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竹荚鱼冷冻调理新产品的开发与生产

智利竹荚鱼冷冻调理新产品的开发与生产

一、智利竹荚鱼冷冻调理新产品的研制与生产(论文文献综述)

杨梅[1](2019)在《开背调味鱼腌制工艺优化及品质特性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对调理食品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水产调理食品顺应这一时代发展应运而生。本试验以斑点叉尾鮰为研究对象,通过减菌化处理、腌制配方筛选、腌制工艺优化,开发一种开背调味鱼新产品,并研究产品在反复冻融过程中的品质和蛋白特性的变化。本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将宰杀后的斑点叉尾鮰鱼肉冰浴后,分别在2℃无菌水中(对照组,简称CK),2℃、3%柠檬酸水(柠檬酸组,简称CL)和3mg/L臭氧水(臭氧水组,简称OZ)中浸泡10min,真空包装后置于2℃冷藏,测定冷藏第0h、8h、16h、28h、48h、70h的pH、感官评定、菌落总数、白度值、质构特性、持水率、TVB-N值、电子鼻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经2℃、3%柠檬酸水处理10min的鱼肉(CL组)减菌效果最佳,其感官评定分值、持水率、白度值、硬度和回复性高,菌落总数、TVB-N值和K值相对较低。2、采用感官评定方法,通过对开背调味鱼的腌制配方进行反复的调整与改进,最终确定4种腌制配方,五香风味、烧烤风味、烤鱼风味、柠檬风味。3、为了研究鱼肉在腌制过程中的传质动力学变化,配制4%、6%、8%、10%、12%的不同食盐浓度五香风味腌制液,以料液比1:1.5的比例腌制鱼肉块,建立腌制时间为0h、1h、2h、3h、4h、5h、8h、10h、15h、20h、25h、30h条件下的传质动力学模型。并分别采用0.6M、1.2M、2.0M盐溶液提取盐溶性蛋白(Salt Soluble proteins,SSP),研究SSP的提取率以及SSP的二硫键、总巯基和活性巯基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腌制食盐浓度(412%)的增加,鱼肉块中的总质量变化率、食盐含量变化率和水质量变化率均增加,与腌制时间(t0.5)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000),其中水分含量变化和重量变化的相关系数k1增大、k2减少,盐分含量变化的相关系数k2和k1增大。随着食盐浓度增加,表观扩散系数De值增大,12%食盐浓度的De值最大为2.10×10-9m2/s。食盐浓度对鱼肉腌制过程中SSP性质有很大影响,用不同的盐溶液提取SSP含量差异较大,从高到低的排序为0.6M>1.2M>2.0M,导致SSP的总巯基下降,二硫键和活性巯基含量升高。4、在五香风味调味配方的基础上,分别通过L16(45)、L9(34)正交试验筛选最佳的超高压(Ultra High pressure,UHP)、滚揉(Tumbling,TB)条件。结果表明:最佳UHP腌制条件为压力200MPa,保压时间15min,食盐浓度11%;TB腌制方式为连续式,压力为0.08MPa,食盐浓度为10%,腌制时间为60min。5、利用前期优选的UHP腌制和TB腌制条件加工出开背调味鱼产品,速冻后在-18℃冷库中冻藏,每隔20d进行一次解冻-再冷冻的过程,进行5次冻融循环,研究鱼肉在反复冻融过程中菌落总数、TBARS、TVB-N、蛋白氧化指标(巯基、二硫键、浊度和SDS-PAGE)以及肌原纤维蛋白的扫描电镜、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UHP和TB样品的菌落总数、TVB-N值、TBARS值均不同程度地升高,T-SH降低,SS增加,α-螺旋和β-转角含量降低,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增加,电泳条带变淡变细。而UHP样品明显低于TB样品的变化趋势。

黄颖[2](2019)在《马鲛鱼鱼糜制品品质改良及其3D打印应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鱼糜制品是一种传统的水产食品,多年来对于鱼糜制品的研究经久不衰,尤其是在品质改良方面。马鲛鱼产量大,营养丰富,但以马鲛鱼制备的鱼糜制品凝胶强度低,口感较差。3D打印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物料成型方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食品原料应用于3D打印技。因此本论文考察了红薯淀粉和转谷氨酰胺酶对马鲛鱼鱼糜制品品质的改良效果,并拓展了鱼糜制品的一种新的成型方式,这有利于改善马鲛鱼鱼糜制品的品质,同时也为鱼糜类原料在挤压式3D打印技术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首先,以马鲛鱼为原料,制备马鲛鱼鱼糜制品,采用红薯淀粉来改善马鲛鱼鱼糜制品的品质,考察添加红薯淀粉的马鲛鱼鱼糜制品的粘弹特性、凝胶强度、TPA、色泽、蒸煮损失、持水力及微观组织结构等指标。结果表明,添加红薯淀粉能够提高马鲛鱼鱼糜的凝胶强度、TPA和持水力等指标,降低马鲛鱼鱼糜制品的蒸煮损失,改善马鲛鱼鱼糜的粘弹特性和微观组织结构。当红薯淀粉的添加量达到8%时,马鲛鱼鱼糜凝胶强度达到最大值2021 g·mm。经比较,马鲛鱼鱼糜制品中红薯淀粉适宜的添加量为8%。以添加8%红薯淀粉的马鲛鱼鱼糜为原料,考察3D打印工艺参数喷嘴直径、平台移动速度和挤出速率对马鲛鱼鱼糜挤出成型质量的影响,并明确三个关键工艺参数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结果显示,在喷嘴直径1 mm、平台移动速度20 mm/s、挤出速率15 mm3/s的条件下,打印的马鲛鱼鱼糜样品的成型质量较好,层层之间结合较为紧密。且喷嘴直径、平台移动速度和挤出速率这三个参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关系。以添加8%红薯淀粉的马鲛鱼鱼糜为原料,考察3D打印成型方式和传统成型方式对马鲛鱼鱼糜样品的凝胶强度、TPA、色泽、蒸煮损失、持水力以及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3D打印成型的马鲛鱼鱼糜样品的凝胶强度、硬度和咀嚼性与传统成型的鱼糜样品相比出现明显下降;弹性、黏聚性、回复性和白度比传统成型的鱼糜样品要高;但马鲛鱼鱼糜持水能力变差,蒸煮损失增加。3D打印成型的鱼糜凝胶的微观组织结构较松散,孔隙较大。这说明3D打印技术由于其独特的打印方式,导致打印样品结构松软。其次,以马鲛鱼为原料,制备马鲛鱼鱼糜制品,采用转谷氨酰胺酶来改善马鲛鱼鱼糜制品的品质,考察添加转谷氨酰胺酶的马鲛鱼鱼糜制品的粘弹特性、凝胶强度、TPA、色泽及微观组织结构等指标。结果表明,转谷氨酰胺酶的添加改善了马鲛鱼鱼糜的粘弹特性和微观组织结构,提高了马鲛鱼鱼糜制品的凝胶强度、TPA和色泽等。当添加0.3%的转谷氨酰胺酶时,马鲛鱼鱼糜的凝胶强度达到最大值2848.21 g·mm。经对比,马鲛鱼鱼糜制品中转谷氨酰胺酶适宜添加量为0.3%。以马鲛鱼为原料,考察转谷氨酰胺酶的添加量对马鲛鱼鱼糜3D打印成型的影响。结果显示,转谷氨酰胺酶添加量为0.2%和0.3%时,马鲛鱼鱼糜3D打印成型效果较好,层层之间结合较为紧密,没有缺口。转谷氨酰胺酶添加量低于0.2%或高于0.3%时打印出的鱼糜样品表面粗糙,出现多处断层现象,打印精准度降低。另外,不同添加量的转谷氨酰胺酶对传统成型的马鲛鱼鱼糜制品和对3D打印成型的鱼糜制品的影响趋势相同,说明3D打印这种成型方式并不会影响转谷氨酰胺酶对马鲛鱼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

