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 MAC 协议

一种新的 MAC 协议

一、一种新的MAC协议(论文文献综述)

甘泽锋[1](2021)在《太赫兹通信网络双信道MAC协议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各种实时应用的诞生,人们对于高速率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也加快了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基于此,已有大量学者开始研究与太赫兹(Terahertz,THz)通信相关的无线通信技术。但是太赫兹波的高频率和易被水分子吸收的特点导致其传播距离比较短,太赫兹双信道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协议在使用太赫兹波传输数据时通过定向传输延长其传播距离。本文在深入研究太赫兹双信道MAC协议的基础上,针对现有太赫兹双信道MAC协议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两种改进的太赫兹双信道MAC协议,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针对现有太赫兹通信网络双信道MAC协议存在的波束重叠干扰、不适用非视距(Non-Line of Sight,NLOS)环境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中继传输的高吞吐太赫兹双信道MAC协议(High throughput terahertz dual channel MAC protocol based on relay transmission,HT-RMAC)。HT-RMAC协议包含四种新机制:首先是波束干扰预判机制,通过其它节点交互的控制信息来判断源节点和目的节点在THz信道传输数据时是否存在波束重叠干扰;然后利用中继辅助机制选择中继节点,通过中继节点将源节点发送的数据转发给目的节点;其次通过NLOS环境检测机制,判断源和目的节点之间的通信信道是否存在NLOS环境;最后当源节点功率足够时通过目的节点向源节点发送精简TTT帧机制减少开销。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的结果表明HT-RMAC协议的MAC层吞吐量和消息传输成功率等网络性能与现有的THz双信道MAC协议相比都有所提升。2.针对现有太赫兹通信网络双信道MAC协议存在的控制帧交互次数过多、控制开销冗余等问题,提出一种低开销的高效太赫兹双信道MAC协议(Low overhead efficient terahertz dual channel MAC protocol,LE-MAC)。LE-MAC协议包含两种新机制:首先是基于节点信息省略CTS/ACK帧机制,通过目的节点判断源节点能否传输数据,若能则目的节点回复不带自身MAC地址的CTS帧,减少了4字节的控制开销,若不能则目的节点回复TNR帧,取消了CTS帧和ACK帧的交互过程;其次是提出了自适应使用频分复用机制来解决因目的节点的THz波束无法覆盖两个源节点进而导致吞吐量低的问题。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的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的LE-MAC协议的MAC层吞吐量、控制开销等性能都有所提升。论文最后总结了全文工作,并对目前所做工作存在的不足和下一步研究工作做了简要阐述。

侯雨君[2](2020)在《面向物联网海量连接的LoRa MAC协议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技术的飞速发展,物与物以及人与物交互通信的愿景成为了可能。LoRa(Long Range)是目前最具应用前景的低功耗广域物联网(Low Power Wide Area Networks,LPWAN)技术之一,可以为IoT终端设备提供低功耗和低数据速率的广域连接。在大部分物联网应用场景中,设备流量存在突发性且数据分组较小,因此用户活动存在稀疏性。但是当前流行的上层协议LoRa WAN采用基于ALOHA的介质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协议,在海量设备进行接入访问的场景下,网络会出现严重的碰撞,使吞吐量恶化。本文通过结合LoRa的捕获效应设计新的MAC协议,以解决物联网的海量连接中碰撞率高的问题。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针对目前接收机一个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ation,FFT)模块只能解调一路特定扩频因子(Spreading Factor,SF)信号的问题,本文结合LoRa的捕获效应,提出新的基于过采样的接收机结构,使三路SF不同但同为奇数或偶数的信号可同时使用一个FFT模块解调。新的接收机结构可以高效地处理LoRa信号并发传输。随后,提出一种新的CE-MAC(Capture Effect-MAC)协议,使三路SF不同但所用SF同属奇分组或偶分组的信号可并发传输。与LoRa WAN的仿真结果对比表明,CE-MAC协议能更好地利用捕获效应解决碰撞,因此在海量连接场景下具有更优的吞吐率。其次,对CE-MAC协议进行了分组碰撞率的理论推导。本文分析了分组捕获前的碰撞概率以及碰撞分组的捕获成功概率,进一步阐述了CE-MAC协议如何解决碰撞。理论分析与仿真数值的结果对比验证了推导的可靠性。最后,将所设计的MAC协议推广至多频点场景,提出了多频点CE-MAC协议。在所设计的MAC协议中,因碰撞而传输失败的终端设备在下一次传输时,可以根据某个伪随机频率序列选择频点。仿真结果表明,当网络存在多个可用频率信道时,多频点CE-MAC协议可以进一步降低碰撞率和提高吞吐量。

王磊[3](2020)在《基于太赫兹无线个域网MAC协议的高清视频传输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不同应用领域对高清视频服务的需求呈指数增长,人们对大带宽和更高速率的通信需求变得迫在眉睫,而现有的无线通信系统难以满足多媒体业务高速传输的要求。因此,大量学者已经开始进行太赫兹(Terahertz,THz)波段的研究,利用太赫兹波通信,数据传输速率可以达到10Gbps甚至更高,更有望满足高清视频服务不断增长的传输速率需求。太赫兹波处于远红外线划分范围,主要特征表现在THz波的路径损耗较为严重,极易受水分子吸收。因此,太赫兹通信适合于短距离高清视频业务的高速传输。例如,THz WPAN为室内高清视频无线设备提供超高速无缝连接。目前,对太赫兹无线个域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MAC协议上,而MAC协议的研究则主要基于IEEE802.15.3c协议。本文首先介绍了太赫兹无线通信和高清视频传输的研究现状,主要阐述了太赫兹波的特点及无线通信场景、THz WPAN接入协议超帧结构、高清视频传输和高速串行接口相关技术,为后文对基于太赫兹无线个域网MAC协议的高清视频传输系统的研究和实现提供理论基础。其次,深入研究了高清视频传输系统的相关工作原理。通过研究和实际测试发现数据分区(DPM)、RTP载荷的封装和ACK确认方式无法适应时变的无线通信环境,从而导致传输开销增大、吞吐量降低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信道自适应高效传输方案(Channel adaptive and efficient transmission scheme,CAET),该方案包含三种新机制:基于信道评估的NAL模式选择、RTP载荷的自适应封装和自适应选择ACK方式。