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处于巅峰

汽车行业处于巅峰

一、颠峰时期的汽车业(论文文献综述)

朱恺[1](2018)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影响因素的调研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全球的石油资源日益减少,空气和水等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对此,各种节能、环保、安全为目的的汽车开始出现在社会中。各国都认为节能和减排是汽车技术发展的大势所趋,新能源汽车占据主流市场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综上所述,发展新能源汽车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另外,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思考,新能源汽车可以不依赖国石油资源,同时也做到可持续发展。我国受到自身国情的限制,不能完全复制国外的发展方式和路径,要开辟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本文为了调研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新能源汽车做了总结与定义,收集国内外资料,通过借鉴美国、德国和日本等成熟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实践经验,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新能源汽车的优缺点。针对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国内外现状与发展做了充分的调研,依托近两年数据,以钻石模型为基础,从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产业与支柱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况和政府政策条件五个方面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在要素条件方面,本文认为我国初级生产要素资源丰富,但在技术型人力、基础设施和技术资源方面相对比较匮乏,需要进一步投入。在需求条件方面,新能源汽车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我国人口多,对汽车的需求量极大,近几年我国汽车的产销量与产量均保持快速增长。在相关产业与支柱性产业方面,本文做了重点和详细的分析。产业链上游由电池、电机和电控等零部件供应商组成,产业链的下游由能源供电和基建服务企业构成。电池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的生产的技术壁垒较高,市场相对集中,获得关键技术需要大量研发资金的投入。我国是电机和电控的生产大国,但我国电机产品低端化状况明显,与国外发达国家产品质量相差较远,也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所需电机质量要求。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设施等基础配套目前较为缺乏,但我国各地政府均在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在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况方面,本文创新性的结合TOWS分析法和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分析,确定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也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确定了技术路线。政策方面,我国政府实行各种政策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实现了其从无到有的跨越。最后,从政府、制造商、消费者三个角度着重考虑了对系能源汽车的发展影响,分析了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在分析我国现有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政策建议。本文依托数据,使用钻石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TOWS分析法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分析,能让消费者、政府、汽车厂商对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和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有全面的理解,为其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前沿问题提供了启发。

戴鹏[2](2016)在《豫粮酒店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下,会议活动、餐饮以及商务接待的需求量在迅速增加,所以使得酒店业也正在蓬勃发展起来。这些年来,为了满足各种人群的不同消费需求,酒店在政策安排与同行竞争方面也显得压力巨大。豫粮酒店是在郑州市发展起来的最早的一批三星级酒店,也曾是酒店里的领军者,在当地以及各地区都拥有相当高的知名度与赞美誉。在郑州市各种经济不断发展的带动下,各相关政策和规定也在不断调整,进而也引进了更多的酒店品牌入住郑州市,但这样的情形也让豫粮酒店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酒店在此之前并没有做好适当的调整,所以当前发展十分严峻。本文首先介绍选题目的和意义所在,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然后再介绍豫粮酒店的发展历史以及其现在的经营情况。接着通过对豫粮酒店的内外部环境分析,了解其目前面临的危机和压力,在此基础上,通过运用SWOT法分析豫粮酒店所面临的优劣、劣势、机遇和挑战,为其制定一套科学可行的战略计划。随后结合豫粮酒店的现状,为其量身制定了“多元化”的发展战略,以期实现其十年内“立足河南,辐射中原,面向全国”的愿景,通过完善顶层设计,横向纵向多元化发展,集团化管控的战略部署,加强豫粮酒店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

