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DVI指数在识别作物和土壤盐碱分布中的应用研究

NDVI指数在识别作物和土壤盐碱分布中的应用研究

一、利用NDVI指数识别作物及土壤盐碱分布的应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曹文梅[1](2021)在《科尔沁沙丘草甸相间地区植被群落动态模拟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文中指出以欧亚大陆草原为代表的寒旱区对全球及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过去几十年中,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该区域面临生态退化引发的荒漠化危险。本论文选取科尔沁沙地进行此方面的研究,以其东南缘的沙丘-草甸相间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收集筛选的大量植被和生境因子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模拟植被群落动态变化过程。参照群落动态分析结果,研制了适合荒漠化生态系统健康分析的群落尺度土地覆被分类系统。融合植被物候、生境信息和多时相遥感数据,建立适合沙丘-草甸相间地区长时间序列土地覆被识别的决策树。基于活力-组织力-恢复力-生态系统服务能力(VORS)评价框架,分析在水文条件周期性变化过程中生态系统健康的时空变异特征,最后通过构建SEM量化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对该区域生态系统健康变化的影响。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SEM分析了生境条件对植被群落组成及结构的影响,在模型构造中通过优势植物种的差异区分群落组成,同时通过丰富度和多样性反映群落的构成,在植被群落组成及结构研究方面是方法的创新。结果表明,在沙丘生境条件下,影响群落组成及结构效果最显着的是土壤水分和质地条件。在草甸生境条件下,影响群落组成及结构效果最显着的是地形特征。另外,基于SEM统计结果模拟了各植被群落组成及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虽然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较高的冷蒿+冰草群落以及小叶锦鸡儿群落均能起到固定沙丘的作用,但是两个群落中冷蒿+冰草群落对于沙丘土壤的修复效果更好,更利于生态系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研制群落尺度的土地覆被分类系统对分析荒漠地区生态系统健康变化状况是必要的。2、融合Sentinel-2 A/B和Landsat-5/7/8多源多时相数据实现了研究区长时间序列覆被类型在群落尺度上的识别。结果表明,对于沙丘-草甸相间分布的复杂下垫面来说,参照植被生长环境条件,能减少沙生植被与草甸植被之间的混分。参照植被物候信息,能减少乔木林、灌木群落及半灌木群落之间的混分。另外,参照植被群落演替过程,能识别多样性的高低,进而区分半灌木群落。对于缺乏高精度空间分辨率历史影像数据的情况,在基于低空间分辨率Landsat系列数据解译研究区历史覆被类型时,使用基于高空间、光谱分辨率Sentinel-2数据的最优分割结果能提高解译精度。3、分析了研究区各覆被类型的转换规律和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时段Ⅰ(19841988)到时段Ⅱ(19992004)土地沙漠化加剧发展,景观破碎化程度和异质性不断减小。土地覆被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流动沙地主要和低多样性半灌木群落互相转化,而高多样性半灌木群落由于人为开垦弃荒等行为转变成低多样性半灌木群落或直接退化为流动沙地。时段Ⅱ(19992004)到时段Ⅲ(2018)研究区土地沙漠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景观破碎化程度和异质性不断增强。但受人为治理活动影响,各覆被类型转化为流动沙地和低多样性半灌木群落的转变强度显着。4、基于3个时段的解译结果,利用VORS框架,评价了生态系统健康的时空变化特征。从时段Ⅰ到时段Ⅱ,生态系统活力增加,生态系统组织能力和恢复能力减少,在西北区域的服务能力逐渐减少。从时段Ⅱ到时段Ⅲ,生态系统活力、组织力和服务能力增加,生态系统恢复力在东南区域发生轻微减少,在西北区域则发生轻微增加。当生态系统健康恶化和恢复时,对于反映服务功能的综合生态健康的变化趋势更大,说明生态系统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更敏感。5、定量分析了自然因素和人为修复对研究区生态系统健康变化的影响差异。从时段Ⅰ到Ⅱ以及时段Ⅱ到Ⅲ,研究区生态系统健康的变化主要由自然因素的变化引起。对于生态健康,自然因素主要体现在地形条件和自然修复的土地面积。对于综合健康,时段Ⅱ之前自然因素主要体现在降雨条件和自然修复的土地面积。时段Ⅱ之后人为修复活动的影响显着增加,自然修复的影响降低。综上所诉,建议在荒漠化生态系统健康修复过程中,继续坚持推进围封举措,加强禁牧、轮牧的监管力度。维持现有土地覆被现状,对乔木林和灌木群落进行合理管理。进一步说明,科学系统地解析土地覆被演变过程,及引起的生态系统健康变化,可为推进寒旱区生态水文学以及保护利用脆弱草原资源奠定理论信息基础。

