;(3)UCP-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三组给药组小鼠的白色脂肪均出现棕色化现象,但UCP-1阳性表达平均光密度值无差异。结论:姜黄素与阿托伐他汀的联合使用较单独使用阿托伐汀能更加明显的起到保护肝细胞结构形态的作用,明显控制了肝脏的炎性损伤和肝细胞脂肪变性,对肝脏发挥了保护作用。且姜黄素的补充使用也能缩小脂肪细胞体积,减少脂肪组织的坏死。

白雪琦[4](2021)在《氧化三甲胺、冠脉血流储备与冠心病预后关系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评价血浆氧化三甲胺水平、冠脉血流储备与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关系。2.评估血浆氧化三甲胺与冠脉血流储备两者之间相关性。方法:以对中文、英文数据库检索氧化三甲胺、冠脉血流储备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预后相关性以及氧化三甲胺与冠脉血流储备关系的研究文献作为研究对象,经过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及提取数据后,用STATA软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1.血浆氧化三甲胺与冠心病预后1.1纳入文献情况经过文献筛选最终10篇文献(12个队列)纳入研究,9篇为英文文献,1篇中文文献,研究患者总数12945例;其中7篇文献报道了氧化三甲胺与冠心病MACE发生的关系,6篇文献报道了氧化三甲胺与冠心病全因死亡发生的关系。1.2血浆氧化三甲胺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Meta分析情况与低水平相比,较高水平氧化三甲胺增加了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HR=1.56;95%CI:1.24,1.96;P<0.05);根据随访时间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TMAO对冠心病长期预后更有预测价值,即随访时间超过3年的合并HR及95%置信区间为:1.58(1.24,2.02)P<0.05;随访时间小于3年的合并HR及95%置信区间为:1.30(1.10,1.52)P<0.05。1.3血浆氧化三甲胺水平与冠心病相关全因死亡发生的Meta分析情况与低水平相比,较高水平氧化三甲胺增加冠心病患者全因死亡风险(HR=1.87;95%CI:1.53,2.27;P<0.05);根据传统危险因素调整情况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传统危险因素未调整合并HR及95%置信区间为:2.47(1.65,3.69)P<0.05,传统危险因素调整后合并HR及95%置信区间为:1.71(1.37,2.15)P<0.05。1.4血浆氧化三甲胺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剂量-反应关系血浆氧化三甲胺水平与冠心病患者预后事件的发生具有非线性关系(P<0.05),当血浆TMAO水平超过5μmol/L,随氧化三甲胺水平升高,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逐步增加。2.冠脉血流储备与冠心病预后2.1纳入文献情况经过文献筛选纳入研究文献15篇,研究患者总数15125例,其中11篇文献报道了冠脉血流储备与冠心病MACE发生的关系,6篇文献报道了冠脉血流储备与冠心病全因死亡的关系。2.2冠脉血流储备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关系的Meta分析情况较低冠脉血流储备值增加了冠心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HR=2.74;95%CI:1.75,4.31;P<0.05);据检测方法行亚组分析显示: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测前降支冠脉血流储备值队列合并HR及95%置信区间为:9.07(3.06,26.86)P<0.05,非经胸超声检测队列合并HR及95%置信区间为:1.56(1.18,2.07)P<0.05。2.3冠脉血流储备与冠心病患者全因死亡发生风险的Meta分析情况较低冠脉血流储备值增加了冠心病全因死亡发生风险(HR=2.68;95%CI:2.16,3.34;P<0.05)。3.血浆氧化三甲胺与冠脉血流储备氧化三甲胺与冠脉血流储备相关性研究,目前为止未检索到相关文献。结论:1.血浆氧化三甲胺水平与冠心病事件发生呈非线性相关,较高水平氧化三甲胺提示冠心病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发生风险增加。2.冠脉血流储备与冠心病预后相关,较低CFR提示冠心病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发生风险增加。3.氧化三甲胺与冠脉血流储备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陈超[5](2021)在《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变化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测定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数量、结构及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水平。并探讨肠道菌群、炎性因子、冠心病之间的关系,为冠心病发展机制的研究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根据《内科学(第8版)》中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统一定义,将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患者40例进行研究。依据SYNTAX评分,将冠心病患者分为高危CHD组(≥33分,20例)、非高危CHD组(<33分,20例),同时将20例行CAG提示冠脉无明显狭窄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入院后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空腹血及粪便标本。利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炎性因子IL-6、MCP-1、TNF-α的水平。利用16S r RNA测序技术,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肠道菌群在物种分类、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及组间差异显着性进行分析。运用SPSS 25.0、Graph Pad Prism 8.0、Microsoft Excel 2003对测定结果进行TTEST检验及相关性分析。结果:1.