CAET方案能够适应无线环境的变化,减少视频传输过程中的开销以及提高网络吞吐量。然后,设计了基于太赫兹无线个域网MAC协议的高清视频传输系统方案,主要包括太赫兹通信简化架构的设计、硬件和软件平台的选择、服务端软件设计、MAC协议设计、客户端软件设计;利用KC705硬件平台和Linux操作系统实现了基于太赫兹无线个域网的高清视频传输系统软硬件方案,对系统基本功能进行测试。通过对测试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AET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网络吞吐量,并且具有更好的系统稳定性。最后,对本文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阐述了太赫兹无线个域网高清视频传输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杨迪[4](2020)在《无人机自组网SPMA接入协议研究》文中提出无人机自组网是一种将无人机作为网络节点而建立起来的自组织网络,具有比单架无人机更高的任务覆盖面积、更灵活的任务执行方式并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能力,广泛应用在各种军用和民用场景。SPMA协议(Statistical Priority-based Multiple Access,基于统计优先级的多址接入协议)是采用上层数据优先级划分的MAC层协议,被应用在对通信质量有较高要求的无线网络(如航空自组网)中,其通过对上层业务划分优先级,设置阈值来标记信道的忙闲程度,通过周期的负载统计得知目前的信道负载情况,从而决定哪些优先级业务可以接入信道,哪些优先级需要退避让出信道。SPMA协议在保证节点间数据首发成功率、减小时延、提高信道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深入研究SPMA协议的基础上,针对发现的SPMA协议的问题,提出了两种改进的无人机自组网统计优先多址接入协议,主要内容如下:1.针对信道负载控制单位过大,导致可能出现业务量较大时,信道负载低于实际信道承载能力,从而造成信道资源浪费的问题;多统计周期的退避时间使负载控制机制不能灵活应对变化的信道负载水平,造成部分信道承载能力的闲置;满载门限的设置对应的包首发成功率小于100%造成部分数据包需要重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系统吞吐量增大了数据端到端时延问题,提出一种高信道利用率的细粒度统计优先多址接入协议(Fine-grained statistical priority multiple access protocol with high channel utilization,FSPMA)。FSPMA协议包含三个改进机制:首先采用基于包的信道负载控制机制细化信道负载控制单位,从而高效利用信道资源,提高信道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其次,采用基于单统计周期的退避时间设置机制,使系统可以及时根据统计出的信道负载水平控制信道接入量,从而可以及时利用空闲的信道资源,在合适的时间及时结束退避接入信道。最后满载门限优化机制采用优化的信道满载门限求取机制,找到更接近传输成功率100%的单位周期信道负载水平,从而提高传输成功率减少冲突降低时延。理论分析了FSPMA协议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该协议在信道利用率,系统吞吐量,数据端到端时延和数据传输成功率方面都有一定改善。2.针对满载门限测试计算过程慢,造成系统控制开销大增、排队时延增大,信道满载门限不能随无人机飞行环境的变化进行自适应的问题,提出一种低时延的无人机自组网阈值自适应协议(Low-Delay Threshold Adaptive Access Protocol,LDTA)。LDTA协议包含两种改进机制:首先,在仿照快重传快恢复思路的基础上,利用ACK消息计算的单播包传输成功率,使满载门限可以快速确定,满载门限的快速收敛使满载门限确定时间缩短从而降低了总体时延,使系统可以尽快进入数据传输状态。其次,通过多个统计周期的单播包数据传输成功率,和单播包发包数量的汇总计算,来判断当前网络所处环境的信道承载能力是否发生变化,根据单播包的ACK消息计算每个统计周期内的传输成功率,再根据成功率自适应的变化满载门限。自适应的满载门限使在信道承载能力变化时维持系统的传输成功率不降低,提高信道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降低时延。理论分析了LDTA协议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该协议在数据传输成功率、信道利用率和数据端到端时延方面都有一定改善。最后,对全文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并对无人机自组网SPMA协议未来的研究进行简要阐述。

赵子军[5](2020)在《太赫兹无线网络双信道MAC协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自动驾驶汽车、虚拟现实(VR)等新型实时交互应用的出现,人们对高宽带连接的需求越来越大,而这些新型的实时交互应用也将成为下一代无线技术的催化剂。基于此,已有一大批学者开始进行太赫兹(Terahertz,THz)波段的无线通信技术研究。本文通过分析现有太赫兹双信道MAC协议的优缺点,以及结合太赫兹波的特征,对现有太赫兹双信道MAC协议进行了改进,并提出了两种新的双信道MAC协议,即基于中继的高效双信道MAC协议HE-BRMAC(High Efficient Dual-channel MAC protocol Based On Relay)及并行传输的高效双信道MAC协议HEPT-MAC(High Efficient Dual-channel MAC Protocol for Parallel Transmission in Terahertz Networks),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第一,针对现有太赫兹双信道MAC协议存在的消息传输成功率低、不能适用于非视距场景、冗余控制开销的问题,提出一种太赫兹无线网络中基于中继的高效双信道MAC协议HE-BRMAC。该协议主要提出了三种新机制:(1)提出一种基于位置信息协作传输机制,选择与源节点及目的节点都能进行THz通信且离目的节点越近的节点称为唯一中继节点;(2)提出一种非视距场景检测机制,目的节点通过对比实际接收信号强度与理论接收信号强度,从而判断源、目的节点间是否存在非视距场景;(3)提出一种自适应减少控制开销机制,源、目的节点通过判断当前时刻的位置信息与上一时刻的位置信息是否一致来减少控制开销。理论分析及仿真实验表明,HE-BRMAC协议在消息传输成功率、吞吐量等方面优势明显,控制开销上也做了一定程度地减少。第二,针对现有双信道MAC协议中,存在节点间不能并行传输、信道资源浪费的问题,以及在现有THz双信道MAC协议的帧交互流程中存在着交互次数过多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并行传输的高效THz双信道MAC协议HEPT-MAC。该协议的主要创新分为三个方面:(1)节点间根据控制帧的发送时延,自适应地改变预约信道时间,使信道资源能被充分利用;(2)节点通过计算THz波束的空间位置,来判断并行传输时THz波束是否会产生干扰;(3)将测试帧由之前的定向发送、定向接受的方式,改为了定向发送、全向接收的方式,省略了一个全向发送的控制帧,使控制开销减少。理论分析及仿真实验表明,HEPT-MAC协议在吞吐量、信道利用率、控制开销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在文章末尾,对全文工作做了总结,并对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做了简要阐述。