王博[2](2021)在《喀什噶尔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系统特征和生态环境演化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人类活动的影响对自然界输入了关键驱动因子,因此在人类活动带来的强烈扰动条件下,对生态环境地质在一定周期尺度内发生的变化、趋势、规律及其驱动机制进行研究尤为必要。喀什噶尔河流域位于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地处塔里木盆地西缘,生态环境脆弱且容量有限。地下水是维系平原区生产、生活、生态的重要水源,长期持续大规模开采已诱发一系列生态环境地质问题,进而由量变至质变导致生态环境演化发展,探究其内在机制对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喀什噶尔河流域平原区为研究对象,结合水资源调查评价,综合运用地下水动力学、遥感解译分析、统计学、数值模型模拟等多学科研究技术手段,揭示了地下水系统水流特征和循环机理,分析了喀什噶尔河流域平原区绿洲的演化规律,重点对其盐渍化的成因和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还从突出实践性的角度对地下水两级功能区划分进行了优化改进,对超采区进行了划定和复核。本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根据地形地貌、含水层特征、富水性特征、地下水流场特征、水化学特征和地表水河流展布等特点的相似性和关联密切性,将平原区第四系地下水流动系统划分为克孜勒苏河地下水流亚系统(Ⅰ1)、盖孜河-库山河-依格孜亚河地下水流亚系统(Ⅰ2-3-4)、恰克马克河-布谷孜河地下水流亚系统(Ⅰ5-6),作为调查评价研究区地下水资源的理论基础;(2)根据均衡计算得出,喀什噶尔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资源总量(M≤2g/L)为14.61×108m3/a,其中:克孜勒苏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5.02×108m3/a;盖孜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5.20×108m3/a;库山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2.48×108m3/a;依格孜亚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0.82×108m3/a;恰克马克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0.21×108m3/a;布谷孜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0.88×108m3/a;(3)根据地下水资源管理实践经验,从更加突出功能导向、更加突出水质因素、更加突出优先保护、更加突出后备水源、更加便于基层管理出发,对地下水两级功能区划分进行优化改进,将一级功能区分为生活功能区(L)、生态功能区(E)、生产功能区(P);将二级功能区在一级功能区的基础上又分为8类功能区,分别是生活功能区(L)中的集中式供水水源区(L1)、水处理供水水源区(L2)、备用优质水源区(L3),生态功能区(E)中的水源涵养区(E1)、生态脆弱区(E2)、生态保护区(E3),生产功能区(P)中的生产开发区(P1)、应急水源区(P2)。按照优化后的地下水功能区划分体系,喀什噶尔河流域共划分集中式供水水源区(L1)4个,面积为49.86km2;水处理供水水源区(L2)7个,面积为75.49km2;备用优质水源区(L3)2个,面积为1952.54km2;水源涵养区(E1)8个,面积为45302.54km2;生态脆弱区(E2)14个,面积为3949.56km2;生态保护区(E3)7个,面积为3457.97km2;生产开发区(P1)11个,面积为9104.73km2;尚未规划应急水源区(P2);(4)喀什噶尔河流域下游六县市尚未出现大范围、比较严重的生态环境地质问题,但由于地下水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引起湿地等天然水域萎缩、局部植被退化,局部已出现地下水超采,但程度尚不严重;(5)喀什噶尔河流域下游六县市2000~2010年期间、2010~2017年期间盐渍土主导变化类型均为极重度盐渍土向重度盐渍土转化。2000~2010年盐渍化严重度指数相对变化率为-6.68%,2010~2017年相对变化率为-8.05%,盐渍土的修复速度有增加趋势,表明土壤盐渍化问题总体上正在趋于好转。NDVI、ET、LST三个参数的变化与土壤盐渍化严重度的变化呈显着线性关系(P<0.01),且△ET和△NDVI可有效解释盐渍化严重度变化量,其中△ET对盐渍化严重度变化的解释能力最强。此外,研究区地下水位正在发生一定程度的下降也是土壤盐渍化不断改善的一个重要因素;(6)对于喀什噶尔河流域平原区典型区域伽师县,现状地下水开采量方案情况下,势必将导致地下水位持续快速下降,地下水过度开采终将引起湿地等天然水域的萎缩和天然植被的退化,或将引发更加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基于适度的地下水开采量方案情况下,地下水位在趋于稳定的情况下将略微上升,生态环境将逐步趋于好转;相对较小的地下水开采量方案情况下,地下水位将缓慢回升,虽生态环境有向好的趋势,但也存在引发较大次生盐渍化问题的风险。从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利用地下水资源的角度出发,应制定适度的地下水开采计划。

孙哲[3](2021)在《基于近地光谱图像的濒海区地表覆被与盐分关系及定量估测》文中研究表明黄河三角洲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丰富,有着重要的生态价值。但受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区域土壤盐渍化严重,土壤盐分与地表覆被的关系明显,盐渍化严重制约着区域农业发展。本文选取滨州市无棣县“渤海粮仓”样板区为研究区,利用ADC多光谱相机和普通数码相机获取图像,选取土壤盐分含量、植被覆盖度两个主要参数,采集近地多光谱相片、数码相片和同步测定的土壤盐分数据,构建土壤盐分的估测模型,分析土壤盐分分布状况。对土壤盐分的快速、准确监测具有重要价值,对盐渍地改造提供科学的指导。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探究了不同季节植被与土壤盐分的关系,通过多光谱图像提取5种植被指数,各植被指数与土壤盐分含量之间呈现出极显着关系,利用植被指数构建土壤盐分的估测模型。共得到了35种土壤盐分含量估算模型,通过模型精度验证和优选,得到了不同季节的土壤盐分最佳估测模型,分别为春季Y=-0.597X+0.407、夏季Y=-0.844x+0.651、秋季Y=-0.242ln(x)+0.005,各季节的土壤盐分估测模型均具较好实用性。(2)研究了不同植被类型植物与土壤盐分的关系,通过多光谱图像,利用植被指数和土壤盐分实测值构建了自然植被和种植植被的土壤盐分估测模型,经过模型优选验证,得到最佳土壤盐分估测模型,分别为自然植被Y=0.057-0.299/x、种植植被Y=-0.529x+0.920。(3)基于数码图像研究了植被覆盖度与土壤盐分的关系,得到基于数码照片的土壤盐分最佳估测模型Y=-0.792ln(x)+1.199。对比分析了两种相机模式的优缺点,为近地遥感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4)利用Arcgis10.1的反距离加权插值(IDW)分析研究区的土壤盐分含量分布状况,将土壤盐分含量分为非盐渍化、极轻度盐渍化、较轻度盐渍化、中度盐渍化、高度盐渍化、盐土6个等级。结果显示,研究区东北部的土壤盐分含量最高,土壤盐分含量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递减。春季土壤盐分含量东北部明显高于西南部地区,夏季由西南向东北地区大幅减轻,秋季则土壤盐分含量大幅加重。

段锦伟[4](2020)在《基于全卷积神经网络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研究 ——以盐碱地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准确获取地面地物的信息,对人类生活中的各行各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大范围的土壤盐渍化的发生,不仅会导致该范围内的土地质量急剧下降,而且还会造成耕地减产、水体污染,甚至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因此高效准确地监测盐碱地的分布,对人类制定政策、采取措施来改善土壤盐碱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但随着遥感影像分辨率等质量的提高,地物类间差异大、光谱信息不丰富等缺点逐渐凸显,这为遥感影像准确高效的分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目前,基于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和机器学习算法两种分类方法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中最为常见,但是两种分类方法大规模应用起来费时费力,都需要人工选择和设定参数,而且机器学习算法模型结构太浅,无法提取深层次特征,难以获得比较满意的分类效果。深度学习分类方法在近几年异军突起,在图像识别领域大展身手,深度学习模型可以自动学习图像最深层次的图像特征,自动设定并不断优化分类规则,从而对图像执行高精度的分类,这为遥感影像分类工作带来了更高效准确的分类方法。但目前深度学习模型还未在盐碱地分类上进行应用,在较大尺度范围的应用也较少,因此本文研究了深度学习中的全卷积神经网络FCN-8s模型,以白城市盐碱地的分类为例,取得了以下的成果:1、以白城市的高分一号卫星PMS传感器4波段数据为数据集,搭建了全卷积神经网络FCN-8s,将最大似然分类图作为预训练数据,目视解译图来进行微调,训练后网络在测试数据集上得到了86.20%的精度;2、将最大似然法在测试数据上的表现与本模型表现相比较,分类精度提高了12.66%,并分析了两种方法的优劣,论证了本文使用最大似然分类图作为预训练数据的有效性;3、将数据计算出的NDVI值作为另一波段添加入数据集进行训练,分类精度比不加入NDVI降低了2%,从其原理以及分类效果上分析了精度降低的原因;4、将白城市研究区内大安市的影像全部处理后输入至网络,将所有分类图处理后成图,验证了本文所使用方法的有效性,证明了本模型可以在研究区内进行有效的利用。

