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那普利致剧烈咳嗽2例

依那普利致剧烈咳嗽2例

一、依那普利致剧烈咳嗽二例(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侠[1](2018)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在腰椎手术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腰椎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腰椎内固定手术的患者共60例,年龄4565岁,男34例,女26例,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30),单纯全身麻醉(G组)和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E组)。E组在全麻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每侧0.5%罗哌卡因15 ml。术毕两组均采用PCIA。E组在拔管后测定竖脊肌平面阻滞的范围。记录入室时(T0)、竖脊肌平面阻滞操作前(T1)、手术切皮即刻(T2)、手术开始后15 min(T3)、手术开始后30min(T4)、术毕即刻(T5)、拔管即刻(T6)、入麻醉复苏室即刻(T7)、出麻醉复苏室前(T8)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 O2)、呼吸频率(RR),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总量,48 h时舒芬太尼的总量,镇痛泵按压的次数,术后各时间点(2、6、12、24、48 h)安静及活动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患者术后住院日及术后总费用。结果1竖脊肌平面阻滞的范围:E组患者在拔管后用针刺法测得竖脊肌平面阻滞范围,18例为T12L4脊神经支配区域,12例为T12L5脊神经支配区域。2对MAP的影响:G组患者围术期MAP无明显波动,E组患者MAP在手术切皮即刻(T2)及以后时间点下降明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HR的影响:G组患者围术期HR无明显波动,E组患者HR在手术切皮即刻(T2)及以后时间点下降明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RR的影响:两组患者在各记录时间点观察值组内前后比较和组间两两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5对Sp O2的影响:两组患者在各记录时间点观察值组内前后比较和组间两两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对VAS评分的影响:E组手术后2 h、6 h和12 h安静和活动时VAS评分均显着降低(P<0.05)。7对药物用量的影响:E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总量,48 h时舒芬太尼总量、镇痛泵按压次数均低于G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8对不良反应的影响:E组患者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G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患者术后48 h内嗜睡发生率不显着高于G组,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均未发生。9对术后住院日和术后住院总费用的影响:E组术后住院日、术后住院总费用于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可以减少围术期麻醉药及镇痛药的用量,降低了阿片类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应用于腰椎内固定术有效可行,亟待大样本支持,得以临床推广。

祝孝勇[2](2017)在《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3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CAD)被认为是心肌梗死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年轻女性。近些年来,这种过去被认为非常罕见的疾病,由于冠状动脉造影的普及以及冠状动脉腔内影像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血管内超声(IVUS)的进展,SCAD的诊断数量急剧增加。加上目前相关的病例报道和文章出版量的增加,对于SCAD的认识和诊断大大提高。但是目前的最佳治疗仍是不明确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保守治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本文对3例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经药物治疗后痊愈进行报道,认为除了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左主干夹层,药物保守治疗,观察、随访可能是最首选的策略。

汪年松,唐令诠[3](2002)在《福辛普利钠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李伟[4](2001)在《依那普利致剧烈咳嗽二例》文中研究说明

邓国宝,叶斌主[5](1998)在《卡托普利的少见不良反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卡托普利(Cap)是一种常用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1977年问世以来,已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其不良反应的报道日渐增多,本文就其少见的不良反应作一综述.

韩小花[6](2011)在《清开灵注射液在皮肤科应用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分析清开灵注射液在治疗皮肤病时发生的不良反应的原因及特点、使用前后各项化验指标的变化情况、在治疗前后的皮损评分情况,客观地评价清开灵注射液在皮肤科应用的安全性以及清开灵注射液在皮肤科应用的病种、中医证型及临床疗效。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本药物。方法:本研究包括清开灵注射液的安全性评价和临床疗效评价两部分。回顾性分析565例住院患者的病案,收集其中的一般情况、清开灵注射液的使用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皮损的变化情况等信息,填写《清开灵注射液在皮肤科使用情况登记表》、《不良反应登记表》,将收集的数据录入EpiData数据库,最后对数据库中的数据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2.不同年龄段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3.不同性别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4.不同疾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例不良反应病例中,湿疹6例,占46.1%;在共收集的48例湿疹病例中,有6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5.有过敏史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高于无过敏史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2%。6.严重程度以轻中度为主,占92.3%,无并发症及死亡病例。7.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有发热、胸闷、皮肤瘙痒、皮疹、手臂疼痛、口干、心动过速、血管神经性水肿、血管红线。8.发生时间多在输液开始后3-30min,持续时间多在1-3h之间。9.未发生不良反应者552例,在使用清开灵注射液前后RBC、HB、PRO、TP、A.G、AST、ALT、UA、R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BC、NE%、URO、BLD、BUN、Cr、T、P输液后的值均低于输液前的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检验指标升高的情况。10.清开灵注射液主要用于治疗银屑病、带状疱疹等疾病;证型主要为血热证、热毒证。11.使用时间多为7-18天。12.皮损面积、颜色、浸润及肿胀、疱四个方面输液后的各项评分较输液前有明显下降,二者有显着性差异。13.疗效结果:痊愈45例,占8.2%;显效147例,占26.6%;有效207例,占37.5%;无效153例,占27.7%,总有效律34.8%。结论:1.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程度轻,不会造成患者血液系统、肝肾功能等的损害,但在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变态反应性疾病特别是湿疹患者和既往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应慎用。2.清开灵注射液在皮肤科应用广泛,可用于银屑病、红皮病等红斑鳞屑性疾病,带状疱疹、丹毒等感染性疾病,皮肌炎、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急性期,证属血热、热毒者,使用时间以1-2周为宜,疗效确切。