曲映红,陈新军,陈舜胜[3](2019)在《我国鱿鱼加工利用技术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鱿鱼属头足类,盛产于我国东海地区,海洋头足类加工和药物利用具有悠久的历史。近30年来,中国鱿鱼加工业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国内水产品加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和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鱿鱼的加工研究也逐渐深入,冷冻鱿鱼片、调味鱿鱼丝、鱿鱼米饭和鱿鱼调味料等加工制品的产量与种类不断丰富,副产物的综合加工及有效功能成分,如抗肿瘤、抗氧化、免疫功能调节和降血脂血压等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利用与制品开发也品种繁多。鱿鱼已成为功能食品和新型海洋药物开发和利用热点而备受人们青睐。介绍了鱿鱼食品加工与副产物加工技术的现状,并分别从鱿鱼内脏、皮、墨汁、眼和软骨等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方面介绍研究进展,旨在为今后鱿鱼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彭瑶[4](2016)在《罗非鱼糕调理食品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丰富罗非鱼的产品结构,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罗非鱼糕产品的开发与研究将会占据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通过对罗非鱼糕的加工工艺进行研究,探讨了各项关键加工技术以及配辅料的添加对罗非鱼糕品质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优化处理,所得结果如下:(1)采用清水漂洗和氯化钙漂洗两种漂洗方式相结合。清水漂洗2次后再进行氯化钙漂洗,其中氯化钙漂洗液浓度为0.1%,并对罗非鱼进行2次漂洗,每次漂洗时间为5 min,在该处理条件下可以生产出优质的罗非鱼糕。(2)在罗非鱼糕擂溃过程中,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设计对擂溃工艺进行优化,并建立了罗非鱼糕凝胶强度的回归模型。擂溃工艺的优化结果为:空擂时间为4 min、食盐添加量为1.6%、盐擂时间为13 min,味擂时间为13 min,所得罗非鱼糕凝胶强度的预期值约为902.26 g·cm。在该条件下,试验所得罗非鱼糕凝胶强度的平均值为900.57 g·cm,接近模型预期值。(3)通过对比二段加热与直接加热对罗非鱼糕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段加热作用效果优于直接加热,并且低温凝胶化温度应在45℃以下,应避免接近鱼糕凝胶劣化温度带而影响鱼糕品质。(4)对淀粉种类及其添加量、蛋清添加量以及复合磷酸盐添加量对罗非鱼糕品质的影响进行单因素试验,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配辅料的最佳配比,其优化结果为:马铃薯淀粉10.8%,蛋清4.22%,复合磷酸盐0.205%,罗非鱼糕凝胶强度的预期值约为1021.57 g·cm。为方便实际操作,将该配方简化为:马铃薯淀粉11%,蛋清4%,复合磷酸盐0.2%。根据最佳配方,进行三次平行试验所得的罗非鱼糕凝胶强度平均值为1025.6 g·cm,与预期值相接近。(5)对TGase罗非鱼糕的作用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并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的设计原理,以凝胶强度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优化TGase对罗非鱼糕的作用条件,其优化结果为:在自然pH条件下,TGase添加量为0.418%,作用时间42 min,作用温度40.75℃,罗非鱼糕凝胶强度的预期值约为1134.24g·cm。为方便实际操作,可将该工艺简化为:TGase添加量为0.4%,作用时间42 min,作用温度41℃。根据最佳作用条件,进行三次平行试验所得的罗非鱼糕凝胶强度平均值为1128.66 g·cm,与预期值相接近,说明该响应面法得到的回归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6)在罗非鱼糕凝胶形成过程中,TGase通过催化鱼糕肌球蛋白重链形成ε-(Y-谷氨酰胺)赖氨酸共价键,以维持鱼糕的凝胶网络结构,同时,化学作用力中疏水相互作用的显着增加也说明其对鱼糕凝胶结构的稳定性具有重要贡献。

周红燕[5](2014)在《我国渔业品牌价值评估及提升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目前,在渔业领域内出现了两大趋势:一是水产品短缺时代已经结束,消费需求已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趋势;二是随着我国渔业经济的发展,国外的品牌水产品大举进入我国,而我国越来越多的渔业企业也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因此国内外的水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国作为水产品生产大国、出口大国,渔业品牌建设严重滞后于工商业、制造业等行业的实践。品牌价值是企业品牌建设和经济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通过对渔业企业品牌价值评估的研究,可以总结渔业品牌建设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现实问题,为经营者提供管理、决策依据,有利于企业对品牌投资做出明智的决策,针对性的解决面临的主要问题,合理分配资源,减少投资的浪费;对于发展良好的优势品牌,通过品牌价值评估可以展示企业实力,进一步提高其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树立企业形象;另外,通过品牌价值评估还可以激励投资者的信心,激励员工,增强品牌凝聚力。因此,渔业品牌品牌价值评估对我国渔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进而实现我国由渔业大国向渔业强国的转变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首先对包括品牌、渔业、渔业品牌等相关核心概念的渔业品牌基本理论进行了介绍。之后,结合中国在国内外渔业的生产、贸易情况,对渔业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分析发现目前的主要问题为:渔业企业、消费者、政府品牌意识淡薄;渔业科技水平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水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资金严重不足;企业在品牌建设的具体过程中没有系统规划、宣传不够等;渔业生产经营主体分散,不利于发挥品牌效应;水产品市场不规范,无序竞争突出等方面。然后,分析了美国、挪威、日本三个国家的渔业品牌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随后,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渔业经济学、营销管理学等学科知识,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整体分析和个体研究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在对渔业企业品牌及其价值评估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渔业品牌价值评估模型,并以獐子岛、国联水产、好当家、东方海洋、壹桥苗业、大湖股份、百洋股份、中水渔业、开创国际九家渔业上市公司为例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无论是运用层次分析法还是主成分分析法,两种方法的评估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本研究中的渔业品牌价值评估模型较为科学。最后,在借鉴美国、挪威、日本三国在渔业品牌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和对品牌价值评估结果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在渔业品牌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给出了提升建议。本研究认为必须从提高渔业品牌意识,转变观念、以科技为支撑,进一步夯实品牌建设基础、不断开发适销对路和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多渠道解决渔业企业资金问题、渔业企业科学实施品牌战略、用渔业产业化推动渔业创名牌、建立健全渔业品牌管理制度七个方面着手加强我国渔业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