寇克灿[6](2020)在《任务驱动的无线自组网信道接入协议智能重构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无线自组网具有组网灵活、可靠性高、抗毁性强的优点,特别适用于战场中的恶劣通信环境,因而在军事数据链领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信道接入控制(MAC)协议处在无线自组网协议栈的底层,它提供冲突避免机制,控制节点接入共享无线信道,为上层协议提供可靠的报文传送支持。研究人员已针对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组网需求,提出了多种类型的无线自组网MAC协议。然而,在作战任务时变的复杂战场环境中,采用单一固定的MAC协议无法满足不同作战任务条件下作战单元高效组网的需求。本文的研究工作围绕任务驱动的无线自组网信道接入协议智能重构技术展开,主要工作包括:(1)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分类算法的无线自组网中MAC协议智能选择方法。该方法能够针对当前作战任务的特点,实时、快速地为当前作战单元选择最为合适的MAC协议,满足协同高效数据传输的需求。由于机器学习分类算法以数据为基础,本文首先提出了MAC协议选择经验数据集构建方法。针对战场环境信息以及实际作战任务提取特征属性,本文采用仿真的方法,结合不同作战任务对网络吞吐量、时延、丢包率的不同需求,设计了一种MAC协议评估方法,构建了涵盖各类作战任务的经验数据集。本文进一步采用了三种经典的机器学习分类算法分别对经验数据集进行学习,获得学习模型。最后采用设计的任务场景,针对单一MAC协议以及本文所提出智能重构方法进行仿真对比,仿真结果验证了智能重构方法的优越性。(2)在通过分类模型选择最优MAC协议对网络进行重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回归模型对网络性能(包括吞吐量、时延、丢包率三个重要网络性能参数)进行预测。对数据集进行调整,将原有的学习标签(即最优MAC协议)也作为特征属性之一,而将通过仿真得到的吞吐量、时延、丢包率三个性能指标作为新的学习标签。本文分析了传统BP神经网络在训练过程中参数偏置量可能趋于0,从而对参数收敛速度造成影响的问题,并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法。该方法在参数更新表达式中引入放大函数,实现改善传统BP神经网络收敛速度的目的。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本文所提出的改进方法在保证BP神经网络预测性能的前提下,有效地加速了训练过程中网络参数的收敛过程。

章天骄[7](2019)在《车载自组织网络MAC协议性能分析及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车载自组织网络(Vehicular Ad Hoc Network,VANET)是支撑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ITS)的关键技术,由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车辆节点和路边基础设施构成。与传统的移动自组织网络(Mobile Ad Hoc Network,MANET)不同,车载网络中节点是高速移动的车辆,网络拓扑变化更加频繁,VANET具有MANET所不具备的特性和传输问题,比如实际的道路场景、高密度节点分布、节点的高速移动等,这些特性直接影响了VANET信息传输能力。如何提高系统吞吐量,降低数据发送时延,是车载网络MAC(Media Access Control)协议研究的重点。本文研究了车载自组织网络中基于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和基于竞争的MAC协议。在基于竞争的MAC协议中,考虑到网络中多类业务时延要求不同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区分业务优先级的自适应退避算法并进行优化。在基于TDMA的MAC协议中,针对高节点密度车载网络中控制信道时隙预约容易发生冲突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博弈论的时隙预约分配算法;针对数据服务信道上可能存在空闲车辆节点占用时隙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协作转发方法;考虑到异构车载网络中存在多种传输方式,提出了一种同时支持V2V(Vehicle to Vehicle)和V2I/I2V(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Infrastructure to Vehicle)传输的协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如下:(1)针对车载网络中多类业务数据通信时延要求不同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车载自组网的自适应传输退避算法。该算法根据不同的时延要求及车辆数量对退避参数进行优化,以避免系统由于出现紧急情况导致的竞争窗口大小剧烈变化。建立了二维马尔可夫链对退避算法的性能进行分析,推导了网络吞吐量和时延的表达式,构建了系统时延最小化为目标的优化问题,并采用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降低数据传输平均时延,并保证各类数据满足相应的时延要求。(2)针对车载网络控制信道上时隙预约的冲突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博弈论的时隙预约算法(GAH-MAC)。该算法在预约冲突发生时,为冲突节点提供了两种策略:第一种是再次预约原来的冲突时隙;第二种是重新选择新的空闲时段进行预约来获得更高的优先级。冲突节点利用博弈论选择不同的策略来最大化其效用(成功预约时隙的概率),每个节点设置一个等待计数器来记录它放弃预约原来冲突时隙的次数,等待计数器值与每个节点的效用值直接相关,通过区分不同的优先级,节点将以不同的概率选择不同策略。通过建立马尔可夫模型,分析了预约时隙的速度,推导了预约时隙速度的理论上下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减少预约冲突,提高时隙预约的成功率,降低高密度网络的丢包率,有效地提高吞吐量。(3)针对车载网络数据服务信道上存在空闲节点占用时隙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TDMA的车载自组网MAC协议。该协议可以支持多模式协作传输,车辆节点将根据转发节点和自身的储存队长动态地改变协作传输的方式。分别对普通节点、协作节点和转发节点的排队模型进行了分析,推导了储存队列长度的分布,获得了系统吞吐量和丢包率的表达式。仿真结果表明,该协议可以有效的增加网络吞吐量,降低数据丢包率和传输时延。(4)针对异构车载网络中如何降低安全业务数据时延问题,提出了一种HetVNET中的混合传输MAC协议。该协议可以支持多模式传输,并由基站提供协作传输通信,以优化V2V数据的传输延迟。对车辆节点和基站的排队模型进行了建模分析,V2V的排队模型采用一维马尔可夫模型,V2I的排队模型采用带优先级的一维排队模型,而基站的排队模型采用带优先级的二维排队模型进行分析,推导获得了各类数据平均队长表达式。仿真结果表明,该协议能有效地降低V2V数据发送时延和丢包率,提升车辆安全驾驶性能。

