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S改性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SBS改性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一、SBS改性沥青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唐建华[1](2021)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影响因素的分析与评价 ——以渭武高速公路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高速公路事业的迅猛发展,不仅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同时也提高了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然而,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过程中,随着路面服役时间的增加,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形式将逐渐显现出来,从而对路面的使用寿命造成重大影响。其中沥青路面的原材料质量和施工质量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十分有必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严格的质量管理控制措施,从而全面提升沥青路面的使用质量,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本文依托渭武高速公路段,通过对路面三个标段分别从原材料(沥青、集料、矿粉)、混合料配合比、路用性能及现场检测等方面,结合了数理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的应用)、质量控制手段(质量动态控制图的应用)和灰关联分析方法(灰关联度的应用),对其路面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为今后甘肃省其他高速公路的路面铺筑质量积累相关经验。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数理统计分析方法中的方差、标准差及变异系数等分析方法对原材料(沥青、集料和矿粉)质量的稳定状态和变异性影响最大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路面一标和路面二标的A级70号石油的针入度质量分布近似正态分布,相较于路面三标分布较为稳定,其老化后的性能指标也要优于路面三标;各标段六种沥青的三大指标变异系数排序:延度>针入度>软化点,短期老化后的变异系数排序:延度>针入度比,因此各标段需要把沥青的延度和针入度作为关键指标进行严格检测和控制。2.通过油石比质量动态控制图可以看出,路面二标和路面三标的质量控制较为稳定;由灰关联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影响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SBS改性沥青的粘度、混合料中2.36mm的通过率、油石比和空隙率;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集料针片状含量、油石比和软化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油石比、粘度和沥青饱和度。3.对铺筑成型后的路面质量进行了现场检测,由灰关联分析可知对路面压实度具有较大的影响因素为面层厚度、碾压温度和油石比;由灰关联分析可知对路面渗水系数具有较大的影响因素为空隙率和油石比。

马宝君[2](2020)在《山区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质量的控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需求量不断增加,高速公路桥梁等项目日渐增多、建设进程快、发展迅猛成为目前交通行业发展的主要特点。而随着交通行业的不断发展,高速公路桥梁持续进行大力的开发建设,并不断地投入生产运营,导致前期建成的高速公路桥梁势必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病害。高速公路的桥梁是建设的难点和重点,其中桥面作为病害集中暴发区,总是会成为问题的焦点。高速公路桥面铺装病害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高速公路的运营成本,更是影响到行车的安全,故需从工程建设的质量进行控制,研究高速公路桥面铺装质量的控制技术,从根本上降低病害的发生,提高高速公路桥梁等的服役时间,降低其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的造价,并且减少工程养护成本支出,从整体上提升高速公路桥梁等在运营过程中的经济效益。本文以渭武高速公路陇南段的建设为研究背景,研究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的混合料配合比和组合结构的物理性能指标。首先针对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结构早期损伤及病害成因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发现,路面在施工和使用初期,主要有材料原因相关的病害有路面的表层裂缝、面层变形、铺装层表面损坏、层间的粘结防水损坏等。其次分析病害原因,从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入手探讨路面铺装层结构,发现初期病害的成因主要有桥面铺装层受力工况和材料的力学性能不相适应、荷载的计算不完全、铺装层间粘结的粘结度不够、原材料质量控制不足等。结果表明:防水层的粘结强度对路面主体结构的整体受力变形影响显着,防水粘结层的质量直接决定公路桥面铺装结构强度和耐久性能;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结构层上面层粗集料宜采用石灰岩及玄武岩等碱性有机制砂,下面层粗集料宜采用石灰岩碎石;细集料宜采用碱性石灰岩机制砂;上面层沥青宜采用SBS改性沥青,基质沥青为70#石油沥青,改性剂掺量为4%;下面层沥青宜采用70#石油改性沥青;沥青混合料矿粉宜采用洁净的优质石灰岩粉为原材料等。最后研究了铺装施工原材料性能的技术性能要求,研究了铺装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总结了沥青施工各环节的控制要点。结果表明:上面层为满足良好的抗车辙、抗滑和抗渗性能,宜采用具有较好的抗疲劳和低温缩裂性能的SMA-13沥青混合料,空隙率控制在3-4.5%之间;下面层采用高温稳定性较好的SUP-20沥青混合料,空隙率控制在4%;为提高路面防水粘结材料的抗剪和抗拉的性能,采用抗渗性能为承受0.05MPa的SBR改性乳化沥青作为桥梁铺装层的主要粘结材料;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施工质量控制应从混合料的拌和控制、运输控制以及施工控制等各方面进行。

王友维[3](2020)在《高粘复合改性橡胶沥青研究及其混合料性能评价》文中认为高粘复合改性橡胶沥青(High Viscosity Compound Modified Rubber Asphalt,HVAR)可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整体粘附性和使用的耐久性。本文基于废胎胶粉改性沥青技术,采用复合改性方法,分别研究了三种高粘复合改性橡胶沥青的多种技术指标和性能参数,以及三种HVAR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路用性能和现场施工工艺及其质量控制,得到以下结论:基于废胎胶粉改性沥青技术及复合改性原理,研制了 3种HVAR产品;针对180℃粘度、60℃粘度、软化点、5℃低温延度、25℃弹性恢复等性能评价指标进行试验检验分析,提出拟定HVAR60℃动力粘度以不小于2.0万Pa.s为建议技术标准。同时,针对HVAR、普通胶粉改性沥青(AR)、SBS改性沥青等3种沥青,进行25℃黏韧性能试验比较研究;采用BBR(弯曲梁流变仪)进行了PG性能分级的低温性能试验比较研究,其性能指标满足高粘沥青技术要求,具有高粘度、高软化点、高弹性恢复及高粘结性能等特点;低温蠕变性能与SBS相当,高温、常温蠕变性能优于SBS改性沥青及AR沥青。基于研制的3种HVAR,进行AC-10C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路用性能检验及生产工艺研究。