三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如年龄、性别、吸烟史、家族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血脂、尿酸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对比,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升高,且高危组患者上述变化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对比,冠心病患者血清促炎因子IL-6、TNF-α、MCP-1升高,且高危组患者上述变化更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患者肠道微生物中的分类操作单元(OTU)数目、肠道菌群丰富度及多样性存在统计学差异,冠心病患者中肠道菌群的OTU数目降低,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均降低。4.构成人体微生物的优势菌群主要包括拟杆菌属、厚壁菌属、变形菌属、放线杆菌属等,且组间未发现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肠道菌群物种水平中,冠心病患者中苍白杆菌、节细菌、酸杆菌、Schaedleri、Macginleyi、放线菌、根瘤菌、奈瑟氏菌、间胞囊菌及脱铁杆菌等较对照组肠道菌物种丰度低,而杆菌属、拟球梭菌、Pickettii、Caecimuris、产酸芽孢杆菌等较对照组肠道菌群物种丰富度升高。5.根据COG的预测,冠心病患者体内的细菌主要与以下生物过程有关:DNA复制、修复和重组,核糖体加工与修饰,转录后修饰,蛋白质转换,分子伴侣,脂质转运与代谢细胞膜/壁起源,细胞外基质等。6.根据KEGG的预测,冠心病患者体内代表的细菌主要与以下生物过程有关:氨基酸、核苷酸代谢,生物合成与代谢,细胞生长与凋亡,免疫、感染、肿瘤,DNA复制等7.血清IL-6、TNF-α和MCP-1的水平随着OTU数量的降低而有上升趋势,OTU数量与血清IL-6、TNF-α和MCP-1的水平之间呈现负相关性(r<0,P<0.01)。结论:1.冠心病发病与肠道菌群OTU数目、丰富度、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存在相关性,提示肠道菌群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2.冠心病患者血清IL-6、TNF-α及MCP-1水平较对照组升高,且高危组患者血清IL-6、TNF-α和MCP-1水平更高,并与肠道菌群OTU数量呈负相关性,提示冠心病患者中肠道菌群可能通过影响患者体内炎症因子从而参与冠心病发病过程中。3.冠心病患者中发生的肠道菌群比例变化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差异可能会对于冠心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及诊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及研究思路。

潘洋[6](2021)在《人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人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与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文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患者,经过筛选共有1051例患者符合研究标准并纳入本次研究。冠心病以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1支或1支以上的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血管狭窄≥50%为诊断标准。糖尿病以《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为诊断标准。根据是否患冠心病(CHD)和2型糖尿病(T2DM)分为非冠心病非2型糖尿病组(对照组)268例,单纯冠心病组(CHD组)263例,单纯2型糖尿病组(T2DM组)234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CHD+T2DM组)286例。收集四组患者的入院时间、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吸烟史、饮酒史、体力活动史、个人史、药物服用史等。收集化验室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空腹血糖(FBG)、人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C反应蛋白(CRP)等。分析比较各组Lp-PLA2、CRP水平的差异;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CHD和T2DM对Lp-PLA2、CRP水平的影响;分析LpPLA2、CRP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通过Logisti c回归分析Lp-PLA2、CRP对CHD合并T2DM患者发病的影响;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Lp-PLA2、CRP对CHD合并T2DM发病的预测价值。应用SPSS22.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应用Med Calc软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行数据分析。结果:四个组的BMI、收缩压、舒张压、TG、TC、LDL-C、HDL-C、Lp(a)、FBG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HD+T2DM组中BMI、TG、TC、LDL-C、Lp(a)较CHD组、T2DM组更高(P<0.05)。四个组的Lp-PLA2、CRP水平有显着差异,在CHD合并T2DM组中Lp-PLA2、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HD组、T2DM组(P<0.05),在CHD合并T2DM组中病变血管支数、Gensini评分比CHD组更高(P<0.05)。且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显示CHD和T2DM在Lp-PLA2、CRP(F=9.67,P=0.002;F=6.40,P=0.012)升高方面有交互作用。经相关性分析显示,在CHD组中,Lp-PLA2、CRP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19、0.17,P<0.05),在CHD+T2DM组中,LP-PLA2、CRP水平也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22、0.26,P<0.05),且在CHD+T2DM组中相关性更好。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PLA2、CRP是CHD合并T2DM发病的危险因素[LpPLA2:OR=1.029,95%CI(1.021~1.037),P<0.001;CRP:OR=1.668,95%CI(1.376~2.022,P<0.001)];Lp-PLA2、CRP及两者联合检测预测CHD合并T2DM发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4、0.790、0.921,以LpPLA2=179μg/l,CRP=5.1mg/l为截断值时,灵敏度分别为65.03%、67.13%,特异度分别为88.06%、82.46%,两者联合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77%、89.55%。结论:CHD合并T2DM组相比于CHD组,病变血管支数更多、Gensini评分更高。Lp-PLA2、CRP是CHD合并T2DM组发病的危险因素。