程煜钧[8](2019)在《工业无线局域网MAC协议确定性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IEEE 802.11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技术在过去二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由于其具有低成本、灵活性、可扩展性和易部署等优势,在家庭、企业和工业等诸多无线网络场景和应用中均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工业WLAN继承了 WLAN的基本功能和特性,但由于工业环境的复杂性和WLAN协议的内在不足引起的网络不确定性,使得传统WLAN难以直接应用于工业通信中。工业WLAN研究重点在于数据传输的确定性,即需要在确定的时限内完成可靠的数据通信。本论文针对无线局域网MAC协议,围绕工业场景下通信的确定性问题展开深入研究。本论文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针对工业实时场景下WLAN的负载均衡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确定性的负载均衡算法。该算法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指标检测过程和负载调整过程。指标检测过程中,每个移动站根据时限错失率和丢包率评估网络负载情况;负载调整过程中,该算法将负载调整过程建模为博弈论中一级封闭拍卖模型,通过求解该模型以使网络中的负载达到均衡。随后,本文将该方法与多种典型算法在工业场景下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降低数据传输时限错失率和丢包率,使网络支持更高确定性需求的工业应用。(2)针对工业密集场景下的确定性接入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针对该应用场景的IEEE 802.11ah标准,并对标准中定义的一种限制接入窗口机制进行建模分析。其次,为了避免限制接入窗口内部在高负荷情况下引起的性能下降,本文提出了一种信道感知的竞争窗口自适应算法,该算法具有干扰判别功能,可以根据信道状况实时调整竞争窗口大小,提升网络的确定性。最后,为了验证该方法的性能,本文将该方法与两种典型竞争窗口自适应算法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该协议可提升IEEE 802.11ah协议在高负荷下的传输性能,从而使IEEE 802.1 1ah协议支持更高确定性需求的工业应用。(3)针对同时具有高确定性和高传输速率两种需求的工业应用,本文在IEEE 802.11协议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种高确定性的无线局域网MAC协议。该协议采用集中式架构和时分多址接入机制,可以保证数据的端到端时延,为高速工业应用提供确定性保证。此外,本文在实际工业环境下搭建了测试平台和原型系统,对该协议的性能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相较现有WLAN协议,可以支持实时性要求较为严格的工业应用。

邱钟维[9](2019)在《太赫兹无线个域网定向MAC协议研究与FPGA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现有的无线通信系统难以满足高速率传输业务的需求。太赫兹波是一种尚未被分配使用的电磁波,其频率范围为100GHz到10THz,由于太赫兹频率较高,所以可支持数10Gbps的传输率。因此利用太赫兹通信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传输需求。太赫兹由于特殊的频段位置,兼具毫米波和红外光波的物理特性,主要体现为大气衰减严重,波束较窄和穿透性强。因此,太赫兹波更适合于近距离的高速传输,如应用于无线个域网的数据传输场景。目前对于太赫兹无线个域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MAC协议,并且主要在IEEE802.15.3c协议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因此本文也在该协议上进行改进,使其适用于太赫兹无线个域网。本文首先对太赫兹波以及太赫兹无线通信进行了介绍,对现有太赫兹通信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在太赫兹无线通信的基础上介绍了太赫兹无线个域网以及其网络架构,为后文对太赫兹无线个域网定向MAC协议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然后分析了将IEEE802.15.3c协议应用在太赫兹无线个域网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波束赋形用时较多,Beacon帧内时隙信息冗余和块确认字段冗余。提出了一种快速高效的太赫兹无线个域网定向MAC协议(Fast and efficient terahertz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s directional MAC protocol,FED-MAC)对问题进行解决。FED-MAC协议包含了三种新机制:快速波束赋形、自适应缩短Beacon帧长度和自适应块确认。提出的三种新机制在不影响原协议功能的前提下,减少了控制开销和传输时延,提升了网络吞吐量。之后将IEEE802.15.3c协议和FED-MAC协议利用VHDL语言在FPGA平台上进行实现,使用Modelsim仿真软件对协议的功能进行仿真验证,然后将生成的协议文件下载至开发板上进行实际的性能测试。通过对测试所得的数据分析表明:与IEEE802.15.3c协议相比,FED-MAC协议在吞吐量、时延和丢包率等性能方面有所提高。最后对本文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指明了未来太赫兹无线个域网定向MAC协议在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两方面的研究方向。

张键[10](2019)在《海上宽带无线自组网MAC协议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我国海洋事业的快速发展,海上宽带通信在民用通信、军用通信、海上应急通信等方面显得越来越重要。而传统的海上通信已不能满足当前海上通信业务的需求,此外海上信道资源有限,如何合理的分配信道资源是当前海上宽带通信需要解决的问题。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协议是用来决定传输节点如何正确分配有限信道资源的机制,目前基于无线自组网的MAC协议有很多,但是考虑到海上通信环境的复杂性,设计一种能应用于海上宽带无线自组网的MAC协议,满足不同海上通信业务的需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首先研究并分析了目前海上宽带通信网使用的网络架构和发展现状,研究了无线自组网常用的媒体接入控制协议,通过使用NS2(Network Simulator version 2)仿真软件对常用的MAC协议进行性能仿真。通过详细的对比分析,选择IEEE 802.11 MAC协议作为实现海上宽带无线通信网MAC协议的基础。将MAC协议按照功能分成多个核心模块分别进行设计。在Linux操作系统下采用符合POSIX的多线程编程技术,编写了帧发送、帧接收、冲突退避、信道状态检测等媒体接入控制协议的核心功能模块,以及缓存管理和协议接口等程序,实现了完整的海上宽带自组网媒体接入控制协议。在此基础上,利用无线自组网通信节点,构建了海上宽带自组网实验系统,通过设计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对所设计的媒体接入控制协议进行了实验研究,验证了在单跳网络环境和多跳网络环境下的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性能。通过实验,得到了媒体接入控制协议的投递率、吞吐量等基本性能指标,验证了协议的传输稳定性以及在分布式结构下的多跳传输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MAC协议可以满足海上宽带通信网中多媒体数据传输的需要。