商小虎[3](2013)在《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文中提出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倒逼着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产业升级也即意味着我国装备制造业振兴和崛起的机遇。作为制造业基础和创新载体的装备制造业,其技术创新能力的建立是我国经济从投资导向发展到创新导向阶段的重要基础。以美国、德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其经济发展、国际地位的崛起无一不是以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作为其发展前提。因此,这也是选择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作为本论文主题的意义所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是依靠资金、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粗放投入实现的。我国装备产业国家竞争优势演进路径恰恰是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具体体现。目前我国在装备子行业竞争力较强的行业,往往是并非高精尖的机械装备行业,譬如造船、铁路车辆、集装箱、工程机械,这些大多归属运输设备的范畴;而我国所需的精密数控机床、高档轻工设备、高端冶金化工能源设备等大多依赖进口设备。未来我国工业化深化的内涵体现为装备工业由初级层次向纵深发展、由追求数量的投资驱动粗放式增长到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产业升级。根据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总结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特征,傅家骥(1998)指出企业技术创新包括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的新的组织,技术创新是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技术创新不仅仅包括企业产品和工艺的创新,还包括了相应的管理、组织、市场等方面的成功创新。大量研究表明,许多技术创新项目不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品创新缺乏与市场、组织、制度、文化、战略等软技术因素方面的协同匹配。而当企业在产品、管理、市场、制度等多维度的创新同时出现时,就产生了商业模式的创新,这在成熟阶段的创新中大量出现。尽管经济生活中创新很重要,但是在学术研究方面,过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创新一直未得到主流的经济学家的重视。传统上,经济学主要研究创新资源配置及其经济效果,而创新究竟是如何发生的这一过程本身一直被视为难以捉摸的“黑匣子”。尽管经过了大量对创新的研究,但了解得更多的是创新能带来什么,对它为什么发生、如何发生了解甚少。而如果刺激创新以及创新的模式这一问题对于我国这样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追赶特征的经济体却极为重要。技术创新课题具有较强的实践特征,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因此,笔者通过调研了上百家各具代表性的装备制造企业,访问了大量的行业专家,获取我国装备企业技术创新实践的第一手资料;以此为基础,本文将研究视角聚焦于我国装备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装备子行业层面的技术创新比较分析、以及装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因素分析,从而为研究我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方向、产业支持政策提供深度的视角。本文共分为六章,其中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到第六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第一章是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方法、内容和主要创新点,以及相关文献的综述,重点介绍了技术创新的概念、技术创新模型、创新系统理论以及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主要研究成果。第二章回顾了技术创新在全球工业化过程各个主要阶段的发展特征,梳理了我国以及主要发达国家在全球创新竞争中的地位;并揭示了在本轮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装备产业所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应当积极抓住全球经济格局调整、技术经济范式更迭的历史性机遇,实现我国装备制造业和整个经济发展的“后来居上”。第三章介绍了装备制造业的范畴和产业发展特征,我国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方面,仍存在工艺装备水平低、产品结构集中在中低端、机械基础件和核心零部件制造能力差、重大装备项目的成套设备系统集成与工程技术能力薄弱等方面的问题。本章进一步从微观企业的角度出发,精选了低压电器、机床、专用设备、大型成套装备的优秀企业技术创新案例进行研究,从而归纳出我国装备制造业内处于上下游产业链不同位置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和未来创新方向。未来我国投资拉动带来的装备市场增长空间有限,装备制造业未来将逐步面临着成长的“天花板”。提供完整的产品线,创新资源集成化,各个创新行为主体协同化,技术、组织制度与组织文化创造性整合,构造一体化解决方案,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根本途径。第四章回顾了我国装备制造行业竞争优势的演进过程,归纳出了我国装备制造产业竞争优势的演进路径是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具体体现;本章还从中观层面出发,从创新成效的差异、产业的劳动资本密集程度的差异角度,精选了我国装备制造不同子行业进行比较研究。从产业角度,本章对于我国重点装备子行业--机床行业、工程机械行业的技术创新特征进行多维度比较分析;从空间角度,本章分析了我国机床工具产业集群、船舶产业集群的案例,尝试探讨我国产业集群创新动力机制、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式方法。第五章以我国装备类上市公司群体为样本,进行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创新绩效的因素分析。通过在装备企业的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绩效之间建立起联系,构建多函数结构方程模型,从而进一步我国装备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黑箱。结构方程模型回归结果验证了我国装备企业研发投入带来了新产品较高定价能力、工艺效率的提升,最终对于劳动生产率具有显着正向影响,企业的现金流状况、人均固定资产投入、人力资源结构、企业固定资产和运营资产的周转能力、外部需求推动对于企业劳动生产率也具有显着影响。第六章为我国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政策建议。综合本论文对于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模式和产业竞争优势的分析,以及技术创新绩效的因素分析结果,提出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产业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包括政府积极促进经济转型、扶持新兴产业、培育具有系统集成能力的装备龙头企业、优化装备制造和下游用户的协同创新机制、鼓励装备产业集群、扶持民营中小企业和先进制造服务业的发展、完善人才和资金要素市场机制。本文主要有以下创新点:1、本论文综合了经济学、管理学、技术创新理论、装备制造技术及工程理论等等,从多学科、多领域的视角探讨我国装备制造的产业竞争特征、技术创新机制和未来发展趋势。2、技术创新课题具有较强的实践特征,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为此笔者调研了上百家各具代表性的装备制造企业,访问了大量的行业专家,通过获取技术创新实践的第一手资料,为研究我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方向提供深度的视角。3、本文理论研究中,从微观和中观的层面,采用分析与归纳、系统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打开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过程的“黑匣子”。通过研究我国装备制造行业竞争优势建立、技术创新模式、技术创新绩效,从而为如何引导产业创新和提升创新绩效提供思路。4、实证分析方面,构建多函数结构方程模型,把创新过程分解成“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绩效”,以我国装备制造类上市公司群体为对象,对于我国装备制造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5、对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出政策建议。

