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上村种菇致富

西上村种菇致富

一、溪上村种菇奔小康(论文文献综述)

黄斯,克卓燕[1](2018)在《关于福安市范坑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调研与思考》文中研究表明范坑乡是福安市唯一的省级老区特困乡,二十多年前,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曾三下范坑乡,心怀民生之艰,致力于扶贫脱困。当地乡村干部牢记嘱托,一任接着一任干,脚踏实地走出一条边远山乡扶贫脱困之路。2016年以来,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范坑乡乡党委、乡政府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创新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该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尚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金群力[2](2009)在《浙江省食用菌产业现状、问题和对策》文中指出我国食用菌生产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形成独立的优势产业,食用菌生产不仅是脱贫的手段,而且是产地人们致富奔小康的首选,为循环农业重要一环。虽然有良好产业前景,但存在问题也不少,面临各类挑战。为了对产业今后发展提出思路,本文从浙江省食用菌发展历史出发,结合本人多年来从事科研生产的经历和经验,在大量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历史和现状,系统分析后归纳出目前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以下主要问题:1、对食用菌的定位评价不清,即功与过的认识不清;2、菇种种植结构不合理,传统产区效益日渐低下,阔叶树资源问题突出;3、从业人员素质低,老龄化和劳动力外移现象突出,生产企业、科研、教育机构食用菌专业人员缺乏;4、经营规模的不经济即专业化缺乏;5、品种及原辅材料存在散、乱、差现象,生产标准缺乏可操作性,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出口遭遇品种及知识产权技术壁垒;6、科研、专用设施、设备开发等产业配套滞后,深加工程度低,产业链短浅,产品附加值较低;7、自主品种选育和野生资源保护和利用研究滞后。针对以上问题,运用农业推广学理论,分析提出了浙江省食用菌发展的相应建议与对策:1、统一认识,调整菇类种植结构,开发替代资源,利用国内外原料和生产资源,使产业与环境协调发展;2、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国内消费市场培育,减少出口对产业的影响,3、同时向深加工发展,弘扬菇蕈文化,发展旅游观光来拓宽领域和延长产业链,从而提高产业开发的广度和深度;4、通过组建合作组织推进产业化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标准化水平;5、校企联合培养;加快加强专业人员培养和储备;6、加大投入,生产急需的共性技术难题攻关,扶持配套设施、设备研究与开发,建议机械及专用设施等列入政府补贴目录推进机械化进程;7、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结合进行品种选育与野生资源保护开发,选育具有自主产权的品种,提供持续稳定的优良菌种;8、制订标准时,提高标准的可操作性;9、设立身份证制度,使产品发生问题时可以追溯,从而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美誉度,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增加市场的稳定性。

邬志坚,王舜祁,吴大军,徐华良[3](2007)在《蜜桃之乡话蜜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奉化水蜜桃向以"琼浆玉露"、"瑶池珍品"着称于世。七、八月间,是蜜桃飘香的季节。我们特请本刊特约通讯员采写了桃文化、科技创新和兴桃富农特稿,奉献给广大读者,让大家在品尝奉化水蜜桃的同时,进一步了解水蜜桃的文化传承、科技内涵,共同关注和发展水蜜桃生产,创造更加甜蜜、美好的生活。

王逍[4](2007)在《走向市场:一个畲族村落的农作物种植与经济变迁》文中指出畲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散杂居农业民族,其主体人口分布于我国广袤的东南山区。基于畲族经济较之东南区域经济严重滞后的现实,本文试图通过对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敕木山区以惠明寺村为中心的畲族村落群经济变迁之田野调查,为畲族经济发展模式提出较有普遍意义的思考。对畲族经济问题的关注,无论是从畲族研究的时代要求和学术使命,抑或从民族平等、社会和谐、城乡协调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多维度来审视,均具有较强的现实紧迫性。本文采取以惠明寺村为深度田野个案、以周边六个畲村为田野参照物的点面结合的调查方法,首先从畲族与市场关系的历史变迁切入田野对象(第一章),然后勾勒惠明寺村庄聚落变迁及农作物种植与经济变迁图像(第二、三章),再着力聚焦于惠明寺村人如何在各种力的交错互动中,通过惠明茶的复兴而逐步走向市场,进而阐析其走向市场的动力与阻力(第四、五、六章),同时选取田野参照村落的若干经济面相,与惠明寺村进行共性及个性的比较(第七章)。最后,在田野调查与文献资料相互观照和畲族历史与现实深度评估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第八章):一、依托畲区资源禀赋、发挥山区资源优势,从传统与现代整合的角度,实现畲区由传统生存型农业向现代商品化农业转变,是畲族经济转型的方向。二、超越“耐劳杂作、弗事商贾”的传统农本意识,淡化“山野自足、于世无求”的族群封闭心理,强化多维度的族群互动等观念和实践层面的文化自觉,是畲族经济转型的内在活力。三、有效发挥政府职能,为优化畲区产业结构、加快畲族人力资源建设、完善畲区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等提供制度性支持,是畲族经济转型的外在条件。