二、一种新的MAC协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新的MAC协议(论文提纲范文)

(1)太赫兹通信网络双信道MAC协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太赫兹通信网络单信道MAC协议
        1.2.2 太赫兹通信网络双信道MAC协议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章节安排
第2章 太赫兹通信网络及其双信道MAC协议概述
    2.1 太赫兹波及其特点
    2.2 太赫兹波的应用领域
    2.3 太赫兹通信网络的特点、节点体系结构和面临的问题
        2.3.1 太赫兹通信网络的特点
        2.3.2 太赫兹通信网络节点体系结构
        2.3.3 太赫兹通信网络面临的问题
    2.4 太赫兹通信网络双信道MAC协议原理
    2.5 OPNET网络仿真工具介绍
        2.5.1 OPNET网络仿真工具主要特点
        2.5.2 OPNET网络仿真通信机制
        2.5.3 OPENT网络仿真基本步骤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中继传输的高吞吐太赫兹双信道MAC协议
    3.1 问题描述
    3.2 HT-RMAC协议的新机制
        3.2.1 波束干扰预判机制
        3.2.2 中继辅助机制
        3.2.3 NLOS环境检测机制
        3.2.4 目的节点向源节点发送精简TTT帧机制
    3.3 HT-RMAC协议操作流程
    3.4 HT-RMAC协议性能的理论分析
    3.5 HT-RMAC协议仿真验证
        3.5.1 HT-RMAC协议仿真建模
        3.5.2 仿真统计量定义及参数设置
        3.5.3 仿真结果及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低开销的高效太赫兹双信道MAC协议
    4.1 问题描述
    4.2 LE-MAC协议新机制
        4.2.1 基于节点信息省略CTS/ACK帧机制
        4.2.2 自适应使用频分复用机制
    4.3 LE-MAC协议操作流程
    4.4 LE-MAC协议性能的理论分析
    4.5 LE-MAC协议仿真验证
        4.5.1 LE-MAC协议仿真建模
        4.5.2 仿真统计量及参数设置
        4.5.3 仿真结果及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束语
    5.1 全文总结
    5.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2)面向物联网海量连接的LoRa MAC协议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第二章 LoRa技术与物联网海量连接
    2.1 LoRa物理层原理
        2.1.1 LoRa调制解调
        2.1.2 LoRa信号间的正交性及捕获效应
    2.2 LoRa WAN协议简介
        2.2.1 网络架构及终端模式
        2.2.2 消息帧格式及MAC命令
        2.2.3 区域参数
    2.3 物联网海量连接概述
        2.3.1 网络特点
        2.3.2 经典解决方案
        2.3.3 Grant-free随机接入方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捕获效应的CE-MAC协议设计
    3.1 基于过采样的接收机设计
    3.2 CE-MAC协议设计
        3.2.1 时隙划分
        3.2.2 分组接入
        3.2.3 碰撞处理
    3.3 协议仿真与分析
        3.3.1 基于过采样的接收机的误码率仿真及分析
        3.3.2 MAC层仿真环境及参数设置
        3.3.3 CE-MAC协议的性能及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E-MAC协议的碰撞概率分析
    4.1 系统模型
    4.2 平均分组碰撞概率分析
        4.2.1 分组成功传输条件
        4.2.2 分组碰撞分析
        4.2.3 分组捕获分析
    4.3 理论分析与数值结果对比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频点CE-MAC协议设计
    5.1 协议设计
        5.1.1 分组接入与频点选择
        5.1.2 频率序列产生
    5.2 仿真与分析
        5.2.1 仿真参数设置
        5.2.2 仿真结果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基于太赫兹无线个域网MAC协议的高清视频传输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太赫兹通信研究现状
        1.2.2 高清视频传输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2章 太赫兹无线个域网MAC协议的高清视频传输概述
    2.1 太赫兹波及其特点
    2.2 太赫兹无线通信场景
    2.3 THz WPAN接入协议超帧结构
    2.4 低时延帧聚合
    2.5 视频传输系统相关技术
        2.5.1 H.264编码技术概述
        2.5.2 RTP/RTCP协议概述
        2.5.3 高速串行接口技术概述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太赫兹无线个域网MAC协议的高清视频传输机制改进
    3.1 问题描述
    3.2 基于信道状态评估的NAL模式选择
    3.3 RTP载荷封装的自适应选择
    3.4 自适应选择ACK方式
    3.5 CAET方案操作流程
    3.6 性能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太赫兹无线个域网MAC协议的高清视频传输系统实现
    4.1 太赫兹无线通信设备模型
    4.2 太赫兹通信系统简化架构
    4.3 系统开发平台
        4.3.1 硬件平台
        4.3.2 软件平台
    4.4 服务器端软件实现
        4.4.1 协商模块
        4.4.2 视频编码模块
        4.4.3 RTP载荷的封装模块
        4.4.4 套接字通信模块
    4.5 MAC协议的实现