王月[5](2020)在《无棣县农用地表层土壤质量管理分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分析土壤空间变异特征来研究精准土壤管理分区,并进行变量施肥管理成为近年来国际精准农业的研究热点。管理分区技术可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作物类型以及利用方式实施精准施肥、科学管理、降低人力和物力成本,提高土壤利用效率和作物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精度,进而达到减少农业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目的。土壤管理分区的划分主要以土壤采样数据为基础,缺乏对结构性因素的探讨,尺度范围较小且大多基于同一生态,人力、物力成本高。近年来,3S技术蓬勃发展,遥感数据获取较容易,为快速有效的进行大尺度的土壤管理分区提供了可能。因此本研究以滨州市无棣县农用地为研究区,以土壤数据和遥感指数基础,通过经典统计学方法和地统计分析土壤质量化学指标(pH、水溶性盐、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空间分异特征,筛选空间相关性强的土壤化学指标与反映土壤盐分和水分的指标组成土壤质量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对土壤质量因子和植被指数进行多元回归建立植被指数土壤质量模拟模型,通过模糊C均值聚类对植被指数土壤质量模拟模型划分土壤管理分区进行精度评价,分析遥感数据划分土壤管理分区可行性,根据各个分区结果的土壤基本特征实施对应的管理措施,得到以下结论:(1)对土壤化学指标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盐碱化,pH值偏高,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偏低,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中等,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和有效锌等微量元素丰富。除pH变异系数为0.042外均达到中等变异强度,变异系数最高为1.365。NDVI与土壤质量因子的七项指标存在显着相关性,因此选择NDVI作为植被指数划分土壤管理分区的依据。(2)对土壤化学指标进行空间插值分析空间变异规律,具有空间强自相关的因子主要有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锰和有效铜,将这五个指标筛选为土壤管理分区的质量因子。水溶性盐、速效钾、有效铁和有效锌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盐碱化是限制农用地生产活动的主要因素,土壤水分是影响作物生产的因素,因此土壤水溶性盐、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锰、有效铜和温度植被干旱指数作为本研究区土壤质量因子。(3)第一主成分的主控因素为有效磷、碱解氮、有机质和水溶性盐,第二主成分的主控因素为有效锰、有效铜和TVDI,第三主成分的主控因素为TVDI、碱解氮和有效锰,第四主成分的主控因素为TVDI、有效铜和有机质。(4)NDVI模拟模型土壤管理分区结果各土壤质量指标不同管理分区间均达到显着性差异水平(P<0.05)。分区后各土壤质量指标变异系数存在不同程度降低,水溶性盐下降0.05-0.014,有机质降低0.09-0.17,碱解氮降低0.03-0.12,有效磷降低0.07-0.13,分区间各土壤质量因子平均值存在一定差异,分区2土壤质量最高,分区3其次,分区1土壤质量最低。(5)对分区结果进行水肥盐调控,分区2盐碱化程度相对较低,水分胁迫轻,土壤肥力相对较高,增施氮肥和有机肥以提高产量,秸秆覆盖提高土壤保水能力,抑制表层土壤盐碱害。分区3盐碱化程度和水分胁迫中等,土壤肥力中等,将秸秆覆盖与优化灌溉结合提高对作物表层和根层盐碱化抑制效果,适当增加有机质和氮肥施肥量。分区1盐碱化严重,水分胁迫重,降氮增磷促进作物生长抵御干旱,增加灌溉,以土壤改良剂、开沟排水排盐和深耕深翻相结合治理盐碱害。综上所述,本文以无棣县农用地为研究区,以土壤化学指标数据为基础结合遥感指数进行土壤管理分区划分,并提出分区管理方案。结果表明以遥感指数为依据划分土壤养分管理分区结果有效,精度较高,可建立科学施肥体系,为今后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王磊[6](2019)在《基于高光谱的草地冠层物种丰度估算与叶面积指数反演》文中认为叶面积指数(LAI)是描述植被冠层几何结构的最基本参数,也是气候模型、地-气相互作用等模型的重要输入参数,作为全球重要植被类型之一的草地,在全球碳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和地位,准确开展大尺度的草地LAI遥感反演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草地冠层物种丰富度高、结构复杂,物种个体在叶片和冠层尺度上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多物种构成的草地冠层光谱特征,进而为LAI的遥感反演工作带来较强的不确定性。高光谱成像数据以其丰富的谱段信息,能够获取植被冠层的大量参数信息,为冠层物种识别和丰度的估算提供了可能。利用无人机高光谱构建物种端元光谱库,基于Hyperion卫星高光谱数据开展冠层物种丰度估算,实现顾及草地冠层物种丰度的LAI反演工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选择典型研究区,在获取Hyperion卫星高光谱数据、无人机高光谱数据数据和地面同步草地观测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草地冠层物种构成及其丰度的光谱响应特征,提出了基于无人机高光谱数据,依据植被指数分级多次提取草地物种端元光谱的方法,进而面向草地物种丰度估算优选了不同混合像元分解模型,得到了研究区草地物种丰度估算结果,从而实现了顾及草地冠层物种丰度的LAI反演,获得了研究区草地LAI分布信息。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分析了草地冠层物种构成及其丰度的光谱响应特征。基于PROSPECT和PROSAIL模型分别从叶片到冠层尺度开展了草地冠层物种构成及其丰度的光谱响应特征分析。主要结论:在叶片尺度上,利用PROSPECT模型,分析了叶片结构、叶绿素、干物质、类胡萝卜素、水分含量等参数对叶片光谱特征的影响及敏感波长范围,进而将各物种的实测参数代入PROSPECT模型,获取了不同物种的模拟光谱,运用欧式距离和光谱角距离两个参数分别从反射率数值和曲线几何形态两个方面,评价了叶片尺度的可分性,表明不同物种叶片的光谱特征总体差异显着,但差异程度不同。在冠层尺度上,利用PROSAIL模型,对各物种在不同LAI下的冠层光谱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各物种冠层的光谱特征随着LAI的增加,其区分度总体呈增强趋势,但在不同LAI下的差异性程度不同,当LAI<0.5时,其区分度较差,当0.5<LAI<4之间时,其光谱特征变化幅度显着增强,当LAI>4时,光谱特征的变化幅度有明显的减弱趋势;对相同LAI下的,不同物种的光谱特征分析表明,随着LAI的增大,各物种之间的光谱特征差异性总体呈增强趋势,当LAI<0.5时,其区分度较低,当0.5<LAI<4之间时,其区分度显着增强,当LAI>4时,不同物种的区分度有明显的减弱趋势。(2)提出了草地物种端元提取方法,并构建了端元光谱库。基于草地冠层物种构成及其丰度的光谱响应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无人机高光谱数据,依据植被指数分级多次提取草地物种端元光谱的方法,并运用不同端元提取算法,构建了候选端元集,进而结合无人机高光谱成像过程中地面标识的物种参考端元光谱,综合欧式距离与光谱角距离优选了端元光谱库。(3)估算了研究区草地冠层物种丰度。分别运用完全约束最小二乘法(FCLS)和多端元线性混合光谱分解法(MESMA)2类丰度估算方法,基于Hyperion卫星高光谱数据对研究区进行了草地冠层物种丰度估算,通过精度评价,确定研究区草地冠层物种丰度的最优估算结果。(4)实现了顾及草地冠层物种丰度的LAI反演。在获取研究区草地冠层物种丰度估算的基础上,基于PROSAIL模型,根据实测参数值确定取值范围和步长,分物种构建查找表,利用光谱角和欧式距离结合作为光谱匹配算法,开展顾及草地冠层物种丰度的LAI反演研究,并开展精度评价与误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物种构成的反演精度存在一定差异性,羊草+糙隐子草的反演结果精度最高,平均绝对误差为0.31;而羊草+星毛委陵菜的误差相对其它群落类型较高,平均绝对误差为0.73;就整个研究区而言,草地LAI反演结果的总体平均绝对误差为0.43,达到了较高的反演精度。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包括:(1)论文针对由多物种构成的复杂草地冠层的物种丰度估算问题,提出了基于无人机高光谱数据,依据植被指数分级多次提取草地物种端元光谱的方法,进而面向草地物种丰度估算优选了不同混合像元分解模型,得到了草地物种丰度估算结果,具有一定的技术方法创新性。(2)将草地冠层LAI遥感反演建立在草地冠层物种丰度估算的基础上,进行模型参数优化与约束,以期提高复杂物种构成的草地LAI反演精度的研究思路,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性。

