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仲委澄清合资纠纷

贸仲委澄清合资纠纷

一、CIETAC明断合资争议(论文文献综述)

孔刘辉[1](2021)在《彗星寂灭——穆时英的最后八年(1933—1940)》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73年,前中统特勤人员嵇希宗化名"康裔",在香港发文称穆时英是被军统误杀的中统卧底,而并非汉奸,使得本无疑议的事成了一桩悬案。几年前,解志熙先生与笔者皆从"康裔"的真实身份等新发现入手,试图揭开迷雾,并得出了相近的结论。新见管冠生君对此事有"再思考",并提出种种"质疑",但其实管先生只是对部分已披露文献有自己的看法,并无新材料,曲折是非,识者自有明断。这几年笔者陆续有一些新发现,借此机会再梳理一下穆案的前情后事。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2021)在《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浙政办发[2021]35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2021年6月16日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为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再创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和数字化改革等工作部署,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展望至2035年。

赵云鹤[3](2021)在《广电媒体MCN的商业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企业的不断尝新,短视频和直播电商平台崛起。受众内容解码的成本进一步降低,获取信息的时间被进一步打散。内容生产呈现出多主体化、冗杂化和同质化的特点。为整合零散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MCN机构应运而生。具有连接特点的MCN处在发展的风口,给电视端受众流失的广电媒体探寻新的转型路径以启迪。于是近些年来,广电媒体也纷纷加入到MCN赛道,成立自生型MCN、联合型MCN和具有MCN生产机制的融媒体工作室。但相较商业MCN,广电媒体MCN入局晚,成熟案例少,零散发展多,而提升竞争力和市场规模的秘钥在于商业模式。入局时间的差距大以及各通口资源的迁移要求的增多加剧了广电MCN商业模式探索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将聚焦于广电媒体MCN的商业模式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绪论中,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系统梳理了关于商业模式和广电媒体MCN的研究现状。在借鉴国内外学者关于商业模式组成要素和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广电媒体MCN的发展现状,建构了广电媒体MCN商业模式的四个分析维度,即定位、内容生产、用户连接和变现路径。文章就每一维度对广电媒体MCN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文章第二章对广电媒体MCN的定位进行了分析,主要从市场竞争环境状况、目标受众定位以及双重枢纽的角色定位入手,最终确立“高质量、高信誉”的品牌定位。第三章对广电媒体MCN的内容生产进行了分析。从内容生产矩阵化建设、内容生产延展性建设、内容生产高效率建设和内容生产科技化建设提出了资源利用的具体方式,即建立“1+N”的矩阵体系、内容地域化创作、重建管理体制以及融通科技资源。第四章聚焦于广电媒体MCN渠道迁移中的用户连接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加强用户连接的方式包括转变话语体系、建立情感互动联结、打通线上线下以及在地化社群的建立和发展。第五章对广电媒体MCN的变现路径进行了分析,现阶段广电媒体MCN的变现路径主要有直播带货、定制短视频广告、版权分账、账号代运营,活动策划与人员培训。这几种变现路径并非壁垒分明,一些变现路径没有明显的主体间区隔,是同一广电MCN机构平行运行、相互协调的关系。文章最后指出,MCN作为广电媒体转型路径当中的一支,仍具有可尝试性。它不是要求广电媒体内部进行颠覆式的全体转型,而是抽取部分优势资源进行重组和再造,也不应赋予其过多使命而对之抱有消极的态度。但其对广电媒体的体量、市场灵敏度和资源接口有特定要求,当中也隐藏着内容同质化生产、体制机制改革掣肘、公信力消解危机等风险。各地区广电媒体在入局MCN之前,应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作出谨慎选择。符合单独建立或联合建立广电MCN机构的广电媒体要敢于尝试,切忌观望等待心理。不符条件的区域广电媒体可以糅合MCN生产机制建立小型工作室,也可以加入到发展成熟的其他广电MCN机构当中,实现广电媒体共赢式发展。