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分别进行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获得3种HVAR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分别为5.2%,5.7%,5.2%;针对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害性能、高温稳定性能和低温抗裂性能,分别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车辙试验及小梁低温弯曲试验进行检验分析。根据试验研究结果,确定混合料马歇尔技术指标要求及性能检验指标要求。最后研究选用沈环线(S106)辽阳段二级公路大修工程项目,铺筑了 3.1km HVAR路面试验路并进行现场跟踪检测,研究3种HVAR及其混合料的生产拌和工艺、摊铺碾压工艺、质量控制及试验检测方法,用于密级配沥青混合料,高温抗车辙性能明显提高,抗水损害性能有较好的改善,低温抗裂性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HVAR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容易存在一定量的连通孔隙,需注意碾压温度及碾压工艺,防止路面透水;在低温性能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研究表明HVAR明显提升了普通橡胶沥青的技术性能,拓展了其应用范围,适宜于重载以上交通及抗水损害要求更严格的沥青路面。

孙学楷[4](2020)在《厂拌改性热再生沥青路面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与改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全国每年因养护及改扩建产生的SBS改性RAP总量超过3200万吨,且以一定的速率持续增长。应用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技术回收利用SBS改性RAP,环保效益与经济价值显着。现行再生技术规范中虽明确了SBS改性RAP可以再生利用,但对如何更好地利用SBS改性RAP并筑成高品质的沥青路面未提出针对性的条款。为更好、更高效地循环利用大体量的SBS改性RAP,研究依托山东省交通运输科技项目“改性沥青混合料绿色循环热再生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研究”,针对厂拌热再生SBS改性RAP时的质量控制关键环节及改进措施展开研究。RAP预处理是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环节。对具有代表性的RAP预处理工艺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比较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反击-转子离心多级联合筛分工艺的RAP分离效率达70%以上,为提高回收料掺量及加强再生混合料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推荐在破碎设备组合中添加转子离心式破碎机,应用多级联合筛分作业以改进SBS改性RAP的预处理效果。应用性能指标预估方程,以针入度、粘度、软化点、延度为新沥青筛选与定制的关键指标,可以精准再生旧SBS改性沥青。定制沥青再生旧沥青的关键性能指标满足技术要求,推荐将粘韧性作为评价再生改性沥青粘弹特性的关键指标。室内路用性能研究表明,与使用全新集料的混合料相比,改性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动态压缩模量提高,承载能力与高温抗变形能力提高,低温性能满足规范要求,抗疲劳性能有所减弱。推荐使用冲击韧性评价再生混合料的疲劳性能,作为混合料设计阶段材料优选、级配优化的评价指标。应用施工智能控制系统可以提高再生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水平。推荐使用无核密度仪等无损检测技术评估再生沥青路面的施工均匀性,依据评估结果制定后续施工质量的改进措施。现场评估结果表明首件工程的六种路面组合结构的路面平整性、水稳定性、抗滑性及结构强度合格。使用现场生产混合料成型的马歇尔试件与抽取的路面试件进行室内评估,结果表明,与使用全新集料的混合料层相比,再生沥青混合料层的高温稳定性显着提高,低温性能满足规范要求。

刘刚[5](2020)在《橡塑复合改性沥青路用性能与施工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废旧橡胶和废旧塑料大量堆积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日益严重,对固体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橡塑复合改性沥青的路用性能开展详细的试验,对其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合路面结构中上、中面层不同的力学响应特征开展橡塑改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应用技术研究,为不同结构层位的橡塑复合改性胶沥青路面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首先,采用增韧和高强两种橡塑复合改性沥青进行试验,与SBS沥青进行对比,测试沥青的常规性能指标和SHRP指标。试验结果表明:高强型橡塑沥青的针入度均在35(0.1mm)以内,明显小于其他两种沥青,软化点小于SBS改性沥青,但能够满足I-D型改性沥青要求;动力粘度达到SBS改性沥青的2倍以上,G*/sinδ明显大于其他两种沥青。增韧型橡塑改性沥青和SBS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接近,低温性能优于SBS改性沥青。老化试验结果显示,高强型的针入度比为77.2%,高于其他两种沥青;增韧型的延度比为94.1%,高于其他两种沥青,在沥青中掺入橡胶粉和塑料能够有效提高沥青的抗老化能力。由于橡塑复合改性沥青的粘度较高,有利于提高集料表面的油膜厚度,改善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但过高的粘度对施工不利,在选择橡塑改性沥青时需均衡考虑路用性能与施工和易性。考虑我国沥青路面上面层层底拉应力大的特点,使用增韧型橡塑沥青设计SMA-13型沥青混合料,对路用性能进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橡塑沥青的析漏现象明显弱于SBS改性沥青,在进行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可少掺或不掺纤维。对比增韧橡塑沥青混合料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可知,增韧橡塑沥青的高温性能、水稳定性低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抗裂性能和疲劳性较好。此外,橡塑沥青混合料初始动态摩擦系数大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适合用于沥青路面上面层。对比高强型橡塑沥青与SBS改性沥青制备的AC-20型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结果表明,高强橡塑沥青混合料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相当,掺入橡塑沥青的混合料水稳定性和高温性能显着提高。此外,高强橡塑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是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的1.18倍,高温性能明显更优,更适用于中面层抗车辙使用。铺筑橡塑改性沥青混合料试验路,总结施工工艺,并对试验路性能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橡塑改性沥青混合料在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施工温度,减少混合料离析;试验路的平整度、抗滑性能及渗水系数与普通改性沥青路面处于同一水平,均能满足规范要求。

