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靶向释药双氯芬酸钠包衣片的制备及体外释放

结肠靶向释药双氯芬酸钠包衣片的制备及体外释放

一、结肠定位释药双氯芬酸钠包衣片的制备和体外释放(论文文献综述)

张竹[1](2016)在《结肠靶向纳米载药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行为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结肠定位给药系统(oral colon targeting drug delivery system,OCDDS)因具有毒副作用低、药物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受到药物剂型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其中,以天然高分子为载体的OCDDS尤为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与研究。本文选择两种可以被结肠酶特异性降解的水溶性天然高分子材料——魔芋葡甘聚糖(KGM)和海藻酸钠(SA)为载体,双氯芬酸钠(DS)为模型药物,应用高压静电喷雾法制备纳米OCDDS。课题研究了以高压静电喷雾法制备纳米级水溶性高分子微球的可行性,比较系统地研究了纳米OCDDS的制备工艺条件,考察了OCDDS粒径以及交联剂种类与药物体外释放特性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高压静电喷雾装置的改进、水溶性天然高分子溶剂组成的调整,首次成功地利用高压静电喷雾技术制备出了以魔芋葡甘聚糖和海藻酸钠为载体的载药纳米微球(KGM/SA微球)。(2)高压静电喷雾条件和溶液配方均对载药微球粒径有显着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技术获得的优化实验条件为:电压14.8KV,正负极距离1.5cm,进样速度0.4mL/h;载体溶液浓度0.15(w/v%),芯囊比1:2,溶剂中乙醇体积分数27.5(v/v%),挥发温度47℃,溶剂挥发区高度20cm。在此优化条件下,成功制备得到了粒径为249.3±44.6nm的KGM/SA载药微球,且微球形貌良好、粒径分布窄、稳定性高,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可以达到93.72±2.65%和31.24±0.89%。(3)体外释药实验结果表明:(1)KGM/SA缓释微球对药物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表现出良好的结肠靶向和缓控释性能,可以有效减少药物损失和减轻对上消化道的刺激作用,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是一种具有OCDDS典型特征的纳米载药系统;(2)微米、纳米KGM/SA载药微球的药物释放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但纳米体系的药物释放速率显着高于微米系统,说明粒径的改变只会影响药物释放速率的快慢而不改变释放机理。因此,可以通过只改变粒径大小来满足不同药物的释放速率要求,而克服了通过更换载体控制释药速率带来的不便,为有目的地控制释放速率,满足医学需要奠定了一定的基础。(4)交联剂的种类可以调节和控制药物的释放规律,但不会改变KGM/SA缓、控释特性以及对结肠靶向的性能。为拓展KGM/SA系列OCDDS的开发与研究奠定了基础。

顾晓东[2](2014)在《大黄总蒽醌pH敏感—酶控型口服结肠定位颗粒在制备复方片剂中的适应性研究》文中认为大黄是我国传统中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中药之一,其发挥泻下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为其所含的大黄蒽醌类物质,为适应中药制剂现代化的要求,本项目前期研究制得了大黄游离蒽醌含量大于50%的大黄提取物-大黄总蒽醌。然而,直接口服大黄游离蒽醌,其到达大肠之前,绝大部分已吸收或破坏,起到的致泻作用很弱。本研究应用口服结肠定位给药技术(OCDDS),以壳聚糖为酶控层包衣材料,Eudragit L/S100为pH敏感层包衣材料,由内而外分别为大黄总蒽醌颗粒包上pH敏感-酶控双层衣膜,将大黄总蒽醌定向传递至结肠部位发挥泻下作用,体外释放度研究显示了良好的结肠定位释药特征,并以三黄分散片为模型制剂,研究大黄总蒽醌pH敏感-酶控型口服结肠定位颗粒在其中的适应性;同时,探讨了酶控型结肠定位制剂体外释放度研究的方法学问题,并提出了适当改进建议。目的:制备大黄总蒽醌pH敏感-酶控型口服结肠定位颗粒,研究其在三黄分散片中的适应性,并探讨酶控型结肠定位制剂体外释放度研究方法学。方法:(1)建立大黄总蒽醌HPLC含量测定方法和体外释放度研究方法。(2)以高速搅拌制粒工艺制备大黄总蒽醌包衣用颗粒内芯,以颗粒成型性和人工结肠液中2h释放度为指标,单因素试验考察颗粒的处方组成,;运用流化床薄膜包衣技术,以壳聚糖为酶控层衣膜材料,EudragitL/S100为pH敏感层衣膜材料,由内而外分别为大黄总蒽醌包衣用颗粒内芯包上酶控层(内层)衣膜和pH敏感层(外层)衣膜,以大黄总蒽醌在模拟胃肠道环境中的累积释放度为指标,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两层衣膜包衣材料种类、包衣液浓度、增塑剂种类、增塑剂用量、包衣液用量、熟化时间、熟化温度对释放度的影响,筛选得到最佳处方,并进行工艺验证。(3)以大黄总蒽醌全结肠定位制剂-大黄总蒽醌pH敏感-酶控型口服结肠定位颗粒(RTA-OCDDS)代替三黄分散片中大黄总蒽醌部分结肠定位颗粒投料,制备三黄片新制剂,考察充当压力缓冲剂辅料的种类、用量、片剂硬度对包衣颗粒压片后体外释药行为的影响,研究其在三黄分散片中的适应性,应用释药曲线相似性f2因子比较法评价压片前后释药行为是否相似,并调整筛选得到最佳处方工艺,使压片后仍可保持原有的结肠定位释药特征。(4)采用盲肠内容物法体外模拟结肠环境,分别在通N2或不通N2条件下取样,测定结肠段各点累积释放度,应用SPSS17.0软件,做两样本t检验,判断两条件下各点释放度数据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并计算释药曲线相似性f2因子,综合评价通N2与否对释放度的影响。结果:(1)HPLC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方法可满足含量测定和体外释放度试验的要求。(2)确定大黄总蒽醌包衣用颗粒内芯处方为RTA:MCC:PEG-6000:CMS-Na=1:4:1.2:0.4,粘合剂为含2%PEG-6000的3%HPMC水溶液,其人工结肠液2h平均累积释放度为86.63%;确定酶控层包衣处方工艺为1.2%壳聚糖(DAC>85%,100cps)溶液,加入40%甘油做增塑剂,包衣液用量350ml,熟化温度50℃,熟化时间6h;确定pH敏感层包衣处方工艺为Eudragit L100:S100=3:1,浓度3%,加入25%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做增塑剂,包衣液用量350ml,熟化温度25℃,熟化时间30min;由内而外分别包上上述酶控层和pH敏感层衣膜,所制得pH敏感-酶控型口服结肠定位颗粒人工胃液中2h渗漏量6.15±0.64%(±SD,n=3),人工小肠液中4h渗漏量12.33±1.93%(±SD,n=3),人工结肠液中4h累积释放度为72.63±2.22%(±SD,n=3),显示良好的体外结肠定位释药特征。(3)压力缓冲剂辅料的种类、用量、片剂硬度对包衣颗粒压片后体外释药行为均有较大影响,确定添加25%压力缓冲颗粒(MCC:PVPP=2:1),控制硬度7±0.5kg,包衣颗粒压片后仍能保持原有的结肠定位释药特征,经释药曲线相似性检验,f2=84.64,表明压片前后释药曲线相似。(4)通N2与不通N2两条件下,结肠段各时间点平均累积释放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79.63,结肠段释药曲线相似,通N2与否对释放度结果无影响,非必要条件。结论:通过调整压力缓冲辅料的种类、用量、片剂硬度,所制结肠靶向颗粒可适应三黄分散片的压片工艺要求。

