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急需分“体”批评研究与教学

中国画急需分“体”批评研究与教学

一、中国画亟需分“体”批评研究与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许宁[1](2020)在《八大山人与潘天寿荷花题材绘画比较研究》文中提出荷花以清新脱俗的特有魅力深受历代花鸟画家的喜爱,关于荷花题材的研究已经较多,分别有从荷花图式、荷花题材的运用、荷画艺术的发展历程和荷画名家角度进行的研究。中国的写意画大师八大山人与潘天寿都有大量的荷花作品传世,有关他们绘画的比较研究已有一定的成果,现有资料分别有从绘画风格、绘画构图、写意精神等方面进行的研究。以上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对二人的绘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论证,已经硕果累累。笔者致力于对二者的荷花题材绘画进行更深一步的细化研究,笔者首先对荷花的寓意内涵进行了总结概述,并对我国的荷花题材绘画历史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接下来通过理论论证的方式对二人的绘画源流、审美思想和艺术表现之间内在关联进行了论证、分析和总结,并以图例分析的方式对于二人的写意荷花绘画的艺术表现进行了细分研究;最后从绘画性和审美性的角度分析了二者在艺术表现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得出二人荷花题材绘画艺术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浅析了书画元素在设计风格之中的呈现,从而为我们以后学习写意画提供了依据和启示。

文明红[2](2017)在《“分体式”教学模式在中国画教学中的实践探索》文中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艺术呈现多元化状态,原有中国画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专业教学的需要,理想健全的中国画教学应该分不同体式(或曰流派)进行。只有实施"分体式"教学模式,才能按各自的性质需要设置必修和选修课程,这样才能使教学科学化和严谨化。文章介绍了"分体式"教学模式,并论述了对其进行实践的方式。

王希茹[3](2012)在《论民国时期中国画改革》文中指出民国时期的中国画改革是近代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的重要部分,是传统中国文化的革命性延续。对这段时期中国画改革的评价,一直以来褒贬不一,本文立足以积极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这段历史,同时也不乏客观的问题评价,希望藉此能较为确切地看待、认识这段不同寻常的绘画历史。中国画的发展、变化伴随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变迂不断变化,历经多个阶段的变化而得以成长。今天看来民国时期中国画变革也是转变阶段间的关联点,上一个阶段是清朝时期的审美观念、创作手法,而今天的审美观念、创作手法更为多样化,与清朝“文人画”的流行风格相比趋于多元化。本文在表述民国中国画的改革这一论题时,就意图表达近代中国画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变化都是在民国时段中形成的。文章总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全盘西化的历史背景,以外来文化的输入为主要内容,分从传教士、留学潮和办学运动说起;第二部分是基于当时西化背景下的改革呼声,以出现年限早晚不同依次为凋敝说、改良说、革命说和折衷说;第三部分分析了民国时期中国画的改革状况,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主要变革地域述说,同时以观念变革、形式革新为切入点。其中观念的变革从现实主义、形式主义和民族主义三点入手,形式革新分从写实化、大众化、色彩化三个方面论述;第四部分交代其改革价值,并分析民国时期中国画改革对中国画发展之利弊所在,以调动中西融合、促进转型和民族性缺失三大块为主。

耿祥龙[4](2010)在《“古雅”新诠 ——王国维的早期文艺思想与中国传统艺术品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王国维是近代中国第一位大量而又系统的介绍西方哲学美学思想的中国学者。在他短暂的西学译介生涯中,他再创了许多关于中国文艺品评的概念。这些概念既有西学的背景,更具中国的含义。其中“古雅”的提出就是具代表性的一个,它是王国维根据康德、叔本华优美与崇高论延伸而来的针对中国艺术品评的一个术语。但古雅在中国传统的艺术品评中早已有之,只不过并未充分显现,是王国维把这样一个隐性概念明确的提了出来,作为艺术品评的标准。中国的文论、书论、画论中有许多关于古雅的评述,但在传统的品评语汇中,作为品评标准的古雅,其重要性似乎并未得到充分显现。学术界关于王国维“古雅”的研究几乎全部集中在哲学、美学领域,美术史学领域的研究几如空白,本文尝试通过对王国维“古雅”概念的分析,以梳理中国传统艺术品评中的古雅观点。

洪惠镇[5](2004)在《中国画亟需分“体”批评研究与教学》文中研究指明 (一) 有个现象很费解。如果中国当代歌手大奖赛不分"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任凭评委以自己的好恶为标准打分,人们一定都会认为不科学、不公平。可是在中国画坛,长期不分体式地批评、研究和展览,正如歌手大奖赛不分唱法进行评选,却人人视而不见、各行其是,以至于问题丛生,还习以为常。中国画在近现代,特别是当代发展极为迅速,已经百花齐放,多元并存,体式纷呈,但始终搅成一锅粥,混沌不清,标准不明,研究片面,批评混乱,教学也存在严重缺陷。倘若21世纪之初不予解决,将继续影响中国画的健康生态,甚至可能导致