王鹏[6](2014)在《风味重组鱼糖关键生产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综合利用残碎的鲨鱼肉为原料,科学添加大豆组织蛋白(TSP),利用食品胶黏剂作为外源黏合剂,采用重组技术开发风味重组鱼糖休闲食品。基于鲨鱼碎肉生物脱腥工艺的研究;着重探讨在成型过程中影响风味重组鱼糖质构的主要因素,确定成型关键工艺,并优化其工艺参数;探讨风味重组鱼糖的主要赋味配方及适宜干燥工艺。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鲨鱼肉生物脱腥工艺研究本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鲨鱼肉生物脱腥的适宜发酵菌种;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方案,通过模糊综合评判优化鲨鱼碎肉的生物脱腥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鲨鱼肉脱腥的适宜发酵菌种为酿酒酵母,在此基础上,控制料液比(鲨鱼碎肉:酵母液)=2.5:1(m/v),酵母的接种量为活化液体积的0.10%o(m/v),在摇床转速50r/min、温度为22℃的条件下发酵60min,可有效脱除鲨鱼碎肉的腥味。(2)风味重组鱼糖成型关键工艺研究单因素试验确定风味重组鱼糖的成型关键工艺及其理想的参数范围;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探讨了油脂添加量、成型压力、复合胶黏剂添加量三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风味重组鱼糖质构的影响,分别建立风味重组鱼糖的剪切力Y1、硬度Y2与油脂添加量X1、成型压力X2、复合胶黏剂添加量X3的数学回归方程:Y1=33.99-2.52X1+5.61X2+3.60X3+1.27X32+1.16X2X3;Y2=19.96-1.62X1+2.53X2+1.85X3+0.39X32+0.49X1X2+0.74X2X3,并定量分析三因子的最优组合。试验结果表明,风味重组鱼糖的最佳成型工艺参数组合为,在以黑鲨鱼碎肉与TSP质量之和为基准的前提下,油脂添加量6%、复合胶黏剂添加量0.4%,成型压力4kg、以此条件结合单因素试验确定的TSP适宜添加量20%、适宜成型时间9h,制备风味重组鱼糖,所得样品的口感理想,其剪切力为33.99N、硬度为19.96N。(3)风味重组鱼糖主要赋味配方与干燥工艺研究单因素试验探讨风味重组鱼糖赋味配方及干燥工艺。在其基础上,以食盐、酱油、辣椒粉的添加量为变因,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模糊评判优化重组鱼糖的主要赋味料配比;采用二因素通用旋转组合试验设计,以水分含量为指标,建立风味重组鱼糖水分含量(Y)与干燥温度(A)、干燥时间(B)的数学回归方程:Y=18.25-2.83A-0.80B-0.22A2-0.22B2-0.35AB。研究结果表明:以重组鱼糖原料总质量为基准,食盐、酱油、辣椒粉的最佳复合配比依次为1.2%、2.0%和0.6%,同时,蔗糖、味精、姜汁、复合香辛粉的理想添加量分别为7.5%、0.3%、0.8%、0.3%;并采用70℃热风干燥105mmin,可得色香味型俱佳的风味重组鱼糖;试验结果提示,该产品的干燥速率曲线特征为三个阶段:0-15mmin为干燥加速期,15-45min为干燥恒速期,60min以后为干燥降速期。

刘堃[7](2013)在《中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机制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海洋大国。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是解决人口增长、资源短缺与环境恶化等问题的必然选择。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对于转变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方式,以此解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面临的资源和环境两大发展瓶颈,整体推动海洋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将成为“十二五”以至今后一个时期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和主攻方向。但是,目前国内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系统研究还不多见,现有的一些探讨多限于应用分析,缺乏既能反映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征,又能体现海洋产业内在属性的深层次理论分析和系统思考。本文以“问题的提出—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对策研究”为研究主线和基本思路,在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和案例分析基础上,分别对我国六类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即海洋高效渔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水利用业、海洋电力业、深海油气业如何培育逐一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论文的主要结论和贡献包括:(1)对海洋产业、海洋新兴产业的基本内涵及组成门类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特征,界定了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义。基于“战略性”“新兴性”两个视角,构建了评价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遴选了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水利用业、海洋电力业等六类产业作为当前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具体组成门类。(2)尝试探讨了不同国家或地区在培育和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所采取的创新举措,从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经验,即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过程中,要加强政策法规制定,发挥引领保障作用;建立有效投融资机制,保证科技研发投入;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打造产业集群,充分发挥集聚效应;注重国际合作,相互取长补短。(3)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本质特征,探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具备的基本要素,即技术创新、自然资源、资金支持、人才资源、需求条件、政府行为,归纳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演化路径,即高新技术产业化与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明确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着力点并以此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机制模型。(4)对我国六类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即海洋高效渔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水利用业、海洋电力业、深海油气业如何培育逐一分析。分别阐述了以上六类产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了现阶段影响我国六类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与现实问题,基于技术创新、投融资、人才引进与培养、需求激励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改良机制。(5)基于我国六类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分析的结果,从六类产业的共性问题出发,主要立足政府角度,提出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过程中政府应扮演的角色和应采取的三类政策措施。