王通艳,崔启华,曹青日,崔京浩[3](2011)在《丹皮酚-β-环糊精包合物结肠定位释药片剂的制备》文中提出目的:制备丹皮酚-β-环糊精包合物(Pae-β-CYD)的结肠定位释药片剂。方法:以Pae-β-CYD,果胶,乙酸钙作为片芯,Eudragit S100乙醇溶液包衣,考察包衣增重、增塑剂用量、熟化时间与温度等因素对包衣片体外释药的影响。结果:包衣增重为12%,增塑剂用量为20%时,熟化温度为45℃,熟化时间为12 h,Pae-β-CYD片剂在果胶酶或大鼠结肠内容物中的释药时滞为5~6 h。结论:Pae-β-CYD结肠定位释药片剂显示pH环境和酶降解依赖释药特征。

郑尚辉[4](2010)在《国内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结肠靶向给药系统,是通过药剂手段,控制药物不在胃肠道上端释放,而在到达回盲部或结肠后释放的给药方法,可使药物在结肠起局部或全身的治疗作用。本文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国内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的剂型、制备工艺以及评价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系统研究结肠靶向给药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马劲[5](2009)在《时滞与pH敏感结合型结肠靶向制剂 ——复方盐酸小檗碱结肠定位薄膜包衣片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将中药复方(由盐酸小檗碱和木香提取物组成),制成一种结肠定位新制剂。将盐酸小檗碱和木香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混合,湿法制粒并压片,制备出溶出速度较快的片芯;然后对片芯用包衣锅进行包衣,通过对时滞包衣层(时间控制层),肠溶包衣层(pH敏感层)的制备完成该结肠定位片剂的制备工艺研究。通过体外溶出度以及体内生物验证,对该中药复方制备口服结肠定位给药制剂的可行性进行初步评价,为研发中药复方口服结肠定位给药制剂奠定基础。方法:(1)制剂工艺研究:通过单因素考察实验,优选片芯的最佳辅料和制备工艺;用锅包衣法进行结肠定位包衣片的制备,优选辅料和包衣工艺;用体外溶出方法对Eudragit?与Surelease?两种包衣材料的配比与包衣增重进行优选;(2)体外释放度考察:考察pH值、胃中滞留时间、转速、释放介质等对包衣片释药行为的影响(3)实验动物体内生物验证:制备适于大鼠口服给药的3mm结肠定位包衣片,并研究大鼠口服给药后各时间点药物的胃肠道分布情况,以验证制剂是否达到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的要求。(4)质量标准研究:制定制剂外观、定性鉴别、含量测定等质量标准;(5)复方盐酸小檗碱结肠定位包衣片释药机理的探讨:通过包衣片吸水溶胀性实验,研究包衣片释药机理。结果:(1)通过工艺筛选,确定最佳制备工艺为:木香提取物、盐酸小檗碱与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混合均匀,70%乙醇湿法制粒,干燥后加入0.5%硬脂酸镁为润滑剂,压片制得片芯,片芯硬度4kg,体外释药研究表明,片芯在溶出介质中能迅速溶出,10min内药物溶出大于90%,片芯不会成为阻滞释药的因素;将片芯由内到外分别包上时滞层和pH敏感层(肠溶衣层),体外释放度试验表明,当pH敏感层增重4%,时滞层增重6%时,可控制药物在到达小肠后3h释药,且不受胃排空的影响,达到了结肠定位制剂体外释放的要求。(2)大鼠体内生物验证表明,本制剂可以安全通过大鼠胃、小肠前段及中段,药物主要释放在小肠末端、回盲部及结肠,基本达到了结肠定位制剂体内释药的要求。结论:在片芯基础上,通过调整时滞层、肠溶层包衣厚度,包衣片可基本达到结肠定位释药的预期效果。盐酸小檗碱结肠定位包衣片在体外及体内均具有结肠定位释药的特征,且药物释放只与制剂在肠道中所处的部位有关。