亓军红[7](2019)在《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研究(1949-2015年)》文中提出在全球气温上升,海洋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国际社会对沿海防护林多重功效的认识愈加深刻,对其综合效益的研究愈加深入,构建科学有效、永续发展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已成为全球共识,更是临海国家的战略选择和紧迫任务。苏北沿海拥有长为953.9公里的标准岸线,面积6520.6平方公里的海涂,是其可持续发展不可多得的潜在资源。受地域位置、海陆交错等因素的共同作用,经常遭遇海洋灾害,加快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尤为重要。新中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根据江苏省苏北沿海防护林的建设的发展情况,大体可以将其发展过程划分为两大时期、六个阶段。第一时期是改革开放以前,这一时期又可以分为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分为探索准备阶段(1949年初至1956年)、初步成型阶段(1957年至1965年)和迟滞发育(1966年至1978年)三个阶段。第二时期是改革开放以后,这一时期又可以分为恢复发展阶段(1979年至80年代末)、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末)、提升完善阶段(2000年至今)三个阶段。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原因,最初,一方面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非常重视,周恩来总理曾多次提出“造林是百年大计,要好好搞”;另一方面是由于解放战争中,苏北农民对人民解放战争的倾力支援,农村木材及林木消耗极大,有必要迅速恢复发展苏北林业。其次,就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全国各地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海洋经济亦得到加强发展,为大力发展苏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创造了条件。苏北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一开始即按照全国总体部署,以盐碱地改良、选育造林树种、进行植树造林为重点开展工作。初期的工作主要有:完善行政体系,建立科研机构,成立专职管理机构,调整教育体系,号召植树造林。1952年到1965年,有计划营造沿海海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建设与苏北农田水利建设、围垦兴农、盐土治理等相结合。以造林为主线,重点对盐土改良进展、气象资料收集整编、健全造林工作机构、开展科学研究等。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一直是以国营农场为主力军、先锋队,国营农场的相继建立、发展,以及围垦区人口的迁移和造林活动,对沿海植树造林的发展有着积极而重大的意义。“文革”时期,沿海防护林建设亦遭受严重挫折,工作机构被撤销,工作人员下放,削弱科研力量,在“以粮为纲”的旗帜下,部分防护林被砍伐,苗圃被改种粮食作物,极大地影响苏北沿海防护林建设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亦可分为恢复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完善提高阶段三个阶段。这一时期,开展第二次海岸带综合调查、“908”专项调查,形成大量第一手资料、编印了系统性专着,有力地促进防护林建设。同时,国家大力推进全民义务植树造林、总结造林经验。在建设技术上,积极开展造林种苗繁殖技术研究、开展造林实证研究、引进优良造林树种,开展湿地保护与沿海气候效应研究,极大促进苏北防护林建设体系的发展。苏北沿海防护林建设,在长期造林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特点,即:注重沿海造林与“多绿”同步,注重沿海造林与“多林”同建,注重沿海造林与“多网”同构,注重沿海造林与“多种”搭配,注重沿海造林与“多能”并进等。国家意志的大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持、科技进步和民主传统的发扬光大是沿海造林面积显着增加、防护林体系快速构建的动力因素。多年来的苏北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在改善生态环境,防害减灾方面功效明显,并产生了规模经济集成效应。但同时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造林总量有待提增,防护效果有待提升;缺乏完善的政策制度保障,评价机制不健全;造林用地不足;配套措施不够完善,科技创新滞后等。针对这些问题,特提出如下几项对策建议:一是要依靠科学技术,统筹兼顾国家、集体、企业、个人等各方利益,科学定位防护林建设公益性质;二是认真查漏补缺,形成高质量的规划制度;三是设立建设引导基金,建立各项奖补机制;四是加大研发力度、强化科技支撑;五是突出生态效益、注重综合开发;六是协调各方力量、强化组织领导;七是强化动态监测、定期发布公告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设好苏北防护林体系,造福一方百姓。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具有深刻复杂的多重背景,目前的苏北海岸是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苏北沿海基本具备植树造林的立地条件和环境,形成了一系列较成熟的造林树种选择及林分模式,苏北沿海造林具有许多“江苏特色”和多重动因,沿海防护林体系在改善区域气候等方面产生积极效应。