方争游,吴杰[5](2004)在《金针菇造就小康村》文中认为 地处浙西偏僻山区的浙江省开化县封家镇溪上村,农民靠种植金针菇致富。每年有九成农民种菇,年种植两万菌棒的专业大户有150多户。全村每年种植金针菇都在350万菌棒以上,年创产值700余万元,户均金针菇收入4万余元,人均纯收入4300元。数年前,该村被上级授予"小康村"称号。溪上村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人均耕地只有7分田,长期以来一直摆脱不了贫困。上个世纪80年代初,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村党支部号召村民积极发展食用菌生产,当时由于不懂技术,不了解

方争游[6](2004)在《溪上村种菇奔小康》文中提出 开化县封家镇溪上村余金土依靠科技致富,成了远近闻名的"种菇状元"。1993年以后,在他的传帮带下,全村有158户种植金针菇,占全村总户数166户的90%。1997年,余金土荣获"浙江省新家庭示范户"光荣称号,溪上村被衙州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小康村"。1991年10月,余金土开始种植金针菇,夫妻俩带着5000袋金针菇,在杭州安营扎寨,现采现卖,辛苦4个月,赚钱5000元。自1991年至今,余金土种金针菇已13年,累计种植23万袋,仅金针菇一项已净赚20万元。余金土种金针菇致富,受到了干部群众的赞赏,1993年村委会换届选

方争游[7](2003)在《封家镇农民种菇奔小康》文中指出 有“衢州金针菇乡”之称的开花县封家镇名不虚传。全镇共种植金针菇1831万袋,产值3662万元,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76.59%。2002年,仅金针菇一项该镇农民就增收2160万元,人均增收2000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58.3%。食用菌生产已成为封家镇农民的“黄金产业”。2002年,封家镇有760户农户外出种植金针菇,占全镇总户数的23.97%,外出菇农在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30多个大中城市种植金针菇。据对上海、杭州、苏州、合肥、南通、南昌、长沙等231户菇农的调查,共种植金针菇483.9万袋,销售收入

阳城县芹池乡人民政府[8](2000)在《走科教兴芹之路 创小康文明佳绩》文中指出池芹是个山区乡镇,以农业为主导产业。他们在“科教兴乡”过程中,坚持走“经济腾飞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的路子,狠抓教育,全面提高乡民素质。有了人才,知识就是力量。他们从本乡实际出发,全面调整了产业结构,形成了十大生产基地,使全乡人民过上小康生活。这个科教兴乡经验很有说服力。

邓华锋[9](1998)在《南方集体林股份合作制森林经营管理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南方集体林如何建立有自身特色的森林经营管理体系,一直是许多林业工作者探索的课题。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在体系上总囿于传统模式而难有突破。本文以两个根本性转变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出发点,从经营主体入手探讨南方集体林森林经营管理转型:包括经营主体的建设、森林经营机制的转换和森林资源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及价值观念及经营取向的转变等。在南方集体林区多种林业经营组织形式中,笔者复又选择林业股份合作制这一新的企业制度形式,构建南方集体林股份合作制森林经营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体系和框架。 林业股份合作制是南方集体林区林农的伟大创举,是以合作制为基础,兼有股份制特点的一种新型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方向的企业制度形式。福建三明市、湖南怀化市、贵州锦屏县分别代表了林业股份合作制在南方集体林区的典型模式。实践表明:“群众自愿”、“政企职责分开”是林业股份合作制成败的两个关键因素。真正面向市场、自主经营的林业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建立,为转换企业森林经营机制及改革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提供了恰当的实现形式。 股份合作制森林经营机制包括:目标—对象系统、动力机制、森林资产经营系统、约束机制,以及对上述因子起协调、维护作用的产权维护系统和分配机制。它们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使企业围绕市场开展有活力的经营。在这种机制下的森林经营,特别重要的是经营权的获得及收益权的落实。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品决策权是经营权的核心,通过它实现结构调整及森林经营的动态决策,以在满足各种约束条件下提高土地收益率。 股份制合作制森林资源管理体制主要涉及企业与政府的关系,特别是双方行为的界定。主管部门必要的直接管制行为与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要有严格区分。这主要体现在产品处置权上,行业生态约束与维护资产权益要协调统一。 股份合作制森林经营管理实践两个最主要的特点,一是市场导向的资产经营,二是参与式森林经营管理。为使方案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顺利实施,文中提出了建立实施保障系统,包括内部适应性管理系统和外部环境支持系统。 最后,在湖南省靖州县江冲股份合作林场进行了森林经营管理的初步实践。