        4.5.1 实现框架
        4.5.2 缓存模块
        4.5.3 控制模块
        4.5.4 帧聚合模块
        4.5.5 解聚合模块
    4.6 客户端软件实现
        4.6.1 RTP接收重组模块
        4.6.2 视频解码模块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太赫兹无线个域网MAC协议的高清视频传输系统测试
    5.1 测试环境搭建
    5.2 系统功能测试
        5.2.1 视频传输软件测试
        5.2.2 MAC协议功能测试
    5.3 性能测试与分析
        5.3.1 吞吐量
        5.3.2 往返时延
        5.3.3 丢包率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束语
    6.1 全文总结
    6.2 未来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4)无人机自组网SPMA接入协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无人机自组网研究现状
        1.2.2 无人机自组网接入协议研究现状
        1.2.3 SPMA协议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结构
        1.3.1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1.3.2 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2章 无人机自组网MAC协议及仿真工具概述
    2.1 无人机自组网特点及应用场景
    2.2 无人机自组网MAC协议分类概述
        2.2.1 调度类MAC协议
        2.2.2 竞争类MAC协议
    2.3 无人机自组网SPMA协议原理
    2.4 OPNET Modeler仿真工具
        2.4.1 OPNET主要特点
        2.4.2 OPNET Modeler网络仿真过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信道利用率的细粒度统计优先多址接入协议
    3.1 网络模型与问题描述
        3.1.1 网络模型
        3.1.2 问题描述
    3.2 FSPMA协议
        3.2.1 基于包的信道负载控制
        3.2.2 基于单周期的退避时间设置
        3.2.3 满载门限优化
    3.3 FSPMA协议操作流程
    3.4 FSPMA协议性能分析
    3.5 FSPMA协议仿真验证
        3.5.1 FSPMA协议仿真建模
        3.5.2 仿真统计量及参数设置
        3.5.3 仿真结果及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低时延无人机自组网阈值自适应接入协议
    4.1 网络模型与问题描述
        4.1.1 网络模型
        4.1.2 问题描述
    4.2 LDTA协议
        4.2.1 信道满载门限快速收敛机制
        4.2.2 基于传输成功率的满载门自适应调整机制
    4.3 LDTA协议操作流程
    4.4 LDTA协议性能分析
    4.5 LDTA协议仿真验证
        4.5.1 LDTA协议仿真建模
        4.5.2 仿真统计量及参数设置
        4.5.3 仿真结果及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束语
    5.1 全文总结
    5.2 未来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5)太赫兹无线网络双信道MAC协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集中式MAC协议
        1.2.2 分布式MAC协议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写作结构
第2章 太赫兹无线网络及其双信道MAC协议概述
    2.1 THz波及其特点
    2.2 THz波的应用场景
    2.3 THz无线网络的特点、体系结构以及存在问题
        2.3.1 THz无线网络特点
        2.3.2 THz无线网络中节点体系架构
        2.3.3 THz无线网络存在的问题
    2.4 THz双信道MAC协议原理及存在问题
        2.4.1 THz波束赋形
        2.4.2 THz双信道TAB-MAC协议原理
        2.4.3 现有THz双信道MAC协议存在问题
    2.5 仿真工具介绍
        2.5.1 OPNET工具的特点
        2.5.2 OPNET通信机制简介
        2.5.3 OPNET仿真基本步骤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太赫兹无线网络中基于中继的高效双信道MAC协议
    3.1 问题描述
    3.2 HE-BRMAC协议的新机制描述
        3.2.1 基于位置信息协作传输机制
        3.2.2 非视距场景检测机制
        3.2.3 自适应减少控制开销机制
    3.3 HE-BRMAC协议的操作流程及步骤
    3.4 HE-BRMAC协议的性能分析
    3.5 HE-BRMAC协议的仿真验证
        3.5.1 HE-BRMAC协议的仿真建模
        3.5.2 仿真性能指标及参数设置
        3.5.3 仿真结果及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一种并行传输的高效太赫兹双信道MAC协议
    4.1 问题描述
    4.2 HEPT-MAC协议的新机制描述
        4.2.1 基于节点信息省略CTS帧机制
        4.2.2 多对节点并行传输机制
    4.3 HEPT-MAC协议操作流程
    4.4 HEPT-MAC协议性能分析
    4.5 HEPT-MAC协议仿真验证
        4.5.1 HEPT-MAC协议仿真模型
        4.5.2 仿真性能指标及参数设置
        4.5.3 仿真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束语
    5.1 全文总结
    5.2 未来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6)任务驱动的无线自组网信道接入协议智能重构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无线自组网及其MAC协议概述
        1.1.2 无线自组网在军事数据链组网中的应用与不足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本文研究思路及意义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机器学习在无线网络MAC协议设计中的应用
    2.1 引言
    2.2 机器学习发展历程与分类概述
    2.3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MAC协议设计