Lp-PLA2、CRP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CHD合并T2DM发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黄达[7](2021)在《α-1抗胰蛋白酶对缺氧/复氧小鼠心肌细胞PI3K/AKT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建立小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观察小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及caspase-3的表达情况,探索α-1抗胰蛋白酶(α-1 antitrypsin,A1AT)对缺氧/复氧小鼠心肌细胞PI3K/AKT的影响。方法:实验分组:对照组(Control组)、缺氧/复氧组(H/R组)、α-1抗胰蛋白酶干预组(A1AT组)。体外采用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诱导的缺氧培养基培养小鼠心肌细胞缺氧后复氧,建立缺氧/复氧模型,并筛选A1AT最佳干预浓度。利用CCK-8检测细胞功能,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利用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PI3K、AKT及caspase-3的表达。并用SPSS 22.0进行数据统计。结果:1、Na2S2O4诱导心肌细胞缺氧的最佳时间为60min,最佳诱导缺氧浓度4mmol/L,A1AT最佳干预浓度为20umol/L,最佳干预时间为4小时。2、Control组小鼠心肌细胞排列整齐,紧密,为梭形,形态规则。H/R组小鼠心肌细胞排列不规则,较Control组稀疏,细胞肥大,部分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A1AT组小鼠心肌细胞排列较H/R组规则,较紧密,肥大的心肌细胞明显减少。3、免疫荧光检测发现H/R组PI3K、AKT、caspase-3分子表达强阳性,与Control组及A1A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WB检测发现H/R组PI3K、AKT、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与Control组及A1A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时PI3K、AKT及caspase-3表达上调。2.A1AT能够抑制缺氧/复氧PI3K、AKT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减少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

陈冬梅[8](2021)在《空气污染物暴露对高血压大鼠肠道微生物群和心肌组织的影响及机制探讨》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空气质量状况依旧十分严峻,大气污染物浓度仍较高,大气污染引发的健康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已有研究表明大气污染对心血管疾病具有影响,但心血管疾病病因复杂,为了研究大气污染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机制还需要选择适当的模型来进行探讨。由于高血压患者具有心脏负担大、心肌更易受到损伤的特点,患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更易受到大气污染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大气污染对高血压机体心肌组织损伤相关通路基因表达的变化,进一步探讨大气污染导致心肌损伤的机制。研究发现肠道菌群构成、F/B比值(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丰度比值)等指标与高血压及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也有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功能失调可能导致包括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在内的多种疾病。而由大气污染引起的肠道微生物群改变是否会进一步影响心血管系统?当前还没有研究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选择了具有自发性高血压的大鼠(SHR大鼠)作为动物模型。采用16S rDNA测序和转录组测序技术研究吸入性大气污染物对SHR大鼠肠道微生物群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并分析大气污染物暴露引起的肠道菌群改变与宿主心血管系统损伤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大气污染物暴露对心肌组织损伤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影响,进而对大气污染引起的SHR大鼠血压改变和心肌损伤的分子机制进行探讨,最终为阐明大气污染物对肠道微生态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联动毒性效应提供理论基础,为大气污染损害肠道菌群平衡参与心血管疾病发病提供依据。并为高血压疾病患者应对大气污染提出更全面的建议,以期未来通过微生态制剂干预肠道菌群对抗大气污染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提供新策略。方法:1、本研究以采集于辽宁省沈阳市秋冬季节的大气PM2.5颗粒物和人工混合气体污染物作为实验用大气污染物,以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为动物模型,通过气管滴注式染尘和动式染毒将SHR大鼠暴露于PM2.5和混合气体污染物中,检测大气污染物在低、中、高三种不同暴露剂量和1-90天暴露时间的条件下对SHR大鼠的体重、血压和血脂等心血管疾病相关指标的影响。2、采集SHR大鼠粪便样本,应用16S rDNA测序技术检测大气污染物对SHR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并通过Alpha多样性分析(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多样性分析)、Beta多样性分析(PCo A分析、样本层次聚类等)、微生物群落组成分析、以及肠道菌群功能预测等生物信息学方法详细分析了大气污染引起的肠道菌群结构如何改变以及这些改变与宿主心血管系统之间的关系。3、应用转录组测序技术结合QPCR方法检测SHR大鼠心肌组织基因表达谱,通过数据质控、序列比对、基因表达水平定量、差异基因表达分析以及差异基因富集(GO富集和KEGG富集)分析等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得了大气污染物暴露对心肌组织基因表达的影响。并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方法分析了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的心血管系统相关信号通路的上下游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1、沈阳地区大气污染物(PM2.5)成分包含16种多环芳烃,21种金属元素,以及硝酸根、硫酸根等无机离子,及砷、铅、锰等具有显着生理毒性的金属元素。