刘雅清[8](2019)在《宁夏河套灌区土壤盐碱化变异特征及其与作物类型的互馈关系》文中提出宁夏河套灌区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土壤盐碱化一直是制约该区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自然条件和人为干扰的影响下具有时空异质性,开展土壤盐碱化变异特征研究可为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和土壤盐碱化的防治改良提供决策参考,农田水盐状况会影响作物生长,间接影响作物的分布,而不同作物灌排水方式、耕作措施及作物本身吸盐排碱能力等不同,也会影响盐分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运移,研究土壤盐碱化变异特征与作物类型的互馈关系,对于优化种植制度、制定适宜的灌溉措施和改良措施以防治土壤盐碱化并实现水分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的科学与现实意义。本论文以宁夏河套典型灌区为研究区,研究土壤盐碱化在空间和垂直方向上的变异特征;利用遥感技术提取作物类型:基于研究区土壤全盐、盐离子和pH值数据及作物分布状况,分析了土壤盐碱化变异特征对作物类型分布的影响及种植不同作物后土壤全盐、pH值和盐离子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如下:(1)整个研究区土壤盐碱化程度较为严重,全盐含量的范围在0.26-14.9g/kg之间,土壤pH值变化范围在8.67-10.38之间,可溶性盐离子以镁离子、钠离子、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为主,碳酸根离子和pH值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升高,全盐及其他离子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增加逐渐降低,表层全盐为强空间变异性,其它层全盐为中等空间变异性,pH值为弱空间变异性。pH值和碳酸根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全盐和除碳酸根和碳酸氢根外的各离子在春季返盐期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聚现象。全盐、各盐离子、pH值在空间上整体均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的特点,受地形因素影响较大,土壤表层全盐、氯离子、钠离子、钙离子含量在黄河冲积平原和贺兰山洪积平原过渡区均较低,盐分剖面类型在该空间分布范围内表现为平均型和底聚型。(2)利用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都较优的GF1-WFV时间序列数据,结合不同植被生育特点,基于主要作物曲线特征构建的决策树分类精度较高。分类结果显示水稻主要分布在贺兰山山前洪积平原的北部和黄河冲积平原,基本呈现为连片种植,玉米和小麦夹杂分布在贺兰山冲积平原和黄河冲积平原过渡区域。(3)水稻土壤表层全盐、钠离子和氯离子平均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作物,硫酸根离子和镁离子平均含量略高于其他作物,水稻主要分布在盐分剖面类型为表聚型的区域,而玉米和小麦主要分布在盐分剖面类型为平均型的区域,相比玉米和小麦,水稻主要分布在春季表层土壤盐渍化更严重的地区,说明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异和垂直变异在一定程度影响了作物类型的空间分布。(4)种植不同作物会对土壤盐分和pH值的变异特征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同作物种植前后土壤全盐、pH值及各离子变化特征不同,种植水稻后全盐含量降低程度远远大于玉米和小麦,其变化的差异性主要受镁离子、碳酸氢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影响,pH值增大程度小于玉米和小麦。

于文婧[9](2016)在《基于环境小卫星和GIS的灌区土壤盐渍化研究》文中指出土壤盐渍化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最主要和极易发生的土地退化现象,严重影响生态环境质量,制约着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已成为限制我国生态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更对我国的粮食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平罗县作为我国传统的农业灌溉区和产粮大县,土壤次生盐渍化现象十分严重。亟需对该区的土壤盐渍化程度和分布情况进行快速、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本文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手段对研究区的土壤盐渍化进行有效监测,并深入分析了影响土壤盐渍化形成与发展的自然与人为因素,在此基础上实现了该区土壤盐渍化的模拟和预测。研究成果如下:(1)研究区的土壤盐渍化有明显的表聚现象,土壤表层的含盐量有较强的空间变异。利用冗余分析得到K+、Na+、SO42-、Cl-与土壤全盐量的相关性很强,HC03-和Ca2+与pH值相关性更强,而且S042-和Na+是对盐渍化程度贡献最强的阴阳离子。各层土壤含盐量都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其半方差函数模型均可以用指数模型进行拟合。表层与深层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格局存在一定的差异。(2)对环境小卫星的高光谱数据进行线性光谱混合分解。利用纯净像元指数和最小噪声分离法提取了水体、盐分、植被和暗色物质等端元。对不同条件下的线性光谱混合分解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全约束条件下的线性光谱混合分解的效果最好且物理意义更明确。基于该方法的盐分丰度结果探讨了环境小卫星高光谱数据在土壤盐渍化等级分类与制图中的应用。(3)充分利用环境小卫星多光谱数据的优势,基于研究区内的农业种植模式和物候信息,建立了适合研究区的土地利用/覆被分类系统。构建能够反映地表植被信息变化的NDVI时间序列,提取了表示该区物候信息且对各地类有较强分异性的时间维特征参数。结合光谱特征参数构建了基于专家知识的决策树,实现了研究区高精度的土地利用/覆被分类。(4)以采样点的实际控制面积为土壤盐渍化研究尺度,利用环境小卫星遥感数据、DEM等地理数据以及土地利用数据等,提取了影响土壤盐渍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构建了样方尺度中既能间接反映不同作物对盐分的响应,又能直接反映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盐渍化影响的以作物面积为权重的冠层响应盐分指数这一综合指标。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各指标因子对EC的预测模型。研究区土壤盐渍化程度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且不同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不同的尺度效应,对盐渍化的预测精度有一定影响。