卢会秀[7](2010)在《嗜酸性粒细胞及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疾病》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在皮肤科的日常工作中经常可以见到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的患者或皮肤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与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相关的因素包括变态反应、寄生虫感染、自身免疫病、恶性肿瘤、免疫缺陷病、遗传病等,因此皮肤科医生了解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在皮肤科见于哪些疾病及各种疾病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的程度会对该组疾病的深入、全面的认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回顾了2009年一年内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住院患者,对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患者的病种分布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一年内皮肤科住院患者中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患者的分析,以初步的揭示皮肤科住院患者中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患者的病种分布情况和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的程度。方法:查阅2009.1.1.-2009.12.31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患者病历,记录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数及绝对数,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数≥6%,且嗜酸细胞绝对数≥0.6×109/L为标准,按照嗜酸性粒细胞的绝对数分为轻度(0.6-1.5×109/L)、中度(>1.5且≤5.0×109/L)、重度(>5.0×109/L)升高,从而对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疾病进行分析,包括病种、升高的程度及可能的病因。结果:2009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住院患者中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者共67例,占入院患者的11.9%(67/565);其中重度升高者占10.4%(7/67),中度升高者占40.3%(27/67),轻度升高者占49.3% (33/67) ;按疾病来分湿疹患者中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者占35.4%(17/48)、红皮病患者中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者占45.8%(11/24)、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者占33.3%(4/12)、药疹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者占15.9%(7/44)。经统计学分析得出湿疹、红皮病、大疱性类天疱疮、药疹的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率之间无差别。结论:1一年内(2009.1.1-2009.12.31)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住院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的67例患者中以湿疹患者为主(17/67);2一年内的我科住院患者中,伴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以湿疹、红皮病、大疱性类天疱疮、药疹等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为主;3一年内的我科住院患者中,湿疹、红皮病、大疱性类天疱疮、药疹的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率无差别。

何仁[8](2009)在《卡托普利的不良反应》文中提出查阅近年来关于卡托普利不良反应的相关报道,将搜集的文献内容依照各系统进行分类,归纳总结。结果卡托普利的不良反应分布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7大系统共计21种。

刘军[9](2007)在《主动脉夹层二例误诊讨论》文中研究说明

王冬燕[10](2009)在《建国以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代医学的肾脏疾病属于中医的“水肿”、“淋证”、“腰痛”、“癃闭”、“关格”等病范畴,中医古代对于这些疾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国以来的西医学迅速发展,对于肾脏病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手段不断提高,但是由于肾脏疾病发病机理复杂,单纯中医中药疗效欠佳,而西药又有极大的副作用,因此,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的确是治疗肾脏疾病的有效方式。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回顾,对各阶段中西医结合对肾脏疾病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的研究进行系统总结,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文献学基础。正文共分为7个部分,首先对近代的中西医汇通和现代的中西医结合进行了简要回顾;第二部分对中医脏腑学说的肾与西医解剖生理的肾脏的兼容与差异进行了考辨;第三部分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回顾;第四、五、六部分,分别研究了有效单味中药在肾脏病治疗中的应用,常见肾脏病诊疗思路的变迁,中草药肾损害的问题;第七部分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的历史经验进行客观的评价,为今后治疗肾脏病临床疗效的提高提供借鉴。

二、依那普利致剧烈咳嗽二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依那普利致剧烈咳嗽二例(论文提纲范文)