吴小漫[4](2020)在《嘉靖“大倭寇”与北京的决策 ——以明代信息互动为中心》文中研究说明嘉靖“大倭寇”主要指嘉靖三十一年至隆庆开海间东南的倭寇活动,以王直纠倭大举入寇江南开始,肆掠东南数省。而江南作为国家财赋重地,“大倭寇”肆行对于明朝的统治影响极大。在东南各地屡遭寇乱的同时,人们对于寇乱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各地的倭寇信息经过不同途径及方式的传播,最终汇集于北京。其中官文书、书信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文书与书信的传递又依赖于明代发达的驿递制度与民间民信局的经营。不同信息传播至北京,成为中央朝廷认识倭寇的主要途径。明朝对于倭寇的认识并非一蹴而就,明代倭寇肆掠自洪武年间就一直未停止过,直到嘉靖二年宁波争贡事件,使得嘉靖时期人们对于倭寇的认识更加清楚。在“大倭寇”前期,以朱纨为代表的地方官对倭寇认识比较清楚,这种认识在奏疏的上传与皇帝敕谕的下达中得以展现,世宗皇帝虽明确此时东南寇乱的原因,但却依然以“剿倭”之名遣朱纨进攻双屿,足以窥见世宗皇帝对于“倭”记忆之深。“大倭寇”发生时,各级各地官员对于倭寇的认识更加深刻,倭寇认识在“倭寇”观与海寇观的对决与信息的传播中逐渐接近真实情况。而北京中央从各官员奏疏与问答中也逐渐得到明确的答案,倭寇多为中国人的论断虽成为普遍共识,但世宗皇帝却依然以倭寇称呼,这种倭寇观的选择,不仅代表官方的倭寇认识,同时还影响着之后几十年的倭寇认识。世宗皇帝的倭寇认识来自于文书与书信的传播,而各地之间尤其是江南与北京间信息的互动,成就了东南的御倭决策。在信息互动的过程中,各官员之间的信息互动及君臣间的公文互动,成为影响皇帝御倭决策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浙江巡抚的设立问题上,浙江巡抚在嘉靖年间经历了三次复设、一次巡抚改巡视、一次巡视改巡抚,每一次的倭寇决策变动,是各官员尤其是江南官员与北京中央信息互动的结果。每一次的复设皆与倭寇相关,直至嘉靖三十一年以王忬为浙江巡抚,提督军务,专门处理东南的海防与倭寇问题,巡抚的复设与“倭寇”的关联越来越密切。

方啸天[5](2019)在《商务印书馆与中国近代史学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商务印书馆成立于1897年,作为近代出版业执牛耳者,在历史类书籍的出版上拥有丰硕成果,直接推动了近代史学的发展。同时,这些成果更反映出以商务印书馆为典型的出版业与近代史学之间的关联,中国近代史学发展的轨迹与特点也能在其中觅得线索。然而,学界涉及多零星碎语,不成篇章。有鉴于此,本文力图通过整理近代商务印书馆在历史类出版物上的重要成绩,发掘其中所具有的史学价值和影响,从而彰显商务印书馆的史学贡献以及与近代史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全文除绪言、结语外,主体由五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一章。第一章论述在近代主客观因素驱动下,商务印书馆具有盎然生命力与稳固的基础,与此同时,探讨近代史学在历史叙事方式上的发展需求和商务印书馆应对这种需求所做的有效实践。第二章通过阐述张元济与王云五各自领导的史籍出版道路,总结商务印书馆在整理史籍方面的成绩,并讨论这些史籍成果与近代史家间的互动反馈。第三章依据近代中西史学交汇的文化背景,叙述商务印书馆在不同时期出版外国史着作的变化,以及出版中国历史人物传记与年谱的新突破,并着重论述何炳松在商务印书馆出版历史类书籍上所作的贡献。第四章根据近代历史学分科分工的特点,论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文化史丛书》和“大学丛书”与这一学科发展趋势之间的联系,以及两种丛书各自的史学成果与价值。第五章从多元出版的角度出发,论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东方杂志》和以《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为代表的工具书对近代史学发展的贡献,以及各自的史学成果与价值。

王宇[6](2019)在《明清笺纸研究》文中指出笺纸是供书写与绘画的纸质艺术品,也是传统中国艺术文献的重要载体之一。尤其是明清时期的笺纸,不仅能够满足作为书画载体的功能,还能够充当艺术文化传播的媒介,即笺纸、笺谱中所呈现的图像,既反映了文人阶层的书写礼仪和审美情趣,又兼具了画谱、金石图谱的作用。因此,笺纸本身不但是艺术文献的载体,亦是一种重要的艺术文献形式。晚明的制笺活动,继承了千百年以来潢纸中染色、砑光等技巧,并开创性地运用了饾版套印和拱花等印刷方法,最终以金陵《萝轩变古笺谱》和《十竹斋笺谱》宣告了笺纸图像时代的全面开启。这两部笺谱与同时代的其它墨谱、画谱和小说戏曲的插图相比,不仅尽情地展现了多彩的图像,还包括了浅浮雕式立体的花纹。大约在乾隆时期,出现了明清制笺史中的分界点,此后各地笺肆林立,而热衷于金石考据学问的清代文儒和城市自由职业书画家,纷纷投入到制笺活动中来,用笺纸以一化千的优势,广泛对外展示和交流艺术语言。逐渐北方京津地区以北京琉璃厂为中心,南方苏松地区以上海豫园为代表,出现了数百家南纸店与笺扇庄,此时笺肆、制笺主人、书画家、刻工和印工们,常常以笺肆为中心,不断笼络聚集、联谊造势,笺肆除了刻印各种画笺、代乞时人书画,甚至还设立画会、出版刊物,成为清末南、北画坛中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本文旨在从明清笺纸这一看似寻常、微观的视角,去探究同时期艺术史中尚未被整合的文献材料,或可互为补征、以答阙疑。

