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危险因素:一项意大利病例对照研究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危险因素:一项意大利病例对照研究

一、肝脏病灶性结节增生的危险因素:一项意大利病例对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曾杨媚[1](2021)在《个性化肝脏三维可视化模型联合超声在精准引导肝细胞癌射频消融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肝脏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HCC主要由乙型肝炎肝硬化结节进展而来。对具有乙型肝炎、慢性肝病等HCC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HCC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超声因其方便快捷、图像实时动态等优点成为HCC高危人群筛查和随访最普遍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但常规超声检查对部分HCC的诊断灵敏度较低,还需要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才能确诊。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技术和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成像(gadolinium-ethoxybenzyl-diethylene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Gd-EOB-DTPA MRI)是近年来两种新兴的影像学技术,CEUS技术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能够实时动态地显示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肝脏肿瘤内部及周边的血流灌注特点,钆塞酸二钠(gadolinium-ethoxybenzyl-diethylene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Gd-EOB-DTPA)是用于肝肿瘤T1加权MRI检查的特异性对比剂,也称为“肝脏肿瘤特异性对比剂”,不仅能获得上述三期肝内肿瘤的增强图像,还具有能提供正常肝细胞功能信息的肝胆特异期,两种影像学技术均大大提高了HCC的检出率。但二者在HCC中的诊断准确率以及各自的优缺点还有争议,特别是二者对不同大小HCC病灶的诊断准确率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目前认为肝切除、肝移植和局部消融治疗是HCC根治性治疗的3种方法。尽管首选方法是肝切除术,但多数患者由于肝功能差难以接受手术治疗或确诊时已达中晚期而失去了手术切除的机会。近年来,以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为代表的局部消融治疗发展迅速,因其具有创伤小、疼痛轻、疗效确切等优点,使一些不适合外科手术的HCC患者获得治疗机会。超声因其简便易行、实时性好的优点,已经成为肝脏RFA最常用的引导技术。然而RFA手术治疗时狭小的手术视野和操作空间增加了临床医师掌握该类手术的难度。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CT、MRI等影像学断面基础上建立肝脏三维可视化模型,能清晰地显示病灶与周边重要脏器和大血管的相互位置关系。在肝脏的三维可视化模型上设计和规划RFA穿刺路径,并完成模拟消融手术,将有助于提高RFA治疗的精确性和安全性。目的:(1)对比分析HCC的CEUS及Gd-EOB-DTPA MRI检查的影像学特征,探讨二者在诊断HCC中的准确率和各自的优缺点。(2)在Gd-EOB-DTPA MRI断面基础上建立个性化的肝脏三维可视化模型,在此基础上按照超声引导的特点规划安全的RFA虚拟穿刺路径,研究和探讨其联合超声在精准引导肝癌RF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课题分以下两部分进行研究:1.CEUS与Gd-EOB-DTPA MRI诊断HCC的临床价值: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250例肝肿瘤患者、共计274个肝内病灶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经CEUS与Gd-EOB-DTPA MRI检查,分析肝内病灶的两种影像学特征,并比较两种影像方法诊断HCC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所有病灶均通过穿刺或手术切除取得明确的病理结果。2.基于MRI数据的肝脏三维可视化模型联合超声在精准引导肝癌RFA中的应用研究:收集我院21例RFA治疗患者的Gd-EOB-DTPA MRI检查数据。将MRI数据导入Amira 5.2.1(法国TGS公司)软件中,分割出皮肤、肝脏、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胆囊以及肝肿瘤等结构建立个性化的肝脏三维可视化模型,按照超声引导的特点,设计规划RFA虚拟穿刺路径,研究和探讨其联合US在精准引导肝癌RFA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CEUS与Gd-EOB-DTPA MRI检查诊断HCC的临床价值:(1)HCC的两种检查不同时相的图像特征分析:病理结果显示274个病灶中223个为HCC,51个为非HCC。223个HCC病灶CEUS检查中,167个符合“快进快出”表现,7个漏诊,49个误诊。223个HCC病灶Gd-EOB-DTPA MRI检查中,178个符合“快进快出”表现,1个漏诊,44个误诊。223个HCC病灶中,动脉期CEUS检查表现为高增强病灶占比为92.83%(207/223),高于Gd-EOB-DTPA MRI检查的80.72%(180/22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期或延迟期CEUS检查表现为低增强病灶占比为78.48%(175/223),低于Gd-EOB-DTPA MRI检查的96.41%(215/22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EOB-DTPA MRI肝胆期表现为低信号的病灶占比为98.2%(219/223),与Gd-EOB-DTPA MRI门静脉期或延迟期表现为低信号的病灶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9)0.05)。(2)对比研究两种检查方法及二者联合在≤5cm HCC中的诊断效能:在所有病灶及病灶最大径为≤2cm、(29)2cm且≤3cm、(29)3cm且≤5cm组中,两种检查方法诊断HCC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校正P(29)0.05),二者联合诊断HCC的灵敏度、准确率均高于单独应用CEU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P<0.05),而诊断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P(29)0.05)。2.基于MRI数据的肝脏三维可视化模型联合超声在精准引导肝癌RFA中的应用研究:(1)个性化肝脏三维可视化模型的建立:在HCC患者的Gd-EOB-DTPA MRI数据集基础上成功建立的个性化肝脏三维可视化模型,能清晰立体地显示肝脏内肿瘤及其周围血管和重要脏器,并能进行任意方位的旋转、拖动、调节大小等交互式操作,有利于全面观察肿瘤的位置,结合超声引导的特点,设计安全的RFA虚拟穿刺路径。(2)临床验证:本研究所建立的个性化肝脏三维可视化模型能按照超声引导的特点设计RFA安全进针路径,能有效指导RFA术的实施,提高消融成功率。本研究中21例患者在个性化肝脏三维模型引导下均1针准确进入肿瘤中心进行RFA治疗,且没有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1.CEUS与Gd-EOB-DTPA MRI对≤5cm HCC的诊断各有优势,CEUS对HCC病灶动脉血供的实时监测能力优于Gd-EOB-DTPA MRI,Gd-EOB-DTPA MRI对廓清的评价优于CEUS,二者对≤5cm的不同大小HCC均有良好的诊断准确率,CEUS结合Gd-EOB-DTPA MRI能显着提高单用CEUS诊断HCC的灵敏度和准确率。2.本研究建立的个性化肝脏三维可视化模型能够辅助临床医师制定精准的RFA穿刺路径,为实现精准肝癌RAF治疗奠定了基础,也为后续结合MRI、CT等其他影像学优点深入研究超声的诊疗一体化功能奠定了研究基础。