张余[6](2020)在《新料对就地热再生性能影响及RAP料级配波动范围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高等级沥青路面迎来养护高峰时期,就地热再生技术因其节约不可再生材料和处理沥青路面病害的特点,在国内外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就地热再生过程中新料添加对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以及回收沥青混合料(RAP料)级配变化下的取样优化配合比设计进行研究,并依托实地工程及热再生设备提出了新料添加的控制要求。首先,对石忠高速和成渝高速的RAP料沥青含量、老化沥青性质和级配进行分析后,将再生剂和SBS I-D型改性沥青混合进行老化沥青再生,并确定最佳掺量。在再生料最佳油石比下和相应拌和温度及时间,研究新料掺配率和温度对再生料性能影响,结果显示:新料掺配率对再生效果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单纯增大并不能提高再生料路用性能;新料温度对再生料的水稳定性有明显影响。其次,分别改变RAP料0.075mm、2.36mm、4.75mm筛孔通过率,研究RAP料性能变化情况,从而确定就地热再生工艺中RAP料级配允许波动范围。并在三个筛孔通过率同时变化的情况下设计了正交试验,以劈裂强度比和动稳定度试验结果建立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模拟结果误差分别在6%以和12%左右,为RAP取样后的再生料重新配合比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最后,依托南涪高速就地热再生工程并结合维特根再生机组,解决了再生剂喷洒、新料添加数量、新料运输管理及复拌机内输料带传送速度等新料添加过程中的控制问题。并对经过热再生养护后的路面进行性能测定,其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论文研究结论有助于完善就地热再生施工技术指南成果,提高该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

杨磊[7](2020)在《TLA改性沥青中面层在高温多雨地区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特立尼达湖沥青(Trinidad Lake Asphalt,简称TLA或湖沥青)为一种性能优异的天然沥青,常作为改性剂生产TLA改性沥青使用。TLA改性沥青成型的混合料路用性能优异,能较好的抵抗车辙、水损坏等病害,目前已在桥面铺装、机场等重载路段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本文结合佛(山)江(门)高速和顺至陈村段中面层工程,对TLA改性沥青在高温多雨地区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了TLA改性沥青的常规性能、TLA改性沥青在高温多雨地区的适用性、TLA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TLA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等内容,以期在南方高温多雨地区成功铺筑TLA改性沥青路面。本文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室内配制TLA改性沥青时,应提前将湖沥青加热至融合,延度、老化后的质量损失比不宜作为评价TLA改性沥青性能的指标。在TMA-30的针入度等级要求下,根据针入度预估公式,确定了湖沥青加入70#基质沥青的适宜掺量为21.6%~53.4%。在考虑TLA改性沥青生产质量波动的情况下,对不同湖沥青掺量(35%、40%、45%)下的TLA改性沥青进行了PG分级评价,40%TLA改性沥青高温、低温临界温度符合高温多雨地区的要求。(2)采用正交马歇尔试验对TLA改性沥青混合料AC-20配合比的范围进行了优化研究,分析了关键筛孔的通过率及油石比等因素对马歇尔物理-力学指标的影响,并确定了较为合适的TLA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推荐范围。同时,结合配合比推荐范围,进行了配合比设计与路用性能研究,研究发现TLA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表现优异,在相同目标级配下,随着油石比的增长,TLA改性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水稳定性有所增强,其高温性能有所削弱,当油石比为4.6%时,混合料的弯拉应变勉强符合技术要求,因此,在TLA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流程中应严格控制油石比的用量。(3)湖沥青中灰分的存在使得TLA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生产配合比发生了改变,抽提试验结果表明实测级配略细,0.6mm筛孔及以下筛孔的细料偏多,由湖沥青的组成成分,提出TLA改性沥青与纯沥青存在1.22倍的转化关系。在实测配合比与生产配合比对比的过程中,应将实测级配、实测油石比进行修正。(4)结合试验路的铺筑,对TLA改性沥青混合料拌和、运输、现场施工等工序进行了全程跟踪控制,同时加强了原材料、混合料的质量的控制,从路面各个指标检测结果来看,铺筑的TLA改性沥青中面层质量较佳,路面施工工艺及参数设计较为合理。

张虎[8](2020)在《SAC薄层罩面在连霍高速商丘段养护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主要基于连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主要病害成因及采取相应处置措施。通过对旧沥青路面病害进行调研分析,确定病害类型及损坏程度,依据《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5210-2018)对旧路面进行路面状况损害评价,确定沥青路面状况评价指标PQI为中,并提出旧路面采用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进行处置。沥青胶结料的性能对沥青混合料性能产生较大影响。首先沥青胶结料进行性能研究,通过测试针入度、延度、软化点、运动粘度等基本性能指标评价沥青胶结料的感温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柔韧性。并结合动态剪切流变仪对沥青胶结料的流变形为进行研究,测试其复数剪切模量G*、相位角计算出车辙因子。通过对沥青胶结料基本性能研究,最终优选沥青胶结料为橡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在实验室内开展,按照马歇尔配合比设计方法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选择SAC-10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级配类型,确定最佳油石比为4.85%,并对其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和抗滑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AC-10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均能满足规范要求。将SAC-10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用于旧路面养护,开展实体工程应用,并对其进行质量监测和经济效益分析。通过对其平整度及路面基本状况进行评价,得出SAC-10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能够改善沥青路面的表面功能性,提高驾驶的舒适性。通过对其经济效益分析可知,采用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用作为病害处置方案可以减少1/3原材料用量降低建设投资资金。本研究成果对于指导沥青路面病害薄层罩面处置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罗浩原[9](2020)在《基于旋转平板粘度测试方法的沥青施工温度预测及粘度特性研究》文中指出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路面越来越多的采用各类改性沥青、温拌-改性沥青作为铺筑材料,但现行的道路沥青测试规范却并未针对改性沥青给出施工温度的预测方法。而广泛使用的布氏旋转粘度测试方法(Brookfield Viscosity Test)由于无法控制测试过程中的剪切速率,其预测得到的改性沥青施工温度会显着偏高15-25℃,带来沥青老化、能耗浪费等问题;该方法也难以反映出改性沥青添加温拌剂后的粘度与施工温度变化,且整个测试操作复杂、效率低下,这与工程测试的实际需求是相矛盾的。在大量开展改性及温拌改性沥青施工温度预测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对国内外沥青粘度测试设备和施工温度预测方法的广泛调研,本研究认为:要实现改性沥青施工温度的准确快速预测,关键是要有可主动控制剪切速率的粘度测试设备,并在合适的剪切速率下对于改性沥青的粘温曲线进行准确测量。