李增辉[4](2012)在《中国汽车产业多维评价模型构建与创新路径选择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汽车产业经过近六十年的发展,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产销量连续三年位居世界首位,然而繁荣景象的背后却是自主品牌的弱小、市场被外资品牌主导。我们是世界汽车大国,却不是汽车强国。我国汽车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自主生产、改革开放后的合资合作以及当今的开放与自主创新全面发展,却依然没有改变关键技术落后、市场被外资品牌压制的局面。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缺少核心知识产权,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产业发展面临空心化的危局。因此构建产业的多维评价模型,对汽车产业进行深入评价,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创新发展路径,是我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由大到强转变的迫切需要。本文依据产业创新的相关理论,在世界汽车产业发展大背景下,从世界汽车产业竞争和创新发展的特征出发,归纳与借鉴他国的创新路径及模式,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过程进行多维评价,分析制约其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汽车产业的创新路径。全文分为五个部分,共八章。第一部分为一、二章,是本文的理论部分,主要论述了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内容和方法、相关研究现状,对产业创新和路径选择的相关理论进行阐释。第二部分为第三章,主要论述了汽车产业的独特属性,归纳总结了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模式、创新路径及创新策略。第三部分为四、五章的模型构建与评价,主要构建了产业“三力”均衡评价模型和产业创新过程的“四维”关联动态评价模型,并运用模型对我国汽车产业进行了深入评价分析。第四部分为六、七章,对我们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路径障碍与难点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角度设计了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五种路径:基于技术引进与自主开发集成的并行路径、基于并购与自主开发集成的跨越式路径、基于技术创新推动与制度创新引导的产业集群路径、基于“两权”掌控的产业主导型转化路径、基于国家汽车创新工程的重大专项推进路径。第五部分为全文总结、创新点归纳和研究展望。

吕磷[5](2011)在《产业政策演变研究 ——以中国汽车产业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产业政策是政府干预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最早出现在日本,对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国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产业政策,并随之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目前已经成为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产业的关联性强,产业链长,对国民经济有着巨大的拉动作用。我国汽车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历程,目前已成为我国的主导产业。经历了近六十年的发展,我国汽车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9年实现产量1389万辆,位居世界第一。中国目前已经成为汽车制造大国,但并不是制造强国,在高速发展和产量增长的同时,还存在着投资分散、生产规模小,市场集中度低、产品品种少、企业研发水平弱等问题。汽车产业在我国还属于幼稚产业,需要政府的引导和保护。政府制定了一些产业政策,但效果并不完全很好。因此对汽车产业政策演变的轨迹进行梳理,总结出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目前产业政策的制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首先对产业政策的理论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归纳出影响产业政策变化的因素和产业政策演变的一般规律。然后以中国的汽车产业政策的演变为例论述了上述观点。其次,本文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细致的回顾,提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包括市场集中度低、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企业的新产品研发能力弱等。然后,以时间为线索,分阶段对汽车产业政策的演变历程进行了回顾,并对几个有代表性的政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文章中间回顾了日本汽车产业政策的发展历程,总结出了其发展的特点,得出了对我国的启示。在比较分析之后,作者认为我国的汽车产业政策总体上是有效的,但仍然存在着不足。为了验证汽车产业政策演变的必要性,本文选取了集中度、国际竞争力等指标进行实证分析,测度了产业政策对上述因素的影响。并研究了产业政策视角下哈佛假说的现实性,得出在政策的指导对汽车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的结论。最后,为促进汽车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提出了完善汽车产业政策的几点建议。

王安洁[6](2010)在《通用破产和丰田召回给中国汽车工业的启示》文中认为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的汽车产销大国,但还远远没有达到汽车产销强国的地位。未来十年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将非常激烈。我国的汽车业在高速发展时期,通用和丰田给我国汽车业带来了非常有价值的启示。