黄瑞济[8](2013)在《智利竹筴鱼船上冷藏保鲜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远洋渔业的快速发展,海上远洋加工生产贮藏保鲜技术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鲜活智利竹箂鱼为研究对象,以远洋渔船“开富号”为实验地点,以pH、挥发性盐基氮(TVB-N)、三甲胺(TMA)等为指标,系统地研究了不同致死方式、鱼体初始中心温度、冷海水处理时间、冷却速率、鱼体僵硬度预处理对冷藏智利竹笑鱼鱼肉品质的影响,对优化竹箂鱼生产加工前处理,提高智利竹笑鱼的贮藏品质和竹笑鱼的生产加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研究了鱼体空气中挣扎窒息致死(AA)、冷海水致死(AI)和击晕致死(SH)三种不同致死方式对智利竹笑鱼冷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致死后冷藏的起始点,AI组的pH值显着(p<0.05)高于其他两组。TVB-N和硫代巴比妥酸值(TBA)都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在相同贮藏期内,AI组样品TVB-N和TBA显着(p<0.05)低于其他两组,增加趋势稍慢。研究表明冷海水致死方式有效地降低鱼体死前的挣扎时间和挣扎强度,有利于保持良好的竹箂鱼的冷藏品质。2.为了分析不同鱼体初始中心温度对冷藏竹箂鱼品质的影响,论文研究了初始中心温度为0、3和6℃的智利竹笑鱼(各处理依次标记为A,B和C)在4±1℃贮藏条件下的鱼体pH、TVB-N、TMA、TBA和感官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在贮藏期间,各预处理鱼体的pH、 TVB-N、TMA和TBA值均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而上升,且C组的pH、TVB-N、TMA和TBA值的增长显着高于A和B组(p<0.05)。此外,竹筴鱼的感官评分与贮藏时间存在负相关性,且鱼体初始中心温度越低,其感官评分下降得越慢。研究表明,鱼体初始中心温度越低,越有利于延缓鱼体鲜度指标的下降。3.为了分析冷海水处理时间对冷藏竹筴鱼品质的影响,论文研究了分别浸入在2℃冷海水仓中6、12小时后,智利竹筴鱼(各处理依次标记为T1,T2)在4±10C贮藏条件下的鱼体pH、TVB-N、TMA、 TBA值和感官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在贮藏期间,各预处理鱼体的pH、TVB-N、TMA和TBA值均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而上升,且T1组的pH、TVB-N、TMA和TBA值的增长显着高于T2组(p<0.05)。此外,竹筴鱼的感官评分与贮藏时间存在负相关性,且鱼体冷海水预处理时间越长,其感官评分下降得越慢。研究表明,冷海水预处理时间越长,越有利于延缓鱼体鲜度指标的下降。4.为了分析不同冷却速率对冷藏竹筴鱼的影响,本章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18、2℃),使鱼体中心温度达到6℃,然后于4±1℃贮藏条件下的鱼体pH、TVB-N、TMA和TBA值的变化规律,对照组鱼体直接置于4±1℃贮藏。结果显示,对照组的竹筴鱼的pH值、TVB-N、 TMA和TBA值显着(p<0.05)高于处理组,且-18组的TVB-N显着低于2℃组,结果表明,在竹筴鱼生产加工过程中,冷却速率越快越有利于保持冷藏过程中竹筴鱼的鲜度。5.为了分析不同鱼体僵硬度对智利竹筴鱼冷藏品质的影响,论文比较了完全僵硬后冷藏的实验组和直接冷藏处理的对照组于4±1℃贮藏条件下竹笑鱼的品质变化。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竹笑鱼pH值、TVB-N、TMA和TBA值显着(p<0.05)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在冷藏条件下,僵硬程度越小的竹笑鱼越有利于保持竹笑鱼的贮藏品质。

王国华[9](2012)在《日本水产品消费的变动与启示》文中研究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日本水产品消费呈现数量先增后减,消费品种与消费形态多样化,地域差异逐渐消失,年龄阶层与收入阶层差异凸显,水产品消费结构复杂化的趋势。中国现阶段的水产品消费与日本20世纪6070年代的情况相似,处于消费总量不断增加,总体消费水平不断提升的阶段。中国应借鉴日本的经验,继续提高国民收入水平,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完善流通渠道,以适应未来水产品消费需求的变化。

福建省水产学会,福建省水产研究所[10](2012)在《福建省水产品贮藏与加工学科发展研究报告》文中认为该文系统深入地总结了福建省水产品贮藏与加工学科的发展现状,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水产品贮藏与加工学科的发展动态,预测了我省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趋势,剖析了当前学科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我省水产品贮藏与加工学科发展的思路、目标及战略任务,以及产业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并针对制约我省水产品贮藏与加工学科发展的技术瓶颈,提出了应对措施与战略对策,对引导我省水产品贮藏与加工学科发展方向、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智利竹荚鱼冷冻调理新产品的研制与生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智利竹荚鱼冷冻调理新产品的研制与生产(论文提纲范文)

(1)开背调味鱼腌制工艺优化及品质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斑点叉尾鮰的概述
    1.2 冷冻调理食品
        1.2.1 冷冻调理食品的研究现状
        1.2.2 冷冻调理食品的感官品质评定方法
    1.3 冷冻调理食品加工技术
        1.3.1 鱼肉的宰杀方式
        1.3.2 鱼肉的减菌化处理
        1.3.3 鱼肉的腌制方式
        1.3.4 鱼肉的烤制方式
        1.3.5 鱼肉的保鲜方式
    1.4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1.5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减菌化处理对鱼肉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指标测定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减菌化处理对鱼肉冷藏过程中pH值的影响
        2.2.2 减菌化处理对鱼肉冷藏过程中感官评价的影响
        2.2.3 减菌化处理对鱼肉冷藏过程中细菌总数的影响
        2.2.4 减菌化处理对鱼肉冷藏过程中白度值的影响
        2.2.5 减菌化处理对鱼肉冷藏过程中质构特性的影响
        2.2.6 减菌化处理对鱼肉冷藏过程中持水率的影响
        2.2.7 减菌化处理对鱼肉冷藏过程中TVB-N值的影响
        2.2.8 减菌化处理对鱼肉冷藏过程中K值的影响
        2.2.9 减菌化处理对鱼肉冷藏过程中气味的影响
    2.3 小结
第三章 斑点叉尾鮰调味鱼腌制配方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方法
        3.1.3 指标测定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第一次配方研究结果
        3.2.2 第二次配方研究结果
        3.2.3 第三次配方研究结果
        3.2.4 第四次配方研究结果
        3.2.5 第五次配方研究结果
    3.3 小结
第四章 鱼肉腌制过程中传质动力学和蛋白性质变化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设计方案
        4.1.3 指标测定方法
        4.1.4 统计学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4 %和6%食盐溶液腌制过程中鱼不同部位的食盐含量变化
        4.2.2 不同食盐浓度腌制过程中鱼肉的传质动力学研究
        4.2.3 不同食盐浓度腌制过程中鱼肉块盐溶性蛋白(SSP)性质变化
    4.3 小结
第五章 腌制方式对斑点叉尾鮰品质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与试剂
        5.1.2 试验方法
        5.1.3 指标测定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最佳超高压腌制方式
        5.2.2 筛选最佳滚揉腌制方式
        5.2.3 基于模糊数学法评价腌制方式对斑点叉尾鮰品质的影响
    5.3 小结
第六章 反复冻融过程中开背调味鱼品质及蛋白特性的变化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与试剂
        6.1.2 试验方法
        6.1.3 指标测定的方法
        6.1.4 统计学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反复冻融过程中UHP和 TB样品菌落总数的变化
        6.2.2 反复冻融过程中UHP和 TB样品TBARS值的变化
        6.2.3 反复冻融过程中UHP和 TB样品TVB-N值的变化
        6.2.4 反复冻融过程中UHP和 TB样品气味的变化
        6.2.5 反复冻融过程中MPUHP和MPTB T-SH和SS含量的变化
        6.2.6 反复冻融过程中MPUHP和MPTB紫外光谱变化
        6.2.7 反复冻融过程中MPUHP和MPTB的红外光谱分析
        6.2.8 反复冻融过程中的MPUHP和MPTB的SDS-PAGE变化
        6.2.9 反复冻融过程中的MPUHP和MPTB的微观结构变化
    6.3 小结
结论
试验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论文发表情况