李洋洋[10](2014)在《集成光学与微波遥感苏打盐碱地水盐含量反演方法研究》文中提出土壤盐碱化是世界上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它严重影响干旱、半干旱区域的生态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国吉林省西部地区属于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地之一,土地盐碱化使得该地区生态平衡受到严重影响。利用遥感技术快速、准确地监测盐碱化变化过程,对合理开发利用盐碱地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大安碱地生态试验站长期在吉林省西部地区开展苏打盐碱地的改良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碱化特性的盐碱地生长着不同的植被类型,当盐碱化程度较高时,无植被生长。利用光学遥感技术能够有效地监测植被生长区和裸露盐碱地,但是对植被高度、长势等无法进行有效的监测,因此不能对盐碱地特性进行更加细致的识别,尤其是水盐含量变化的监测。含盐土壤在一定含水量的条件下,具有较好的导电特性,使微波后向散射、微波辐射特性对其介电常数具有较强的敏感性,使应用微波遥感监测盐碱土壤具有可行性。然而,微波遥感信息常常受植被或地表粗糙度等因素影响,增加了盐碱地特性识别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论文在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性项目“土壤湿度与积雪参量高精度微波遥感反演机理研究”的支持下,依托中国科学院长春净月潭遥感实验站和大安碱地生态试验站,通过有效选取研究实验区,以Landsat8、RADARSAT-2C波段全极化SLC影像为信息源,在星地同步观测实验的基础上,开展了吉林省西部地区苏打盐碱地水盐特性反演方法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利用合成孔径雷达(SAR)极化目标分解理论,提取了研究区盐渍土的微波遥感后向散射信息特征,有效地应用于轻度盐碱地的识别,提高了相应的识别水平。(2)通过SAR极化目标分解,利用Cloude-Pottier分解散射熵值的变化,论述了盐碱地的散射随机性,其熵值高于农田和水体。由此表明,当雷达足印大于15m时,通过建立雷达后向散射系数与盐碱土介电常数之间的确定性函数关系,开展盐碱地特性微波遥感的监测是不可行的。(3)利用盐碱地Freeman-Durden分解的三种散射机制的变异系数(标准差与均值比值)较大的特征,表述了盐碱地具有相对较高的散射离散度,主要体现在25*25像元范围四极化后向散射统计中遥感信息变化范围较大。同时,也阐明了草地植被覆盖的随机性、草地植被长势随机性、盐碱地地表含盐量的随机性、叶片方向随机性等构成的混合像元是影响雷达后向散射系数随机特性的重要因素。(4)根据盐碱土介电常数对频率响应差异,利用双频地基微波辐射计亮度温度观测数据,应用Levernberg-Marquardt算法,实现了土壤介电常数(实部和虚部)及地表均方根高度三参数的同时反演。(5)应用全极化雷达数据和NDVI建立了含水量、含盐量反演的经验公式,其中含水量反演均方根误差为3.169%(体积含水量),含盐量反演误差为3.175g/Kg。(6)提出了基于理论知识和模拟数据库,进行盐碱土壤水盐含量半经验模型的方案,并进行了初步实现。首先,利用AIEM模型建立模拟数据库,通过各参数敏感性分析,建立了组合粗糙度、介电常数幅值与HH、VV极化后向散射系数的关系式,再然后结合水云模型,去除植被影响,反演得到地表组合粗糙度值及介电常数幅值。论文的研究工作为开展盐碱地特性遥感监测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集成光学与微波遥感苏打盐碱地水盐含量的反演方法研究”的立项与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利用NDVI指数识别作物及土壤盐碱分布的应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用NDVI指数识别作物及土壤盐碱分布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科尔沁沙丘草甸相间地区植被群落动态模拟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植被群落动态模拟研究现状
        1.2.2 土地覆被分类研究现状
        1.2.3 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及数据源
    2.1 研究区域
    2.2 试验区
    2.3 研究方法
        2.3.1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群落动态模拟
        2.3.2 群落尺度覆被类型识别决策树
        2.3.3 土地覆被演变解析方法
        2.3.4 VORS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2.4 数据获取及预处理
        2.4.1 植被数据
        2.4.2 土壤数据
        2.4.3 地形数据
        2.4.4 水文气象监测数据
        2.4.5 遥感数据
3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植被群落动态模拟
    3.1 理论基础与模型构建
        3.1.1 模型构建
        3.1.2 内生潜变量
        3.1.3 外生潜变量
        3.1.4 中介潜变量
    3.2 研究区植被群落结构及其生境因子统计分析
    3.3 SEM的模拟结果与解释分析
        3.3.1 沙丘生境条件下的模拟结果与分析
        3.3.2 草甸生境条件下的模拟结果与分析
        3.3.3 区域尺度下的模拟结果与分析
    3.4 植被群落的动态模拟
    3.5 讨论与小结
4 基于群落尺度的土地覆被识别决策树构建
    4.1 土地覆被分类及其遥感参数信息
        4.1.1 土地覆被分类系统
        4.1.2 典型植被的物候信息
        4.1.3 NDVI时序数据特征
        4.1.4 不同覆被类型的光谱特征
        4.1.5 远红外波段反射率时序数据特征
    4.2 决策树分类模型
    4.3 精度评定
        4.3.1 基于Sentinel-2卫星数据分类结果的评价
        4.3.2 多种覆被识别方法的对比与评价
    4.4 讨论与小结
5 气候变化特征及覆被演变过程监测
    5.1 气候变化特征
        5.1.1 气温变化
        5.1.2 植被生长季降雨
        5.1.3 水分亏缺
    5.2 湖泊时空变化特征
    5.3 沙丘草甸相间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遥感监测
        5.3.1 决策树分类模型参数优化
        5.3.2 土地覆被类型变化分析
        5.3.3 不同覆被类型的时空转换规律分析
    5.4 沙丘草甸相间地区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5.4.1 景观水平上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5.4.2 类型水平上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5.5 讨论与小结
6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6.1 科尔沁沙丘草甸相间地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
        6.1.1 生态系统活力
        6.1.2 生态系统组织力
        6.1.3 生态系统恢复力
        6.1.4 生态系统服务能力
    6.2 基于乡域尺度生态健康状况的时空变化
    6.3 生态系统健康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6.3.1 影响因素与生态系统健康变化的相关分析
        6.3.2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驱动力分析
    6.4 讨论与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特色与创新
    7.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喀什噶尔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系统特征和生态环境演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 论文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概况
    2.2 气象条件概况
    2.3 流域水系概况
    2.4 地形地貌概况
    2.5 水资源开发利用概况
    2.6 社会经济概况
第3章 地下水系统特征分析
    3.1 重要控水地质构造
    3.2 地层岩性
    3.3 地下水系统划分
    3.4 平原区第四系含水层系统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地下水系统均衡计算分析
    4.1 研究中的辩证法应用
    4.2 研究尺度选择
    4.3 均衡计算单元
    4.4 地下水均衡法
    4.5 地下水均衡计算
    4.6 水均衡分析
    4.7 地下水资源量
第5章 基于水质考量的地下水系统功能区评价
    5.1 地下水系统质量评价
    5.2 地下水系统功能区划分