吸入性大气污染暴露可减缓SHR大鼠的生长发育,延长SHR大鼠达到成年体重所需时间。可使SHR大鼠血压进一步显着升高,且血压的升高与大气污染物浓度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中或高剂量的大气污染物还可引起SHR大鼠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急性改变。2、在暴露于大气污染的较短时期(1-30天),SHR大鼠肠道微生物菌群的丰富度显着降低,厚壁菌门(Firmicutes)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丰度比值(F/B值)显着升高,一些产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细菌,如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和厌氧棒状菌属(Anaerostipes)的丰度显着降低,产三甲胺的厚壁菌门等丰度显着增加,肠道菌群发生了显着紊乱,功能分析表明肠道微生物的丙酸和乙酸生成能力显着降低,这些改变与宿主心血管系统损伤相关。3、大气污染显着影响SHR大鼠心肌组织基因的表达水平,GO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免疫反应等细胞进程和MHC蛋白复合体等细胞组分,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病毒性心肌炎、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吞噬体、肠免疫网络、内吞作用、细胞粘附分子、哮喘、抗原加工提呈等心肌损伤和免疫反应相关信号通路。在心血管疾病相关信号通路中,参与血压调节的Ace(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和Agtr1a(血管紧张素Ⅱ1A型受体)基因、参与心肌细胞钙离子水平调节的Atp2a2(肌浆/内质网钙转运ATP酶A2)基因、以及参与心肌收缩的Actc1(心肌肌动蛋白α1)、Myh6(肌球蛋白重链6)、Tnni3(心肌肌钙蛋白I)和Tnnt2(心肌肌钙蛋白T)基因的表达水平均发生显着上调。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分析显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血管平滑肌收缩通路、心肌收缩通路、钙离子信号通路等通路中的ACE、AGTR1A、ATP2A2、TNNI3和TPM3蛋白表达升高,而ACTC1、CALD1、CALM1和TNNC1蛋白表达降低。结论:1、大气污染可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的体重、血压和血脂产生显着影响,大气污染具有显着的延缓体重增长、升高血压、引起血脂代谢紊乱等损害心血管系统的作用。2、吸入性大气污染物暴露可显着影响原发性高血压大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群落组成和代谢功能,大气污染所相关的肠道微生物群改变具有进一步升高宿主血压的作用,且肠道菌群的改变可能通过SCFA等代谢产物影响心血管系统。3、大气污染物暴露可通过心肌组织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钙离子信号通路及免疫反应等相关信号途径的异常,最终导致原发性高血压大鼠的心血管系统损伤,为理解大气污染引起SHR大鼠血压升高和心脏损伤机制提供了研究方向和实验依据。

张小莉[9](2021)在《杠柳毒苷对H9C2心肌细胞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以H9C2心肌细胞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干预时间、不同浓度的杠柳毒苷对H9C2心肌细胞活力、增殖、凋亡、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机制,从而揭示“有是证,用是药”的科学内涵,并且为后续杠柳毒苷的效应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H9C2心肌细胞培养,设立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缺氧)以及不同浓度杠柳毒苷给药组(杠柳毒苷浓度500、250、125、100、50、20μmol/L),并在不同的时间点(24h、48h、72h)进行CCK-8细胞活性检测、MTT细胞增殖检测、LDH细胞毒性测定、TUNEL,以及Western blot检测Cleaved Caspase-3、VEGF-A、P-Akt、Akt等蛋白表达。结果:1、H9C2心肌细胞培养:光镜下(5x、10x)观察H9C2心肌细胞,细胞贴壁生长,呈梭形,放射状紧密规则排列,胞体饱满,细胞周围透亮有光泽。2、MTT细胞增殖结果:24h时,与空白对照相比,杠柳毒苷(125μmol/L)干预后细胞增殖明显升高,其他剂量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48h时,与空白对照相比,杠柳毒苷各个剂量组干预后细胞增殖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2h时,与空白对照相比,杠柳毒苷各个剂量组均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P<0.01)。3、CCK-8细胞活性结果:缺氧后细胞活性明显下降(P<0.01),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胞活性降低越来越明显。与模型组相比,杠柳毒苷干预后,24h时,500和250μmol/L(P<0.05,P<0.01)剂量组细胞活性均下降,其他剂量组均没有统计学意义;48h、72h时,500μmol/L(P<0.05)剂量组细胞活性均下降,125、100、50和20μmol/L(P<0.05,P<0.01)剂量组细胞活性均升高,250μmol/L剂量组,48h时对细胞活性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72h时细胞活性升高(P<0.05)。4、不同浓度的杠柳毒苷对H9C2心肌细胞毒性的影响:杠柳毒苷干预6h、12h和24h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各个剂量组LDH的含量均越来越高(P<0.01)。所有干预时间点,200μmol/L剂量组LDH的释放量均低于100μmol/L剂量组,此外,除24h时500μmol/L剂量组LDH的含量高于200μmol/L剂量组(P<0.05),其他时间点均没有统计学意义。5、TUNEL心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各个时间点的模型组凋亡率均升高,随着时间的延长,凋亡率呈增高的趋势。24h时,杠柳毒苷各给药组(500、100和20μmol/L)对细胞的凋亡起不到抑制作用,反而促进细胞凋亡;48h和72h时,100和20μmol/L剂量组抑制细胞凋亡,500μmol/L剂量组促进细胞的凋亡。6、各个时间和浓度杠柳毒苷对H9C2心肌细胞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表达的影响:缺氧后,各个时间点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杠柳毒苷干预24h后,250、100和50μmol/L剂量组均能明显促进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P<0.01);48h时,100、50和20μmol/L剂量组均抑制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P<0.05);72h时,500、250、100和20μmol/L剂量组均明显降低(P<0.01),50μmol/L剂量组升高(P<0.05)。