(2)马鲛鱼鱼糜制品品质改良及其3D打印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马鲛鱼
        1.1.1 马鲛鱼简介
        1.1.2 马鲛鱼的加工利用现状
    1.2 鱼糜凝胶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
        1.2.1 机理
        1.2.2 鱼糜凝胶强度的影响因素
        1.2.3 添加剂对鱼糜凝胶特性改良的研究现状
        1.2.3.1 淀粉类添加剂对鱼糜凝胶强度的影响
        1.2.3.2 转谷氨酰胺酶对鱼糜凝胶强度的影响
    1.3 3D打印技术的研究概况
        1.3.1 3D打印技术的介绍
        1.3.2 3D打印技术的原理
        1.3.3 3D打印技术的发展历程
    1.4 3D打印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1.4.1 食品3D打印技术及其优势
        1.4.2 3D打印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现状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红薯淀粉对马鲛鱼鱼糜品质改良及3D打印工艺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原料预处理方法
        2.3.2 鱼糜流变学特性的测定方法
        2.3.3 鱼糜凝胶凝胶强度和TPA的测定方法
        2.3.4 鱼糜凝胶色泽测定方法
        2.3.5 鱼糜凝胶蒸煮损失和持水力测定方法
        2.3.6 鱼糜凝胶微观组织结构测定方法
        2.3.7 鱼糜3D打印参数设置方法
        2.3.8 喷嘴直径、平台移动速度和挤出速率之间的制约关系
        2.3.9 3D打印鱼糜样品的熟化方法
        2.3.10 3D打印鱼糜样品微观组织结构的测定方法
    2.4 数据分析
    2.5 结果与讨论
        2.5.1 红薯淀粉对马鲛鱼鱼糜品质的影响
        2.5.1.1 红薯淀粉添加量对马鲛鱼鱼糜流变特性的影响
        2.5.1.2 红薯淀粉添加量对马鲛鱼鱼糜质构特性的影响
        2.5.1.3 红薯淀粉添加量对马鲛鱼鱼糜色泽的影响
        2.5.1.4 红薯淀粉添加量对马鲛鱼鱼糜蒸煮损失和持水力的影响
        2.5.1.5 红薯淀粉添加量对马鲛鱼鱼糜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
        2.5.2 工艺参数对马鲛鱼鱼糜3D打印成型效果的研究
        2.5.2.1 喷嘴直径对马鲛鱼鱼糜3D打印成型效果的影响
        2.5.2.2 平台移动速度对马鲛鱼鱼糜3D打印成型效果的影响
        2.5.2.3 挤出速率对马鲛鱼鱼糜3D打印成型效果的影响
        2.5.3 3D打印技术与传统成型方式的比较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转谷氨酰胺酶对马鲛鱼鱼糜品质改良及3D打印应用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马鲛鱼鱼糜制作方法
        3.3.2 转谷氨酰胺酶作用条件的优化方法
        3.3.2.1 转谷氨酰胺酶反应温度的优化方法
        3.3.2.2 转谷氨酰胺酶反应时间的优化方法
        3.3.3 原料预处理方法
        3.3.4 鱼糜流变学特性的测定方法
        3.3.5 鱼糜凝胶凝胶强度和TPA的测定方法
        3.3.6 鱼糜凝胶色泽测定方法
        3.3.7 鱼糜扫描电镜的测定方法
        3.3.8 马鲛鱼鱼糜的3D打印方法
        3.3.9 3D打印鱼糜样品的熟化方法
    3.4 数据分析
    3.5 结果与讨论
        3.5.1 转谷氨酰胺酶对马鲛鱼鱼糜作用条件的优化
        3.5.1.1 转谷氨酰胺酶反应温度对马鲛鱼鱼糜品质的影响
        3.5.1.2 转谷氨酰胺酶反应时间对马鲛鱼鱼糜凝胶强度的影响
        3.5.2 转谷氨酰胺酶对马鲛鱼鱼糜品质的影响
        3.5.2.1 转谷氨酰胺酶添加量对马鲛鱼鱼糜流变特性的影响
        3.5.2.2 转谷氨酰胺酶添加量对马鲛鱼鱼糜质构特性的影响
        3.5.2.3 转谷氨酰胺酶添加量对马鲛鱼鱼糜色泽的影响
        3.5.2.4 转谷氨酰胺酶添加量对马鲛鱼鱼糜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
        3.5.3 转谷氨酰胺酶添加量对马鲛鱼鱼糜3D打印及打印后样品品质的影响
        3.5.3.1 转谷氨酰胺酶添加量对马鲛鱼鱼糜3D打印成型效果的影响
        3.5.3.2 转谷氨酰胺酶添加量对3D打印成型后马鲛鱼鱼糜凝胶强度的影响
        3.5.3.3 转谷氨酰胺酶添加量对3D打印成型后马鲛鱼鱼糜TPA的影响
        3.5.3.4 转谷氨酰胺酶添加量对3D打印成型后马鲛鱼鱼糜色泽的影响
        3.5.3.5 转谷氨酰胺酶添加量对3D打印成型后马鲛鱼鱼糜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
第五章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3)我国鱿鱼加工利用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鱿鱼加工技术
    1.1 冷冻鱿鱼
    1.2 鱿鱼制品
2 副产物的综合利用
    2.1 鱿鱼内脏
    2.2 鱿鱼皮
    2.3 鱿鱼墨汁
    2.4 鱿鱼眼
    2.5 鱿鱼软骨
3 展望