二、中国画亟需分“体”批评研究与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画亟需分“体”批评研究与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八大山人与潘天寿荷花题材绘画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意义和重点研究问题
    1.4 研究现状
    1.5 研究方法
2 荷花题材绘画历史溯源
    2.1 荷花的寓意及荷花绘画史略
        2.1.1 荷花的寓意
        2.1.2 荷花题材绘画历史溯源
    2.2 八大山人和潘天寿与荷花题材的关联
        2.2.1 八大山人与荷花题材的关联
        2.2.2 潘天寿与荷花题材的关联
3 八大山人与潘天寿的审美思想
    3.1 “有法而无法”的八大山人
        3.1.1 “有法而无法”审美思想的成因
        3.1.2 “有法而无法”审美思想的内涵及其表现
    3.2 “画贵能极”的潘天寿
        3.2.1 “画贵能极”审美思想的成因
        3.2.2 “画贵能极”审美思想的内涵及其表现
4 八大山人与潘天寿的荷花题材绘画比较分析
    4.1 风格比较分析
        4.1.1 从奇险怪到冲淡圆融的八大山人
        4.1.2 从野逸雄强到霸悍静穆的潘天寿
        4.1.3 风格比较小结
    4.2 笔墨比较分析
        4.2.1 八大山人的圆润洗练
        4.2.2 潘天寿的骨硬之美
        4.2.3 笔墨比较小结
    4.3 构图比较分析
        4.3.1 以险入禅的八大山人
        4.3.2 险中有序的潘天寿
        4.3.3 构图比较小结
5 八大山人与潘天寿的写荷心路历程比较
    5.1 隐忍禅定的八大山人
    5.2 潘天寿之碧血丹心
    5.3 写荷心路历程比较
6 书画元素在设计风格之中的呈现分析
    6.1 书画元素与设计风格
    6.2 书画元素在设计风格之中的呈现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个人简介
致谢

(2)“分体式”教学模式在中国画教学中的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分体式教学模式的概述
二、中国画教学分体式教学的必要性
三、分体式教学模式探索的实践方法
    (一)课程设置
    (二)师资配置
    (三)教学设施配备
    (四)结合地方特色进行教学
结语

(3)论民国时期中国画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导言
    (一) 相关研究现状
    (二) 研究目的
一、全盘西化的改革背景
    (一) 输入——以传教为主要途径
    (二) 引入——以留学为主要途径
    (三) 普及——以办学为主要途径
二、先声夺人的改革呼声
    (一) 凋敝说
    (二) 改良说
    (三) 革新说
    (四) 折衷说
三、多元化的改革状况
    (一) 地域格局
        1. 北京
        2. 上海
        3. 广州
    (二) 观念的革新
        1. 现实主义
        2. 形式主义
        3. 民族主义
    (三) 形式的变革
        1. 写实化
        2. 大众化
        3. 色彩化
四、难以肯定的改革价值
    (一) 调动风气
    (二) 促进转型
    (三) 民族性缺失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古雅”新诠 ——王国维的早期文艺思想与中国传统艺术品评(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绪论 从邹一桂到康有为——晚清国人对西方艺术认知结构的心理转变
第一章 “无用之用”——西学背景下王国维的艺术论
    第一节 王国维的美术观
    第二节 王国维的美育观
第二章 王国维“古雅说”——美与崇高论的再创性运用
    第一节 王国维的古雅说之本意
    第二节 古雅说对美与崇高论的继承与修正
第三章 “古雅”之于艺术批评——品评语汇的观念演变
    第一节 肇兴之际——早期艺术品评的厚今薄古
    第二节 造化与古人之间——唐宋品评中的今古情结
    第三节 从赵孟頫到张泰阶——与古为徒的身份迷失
余论
参考书目
后记

(5)中国画亟需分“体”批评研究与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一)
(二)
(三)
(四)

四、中国画亟需分“体”批评研究与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八大山人与潘天寿荷花题材绘画比较研究[D]. 许宁. 浙江农林大学, 2020(02)
  • [2]“分体式”教学模式在中国画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 文明红. 艺术教育, 2017(Z8)
  • [3]论民国时期中国画改革[D]. 王希茹. 浙江师范大学, 2012(02)
  • [4]“古雅”新诠 ——王国维的早期文艺思想与中国传统艺术品评[D]. 耿祥龙. 中国美术学院, 2010(08)
  • [5]中国画亟需分“体”批评研究与教学[J]. 洪惠镇. 国画家, 2004(01)

标签:;  ;  ;  ;  ;  

中国画急需分“体”批评研究与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