500、20μmol/L(24h)和500、250μmol/L(48h)剂量组对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影响不显着(P>0.05)。7、各个时间和浓度杠柳毒苷对H9C2心肌细胞VEGF-A表达的作用结果:缺氧24h时,VEGF-A的表达升高(P<0.05),缺氧48h、72h时,VEGF-A的表达均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杠柳毒苷干预后,各个时间点100和50μmol/L剂量组均升高(P<0.05);24h时,250μmol/L剂量组升高(P<0.05),500和20μmol/L剂量组降低(P<0.05);48h时,250和20μmol/L剂量组降低(P<0.05),500μmol/L剂量组无明显差异(P>0.05);72h时,500和250μmol/L剂量组明显升高(P<0.01),20μmol/L剂量组无明显差异(P>0.05)。8、杠柳毒苷对H9C2心肌细胞影响的机制:缺氧后,各个时间点P-Akt/Akt的表达均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杠柳毒苷干预后,各个时间点250和50μmol/L剂量组均降低(P<0.01,P<0.05);24h后,500μmol/L剂量组升高(P<0.05),100和20μmol/L剂量组均明显降低(P<0.01);48h后,500和100μmol/L剂量组均降低(P<0.05),20μmol/L剂量组明显升高(P<0.01);72h后,500μmol/L剂量组升高(P<0.05),100和20μmol/L剂量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杠柳毒苷干预早期,对细胞凋亡无明显改善作用。随着作用时间延长,杠柳毒苷明显改善细胞凋亡,并且250μmol/L和100μmol/L浓度对凋亡的抑制作用最佳。随着浓度的升高,药物的毒性作用更明显,促进细胞凋亡。2、杠柳毒苷(250μmol/L和100μmol/L)干预,24h、72h可能存在促进血管新生作用。3、杠柳毒苷100、50和20μmol/L剂量组(48h)和500、250、100和20μmol/L剂量组(72h)能够使缺氧H9C2心肌细胞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100和50μmol/L剂量组(24h、48h、72h)和250μmol/L剂量组(24h和72h)VEGF-A蛋白表达升高,可能通过调节Akt通路,调控心肌细胞凋亡。

苗琳琳[10](2021)在《内脏脂肪代谢评分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预测因子的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rteri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是危害人们健康的最主要的疾病。ASCVD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肌梗死、稳定或不稳定心绞痛、冠状动脉或其他血管重建术、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周围血管病变,这些事件导致了最高的人群患病率和死亡率。早期预防和控制ASCVD发病的风险因素可有效降低ASCVD患病率和死亡率。数据表明,近些年肥胖人群的增多加大了心血管疾病患病以及死亡风险。以往的研究表明,肥胖或超重引起疾病的原因主要在于内脏脂肪组织的积累,而内脏脂肪组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近期有人提出内脏脂肪代谢分数(Metabolic Score for Visceral Fat,METS-VF)可以作为评价内脏脂肪的指标,本研究的目的是要探索METS-VF是否可以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方法:本研究是基于一项于2013年-2018年开展的前瞻性研究“中国东北农村心血管健康研究”,通过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了位于辽宁省东、南、北三个方位的三个县级市,三个镇,26个村。共招募了当地常驻村民共计11956人,年龄大于等于35周岁,排除已发生ASCVD事件、妊娠或近期有怀孕计划、患有恶性肿瘤或精神疾病者,其中有8930人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入组的研究对象需进行体格测量、问卷调查以及血液采集。于2018年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收集新发生的ASCVD事件,包括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致死性或非致死性脑卒中、致死性冠心病,并记录各事件发生的日期。根据基线METS-VF四分位间距将研究对象分成四组。构建ASCVD的COX风险预测模型,计算各因素调整后不同METS-VF组发生ASCVD事件的风险比,调整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家庭收入水平、教育水平、吸烟状况、饮酒状况以及冠心病脑卒中家族史、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空腹血浆葡萄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胰岛素抵抗代谢分数(metabolic score for insulin resistance,METS-IR)等,绘制不同指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将METS-VF与其他指标进行对比。数据分析采用IBM SPSS 22.0软件以及Medcalc软件,在统计学分析中,双侧p值<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最终共纳入8190人,随访时间的中位数为4.66年。共发生420例ASCVD事件,总发病率为125.84每1万人年,95%的可信区间为(113.88-137.80);通过METS-VF分组观察,发病率随着METS-VF的升高而升高;男性发病率127.80每1万人年,95%的可信区间为(110.11-145.49),女性发病率124.14每1万人年,95%的可信区间为(107.91-140.37),总体来说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调整混杂因素后,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METS-VF≤6的人群相比,6<METS-VF≤6.47,6.47<METS-VF≤6.84,和METS-VF>6.84的人群ASCVD事件发生风险分别增加41%、46、83%[分别为HR=1.41(1.02-1.95)、1.46(1.07-1.99)、1.825(1.31-2.55)],p value for trend<0.01。与BMI(AUC=0.530)、WHt R(AUC=0.576)、TG(AUC=0.569)、FPG(AUC=0.563)、HDL-C(AUC=0.519),LAP(AUC=0.572)、和VAI(AUC=0.555)比较,METS-VF(AUC=0.608)能更好鉴别ASCVD事件的发生概率。结论:本研究发现METS-VF是发生ASCVD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因其有指标容易获得和容易计算的优点,仅仅通过简单的评估即可得知ASCVD的患病风险,有利于实施个体化预防和干预,从而降低ASCVD事件的发生率。