基于此,本研究开展了如下工作:(1)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沥青表观粘度测试方法—旋转平板粘度测试方法(Rotational Plate Viscosity Test,RPV),其利用应变控制的优势实现了在沥青粘度测试过程中对剪切速率的主动控制。本文系统性的介绍了旋转平板粘度测试的理论原理,设备硬件、程序实现和操作方法,并对其核心参数——剪切速率的确定过程进行了详细介绍。(2)利用新的旋转平板粘度测试方法和传统的布氏粘度测试方法分别对8种代表性沥青胶结料的施工温度进行预测,并指导混合料试件制作,结果表明:对基质沥青而言,新方法解决了传统方法中繁琐的转子和转速更换问题,测试效率提升至少3倍以上,试验精度提升近1倍;在SBS、SBR类改性沥青的测试过程中,新方法有效规避了传统方法测试时会出现的剪切变稀效应而导致的施工温度预测偏高问题;在3种温拌SBS改性沥青的测试中,新方法能在保证混合料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地反映出温拌剂的降温节能性能。(3)除了采用固定剪切速率的施工温度预测试验外,通过丰富测试过程中的剪切速率控制模式,旋转平板粘度测试方法还拓展出了3项与沥青粘度、温度、剪切速率有关的研究性试验,包括反映沥青粘度对温度和剪切速率双重依赖性的粘度-温度-剪切速率综合扫描试验,反映沥青在低剪切速率下触变现象的稳态剪切试验以及表征触变性大小的滞后环试验。这些试验有助于完整展现沥青的粘流性能,也为得到一些常见的沥青性能评价指标,如零剪切粘度0、无限剪切粘度∞等提供快速便捷的测试方法。(4)利用旋转平板粘度测试方法的拓展试验对70#和SBS改性沥青展开测试,全面展现了两种沥青粘度对温度和剪切速率的双重依赖性,确立了“剪切速率路径”的概念,并对其中的“剪切变稀现象”和“触变现象”展开了深入分析,揭示了传统方法预测施工温度偏高的本质原因,并尝试建立了反映SBS改性沥青粘度的温度-剪切速率二元回归模型,为今后能更加精确地预测沥青施工温度和研究改性沥青的流变性质提供了基础。旋转平板粘度测试方法基于目前正在广泛推广使用动态剪切率流变仪及25mm圆形平板夹具进行试验,具备较强的工程推广潜力,其灵活的拓展性能也为深入研究沥青粘度-温度-剪切速率特性提供了一条新的实现途径。

刘鹏飞[10](2020)在《基于红外光谱技术的沥青及改性沥青快速检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交通强国重大决策部署实施,公路建设处于最佳的历史机遇期。石油沥青作为高等级道路建设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其市场需求十分庞大,而目前国内沥青市场鱼龙混杂,各种国际、国内沥青品牌竞争激烈,如何快速检测沥青质量,确保沥青品质至关重要。论文基于红外光谱技术,致力于沥青质量快速检测方法研究。通过分析基质沥青标准样品的试验方法、重复性测试误差、再现性测试误差、噪声水平,分析了红外光谱技术对沥青质量控制的可行性。论文以红外光谱技术为核心,通过收集国内外常见沥青品牌样品,确定了沥青快速检测试验方法,建立了基质沥青定性、改性沥青定量分析方法,对标准沥青样品红外谱图进行了谱图库的纳入。在此基础上研究成果依托在建高速公路进行了实体工程的应用,对现场沥青质量进行实时分析,并进行品质鉴定,实现了沥青相似度及改性沥青SBS含量的有效评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规范了基于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检测沥青质量的试验方法,建立了已有品牌沥青红外光谱标准图谱数据库;以实体工程为依托建立了改性沥青中SBS含量测定的方法,可以对改性沥青中SBS改性剂掺量进行定量标定;同时建立沥青不同老化程度宏观和微观性能的关系,通过红外光谱的吸收峰位置、面积、峰强等参数,判断沥青的老化程度。

二、SBS改性沥青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BS改性沥青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影响因素的分析与评价 ——以渭武高速公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数理统计与灰关联分析方法
    2.1 数理统计分析方法
        2.1.1 数学期望值
        2.1.2 方差、标准差及变异系数
        2.1.3 其他数据分布特征数
        2.1.4 统计质量控制原理
        2.1.5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2.1.6 质量控制图及基本原理
    2.2 灰关联分析方法
        2.2.1 灰关联分析方法
        2.2.2 灰关联决策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原材料质量对比分析
    3.1 工程概况
        3.1.1 依托工程概况
        3.1.2 工程特点
    3.2 沥青质量分析
        3.2.1 沥青质量对比分析
        3.2.2 沥青质量变异性分析
        3.2.3 沥青质量控制措施
    3.3 集料与矿粉质量分析
        3.3.1 集料质量分析
        3.3.2 矿粉质量分析
        3.3.3 集料质量控制措施
        3.3.4 矿粉质量控制措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质量控制分析
    4.1 LM2 标SMA-13 上面层配合比设计
        4.1.1 SMA-13 目标配合比设计
        4.1.2 SMA-13 生产配合比设计
        4.1.3 SMA-13 配合比验证
    4.2 LM2 标SUP-20 中面层配合比设计
        4.2.1 SUP-20 目标配合比设计
        4.2.2 SUP-20 生产配合比设计
        4.2.3 SUP-20 配合比验证
    4.3 LM2 标ATB-25 下面层配合比设计
        4.3.1 ATB-25 目标配合比设计
        4.3.2 ATB-25 生产配合比设计
        4.3.3 ATB-25 配合比验证
    4.4 沥青混合料室内试验指标质量控制
        4.4.1 各标段混合料油石比质量控制
        4.4.2 各标段混合料级配质量控制
        4.4.3 各标段混合料体积指标质量控制对比
    4.5 各标段沥青混合料性路用性能指标对比
        4.5.1 高温稳定性指标对比
        4.5.2 低温抗裂性指标对比
        4.5.3 水稳定性指标对比
    4.6 影响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灰关联分析
    4.7 影响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的灰关联分析
    4.8 影响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灰关联分析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路面成型质量对比分析与评价
    5.1 各标段压实度对比分析
        5.1.1 影响路面压实度的灰关联分析
        5.1.2 各标段压实度变异性对比
    5.2 各标段渗水系数对比
        5.2.1 影响路面渗水系数的灰关联分析
        5.2.2 渗水系数变异性对比
    5.3 各标段面层厚度对比分析
        5.3.1 面层厚度变异性对比
    5.4 各标段平整度对比分析
        5.4.1 平整度变异性对比
    5.5 路面检测指标影响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
        5.5.1 压实度影响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
        5.5.2 渗水系数影响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
        5.5.3 平整度影响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2)山区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质量的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桥面铺装结构设计概况