张立鹏[7](2009)在《一汽多元文化冲突与融合研究》文中提出一汽从1953年建厂时采用苏联模式,到后来的自主发展,改革开放后与德国大众公司、日本丰田公司合资合作,到当前的自主创新新时期,应该说,所秉承的企业文化就是在这种多元文化的融合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与国外着名汽车企业的合资合作不仅是利用外国资金的基本形式,也是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融合先进文化的重要渠道。但是,必须看到由于中外合作双方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社会政治法律制度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由此而形成的经营理念、管理决策思维、企业行为方式等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管理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正确认识中外双方的文化差异,努力搞好不同文化的融合,消除管理冲突,对促进合资企业乃至集团的整体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一汽集团一方面经历了合资合作的漫长历程,另一方面也即将面临以自主为基础面向海外发展、走出去的新选择,随着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也应该在总结原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实现多元文化管理的新突破。一汽在多元文化冲突与融合的研究方面,尤其在文化融合对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上,还没有较清晰的认识,尚缺乏较深入系统的研究。基于本人在一汽的工作实践,以及从事的工作领域与企业文化领域较近,体会到了面对未来企业文化适应性方面的不足,故此选择了多元文化冲突与融合问题作为论文研究内容。本文在深入分析企业文化以及企业文化融合、跨文化管理等相关基础理论及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回顾了一汽及一汽合资企业的发展过程,总结了在此发展过程中的多元文化冲突与融合的状况,提出了在一汽发展战略下的新文化战略的基础文化建设构想。

沈敬怡,马丰敏[8](2009)在《金融危机下我国软件外包面临大考》文中指出编者按 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发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2月,我国软件外包服务出口2.2亿美元,同比增长53.4%。在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外贸出口大幅下滑的大背景下,我国软件外包出口有此不俗业绩的确令人眼前一亮。 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指?

张旸[9](2008)在《一汽集团在俄罗斯整车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打造经营国际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企业,融入汽车产业全球化浪潮,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唯一出路。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长子和行业排头兵,一汽集团在成功实现了“三化”战略中的“规模百万化”,基本实现“管理数字化”的基础上,正在向“经营国际化”大举迈进,培育国际化队伍,发展海外网络,实现经营方式与国际接轨,海外经营核心正在由技术、资本输出取代一般贸易,建立满足国际化经营的体系规范和流程标准,打造FAW国际品牌。与中国有着地缘优势的邻国俄罗斯,近几年基础经济复苏,对汽车的需求旺盛。为了重振民族汽车工业,俄罗斯有条件地开放汽车市场,允许外国资本进入俄汽车领域,在俄境内进行组装,以促进俄汽车产业的发展。面对这一历史性机遇,一汽集团将俄罗斯纳入一汽集团海外市场“中东欧、独联体、中亚”板块,进行系统开发,深度经营,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所研究的课题,通过对国际市场营销学的学习理解,将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通过对俄罗斯市场营销环境的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等研究与对俄罗斯汽车工业、市场的历史现状调研,结合一汽集团的自身国际化经营发展战略,借鉴国际国内同行的宝贵经验,分析一汽经营国际化经营的优劣势,提出一汽集团在俄罗斯市场“由机遇性出口”向“战略性出口”转变,由“技术、资本输出”取代一般贸易的系列营销策略。

田丽妮[10](2005)在《我国汽车制造业供应链物流整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汽车制造企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汽车制造业日益重视供应链管理,千方百计降低成本以提高供应链效率,拓展更大利润空间。物流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实施供应链物流一体化运作正在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 当前中国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国外的汽车物流企业也加快了进入中国汽车物流市场的步伐,各种竞争压力和合作机会将对中国汽车产业物流市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当前经济全球一体化、市场竞争全球化大环境下,研究汽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理论和经验,以中国汽车制造业为对象来研究供应链物流整合,对于汽车制造企业具有节约成本、提升综合竞争能力,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以汽车制造业为依托展开论述。首先通过对供应链及物流理论的发展沿革进行了阐述,在供应链及物流管理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供应链物流整合的概念,并对供应链物流整合的过程和条件进行了分析。 紧接着对我国重要支柱产业——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态势、供应链物流的结构和流程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深入分析了我国汽车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及其从无到有的三个发展的历史阶段,结合国际国内的发展情况,指出我国汽车制造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的物流按不同的标准进行了分类,并就不同的物流类别进行了进一步的体系结构分析,并对汽车制造企业的物流流程进行了阐述;对我国的供应链物流体系进行了剖析,紧接着对供应链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最后在前面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汽车供应链物流结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汽车制造业进行供应链物流整合的思路。 (1) 利用先进的物流管理和引入专业的物流公司来进行供应链物流整合,主要方式是采用第三方物流; (2) 利用先进的电子商务供应链物流,进行汽车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与管理; (3) 组建汽车行业的物流联盟,整合汽车企业的供应链物流,构成供应链物流网; (4) 本国物流与国际物流结盟,建立全球物流体系。 在文章的最后,本文还对中国汽车制造业供应链物流整合提出了一些建议并作出了展望。