二、细胞因子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细胞因子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脂肪功能紊乱参与心血管稳态失衡调控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脂肪组织的类型与功能
2 脂肪白色/棕色化异常与心血管疾病
3 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的脂肪因子
    3.1 蛋白质类保护性脂肪因子
        3.1.1 脂肪因子的血管功能调节作用
        3.1.2 脂肪因子与心脏重构
    3.2 脂肪来源的脂质和代谢小分子的心血管调节作用
4 脂肪来源的干细胞参与调节心血管疾病
5 脂肪解剖部位对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性
6 小 结

(2)中药调控脂肪因子防治心血管疾病及其风险因素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脂肪因子与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
2 典型脂肪因子介导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机制
    2.1 促炎脂肪因子
    2.2 抗炎脂肪因子
3 中药调控脂肪因子的理论基础
4 中药调控脂肪因子在防治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中的疗效
    4.1 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
    4.2 中药方剂
5 小 结

(3)活血化瘀中药联合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主要高危因素及治疗药物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中医认识及治疗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阿托伐他汀、姜黄素和两药联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主动脉斑块进展的实验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 阿托伐他汀、姜黄素和两药联用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脂代谢相关组织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结论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氧化三甲胺、冠脉血流储备与冠心病预后关系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1.1.1 检索策略
        1.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1.1.3 文献筛选
    1.2 文献质量评价
    1.3 数据提取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血浆TMAO与冠心病患者预后
        2.1.1 文献检索情况
        2.1.2 血浆TMAO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Meta分析情况
        2.1.3 血浆 TMAO 水平与冠心病相关全因死亡发生的 Meta 分析情况
        2.1.4 血浆TMAO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剂量-反应关系分析
    2.2 CFR与冠心病预后
        2.2.1 文献检索情况
        2.2.2 CFR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关系的Meta分析情况
        2.2.3 CFR 与冠心病患者全因死亡发生关系的 Meta 分析情况
    2.3 血浆TMAO与 CFR
3 讨论
    3.1 氧化三甲胺与冠心病预后
    3.2 冠脉血流储备与冠心病预后
    3.3 氧化三甲胺与冠脉血流储备相关性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TMAO 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5)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变化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选择
        1.2 入选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知情同意介绍
    2 研究方法
        2.1 实验分组
        2.2 冠状动脉造影
        2.3 标本采集
        2.4 菌群分析
        2.5 血清炎性因子测定
    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三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及炎性因子表达比较
    2 三组患者肠道菌群物种分类
    3 三组患者肠道菌群 Alpha 多样性分析
    4 三组患者肠道菌群 Beta 多样性分析
    5 三组患者肠道菌群组间差异显着性分析
    6 肠道菌群功能基因预测
    7 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的改变与炎性细胞因子变化的相关性
讨论
研究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附录)
致谢

(6)人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选择研究对象及分组
        1.2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临床资料采集
        2.2 冠状动脉造影(CAG)
        2.3 检测方法及结果获取
        2.4 定义
    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各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2 各组Lp-PLA2、CRP、病变血管支数、Gensini评分比较
    3 CHD和 T2DM交互作用对Lp-PLA2、CRP水平影响的析因方差分析
    4 Lp-PLA2、CRP与 Gensini评分相关性分析
    5 Lp-PLA2、CRP对各个组发病影响的Logistic回归分析
