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佛字“业”为“恶”的嬗变

论佛字“业”为“恶”的嬗变

一、谈佛教词语“业”向“孽”的嬗变(论文文献综述)

舒慧君[1](2019)在《山西介休刻本宝卷词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宝卷源自佛教俗讲,是明清时期重要的民间文献,其语言具有十分鲜明的口语色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语言特点。基於对山西介休宝卷的整理分析,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搜集了四部介休刻本文献资料,进行版本校勘,整理为相对可靠的语料,在切词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语料库。第二,分专题对介休刻本宝卷的词汇进行研究。具体包括方俗语词和同素逆序词两个专题,分别考察介休刻本宝卷在词义和词形上呈现的特点。本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是对山西介休宝卷的词汇特点进行描写。结合介休宝卷运用的宗教词汇、方俗语词以及熟语情况,总结出所选语料具有专业性和口语性特点。第二章考察介休刻本宝卷中的方俗语词。我们分别对方俗语词的语义内容、构词特点进行研究,并针对其中的特殊词语进行训释。从语义内容上看,主要分为称谓类、名物类、动作类、性状类等词类。从结构形式上看,以复合式方俗语词为主要构词方式,重叠式和附加式数量较少,两者比重大致相当。第三章着重探讨宝卷词汇在词形上的特点。通过对宝卷同素逆序词进行历时和共时的比较,分析其在现代汉语中的留存情况,并与同时期《老残游记》中的同素逆序词进行对比,指出宝卷语言的灵活特徵,也反映了在复音化过程中,部分汉语词汇尚未定型的语言事实。

贾翠凤[2](2018)在《《大宋宣和遗事》述宾结构研究》文中指出《大宋宣和遗事》是宋代的一部讲史话本,材料众多,内容丰富,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丰富的述宾短语和述宾式双音词,为揭示《大宋宣和遗事》的述宾结构面貌提供了可能,也为研究宋代词汇乃至汉语词汇提供了宝贵资料。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缘由、《大宋宣和遗事》的研究现状、版本流传情况以及一些相关的理论问题。第一章从宾语的语义角色出发,考察了《大宋宣和遗事》述宾结构的语义关系。研究发现,受事宾语占绝对优势,没有典型的施事宾语,其他类宾语数量不多,却共同构成了《大宋宣和遗事》富有特色的述宾语义关系。第二章着重探讨了述宾式双音词的来源和述宾式离合词的发展状况。从来源角度,将《大宋宣和遗事》中的述宾式双音词分为承古词和新词新义,述宾式双音词多承袭前代,尤以上古最多,反映了汉语词汇的继承性和稳定性;新词新义包含一些口语色彩浓厚的口语词,书写形式灵活多样,有些新词新义还可以为《汉语大词典》提供或提前书证,对辞书的编纂具有重要价值。其中的述宾式离合词包括名词、代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助词、趋向动词、数量短语等多种扩展形式,与现代汉语基本一致,只是成熟度相对较低;《大宋宣和遗事》中的大多数离合词仍然保留在现代汉语中,另有一些或消失,或仅保留在书面语中,或被其他词语形式代替。第三章对述宾短语词汇化现象展开讨论,其条件和原因主要体现在语义、语音、人的心理和认知基础等方面。述宾短语的述语具有弱动作性,宾语具有非具体性和无指性,宾语受述语的影响度小,为《大宋宣和遗事》中的述宾短语发生词汇化提供了语义条件;韵律因素的框限作用和汉语双音化的发展趋势提供了一定的语音条件;而隐喻、转喻的认知机制和组块心理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词汇化的完成。