陈姣姣[2](2021)在《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文中认为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患者的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检查中的表现,探讨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10年-2019年收治的52例ICC患者,均为做过常规超声及CEUS检查、病灶位于肝内、病理证实为胆管细胞癌者且影像及临床资料完整,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超声造影表现及相关临床资料。采用SPSS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结构比表示,对所有患者的常规超声及CEUS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在52例ICC患者中,HBsAg阳性8例(15.4%),仅2例(3.8%)存在肝硬化背景,52个病灶直径范围为18mm~133 mm,平均为(61±30)mm;位于右肝者32例(61.5%),位于左肝者15例(28.9%),位于左右肝交界处者4例(7.7%),位于尾状叶者1例(1.9%)。2.ICC的常规超声表现:在灰阶超声条件下,ICC病灶表现大致分为3种:(1)均匀低回声23例(44.2%);(2)不均匀低回声22例(42.3%);(3)稍高及高回声7例(13.5%)。在病灶形态上仅6例(11.5%)较为规则,46例(88.5%)病灶表现为不规则,且与正常肝实质分界欠清。彩色多普勒条件下,参照Adler半定量法对病灶进行CDFI分级将ICC病灶血供分为0-3级:血流0级,11例(21.2%);血流1级,9例(17.3%);血流2级,28例(53.8%);血流3级,4例(7.7%)。且检查过程中可见多数病灶血管走形较为扭曲,连续性较差。3.ICC的CEUS表现:52例病灶中有1例超声造影过程中始终未见明显增强,结合增强CT及穿刺活检结果,被误诊为肝脓肿,后因背部转移灶病理证实为胆管源性方能确诊,由于穿刺结果提示病灶均为坏死组织,故此例暂不纳入ICC的超声造影表现分析中。余51例ICC病灶根据动脉期增强表现可分为2大类型:Ⅰ,快速整体均匀增强型,占19.6%(10/51);Ⅱ,快速不均匀增强型,占80.4%(41/51);其中II型又可分为4个亚型,分别为:Ⅱa,整体不均匀增强型,占37.3%(19/51);Ⅱb,树枝样增强型,占17.6%(9/51);Ⅱc,厚壁不规则环状增强型,占11.8%(6/51);Ⅱd,环状+树枝样增强型,占13.7%(7/51)。且以上病灶在CEUS过程中均表现快进快出模式,即动脉期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消退。4.ICC的血液学表现:本研究中有44%(23/52)患者出现了CA19-9升高,AFP升高者有10例,使用SPSS2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P=0.011,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故而在诊断肝内病灶是结合肿瘤指标如CA19-9等可帮助诊断。结论ICC在CEUS中的表现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且超声造影还有无辐射、无损伤、操作简便且可重复使用的优势,再结合常规超声及血液学检查可以帮助诊断ICC,在临床中值得作为ICC的诊断手段推荐使用。

陈子祥[3](2021)在《外科手术治疗巨大肝癌的疗效分析及生存预测模型的建立》文中提出背景和目的尽管巨大肝细胞性肝癌(hug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uge HCC,≥10cm)的治疗方案众多,且外科治疗的预后差异较大,但对于合适的患者,肝切除术仍是其首选且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准确评估患者肝切除术后的生存状态对于临床决策及个体化诊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建立两个针对巨大肝癌肝切除术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瘤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网页版列线图动态预测模型,以求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诊疗上的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巨大肝细胞性肝癌的303例患者,以此作为训练队列(training cohort),以同一时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47例巨大肝细胞性肝癌患者作为外部验证队列(validation cohort),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随访情况。运用Kaplan-Meier分析方法展示纳入患者的术后长期生存之间的差异,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Cox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来确定训练队列中影响患者术后OS和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然后基于这些数据分别建立OS和DFS的动态预测模型并进行外部验证。采用C指数(concordance index,Cindex)和校准拟合曲线(calibration curve)来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并将其与四种肝癌传统分期系统[巴塞罗那肝癌分期标准(the 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BCLC)、第八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肿瘤分期标准(the eighth 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意大利肝癌分期标准(Cancer of the Liver Italian Program,CLIP)和中国肝癌分期标准(China liver cancer staging system,CNLC)]进行比较。结果基于训练队列的多因素分析显示,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载量(HBV-DNA Load)、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谷氨酰转肽酶与血小板比值(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 to platelet ratio,GGT/PLT,GPR)、肝硬化、肿瘤卫星灶、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肿瘤形态和最大直径等作为独立危险因素被纳入到巨大肝癌OS的动态预测模型中;同样情况下,巨大肝癌DFS的动态预测模型中除上述8个因素外,还纳入了微血管浸润(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这一因素。在训训练队列中,模型在预测巨大肝癌术后1年、3年和5年OS时的C指数为0.745(95%CI:0.708-0.782),预测DFS时的C指数为0.738(95%CI:0.703-0.773),均优于四个传统分期系统的预测能力。这些结果得到了外部验证队列的支持(OS:C指数0.822;DFS:C指数0.827,P<0.05),而且拟合曲线显示模型预测值和实际观测值之间契合度较高。结论我们建立了两个针对巨大肝癌的网页版动态预测模型,这两个模型对于预测巨大肝癌行肝切除术的远期预后表现出了良好的预测能力,为肝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工具。