二、颠峰时期的汽车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颠峰时期的汽车业(论文提纲范文)

(1)新能源汽车发展影响因素的调研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调研的背景和意义
        1.1.1 调研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现状
        1.2.1 国外现状
        1.2.2 国内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1.4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影响因素的调研理论与方法
    2.1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特点
    2.2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框架
    2.3 本文的调研框架
        2.3.1 调研的内容、范围及数据来源
        2.3.2 调研的步骤
        2.3.3 实施进度计划
        2.3.4 调研方法
        2.3.5 调研样本概况
    2.4 调研数据分析方法
        2.4.1 钻石模型理论
        2.4.2 TOWS分析法理论
        2.4.3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钻石模型的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钻石模型的要素条件分析
        3.1.1 资源因素
        3.1.2 市场因素
        3.1.3 本节结论
    3.2 钻石模型的需求条件分析
        3.2.1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
        3.2.2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
        3.2.3 本节结论
    3.3 钻石模型的相关产业与支柱产业分析
        3.3.1 动力电池
        3.3.2 电机和电控
        3.3.3 充电设施
        3.3.4 本节结论
    3.4 钻石模型的企业战略、企业结构与竞争状况分析
        3.4.1 企业结构与竞争状况
        3.4.2 企业的战略分析
        3.4.3 本节结论
    3.5 钻石模型的政府政策分析
        3.5.1 国家政府的支持政策
        3.5.2 地方政府的支持政策
        3.5.3 本节结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建议
    4.1 给政府的相关建议
    4.2 给制造商的相关建议
    4.3 给消费者的相关建议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2)豫粮酒店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分析
        1.2.1 境外现状分析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1.3.1 主要研究方法
        1.3.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豫粮酒店内外部环境分析
    2.1 内部环境分析
        2.1.1 豫粮酒店简介
        2.1.2 核心竞争力
        2.1.3 组织结构
        2.1.4 企业文化
    2.2 外部环境研究
        2.2.1 宏观环境研究
        2.2.2 行业的分析
        2.2.3 对微观环境分析
第三章 豫粮酒店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
    3.1 豫粮酒店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3.1.1 政府背景
        3.1.2 高端客户资源
        3.1.3 优良的业务网络
        3.1.4 国际化团队和一流的服务
        3.1.5 差异化的服务标准
    3.2 分析豫粮酒店在竞争中存在的劣势
        3.2.1 顶层管理机制不够清晰、规范
        3.2.2 资产和业务过于单一将会制约该酒店发展
        3.2.3 传统形式的资金渠道影响公司的扩张
        3.2.4 装修、设备等没有及时更新
        3.2.5 地理位置和交通限制
    3.3 分析豫粮酒店在竞争中存在的机会
        3.3.1 国企改革为其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大环境
        3.3.2 郑州市经济发展前景大好
        3.3.3 各级政府对酒店业的政策支持
    3.4 针对豫粮酒店在市场竞争中的威胁进行分析
        3.4.1 新入驻酒店带来很大的竞争压力
        3.4.2 缺乏酒店管理方面高素质人才
        3.4.3 控制“三公”经费的实施严重影响了酒店收入
        3.4.4 应收账款不到位带来的影响
    3.5 SWOT分析结果展示
    3.6 选择多元化战略的必要性及其内容
        3.6.1 开展多种业务促使多元化加速进行
        3.6.2 分阶段实现资产结构多元化
        3.6.3 资产来源渠道多元化
        3.6.4 酒店地域与定位多元化
第四章 豫粮酒店发展战略实施途径
    4.1 豫粮酒店的发展战略目标
    4.2 豫粮酒店发展的战略实施
        4.2.1 短期战略:完善顶层设计
        4.2.2 中期战略:多样化进程
        4.2.3 长期战略:O2O平台搭建
第五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及文献综述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方法及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技术与知识
        1.3.2 技术创新理论的提出及发展
        1.3.3 技术创新的概念界定
        1.3.4 技术创新模型的发展
        1.3.5 国家、区域、集群创新系统理论
        1.3.6 产业(部门)创新系统与产业的技术范式
        1.3.7 装备制造业概念及分类
        1.3.8 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
    第四节 研究内容、研究限制与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技术创新与全球工业化
    第一节 工业文明以来全球创新中心的转移
        2.1.1 全球创新中心的转移
        2.1.2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技术创新特征
        2.1.3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技术创新特征
        2.1.4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技术创新特征
        2.1.5 小结
    第二节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与主要发达国家竞争优势分析
        2.2.1 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回顾
        2.2.2 美国制造业竞争优势的波特模型分析