        1.2.2 桥面铺装材料发展概况
        1.2.3 桥面铺装防水粘结层发展概况
    1.3 主要研究内容
        1.3.1 选题目的
        1.3.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桥面铺装层病害分析及质量控制
    2.1 工程实例介绍
    2.2 桥面铺装层病害调查
    2.3 桥面铺装层病害原因分析
        2.3.1 结构理论与设计的影响
        2.3.2 水的影响
        2.3.3 温度的影响
        2.3.4 施工工艺的影响
        2.3.5 桥面防水粘结层的影响
        2.3.6 桥面铺装层结构受力的影响
    2.4 桥面铺装受力情况分析
        2.4.1 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的受力特点
        2.4.2 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结构受力分析
        2.4.3 桥面铺装受力分析结论
    2.5 材料质量控制
        2.5.1 集料的质量控制
        2.5.2 沥青质量控制
        2.5.3 填料质量控制
        2.5.4 纤维的质量控制
        2.5.5 混合料的质量控制及要求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桥面铺装桥面防水粘层材料及性能研究
    3.1 桥面铺装防水粘层材料应具备的功能
    3.2 本文研究的防水粘层材料和铺装层结构型式
        3.2.1 本文研究的防水粘层材料
        3.2.2 研究的桥面结构型式
    3.3 不同防水粘层材料的层间抗剪性能
    3.4 不同粘层材料的层间抗拉性能
    3.5 不同粘层材料的层间抗渗性能
        3.5.1 加压渗水试件的制备
        3.5.2 加压渗水装置的开发与加压渗水试验
        3.5.3 加压渗水试验结果分析
    3.6官亭1#特大桥公路桥面铺装工程验证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桥面铺装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
    4.1 铺装层沥青混合料级配确定
        4.1.1 铺装上层沥青混合料级配的确定
        4.1.2 铺装下层沥青混合料级配的确定
    4.2 铺装上层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研究
        4.2.1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4.2.2 确定最佳油石比
    4.3 铺装上层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性能验证
        4.3.1 谢伦堡析漏试验检验(烧杯法)
        4.3.2 肯塔堡飞散试验检验
        4.3.3 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害试验检验
        4.3.4 动稳定度试验检验
        4.3.5 低温抗裂性检验
    4.4 铺装下层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研究
        4.4.1 初选级配
        4.4.2 沥青用量的估计
        4.4.3 试验级配的评价
        4.4.4 选择设计级配的沥青用量
        4.4.5 最大次数验证
        4.4.6 设计结论
    4.5 铺装下层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性能验证
        4.5.1 水稳定性检验
        4.5.2 高温稳定性检验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施工质量控制
    5.1 沥青混合料拌合质量控制
        5.1.1 矿料级配的控制
        5.1.2 拌合温度的控制
        5.1.3 油石比的控制
    5.2 防水粘结层施工质量控制
        5.2.1 桥面板的准备工作
        5.2.2 机械设备要求
        5.2.3 防水粘层材料施工质量控制
    5.3 沥青混合料摊铺质量控制
    5.4 桥面铺装压实质量控制
        5.4.1 合理的碾压温度
        5.4.2 合理的压实速度与遍数
        5.4.3 压实中的其他问题
        5.4.4 沥青混合料碾压工程实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渭武高速公路官亭1#特大桥桥面铺装工程性能检测
    6.1 检测指标要求
    6.2 检测结果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主要结论及建议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3)高粘复合改性橡胶沥青研究及其混合料性能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橡胶改性沥青研究现状
        1.2.2 高粘度改性沥青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高粘复合改性橡胶沥青改性机理研究
    2.1 沥青粘度及高粘沥青
    2.2 湿法处理橡胶沥青的类型及特征
        2.2.1 沥青-橡胶结合料
        2.2.2 橡胶改性沥青
    2.3 橡胶改性沥青的作用机理
    2.4 高粘复合改性橡胶沥青改性机理
        2.4.1 橡胶沥青存在的主要问题
        2.4.2 高粘复合改性沥青改性机理
    2.5 本章小结
3. 高粘复合改性橡胶沥青室内试验研究
    3.1 概述
    3.2 基本技术试验指标
        3.2.1 180℃旋转粘度试验
        3.2.2 60℃动力粘度试验
        3.2.3 沥青三大指标试验
        3.2.4 弹性恢复试验
    3.3 黏韧性试验
        3.3.1 黏韧性试验概述
        3.3.2 黏韧性试验结果与处理
    3.4 低温蠕变性能试验(BBR)
        3.4.1 路面设计温度及高低温试验温度确定
        3.4.2 BBR试验概述
        3.4.3 BBR试验数据处理和分析
    3.5 热稳定性试验
        3.5.1 热稳定性试验概述
        3.5.2 热稳定性数据处理和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高粘复合改性橡胶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4.1 概述
    4.2 原材料技术要求
        4.2.1 高粘复合改性橡胶沥青
        4.2.2 集料性能组成及级配
    4.3 目标配合比设计
    4.4 试验验证
        4.4.1 浸水马歇尔试验
        4.4.2 冻融劈裂试验
        4.4.3 车辙试验
        4.4.4 小梁低温弯曲试验
    4.5 本章小结
5. 试验路铺筑与性能检测
    5.1 概述
    5.2 生产配合比设计
        5.2.1 原材料性能及生产配合比的确定
        5.2.2 沥青混合料拌合生产及运输
        5.2.3 混合料性能检测
    5.3 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5.3.1 摊铺设备要求
        5.3.2 低温摊铺及其工艺
        5.3.3 低温碾压及其工艺
    5.4 试验路检测与分析
        5.4.1 渗水系数测试
        5.4.2 构造深度检测
        5.4.3 摩擦系数检测结果
        5.4.4 平整度检测结果
        5.4.5 弯沉检测结果
        5.4.6 裂缝观测结果
        5.4.7 车辙观测结果
        5.4.8 测试路跟踪检测主要结论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和在读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厂拌改性热再生沥青路面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与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发展历程