吴连峰[4](2020)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良性结节超声鉴别诊断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文研究通过甲状腺良性结节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超声图像特征对比,分析其产生原因,综合两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探讨两者超声鉴别征象诊断价值及其局限性,以期为PTC诊断提供客观的超声影像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患有甲状腺结节病人60例(83个结节),均经手术或甲状腺穿刺获得病理证实。以病理诊断为标准,分成两组,甲状腺良性结节组30例和PTC组30例,分别记录其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超声检查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超声观察内容包括结节纵横比(A/T)、边缘、内部结构与回声、钙化各征象及切面最大直径、边界、声晕、血流分布模式等,计算鉴别征象灵敏度、特异度、似然比及诊断正确率。结果:1.PTC与良性结节在A/T≥1、边缘不规则、微钙化、低/极低回声、实性各征象及无声晕、边界模糊不清比较均具有显着差异(P<0.05),以A/T≥1特异度最高(95.6%),其阳性似然比也最高(9.57);低/极低回声灵敏度最高(92.1%),其阴性似然比最低(0.12);边缘不规则诊断正确率最高(88.0%)。2.二维超声显示观察病例PTC切面最大直径平均水平低于良性结节,两组病例比较具有差异(P<0.01)。3.彩色多普勒显示观察病例PTC与良性结节血流分布模式比较具有差异(P<0.01),PTC血流分布模式以Ⅱ、Ⅰ型居多。4.两组病例TI-RADS分级比较具有差异(P<0.01),良性结节多为4a及以下级别,PTC多为4c及以上级别,两者在4b级有交叉重叠。5.实验室检查显示两组病例TSH比较具有显着差异(P<0.05),PTC的TSH平均水平高于良性结节。6.临床统计资料显示,两组病例性别年龄分布无差异(P>0.05),良性结节与PTC发病年龄均以45岁以上居多,性别女性多于男性。结论:1.与其他2种征象实性、低/极低回声相比,结节A/T≥1、边缘不规则、微钙化3种超声鉴别征象特异度、阳性似然比较高,有助于PTC确诊。2.结节边界、声晕诊断正确率低于其它超声征象。3.微小乳头状癌(PTMC)具有较高的发病率。4.PTC内部多表现为乏血供状态。5.超声TI-RADS分级4b级结节存在良恶性结节交叉重叠现象。6.PTC TSH水平高于良性结节,推测TSH升高可能与PTC有关。7.临床资料显示,甲状腺结节病变多见于女性,好发年龄为45岁以上。

Matthew Banks,David Graham,Marnix Jansen,TakujiGotoda,Sergio Coda,Massimiliano di Pietro,NoriyaUedo,Pradeep Bhandari,D Mark Pritchard,Ernst J Kuipers,Manuel Rodriguez-Justo,Marco R Novelli,KrishRagunath,Neil Shepherd,Mario Dinis-Ribeiro,乌雅罕,张冬雪[5](2020)在《英国胃肠病学会关于胃癌风险患者的诊断和管理指南》文中研究表明胃癌预后较差,部分原因在于诊断较晚。胃癌的危险因素包括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感染和胃癌家族史,尤其是遗传性弥漫性胃癌和恶性贫血。胃癌发展的阶段包括慢性胃炎、胃黏膜萎缩(GA)、胃黏膜肠化生(GIM)和异型增生。胃癌早期发现和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是在内镜检查前以非侵入性方式识别高危人群。然而,尽管生物标志物可能有助于检测慢性萎缩性胃炎,但尚无足够的证据支持其用于人群筛查。高质量内镜检查是胃癌早期发现的重要组成部分,图像增强内镜结合组织病理学活检是GA和GIM最佳的诊断方法,并能准确进行风险分层。按照悉尼标准从胃窦、角切迹、小弯和大弯进行活检,既能明确诊断,也能对胃癌进行风险分层。理想状态应当是在高质量内镜检查中对GA或GIM区域活检。英国属于低危地区,可根据需要接受常规诊断性胃镜检查,但没有足够证据支持筛查,对于广泛GA或GIM的患者,每3年检查内镜。对于胃异型增生和早期癌,只要满足标准,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治疗有效,成功率高,复发率低。

黄钦海[6](2020)在《广佛接壤地区社区女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文中指出1背景甲状腺结节[1-5](Thyroid nodule,TN)并非是一种独立疾病,而是甲状腺的一种局部组织病理表现形式,是由甲状腺组织内细胞异常增生所致的局限性肿块。TN具有多种表现形式,按肿块的质地分为实性、囊性或囊实性结节;按结节数量分为单发结节和多发结节;按性质分为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也称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TC))。近年来,得益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群健康意识提高和超声检查技术的进步,全球TN的检出率大幅提高,由原来触诊获得的3%-7%增加到超声检查获得的20%-76%,其中5%-15%的TN为恶性结节,且TC呈现年轻化的趋势[6]。TN特别是TC患病率呈整体上升趋势,但在地区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2018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发布的全球癌症统计报告显示[7],2018年全球男女合计TC发病56.7万例,粗发病率为7.4/10万,位居所有癌症发病的第九位,死亡病例为4.1万例。女性TC发病为43.6万例,粗发病率为11.5/10万,位居所有癌症发病的第五位。2014年报道的土耳其黑海西部地区TN患病率为56.6%[8],美国有研究报道[9],从1975年至2009年期间,TC的患病率增加了近3倍(4.9/10万~14.3/10万),且女性(6.5~21.4/10万)是男性的3倍多(3.1~6.9/10万)。2005-2014年我国TC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4.30~12.29/10万),年度变化百分比为11%,且城市高于农村,女性(6.68~18.72/10万)高于男性(1.98~6.05/10万),但农村、男性发病率增长速度逐渐增大[10]。2016年北京[11]报道的TN患病率为49.0%,且女性患病率显着高于男性。可见,TN和TC危害日益严重,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不同地区人群TN的患病率存在较大差异,且女性人群危害更大。目前TN的具体致病机制尚未阐明,但已明确它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可能部分解释不同地区TN患病率差异较大的原因。甲状腺是人体内分泌系统非常重要的腺体组织,是最大的内分泌腺,主要通过激素调控人体生长和生理功能。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与TN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关系的激素为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TSH是由腺垂体分泌的激素,具有调节甲状腺细胞生长和分化,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TH)的重要生理功能。血清TSH的水平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甲状腺功能状态[12]。TSH长期处于高水平时,可促进甲状腺细胞增生,导致TN甚至TC的发生。有研究发现[13,14],血清TSH升高与TC风险的增高密切相关,有望发挥预测因子的作用。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主要存储于甲状腺组织中,是合成TH必不可少的原料。碘在甲状腺组织中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当碘和TH缺乏时,TSH分泌代偿性增多,促进甲状腺细胞生长。提示,碘缺乏时,可能通过TSH影响甲状腺疾病的发生。我国几十年来实行全民食盐加碘运动,使大部分居民处于超碘水平,甲状腺疾病谱发生了改变。一般认为碘营养水平与甲状腺疾病呈“U”字型曲线关系,即碘摄入过低或过高,均可增加甲状腺疾病的风险[15,16]。但碘的摄入与TN的关系尚未明确,目前尚缺乏统一结论。田燕等研究认为[17],碘缺乏可使TN的患病率和及其体积增加,但杜丹等发现[18],碘摄入量的大小对TN患病率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显着的变化,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患病率显着提高,这与TN有相同的流行趋势。MS与TN是否相关呢?目前,已有学者研究了两者的关系。Ayturk等发现[19],MS组的TN患病率显着高于非MS,两者具有相关关系。韩国的一项研究也发现[20],MS患者有更高的TN患病率,且MS组分的数量与TN呈正相关,组分越多,TN患病率越高。目前,关于睡眠模式对TN影响的报道较少,两者间的关系尚未明确。睡眠模式主要包括入睡时间推迟、昼夜节律紊乱和睡眠剥夺等形式,它们主要通过内分泌激素(TSH、胰岛素生长因子、生长激素和褪黑素等)的异常调节而发挥作用。有研究发现[21],延迟晚上上床睡眠时间,可提高TSH的分泌峰值,血清TSH水平显着提高。Luo等研究发现[22],睡眠时长不足,增高甲状腺癌患病风险,可能的原因是睡眠剥夺导致TSH水平升高和免疫应答受损,从而导致患癌风险增高。女性较男性有较高的TN(TC)发生率,可能与其生殖生育因素相关,如月经、绝经、妊娠和流产等,但尚无统一结论。法国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显示[23],月经初潮年龄较小和怀孕次数增加,与TC相关,可能是它的危险因素。但美国的一项队列研究发现[24],月经周期较长、月经初潮在年龄14岁以上,能增加TC的风险。许蕾蕾等研究发现[25],育龄期延长、绝经期延迟、怀孕和流产次数的增加有更高的TN检出率。