杨晓[7](2019)在《安顺屯堡“杨家将”地戏文本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杨家将”系列地戏文本是指在黔中安顺地区屯堡村落中村民艺人以小说《杨家将演义》以及民间流传的“杨家将”故事为蓝本进行编撰的地戏唱本。“杨家将”地戏文本是经过加工再创作的民间文学题材的衍变和发展。在笔者的田野调查中发现,现阶段出演“杨家将”系列地戏的村落较多,演出频率较高,且“杨家将”地戏文本属于多剧本的特殊情况。“杨家将”故事源远流长,没有被历史的长河冲淡,且在“杨家将”地戏文本中被赋予了“杨家将”传说中的思想,与屯堡人的世界观与家庭教育相符,在屯堡社区有很大的影响力。虽然学界对“杨家将”的研究较多,对地戏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的研究也明显增多,但“杨家将”地戏文本没有受到研究者的重视,缺乏详细系统完整的研究,与故事流传在民间举足轻重的地位不相符。本文从“杨家将”地戏文本入手,归纳了其生存现状、流传分布、主要情节、艺术形式等,探析“杨家将”地戏为何流传至今的原因,以及存在价值。通过对杨家将小说的研究,提出了其主要有两个流传版本,并分析了两个版本的不同。在此基础上,对“杨家将”地戏文本进行了剖析,将杨家将小说与“杨家将”地戏文本进行比较。最后,在对“杨家将”地戏文本进行充分解读和理论探讨之后,本文还专门就产生异同的原因以及其特殊的艺术形式以及文本价值进行研究。文章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整理相关研究现状,分析选题缘由;第二部分是“杨家将”地戏文本的概述,从其生存现状、流传分布、主要情节、演述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主要探析其流传至今的原因。第三部分是“杨家将”地戏文本与小说比较研究,从杨家将的传播入手,归纳现流传的两个杨家将小说版本,从内容上对其进行整理,从作者、创作目的、内容上进行分析,再将地戏文本与小说进行比较,找出继承与发展,着重探析发展的原因。第四部分是分析其特殊的艺术形式,从文艺美学角度赏析“杨家将”地戏文本的形式美和艺术美。第五部分是补充分析周边少数民族地戏的现状,以及在地戏进入非遗视野后的变化,突出“杨家将”地戏文本的价值。“杨家将”地戏文本流传至今,以《杨家将演义》小说以及民间流传的“杨家将”故事为蓝本再创作,在原有的故事情节框架上进行了取舍和增添,在内容上既有发展也有继承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情节、丰富了内容,体现了屯堡人的审美趣味,在屯堡社会中影响深远,经久不衰,历久弥新,无论是对其思想内容上深层理解,还是对其文本价值逐步挖掘,都值得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黑学静[8](2018)在《宋元以来契约文书量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民间历史文献受重视度的提高,大量的契约文书源源不断地被搜集、整理、刊布。作为近年来语言学研究方面新出现的一类研究材料,契约文书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很多以此为材料的研究成果不断推出,包括文字、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契约文书作为历代百姓进行买卖、典当、租赁等交易时的凭证,其丰富的交易对象及对财物的计量要求,使得契约文书涉及到诸多量词,但这方面系统的、专题性研究成果却寥寥无几,鉴于此,本文以宋元以来契约文书中的量词为研究对象,以静态描写、共时比较、定性分析等为研究方法,通过系统搜集,逐一解释、重点分析,将目前己出版的契约文书中所见量词作了一个全面考察,其中所含量词,有传世文献常用常见词,亦有仅见于契约文书的口语词、方言词。全文分上下两篇,共9章,涉及到的量词400多个。上篇为总论,包括1到4章,其中第1章为绪论,主要对契约文书、量词及契约文书量词三方面的研究作了历时梳理,通过对各研究成果的总结概括,凸显出契约文书量词研究的价值,具体包括四个方面:一有益于口语量词的进一步研究;二有益于方言量词的历时研究;三有益于汉语量词史的深入研究;四有益于传世文献材料的补证。第2章对量词语法特征及使用特点作了基本总结。量词的语法特征主要体现在词法和句法两个方面。词法方面主要体现在构词上,即在契约文书中利用“量+量”“量+名”“量+子”等方式创造了不少新词。句法方面体现在契约文书以“名+数+量”为优势结构,在其基础上产生了一些扩展格式,及量词与名词在双向选择框架中产生了一名多量和一量多名现象,其中一名多量的产生原因有历史继承、方音选择、典型特征、高频借用、明确语义、异形通用、同音替代等,一量多名的原因有原型范畴、经济原则等。这部分内容充分反映了数量结构的搭配组合能力。量词的使用特点主要体现在时代性、地域性、口语性、行业性、俗别性、多义性、临时性等七个方面。第3章是对契约文书中部分量词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进行了基本考察,具体从维度比、语法化及个化三个方面予以分析。通过该章的用例分析,以期验证并补充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第4章是对契约文书中存在的诸多讹误量词进行了举例性的校订,包括契约文书原件中的讹误、抄录件中讹误及契约文书研究文章中的讹误。基于对讹误量词的判定或校订,本文总结出三种校订讹误的方法,即文献查证法、契约比勘法、常识推断法。第5章至第9章,是本文的下篇,也是分论部分,具体诠释了不同类别或类型的量词。第5章对标准单位量词进行了全面梳理,出现在契约文书中的标准单位量词共136个,其中长度单位量词26个、地积单位量词13个、容量单位量词38个、重量单位量词28个、货币单位量词26个、比率类量词5个。第6、7章对契约文书中的自然单位量词进行了全面梳理,涉及到的量词共198个。根据称量对象的不同,将所有自然单位类量词分为15个小类,各小类涉及到的量词,田地类有11个、房屋类23个、坟墓类13个、山园类20个、综合类41个、人口类5个、酒食类4个、家畜类12个、墙门类8个、器具类13个、树木类15个、文书类13个、集会类5个、时间类6个、其它类9个。第8章对契约文书中的部分两两相对的音近义通或形近义通或音形相近混用的方言量词进行了考释,涉及到的量词共十组25个。除此部分外,文章中涉及到的其它方言量词都在其它章节的具体词条进行了说明。第9章是待考证量词的汇集,涉及到的词共34个,之所以专列一章,希冀今后作能作进一步的研究。契约文书作为植根于民间的文献,就像一座蕴含丰富的宝藏,其中语言学资源异常丰富,量词更是数量宏富,地域性、口语性特色鲜明,对契约文书量词的搜罗、疏解、分析,不仅填补了这类民间文献量词研究的不足,而且使很多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曾经活跃于民间百姓口头,如今湮没在历史故纸堆中的量词得以昭示,同时揭示了认知在名词转变为量词的过程中的促动作用及量词对认知语言学理论的验证、补充。