TRAN VIET HOAI THANH(陈曰怀清)[3](2017)在《现代越南佛教词语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佛教发源于印度地区,并随着历史的发展变迁逐渐向世界各地进行传播。总体来看,佛教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发展,对世界上众多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在佛教传入一些国家和地区并进行传播发展的过程中,会对当地的历史、文化、文学、语言、风俗等多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越南地处中南半岛诸国的最东边,自古以来受中国文化和思想影响很大。公元2世纪左右,佛教开始从中国传入越南,并逐渐在越南生根、发展。在传入越南之后,佛教同样对其语言、文化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越南佛教属于汉传佛教支系,与中国佛教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属于直接的法脉传承。其中,在越南、中国两国语言文化不断接触与交流过程中,产生了越南佛教词语。越南佛教词语属于汉越词语的一个系统,指的是那些来源于古印度佛教的词语,这些词语均被《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现代汉语词典》明确指出这些词语属于佛教用语,并有相应的梵文批注。但这些词语大多维持了“源”的发展状态,未发生任何改变,也未在通用语中出现新的用法和意义。因此,这些佛教词语仅在佛教领域中运用得较为普遍,并未真正融入现代汉语中。还有一些词语,虽然受到了汉化的影响,但主要运用于佛教领域,这些词语也属于佛教词语。越南佛教词语是在本国语言与中国语言进行接触的过程中产生的,因此,既具有汉越词的特点,也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它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语音、词汇以及语法系统,这为越南佛教词语的具体研究活动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以及研究经验。以往的学者对汉越词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各种常规汉越调,关于佛教领域内汉越词语的研究非常少,汉源佛教词语虽作为汉越词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相关的研究只零星地出现在一些汉越词研究或越南语外来词研究中。为此,在本篇论文中,作者选择以越南佛教词语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研究过程中,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展开,首先对以往学者在汉语佛教词汇与越南语佛教词语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总结,以了解佛教在越南的发展历程及其产生的相关影响进行回顾总结;其次从词源、特点以及语义等方面,对现代越南佛教词语进行研究;最后从文化的角度,对越南佛教词语的文化内涵进行阐释。本研究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现代越南佛教词语的来源。对现代越南佛教词语的来源进行研究,分析其语料来源与选词标准。并对佛教专业术语和现代越南语中的佛教词语进行研究,分析越南语中佛教词语的地位以及现代越南语中佛教词语收录缺失问题。进而分析佛教词语在现代越南语的地位,掌握其相应特点了解其特殊的语言文化价值;第二、现代越南佛教词语的特点。对现代越南佛教词语的特点进行研究,包括佛教词语的越化和越南语佛教词语的自身特殊性等。通过研究发现,现代越南佛教词语具有鲜明的特点,组词能力强、书面语形式与口语形式并存,且具有多音节化、词义俗化、含义丰富的特征;第三、现代越南佛教词语的语义。从语义角度,对现代越南佛教词语进行研究。通过研究梵、汉、越佛教词语意义关系和词义发展变化情况,越南语熟语中的佛教词语。进而梳理不同佛教词语在意义方面的特点和相互关系,掌握其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和特点等;第四、现代越南佛教词语的文化阐释。从文化角度,对越南佛教词语进行分析,其中涉及到不同的文化领域,包括越南佛教节日和佛教建筑以及礼佛文化、佛教称呼常用语等。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佛教在越南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发展,并对越南的文化和风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在佛教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佛教词语来源十分复杂,涉及到多个方面并且形成自己独特的特点,如:具有多音节、书面语形式与口语形式并存、组词能力强、词义俗化、含义丰富等等。现代越南佛教词语在语义方面与汉佛教存在密切的关系,意义基本相同,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同之处。如:在长期的发展变化中,出现义项增减以及意义范围、感情色彩改变等情况。在越南人民的日常生活常使用语言中,也存在大量的佛教词语。这些词语富含丰富的佛教内容,结构多样化,还具有通俗性和口语性等特征。在向梵语佛教进行词语借用方面,梵语佛教词语、越南语佛教词与现代汉语佛教词语存在着一定的区别,这些不同最终促成借用结果的不同。总体来看,越南语佛教词语与汉语中相应的词语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而受到不同语言文化的影响,相同的佛教词语可能会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发展趋势,并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陈兵[4](2016)在《四川南部县方言词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利用《汉语方言词语调查条目表》和《方言调查字表》,在方言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用国际音标如实地记录单字和词汇的语音,并细致地研究单点方言的语言状况,以填补四川方言调查的区域空白。本文主要采用调查法、描写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南部县方言词汇进行详细的研究。论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南部县地理人口及历史沿革,界定本文研究内容、意义及方法,并介绍南部县方言的研究现状以及南部县方言音系。第二部分是南部县方言词汇的特点,归纳南部县方言词汇的构词特点和语义特点:一是有一些特殊的词缀;二是重叠,与普通话相比,南部县方言中重叠式最大的特点是:名词、动词、形容词语素重叠都可以构成名词。第三部分是南部县方言词汇的比较研究和历时考察。从共时的角度将南部县方言词汇与现代汉语普通话词汇进行比较,并从历时的角度对南部县方言词汇进行考察。第四部分是南部县方言词语考释举隅。本章选取南部县方言中常用而通常难以写出本字或用同音字代替的三十二个方言词语,在参考前人考释成果的基础上,力求考释出它们的本字,并对部分方言词语进行例释。第五部分是结语,即本文的结论和研究展望。