吴光华[10](1996)在《用科技引导农民走上致富之路》文中研究说明 地处浙西山区的开化县,与浙、皖、赣三省七县交界,面积2236平方公里,山地丘陵占89%,平畈垄畈占11%,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是一个地域大县、经济小县、财政穷县,人称浙江的西藏,县级财政收入除上缴外,余下寥寥无几,完全是个吃饭型财政,没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发展经济。山区农民要脱贫致富奔小康,谈何容易。近几年来,该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在一无资金、二缺人力的情况下,紧密结合山区实际,用科技引导农民走上致富

二、溪上村种菇奔小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溪上村种菇奔小康(论文提纲范文)

(1)关于福安市范坑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调研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一) 抓好精准识别, 把握总体方向
    (二) 抓好因人施策, 把握精准要义
    (三) 抓好六大工程, 夯实扶贫基础
    (四) 抓好机制创新, 提升扶贫质效
二、推进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 地处偏远山区, 基础设施薄弱
    (二) 主导产业不明显, 社会民生事业相对滞后
    (三) 人口整体素质偏低, 不利于农业多元化发展
三、推进精准脱贫的思考建议和相关对策措施
    (一) 扶贫先扶志
    (二) 扶贫必扶智
    (三) 依靠核心力量, 充分发挥其保障推动作用
    (四) 产业联动, 农企互动, 着力增强贫困对象的造血功能
    (五) 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
    (六) 整合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资源, 带动农民增收
    (七)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夯实扶贫基础

(2)浙江省食用菌产业现状、问题和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食用菌综述
    1.1 食用菌——理想的健康食品
        1.1.1 食用菌营养价值
        1.1.2 食用菌的药用价值
    1.2 我国食用菌文化发展的起源及消费现状
    1.3 传统饮食文化中菇类具有重要地位
    1.4 食用菌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砝码
    1.5 食用菌产业对产地社会的深刻影响
2 发展现状
    2.1 食用菌种类概况
        2.1.1 世界栽培的食用菌概况
        2.1.2 我国栽培的食用菌种类和概况
        2.1.3 70年代末以来增加的栽培种类
    2.2 我国食用菌进出口情况
    2.3 国内及省内食用菌主要科研和教学资源情况
    2.4、浙江省食用菌历史沿革及地位
        2.4.1 食用菌-香菇栽培起源
        2.4.2 香菇栽培技术的四次变革与我省在生产技术上的地位
    2.5 浙江省食用菌产业概况及分析
        2.5.1 浙江省食用菌产业汇总数据
        2.5.2 食用菌产值及其在经济作物中所占比例变化
        2.5.3 不同菇种比例构成(菇分)
        2.5.4 不同年份菇种变化
        2.5.5 珍稀菇比例变化
        2.5.6 食用菌产值占农业种植总值比例变化
        2.5.7 省内不同区域的菇种分布
3 存在问题及分析
    3.1 对食用菌产业的功过认识有争议
        3.1.1 食用菌产业对农民和农村经济的影响不了解
        3.1.2 食用菌对生态影响,即存在菇林矛盾
    3.2 菌种和原辅料存在问题和隐患
    3.3 知识产权和技术壁垒等方面存在问题
        3.3.1 食用菌品种知识产权问题困扰
        3.3.2 国际贸易中遭遇技术壁垒
    3.4 对野生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重视不够
    3.4 工厂化、机械化等发展存在的问题
        3.4.1 食用菌工厂化含义
        3.4.2.工厂化设施栽培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3.4.3 国内工厂化发展尚处于导入期
        3.4.4 国内工厂化投入与效益不对应的矛盾
    3.5 从业人员层次偏低,专业人才缺乏
    3.6 整个行业组织化程度低,缺乏更专业化的分工
4 对策
    4.1 解决"菇林"矛盾
        4.1.1 提升产业水平,控制规模,有序发展
        4.1.2 结构调整,发展"草腐菌"实行可持续发展
        4.1.3 合理布局,合理利用国内外资源
        4.1.4 发展替代技术减少林木消耗,发展速生菇木林
        4.1.5 拓展食用菌上下领域,延长产业链实现产业提升增效
    4.2 加大扶持力度推进规模化和工厂化生产
    4.3 加强人才培养和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4.4 加强食用菌行业管理,减少或杜绝人为生产事故
    4.5 加大食用菌科技投入应对知识产权和技术壁垒
    4.6 进一步重视野生资源保护和利用
    4.7 进一步培育和发展农民食用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5 总结
参考文献