        1.2.2 RAP变异性及预处理研究现状
        1.2.3 SBS改性沥青再生规律研究现状
        1.2.4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研究现状
        1.2.5 沥青路面质量评价方法与指标
    1.3 研究内容、技术难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SBS改性RAP预处理工艺改进
    2.1 破碎设备与筛分方法
        2.1.1 破碎设备
        2.1.2 筛分方法
    2.2 预处理工艺对比
        2.2.1 预处理工艺调查
        2.2.2 预处理效果评价
    2.3 预处理工艺改进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沥青筛选与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3.1 新沥青材料筛选
        3.1.1 筛选流程
        3.1.2 旧沥青性能
        3.1.3 性能预估方程
        3.1.4 新沥青性能
        3.1.5 再生沥青性能
    3.2 配合比设计
        3.2.1 原材料
        3.2.2 配合比与最佳新沥青用量
    3.3 混合料路用性能
        3.3.1 高温性能
        3.3.2 水稳定性
        3.3.3 低温性能
        3.3.4 疲劳性能
        3.3.5 动态模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首件工程施工质量过程控制
    4.1 RAP预处理
    4.2 新沥青筛选与定制
    4.3 生产配合比设计
    4.4 首件工程路面结构
    4.5 混合料级配与沥青用量控制
        4.5.1 下面层混合料
        4.5.2 上面层混合料
    4.6 混合料施工温度控制
        4.6.1 出料温度
        4.6.2 摊铺温度
        4.6.3 碾压温度
    4.7 施工质量智能控制系统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首件工程后评估
    5.1 现场评估
        5.1.1 施工均匀性
        5.1.2 路面平整性
        5.1.3 路面抗水损性
        5.1.4 路面抗滑性
        5.1.5 路面承载能力
    5.2 室内评估
        5.2.1 试件制备
        5.2.2 路面高温稳定性
        5.2.3 路面低温抗裂性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厂拌改性热再生沥青路面质量改进
    6.1 RAP预处理
    6.2 新沥青筛选与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6.3 施工质量控制
    6.4 质量后评估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橡塑复合改性沥青路用性能与施工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 橡胶沥青国外研究概况
        1.3.2 橡胶沥青国内研究概况
        1.3.3 塑料改性沥青国内外研究概况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橡塑复合改性沥青路用性能研究
    2.1 粘滞性
        2.1.1 针入度
        2.1.2 软化点
        2.1.3 动力粘度
    2.2 高温性能
    2.3 低温性能
        2.3.1 5℃延度
        2.3.2 脆点T 1.2
    2.4 弹性性能
    2.5 温度敏感性
    2.6 抗老化性能
    2.7 施工和易性
    2.8 存储稳定性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增韧型橡塑复合改性沥青SMA13 技术研究
    3.1 原材料性能
        3.1.1 沥青性能
        3.1.2 粗集料性能
        3.1.3 细集料性能
        3.1.4 矿粉
    3.2 增韧型橡塑改性沥青S M A13 配合比研究
        3.2.1 纤维对增韧型橡塑改性沥青S M A 13 析漏性能的影响
        3.2.2 级配及油石比的确定
    3.3 增韧型橡塑改性沥青S M A1 3 路用性能研究
        3.3.1 高温稳定性
        3.3.2 低温性能
        3.3.3 水稳定性
        3.3.4 抗滑性能
        3.3.5 抗裂性能
        3.3.6 疲劳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强型橡塑复合改性沥青在抗车辙 AC-20C混合料中的研究
    4.1 原材料性能
        4.1.1 沥青性能
        4.1.2 粗集料性能
        4.1.3 细集料性能
        4.1.4 矿粉性能
    4.2 高强型橡塑改性沥青A C- 20 C配合比研究
        4.2.1 级配
        4.2.2 油石比的确定
    4.3 高强型橡塑复合改性A C-20 C路用性能
        4.3.1 低温性能
        4.3.2 水稳定性能
        4.3.3 高温性能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橡塑改性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及经济性分析
    5.1 橡塑复合改性沥青路面施工工艺
        5.1.1 配合比设计
        5.1.2 橡塑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拌和
        5.1.3 橡塑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5.1.4 橡塑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5.1.5 橡塑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碾压
        5.1.6 橡塑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接缝处理
    5.2 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
        5.2.1 原材料质量检查
        5.2.2 施工阶段的质量检查标准
    5.3 示范工程检测与评价
        5.3.1 基本情况
        5.3.2 外观检测
        5.3.3 平整度检测
        5.3.4 构造深度检测
        5.3.5 摆值检测
        5.3.6 渗水系数检测
        5.3.7 车辙检测
    5.4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5.4.1 社会效益分析
        5.4.2 经济效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6)新料对就地热再生性能影响及RAP料级配波动范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再生技术发展
        1.2.2 新料添加及再生配比设计
        1.2.3 就地热再生工艺分类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本文研究内容
        1.3.2 本文技术路线
第二章 RAP料性质及老化沥青再生
    2.1 RAP料取样方式
    2.2 原路面各材料性质
        2.2.1 RAP旧沥青回收
        2.2.2 RAP料集料性能
    2.3 回收沥青的再生
        2.3.1 沥青老化与再生机理
        2.3.2 再生剂的选择
        2.3.3 再生剂最佳掺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料用量及温度对再生料性能影响