刘艳玲[5](2012)在《《醒世姻缘传》詈词的分类考察(续)》文中研究说明[续2011年第4期]2.5东西、杭杭子、~材蛐才、~货、~物、烂蛐滥桃这一组詈词皆为以物骂人,指斥对方不是人。例62别说他不过是一个少眼没鼻子的东西,他就是条活龙,也不过是一个。(95蛐1222罗氏对童寄姐)"杭杭子"表示轻蔑,指人时意为家伙,指物时意为东西。例63了不的!那里这们个野杭杭子!新来乍到,还不知道是姓张姓李,

石利华[6](2008)在《佛教词语的汉化》文中研究说明语言是经常在变的,语音、语义、语汇、语法都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为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必须研究佛教文化与汉民族语言的密切关系。东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土,并逐步由印度佛教发展成为中国佛教,大量佛源外来词被译借到汉语中,并逐步成为汉语词汇的组成部分,我们称这一过程为佛源外来词的汉化,佛教词语的汉化对汉语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佛教词语的汉化:1)汉化方式;2)汉化特点;3)汉化过程中对汉语词汇的吸收;4)佛词汉化对汉语的影响:5)融入汉语后的变化。

刘福根[7](2007)在《古代汉语詈语小史》文中指出汉语詈语是汉语词汇不可分割的部分,汉语詈语具有漫长的历史。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对汉语詈语进行初步探讨。首先,试图勾勒古代詈语的历史脉络:滥觞于先秦,发展于秦汉,经三国至南北朝的丰富,历隋唐而繁衍,在宋元时转型,至明清乃泛滥。其次,在前贤研究基础之上,对若干詈语的语源流变考释略有新见,并尝试从个别角度对詈语进行社会文化意蕴分析,重点从禽兽类詈语看汉语詈语体现的人性论,从性别类詈语探讨汉语詈语表现出来的女性歧视。除此外,本文还涉及了骂詈行为等方面的研究。

杨同军[8](2004)在《谈佛教词语“业”向“孽”的嬗变》文中指出佛教词语“业”在汉译佛经中可指善业、恶业、不善不恶之业,后来在中土文献中多用来偏指“恶业”,宋元以后又开始逐渐被“孽”所替代,而其大量替代主要发生在明清之际。本文描写了这一嬗变过程在词义演变和词语更替上的发展轨迹,并探讨了其中的原因。

二、谈佛教词语“业”向“孽”的嬗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佛教词语“业”向“孽”的嬗变(论文提纲范文)

(1)山西介休刻本宝卷词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一)语言学方面的研究
        (二)文学、宗教学和文献学等相关研究
    三、研究材料和方法
        (一)研究材料
        (二)研究方法
    四、词汇研究意义
        (一)语言学价值
        (二)辞书编纂价值
第一章 介休刻本宝卷词汇特点
    一、介休刻本宝卷词汇的专业性
        (一)道教专有词汇
        (二)佛教专有词汇
    二、介休刻本宝卷词汇的口语性
        (一)方俗语词
        (二)熟语
第二章 介休刻本宝卷方俗语词研究
    一、宝卷方俗语词分类例释
        (一)称谓类方俗语词
        (二)名物类方俗语词
        (三)动作类方俗语词
        (四)性状类方俗语词
    二、宝卷方俗语词的构成特点
        (一)语音形式
        (二)结构形式
第三章 介休刻本宝卷同素逆序词研究
    一、同素逆序词的界定
    二、宝卷同素逆序词的分类
        (一)宝卷同素逆序词的概况
        (二)同素逆序词的意义分类
    三、宝卷同素逆序词的特点
        (一)同素逆序词的成因
        (二)与《老残游记》同素逆序词的对比
        (三)存亡情况
结语
参考文献
引用书目
附录
致谢