(1)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在腰椎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试验研究
    1.1 资料与方法
        1.1.1 一般资料
        1.1.2 麻醉处理方法
        1.1.3 监测指标
        1.1.4 统计学处理
    1.2 结果
        1.2.1 E组患者竖脊肌平面阻滞范围
        1.2.2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MAP的比较
        1.2.3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HR的比较
        1.2.4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SpO2的比较
        1.2.5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RR的比较
        1.2.6 两组丙泊酚、瑞芬太尼、舒芬太尼药物用量及镇痛泵按压次数的比较
        1.2.7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VAS的比较
        1.2.8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比较
        1.2.9 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日与术后住院费用的比较
    1.3 讨论
        1.3.1 关于麻醉方法
        1.3.2 关于竖脊肌平面阻滞的机制
        1.3.3 关于对血流动力学影响
        1.3.4 关于对呼吸影响
        1.3.5 关于对术中镇痛与镇静的影响
        1.3.6 关于对术后镇痛的影响
        1.3.7 关于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1.3.8 关于对术后住院日和术后住院费用的影响
    1.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2.1 竖脊肌相关解剖知识
    2.2 竖脊肌阻滞的作用机制
    2.3 竖脊肌阻滞的应用
        2.3.1 竖脊肌平面阻滞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
        2.3.2 竖脊肌平面阻滞在髋关节和股骨近端手术中的应用
        2.3.3 竖脊肌平面阻滞在减肥手术中的应用
        2.3.4 竖脊肌平面阻滞在前列腺手术中的应用
        2.3.5 竖脊肌平面阻滞在乳腺手术中的应用
        2.3.6 竖脊肌平面阻滞在颈椎手术的应用
        2.3.7 竖脊肌平面阻滞在微创二尖瓣手术中的应用
    2.4 麻醉药物药效学
    2.5 结语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导师简介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2)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3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背景介绍
第3章 病例介绍及诊治
    3.1 病例 1
        3.1.1 临床诊治
        3.1.2 内科治疗
        3.1.3 3 个月后复查造影
    3.2 病例 2
        3.2.1 临床诊治
        3.2.2 内科治疗
        3.2.3 病情演变
        3.2.4 6 个月后复查造影
    3.3 病例 3
        3.3.1 临床诊治
        3.3.2 内科治疗
        3.3.3 6 个月后复查造影
第4章 讨论
    4.1 冠状动脉夹层的分类
    4.2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病因及诱发因素
    4.3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的流行病学
    4.4 病理及累及部位
    4.5 SCAD分布
    4.6 临床表现
    4.7 主要诊断方法:
        4.7.1 冠状动脉成像
        4.7.2 心脏CTA
    4.8 诊断依据:
    4.9 鉴别诊断
    4.10 治疗策略
        4.10.1 药物治疗
        4.10.2 血运重建术
第5章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6)清开灵注射液在皮肤科应用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清开灵注射液的成份研究及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药物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综述三 清开灵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临床研究一 清开灵注射液在皮肤科应用的安全性评价
        临床资料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临床研究二 清开灵注射液在皮肤科应用的临床疗效
        临床资料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及问题
        结论
致谢
个人简历
附表

(7)嗜酸性粒细胞及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疾病(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病例分析 皮肤科住院患者伴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67 例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附图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个人简历

(8)卡托普利的不良反应(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应用
2 不良反应
    2.1 呼吸系统
        2.1.1 剧咳:
        2.1.2 支气管哮喘:
    2.2 消化系统
        2.2.1 上消化道出血:
        2.2.2 剧烈呃逆:
    2.3 泌尿系统
        2.3.1 尿失禁:
        2.3.2 血尿:
        2.3.3 蛋白尿:
    2.4 皮肤系统
        2.4.1 高热皮疹:
        2.4.2 致剥脱性皮炎性药疹:
        2.4.3 双唇水肿:
    2.5 血液系统
        2.5.1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2.6 内分泌系统
        2.6.1 低血糖:
        2.6.2 高钾血症:
    2.7 神经系统
        2.7.1 精神失常;
        2.7.2 幻视:
        2.7.3 舌运动障碍:
    2.8 其它
        2.8.1 关节疼痛:
        2.8.2 味觉失常:
        2.8.3 口腔溃疡:
        2.8.4 声嘶:
3 小结