        2.3.1 IEEE802.11 竞争窗口动态调优
        2.3.2 车载自组网MAC协议性能改进
        2.3.3 无线传感网络MAC协议优化
    2.4 现有MAC协议在任务时变环境下的局限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机器学习的无线自组网MAC协议智能重构
    3.1 引言
    3.2 无线自组网MAC协议智能重构框架
    3.3 时变任务场景及典型无线自组网MAC协议概述
    3.4 经验数据集构建
        3.4.1 特征提取与随机赋值
        3.4.2 原始数据仿真
        3.4.3 原始数据标准化
        3.4.4 评价指标归一化
        3.4.5 协议评估
        3.4.6 数据清洗
    3.5 无线自组网MAC协议智能重构模型训练
        3.5.1 K近邻
        3.5.2 决策树
        3.5.3 BP神经网络
    3.6 仿真结果与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自组网MAC协议性能回归预测
    4.1 引言
    4.2 应用于回归模型的经验数据集
    4.3 传统BP神经网络改进方法
        4.3.1 传统BP神经网络回归模型
        4.3.2 引入放大函数的BP神经网络
    4.4 仿真结果与分析
        4.4.1 吞吐量预测分析
        4.4.2 时延预测分析
        4.4.3 丢包率预测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7)车载自组织网络MAC协议性能分析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专用术语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车载自组织网络概述
        1.2.1 车载自组织网络基础结构
        1.2.2 车载自组织网络特征与协议设计要求
    1.3 车载自组织网络MAC研究现状
        1.3.1 基于竞争的MAC协议
        1.3.2 无竞争的MAC协议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6 本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基于QoS的车载网络自适应退避算法
    2.1 引言
    2.2 IEEE802.11p退避过程
    2.3 系统模型
        2.3.1 竞争节点数的预测
        2.3.2 节点传输数据流程
    2.4 退避算法
    2.5 建模与性能分析
        2.5.1 状态转移概率
        2.5.2 吞吐量和时延
        2.5.3 时延优化
    2.6 仿真结果与分析
    2.7 本章总结
第三章 基于博弈论的车载网络时隙预约算法
    3.1 引言
    3.2 系统模型
    3.3 基于博弈论的时隙预约机制
        3.3.1 控制报文和帧结构
        3.3.2 节点预约接入时隙流程
    3.4 建模与性能分析
        3.4.1 时隙选择分布概率
        3.4.2 成功预约时隙数量状态转移方程
    3.5 仿真结果和分析
        3.5.1 静态场景仿真
        3.5.2 移动场景仿真
    3.6 本章总结
第四章 基于TDMA的车载网络协作通信协议
    4.1 引言
    4.2 系统模型
        4.2.1 网络场景
        4.2.2 信道分类
        4.2.3 广播方式
    4.3 协作通信协议
        4.3.1 通信流程
        4.3.2 一跳范围内普通通信
        4.3.3 一跳范围外协作通信
        4.3.4 协作通信模式
        4.3.5 排队模型
    4.4 建模与性能分析
        4.4.1 普通节点队长转移过程
        4.4.2 协作节点队长转移过程
        4.4.3 转发节点队长转移过程
        4.4.4 转移矩阵
    4.5 性能仿真和分析
        4.5.1 静态场景仿真
        4.5.2 移动场景仿真
    4.6 本章总结
第五章 基于TDMA的异构车载网络混合传输MAC协议
    5.1 引言
    5.2 系统模型
    5.3 混合传输MAC协议
        5.3.1 帧结构
        5.3.2 节点通信流程
        5.3.3 基站通信流程
        5.3.4 排队模型
    5.4 建模与性能分析
        5.4.1 V2V数据排队模型
        5.4.2 V2I数据排队模型
        5.4.3 基站数据排队模型
    5.5 仿真结果和分析
        5.5.1 静态场景仿真
        5.5.2 移动场景仿真
    5.6 本章总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附录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8)工业无线局域网MAC协议确定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语对照表
1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
        1.2.1 传统无线局域网基本结构
        1.2.2 工业确定性网络相关研究
        1.2.3 工业无线局域网需求及特点
    1.3 论文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1.4 论文组织结构
2 无线局域网MAC协议及其确定性研究综述
    2.1 无线局域网MAC协议概述
        2.1.1 传统IEEE 802.11 MAC机制概述
        2.1.2 近期IEEE 802.11 MAC机制概述
    2.2 传统IEEE 802.11 MAC协议的确定性相关研究
        2.2.1 基于竞争的MAC机制
        2.2.2 无竞争的MAC机制
        2.2.3 其它MAC优化机制
        2.2.4 本节总结
    2.3 近期IEEE 802.11 MAC协议的确定性相关研究
        2.3.1 IEEE 802.11n
        2.3.2 IEEE 802.11ac
        2.3.3 IEEE 802.11ah
    2.4 本章小结
3 工业实时场景下无线局域网负载均衡算法研究
    3.1 引言
        3.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现状
    3.2 基于工业实时场景的WLAN负载均衡算法设计
        3.2.1 系统描述
        3.2.2 指标检测过程
        3.2.3 负载调整过程
    3.3 仿真验证和结果分析
        3.3.1 仿真设计
        3.3.2 仿真结果
    3.4 本章小结
4 工业密集低速场景下无线局域网接入确定性优化研究
    4.1 引言
        4.1.1 研究背景
        4.1.2 研究现状
    4.2 工业应用中触发模式RAW机制性能评估
        4.2.1 系统描述
        4.2.2 触发模式RAW建模分析