    3.1 新料正常掺配比的确定
    3.2 新料选择及再生料最佳油石比
        3.2.1 再生料类型及级配
        3.2.2 再生料最佳油石比
    3.3 室内拌和时间和温度的确定
    3.4 不同新料用量的性能研究
        3.4.1 不同新料用量对再生料高温性能影响
        3.4.2 不同新料用量对再生料低温性能影响
        3.4.3 不同新料用量对再生料水稳定性能影响
    3.5 新料温度对再生料性能影响研究
        3.5.1 新料温度的选定
        3.5.2 不同新料温度对再生料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RAP料级配波动对其性能影响研究
    4.1 模拟RAP料的制备
        4.1.1 原始RAP料性质
        4.1.2 调整筛孔通过率的方法
        4.1.3 老化沥青的制备
        4.1.4 集料的选择
    4.2 RAP料关键筛孔通过率波动的性能影响分析
        4.2.1 0.075mm筛孔通过率变化影响
        4.2.2 2.36mm筛孔通过率变化影响
        4.2.3 4.75mm筛孔通过率变化影响
    4.3 筛孔通过率同时变化对RAP料影响
        4.3.1 正交试验方案
        4.3.2 筛孔通过率同时波动下的级配
    4.4 BP神经网络对RAP料级配波动的性能预测分析
        4.4.1 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
        4.4.2 BP神经网络学习训练
        4.4.3 BP神经网络预测结果与验证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程实例中的新料添加控制研究
    5.1 复拌再生工艺流程及控制
    5.2 新料及再生剂添加计算与质量控制
        5.2.1 新料运输质量控制及要求
        5.2.2 再生剂添加质量控制及要求
        5.2.3 新料添加质量控制及要求
    5.3 依托就地热再生工程实例分析
        5.3.1 工程概况
        5.3.2 再生后路面外观检测
        5.3.3 热再生后路面级配检测
        5.3.4 再生后路面渗水及抗滑性检测
    5.4 经济性分析
        5.4.1 直接经济效益
        5.4.2 社会环境效益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6.2 建议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7)TLA改性沥青中面层在高温多雨地区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应用及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应用概况
        1.2.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3 存在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TLA改性沥青技术特性研究
    2.1 TLA改性沥青原材料及技术指标
        2.1.1 基质沥青
        2.1.2 湖沥青
        2.1.3 TLA改性沥青技术指标
    2.2 TLA改性沥青性能研究
        2.2.1 TLA改性沥青室内制备工艺
        2.2.2 TLA改性沥青常规性能研究
        2.2.3 TMA-30 时湖沥青的适宜掺量
        2.2.4 TLA改性沥青PG分级评价
    2.3 小结
第三章 TLA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路用性能研究
    3.1 矿质材料性能
        3.1.1 粗集料
        3.1.2 细集料
        3.1.3 填料
    3.2 AC-20C中面层目标配合比设计
        3.2.1 AC-20C沥青混合料级配范围研究
        3.2.2 AC-20C沥青混合料合成级配的确定
        3.2.3 最佳油石比的确定
    3.3 路用性能研究
    3.4 小结
第四章 TLA改性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及试验路铺筑
    4.1 试验路概况
    4.2 TLA改性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
        4.2.1 生产配合比设计
        4.2.2 性能验证
        4.2.3 拌和楼的试调
    4.3 试验路铺筑
        4.3.1 施工顺序
        4.3.2 沥青混合料拌和
        4.3.3 沥青混合料运输
        4.3.4 沥青混合料摊铺
        4.3.5 沥青混合料碾压
        4.3.6 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
    4.4 TLA改性沥青材料质量控制
        4.4.1 TLA改性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要求
        4.4.2 集料质量控制
        4.4.3 TLA改性沥青质量控制
        4.4.4 TLA改性沥青混合料质量抽检
    4.5 TLA改性沥青路面质量检测
        4.5.1 平整度检测
        4.5.2 压实度检测
        4.5.3 路面渗水系数检测
    4.6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进一步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SAC薄层罩面在连霍高速商丘段养护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高速公路的现状
        1.1.2 连霍高速商丘段概况
        1.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薄层罩面技术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连霍高速商丘段沥青路面主要病害及处置方案
    2.1 连霍高速商丘段沥青路面病害调查及分析
        2.1.1 裂缝
        2.1.2 坑槽
        2.1.3 车辙
        2.1.4 泛油
        2.1.5 松散
        2.1.6 沉陷
        2.1.7 波浪和拥包
    2.2 连霍高速商丘段沥青路面状况评定
        2.2.1 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
        2.2.2 路面技术状况评价
    2.3 薄层罩面处置方案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薄层罩面沥青胶结料性能研究
    3.1 沥青胶结料原材料及技术指标要求
    3.2 基本性能试验
    3.3 温度敏感性
    3.4 高温性能
        3.4.1 当量软化点
        3.4.2 车辙因子
    3.5 低温柔韧性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设计及性能研究
    4.1 原材料
    4.2 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4.2.1 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级配选择
        4.2.2 确定最佳油石比
    4.3 路用性能研究
        4.3.1 高温稳定性
        4.3.2 低温抗裂性
        4.3.3 水稳定性
        4.3.4 抗滑性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体工程应用及质量监测
    5.1 沥青路面病害处置措施
    5.2 施工工艺
        5.2.1 施工准备
        5.2.2 拌和
        5.2.3 混合料运输
        5.2.4 混合料摊铺
        5.2.5 路面碾压
        5.2.6 接缝处理
        5.2.7 注意事项