        2.2.3 德国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波特模型分析
        2.2.4 日本制造业技术追赶中的经验和教训
        2.2.5 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所处阶段
        2.2.6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我国装备制造业崛起的机遇
    第三节 技术-经济范式理论以及未来制造业创新的方向
        2.3.1 技术-经济范式内涵
        2.3.2 技术-经济范式的演化形式
        2.3.3 传统技术-经济范式的局限性
        2.3.4 知识经济-新型技术经济范式的发展方向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装备产业总体发展特征及企业技术创新模式案例研究
    第一节 装备制造业内涵及特征
        3.1.1 装备制造业的范畴
        3.1.2 装备制造业的技术特征
        3.1.3 装备制造企业的技术来源
        3.1.4 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链构成
        3.1.5 装备制造业的商业模式
    第二节 我国装备制造总体产业特征
        3.2.1 全球装备制造产业分工格局
        3.2.2 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内部结构
        3.2.3 我国装备产业竞争特征
        3.2.4 我国装备企业总体技术水平特征
    第三节 我国装备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案例研究
        3.3.1 技术创新模型理论发展回顾
        3.3.2 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模式分析——装配产品案例研究
        3.3.3 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模式分析——组件产品案例研究
        3.3.4 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模式分析——系统和组合产品案例研究
        3.3.5 装备企业未来技术创新方向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产业系统特征
    第一节 我国装备产业的技术创新优势发展特征
        4.1.1 创新的系统属性
        4.1.2 我国装备产业竞争优势演进过程
        4.1.3 我国装备产业创新系统特征分析
    第二节 我国机床及工程机械行业技术创新能力比较研究
        4.2.1 我国机床行业创新能力分析
        4.2.2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
        4.2.3 机床与工程机械行业技术创新能力比较分析
    第三节 我国装备产业集群案例比较研究
        4.3.1 长三角手工具产业--龙头带动型产业集群升级的案例研究
        4.3.2 船舶重工产业—横向产业集群转型的案例研究
        4.3.3 小结:我国装备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动力机制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装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技术创新评价体系以及创新绩效结构方程模型回顾
        5.1.1 技术创新涵义回顾
        5.1.2 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5.1.3 多函数结构方程(CDM)创新绩效分析模型介绍
    第二节 我国装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因素分析
        5.2.1 我国装备企业技术创新结构方程模型的构思
        5.2.2 装备企业创新产出影响因素分析
        5.2.3 装备企业劳动生产率影响因素分析
        5.2.4 装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分析小结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第一节 我国装备制造产业振兴政策回顾
        6.1.1 产业政策理论回顾
        6.1.2 我国装备制造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
        6.1.3 我国装备产业振兴政策演进的思路分析
    第二节 我国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6.2.1 本轮信息技术革命以来全球技术创新特征回顾
        6.2.2 我国装备制造产业竞争优势演进路径回顾
        6.2.3 我国装备制造产业政策建议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4)中国汽车产业多维评价模型构建与创新路径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2章 产业创新与路径选择理论
    2.1 产业创新内涵
    2.2 产业创新动力机制
    2.3 产业创新模式及路径
    2.4 产业创新路径选择理论
    本章小结
第3章 汽车产业特性及其竞争与创新发展借鉴
    3.1 国家竞争优势的形成
    3.2 汽车产业的独特属性
    3.3 世界汽车产业竞争发展的主导模式
    3.4 世界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主导路径
    3.5 发达国家汽车产业发展的创新策略启示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产业“三力”均衡的中国汽车产业现状评价
    4.1 产业“三力”的选取及内涵
    4.2 产业“三力”评价模型构建
    4.3 中国汽车产业的“三力”均衡评价
    4.4 中国汽车产业的“三力”失衡分析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产业“四维”关联的中国汽车产业过程评价
    5.1 产业创新过程“四维”动态评价模型构建原理
    5.2 产业创新过程“四维”动态评价模型构建
    5.3 中国汽车产业创新过程的“四维”关联评价
    5.4 中国汽车产业创新过程的“四维”分析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汽车产业创新发展路径障碍与难点
    6.1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路径模式
    6.2 与发达国家汽车产业发展路径的异同
    6.3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路径依赖
    6.4 中国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难点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过程推进的中国汽车产业创新路径选择
    7.1 中国汽车产业创新路径目标
    7.2 中国汽车产业创新路径选择原则
    7.3 中国汽车产业创新路径选择方案
    7.4 中国汽车产业创新路径的选择与评价方法
    7.5 中国汽车产业创新路径的实施及控制
    本章小结
第8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本文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项目
致谢