        4.2.3 模型验证和性能分析
    4.3 工业密集场景下自适应竞争窗口退避算法设计
        4.3.1 信道状态估计
        4.3.2 自适应竞争窗口机制
    4.4 工业密集场景下自适应竞争窗口退避算法性能验证
        4.4.1 仿真设计
        4.4.2 仿真结果
    4.5 本章小结
5 工业无线局域网高确定性MAC协议设计与实现
    5.1 引言
        5.1.1 研究背景
        5.1.2 研究现状
    5.2 基于工业无线局域网的高确定性MAC协议设计
        5.2.1 入网流程
        5.2.2 数据帧和时隙设计
        5.2.3 时间同步
    5.3 基于工业无线局域网的高确定性MAC协议实现
        5.3.1 系统架构
        5.3.2 驱动修正
        5.3.3 定时器设计
    5.4 性能评估
        5.4.1 实验设计
        5.4.2 实验结果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未来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太赫兹无线个域网定向MAC协议研究与FPGA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2章 太赫兹无线个域网定向MAC协议及实现技术
    2.1 太赫兹波及其特点
    2.2 太赫兹无线通信场景
    2.3 太赫兹无线个域网网络架构
    2.4 太赫兹无线个域网定向MAC协议
        2.4.1 太赫兹波束赋形
        2.4.2 太赫兹无线个域网定向MAC协议超帧结构及原理
        2.4.3 低时延帧聚合
    2.5 定向MAC协议实现技术
        2.5.1 FPGA及开发工具概述
        2.5.2 高速串行接口技术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一种快速高效的太赫兹无线个域网定向MAC协议
    3.1 问题描述
    3.2 FED-MAC协议新机制
    3.3 FED-MAC协议操作流程
    3.4 协议性能理论分析
    3.5 FED-MAC协议基本设置
        3.5.1 MAC头部
        3.5.2 Beacon时段帧结构
        3.5.3 CAP时段帧结构
        3.5.4 CTAP时段帧结构
    3.6 协议仿真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FPGA的太赫兹无线个域网定向MAC协议实现
    4.1 太赫兹无线通信设备模型
    4.2 太赫兹定向MAC协议简化设备模型
    4.3 FPGA设计和开发流程
    4.4 太赫兹无线个域网定向MAC协议实现框架
    4.5 太赫兹无线个域网定向MAC协议在FPGA上的具体实现
        4.5.1 协议控制模块
        4.5.2 帧聚合和解聚合模块
        4.5.3 模块信号接口功能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太赫兹无线个域网定向MAC协议验证与测试
    5.1 功能仿真验证
    5.2 性能测试平台搭建
    5.3 性能测试
        5.3.1 吞吐量
        5.3.2 往返时延
        5.3.3 丢包率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束语
    6.1 全文总结
    6.2 未来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10)海上宽带无线自组网MAC协议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海上通信网研究现状
        1.2.2 无线自组网媒体接入控制协议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安排
2 无线自组网的MAC协议
    2.1 基于竞争的MAC协议
        2.1.1 ALOHA协议
        2.1.2 CSMA协议
        2.1.3 IEEE 802.11 MAC协议
    2.2 MAC协议性能分析
        2.2.1 ALOHA协议性能分析
        2.2.2 CSMA协议性能分析
        2.2.3 IEEE 802.11 MAC协议性能分析
        2.2.4 MAC协议的性能仿真
    2.3 IEEE 802.11 MAC协议研究现状
    2.4 本章小结
3 海上宽带无线自组网MAC协议设计
    3.1 硬件平台介绍
        3.1.1 船载海上无线自组网通信节点介绍
        3.1.2 射频部分介绍
        3.1.3 物理层参数设置
        3.1.4 节点工作流程
    3.2 软件环境搭建
        3.2.1 编译环境搭建
        3.2.2 辅助开发工具
    3.3 MAC协议软件设计
        3.3.1 多线程设计
        3.3.2 控制帧格式
        3.3.3 数据帧格式
        3.3.4 数据缓冲区设计
        3.3.5 网络层接口设计
        3.3.6 信道接入机制
        3.3.7 以太网接口设计
    3.4 MAC协议工作流程
    3.5 本章小结
4 实验与验证
    4.1 实验配置
    4.2 MAC协议功能验证实验
        4.2.1 点对点数据传输验证
        4.2.2 多跳节点数据传输验证
        4.2.3 竞争性能验证
    4.3 实验结论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四、一种新的MAC协议(论文参考文献)

  • [1]太赫兹通信网络双信道MAC协议研究[D]. 甘泽锋. 重庆邮电大学, 2021
  • [2]面向物联网海量连接的LoRa MAC协议设计[D]. 侯雨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3]基于太赫兹无线个域网MAC协议的高清视频传输系统研究与实现[D]. 王磊. 重庆邮电大学, 2020(02)
  • [4]无人机自组网SPMA接入协议研究[D]. 杨迪. 重庆邮电大学, 2020(02)
  • [5]太赫兹无线网络双信道MAC协议研究[D]. 赵子军. 重庆邮电大学, 2020(02)
  • [6]任务驱动的无线自组网信道接入协议智能重构技术研究[D]. 寇克灿.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
  • [7]车载自组织网络MAC协议性能分析及优化[D]. 章天骄.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2)
  • [8]工业无线局域网MAC协议确定性机制研究[D]. 程煜钧. 北京交通大学, 2019
  • [9]太赫兹无线个域网定向MAC协议研究与FPGA实现[D]. 邱钟维. 重庆邮电大学, 2019(02)
  • [10]海上宽带无线自组网MAC协议设计与实现[D]. 张键.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一种新的 MAC 协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