    6 Lp-PLA2、CRP及两者联合检测对CHD合并T2DM发病的预测价值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Lp-PLA2 和 CRP 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附录
致谢

(7)α-1抗胰蛋白酶对缺氧/复氧小鼠心肌细胞PI3K/AKT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Na_2S_2O_4诱导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时间模型的建立
    2.2 Na_2S_2O_4诱导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浓度模型的建立
    2.3 Na_2S_2O_4诱导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建立
    2.4 α-1 抗胰蛋白酶干预心肌细胞缺氧/复氧的浓度梯度探索
    2.5 α-1 抗胰蛋白酶干预心肌细胞缺氧/复氧的时间梯度探索
    2.6 免疫荧光检测小鼠心肌细胞PI3K、AKT及 caspase-3 分子表达
    2.7 Western Blot检测小鼠心肌细胞PI3K、AKT及 caspase-3 蛋白表达
3 讨论
    3.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病理生理改变
    3.2 小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的建立及A1AT的浓度筛查
    3.3 PI3K/AKT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3.4 A1AT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的影响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α-1 抗胰蛋白酶的研究进展以及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8)空气污染物暴露对高血压大鼠肠道微生物群和心肌组织的影响及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大气污染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1.1.1 大气污染的现状
        1.1.2 大气污染物的主要组分
        1.1.3 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1.2 大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
        1.2.1 大气污染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2.2 颗粒物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机制
    1.3 大气污染与胃肠道系统
        1.3.1 肠道微生物
        1.3.2 肠道微生物影响宿主的机制
        1.3.3 肠道微生物与心血管疾病
        1.3.4 大气污染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章 大气污染物暴露对SHR大鼠血压血脂水平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耗材
        2.1.3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动物饲养与分组
        2.2.2 染尘染毒建立大气混合污染物SHR大鼠模型
        2.2.3 SHR大鼠血压测定
        2.2.4 SHR大鼠血液样本的采集及血脂测定
        2.2.5 数据统计分析
    2.3 实验结果
        2.3.1 PM_(2.5)理化成分分析
        2.3.2 大气污染对SHR大鼠体重的影响
        2.3.3 大气污染对SHR大鼠血压的影响
        2.3.4 大气污染对SHR大鼠血脂的影响
    2.4 讨论
第3章 大气污染物对SHR大鼠粪便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1.1 实验试剂
        3.1.2 实验耗材
        3.1.3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SHR大鼠粪便样本的采集
        3.2.2 SHR大鼠粪便DNA提取方法
        3.2.3 PCR扩增及建库测序
        3.2.4 序列数据分析
    3.3 结果
        3.3.1 测序数据质量评价
        3.3.2 稀释曲线与Alpha多样性
        3.3.3 Beta多样性分析
        3.3.4 微生物群落组成分析
        3.3.5 PICRUSt2预测肠道细菌群功能
    3.4 讨论
第4章 大气污染物对SHR大鼠心肌基因表达的影响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1.1 实验试剂
        4.1.2 实验耗材
        4.1.3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SHR大鼠心肌组织样本的采集
        4.2.2 RNA提取与检测
        4.2.3 测序文库构建与质检
        4.2.4 Illumina测序
        4.2.5 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
        4.2.6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HR大鼠心肌损伤相关基因mRNA水平
        4.2.7 Western Blot检测SHR大鼠心肌损伤相关蛋白表达水平
        4.2.8 免疫荧光检测SHR大鼠心肌损伤相关蛋白
    4.3 实验结果
        4.3.1 转录组测序结果质量评价
        4.3.2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4.3.3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差异表达基因
        4.3.4 差异基因对心肌信号通路的影响
    4.4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杠柳毒苷对H9C2心肌细胞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实验一 不同浓度杠柳毒苷对H9C2 细胞活力及毒性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细胞
        1.2 实验药物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仪器与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H9C2 心肌细胞培养
        2.2 药物制备
        2.3 MTT细胞增殖检测
        2.4 CCK-8 细胞活性检测
        2.5 LDH释放试验