    5.3 质量监测
    5.4 经济效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9)基于旋转平板粘度测试方法的沥青施工温度预测及粘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中出现的物理量注释
文中出现的主要英文缩写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粘度测试方法的研究现状
        1.3.2 沥青施工温度预测理论的研究现状
        1.3.3 改性沥青粘度-温度-剪切速率特性的研究现状
        1.3.4 综述分析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论文技术路线
第2章 旋转平板粘度测试方法的研究
    2.1 测试所用的设备
    2.2 旋转平板粘度测试核心公式的推导
    2.3 旋转平板粘度测试核心参数——剪切速率的选定
    2.4 旋转平板粘度测试操作流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试验方案与试验材料
    3.1 试验方案
    3.2 试验材料
        3.2.1 温拌剂
        3.2.2 沥青
        3.2.3 矿料
    3.3 标准试验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旋转平板粘度测试方法的施工温度预测研究
    4.1 对于70#、110#基质沥青的测试结果
        4.1.1 70#、110#基质沥青的粘温曲线
        4.1.2 70#、110#基质沥青的施工温度
    4.2 对于SBS、SBR改性沥青的测试结果
        4.2.1 SBS、SBR改性沥青的粘温曲线
        4.2.2 SBS、SBR改性沥青的施工温度
    4.3 对于温拌-SBS改性沥青的测试结果
        4.3.1 温拌-SBS改性沥青的粘温曲线
        4.3.2 温拌-SBS改性沥青的施工温度变化
    4.4 通过空隙率检验施工温度预测结果
    4.5 旋转平板粘度方法的测试效率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旋转平板粘度测试方法的沥青“粘-温-剪”特性的研究
    5.1 粘度关于温度、剪切速率的综合扫描测试
        5.1.1 70#基质沥青的粘度综合扫描测试
        5.1.2 SBS改性沥青的粘度综合扫描测试
    5.2 剪切路径对于沥青施工温度预测值影响的研究
        5.2.1 剪切路径对70#基质沥青施工温度预测值的影响
        5.2.2 剪切路径对于SBS改性沥青施工温度预测值的影响
    5.3 沥青触变效应的研究
        5.3.1 稳态剪切试验
        5.3.2 滞后环试验
    5.4 沥青剪切变稀特性的研究
        5.4.1 70#基质沥青的剪切变稀现象
        5.4.2 SBS改性沥青的剪切变稀现象
    5.5 SBS改性沥青粘度-温度-剪切速率综合回归模型的建立
        5.5.1 回归模型的建立
        5.5.2 回归模型的验证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旋转平板粘度法固定剪切速率下的粘温曲线测试程序操作步代码
附录2 旋转平板粘度法粘度-温度-剪切速率综合扫描程序操作步代码
附录3 旋转平板粘度法稳态扫描测试程序操作步代码
附录4 旋转平板粘度法滞后环测试程序操作步代码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10)基于红外光谱技术的沥青及改性沥青快速检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沥青材料品质的检测方法
        1.2.2 红外光谱在沥青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质沥青红外光谱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2.1 试验设备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方案
    2.4 试验结果与分析
        2.4.1 不同仪器性能对比
        2.4.2 基质沥青标准谱图库的建立
        2.4.3 基质沥青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BS改性沥青中改性剂含量快速测定
    3.1 试验设备
    3.2 试验材料
    3.3 试验方案
        3.3.1 SBS改性沥青标准样品制备
        3.3.2 红外光谱检测
        3.3.3 三大指标检测
    3.4 试验结果与分析
        3.4.1 SBS改性剂与基质沥青的红外光谱图
        3.4.2 SBS标准曲线法
        3.4.3 SBS单点比较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热老化对沥青性能的影响
    4.1 试验设备
    4.2 试验材料
    4.3 试验方案
    4.4 试验结果与分析
        4.4.1 老化沥青红外光谱图分析
        4.4.2 不同老化时间红外光谱图分析
        4.4.3 沥青老化程度曲线的建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体工程应用研究
    5.1 霍永高速永和段沥青质量控制快速检测
        5.1.1 项目简介
        5.1.2 项目实施
        5.1.3 项目总结
    5.2 长临高速沥青质量控制快速检测
        5.2.1 项目简介
        5.2.2 项目实施
        5.2.3 项目总结
    5.3 右平高速项目送检样品测试分析
        5.3.1 项目简介
        5.3.2 沥青红外光谱识别检测结果
        5.3.3 项目总结
    5.4 京藏高速改扩建石银高速送检样品测试分析
        5.4.1 项目简介
        5.4.2 沥青红外光谱识别检测结果
        5.4.3 项目总结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SBS改性沥青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 [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影响因素的分析与评价 ——以渭武高速公路为例[D]. 唐建华.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2]山区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质量的控制技术研究[D]. 马宝君. 长安大学, 2020(06)
  • [3]高粘复合改性橡胶沥青研究及其混合料性能评价[D]. 王友维.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4]厂拌改性热再生沥青路面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与改进研究[D]. 孙学楷.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5]橡塑复合改性沥青路用性能与施工工艺研究[D]. 刘刚.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6]新料对就地热再生性能影响及RAP料级配波动范围研究[D]. 张余.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7]TLA改性沥青中面层在高温多雨地区的应用研究[D]. 杨磊.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8]SAC薄层罩面在连霍高速商丘段养护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 张虎.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9]基于旋转平板粘度测试方法的沥青施工温度预测及粘度特性研究[D]. 罗浩原. 西南交通大学, 2020
  • [10]基于红外光谱技术的沥青及改性沥青快速检测研究[D]. 刘鹏飞. 长安大学, 2020(06)

标签:;  ;  ;  ;  ;  

SBS改性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