邹小帅[9](2017)在《由官到商:论清末《公司律》颁布前后的公司制度》文中提出现代公司制度按股份的大小确定话语权,政府的干预主要是监督,对于具体的运营介入的很少。但是在清末的中国社会,政府的社会话语权远远高于商人阶层,所以公司制度引入中国之后,政府除了监督之外还在其他各个层面进行引导和干预。因而,公司制度由不成熟逐渐演进到成熟,必然伴随着公权阶层话语权的变小和私权阶层话语权的扩大。在这个过程中,它们相互依存合作,同时也相互排斥抗争,可分两个层面的博弈。首先在公司制度层面,鸦片战争之后,官和商主要围绕着公司的经营权和利益分配进行博弈,形成了两种主要的公司形态: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官督商办中官和商的博弈比较简单,主要是围绕经营权。而官商合办比较复杂,因为它增加一个博弈主体——官僚股东。其次是在立法层面,政府颁布《公司律》对公司制度进行调整,但是漏洞百出,传统的观点认为《公司律》不完善的主要原因是时间仓促,立法技术有限。但是从官商博弈的角度去看,也能看出很多政府出于对商人防范的想法在条文中体现。随后在1909年商人也出台《商事调查案理由书》在法律层面表达自己的意志,争夺利益。本文分四章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第一章论述了鸦片战争后,公司制度引进到了中国,因为缺乏相应的法律,本国“公司”没有保障,在和外商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第二章论述了《公司律》颁布之前两种不成熟的公司形态。在“官督商办”模式中,政府的地位高于商人,处于引导监督的位置。在“官商合办”模式中,公权资本和私人资本基于股权公平竞争。虽然这两种模式都有预防官员侵犯商人利益的制度设计,但在实际运营中政府官员太过强势,侵犯商人权益无法避免。第三章论述了政府和商人在法律层面的博弈,《公司律》代表官方意志,因为对商人的防范和对商事习惯的忽视而漏洞百出。《调查案》则代表着商人的意志,在法律层面对政府发起了抗争。第四章论述了《公司律》颁布之后,商人的私权意识增强,当政府铁路国有的政令下达之后,商人不再依附政府,站在了政府的对立面围绕着经济利益进行博弈。