    5.3 超采区划定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遥感解译的生态环境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6.1 数据与预处理
    6.2 生态地貌遥感解译分析
    6.3 超采区划定复核
    6.4 盐渍化程度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数值模拟的典型区域地下水系统生态策略
    7.1 模拟范围
    7.2 水文地质条件概化
    7.3 数学建模
    7.4 数值方法
    7.5 参数选用
    7.6 模型参数率定
    7.7 模拟结果和预测分析
    7.8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基于近地光谱图像的濒海区地表覆被与盐分关系及定量估测(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近地多光谱研究现状
        1.2.2 近地土壤盐分估测研究
        1.2.3 植被覆盖度地面测量研究进展
        1.2.4 植被覆盖度遥感测量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
    2.1 无棣县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型地貌
        2.1.3 气候特征
        2.1.4 土壤特征
        2.1.5 植被特征
    2.2 “渤海粮仓”无棣样板区概况
3 数据获取与处理
    3.1 数据获取
        3.1.1 近地多光谱图像获取
        3.1.2 近地数码图像获取
        3.1.3 土壤盐分数据获取
    3.2 数据处理
        3.2.1 近地多光谱数据处理
        3.2.2 近地数码图像处理
        3.2.3 土壤盐分数据处理
        3.2.4 模型精度验证公式
4 基于近地多光谱图像的土壤盐分估测模型
    4.1 植被指数提取
    4.2 不同季节土壤盐分估测模型
        4.2.1 植被指数与土壤盐分相关性分析
        4.2.2 不同季节的土壤盐分估测模型
    4.3 不同植被的土壤盐分估测模型
        4.3.1 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盐分状况分析
        4.3.2 植被指数提取及其土壤盐分相关性分析
        4.3.3 不同植被的土壤盐分估测模型
5 基于近地数码照片的土壤盐分估测模型
    5.1 植被覆盖度数据获取
    5.2 基于近地数码照片的土壤盐分估测模型
        5.2.1 植被覆盖度与土壤盐分的相关性分析
        5.2.2 土壤盐分估测模型构建与优选
        5.2.3 土壤盐分估测模型精度验证
6 二种估测模式的比较及研究区盐分状况分析
    6.1 二种土壤盐分估测模式的比较分析
        6.1.1 不同相机拍摄和处理效率比较
        6.1.2 最佳估测模型分析对比
    6.2 研究区盐分分布状况
7 讨论与结论
    7.1 讨论
    7.2 结论
8 研究特色与展望
    8.1 研究特色
    8.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基于全卷积神经网络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研究 ——以盐碱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盐碱地光谱特征提取方法研究
        1.2.2 常用分类方法在遥感影像盐碱地分类的研究
        1.2.3 卷积神经网络在遥感影像分类的研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1.6 论文组织结构
2 研究区概况与遥感数据预处理
    2.1 研究区概况
    2.2 数据源与预处理
    2.3 本章小结
3 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原理
    3.1 卷积神经网络
        3.1.1 卷积层
        3.1.2 激活层
        3.1.3 池化层
        3.1.4 反卷积层
    3.2 全卷积神经网络与FCN-8s模型
    3.3 反向优化过程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FCN-8s模型的盐碱地分类方法构建
    4.1 训练数据集的建立
        4.1.1 训练数据集的准备
        4.1.2 数据归一化
        4.1.3 盐碱地样本的选取
    4.2 模型训练参数
    4.3 实验环境
    4.4 本章小结
5 盐碱地识别与分析
    5.1 FCN-8s模型分类结果分析
    5.2 FCN-8s与最大似然法对比分析
    5.3 NDVI对 FCN-8s模型分类影响分析
    5.4 盐碱地识别模型应用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无棣县农用地表层土壤质量管理分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土壤时空分异分布规律
        1.2.2 土壤影响因素研究
        1.2.3 土壤质量时空分异分析方法的研究
        1.2.4 土壤管理分区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数据准备
        2.2.1 土壤样品采样及化验
        2.2.2 遥感指数及地形因子
    2.3 研究方法
        2.3.1 经典统计学方法
        2.3.2 地统计分析方法
        2.3.3 主成分分析
        2.3.4 模糊C均值聚类
        2.3.5 最小显着性差异法
3 结果
    3.1 农用地面积和指数提取
        3.1.1 农用地面积
        3.1.2 农用地植被指数
    3.2 植被指数和土壤质量因子相关性分析
    3.3 克里金插值分析
    3.4 土壤管理分区结果与精度评价
        3.4.1 土壤质量因子主成分分析
        3.4.2 基于植被指数的土壤质量模拟模型
        3.4.3 土壤管理分区
        3.4.4 植被指数模拟模型管理分区结果精度评价
        3.4.5 植被指数模拟模型管理分区结果对策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4.3 研究特色
    4.4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6)基于高光谱的草地冠层物种丰度估算与叶面积指数反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高光谱遥感及其在植被研究中的应用
        1.2.2 植被LAI反演研究进展
        1.2.3 高光谱混合像元分解与丰度估算
        1.2.4 高光谱遥感草地应用研究进展
        1.2.5 目前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资料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地理概况
        2.1.2 草地群落特征
    2.2 数据资料
        2.2.1 遥感数据
        2.2.2 其它资料
    2.3 数据预处理
        2.3.1 Hyperion高光谱数据预处理
        2.3.2 地面高光谱数据预处理
第三章 草地观测试验及其冠层信息采集
    3.1 同步观测试验
        3.1.1 草地群落本底特征及样地设置
        3.1.2 无人机高光谱成像与预处理
        3.1.3 草地光谱反射率测量
    3.2 草地冠层参数采集
        3.2.1 采集方法
        3.2.2 采集结果与分析
第四章 草地冠层物种构成及其丰度的光谱响应分析
    4.1 不同草地物种叶片光谱特征
        4.1.1 基于ASD叶片夹实测的不同物种叶片光谱
        4.1.2 基于PROSPECT模拟的植物叶片参数对光谱特征的影响
        4.1.3 基于PROSPECT模拟的不同草地物种叶片光谱特征对比
    4.2 不同草地物种冠层光谱特征及其对LAI的响应
    4.3 草地冠层物种丰度高光谱检测能力评价
        4.3.1 不同LAI下草地物种的高光谱检测能力
        4.3.2 不同物种丰度组合的高光谱检测能力
第五章 草地冠层物种端元提取与优选
    5.1 端元提取算法
    5.2 草地冠层物种端元提取
        5.2.1 基于地面标记物种“参考端元”的端元提取
        5.2.2 基于PPI的草地冠层物种端元提取
        5.2.3 基于SMACC的草地冠层物种端元提取
    5.3 草地物种端元提取结果优选与光谱库构建
        5.3.1 端元优选
        5.3.2 不确定性分析
第六章 草地冠层物种丰度估算方法
    6.1 高光谱遥感丰度估算方法
    6.2 草地冠层物种丰度估算
        6.2.1 基于完全约束最小二乘法(FCLS)的物种丰度估算
        6.2.2 基于多端元线性混合光谱分解(MESMA)的物种丰度估算
    6.3 草地冠层物种丰度估算精度评价
        6.3.1 精度评价
        6.3.2 误差分析
第七章 顾及草地冠层物种丰度的LAI反演
    7.1 不同草地冠层物种的查找表构建
    7.2 草地冠层叶面积指数反演过程
        7.2.1 反演过程
        7.2.2 反演结果分析与评价
    7.3 反演结果分析与评价
        7.3.1 精度评价
        7.3.2 误差分析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科研工作
致谢