(5)产业政策演变研究 ——以中国汽车产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产业政策有效性研究综述
        1.2.2 政府行为和能力研究综述
        1.2.3 汽车产业政策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结构框架
    1.5 可能创新和不足之处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产业政策演变的内在机理
    2.1 产业政策的理论概述及作用评价
        2.1.1 产业政策的理论概述
        2.1.2 产业政策在宏观政策中的地位
        2.1.3 产业政策的作用和评价
    2.2 产业政策演变的影响因素
    2.3 产业政策演变的一般性规律
第三章 中国汽车产业政策演变历程及分析
    3.1 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
    3.2 我国汽车产业政策演变概述
        3.2.1 萌芽期的汽车产业政策
        3.2.2 成长期的汽车产业政策
        3.2.3 推进期的汽车产业政策
    3.3 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特点和发展趋势
        3.3.1 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的特点
        3.3.2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3.3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政策取向
第四章 中国汽车产业政策演变的实证研究
    4.1 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的效用分析
        4.1.1 市场集中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4.1.2 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效应分析
    4.2 产业政策演变视角下集中度—利润率假说的考察
        4.2.1 集中度-利润率假说
        4.2.2 关于中国汽车产业的变动分析
    4.3 结论
第五章 日本汽车产业政策的比较分析
    5.1 日本汽车产业政策的演变历程
    5.2 日本汽车产业政策的特点
    5.3 中日汽车产业政策比较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第六章 完善我国汽车产业政策的建议
    6.1 调整产业发展战略、明确发展目标
    6.2 以高新技术手段促进产业环保化
    6.3 促进企业国际化、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7)一汽多元文化冲突与融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本文研究的意义
    1.3 论文结构与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企业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含义
    2.2 国外跨文化管理问题研究
    2.3 合资合作企业文化融合的几种模式
    2.4 跨文化管理理论在中国的研究与实践
第三章 国内外汽车业及一汽合资合作的发展过程
    3.1 世界汽车业的发展过程
    3.2 中国汽车工业合资合作发展概况
    3.3 一汽合资企业发展历程
第四章 一汽合资过程中的多元文化差异与冲突
    4.1 一汽文化发展过程
    4.2 中外企业文化的差异
    4.3 一汽中日合资企业文化差异与冲突
    4.4 一汽中德合资企业文化差异与冲突
第五章 一汽合资企业的文化融合过程
    5.1 全面推广TPS,探索学习借鉴丰田管理文化之路
    5.2 在相互磨合中前行,探索中德文化融合之路
第六章 从多元文化的融合走向新文化建设
    6.1 世界着名汽车企业的企业文化
    6.2 制定一汽新文化发展战略
    6.3 新文化战略的推进
    6.4 新文化战略的基础文化建设构想
第七章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总结
    7.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一汽集团在俄罗斯整车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国际市场营销学的理论综述
    2.1 国际市场营销学起源及涵义
        2.1.1 国际市场营销学的起源与发展
        2.1.2 国际市场营销的涵义
    2.2 国际市场营销的范围
    2.3 国际市场营销环境
    2.4 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第三章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研究
    3.1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3.1.1 中国汽车工业历史
        3.1.2 中国汽车工业现状
    3.2 中国汽车产业成长研究
        3.2.1 成长环境分析
        3.2.2 成长途径分析
第四章 俄罗斯市场研究
    4.1 俄罗斯概况
    4.2 普京时代的俄罗斯政治经济发展与对外经贸体制
        4.2.1 俄罗斯的政治制度
        4.2.2 俄罗斯的经济发展
    4.3 俄罗斯文化及汽车文化
    4.4 俄罗斯汽车工业发展进程
        4.4.1 俄罗斯汽车工业的辉煌年代
        4.4.2 俄罗斯汽车工业的困境时期
        4.4.3 俄罗斯汽车工业现状
    4.5 俄罗斯汽车市场现状
        4.5.1 俄罗斯汽车市场矛盾突出
        4.5.2 俄罗斯外国品牌汽车销售一路升温
        4.5.3 中国汽车进军俄罗斯市场
第五章 一汽集团国际化经营战略分析
    5.1 一汽集团介绍
    5.2 一汽集团的整车制造公司及产品结构
    5.3 一汽集团经营国际化战略及其战略制定的必然性
        5.3.1 一汽集团经营国际化SWOT 分析
        5.3.2 一汽集团的国际市场开拓现状
        5.3.3 一汽集团开拓俄罗斯市场的营销策略
        5.3.4 对一汽集团未来二年在俄罗斯市场营销量的预测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我国汽车制造业供应链物流整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供应链物流理论探讨