有研究表明[26],孕期及生育期妇女有更高的TN患病率。此外,长期暴露于雌激素环境,可能增加甲状腺癌发生的风险,但TC的发生并不能归咎于单独的高雌激素水平[27]。目前关于TN的发生发展与女性发育和生殖因素方面的研究仍然有限,需进一步深入研究。里水镇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着名的“广东四小虎”之一)东北部,毗邻广州市,是佛山市与广州市链接的重要枢纽,其辖区面积为148.28平方公里,总人口435998人(2017年),辖区共有20个社区,组成16个村委会。里水镇经济实力强劲,位列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第9名(2018年度),且先后获得国家卫生镇、全国文明村镇、国际安全社区等称号。该地居民生活水平较高,与广州差距不大,同时还保留着农业生产,工作压力相对较小,幸福指数较高,具有较好的先进社区代表性。本研究选择里水镇作为研究点,探索新经济形态下的先进社区TN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防控措施。目前,TN的致病机制尚未阐明,且其发病率日益增高,造成较大的社会经济和健康负担,面临的防控任务依然严峻。虽然TN影响因素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尚无统一明确的结论,不同地区TN的发病特点和危险因素差异较大,提示TN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地区有各自的特点。因此,探索研究TN的危险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探明不同地区TN的流行病学特征,有助于TN的精准防控。目前TN的人群研究多集中于医院体检人群和住院人群,社区人群的研究甚少,广东地区更罕见。探明社区TN的流行病学特点,具有重要的意义,可有助于指导地方制定有针对性的TN防治工作策略和措施,也可为TN病因研究积累基础数据。里水镇是中国先进村镇的代表,是研究新经济时代下的疾病谱特征的较好样本。此外,女性人群为TN的易感人群,相对男性有更高的患病率,应是关注的重点人群。同时为响应国家现行的“关爱妇女”政策,探索研究妇女TN患病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可为保障妇女健康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本研究拟分两部分对TN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主要分析广佛接壤区女性手术住院TN患者的结节特征与相关危险因素,第二部分着重调查分析社区健康人群妇女TN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以期了解社区女性TN的分布特征,为指导和制定社区TN的防控策略、措施提供数据支撑,进而为其他地区社区TN防控提供参考。2研究目的近年来,TN及TC发病率迅速上升,已成为常见的内分泌疾病,造成较大的疾病负担。女性人群是高危人群,相较男性有更高的患病率,危害更重。本研究拟通过收集广佛接壤地区基于社区女性TN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根据甲状腺内分泌及调节因素设计社区女性TN流行病学病因调查相结合,探索社区女性TN的病因或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符合实际的社区女性TN防控措施提供数据与理论支撑,以期降低妇女TN患病率,提高一、二级预防效率,切实提高女性健康水平,保护妇女健康权益。同时,为有针对性地指导优化社区TN防治的卫生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3研究方法本研究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某三级医院病案室和电子病历系统记录在册的广佛接壤区里水镇女性住院患者基本信息及详细病历资料,包括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居住地、病理类型及生化检查结果等。将数据汇总整理,采用SPSS 20.0软件对TN患者各项指标进行回顾性描述统计分析。以TN患者为病例组,同时按照年龄、居住地和民族进行频数匹配,在医院内选择同期住院的里水镇女性非TN患者作为对照,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N的临床特点和发病影响因素。第二部分进行社区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广佛接壤区里水镇的20个村居委的妇女为调查对象进行现场调查和甲状腺检查。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以获取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生活方式(吸烟、饮酒、口味)、睡眠模式(入睡时点、睡眠时长)、月经及生殖情况(月经初潮年龄、绝经情况、怀孕次数、流产次数)以及疾病患病史等资料。同时采用触诊和高频超声检查对调查对象进行甲状腺检查,明确TN的患病情况。应用EpiData3.0软件编制数据库,对问卷进行双人双录入,excel 2007对数据进行整理,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整个研究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均实施了的严格质量控制措施,最大程度上确保研究数据真实可靠。本文的应用的统计方法主要包括:方差分析、卡方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检验水准α=0.05。4研究结果第一部分临床资料分析结果:4.1本研究共纳入社区女性TN住院患者104例进行分析,平均入院年龄为48.41±11.97岁,其中TC患者13例,恶性结节构成比为12.5%。进行年龄分层后,40-49岁组恶性结节构成比最高,为1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 TN的临床病理特征分类以结节性甲状腺肿为主,占比70.19%,其次为乳头状甲状腺癌(10.58%),滤泡状甲状腺癌最低(1.92%)。TN的合并症状以合并增生和出血为主,分别为19.23%和18.27%。4.3临床良恶性TN患者的超声特征比较:结节回声信号类型分布存在差异,其中恶性结节组低回声信号者构成比为76.92%,而良性结节组仅为2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内血流信号分布也不同,恶性结节组结节内血流丰富者占比最高,为76.92%,而良性结节组占比仅为14.29%,两组差异显着(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节内血流信号丰富是TN的危险因素(OR=14.540,95%CI:3.734~56.617,P<0.05)。4.4临床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职业、甲状腺疾病史,血TSH、血肌酐和血红细胞含量在TN组和非TN组的分布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文化程度、有甲状腺疾病史、血肌酐和血红细胞异常是TN的影响因素,其中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学文化程度TN患病风险是小学文化程度的2.95倍。第二部分社区调查结果:4.5社区调查中共有1597名调查对象进入研究,年龄为20-76岁,平均年龄为42.38±10.51岁,年龄多集中于30-39岁(38.63%)。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38.95%),主要职业是农民者占多数(34.25%)。共检出甲状腺结节患者125例,检出率7.9%。甲状腺结节患者年龄范围为23-76岁,平均年龄为49.63±12.13岁。4.6人群甲状腺结节超声特征分析,甲状腺结节大小在年龄(?2=12.229)、文化程度(?2=15.940)、是否患有慢性炎症(?2=10.241)的分布上存在显着差异(P<0.05)。但以55岁为界将年龄分两层比较时,结节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7甲状腺结节检出率具有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增高趋势有统计学意义(?2=105.640,P<0.001)。文化程度不同,TN检出率不同,其中小学/文盲文化程度检出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5.000,P<0.001)。从事的职业不同,TN检出率不同,其中农民检出率最高,不同职业TN检出率存在显着差异(?2=13.952,P=0.007)。4.8饮食习惯不同,TN的检出率不同,其中口味适中者检出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7.339,P<0.001)。