肖尧[6](2009)在《酶触型复方盐酸小檗碱结肠定位骨架包衣片制备及其质量标准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以盐酸小檗碱和木香提取物为模型药物在不同剂型(胶囊、骨架包衣片)中的适宜性研究,建立适宜酶触型结肠定位药物的制剂工艺、体内外评价方法和质量标准。方法(1)通过建立HPLC法检测盐酸小檗碱含量。(2)参照药典规定和条件筛选建立适宜的体外评价方法和介质.(3)将药物与果胶、瓜耳豆胶酶触骨架材料压制成骨架片芯,再包肠溶衣制成结肠定位骨架包衣片;以topsis法综合评定筛选制剂工艺,以体外溶出度为指标,考察骨架片释药特性。(4)对骨架片的生物黏附性进行初步研究。(5)尝试采用微透析评价骨架包衣片在犬体内释药情况,完成盐酸小檗碱微透析体外回收率的测定及影响因素考察。(6)采用大鼠口服给药,考察药物在大鼠消化道各段的释放情况,完成制剂的体内结肠定位初步评价。(7)建立复方盐酸小檗碱包衣骨架片质量标准。结果(1)方法学研究表明HPLC测定条件可行。(2)确定pH5.8PBS(1ml含0.5mgP,0.5mgBM)为体外溶出介质。(3)选择果胶与瓜耳豆胶比例为1:1,肠溶衣增重3.8%,使药物在人工肠液中5 h释药低于20%,在模拟结肠环境下6 h释放接近80%.(4)骨架片具有一定生物黏附性。(5)在相同流速下,回收率与浓度无关;相同条件下渗透法及反渗透法测定的回收率近似相等;在相同浓度下回收率随流速增加成指数下降。(6)大鼠口服盐酸小檗碱酶触型结肠定位片后主要在盲肠和结肠部位释放药物,在胃和其他肠段基本无药物释放。定位片在盲肠和结肠菌群降解酶作用下,释放速度快于小肠环境.(7)建立了盐酸小檗碱薄层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标准。结论完成复方盐酸小檗碱酶触型结肠定位药物的制剂工艺、体内外评价方法和质量标准等实验研究。本研究达到了课题设计的预期目的.

崔启华[7](2009)在《丹皮酚-β-环糊精包合物结肠靶向片的研制》文中提出目的:以提高病灶药物浓度和改善患者顺应性为目的,制备了丹皮酚-β-环糊精包合物结肠定位给药包衣片,并进行体外制剂学特征及新西兰兔口服后的药动学评价。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超声法制备丹皮酚-β-环糊精包合物。在单因素考察影响包合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以药物与载体比例、丹皮酚浓度、超声次数和超声频率作为因素,包合物收率和载药量为指标,选用均匀设计表U13*(134),考察不同的包合条件对包合效果的影响。应用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X射线粉末衍射法(X-RD)验证包合物的形成并比较包合前后丹皮酚理化性质的变化。将丹皮酚-β-环糊精包合物与酶降解材料果胶与乙酸钙(可在体交联阻滞药物释放)混合制得片芯,考察不同pH条件、果胶与乙酸钙的用量比、片芯的硬度、干燥时间以及果胶酶加入等因素对药物释放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对片芯进行了Eudragit S100包衣,并考察了包衣增重、熟化时间、熟化温度、增塑剂种类及用量等因素对包衣片体外释放的影响。新西兰兔为模型动物,以自制的丹皮酚普通片作为参比制剂,比较两种制剂在动物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评价包衣片的结肠定位效果。结果:(1)以包合物收率和载药量作为指标,应用均匀设计,得到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为:采用饱和水溶液-超声法,配制β-环糊精的pH2.5柠檬酸-柠檬酸三钠饱和溶液,β-环糊精与丹皮酚摩尔比为3∶1、丹皮酚浓度为60 mg·mL-1、超声次数90次,超声频率400 MHZ,超声方式采用每间隔1s,超声1s;得到包合物的载药量为(10.7±0.5)%,包合物收率为(26.9±1.3)%,FT-IR、DSC、X-RD等结果验证了丹皮酚-β-环糊精包合物的形成。(2)与单独使用果胶相比,乙酸钙的加入将2小时药物累计释放百分率从约51%降低至约28%;包衣增重、熟化温度、增塑剂种类及用量等因素都对药物释放有明显的影响,所得包衣片在pH1.2(2h)和pH6.8 (2h)的条件下未见药物释放;在pH 7.8的条件下,包衣膜破裂,片芯中药物在果胶酶的作用下释放加快,总的释药时滞为5-6 h。(3)建立了丹皮酚的兔血药浓度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丹皮酚普通片新西兰兔体内的Tmax为(0.9±0.7)h,Cmax为(2554.5±1534.7)ng·mL-1;包衣片释药时滞为(2.3±0.6)h,Tmax为(3.2±0.8)h,Cmax为(488.2±214.7)ng·mL-1,相对生物利用度为60.8%。药物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两者在AUC0-∞、Tmax和Cmax之间具有统计学显着性差异。结论:本文建立了丹皮酚的体内外分析方法,制备了丹皮酚-β-环糊精包合物,利用酶降解材料果胶与乙酸钙的交联制备了一种可以阻滞药物在包衣膜破裂后于小肠末端释放的新型包衣片剂。兔体内药动学实验结果显示,包衣片具有一定的结肠定位释放特征。