(4)罗非鱼糕调理食品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罗非鱼加工现状
    1.2 鱼糕凝胶形成过程
    1.3 影响鱼糕凝胶特性的主要因素
        1.3.1 漂洗
        1.3.2 擂溃
        1.3.3 加热
    1.4 配辅料
    1.5 谷氨酰胺转移酶的研究进展
        1.5.1 谷氨酰胺转移酶的催化机理
        1.5.2 谷氨酰胺转移酶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
    1.6 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6.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2 研究主要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0 材料
    2.1 主要试剂
    2.2 主要仪器设备
    2.3 罗非鱼糕的生产工艺
    2.4 指标测定
        2.4.1 凝胶强度的测定
        2.4.2 TPA质构分析
        2.4.3 白度的测定
        2.4.4 持水率的测定
        2.4.5 折曲试验
        2.4.6 SDS-PAGE凝胶电泳
        2.4.7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
        2.4.8 溶解率的测定
        2.4.9 化学作用力的测定
    2.5 关键生产技术对罗非鱼糕品质的影响研究
        2.5.1 漂洗工艺对罗非鱼糕品质的影响研究
        2.5.2 擂溃工艺对罗非鱼糕品质的影响研究
        2.5.3 加热方式对罗非鱼糕品质的影响研究
    2.6 主要配辅料的添加对罗非鱼糕品质的影响研究
        2.6.1 淀粉对罗非鱼糕品质的影响研究
        2.6.2 蛋清对罗非鱼糕品质的影响研究
        2.6.3 复合磷酸盐对罗非鱼糕品质的影响研究
        2.6.4 主要配辅料的最适量确定
    2.7 TGase对罗非鱼糕品质的影响研究
        2.7.1 TGase浓度对罗非鱼糕品质的影响研究
        2.7.2 TGase作用时间对罗非鱼糕品质的影响研究
        2.7.3 TGase作用温度对罗非鱼糕品质的影响研究
        2.7.4 TGase作用pH对罗非鱼糕品质的影响研究
        2.7.5 TGase作用条件的优化
    2.8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漂洗工艺对罗非鱼糕品质的影响
        3.1.1 清水漂洗对罗非鱼糕品质的影响
        3.1.2 氯化钙漂洗对罗非鱼糕品质的影响
    3.2 擂溃工艺对罗非鱼糕品质的影响
        3.2.1 空擂时间对罗非鱼鱼糕凝胶强度的影响
        3.2.2 食盐添加量对罗非鱼糕凝胶强度的影响
        3.2.3 盐擂时间对罗非鱼糕凝胶强度的影响
        3.2.4 味擂时间对罗非鱼糕凝胶强度的影响
        3.2.5 响应面分析试验
    3.3 加热方式对罗非鱼糕品质的影响
    3.4 主要配辅料对罗非鱼糕品质的影响
        3.4.1 淀粉对罗非鱼糕品质的影响
        3.4.2 蛋清对罗非鱼糕品质的影响
        3.4.3 复合磷酸盐对罗非鱼糕品质的影响
        3.4.4 配辅料最佳配比的确定
    3.5 TGase对罗非鱼糕品质的影响
        3.5.1 TGase浓度对罗非鱼糕品质的影响
        3.5.2 TGase作用时间对罗非鱼糕品质的影响
        3.5.3 TGase作用温度对罗非鱼糕品质的影响
        3.5.4 TGase作用pH对罗非鱼糕品质的影响
        3.5.5 TGase对罗非鱼糕的优化作用结果
    3.6 TGase作用下罗非鱼糕在凝胶形成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3.6.1 溶解率变化
        3.6.2 化学作用力的变化
        3.6.3 SDS-PAGE图谱分析
        3.6.4 罗非鱼糕凝胶形成过程中微观结构的变化
4. 讨论
    4.1 漂洗工艺对罗非鱼糕品质的影响研究
    4.2 擂溃工艺对罗非鱼糕品质的影响研究
    4.3 加热方式对罗非鱼糕品质的影响研究
    4.4 主要配辅料对罗非鱼糕品质的影响
    4.5 TGase对罗非鱼糕品质的影响
    4.6 TGase作用下罗非鱼糕在凝胶形成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我国渔业品牌价值评估及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品牌价值评估理论研究现状
        1.2.2 渔业品牌价值评估理论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内容结构
    1.5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5.1 本文的创新点
        1.5.2 本文的不足之处
2 渔业品牌
    2.1 品牌
    2.2 渔业
        2.2.1 渔业的特点
        2.2.2 渔业的作用
    2.3 渔业品牌
        2.3.1 渔业品牌的概念
        2.3.2 渔业品牌的特征
        2.3.3 渔业品牌的分类
        2.3.4 渔业品牌的作用
        2.3.5 渔业品牌与水产品、渔业商标
        2.3.6 渔业品牌的竞争力
        2.3.7 渔业品牌战略
3 我国渔业品牌建设现状分析
    3.1 取得的成绩
    3.2 存在的问题
4 国外渔业品牌建设的经验
    4.1 美国经验
    4.2 挪威经验
    4.3 日本经验
5 渔业品牌价值和评估模型构建
    5.1 渔业品牌价值
    5.2 渔业品牌价值的影响因素
    5.3 品牌价值评估方法
        5.3.1 国外经典的品牌价值评估模型
        5.3.2 中外主要品牌价值评估模型比较
    5.4 渔业品牌价值评估模型的构建
        5.4.1 渔业品牌价值评估的原则
        5.4.2 渔业品牌价值评估体系的构建
6 渔业品牌价值评估的实证研究-以九家渔业上市公司为例
    6.1 九家渔业上市公司介绍
        6.1.1 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1.2 湛江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6.1.3 山东好当家海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6.1.4 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1.5 大连壹桥海洋苗业股份有限公司
        6.1.6 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
        6.1.7 百洋水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1.8 中水集团远洋股份有限公司
        6.1.9 上海开创国际海洋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6.2 九家渔业上市公司品牌价值评估实证研究
        6.2.1 指标数据的获取
        6.2.2 品牌价值的评估
    6.3 实证后的思考
7 提升我国渔业品牌价值的对策
    7.1 提高渔业品牌意识,转变观念
    7.2 以科技为支撑,进一步夯实品牌建设基础
    7.3 不断开发适销对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新产品
    7.4 多渠道解决渔业企业资金问题
    7.5 渔业企业科学实施品牌战略
    7.6 用渔业产业化推动渔业创名牌
    7.7 建立健全渔业品牌管理制度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风味重组鱼糖关键生产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 深海鱼及其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
        1.1 深海鱼概述
        1.2 深海鱼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 水产品脱腥技术的研究进展
        2.1 水产品的腥味成分及产生机理
        2.2 水产品脱腥技术的研究现状
        2.3 腥味的评价方法
    3 鱼肉重组技术研究现状
        3.1 酶促交联技术在重组鱼肉产品加工中的应用
        3.2 胶黏技术在重组鱼肉产品加工中的应用
    4 大豆组织蛋白及其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
        4.1 TSP的主要特性
        4.2 TSP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
    5 水产制品的干制技术
        5.1 自然干燥
        5.2 热风干燥
        5.3 热泵干燥
    6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7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7.1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7.2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鲨鱼肉生物脱腥工艺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与设备
        1.2 试验内容与方法
        1.3 指标与检测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鲨鱼碎肉适宜脱腥酵母菌的筛选
        2.2 酵母接种量对鲨鱼碎肉脱腥效果影响研究
        2.3 发酵时间对鲨鱼碎肉脱腥效果影响研究
        2.4 发酵温度对鲨鱼碎肉脱腥效果影响研究
        2.5 脱腥料液比对鲨鱼碎肉脱腥效果影响研究
        2.6 摇床转速对鲨鱼碎肉脱腥效果影响研究
        2.7 鲨鱼碎肉脱腥工艺的优化组合
    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风味重组鱼糖成型关键工艺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设备
        1.2 试验内容与方法
        1.3 指标与检测方法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TSP添加量对风味重组鱼糖剪切力和硬度的影响
        2.2 油脂添加量对风味重组鱼糖剪切力和硬度的影响
        2.3 成型压力对风味重组鱼糖剪切力和硬度的影响
        2.4 成型时间对重组鱼糖剪切力和硬度的影响
        2.5 风味重组鱼糖糖适宜胶黏剂的选择与复配
        2.6 风味重组鱼糖成型工艺优化
    3 小结
第四章 风味重组鱼糖主要赋味配方与干燥工艺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设备
        1.2 试验内容与方法
        1.3 指标与检测方法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食盐对重组鱼糖风味的影响
        2.2 酱油对重组鱼糖风味与色泽的影响
        2.3 蔗糖对重组鱼糖风味的影响
        2.4 味精对重组鱼糖风味的影响
        2.5 姜汁对重组鱼糖风味的影响
        2.6 复合香辛料对重组鱼糖风味与色泽的影响
        2.7 辣椒粉对重组鱼糖风味的影响
        2.8 风味重组鱼糖主要赋味料的配比优化
        2.9 风味重组鱼糖适宜干燥方法的筛选
        2.10 干燥温度对风味重组鱼糖干燥时间的影响
        2.11 风味重组鱼糖干燥工艺优化组合
        2.12 风味重组鱼糖干燥速率特征曲线
    3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中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绪论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0.1.1 研究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0.2.1 国外研究进展
        0.2.2 国内研究进展
        0.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0.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0.3.1 主要研究内容
        0.3.2 技术路线
    0.4 研究方法
    0.5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0.5.1 可能的创新点
        0.5.2 不足之处
1.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分析
    1.1 海洋产业
        1.1.1 概念界定
        1.1.2 海洋产业分类
    1.2 海洋新兴产业
        1.2.1 海洋产业发展时序与海洋新兴产业
        1.2.2 海洋新兴产业的基本特征
        1.2.3 海洋新兴产业的选择
    1.3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
        1.3.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和特征