(10)建国以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中西医结合相关概念辨析
    一、近代以来的中西汇通
        (一) 中西汇通思潮的形成
        (二) 中西汇通学派的概念
        (三) 中西汇通学派的主张及贡献
    二、建国以来中西医结合的兴起与发展历程
        (一) 中西医结合起点的界定
        (二) 中西医结合与中西汇通的区别
        (三) 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历程
第二部分 脏腑学说的肾与西医解剖生理的肾脏的兼容与差异考辩
    一、中医学肾脏象理论
        (一) 中医肾脏象理论的解剖学基础
        (二) 肾主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
        (三) 肾主水
        (四) 从膀胱的脏象生理说明肾主水的功能
    二、西医肾脏解剖生理
        (一) 肾脏的结构
        (二) 肾脏的生理功能
    三、中医肾脏功能理论与现代肾脏生理学的兼容
        (一) 肾与水液代谢
        (二) 肾与骨的关系
        (三) 肾与血的关系
第三部分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的三个发展阶段
    一、早期阶段(20 世纪50~60 年代)
        (一) 时代背景
        (二) 学科发展概况
        (三) 代表人物
        (四) 西医对肾脏病的诊断与治疗
        (五) 肾脏病中医病因病机的研究
        (六)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研究
        (七) 小结
    二、发展阶段(20 世纪70~80 年代)
        (一) 时代背景
        (二) 学科发展概况
        (三) 代表人物
        (四) 病因病机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五)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研究
        (六) 小结
    三、成熟阶段(20 世纪90 年代以后)
        (一) 时代背景
        (二) 学科发展概况
        (三) 代表人物
        (四) 病因病机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五)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研究
        (六) 小结
第四部分 单味中药用于肾脏病治疗的研究与探索
    一、雷公藤及其提取物
        (一) 本草方面的论述及用于肾脏病治疗的缘由
        (二) 早期研究及辅助用药阶段
        (三) 深入研究及作为主药应用阶段
        (四) 推广应用阶段——成为疗效可靠的免疫抑制剂
    二、冬虫夏草及其替代物
        (一) 本草方面的论述及用于肾脏病治疗的缘由
        (二) 提出用于肾脏病——从传统的补肾功效到用于治疗肾功能衰竭
        (三) 有目的的进行研究阶段——改善肾功能的临床观察与保护残余肾功能的实验研究
        (四) 深入研究及推广应用阶段——作用机制的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研究
    三、大黄及其提取物
        (一) 本草方面的论述
        (二) 初步研究应用阶段——从传统通腑泄浊到尿毒症治疗
        (三) 深入研究阶段——大黄延缓肾功能衰竭的机制与有效制剂的研究
        (四) 推广应用阶段——向多种肾脏病应用的拓展
第五部分 常见肾脏病诊疗思路的变迁
    一、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一) 西医临床分型的演变
        (二) 中医分型标准的演变
        (三) 治疗思路的变迁
    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一) 西医诊疗思路进展
        (二)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的进展
    三、肾小管-间质性疾病
        (一) 开始重视肾小管间质性肾病
        (二) 防治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
第六部分 中药肾损害问题的研究
    一、古代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二、本草书中对马兜铃酸属中草药的论述
    三、马兜铃酸肾病的发现
    四、马兜铃酸肾病的研究
        (一) 马兜铃酸肾病的发病机制
        (二) 中国和欧洲马兜铃酸肾病的比较研究与综合评价
    五、对木通、防己等中草药肾损害的研究
        (一) 木通毒性的研究
        (二) 防己的肾毒性研究
    六、分析与展望
第七部分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的经验
        (一) 奠定了肾脏病的中西医结合理论基础
        (二) 深化了对肾脏病病因病机理论的认识
        (三) 丰富了肾脏病的诊断方法
        (四) 确立了肾脏病的一系列治则治法
        (五) 发现了治疗肾脏病的有效药物
        (六) 建立了临床疗效评价的科学体系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研究的启示
        (一) 发古启今是永远不变的研究主题
        (二) 中西医结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三) 多学科交流促进肾脏病研究发展
        (四) 创立新的医学思维模式
讨论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的优势
        (一)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二) 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
        (三) 将中西医病机理论有机结合
        (四) 发挥中药药理的作用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的不足
    三、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详细摘要

四、依那普利致剧烈咳嗽二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在腰椎手术中的应用[D]. 张晓侠. 华北理工大学, 2018(01)
  • [2]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3例临床分析[D]. 祝孝勇. 南昌大学, 2017(03)
  • [3]福辛普利钠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分析[J]. 汪年松,唐令诠.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2(01)
  • [4]依那普利致剧烈咳嗽二例[J]. 李伟. 西山科技, 2001(S1)
  • [5]卡托普利的少见不良反应[J]. 邓国宝,叶斌主.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1998(03)
  • [6]清开灵注射液在皮肤科应用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评价[D]. 韩小花.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11)
  • [7]嗜酸性粒细胞及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疾病[D]. 卢会秀. 河北医科大学, 2010(04)
  • [8]卡托普利的不良反应[J]. 何仁. 海峡药学, 2009(05)
  • [9]主动脉夹层二例误诊讨论[J]. 刘军. 临床误诊误治, 2007(02)
  • [10]建国以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研究[D]. 王冬燕.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9(07)

标签:;  ;  ;  ;  ;  

依那普利致剧烈咳嗽2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