(3)蜜桃之乡话蜜桃(论文提纲范文)

(一)
(二)
(三)
    以桃为媒以桃促游以桃兴村
    水蜜桃种植大户竞风流
    建市场拓销路力促桃农增收

(4)走向市场:一个畲族村落的农作物种植与经济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与研究旨趣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田野点的选择
    第三节 相关学术谱系梳理
    第四节 资料、思路与论文架构
第一章 从游耕到定耕:汉族市场的边缘人
    第一节 游耕与迁徙:游离于汉族市场之外
    第二节 拓荒与定耕:汉族市场有限的辐射
    第三节 市场边缘化与畲区经济、文化的滞后性
    小结 田野聚焦的背景与田野结论的参照
第二章 拓荒与生存:惠明寺村庄聚落变迁
    第一节 惠明寺村庄聚落变迁
    第二节 惠明寺院——惠明寺村落变迁中的文化符号
    第三节 汤夫人崇拜及其社区功能意义
    小结:惠明寺村庄聚落变迁中的悠悠禅意
第三章 农作物种植与经济变迁
    第一节 农作物种植功能模式变迁
    第二节 农作物种植与市场关系变迁
    第三节 农作物种植与经济生活变迁
    小结:国家政治场域中的村落经济与市场
第四章 走向市场的惠明茶(上)
    第一节 互动——复兴惠明茶
    第二节 重展新姿的惠明茶
    第三节 惠明寺茶场的承包与转让
    小结 惠明茶从沉沦僻壤到重展新姿
第五章 走向市场的惠明茶(下)
    第一节 惠明茶的大规模复兴
    第二节 卷入茶叶市场经济大潮的惠明寺人
    第三节 市场进程中的憧憬与困境
    小结:嵌合在传统之中的市场之路
第六章 走向市场的动力与阻力
    第一节 走向市场的源动力
    第二节 深入市场的客观制约因素
    第三节 市场进程中文化惯习的正负功能
    小结:曲折漫长的市场进程
第七章 来自田野参照物的比较
    第一节 经济变迁同步相似的敕木山村
    第二节 惠明茶经济效应辐射的周湖村
    第三节 比较视野中的东弄村经济图像
    第四节 畲汉互动较多的杂居村落双后岗
    第五节 被城市化辐射的旱塔村
    第六节 惠明寺人先祖故地包凤村
    小结 田野参照物与惠明寺村的共性及个性
第八章 结语:历史人类学视野中的畲族经济转型
    第一节 畲族经济转型的方向——依托资源禀赋、改造传统农业
    第二节 畲区经济转型的内源性因素——经济主体的文化自觉
    第三节 畲族经济转型的外源性因素——政府职能的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附录
跋语