(2)《大宋宣和遗事》述宾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大宋宣和遗事》的版本
    四、相关判断标准
第一章 《大宋宣和遗事》的述宾短语
    第一节 宾语的语义角色与述宾结构的语义关系
    第二节 《大宋宣和遗事》述宾结构的语义关系
    小结
第二章 《大宋宣和遗事》的述宾式双音词
    第一节 述宾式离合词
    第二节 述宾式双音词的来源
第三章 《大宋宣和遗事》双音述宾短语的词汇化
    第一节 词汇化述略
    第二节 《大宋宣和遗事》双音述宾短语词汇化例释
    第三节 述宾短语词汇化的规律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3)现代越南佛教词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越南佛教的基本情况分析
        1.1.2 佛教词语的界定
    1.2 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2.3 研究内容
    1.3 研究框架
    1.4 研究综述
        1.4.1 汉语佛教词汇
        1.4.2 越南语佛教词语研究
    1.5 佛教在越南的发展历程及影响
        1.5.1 佛教向越南的传入
        1.5.2 佛教在越南的发展阶段
        1.5.3 佛教对越南的影响
第二章 现代越南佛教词语来源研究
    2.1 语料来源与选词标准
        2.1.1 本文佛教专用词语的来源
        2.1.2 《现代越南语大辞典》中的佛教词语
    2.2 辞典中佛教专科词语的比较
        2.2.1 越南《慧光佛学辞典》与段中群《佛学辞典》训语收录情况
        2.2.2 越南《慧光佛学辞典》与《佛光大辞典》之比较
        2.2.3 《佛学辞典》、《慧光佛学辞典》与《越南语大词典》之比较
    2.3 《现代越南语大辞典》中的佛教词语
        2.3.1 《现代越南语大辞典》中的佛教词语来源
        2.3.2 《现代越南语大辞典》中佛教词语分类
    2.4 《现代越南语大辞典》佛教词语的地位
        2.4.1 越南语外来词
        2.4.2 越南语汉越词
    2.5 《现代越南语大辞典》中佛教词语收录及存在问题
        2.5.1 《现代越南语大辞典》对词语释义的问题
        2.5.2 《现代越南语大辞典》所收录词语数量及选词的多余
        2.5.3 梵音标记的问题
第三章 现代越南佛教词语特点研究
    3.1 佛教词语的越化
        3.1.1 语音的越化
        3.1.2 文字的越化
        3.1.3 词义的越化
    3.2 越南语佛教词语的特点
        3.2.1 汉越词的多音节化
        3.2.2 词义俗化
        3.2.3 含义丰富
        3.2.4 书面语形式与口语形式并存
        3.2.5 组词能力强
第四章 现代越南佛教词语语义研究
    4.1 梵、汉、越佛教词语意义关系
        4.1.1 意义基本相同
        4.1.2 梵、汉、越佛教词语意义区别
    4.2 梵、越佛教词语词义发展变化情况比较
    4.3 越南语熟语中的佛教词语
        4.3.1 越造熟语多,借用汉文佛教熟语少
        4.3.2 口语性、通俗性显着
        4.3.3 成语结构多样性显着
        4.3.4 熟语富含佛教内容
第五章 现代越南佛教词语文化阐释
    5.1 佛教称呼常用语
        5.1.1 佛教术语
        5.1.2 日常口语
    5.2 佛教词语与越南礼佛文化
    5.3 佛教词语与越南佛教建筑
        5.3.1 越南佛寺的相关名称及建筑物的结构名称
        5.3.2 越南佛寺寺名
    5.4 佛教节日与越南佛教词语
    5.5 佛教词语与越南民间习俗
    5.6 佛教词语与越南文学
        5.6.1 佛教词语与越南文学
        5.6.2 越南文学着作中的越造佛教词语
        5.6.3 越南文学着作中的汉文佛教词语
第六章 结语
    6.1 本文研究重点回顾
    6.2 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
    6.3 本文研究的不足与后续研究重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四川南部县方言词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南部县地理人口及历史沿革
        (一)南部县地理人口
        (二)南部县历史沿革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意义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三、南部县方言的研究现状
        (一)四川方言的研究现状
        (二)南充市(南部县)方言的研究现状
    四、四川南部县方言音系
        (一)方言调查合作人
        (二)南部县方言的声韵调
        (三)南部县方言声韵调配合规律
        (四)南部县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比较研究
第一章 南部县方言词汇的特点
    第一节 构词特点
        (一)重叠
        (二)派生
        (三)复合
        小结
        一、存在丰富的重叠词
        二、存在一些特殊词缀
    第二节 语义特点
        一、理性义的特点
        二、色彩义的特点
第二章 南部县方言词汇的比较研究和历时考察
    第一节 南部县方言词汇与现代汉语普通话比较
        一、南部县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音节差异
        二、南部县方言中几个语义场与普通话的比较
    第二节 南部县方言词汇的历时考察
        一、南部县方言中的传承词
        二、南部县方言中的变异词
第三章 南部县方言词语考释举隅
结语
附录 南部县方言词汇分类表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6)佛教词语的汉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序言
第1章 佛教词语汉化方式
    1.1 用音译方式汉化佛词
    1.2 意译法汉化佛词
    1.3 音译、意译结合
第2章 佛教词汉化特点
    2.1 多种书写形式记录同一个词
    2.2 汉化时用字的选择
    2.3 汉化时用词的选择
    2.4 用词口语化、世俗化
第3章 汉化过程中对汉语词汇的吸收
    3.1 对儒家词语的吸收
    3.2 对道家词语的吸收
    3.3 对其他汉语词汇的吸收
第4章 佛词汉化对汉语的影响
    4.1 语音方面
        4.1.1 促进音韵学的发展
        4.1.2 保存了部分汉字古音
    4.2 词汇方面
        4.2.1 汉化成为汉语基本词汇
        4.2.2 佛教词语汉化成为根词
        4.2.3 由根词发展出类词缀
        4.2.4 其他较常用的词语
    4.3 语法方面
    4.4 保存大量古代语言材料
第5章 汉化以后的发展
    5.1 词形的发展变化
    5.2 词义的发展变化
        5.2.1 汉化前后词义变化
        5.2.2 流传中词义发生变化
        5.2.3 进入特定领域产生新义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7)古代汉语詈语小史(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一、骂詈与詈语
    二、汉语詈语研究概况
    三、本文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章 先秦:詈语的滥觞
    一、禽兽类詈语的思想伦理背景
    二、身份类詈语的社会历史根源
    三、种族类詈语的民族分化渊源
    四、结语
第二章 秦汉:詈语的发展
    一、身份类詈语与对位贱者的贬斥
    二、禽兽类詈语与人兽之分的继续强调
    三、性别类詈语与对女性的歧视轻辱
    四、结语
第三章 三国至南北朝:詈语的丰富
    一、骂詈之普遍与形式之多样
    二、詈语之丰富与类别之众多
    三、结语
第四章 隋唐:詈语的繁衍
    一、骂詈之个例与方式方法之增多
    二、詈语种类之增多与系统化
    三、结语
第五章 宋元:詈语的转型
    一、宋元詈语的转型
    二、宋元詈语的主要类别
    三、宋元詈语特点及原因简析
第六章 明清:詈语的泛滥
    一、明清詈语分类介绍——以《金瓶梅》为例
    二、明清詈语用法描述——以《红楼梦》为例
    三、明清詈语补议
第七章 汉语詈语文化意蕴例析
    一、从人兽之辨看汉语詈语体现的人性论
    二、从男女之别看汉语詈语反映的女性歧视
主要征引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8)谈佛教词语“业”向“孽”的嬗变(论文提纲范文)