        2.6 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实验二 杠柳毒苷对H9C2 细胞凋亡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细胞
        1.2 实验药物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
        2.2 Western Blot法检测Cleaved Caspase-3、VEGF-A表达
        2.3 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实验三 杠柳毒苷通过调控Akt途径影响缺氧诱导的H9C2 细胞凋亡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细胞
        1.2 实验药物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Western Blot法检测P-Akt、Akt表达
        2.2 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讨论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一 心肌细胞的凋亡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1 心肌细胞凋亡的调控因素
        1.1 Bcl-2 家族
        1.2 caspase家族
        1.3 细胞色素C
        1.4 TNF-α
        1.5 p53
        1.6 其他
    2 心肌细胞凋亡的三大途径
        2.1 线粒体凋亡通路
        2.2 死亡受体凋亡通路
        2.3 内质网应激凋亡通路
    3 心肌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
        3.1 PI3K/Akt
        3.2 MAPK
        3.3 AMPK
        3.4 NF-κB
        3.5 其他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杠柳毒苷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 抗炎活性
    2 抗肿瘤活性
    3 强心作用
    4 免疫调节作用
    5 药物代谢动力学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10)内脏脂肪代谢评分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预测因子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仪器
    2.2 研究对象
    2.3 基线入组和排出标准
    2.4 数据收集
        2.4.1 问卷调查
        2.4.2 体格检查
        2.4.3 血样的采集
        2.4.4 血样的分离及检验
    2.5 定义
        2.5.1 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2.5.2 腰高比(Waist height ratio.WHt R)
        2.5.3 腰臀比(Waist hip ratio.WHR)
        2.5.4 中心型肥胖
        2.5.5 适度的身体锻炼
        2.5.6 METS-IR的计算公式
        2.5.7 METS-VF的计算公式
        2.5.8 VAI的计算公式
        2.5.9 LAP的计算公式
        2.5.10 Estimation of deep-abdominal-adipose-tissue (DAAT)的计算公式
        2.5.11 高血压
        2.5.12 糖尿病
    2.6 结局定义
    2.7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纳入流程
    3.2 研究对象的基线特征
        3.2.1 按照不同性别的基线特征比较
        3.2.2 按照不同METS-VF组别的基线特征比较
    3.3 ASCVD事件的发病率
    3.4 METS-VF与 ASCVD事件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分析
    3.5 METS-VF与其组成参数对ASCVD事件预测性能的比较
    3.6 METS-VF与常用评价内脏脂肪的指标对ASCVD事件预测性能的比较
4 讨论
5 结论
本论文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内脏脂肪组织及其评估指标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细胞因子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脂肪功能紊乱参与心血管稳态失衡调控的研究进展[J]. 石晓东,阮承超.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22(01)
  • [2]中药调控脂肪因子防治心血管疾病及其风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 于子璇,张书萌,刘佳,江雨洁,陈伶利,李杰. 医学综述, 2021
  • [3]活血化瘀中药联合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研究[D]. 高丽霓.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4]氧化三甲胺、冠脉血流储备与冠心病预后关系的Meta分析[D]. 白雪琦.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5]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变化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研究[D]. 陈超. 青岛大学, 2021(02)
  • [6]人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相关性研究[D]. 潘洋. 青岛大学, 2021(02)
  • [7]α-1抗胰蛋白酶对缺氧/复氧小鼠心肌细胞PI3K/AKT的影响[D]. 黄达.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1(02)
  • [8]空气污染物暴露对高血压大鼠肠道微生物群和心肌组织的影响及机制探讨[D]. 陈冬梅. 吉林大学, 2021(01)
  • [9]杠柳毒苷对H9C2心肌细胞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张小莉.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10]内脏脂肪代谢评分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预测因子的探索[D]. 苗琳琳.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标签:;  ;  ;  ;  ;  

细胞因子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