(7)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研究(1949-2015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二、相关研究动态
    三、相关概念的阐释和研究方法
    四、资料来源和研究框架
    五、创新和不足
第一章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政治背景
    第二节 经济背景
    第三节 历史背景
    第四节 自然背景
第二章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内涵
    第二节 建设时段的划分方式
    第三节 苏北沿海防护林的建设阶段
    第四节 江苏的主要林业机构及其成果
第三章 改革开放前的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第一节 探索准备阶段
    第二节 初步成型阶段
    第三节 迟滞发育阶段
第四章 改革开放后的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第一节 恢复发展阶段
    第二节 快速发展阶段
    第三节 完善提高阶段
第五章 苏北沿海造林的特点及动因
    第一节 造林特点
    第二节 动因分析
第六章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功效、问题与建议
    第一节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多重功效
    第二节 苏北沿海防护林系的存在问题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结语
附录
    案例一 苏北沿海林地增加对区域气候的影响
    案例二: 苏北沿海地区林地面积的明显增加
    案例三: 苏北沿海地区森林覆盖率明显提升
    案例四: 苏北沿海地区海洋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案例五: 苏北沿海气候变化趋势
参考文献
致谢

(8)宁夏河套灌区土壤盐碱化变异特征及其与作物类型的互馈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和数据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野外考察与数据来源
    2.3 研究方法
第三章 土壤盐碱化空间和垂直变异特征
    3.1 统计特征分析
    3.2 空间插值分析
    3.3 盐渍土的类型分析
    3.4 全盐剖面特征分析
    3.5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作物类型的遥感提取
    4.1 指数选择与计算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与小结
第五章 土壤盐碱化变异特征与作物类型的互馈关系
    5.1 盐分变异特征对作物类型的影响
    5.2 不同作物种植前后土壤盐分含量差对比
    5.3 讨论与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参与主要项目
发表论文情况
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9)基于环境小卫星和GIS的灌区土壤盐渍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准备
    2.1 研究区概况
    2.2 土壤样本的采集与处理
    2.3 遥感数据的获取与预处理
第三章 土壤盐渍化特征及其空间分布
    3.1 研究区土壤盐渍化统计特征
    3.2 土壤盐渍化剖面聚类分析
    3.3 土壤盐渍化的等级类型划分
    3.4 盐渍化指标与盐分离子的冗余分析
    3.5 土壤盐分及盐渍土的空间分布格局
    3.6 小结
第四章 基于HSI光谱混合分解的盐渍化等级分类
    4.1 HSI数据在盐渍化监测中的应用
    4.2 混合像元分解模型
    4.3 端元的选取
    4.4 研究区光谱混合分解结果与检验
    4.5 基于盐分丰度的土壤盐渍化等级制图
    4.6 小结
第五章 基于HJ-CCD的土地利用/覆被分类研究
    5.1 分类体系的建立
    5.2 时间序列的构建与样本的选取
    5.3 特征参数的提取
    5.4 决策树分类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土壤盐渍化影响因素分析与模拟
    6.1 盐渍化指标的提取
    6.2 土壤盐渍化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6.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土壤盐渍化模拟预测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讨论
    7.3 创新
    7.4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集成光学与微波遥感苏打盐碱地水盐含量反演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意义及选题依据
        一、 研究意义
        二、 选题依据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
        一、 光学遥感盐渍化信息提取国内外研究进展
        二、 微波遥感盐渍化信息提取国内外研究进展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 研究内容
        二、 论文主要创新点
        三、 论文结构及技术路线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地物目标的微波辐射与散射
    第一节 微波传播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物体的微波辐射
    第三节 物体的微波散射
    第四节 地物目标的后向散射
    第五节 典型地物目标散射模型
        一、 随机粗糙面散射理论模型
        二、 经验半经验模型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土壤微波介电模型
    第一节 土壤理化特性
        一、 土壤质地
        二、 土壤中的水分
    第二节 土壤介电模型
        一、 混合物介电常数理论模型
        二、 纯水介电模型
        三、 盐水介电模型
        四、 土壤混合物介电模型
        五、 改进的 Dobson 含水含盐土壤模型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盐渍土介电特性测量与分析
    第一节 微波介电常数测量系统
        一、 微波谐振腔
        二、 矢量网络分析仪
    第二节 盐碱土壤介电常数测量结果与分析
        一、 盐碱土介电常数微波谐振腔的测量
        二、 盐碱土介电常数微波网络分析仪的测量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区与地基观测实验
    第一节 研究区概况
    第二节 遥感信息源介绍与数据处理
        一、 HJ-1CCD 数据
        二、 Landsat-8 数据
        三、 RADARSAT-2 数据
    第三节 星地同步遥感实验
        一、 同步实验一
        二、 同步实验二
        三、 样品分析
    第四节 盐碱地电导率观测实验
        一、 实验观测区
        二、 数据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盐碱地微波后向散射特性的理论模拟研究
    第一节 AIEM 模型模拟研究的参数设置
    第二节 地表粗糙度参数与后向散射系数的相关性模拟
        二、 地表相关长度与后向散射系数
        三、 组合粗糙度参数与后向散射系数
    第三节 土壤介电常数与后向散射系数
    第四节 土壤体积含水量与后向散射系数
    第五节 土壤含盐量与后向散射系数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遥感数据盐渍土特性识别方法研究
    第一节 基于 Landsat 8 数据的盐渍土特性识别
        一、 研究区 Landsat8 OLI 数据
        二、 基于决策树的盐碱地分类
    第二节 基于 Radarsat-2 C 波段 SAR 数据盐渍土特性识别方法研究
        一、 极化目标分解理论
        二、 基于极化目标分解盐渍区分类识别方法
    第三节 分类结果对比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盐碱土壤水分和盐分含量的遥感反演研究
    第一节 双频双极化多角度土壤含盐量无损探测
        一、 实验概况
        二、 土壤微波辐射模型
        三、 盐碱土壤参数的反演
        四、 结果分析
    第二节 基于光学与雷达影像含盐量含水量反演经验模型
        一、 HJ-1CCD 盐渍土特征信息提取
        二、 经验模型构建
    第三节 基于遥感影像含盐含水量半经验反演模型的研究
        一、 植被效应去除
        二、 地表粗糙度及介电常数幅值反演
        三、 反演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存在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及参与科研项目
致谢

四、利用NDVI指数识别作物及土壤盐碱分布的应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科尔沁沙丘草甸相间地区植被群落动态模拟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D]. 曹文梅.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1)
  • [2]喀什噶尔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系统特征和生态环境演化分析[D]. 王博. 新疆农业大学, 2021(02)
  • [3]基于近地光谱图像的濒海区地表覆被与盐分关系及定量估测[D]. 孙哲.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4]基于全卷积神经网络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研究 ——以盐碱地为例[D]. 段锦伟. 杭州师范大学, 2020(02)
  • [5]无棣县农用地表层土壤质量管理分区研究[D]. 王月. 山东农业大学, 2020(09)
  • [6]基于高光谱的草地冠层物种丰度估算与叶面积指数反演[D]. 王磊. 南京大学, 2019
  • [7]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研究(1949-2015年)[D]. 亓军红.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8]宁夏河套灌区土壤盐碱化变异特征及其与作物类型的互馈关系[D]. 刘雅清. 宁夏大学, 2019(02)
  • [9]基于环境小卫星和GIS的灌区土壤盐渍化研究[D]. 于文婧. 中国农业大学, 2016(08)
  • [10]集成光学与微波遥感苏打盐碱地水盐含量反演方法研究[D]. 李洋洋.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4(02)

标签:;  ;  ;  ;  ;  

NDVI指数在识别作物和土壤盐碱分布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