4.9睡眠模式不同,TN检出率不同,是否晚上最佳睡眠时长(?2=13.387,P<0.01)、晚上入睡时间(?2=13.469,P=0.009),晚上睡眠时长(?2=16.813,P=0.002)检出率存在显着差异,其中非最佳睡眠时长、晚上入睡时间<9点、晚上睡眠时长>10小时,有更高的结节检出率。4.10生殖生育因素中是否绝经(?2=68.194,P<0.001),怀孕次数(?2=10.089,P=0.039)的TN检出率存在显着差异。疾病史中有无代谢综合征(?2=50.668,P<0.001)的TN检出率存在显着差异。4.11 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N检出率与年龄(R=0.198,P<0.001)、文化程度(R=-0.092,P<0.001)、口味(R=0.059,P=0.019)、是否绝经(R=0.207,P<0.001)、怀孕次数(R=0.064,P=0.010)和有无代谢综合征(R=0.178,P<0.001)等因素存在弱相关关系,且与文化程度呈负相关关系。4.1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相对于20-29岁组,60-75岁组OR=46.919,P<0.001)、口味(相对于口味适中组,口味偏淡组OR=3.316,P=0.002)、怀孕次数(相对于未怀孕者,怀孕3次者OR值最大,为0.225,P=0.006)和有无代谢综合征(OR=4.247,P<0.001)均有统计学意义。5研究结论5.1广佛接壤区社区女性TN住院患者中TC构成比为12.5%,提示TN有较高的恶性化风险。恶性TN的病理特征主要以乳头状甲状腺癌为主,良性结节主要以甲状腺肿为主;TC中检出低回声信号和结节内血流丰富的超声征像率更高,而结节内血流丰富信号是TC的危险因素。可为筛查防治工作中提供理论支持。5.2临床资料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提示,文化程度、职业、甲状腺疾病史、血TSH、血肌酐和血红细胞是TN的影响因素,其中中学文化程度是危险因素。提示开展进一步相关研究的必要性。5.3广佛接壤区社区健康女性TN总检出率为7.9%,40岁以上人群的检出率明显增高,且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趋势。应把40岁以上妇女作为TN防控的重点人群,加强TC筛查防治工作。5.4生活方式(口味)、月经及生育史(怀孕次数)、睡眠模式(迟睡、睡眠时长)和疾病史(代谢综合征)是TN的影响因素,其中年龄、口味偏淡、怀孕3次及以上和有代谢综合征是TN的危险因素。应该加强相应高危人群的监控和防治宣教,以利于TN的一、二级预防。

岳文君[7](2020)在《超声造影、增强MRI、增强CT对≤3cm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肝细胞癌(HCC)侵袭性强,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与大多数肝脏良性结节不同,HCC具有异常肝动脉供血的血流特征。动态增强影像学检查如超声造影(CEUS)、增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ECT)、增强核磁共振成像(CEMRI)能有效地显示局灶性病变的血流特征,是早期诊断HCC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旨在分析比较CEUS、CEMRI、CECT单独检查对≤3cm HCC的诊断效能以及CEUS联合CEMRI或CECT对HCC的诊断效能。方法本研究纳入自2015年6月至2018年3月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行CEUS、CEMRI、CECT影像学检查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81例共计93个病灶,其中HCC患者65例共77个病灶,非HCC患者16例共16个病灶,包括2个ICC及14个异型增生结节。所有病灶由病理结果证实。收集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及病理诊断资料。使用临床诊断试验方法计算CEUS、CEMRI、CECT单独以及CEUS联合CEMRI或CECT诊断HCC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使用Z检验比较CEUS、CEMRI、CECT单独以及CEUS联合CEMRI或CECT诊断HC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结果CEUS诊断HCC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81.8%、68.8%、79.6%,CEMRI诊断HCC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83.1%、68.8%、80.6%,CECT诊断HCC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77.9%、62.5%、75.3%。CEUS、CEMRI、CECT单独诊断HCC的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2,P=0.640,P>0.05)。CEUS 联合 CEMRI 或 CECT 诊断 HCC:CEUS 或 CEMRI 诊断 HCC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为94.8%、56.3%和88.2%,敏感度高于CEUS、CEMRI、CECT 单独诊断 HCC(χ2=6.291,P=0.012;χ2=5.356,P=0.021;χ2=9.318,P=0.002;P<0.05)。CEUS或CECT诊断HCC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为85.7%、56.3%和80.6%。CEUS和CEMRI诊断HCC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为70.1%、100%和 83.9%,特异度高于 CEUS、CEMRI、CECT 单独诊断 HCC(χ2=5.926,P=0.043;χ2=5.926,P=0.043;χ2=7.385,P=0.018;P<0.05)。CEUS 和 CECT 诊断 HCC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为71.4%,81.3%,和73.1%。CEUS、CEMRI、CECT单独诊断HCC的AUC分别为0.753、0.759、0.702,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36,P=0.1816;Z=1.272,P=0.2034;Z=0.390,P=0.6969;P>0.05)。CEUS或 CEMRI 诊断 HCC 的 AUC 为 0.755,与 CEUS、CEMRI、CECT 单独诊断 HC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352,P=0.9720;Z=0.0594,P=0.9527;Z=0.781,P=0.4350;P>0.05);CEUS 或 CECT 诊断 HCC 的 AUC 为 0.710,与 CEUS、CEMRI、CECT单独诊断HC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59,P=0.3906;Z=1.037,P=0.2997;Z=0.154,P=0.8775;P>0.05)。CEUS 和 CEMRI 诊断 HCC的 AUC 为 0.851,高于 CECT(0.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67,P=0.0387;P<0.05);与 CEUS、CEMRI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79,P=0.1678;Z=1.282,P=0.1997;P>0.05)。CEUS 和 CECT 诊断 HCC 的 AUC 为 0.763,与CEUS、CEMRI、CECT单独诊断HC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93,P=0.8468;Z=0.0752,P=0.9422;Z=1.097,P=0.2726;P>0.05)。结论对于具有慢性肝病背景的患者,CEUS、CEMRI、CECT单独诊断对≤3cm HCC的诊断效能是一致的。CEUS或CEMRI诊断≤3 cm HCC具有较高敏感度,CEUS和CEMRI诊断≤3cm HCC具有较高特异度。CEUS和CEMRI对≤3cm HCC的诊断效能优于CECT单独诊断HCC。CEUS和CECT、CEUS或CECT诊断HCC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及AUC相比单独检查均未显示出显着性差异。