缪因知[10](2018)在《资产管理内部法律关系之定性:回顾与前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金融资产管理业进入了调整期。回顾历史路径,能对其未来发展作出更科学的判断。资产管理内部法律关系即委托人和管理人间的关系存在异化和不确定性是既有的市场环境下形成的主要问题,未必会由于监管整顿而轻易化解。管理人主动性独立性不足、二者之间关系的名不符实构成了资管业务的核心法律风险。纯粹规避监管的通道嵌套安排混淆了法律关系,可在现状下被重新定性为委托或在未来面向信托化改造。但很多具体资管内部关系的法律性质不宜被简单界定为信托或委托,以中间形态理解之亦不无道理。银监会证监会规章建构的规则体系虽然有意将资管关系塑造为信托,但也尊重现实,并未在各个方面强求。从证券举牌这一可谓试金石的领域之实践看,监管者曾允许特定委托人或投资顾问代替资管人履行举牌义务,但不豁免资管人的合规审查义务。资管人可能会让渡控制权给委托人,但不完全受委托人指令控制。这同样不是单纯的信托或委托定性所能涵盖。故在过渡期内可以适度尊重真实商事博弈中形成的资管关系。

二、CIETAC明断合资争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IETAC明断合资争议(论文提纲范文)

(2)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
    一、发展基础
    二、总体要求
    三、加快数字产业化,培育建设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
        (一)提升数字科技创新策源能力。
        (二)提升数字产业规模能级。
        (三)提升发展融合型新产业。
    四、推进产业数字化,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大力推进新智造。
        (二)全面推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三)着力发展智慧农业。
    五、突出数字化改革引领,提升治理数字化水平
        (一)提升高效善治的数字化治理能力。
        (二)构建包容审慎的数字治理体系。
        (三)打造合作共赢的开放发展格局。
    六、强化数字赋能,推进数据价值化
        (一)深化公共数据共享开放。
        (二)推进数据要素服务化应用。
        (三)强化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
    七、构建数字生态,激发主体创新活力
        (一)引进培育多层次数字人才。
        (二)打造雁阵型数字企业梯队。
        (三)培育数字经济新型组织模式。
        (四)提升高能级平台支撑能力。
    八、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石
        (一)全面升级网络基础设施。
        (二)部署领先的算力及新技术基础设施。
        (三)建设融合型智能化基础设施。
    九、组织保障措施