    2.1 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
        2.1.1 供应链的概念
        2.1.2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2.2 物流与物流管理理论
        2.2.1 物流的概念
        2.2.2 物流管理的概念
    2.3 供应链物流整合理论
        2.3.1 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关系
        2.3.3 供应链物流整合的过程
        2.3.4 实现供应链物流整合的条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汽车制造业发展态势分析
    3.1 汽车制造业的重要地位及其发展历史
    3.2 我国汽车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及对策
        3.2.1 我国汽车制造业面临的形势
        3.2.2 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对策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物流结构及流程分析
    4.1 汽车制造企业物流分类
        4.1.1 按照物流在供应链中的作用来划分
        4.1.2 按照物流实施的主体来划分
    4.2 汽车制造企业物流体系结构
        4.2.1 汽车供应物流体系结构
        4.2.2 汽车生产物流体系结构
        4.2.3 汽车销售物流体系结构
        4.2.4 汽车回收物流体系结构
    4.3 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物流流程
        4.3.1 汽车物流供应链的上游
        4.3.2 汽车物流供应链的中游
        4.3.3 汽车物流供应链的下游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汽车制造业物流供应链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5.1 我国汽车物流供应链体系现状
        5.1.1 汽车供应体系
        5.1.2 汽车生产体系
        5.1.3 干线运输体系
    5.2 我国汽车供应链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5.2.1 汽车物流供应链流程冗长
        5.2.2 汽车物流信息技术匮乏
        5.2.3 汽车物流标准亟待统一
        5.2.4 缺乏横向一体化的统一物流体系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我国汽车制造业供应链物流整合的思路
    6.1 第三方物流对供应链物流的专业化整合
        6.1.1 第三方物流的概念
        6.1.2 第三方物流的功能和作用
        6.1.3 第三方物流存在的问题
        6.1.4 第三方汽车物流市场现状
        6.1.5 汽车制造企业第三方物流专业化整合对策
    6.2 汽车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与管理
        6.2.1 供应链物流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
        6.2.2 支撑分系统
        6.2.3 计划管理分系统
        6.2.4 零部件物流管理分系统
        6.2.5 整车物流管理分系统
        6.2.6 运输管理分系统
        6.2.7 案例: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物流信息系统管理系统
    6.3 组建汽车行业的物流联盟,构成供应链物流网
        6.3.1 供应链网的实体----区域汽车物流平台的构建
        6.3.2 区域物流平台关键管理技术的优化
    6.4 国际汽车物流体系网的构建
        6.4.1 物流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6.4.2 建立全球汽车物流体系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国汽车制造业供应链物流整合的建议
    7.1 中国汽车制造业供应链物流整合的建议
        7.1.1 促进供应链组织创新,探索供应链物流整合模式
        7.1.2 供应链物流整合应循序渐进、措施得当
        7.1.3 加强供应链信息化技术,推广汽车物流标准化建设
    7.2 中国汽车制造业供应链物流整合的展望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颠峰时期的汽车业(论文参考文献)

  • [1]新能源汽车发展影响因素的调研及分析[D]. 朱恺. 华南理工大学, 2018(01)
  • [2]豫粮酒店发展战略研究[D]. 戴鹏. 广西大学, 2016(02)
  • [3]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D]. 商小虎.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3(12)
  • [4]中国汽车产业多维评价模型构建与创新路径选择研究[D]. 李增辉. 武汉理工大学, 2012(11)
  • [5]产业政策演变研究 ——以中国汽车产业为例[D]. 吕磷. 南京财经大学, 2011(06)
  • [6]通用破产和丰田召回给中国汽车工业的启示[J]. 王安洁. 汽车与配件, 2010(11)
  • [7]一汽多元文化冲突与融合研究[D]. 张立鹏. 天津大学, 2009(S2)
  • [8]金融危机下我国软件外包面临大考[N]. 沈敬怡,马丰敏.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2009
  • [9]一汽集团在俄罗斯整车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D]. 张旸. 天津大学, 2008(08)
  • [10]我国汽车制造业供应链物流整合研究[D]. 田丽妮. 武汉理工大学, 2005(04)

标签:;  ;  ;  ;  ;  

汽车行业处于巅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