曾敏[8](2009)在《pH敏感型和酶触发型膜控材料在中药结肠定位制剂中的适宜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针对当前膜控材料在中药结肠靶向给药系统中应用的相关性质、影响因素及其与药物匹配性认识不足的问题,本论文以pH敏感型和酶触发型材料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性质的化学组分为模型药物,根据结肠递药的要求,从游离膜和膜控制剂两种形式对上述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并分析两种形式下研究结果的相关性,揭示各膜控材料用于结肠靶向给药的相关性质及其影响因素,明确其在中药结肠靶向制剂中的适宜性,为中药膜控型结肠靶向制剂的设计、制备提供科学依据。1游离膜性能研究以溶解性、成膜难易、机械性、溶胀性和膜外观等为评价指标,考察了pH敏感型材料Eudragit S100、聚丙烯酸树脂Ⅲ型和酶触发型材料不同聚合度壳聚糖(分子量:5w、10w、20w、30w、40w、50w;脱乙酰度:85%、95%)的成膜性。为排除药物酸碱性、离子化对游离膜性能的影响,以葡萄糖为参比药物,测定其对各游离膜的通透速率,以了解各膜控材料的基础通透性。并结合游离膜的溶胀系数和不同增塑剂浓度下玻璃化温度的变化为表征,考察了制备方法、增塑剂种类、增塑剂用量等对游离膜相关性能的影响因素。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药物分子量、酸碱性、溶解度等指标,选择苦参碱、盐酸小檗碱、没食子酸等为模型药物,采用Valia-Chien扩散池,研究其在不同原理的游离膜中的通透性能;以膜消化率和电镜扫描膜性状为评价指标,研究了酶触发型膜控材料壳聚糖在不同酶介质(复合果胶酶、进口果胶酶、胰酶、大鼠结肠内容物)中的降解性能。2膜控制剂性能研究以脆碎度、硬度、崩解时限等为评价指标,分别对上述模型药物芯材处方、制备方法进行了考察,制备得到符合膜控包衣要求的没食子酸片、盐酸小檗碱片、苦参碱片和苦参微丸等芯材,并以自制的蜣螂蛋白多肽类提取物为原料,制备得蛋白多肽片;根据游离膜性能研究基础,分别以较成熟的pH敏感和酶触发型膜处方、制备方法,对上述模型药物芯材进行包衣,制备得到苦参碱、没食子酸、盐酸小檗碱pH敏感型包衣片和包衣丸,以及苦参碱壳聚糖包衣丸、蛋白多肽壳聚糖包衣片。以累积释药百分率为指标,采用体外溶出实验,对上述模型药物结肠靶向制剂的体外释药性能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各模型药物pH敏感型膜控制剂中,没食子酸片、盐酸小檗碱片均具有较好的结肠靶向释放性能,而苦参碱的两种剂型在上消化道渗漏较多,增重10%的苦参碱片渗漏达23.1%,增重30%的苦参碱微丸渗漏20.4%;在各模型药物酶触发型膜控制剂中,苦参碱壳聚糖包衣微丸在小肠液中4h最大渗漏99.6%,采用内包Eudragit E100隔离衣后,在小肠液中4h最大渗漏率降低为5.6%,蛋白多肽壳聚糖包衣片在小肠液中泄露45.6%,可能是由于游离氨基酸和小分子多肽从控释膜中溶出。3游离膜与膜控制剂研究结果的相关性分析通过对游离膜和膜控制剂实验结果分析显示,两者结果相关性较大,表明游离膜性能研究对制剂膜的前期筛选有重要意义。综合两方面的实验研究,可得出如下研究结果:①对于pH敏感型膜控材料:Eudragit S100和聚丙烯酸树脂Ⅲ性质存在差异;药物分子量、溶解度对制剂在人工小肠液中通透性能影响较小,而膜材料、增塑剂种类、药物酸碱性对膜性能影响较大;该材料不适宜直接用于碱性或强碱弱酸性药物包衣,若需使用应采用一定措施将药物与膜进行隔离,防止其相互作用,同时,应重点关注膜材料处方以及药物酸碱性对膜性能的影响。②对于酶触发型膜控材料:壳聚糖分子量和脱乙酰度对其成膜性影响较大,高分子量和高脱乙酰度壳聚糖易于成膜;药物的酸碱性对其通透性能影响较小,而药物的分子量、溶解度对其通透性影响较大;该材料能在大鼠结肠内容物发生显着降解;该材料更适宜于大分子量的蛋白、微溶或不溶药物进行结肠靶向给药膜控包衣,而对小分子量的氨基酸和多肽的适宜性有待进一步研究,若需使用应采用一定措施降低其溶胀性能、通透性能,同时,应重点关注膜材料的选择以及药物的分子量、溶解度与其匹配性。

陈斯玮[9](2008)在《“结肠康”胃—结肠双向释药制剂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率的不断升高,引起了医药界的广泛重视。中药在治疗UC上具有辩证灵活,疗效较,毒副作用小等优点,但落后的剂型制约了其疗效的充分发挥。结肠靶向给药是一个具有前景的给药方式,但目前,中药复方结肠靶向制剂研究较少,因此,中药复方结肠定位释药制剂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本研究选用结肠康复方,该方是根据中医理论和UC的病因病机,结合临床用药经验和前期研究结果选定的,由黄芪、苦参、黄柏、地榆中有效组分黄芪皂苷、黄芪多糖、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小檗碱、地榆鞣质组成。本论文对方中各半成品进行了质量标准研究,并对地榆鞣质进行了提取、分离纯化工艺考察,为进一步控制成品的质量提供了充分保证。结合中医对UC的认识、药物的作用机理及其性质,设计将结肠康制备成胃-结肠双向释药制剂,其中黄芪中有效组分制备成胃速释制剂,苦参中有效组分制备成结肠定位释放制剂,两者结合得结肠康胃-结肠双向释药制剂。首先,以黄芪多糖、黄芪皂苷为胃速释单元指标成分,苦参碱、氧化苦参碱为结肠定位释药单元指标成分,以指标成分的体外释放度性能作为评价指标,分别制备两种结构的胃—结肠双向释药双层片。一是筛选拟定两释药单元的制剂处方组成及最佳成型工艺条件,分别制得胃速释颗粒和结肠定位释药颗粒,压制得上下式双层片;二是筛选拟定了结肠释药单元片芯、结肠衣膜和胃速释单元包衣液的制剂处方组成及最佳成型工艺条件,制得内外式双层片。最后,对两种结构的双层片进行了质量考察,建立了该制剂的质量标准,并其体内外释放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制剂能达到较稳定胃—结肠双向释药性能的制剂。本论文研究建立了中药复方结肠定位给药的制剂成型、评价方法,为中药复方结肠定位制剂研究积累了经验,并对多元释药技术在中药复方中的综合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尝试性的研究,创新了中药复方制剂设计的新思路,为中药复方新制剂的研究积累了经验。

李胜方,刘先利,滕雷,黄卫东,赵碧琳,邓祥义[10](2008)在《多糖用作结肠靶向给药载体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多糖能被结肠内的菌群降解,而被用作结肠靶向给药的载体。用作结肠靶向给药的多糖载体主要有壳聚糖、果胶、瓜尔树胶、葡聚糖、菊粉、直链淀粉、环糊精和海藻酸等,其形式主要为多糖胶衣、多糖凝胶和多糖前药。文章综述了多糖在这几方面的研究进展。

二、结肠定位释药双氯芬酸钠包衣片的制备和体外释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结肠定位释药双氯芬酸钠包衣片的制备和体外释放(论文提纲范文)