(3)广电媒体MCN的商业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现状与分析
        1.3.1 关于商业模式的研究综述
        1.3.2 关于广电媒体MCN的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广电媒体MCN的定位
    2.1 MCN市场竞争环境分析
        2.1.1 商业MCN发展概况
        2.1.2 从中央到地方广电MCN发展概况
        2.1.3 商业平台与广电媒体的正当性互嵌
    2.2 目标受众定位
        2.2.1 网络原住民:年轻受众
        2.2.2 数字新移民:中老年受众
    2.3 双重枢纽的角色定位
        2.3.1 连接广电媒体与互联网平台
        2.3.2 连接官方语境与网络语境
第三章 广电媒体MCN的内容生产
    3.1 培植头部IP,打造“1+N”矩阵体系
        3.1.1 头部主持人IP的选择与培植
        3.1.2 草根IP的选择与培植
        3.1.3 签约达人的法律风险提示与规避
    3.2 发挥地域特性,增强内容延展性
        3.2.1 借助职能相关性,进行跨地域系列创作
        3.2.2 细化地域内容分级,实现精准分发
    3.3 重建管理体制,提升生产效率
        3.3.1 变阶梯管理为一元中心制
        3.3.2 增强市场嗅觉,成立小而精的工作室
    3.4 融通科技资源,改善用户体验
        3.4.1 应用5G技术,内容场景多样化
        3.4.2 联通大小屏,内容信息精细化
第四章 广电媒体MCN的用户连接
    4.1 转变话语体系,拉近与用户距离
    4.2 增强互动,建立情感联结
    4.3 打通线上线下,提高用户参与度
    4.4 建立在地化社群,提高流量转存率
第五章 广电媒体MCN的变现路径
    5.1 直播带货变现路径
    5.2 定制短视频广告变现路径
    5.3 版权分账变现路径
    5.4 账号代运营变现路径
    5.5 活动策划与人员培训变现路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嘉靖“大倭寇”与北京的决策 ——以明代信息互动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相关研究综述
        1、明代倭寇研究回顾
        2、信息传播与倭寇问题
第一章 北京的大倭寇信息来源和途径
    第一节 官方公文系统
        一、官员的奏报方式
        二、公文的运行流程
    第二节 私人书信的往来与传播
        一、书信的往来
        二、私人书信的传播
    第三节 信息传播的途径
        一、公文传递途径——明代的驿递机构
        二、中央信息的下达——邸报
        三、其他方式的传播
    小结
第二章 北京的选择与嘉靖“大倭寇”的认识
    第一节 “大倭寇”前:从番寇、海寇到倭寇的转变
        一、番劫余姚谢氏引发的“倭寇”恐慌
        二、北京中央的认识
    第二节 嘉靖大倭寇时:沿海奸民、“倭寇”与北京的抉择
        一、江南的倭寇信息与传播
        二、北京的接收与选择
    小结
第三章 倭寇的信息互动与北京的御倭政策变迁
    第一节 闽浙的防御——巡抚的设立
    第二节 浙江巡抚的三次复设
        一、第一次复设巡视
        二、第二次复设巡抚
        三、第三次复设巡视
    第三节 浙福巡视、巡抚官员设置的两大争议
        一、巡视与巡抚的关系
        二、世宗皇帝的两次抉择
        三、福建巡抚问题
    小结
余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5)商务印书馆与中国近代史学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和意义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状况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商务印书馆成长环境及近代史学发展需求
    第一节 作为新式出版平台的有利环境
        一、新式学堂的兴起
        二、传统书业的没落
        三、上海地区优越的人文地理条件
    第二节 近代史学发展的客观因素
        一、历史叙事方式的改变
        二、商务印书馆新编历史教科书的有效实践
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籍出版与近代史学发展
    第一节 早期史籍出版意识的变化
        一、出版史籍的殷鉴救亡意识
        二、自觉保存古代史学成果的意识
    第二节 商务印书馆史籍出版双轨及其史学价值
        一、张元济的史籍出版道路及其史学价值
        二、王云五的史籍出版道路及其史学价值
        三、商务印书馆出版史籍与史家反馈互动
第三章 中西交汇下历史类书籍出版与近代史学发展
    第一节 商务印书馆外国史着作出版的不断成熟
    第二节 商务印书馆人物传记出版上新的突破
        一、《少年丛书》及其史学价值
        二、《中国史学丛书》及其史学价值
    第三节 何炳松与商务印书馆历史类书籍的出版
        一、何炳松重视西洋史学着述的出版方向
        二、何炳松主编《史地小丛书》及其史学价值
第四章 分科分工下的历史类书籍出版与近代史学发展
    第一节 《中国文化史丛书》及其史学价值
        一、出版《中国文化史丛书》的史学酝酿
        二、《中国文化史丛书》的组稿与来源
        三、《中国文化史丛书》史学价值及意义
    第二节 “大学丛书”及其史学价值
        一、出版“大学丛书”的前期酝酿
        二、“大学丛书”中历史类书籍质量的两重保证
        三、“大学丛书”中历史类书籍的高质量
        四、“大学丛书”的史学意义
第五章 杂志、工具书的出版及其史学贡献
    第一节 《东方杂志》及其史学价值
        一、史学史及史学方法研究类成果
        二、中国史研究类成果
        三、世界史研究类及其他成果
        四、《东方杂志》的史学意义
    第二节 出版工具书及其史学价值
        一、《中国人名大辞典》及其史学价值
        二、《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及其史学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6)明清笺纸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明清笺纸图像的文献叙事结构
    二、明清笺纸的相关概念与研究方法
    三、明清笺纸的研究价值及文献综述
第一章 明清制笺史发展概略
    第一节 明代砑光笺的转变
        一、宋元砑光笺至晚明的转变
        二、传自宣德宫笺的松江谈笺
    第二节 晚明江南制笺业的繁荣
        一、苏笺与吴门张氏
        二、金陵萝轩变古与十竹斋穷工极变
    第三节 清代笺纸的适时性与多样化
        一、李渔的芥子园名笺
        二、清宗室怡亲王府制角花笺
        三、嘉兴“山静居图皆金阁造”笺纸
    第四节 清末南、北两大制笺中心的形成
        一、京津地区的南纸店
        二、苏松地区的笺扇庄
        三、其它地区的制笺业发展
第二章 明清制笺主体及笺纸的谱系
    第一节 制笺主人及其制笺室名、堂号
        一、制笺主人的创作意图
        二、笺纸的行市和价格
        三、明清制笺的室名、堂号
    第二节 笺纸的类目及其图像系统
        一、制笺的选题与分类
        二、制笺选题的图像来源
        三、屠隆《笺纸铭》与方于鲁《方氏墨谱》
    第三节 画稿、刻印技艺对笺纸图像的表达
        一、画稿优劣决定了笺纸的品第高下
        二、刻印的巧拙关系着制笺的成败
    第四节 传教士与明末丘比特之笺
        一、西方图像的传播与融入
        二、笺纸传播天主图像的契机
    第五节 文人士大夫私家制笺的流行
        一、文士私家笺纸别于笺肆
        二、闺阁、女史、侍婢制笺
第三章 明清文士用笺的审美趣味
    第一节 明清文士书仪注重用笺
        一、明代拜帖盛行副启为要
        二、明末徽州人创制的题头画
        三、文人用笺的审美要求
    第二节 金石博古笺的赏玩与考据
        一、朴学影响下的清代金石考据学
        二、名物训诂、博而好古的金石派制笺
        三、清代金石博古笺题材的多样性
        四、金石博古笺与金石学研究
    第三节 从笺纸风尚看明清文士的经世思想
        一、晚明笺纸图像中呈现的“道德经世”
        二、清代“经世致用”思想下制笺的发展
    第四节 明清名人用笺与尺牍、手札的鉴定
        一、笺纸的翻版与仿造
        二、笺纸的署年与纪年
        三、笺纸与名人尺牍、手札的鉴定
第四章 明清画笺与绘画艺术
    第一节 明清画笺与笺谱、画谱
        一、画谱出类者可以入笺
        二、辑笺成谱亦可视作画谱
    第二节 苏杭嘉地区“诗画笺”的兴起
        一、源于笺谱画诗的诗画笺
        二、诗画谱对诗画笺的影响
        三、画笺比画谱更加广为流传
    第三节 技艺相交的拱花与?画
    第四节 画笺促进文人画的传播与发展
        一、制笺主人临写的名家笔意
        二、从历代画作中寻找制笺选题
        三、嘱托当世名家为制笺画稿
第五章 制笺中心与南、北方画坛
    第一节 清末京津地区南纸店与京津画派
        一、秉承传统、兼通海西的京津南纸店
        二、北方南纸店与京津画派的发展
    第二节 清末苏松地区的笺扇庄与海上画派
        一、开埠后商业文化中的笺扇庄
        二、南方笺扇庄与海上画派的崛起
    第三节 南纸店、笺扇庄与早期美术社团
        一、以笺肆为中心的书画家群体
        二、由笺肆向现代商业画会的转变
结语
附表:明清(民国)时期制笺之室名、堂号一览表及图录刊载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7)安顺屯堡“杨家将”地戏文本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版本概述
        (一)地戏与地戏文本
        (二)版本概述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地戏文本研究现状
        (二)杨家将小说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目的意义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一章 “杨家将”地戏文本概述
    一、“杨家将”地戏文本生存现状
        (一)地戏概况
        (二)“杨家将”地戏文本概况
    二、“杨家将”地戏文本概念限定与流传分布
        (一)“杨家将”地戏文本概念限定
        (二)“杨家将”地戏文本流传分布
    三、“杨家将”地戏文本主要情节与演述形式
        (一)“杨家将”地戏文本的主要情节
        (二)“杨家将”地戏文本的演述形式
    小结
第二章 “杨家将”地戏文本与小说《杨家将演义》比较研究
    一、“杨家将”的传播
    二、“杨家将”小说的两个版本
        (一)小说内容
        (二)版本分析
    三、“杨家将”地戏文本的继承与发展
        (一)地戏文本对杨家将小说的继承
        (二)地戏文本对杨家将小说的发展
    四、“杨家将”地戏文本继承发展原因
        (一)屯堡人的价值取向
        (二)屯堡人的审美风格
        (三)屯堡人的娱乐体验
        (四)屯堡人的道德标准
        (五)屯堡人的仪式功能
    小结
第三章 “杨家将”地戏文本艺术形式
    一、特殊的唱本结构
    二、扁平的人物形象
    三、独特的转折方式
    四、善用比喻和数字
    五、适当裁剪与增加
    六、特别的表演形式
    小结
第四章 非遗视野下的“杨家将”地戏文本
    一、特殊的少数民族地戏
    二、非遗视野下保护现状
    三、“杨家将”地戏文本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