(9)南方集体林股份合作制森林经营管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 森林经营管理:一个发展中的概念
    2 民有林森林经营管理:森林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1 民有林的地位和作用
        2.2 国外私有林经营及合作化趋势与森林经营实践
    3 我国南方集体林区森林经营历史
        3.1 南方集体林区森林产权制度变革历史
        3.2 南方集体林区森林产权制度变革与森林经营管理
    4 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经济体制改革与集体林森林经营管理
        4.1 南方集体林多种经营组织形式的出现
        4.2 新形势下南方集体林森林经营管理面临转型
    5 小结
第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南方集体林森林经营管理转型
    1 南方集体森林经营管理转型的根本动因
        1.1 “两个根本性转变”
        1.2 可持续发展
    2 南方集体林森林经营管理转型的区域社会经济基础
        2.1 南方集体森林经营管理转型的区域林业特征分析
        2.2 南方集体林森林经营管理转型:以问题为导向
    3 南方集体林森林经营管理转型的涵义及内容
        3.1 涵义
        3.2 南方集体林森林经营管理转型的内容
        3.2.1 经营主体的建设
        3.2.2 森林经营机制及森林资源管理体制的转变
        3.2.3 森林价值理念及经营取向的转变
    4 小结
第三章 林业股份合作制:南方集体林森林经营的组织与制度创新
    1 南方集体林区林业股份合作制的产生和发展
    2 林业股份合作制的形成机制
        2.1 林业股份合作制产生的微观基础
        2.2 林业股份合作制形成的规模效益机制
        2.3 林业股份合作制的宏观导向机制
    3 林业股份合作制的理论探讨
        3.1 林业股份合作制的内涵
        3.2 林业股份合作制的性质和地位
        3.2.1 林业股份合作制的性质
        3.2.2 林业股份合作制的地位
        3.2.3 案例
        3.3 林业股份合作制的现代企业制度特征
        3.4 林业股份合作制的特殊性
    4 林业股份合作制的实践分析
        4.1 林业股份合作制的发展历史
        4.2 现阶段南方集体林股份合作制发展模式
        4.2.1 三明市林业股份合作制发展模式
        4.2.2 怀化市林业股份合作制发展模式
        4.2.3 南方集体林区其它县市林业股份合作制发展情况
        4.3 林业股份合作制的制度绩效
        4.4 南方集体林区林业股份合作制:问题和对策
        4.4.1 关于面向现代企业制度的问题
        4.4.2 林业股份合作制运行机制中的问题
        4.4.3 林业股份合作制外部环境中的问题
    5 小结
第四章 南方集体林区林业股份合作制下森林经营机制及森林资源管理体制的研究
    1 林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南方集体林森林经营管理对象的理想选择
        1.1 传统计划体制下南方集体林森林经营管理对象及存在问题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南方集体林森林经营管理对象的重塑
        1.3 林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南方集体林森林经营管理对象的理想选择
    2 南方集体林股份合作制下森林经营机制
        2.1 机制的涵义
        2.2 南方集体林股份合作制下森林经营机制的涵义及研究意义
        2.3 南方集体林股份合作制下森林经营机制:结构、功能及运作过程
        2.3.1 结构及功能
        2.3.2 运作原理
    3 南方集体林股份合作制下森林资源管理体制
        3.1 森林资源管理体制的涵义
        3.2 南方集体林区计划经济体制下微观森林资源管理体制
        3.3 南方集体林股份合作制下森林资源管理体制
        3.3.1 林业股份合作制的制度基础
        3.3.2 林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内部森林资源管理体制
        3.3.3 林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外部森林资源管理体制
    4 小结
第五章 南方集体林股份合作制森林经营管理实践
    1 概述
    2 产权界定、资产评估及森林资源与社区环境调查
        2.1 产权界定
        2.2 森林资产评估
        2.3 森林资源与社区环境调查
    3 森林经营方案编制
        3.1 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方法
        3.2 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工作思路
        3.2.1 传统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工作思路及特征
        3.2.2 林业股份合作制企业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工作思路及特征
        3.3 集体林经营方案设计中一个应重视的问题
    4 实施保障系统
        4.1 编案、修订和执行工作要纳入制度化的轨道
        4.2 以市场为导向,对方案实施进行适应性管理
        4.3 优化环境,建立林业股份合作制的环境支持系统
    5 小结
第六章 湖南省靖州县江冲股份合作林场森林经营管理实践案例
    1 江冲村森林产权制度变革历史
    2 江冲股份合作制的建立及运作机制
        2.1 建立的背景及过程
        2.2 江冲股份合作林场产权界定及森林资产评估
        2.3 江冲股份合作林场运作机制
        2.4 江冲股份合作林场的主要经验及成就
    3 江冲股份合作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
        3.1 江冲村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背景
        3.2 森林经营历史
        3.3 森林景观及资源状况分析
        3.4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优势和潜力
        3.5 方案设计
    4 小结
结论和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溪上村种菇奔小康(论文参考文献)

  • [1]关于福安市范坑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调研与思考[J]. 黄斯,克卓燕.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 2018(05)
  • [2]浙江省食用菌产业现状、问题和对策[D]. 金群力. 浙江大学, 2009(S2)
  • [3]蜜桃之乡话蜜桃[J]. 邬志坚,王舜祁,吴大军,徐华良. 宁波通讯, 2007(07)
  • [4]走向市场:一个畲族村落的农作物种植与经济变迁[D]. 王逍. 厦门大学, 2007(09)
  • [5]金针菇造就小康村[J]. 方争游,吴杰. 新农村, 2004(03)
  • [6]溪上村种菇奔小康[J]. 方争游. 新农村, 2004(01)
  • [7]封家镇农民种菇奔小康[J]. 方争游. 新农村, 2003(10)
  • [8]走科教兴芹之路 创小康文明佳绩[A]. 阳城县芹池乡人民政府. 科教兴乡之路——山西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探索, 2000
  • [9]南方集体林股份合作制森林经营管理的研究[D]. 邓华锋. 北京林业大学, 1998(06)
  • [10]用科技引导农民走上致富之路[J]. 吴光华. 农村财政与财务, 1996(02)

标签:;  ;  ;  ;  ;  

西上村种菇致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