刘艳雯[8](2020)在《广州地区低剂量CT肺癌筛查基线报告》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探讨广州部分地区LDCT肺癌基线筛查的筛查效能,分析检出的肺癌、肺结节和同时检出的其他病变。材料与研究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参加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爱肺计划”LDCT肺癌筛查项目的9460例受筛查者的CT资料。根据肺癌筛查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19年)将受筛查者分为高危组和非高危组;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50岁)和中老年组(≥50岁),并以每10岁为年龄段划分为<50岁、50-59岁、60-69岁和≥70岁各组;同时根据是否吸烟分为吸烟组和非吸烟组,是否有二手烟暴露将非吸烟者分为二手烟暴露组和无二手烟暴露组,并将二手烟暴露组分为男性二手烟暴露组和女性二手烟暴露组。基线CT筛查的结节结果分为三种,1.阳性结果,标准为:检出至少一个直径≥5mm的实性结节及部分实性结节或直径≥8mm的非实性结节;2.半阳性结果,标准为:检出至少一个直径<5 mm的实性及部分实性结节或<8 mm的非实性结节;3.阴性结果,标准为:未检出结节或仅检出钙化结节。所有LDCT图像上传至PACS系统,观察、描述、分析肺实质和支气管腔内结节,记录检出结节的位置、大小、形态和密度,记录已确诊肺癌者的病理类型、分期和确诊方式。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各组受筛查者LDCT基线肺癌筛查结果,计算受筛查者阳性结节检出率、肺癌个数及构成比、肺癌检出率及Ⅰ期肺癌构成比。结果基线LDCT肺癌筛查共9460例受筛查者,男4409例,女5051例,年龄40-74岁,中位年龄60岁,40-49岁1558例(16.47%),50-59岁2922例(30.89%),60-69岁3993例(42.21%),70-74岁987例(10.43%)。高危组2306例(24.38%),非高危组7154例(75.62%)。吸烟者2601例(27.49%),其中男性2449例(占吸烟者94.16%);已戒烟曾经吸烟者729例,其中男性693例(占已戒烟曾经吸烟者95.06%)。非吸烟者6859例(72.51%),其中女性4899例(占非吸烟者71.42%);非吸烟二手烟暴露者1972例,其中女性1704例(占非吸烟二手烟暴露者86.41%),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且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石棉等环境或职业暴露者295例(3.12%);直系亲属恶性肿瘤家族史2122例(22.43%),其中肺癌家族史674例(7.12%);本人恶性肿瘤史162例(1.71%);既往有肺部疾病史844例(8.92%)。9460例受筛查者中,4708例查出结节(49.77%),其中1468例(15.52%)肺结节属于阳性结果,3240例(34.25%)属于半阳性结果,4752例(50.23%)为阴性结果。在1468例阳性组中,高危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高危组(18.82%vs1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阳性率高于非吸烟组(17.42%vs1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手烟暴露组和非二手烟暴露组阳性率(14.00%vs15.0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2);二手烟暴露男组和非二手烟暴露女组阳性率(14.93%vs13.8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7);≥50岁的阳性率明显高于<50岁(16.36%vs1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44岁和45-49岁的阳性率(10.75%vs11.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8);<50岁、50-59岁、60-69岁和≥70岁的阳性率分别为11.23%、14.37%、16.98%和19.76%。LDCT基线肺癌筛查共检出结节9116个,实性结节6505个(71.36%),部分实性结节196个(2.15%),非实性结节1496个(16.41%),钙化结节919个(10.08%)。直径<5mm的结节占全部结节的61.34%(5592/9116),绝大多数(86.78%,4853/5592)为实性结节或钙化结节。LDCT基线肺癌筛查中,98例经病理证实为肺癌(手术90例,纤维支气管镜或CT引导穿刺8例),肺癌检出率为1.04%(98/9460),阳性结果中肺癌构成比为6.67%(98/1468)。男性41例(0.93%),女性57例(1.13%)。男、女肺癌检出率(0.93%vs1.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1),年龄为4274岁,中位年龄62岁。高危组和非高危组肺癌检出率(1.30%vs0.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8);吸烟组和非吸烟组间肺癌检出率(1.11%vs1.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0);二手烟暴露组和非二手烟暴露组肺癌检出率(1.12%vs0.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3);二手烟暴露男组和非二手烟暴露女组肺癌检出率(0.75%vs1.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6);≥50岁的肺癌检出率高于<50岁(1.17%vs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44岁和45-49岁肺癌检出率(0.45%vs0.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2);<50岁、50-59岁、60-69岁和≥70岁肺癌检出率分别为0.32%、0.86%、1.50%和0.81%。98例肺癌中,Ⅰ期肺癌82例,占肺癌总数83.77%(82/98);Ⅱ期5例,Ⅲ期6例,Ⅳ期5例。98例肺癌中,浸润性腺癌76例,微浸润腺癌16例,原位腺癌3例,鳞癌1例,小细胞肺癌1例,大细胞神经内分泌腺癌1例,腺癌构成比为96.94%(95/98)。单发93例,多发5例;周围型肺癌96例,中央型肺癌2例;出现分叶征43例,毛刺征30例,伴空洞形成2例,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10例。共108个肺癌癌灶,实性结节占31.48%(34/108),直径为6.5-54.5mm,平均18.93±1.88mm;部分实性结节占29.63%(32/108),直径为6.0-35.9mm,平均15.89±8.44mm;非实性结节占38.89%(42/108),直径为4.5.0-24.0mm,平均11.92±6.37mm;直径大于5.0mm的肺癌病灶占86.11%(93/108)。108个肺癌病灶中,左肺47个,占43.52%(左上叶23个,左下叶24个);右肺61个,占56.48%(右上叶40个,右中叶5个,右下叶16个)。有石棉等环境或职业暴露者与无暴露者的肺癌检出率(0.68%vs 1.04%)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537)。有直系亲属恶性肿瘤家族史者与无直系亲属恶性肿瘤家族史者肺癌检出率(2.50%vs 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的肺大泡、肺气肿、慢支炎肺气肿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非高危组(相应为29.40%vs11.08%、16.78%vs2.95%、4.86%vs0.66%),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吸烟组的肺大泡、肺气肿、慢支炎肺气肿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吸烟组(相应为31.37%vs9.55%、16.99%vs2.37%、5.07%vs0.39%),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危组的冠状动脉钙化检出率高于非高危组(8.02%vs5.75%),非吸烟组则高于吸烟组(7.17%vs4.00%),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危组的陈旧性肺结核检出率高于非高危组(7.93%vs5.68%),吸烟组高于非吸烟组(9.30%vs5.06%),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非高危组的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检出率高于高危组(5.58%vs4.94%),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非吸烟组高于吸烟组(5.99%vs3.