一、佛教词语“业”在佛典中的表现
二、佛教词语“业”在中土汉语文献中的表现
三、佛教词语“业”向“孽”的嬗变
四、佛教词语“业”向“孽”嬗变的原因
五、余论

四、谈佛教词语“业”向“孽”的嬗变(论文参考文献)

  • [1]山西介休刻本宝卷词汇研究[D]. 舒慧君.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3)
  • [2]《大宋宣和遗事》述宾结构研究[D]. 贾翠凤. 南京师范大学, 2018(01)
  • [3]现代越南佛教词语研究[D]. TRAN VIET HOAI THANH(陈曰怀清).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2)
  • [4]四川南部县方言词汇研究[D]. 陈兵. 西北师范大学, 2016(06)
  • [5]《醒世姻缘传》詈词的分类考察(续)[J]. 刘艳玲. 蒲松龄研究, 2012(01)
  • [6]佛教词语的汉化[D]. 石利华. 西南大学, 2008(09)
  • [7]古代汉语詈语小史[D]. 刘福根. 浙江大学, 2007(04)
  • [8]谈佛教词语“业”向“孽”的嬗变[J]. 杨同军. 宗教学研究, 2004(04)

标签:;  ;  ;  ;  ;  

论佛字“业”为“恶”的嬗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