        1.3.2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内涵
        1.3.3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其它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1.4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
        1.4.1 指标体系的构建
        1.4.2 评价方法的选择
        1.4.3 运算过程及结果分析
2.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
    2.1 海洋高效渔业
    2.2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
    2.3 海洋生物医药业
    2.4 海水利用业
    2.5 海洋电力业
    2.6 深海油气业
    2.7 主要经验与启示
3. 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机制的理论分析
    3.1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素
    3.2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演化路径
        3.2.1 高新技术产业化
        3.2.2 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3.3 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机制
        3.3.1 技术创新机制
        3.3.2 投融资机制
        3.3.3 人才配置机制
        3.3.4 需求激励机制
4. 海洋高效渔业培育机制分析
    4.1 海水健康养殖业培育机制分析
        4.1.1 产业界定
        4.1.2 海水健康养殖与传统养殖模式的比较分析
        4.1.3 我国海水健康养殖业发展历程与现状
        4.1.4 我国海水健康养殖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1.5 我国海水健康养殖业的培育路径
    4.2 远洋渔业培育机制分析
        4.2.1 我国远洋渔业的发展历程
        4.2.2 我国远洋渔业的发展现状
        4.2.3 我国远洋渔业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
        4.2.4 案例分析:南极磷虾产业的培育机制
5.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培育机制分析
    5.1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历程
    5.2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5.3 产业集群视角下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培育路径分析
        5.3.1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集群化发展的必要性
        5.3.2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群的特征
        5.3.3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5.3.4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
        5.3.5 提升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途径
6. 海洋生物医药业培育机制分析
    6.1 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业发展历程与现状
    6.2 产业链视角下海洋生物医药业培育路径分析
        6.2.1 生物医药产业链的一般形式
        6.2.2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链的特殊性
        6.2.3 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链存在的主要问题
        6.2.4 优化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链的路径选择
7. 海水利用业培育机制分析
    7.1 我国海水利用业发展历程与现状
        7.1.1 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历程与现状
        7.1.2 海水直接利用业发展历程与现状
    7.2 我国海水利用业存在问题分析
        7.2.1 成本问题
        7.2.2 管理问题
        7.2.3 生态问题
    7.3 我国海水利用业培育机制
        7.3.1 技术创新机制
        7.3.2 管理协调机制
        7.3.3 投融资机制
8. 海洋电力业培育机制分析
    8.1 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的资源储量及分布状况
    8.2 我国海洋电力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8.3 我国海洋电力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8.3.1 成本方面
        8.3.2 政策规划方面
        8.3.3 投融资方面
    8.4 我国海洋电力业培育机制
        8.4.1 技术创新机制
        8.4.2 政策引导机制
        8.4.3 投融资机制
9. 深海油气产业培育机制分析
    9.1 产业界定
    9.2 深海与浅海油气资源开发的区别
    9.3 深海油气资源分布
    9.4 我国深海油气开发历程及现状
    9.5 典型的深海油气资源开发模式
        9.5.1 不定量税收
        9.5.2 PSA 模式
    9.6 我国深海油气业的培育路径
        9.6.1 制定国家级深海油气资源开发战略
        9.6.2 选择适应于南海深水油气开发的技术装备
        9.6.3 打造以产业链为核心的产业基地
10. 促进中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10.1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取向
    10.2 中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10.2.1 促进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供给型政策措施
        10.2.2 促进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性政策措施
        10.2.3 促进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其它政策措施
参考文献
论文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智利竹筴鱼船上冷藏保鲜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智利竹筴鱼简介
    1.2 鱼类死后变化
        1.2.1 死后僵硬阶段
        1.2.2 自溶作用阶段
        1.2.3 腐败变质阶段
    1.3 鱼体保鲜技术的研究现状
        1.3.1 低温保鲜
        1.3.2 气调保鲜
        1.3.3 保鲜剂
        1.3.4 国内外对竹筴鱼保鲜技术研究
    1.4 鱼体鲜度的研究
        1.4.1 感官指标
        1.4.2 僵硬指数
        1.4.3 pH值
        1.4.4 挥发性盐基氮
        1.4.5 三甲胺
        1.4.6 硫代巴比妥酸值(TBA)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不同致死方式对冷藏竹筴鱼品质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原料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1.4 样品处理
        2.1.5 僵硬指数的测定
        2.1.6 pH值的测定
        2.1.7 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
        2.1.8 三甲胺氮的测定
        2.1.9 TBA的测定
        2.1.10 感官评价
        2.1.11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讨论
        2.2.1 不同致死方式对冷藏竹筴鱼僵硬指数的影响
        2.2.2 不同致死方式对冷藏竹筴鱼pH的影响
        2.2.3 不同致死方式对冷藏竹筴鱼TVB-N的影响
        2.2.4 不同致死方式对冷藏竹筴鱼TMA的影响
        2.2.5 不同致死方式对冷藏竹筴鱼TBA的影响
        2.2.6 不同致死方式对冷藏竹筴鱼感官评分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冷海水处理时间对智利竹筴鱼冷藏品质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原料
        3.1.2 鱼体冷却处理、贮藏及取样
        3.1.3 盐分的测定
        3.1.4 pH值的测定
        3.1.5 TVB-N的测定
        3.1.6 TMA的测定
        3.1.7 TBA值的测定
        3.1.8 感官评定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冷海水预处理对鱼体盐分的影响
        3.2.2 冷藏过程中pH值的变化
        3.2.3 冷藏过程中挥发性盐基氮的变化
        3.2.4 冷藏过程中三甲胺的变化
        3.2.5 冷藏过程中TBA值的变化
        3.2.6 冷藏过程中的感官变化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鱼体初始中心温度对智利竹筴鱼冷藏品质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原料
        4.1.2 鱼体冷却处理、贮藏及取样
        4.1.3 冷却曲线的测定
        4.1.4 pH值的测定
        4.1.5 TVB-N的测定
        4.1.6 TMA的测定
        4.1.7 TBA值的测定
        4.1.8 感官评定
    4.2 结果与讨论
        4.2.1 智利竹筴鱼在-18℃下的冷却曲线
        4.2.2 不同初始中心温度对pH值的影响
        4.2.3 不同初始中心温度对挥发性盐基氮的影响
        4.2.4 不同初始中心温度对TMA的影响
        4.2.5 不同初始中心温度对TBA值的影响
        4.2.6 冷藏过程中的感官变化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冷却速率对智利竹筴鱼冷藏品质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原料
        5.1.2 鱼体冷却处理、贮藏及取样
        5.1.3 pH值的测定
        5.1.4 TVB-N的测定
        5.1.5 TMA的测定
        5.1.6 TBA值的测定
        5.1.7 感官评定
    5.2 结果与讨论
        5.2.1 冷却速率对pH值的影响
        5.2.2 冷却速率对TVB-N的影响
        5.2.3 冷却速率对TMA的影响
        5.2.4 冷却速率对TBA的影响
        5.2.5 冷却速率对感官评分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不同僵硬度对智利竹筴鱼冷藏品质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原料
        6.1.2 鱼体冷却处理、贮藏及取样
        6.1.3 pH值的测定
        6.1.4 TVB-N的测定
        6.1.5 TMA的测定
        6.1.6 TBA值的测定
        6.1.7 感官评定
    6.2 结果与讨论
        6.2.1 竹筴鱼室温下的僵硬指数变化
        6.2.2 僵硬度对pH的影响
        6.2.3 僵硬度对TVB-N的影响
        6.2.4 僵硬度对TMA的影响
        6.2.5 僵硬度对TBA的影响
        6.2.6 僵硬度对感官指标的影响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日本水产品消费的变动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日本水产品生产与消费的总体特征
    1. 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
    2. 水产品消费的变化
    3. 水产品供给水平的变化
二、日本水产品消费演变及特点
    1. 地域差异消失
    2. 不同年龄和收入阶层差异凸显
    3. 品种结构多样化
    4. 消费形态多样化
    5. 购买渠道的变化
三、日本水产品消费变化的影响因素
    1. 经济因素
    2. 人口与家庭形态因素
    3. 家庭饮食方式因素
四、结语