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肺内病灶及非目标器官病灶检出与否,肺癌检出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肺结节检出率为49.77%,其中实性结节占71.36%,非实性结节占16.41%,钙化结节占10.08%,部分实性结节占2.15%,直径<5mm的结节占全部结节的61.34%。LDCT筛查效能显着,对检出早期肺癌有较大优势,肺癌检出率为1.04%,Ⅰ期肺癌构成比高达83.77%。检出的肺癌以腺癌为主,腺癌构成比为96.94%。≥50岁的肺癌检出率高于<50岁(1.17%vs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69岁组肺癌发生率最高(1.50%),因此需要加强50岁以上人群的CT肺癌筛查。吸烟者与非吸烟者、二手烟暴露者与非二手烟暴露者的肺癌检出率虽然无明显差异,但其阳性结节检出率均有统计学差异,仍应加强吸烟人群和非吸烟二手烟暴露女性的防癌宣传教育和肺癌筛查工作。有直系亲属恶性肿瘤家族史者肺癌检出率明显高于无直系亲属恶性肿瘤家族史者(2.50%vs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需要加强这类人员的肺癌筛查工作。LDCT扫描的辐射剂量明显降低,在筛查肺癌、肺结节的同时应重点关注肺气肿、肺大泡和冠状动脉钙化的检出,其他肺内病灶及非目标器官病灶检出与否与的肺癌检出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有石棉等环境或职业暴露者与无暴露者的肺癌检出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其相关关系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黄颖琼[9](2020)在《普美显增强与常规增强MRI及MDCT对肝细胞肝癌的影像对比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拟通过普美显增强MRI成像技术对肝细胞肝癌进行分析,比较MDCT、常规细胞外间隙对比剂增强MRI和普美显增强MRI对肝细胞肝癌患者的诊断效能差异,以及三种不同影像学方法对肝癌分期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通过对在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就诊于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均经过多排螺旋CT、常规细胞外间隙对比剂增强MRI及普美显增强MRI三种影像学方法检查,且最后确诊为肝细胞肝癌的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数据统计,病灶确诊的金标准为切除及穿刺组织活检后的组织病理学报告,未切除的病灶可以使用随访或补充影像学技术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来替代。按照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版)的分期方法,分别就三种影像学方法对肝癌患者进行诊断分期。采用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此研究共纳入42例肝癌患者,病理(及随访、TACE手术等)检出共含有142个肝脏结节,其中癌灶结节90个。统计学结果如下:1)与MDCT及常规增强MRI相比,普美显增强MRI对肝脏结节检出的灵敏度更高,达到97.8%(139/142),高于MDCT[78.8%(112/142)]及常规增强MRI[84.5%(120/142)](p<0.05),特别对于≤3cm的小结节其灵敏度高于MDCT或常规增强MRI(p<0.05),三种影像学方法在诊断>3cm的结节时的灵敏度差无明显差异(p>0.05);2)与病理(或随访、TACE介入手术)结果相比,普美显增强MRI诊断肝癌结节灶的灵敏度达到96.7%(87/90),高于MDCT[56.7%(51/90)]及常规增强MRI[70.0%(63/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种影像学方法对于检出肝癌病灶数目的分布差异呈现出显着性差异(p<0.05),普美显增强MRI能发现更多的肝癌病灶;3)将患者按照中国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版)进行分期,普美显增强MRI对肝癌患者的CSCO分期准确性更高,准确率达到80.9%,且部分MDCT及常规增强MRI分期不正确的HCC患者,加做普美显增强MRI后分期得到纠正。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普美显增强MRI与MDCT及常规增强MRI的分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美显增强MRI扫描技术对肝脏结节的灵敏度,尤其是对肝癌癌灶检出的灵敏度更高,并且能提高对肝癌患者CSCO分期的准确性,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李甜甜[10](2020)在《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结节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甲状腺结节是临床常见疾病,具有压迫或侵袭等症状时则需要进行积极治疗。传统治方法包括手术、甲状腺激素治疗及放射性131碘治疗等。近年来,微创治疗已应用于对甲状腺结节的治疗,而射频消融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治疗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本文对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旨在评估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等数据库中关于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的相关文献,确定纳入排除标准,提取相关数据,采用Revman5.3软件、Stata15.1软件,采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估计95%置信区间的标准误。结果:共纳入22篇文献,其中良性结节10篇,恶性结节12篇,共1499个甲状腺良性结节,382个恶性结节,对射频消融术前及术后的结节体积、总并发症发生率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并对良性结节、恶性结节进行亚组分析,良性结节的症状评分及美容评分亚组分析,恶性结节肿瘤的最大直径及甲状腺球蛋白数值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甲状腺结节体积显着缩小,其中恶性结节体积减少率较良性结节更高,而恶性结节的总并发症发生率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均较良性结节高,良性结节的症状评分及美容评分等方面均具有显着改善。结论:较之传统治疗手段,射频消融术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的方法。

二、肝脏病灶性结节增生的危险因素:一项意大利病例对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肝脏病灶性结节增生的危险因素:一项意大利病例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个性化肝脏三维可视化模型联合超声在精准引导肝细胞癌射频消融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Abstract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超声造影与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检查诊断肝细胞癌的临床价值
    引言
    2.1 资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基于磁共振数据的肝脏三维可视化模型联合超声在精准引导肝细胞癌射频消融中的应用研究
    引言
    3.1 资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超声造影在肝细胞癌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表(Abbreviation)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现状
    参考文献

(3)外科手术治疗巨大肝癌的疗效分析及生存预测模型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内容
    2.3 术前评估
    2.4 手术操作
    2.5 术后管理
    2.6 随访
    2.7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临床病理资料
    3.2 生存资料
    3.3 单因素/多因素分析