(1)结肠靶向纳米载药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
        1.1.1 时滞型释药系统
        1.1.2 pH敏感型释药系统
        1.1.3 压力依赖型释药系统
        1.1.4 酶触型释药系统
    1.2 载药微球及其研究
        1.2.1 载药微球的优势
        1.2.2 OCDDS微球研究现状
    1.3 载药微球的制备方法
        1.3.1 乳化-固化法
        1.3.2 单凝聚法
        1.3.3 复凝聚法
        1.3.4 喷雾干燥法
        1.3.5 高压静电喷雾法
    1.4 酶触型结肠靶向释药系统载体材料
        1.4.1 偶氮聚合物
        1.4.2 天然多糖类化合物
    1.5 课题的立题背景和主要研究内容
        1.5.1 立题背景
        1.5.2 主要研究内容
    1.6 课题创新之处
2 KGM/SA载药纳米微球的制备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实验试剂
        2.2.2 主要实验仪器
        2.2.3 溶液的配制
        2.2.4 载药微球的制备
        2.2.5 红外光谱表征
        2.2.6 粒径及形貌
        2.2.7 载药量和包封率
    2.3 实验结果和讨论
        2.3.1 影响微球粒径的因素
        2.3.2 红外光谱分析
        2.3.3 载药微球粒径及形貌
        2.3.4 包封率与载药量
    2.4 本章小结
3 载药纳米微球的交联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实验试剂
        3.2.2 主要实验仪器
        3.2.3 交联条件的选择
        3.2.4 交联载药纳米微球的红外光谱表征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凝胶交联条件优化结果
        3.3.2 载药纳米微球红外光谱
    3.4 交联载药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
    3.5 本章小结
4 载药微球体外释药行为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实验试剂
        4.2.2 主要实验仪器
        4.2.3 释药实验
    4.3 实验结果和讨论
        4.3.1 载药微球的体外释药结果
        4.3.2 体外释药动力学研究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2)大黄总蒽醌pH敏感—酶控型口服结肠定位颗粒在制备复方片剂中的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实验研究
    前言
    技术路线
    第一章 大黄游离蒽醌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
        1.仪器与材料
        2.RTA-OCDDS 的含量测定
        3.大黄游离蒽醌在体外释放介质中的含量测定
        3.1 体外释放介质的配制
        3.2 人工胃液中大黄游离蒽醌含量测定方法
        3.3 人工小肠液和人工结肠液中大黄游离蒽醌含量测定方法
        第一章 附图
        第一章 附表
        讨论
    第二章 RTA-OCDDS 的研制
        1.仪器与材料
        2. 大黄总蒽醌包衣用颗粒内芯的制备工艺研究
        3.包衣处方与工艺研究
        3.1 酶控层(内层)包衣处方工艺筛选
        3.2 pH-敏感层(外层)包衣处方工艺筛选
        3.3 双层包衣颗粒的制备与工艺验证
        3.4 扫描电镜图
        第二章 附表
        第二章 附图
        讨论
        小结
    第三章 RTA-OCDDS 在三黄分散片中的适应性研究
        1.仪器与材料
        2.三黄分散片简介
        3.RTA-OCDDS 的粉体学性质研究
        4.压力缓冲辅料种类对 RTA-OCDDS 代替部分结肠定位颗粒压片前后释放行为的影响
        5.压力缓冲辅料用量对 RTA-OCDDS 代替部分结肠定位颗粒压片前后释放行为的影响
        6.压片压力对 RTA-OCDDS 代替部分结肠定位颗粒压片前后释放行为的影响
        7.压片工艺验证
        8.崩解时限
        9.含量均匀度
        第三章 附表
        第三章 附图
        讨论
    第四章 结肠段体外释放度考察方法的改进研究
        1.仪器与材料
        2.方法与结果
        第四章 附表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综述
    第一篇 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第二篇 流化床薄膜包衣技术在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中的应用
    第三篇 微丸压片工艺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丹皮酚-β-环糊精包合物结肠定位释药片剂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2 方法
    2.1 Pae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
        2.1.1 标准曲线的绘制
        2.1.2 精密度与稳定性考察
        2.1.3 回收率试验
    2.2 Pae-β-CYD包合物结肠靶向片芯的制备
    2.3 Pae-β-CYD结肠靶向包衣片的制备
        2.3.1 包衣液的配制
        2.3.2 包衣工艺的研究
    2.4 体外释放度的测定
    2.5 优选处方条件下不同pH介质验证试验
    2.6 体外模拟胃肠道环境的释放试验
3 结果
    3.1 包衣增重对Pae-β-CYD包衣片释药速率的影响
    3.2 熟化时间对Pae-β-CYD包衣片释药的影响
    3.3 熟化温度对Pae-β-CYD包衣片释药的影响
    3.4 增塑剂种类对Pae-β-CYD包衣片释药的影响
    3.5 增塑剂用量对Pae-β-CYD包衣片释药的影响
    3.6 Pae-β-CYD包衣片在不同pH条件下的释放
    3.6 Pae-β-CYD包衣片在模拟胃肠道环境中的释放试验
4 讨论

(4)国内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pH依赖型给药系统
    1.1 微丸
    1.2 包衣片
    1.3 胶囊
    1.4 微球
    1.5 微囊
2 时间依赖型给药系统
    2.1 时间依赖型结肠定位包衣片
    2.2 时间依赖型结肠定位释药微丸[12、13]
3 菌群依赖型给药系统
    3.1 前体药物法
    3.2 骨架法
    3.3 包衣法
    3.4 生物黏附法
4 pH-时滞型结肠靶向给药系统
5 中药结肠靶向给药的研究
6 质量评价
    6.1 体外溶出度测定
    6.2 菌群依赖型给药系统的评价
    6.3 体内评价方法
7 结语