(8)宋元以来契约文书量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凡例
上篇 总论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概况
        1.1.1 契约文书研究
        1.1.2 汉语量词研究
        1.1.3 契约文书量词研究
        1.1.4 本文研究对象
        1.2 研究价值
        1.2.1 有益于口语量词的进一步研究
        1.2.2 有益于方言量词的进一步研究
        1.2.3 有益于汉语量词史的深入研究
        1.2.4 有益于部分传世文献材料的补正
        1.3 研究材料
        1.4 研究理论及方法
        1.4.1 研究理论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契约文书量词的语法特征及使用特点
        2.1 契约文书量词的语法特征
        2.1.1 词法方面
        2.1.2 句法功能方面
        2.1.3 句法组合方面
        2.2 契约文书量词的使用特点
        2.2.1 时代性
        2.2.2 地域性
        2.2.3 行业性
        2.2.4 口语性
        2.2.5 俗别性
        2.2.6 多义性
        2.2.7 临时性
    第3章 契约文书中一部分量词的认知考察
        3.1 维度比
        3.1.1 条形
        3.1.2 方形
        3.1.3 球形
        3.2 语法化
        3.2.1 语义迁移
        3.2.2 语义泛化
        3.3 个化
    第4章 契约文书量词讹误的判定与校订
        4.1 原件中的讹误
        4.1.1 音近致误
        4.1.2 形近致误
        4.2 迻录件中的讹误
        4.2.1 无心之误
        4.2.2 有意之误
        4.3 研究文章中的讹误
        4.4 量词讹误的判定与校订方法
        4.4.1 文献查证法
        4.4.2 契约比勘法
        4.4.3 常识推断法
下篇 分论
    第5章 契约文书标准单位量词
        5.1 长度单位量词
        5.2 地积单位量词
        5.3 容量单位量词
        5.4 重量单位量词
        5.5 货币单位量词
        5.6 比率类量词
    第6章 契约文书自然单位量词(上)
        6.1 田地类
        6.2 房屋类
        6.3 坟墓类
        6.4 山园类
        6.5 综合类
    第7章 契约文书自然单位量词(下)
        7.1 人口类
        7.2 酒食类
        7.3 家畜类
        7.4 墙门类
        7.5 器具类
        7.6 树木类
        7.7 文书类
        7.8 集会类
        7.9 时间类
        7.10 其它类
    第8章 契约文书中部分方言量词辨析
        8.1 工/弓
        8.2 带/代
        8.3 抱/朴
        8.4 把/挑
        8.5 手/拜/(?)/(?)
        8.6 稨/边
        8.7 籽/子
        8.8 榜/栳
        8.9 榻/台/踏/塔
        8.10 进/落/向
    第9章 待考证量词举例
结语
引用及参考文献
附录·本文量词索引
致谢
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9)由官到商:论清末《公司律》颁布前后的公司制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起因
    (二)研究综述
    (三)方法论
一 公司制度在中国的兴起
    (一)公司制度的引入
    (二)公司制度引入后引发的矛盾
    本章小结
二 《公司律》颁布前的公司雏形
    (一)官督商办公司
    (二)官商合办公司
    本章小结
三 公司制度的立法博弈
    (一)政府的立法尝试
    (二)商人的立法抗争
    本章小结
四 《公司律》颁布之后的官商对立——以“四川铁路公司”为中心
    (一)铁路公司的官商合作
    (二)铁路公司的官商对立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10)资产管理内部法律关系之定性:回顾与前瞻(论文提纲范文)