    3.4 预测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3.5 与传统分期对比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CNLC-Ⅰb 期巨大肝癌的外科治疗策略
    参考文献

(4)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良性结节超声鉴别诊断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超声诊断标准
        1.2.2 甲状腺穿刺细胞学诊断分类
        1.3 病例选择标准
        1.3.1 病例纳入标准
        1.3.2 病例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调查统计
        2.2 对拟纳入病例患者行甲状腺超声检查
        2.2.1 仪器
        2.2.2 超声检查方法
        2.2.3 US-FNAC检查方法
        2.3 观察指标
    3.统计学处理方法
结果
    1.病理结果
    2.良性结节组与PTC组两组病例性别分布比较
    3.良性结节组与PTC组两组病例年龄分布比较
    4.良性结节组与PTC组两组病例甲状腺激素及抗体结果比较
    5.良性结节组与PTC组两组病例结节最大直径分析比较
    6.良性结节组与PTC组两组病例各种二维超声征象分析比较
    7.良性结节组与PTC组两组病例超声血流分布模式比较
    8.良性结节组与PTC组两组病例超声分级比较
    9.二维超声征象对于PTC的诊断价值分析
讨论
    1.甲状腺良性结节与PTC临床资料、实验室甲状腺功能检查对比分析
    2.甲状腺良性结节与PTC超声图像特征分析
        2.1 结节切面最大直径
        2.2 结节纵横比(A/T)
        2.3 结节边缘与边界
        2.4 结节内部回声及内部结构
        2.5 结节内部钙化
        2.6 结节声晕
        2.7 结节血流分布模式
    3.关于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抽吸活检(US-FNAC)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英国胃肠病学会关于胃癌风险患者的诊断和管理指南(论文提纲范文)

概述
背景
目的
方法
总结

(6)广佛接壤地区社区女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广佛接壤区社区女性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特征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 讨论
    5.小结
第二部分 :广佛接壤区社区妇女人群甲状腺结节的影响因素分析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小结
全文结论
对策与建议
创新性、局限性和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研究的基金项目
致谢

(7)超声造影、增强MRI、增强CT对≤3cm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入组标准
    1.3 仪器与方法
    1.4 诊断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
    2.2 HCC 的增强影像学特征
    2.3 不同影像学检查对HCC诊断效能
    2.4 不同影像学检查诊断HCC的 ROC曲线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超声造影在临床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广州地区低剂量CT肺癌筛查基线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9)普美显增强与常规增强MRI及MDCT对肝细胞肝癌的影像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中英文缩略词语对照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检查设备与方法
        2.2.1 设备及扫描方法
        2.2.2 扫描方法检查前准备及扫描范围
        2.2.3 图像分析
        2.2.4 CSCO肝癌分期
        2.2.5 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研究人群的基本特征
    3.2 MDCT、常规MRI及普美显的诊断结果分析
    3.3 CSCO肝癌分期变化的结果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普美显增强MRI对肝脏病变的检出率更高
    4.2 普美显增强MRI对肝癌的诊断准确性更优
    4.3 普美显增强MRI对 CSCO肝癌分期更具有优势
    4.4 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5章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10)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结节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文献检索
Meta分析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甲状腺结节微创治疗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肝脏病灶性结节增生的危险因素:一项意大利病例对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个性化肝脏三维可视化模型联合超声在精准引导肝细胞癌射频消融中的应用研究[D]. 曾杨媚.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1
  • [2]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D]. 陈姣姣.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3]外科手术治疗巨大肝癌的疗效分析及生存预测模型的建立[D]. 陈子祥.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4]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良性结节超声鉴别诊断特征分析[D]. 吴连峰.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英国胃肠病学会关于胃癌风险患者的诊断和管理指南[J]. Matthew Banks,David Graham,Marnix Jansen,TakujiGotoda,Sergio Coda,Massimiliano di Pietro,NoriyaUedo,Pradeep Bhandari,D Mark Pritchard,Ernst J Kuipers,Manuel Rodriguez-Justo,Marco R Novelli,KrishRagunath,Neil Shepherd,Mario Dinis-Ribeiro,乌雅罕,张冬雪.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0(02)
  • [6]广佛接壤地区社区女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D]. 黄钦海.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
  • [7]超声造影、增强MRI、增强CT对≤3cm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分析[D]. 岳文君.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8]广州地区低剂量CT肺癌筛查基线报告[D]. 刘艳雯.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
  • [9]普美显增强与常规增强MRI及MDCT对肝细胞肝癌的影像对比研究[D]. 黄颖琼. 南华大学, 2020(01)
  • [10]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结节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D]. 李甜甜.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危险因素:一项意大利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