(5)时滞与pH敏感结合型结肠靶向制剂 ——复方盐酸小檗碱结肠定位薄膜包衣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第一篇 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现状
        1 结肠的结构和功能
        2 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的特点及应用现状
        2.1 治疗结肠局部疾病而避免副作用
        2.2 在口服蛋白和多肽类药物中的应用
        2.3 在择时治疗中的应用
        3 药物结肠定位的原理及方法
        3.1 结肠酶或细菌激发的释药系统
        3.1.1 前体药物
        3.1.1.1 偶氮化合物
        3.1.1.2 糖苷类前体药物
        3.1.1.3 氨基酸前药
        3.1.2 包衣片剂、胶囊、微丸及骨架片
        3.1.2.1 偶氮聚合物载体
        3.1.2.2 多糖类大分子载体
        3.1.2.3 二硫聚合物载体
        3.2 pH 依赖型结肠释药系统
        3.3 时间依赖型结肠释药系统
        3.4 时间、pH 依赖以及酶或细菌降解联合应用结肠释药系统
        3.4.1 pH 依赖与时间双重控制的 OCDDS
        3.4.2 pH 依赖以及酶或细菌降解联合应用的 OCDDS
        3.5 利用压力控制的 OCDDS
        3.6 硅胶粒子载体技术
        3.7 结肠靶向生物黏附系统
        4 评价方法
        4.1 体外评价方法
        4.1.1 传统溶出实验
        4.1.2 经过改进的体外溶出实验
        4.2 体内评价方法
        4.2.1 动物实验
        4.2.2 γ-闪烁扫描法(gamma scintigraphy)
        5 小结与展望
    第二篇 薄膜包衣技术研究概况
        1 薄膜包衣的特点
        2 薄膜包衣技术的研究概况
        2.1 纤维素及其衍生物
        2.1.1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
        2.1.2 羟丙基纤维素(HPC)
        2.1.3 乙基纤维素(EC)
        2.1.4 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Aquacoat 和 Surlease)
        2.2 丙烯酸树脂类聚合物
        2.2.1 胃溶(崩)型丙烯酸树脂
        2.2.2 肠溶型丙烯酸树脂
        2.2.3 渗透型丙烯酸树脂
        2.3 乙烯聚合物类
        2.4 其他类
        2.5 新型的彩色包衣粉和包衣液
        3 讨论
实验研究
    第一部分 复方盐酸小檗碱结肠定位片片芯的制剂工艺研究
        1 实验材料
        2 片芯的制备工艺研究
        2.1 辅料筛选的单因素考察实验
        2.1.1 润湿剂的筛选
        2.1.2 填充剂的筛选
        2.1.3 崩解剂的筛选
        2.1.4 崩解剂用量的考察
        2.1.5 润滑剂的选择
        2.1.6 硬度的选择
        2.2 片芯处方及优化处方的验证
        2.3 小结
    第二部分 包衣工艺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释放度的测定
        2.1.1 筛选处方的技术指标
        2.1.2 测定条件与方法
        2.2 盐酸小檗碱含量测定
        2.2.1 色谱条件
        2.2.2 标准曲线(方法学考察见含量测定项下)
        2.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2.4 含药量测定
        2.3 包衣处方与工艺研究
        2.3.1 时滞层包衣膜筛选
        2.3.1.1 Surelease 包衣液
        2.3.1.2 包衣锅包衣
        2.3.1.3 时滞层不同增重对片芯释放行为的影响
        2.3.1.4 讨论
        2.3.2 肠溶衣膜筛选
        2.3.2.1 包衣液的配制
        2.3.2.2 包衣锅包衣
        2.3.2.3 包衣料比例的确定
        2.3.2.4 增塑剂种类的考察
        2.3.2.5 肠溶包衣层增塑剂含量(占肠溶聚合物的量)对药片释放度的影响
        2.3.3 包衣方案优化
        2.3.4 Surelease 包衣液中加入10%PVP 包衣的释放度考察
        2.3.5 优化处方的验证
        3 与胶囊剂释药行为的比较
        4 按最佳包衣方案制得的包衣片的释放重复性实验
        5 小结
    第三部分 包衣片体外释药影响因素的考察
        1 仪器与试药
        2 包衣片体外释药影响因素的考察
        2.1 模拟胃肠道各区段最高与最低 pH,考察药片的释放曲线,及是否突释
        2.2 人工胃液中不同的滞留时间对包衣片释放的影响
        2.3 不同转速对包衣片释放的影响
        2.4 不同释放介质对包衣片释放的影响
        3 小结
    第四部分 复方盐酸小檗碱结肠定位包衣片初步稳定性考察
        1 影响因素实验
        1.1 光照稳定性实验
        1.2 高湿稳定性实验
        1.3 热稳定性实验
        2 片芯各指标在各考察环境中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2.1 片芯硬度在各考察环境中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2.2 片芯崩解时间在各考察环境中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2.3 片芯标示含量在各考察环境中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3 包衣片各指标在各考察环境中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3.1 包衣片 t_(0.1)在各考察环境中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3.2 包衣片标示含量在各考察环境中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4 小结
    第五部分 复方盐酸小檗碱结肠定位包衣片释药机理的探讨
        1 吸水溶胀性实验
        2 释药机理的探讨
    第六部分 微透析技术用于复方盐酸小檗碱结肠定位包衣片的体内评价初探
        (一) 微透析技术用于盐酸小檗碱体外回收率的测定及影响因素初探
        1 微透析技术简介
        1.1 微透析系统的组成
        1.2 回收率的测定
        1.2.1 体外校正
        1.2.2 体内校正
        1.2.2.1 反透析法
        1.2.2.2 零净流量法
        1.2.2.3 极慢流速法
        1.2.2.4 外推至零流速法
        1.3 分析方法
        2 反渗透法及渗透法测定盐酸小檗碱的回收率
        2.1 仪器与试药
        2.1.1 药物与试剂
        2.1.2 仪器
        2.2 样品分析方法
        2.2.1 色谱条件
        2.2.2 标准曲线制作
        2.3 标准液浓度的测定
        2.4 渗透法测定体外回收率
        2.4.1 流速及浓度对探针 RR 的影响
        2.4.1.1 RR 与浓度之间的关系
        2.4.1.2 各流速下的相对回收率(RR)的确定
        2.4.1.3 RR 与流速的关系
        2.5 反渗透法测定 BER 体外 RR
        2.6 数据分析
        3 讨论
        3.1 微透析技术的应用和局限性
        3.2 本研究的意义
        (二) 微透析技术用于复方盐酸小檗碱结肠定位包衣片的体内评价初探
        1 实验材料
        1.1 药物
        1.2 仪器
        1.3 动物
        2 方法
        3 结果
    第七部分 复方盐酸小檗碱结肠定位包衣片的体内评价
        1 实验材料
        1.1 药物
        1.2 仪器与试药
        1.3 动物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盐酸小檗碱结肠定位包衣片(Φ3mm)的制备
        2.2 pH-时滞依赖型小片在大鼠胃肠道释放、分布情况
        2.3 讨论
    第八部分 质量标准研究
        1 药品原料的质量标准研究
        1.1 盐酸小檗碱
        1.2 木香水提取物
        2 药品成品的质量标准研究
        2.1 性状
        2.2 盐酸小檗碱定性鉴别
        2.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2.3 阴性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2.4 薄层层析
        2.3 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
        2.3.1 仪器与试剂
        2.3.2 小檗碱对照品的含量测定
        2.3.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3.4 方法考证
        2.3.4.1 工作曲线及线性范围
        2.3.4.2 测定盐酸小檗碱的吸收曲线
        2.3.4.3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的选择
        2.3.4.4 精密度实验
        2.3.4.5 稳定性实验
        2.3.4.6 重现性实验
        2.3.4.7 回收率测定
        2.3.5 样品的测定
        2.4 溶出度检查
全文总结
附图
参考文献
    前言部分
    综述部分
        第一篇 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现状
        第二篇 薄膜包衣技术研究概况
    实验研究
致谢
个人简历