一、选题价值与写作说明
二、资管内部法律关系的异化和核心法律风险
    (一) 资产管理的定义
    (二) 资管内部法律关系的异化和核心法律风险
三、资管内部法律关系之定性备选方案:信托说、委托说与中间道路
    1.信托说:美好而难求
    2.委托说:风险重重
    3.中间道路的可能性
四、银证监管规章对资管内部法律关系的形塑
    (一) 银监会规章体系:信托投资顾问的暧昧地位
    (二) 证监会规章体系
        1. 对信托关系构建的初步成文化尝试
        2. 证监会的去通道化努力:完全被动的资管人应重归委托代理人
五、从证券举牌与监管实践看资管内部法律关系的定性
    (一) 实践中的举牌义务人模式分析
        1. 管理人承担举牌义务
        2. 投资顾问
        3. 劣后级投资者/委托人
    (二) 举牌主体中的“实质高于形式”原则
    (三) 信托与委托之间:证券资管产品中的特殊法律关系
六、结论:尊重现实市场和法律框架下的资管关系中间形态

四、CIETAC明断合资争议(论文参考文献)

  • [1]彗星寂灭——穆时英的最后八年(1933—1940)[J]. 孔刘辉. 新文学史料, 2021(04)
  • [2]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J].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浙江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1(Z9)
  • [3]广电媒体MCN的商业模式研究[D]. 赵云鹤. 河北大学, 2021
  • [4]嘉靖“大倭寇”与北京的决策 ——以明代信息互动为中心[D]. 吴小漫.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5]商务印书馆与中国近代史学发展[D]. 方啸天. 扬州大学, 2019(02)
  • [6]明清笺纸研究[D]. 王宇. 南京艺术学院, 2019(01)
  • [7]安顺屯堡“杨家将”地戏文本研究[D]. 杨晓. 贵州民族大学, 2019(08)
  • [8]宋元以来契约文书量词研究[D]. 黑学静. 陕西师范大学, 2018(11)
  • [9]由官到商:论清末《公司律》颁布前后的公司制度[D]. 邹小帅. 华中科技大学, 2017(04)
  • [10]资产管理内部法律关系之定性:回顾与前瞻[J]. 缪因知. 法学家, 2018(03)

标签:;  ;  

贸仲委澄清合资纠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