四、智利竹荚鱼冷冻调理新产品的研制与生产(论文参考文献)

  • [1]开背调味鱼腌制工艺优化及品质特性研究[D]. 杨梅. 天津农学院, 2019(07)
  • [2]马鲛鱼鱼糜制品品质改良及其3D打印应用的研究[D]. 黄颖. 大连工业大学, 2019(08)
  • [3]我国鱿鱼加工利用技术研究进展[J]. 曲映红,陈新军,陈舜胜.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9(03)
  • [4]罗非鱼糕调理食品关键技术的研究[D]. 彭瑶. 海南大学, 2016(08)
  • [5]我国渔业品牌价值评估及提升研究[D]. 周红燕. 中国海洋大学, 2014(02)
  • [6]风味重组鱼糖关键生产工艺研究[D]. 王鹏. 福建农林大学, 2014(12)
  • [7]中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机制研究[D]. 刘堃. 中国海洋大学, 2013(01)
  • [8]智利竹筴鱼船上冷藏保鲜技术研究[D]. 黄瑞济. 浙江工业大学, 2013(01)
  • [9]日本水产品消费的变动与启示[J]. 王国华. 世界农业, 2012(02)
  • [10]福建省水产品贮藏与加工学科发展研究报告[J]. 福建省水产学会,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海峡科学, 2012(01)

标签:;  ;  ;  ;  ;  

智利竹荚鱼冷冻调理新产品的开发与生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