(6)酶触型复方盐酸小檗碱结肠定位骨架包衣片制备及其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第一篇 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研究概况
        1、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介绍及应用价值
        2、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的原理及其特点
        3、酶触发型结肠定位给药系统常用辅料
        4、结肠定位给药的制剂学手段
        5、结肠定位给药的评价方法
        6、结语
    第二篇 骨架缓控释制剂研究概况
        1、骨架缓控释制剂介绍
        2、常用骨架材料
        3、释药机理及其模型研究
        4、影响骨架药物释放的因素
        5、新型骨架制剂的研究进展
        6、结语
    第三篇 黄连和木香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
        1、溃疡性结肠炎简介
        2、西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3、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4、组方及配伍特点
        5、现代药理研究
实验研究
    第一部分 盐酸小檗碱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及理化性质研究
        1、材料与仪器
        2、实验方法
        3、结果与讨论
    第二部分 复方盐酸小檗碱骨架片的制备
        1、材料与仪器
        2、实验方法
        3、结果与讨论
    第三部分 盐酸小檗碱骨架片生物黏附研究及包衣工艺确定
        1、材料与仪器
        2、实验方法
        3、结果与讨论
    第四部分 复方盐酸小檗碱包衣骨架片体内外评价及模型拟合
        1、材料与仪器
        2、实验方法
        3、结果与讨论
    第五部分 复方盐酸小檗碱包衣骨架片质量标准研究
        1、材料与仪器
        2、实验方法
        3、结果与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丹皮酚-β-环糊精包合物结肠靶向片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丹皮酚-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1 仪器和试剂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与小结
第二部分 丹皮酚-β-环糊精包合物结肠靶 向片片芯的制备
    1 仪器和试剂
    2 方法和结果
    3 讨论与小结
第三部分 丹皮酚-β-环糊精包合物结肠靶向包衣片的制备
    1 仪器和试剂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与小结
第四部分 丹皮酚-β-环糊精包合物结肠靶向片的药动学试验
    1 仪器和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与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时辰节律及自调式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8)pH敏感型和酶触发型膜控材料在中药结肠定位制剂中的适宜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结肠定位制剂的研究状况
    1.2 膜控技术在结肠定位制剂中的应用情况
    1.3 中药结肠定位给药制剂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路线
2 膜控材料游离膜性能研究
    2.1 酶触发型膜控材料游离膜性能研究
        2.1.1 成膜原理及制备
        2.1.1.1 仪器与试药
        2.1.1.2 成膜原理及制备
        2.1.2 壳聚糖成膜性能考察
        2.1.2.1 分子量对壳聚糖成膜性能的影响
        2.1.2.2 脱乙酰度对壳聚糖成膜性能影响
        2.1.2.3 不同浓度增塑剂对壳聚糖成膜性能的影响
        2.1.2.4 壳聚糖质量分数对成膜性的影响
        2.1.2.5 醋酸浓度对壳聚糖成膜性能影响
        2.1.2.6 氢氧化钠浓度对壳聚糖成膜性的影响
        2.1.2.7 讨论
        (1) 分子量对壳聚糖成膜性能考察
        (2) 脱乙酰度对壳聚糖成膜性能考察
        (3) 增塑剂浓度对壳聚糖成膜性能考察
        (4) 壳聚糖质量分数对壳聚糖成膜性能考察
        (5) 氢氧化钠浓度对壳聚糖成膜性能考察
        2.1.2.8 实验小结
        2.1.3 游离膜通透性研究
        2.1.3.1 仪器与试药
        2.1.3.2 游离膜透湿性研究
        (1) 原理
        (2) 膜厚度测定
        (3)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3.3 药物通透性研究
        (1) 模型药物检测方法学考察
        (2) 模型药物通透性研究
        (3) 讨论
        2.1.4 游离膜降解性能考察
        2.1.4.1 仪器、试药与动物
        2.1.4.2 实验方法
        (1) 不同降解酶液的制备
        (2) 游离膜膜降解实验
        (3) 实验结果
        2.1.4.3 讨论
    2.2 pH依赖型膜控材料游离膜研究
        2.2.1 成膜原理及制备
        2.2.1.1 仪器与试药
        2.2.1.2 成膜原理及制备
        (1) 成膜原理
        (2) 游离膜制备工艺
        2.2.2 丙烯酸树脂类材料成膜性能的考察
        2.2.2.1 不同成膜材料及增塑剂种类对成膜性能影响
        2.2.2.2 不同增塑剂浓度对成膜性能的影响
        2.2.2.3 讨论
        (1) 不同膜材料何增塑剂种类对成膜性能的影响
        (2) 增塑剂浓度对成膜性能的影响
        2.2.2.5 小结
        2.2.3 游离膜药物通透性研究
        2.2.3.1 仪器与试药
        2.2.3.2 模型药物检测方法学考察
        2.2.3.3 实验方法
        2.2.3.4 实验结果
        2.2.3.5 讨论
3 膜控制剂性能研究
    3.1 模型药物芯材制备工艺考察
        3.1.1 仪器与试药
        3.1.2 片芯和丸芯的制备
        3.1.2.1 盐酸小檗碱片芯制备
        (1) 制备
        (2) 工艺验证
        3.1.2.2 没食子酸片芯制备
        (1) 制备
        (2) 工艺验证
        3.1.2.3 苦参碱片芯制备
        (1) 辅料筛选
        (2) 工艺验证
        3.1.2.4 蛋白多肽片芯制备
        (1) 填充剂种类的筛选
        (2) 润湿剂种类的筛选
        (3) 制粒工艺条件考察
        (4) 压片工艺研究
        3.1.2.5 苦参碱丸芯制备
        (1) 制备方法选择
        (2) 制备工艺
        (3) 处方筛选
    3.2 包衣工艺考察
        3.2.1 pH敏感型膜控材料包衣
        3.2.1.1 包衣工艺参数
        3.2.1.2 包衣方法的考察
        (1) 旋转包衣法
        (2) 流化床包衣法
        3.2.1.3 膜控制剂体外释药行为考察
        (1) 溶出度方法
        (2) 溶出结果
        3.2.1.4 讨论
        3.2.2 酶触发型膜控材料包衣
        3.2.2.1 苦参碱微丸包衣
        (1) 壳聚糖包衣工艺及微丸性能研究
        (2) Eudragit E100隔离层工艺研究
        (3) Eudragit L100外层包衣工艺的研究
        (4) pH敏感-酶触发双控包衣工艺的验证实验
        3.2.2.2 蛋白多肽片壳聚糖包衣
        (1) 包衣
        (2) 释药行为考察
        3.2.2.3 讨论
4 游离膜与膜控制剂研究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4.1 pH敏感型
    4.2 酶触发型
5 全文总结
    5.1 全文小结
        5.1.1 游离膜处方优化
        5.1.2 游离膜通透性研究
        5.1.3 壳聚糖游离膜降解研究
        5.1.4 膜控制剂研究
    5.2 论文创新点
        (1) 研究思路的创新
        (2) 研究方法的创新
    5.3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9)“结肠康”胃—结肠双向释药制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选题依据
        1.1 溃疡性结肠炎概况
        1.2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及治疗现状
        1.2.1 现代医学对uc病因的认识、治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2 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治疗现状及具有的优势
        1.3 结肠康处方来源、处方分析及其临床定位
        1.4 治疗UC给药方式及相关药物剂型现状
        1.5 研究复方胃-结肠双向释药制剂的必要性
    2.研究思路
正文
    1.结肠康处方剂量
    2.地榆鞣质的制备研究
        2.1 仪器与试验材料
        2.2 地榆鞣质半成品提取工艺考察
        2.2.1 评价指标的选择
        2.2.2 鞣质含量测定方法考察
        2.2.3 地榆鞣质提取方法考察
        2.3 地榆鞣质纯化分离方法考察
        2.4 小结
    3.半成品理化性质研究
        3.1 黄芪多糖半成品理化性质研究
        3.2 黄芪黄芪皂苷提取物理化性质研究
        3.3 苦参碱理化性质研究
        3.4 氧化苦参碱理化性质研究
        3.5 小檗碱理化性质研究
        3.6 地榆鞣质提取物理化性质研究
    4.半成品质量标准研究考察
        4.1 黄芪皂苷半成品质量标准
        4.2 黄芪多糖半成品质量标准
        4.3 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质量标准
        4.4 小檗碱半成品质量标准
    5.成型工艺研究
        5.1 上下双层片成型工艺考察
        5.1.1 胃速释单元成型工艺考察
        5.1.2 结肠定位释药单元成型工艺考察
        5.1.3 上下式双层片成型工艺考察
        5.1.4 小结
        5.2 内外双层片成型工艺考察
        5.2.1 结肠定位释药单元(内层片芯)成型工艺考察
        5.2.2 结肠衣包衣工艺研究
    6.两种结构双层片质量标准考察
        6.1 上下式双层片质量标准研究
        6.1.1 处方
        6.1.2 制法
        6.1.3 性状
        6.1.4 鉴别
        6.1.5 含量测定
        6.2 内外式双层片质量标准研究
    7.两种结构双层片体内外释放度考察
        7.1 体外释放度考察
        7.1.1 溶出介质和测定方法的选择
        7.1.1.1 溶出介质的选择
        7.1.2 上下式双层片体外释放度研究
        7.1.3 内外式双层片体外释放度研究
        7.2 体内释放度考察
        7.3 两种结构双层片体内释药性能总体评价
        7.4 小结
结论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10)多糖用作结肠靶向给药载体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多糖用作结肠靶向载体
    1.1 壳聚糖
    1.2 葡聚糖
    1.3 果胶
    1.4 瓜尔树胶
    1.5 菊粉
    1.6 直链淀粉
    1.7 环糊精
    1.8 海藻酸
2 结束语

四、结肠定位释药双氯芬酸钠包衣片的制备和体外释放(论文参考文献)

  • [1]结肠靶向纳米载药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行为研究[D]. 张竹. 重庆大学, 2016(03)
  • [2]大黄总蒽醌pH敏感—酶控型口服结肠定位颗粒在制备复方片剂中的适应性研究[D]. 顾晓东. 承德医学院, 2014(01)
  • [3]丹皮酚-β-环糊精包合物结肠定位释药片剂的制备[J]. 王通艳,崔启华,曹青日,崔京浩. 中国中药杂志, 2011(21)
  • [4]国内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研究进展[J]. 郑尚辉. 宜春学院学报, 2010(04)
  • [5]时滞与pH敏感结合型结肠靶向制剂 ——复方盐酸小檗碱结肠定位薄膜包衣片的研究[D]. 马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10)
  • [6]酶触型复方盐酸小檗碱结肠定位骨架包衣片制备及其质量标准研究[D]. 肖尧.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11)
  • [7]丹皮酚-β-环糊精包合物结肠靶向片的研制[D]. 崔启华. 苏州大学, 2009(09)
  • [8]pH敏感型和酶触发型膜控材料在中药结肠定位制剂中的适宜性研究[D]. 曾敏.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9(S1)
  • [9]“结肠康”胃—结肠双向释药制剂研究[D]. 陈斯玮.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8(07)
  • [10]多糖用作结肠靶向给药载体的研究进展[J]. 李胜方,刘先利,滕雷,黄卫东,赵碧琳,邓祥义.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 2008(01)

标签:;  ;  ;  

结肠靶向释药双氯芬酸钠包衣片的制备及体外释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