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潜射弹道导弹

法国潜射弹道导弹

一、法国潜射弹道导弹(论文文献综述)

林朋[1](2021)在《国外弹道导弹发展动向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弹道导弹在各国国家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各国根据国情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美俄等强国不断推进现有型号的升级换代,同时大力发展新型高超声速型号,力求保持战略优势。英法等国重点保持和提升现役潜射型号的战术技术性能。其他相关国家重在提升射程、填补空白,同时跟进高超声速技术研究。

王瑞臣,杨海波,孙东平[2](2021)在《潜射导弹发射方式综述》文中研究表明潜射导弹的发射方式从水面发射到水下发射,水下发射方式从水平发射、倾斜发射到垂直发射,这是技术发展的必然;潜射弹道导弹水面发射重回视野,这是核作战使用的要求。对潜射导弹每种发射方式进行了分析、归纳并举例说明,结合未来作战需求,总结指出潜射导弹发射方式的发展趋势。

李张兵[3](2021)在《自主与借重:撒切尔时期英国核威慑力量建设政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979—1990年撒切尔执政之时,英国新一代核威慑力量建设处于谋划与决策的阶段。20世纪70年代苏联核武器的数量及质量,与美国的差距基本拉平,达到战略平衡的相互牵制状态。苏联在战术核力量及常规军事力量方面,对欧洲地区形成的优势,加剧了保守党的战略忧虑。70年代中后期,工党内部对于核战略的态度出现分歧,左翼力量激烈反对拥有核武器,而中、右翼力量坚持要维系英国现有核威慑能力。威尔逊—卡拉汉政府为凝聚工党团结,避免党内核理念分歧公开化,一方面不再过于强调英国核威慑的价值,承诺不对现有核威慑力量进行升级换代,另一方面秘密推进对现役“北极星”导弹弹头系统的改进,并尝试从美国购买新型海基潜射弹道导弹。向来支持英国维持先进核威慑力量的保守党,对工党政府核力量建设政策的“保守性”表达不满。20世纪60年代中期,英国开始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导弹改进项目,直至70年代工党政府执政时,该项目名为“食用马肉”计划。70年代末,该项目虽取得一定进展,但投入经费投入远超预期,在客观上削弱了刚刚执政的撒切尔政府独自研制新型导弹的信心。因此,美苏战略态势变化,工党政府消极的核力量建设政策,独自研制导弹导致的费用剧增,深刻地影响着撒切尔政府对新型核威慑力量建设的决策。撒切尔政府时期,英国核威慑力量发展处于代际更替的过渡期。替代现役“北极星”潜射导弹系统,独立规划新的核威慑力量,被提上议事日程。在规划“北极星”导弹替代之际,撒切尔政府对于未来英国核威慑力量建设拥有多重方案。经过利弊权衡,采用潜射弹道导弹的核威慑力量建设方案,被认为最符合国家利益。美国“三叉戟Ⅰ”型C4导弹是当时性能先进并在美海军服役的潜射导弹,撒切尔政府凭借英美特殊同盟关系,秘密与美国卡特政府达成C4导弹的军售协议。里根政府时期,基于未来经济成本、军事战略以及英美关系等因素,撒切尔政府决定放弃C4导弹而转向购买“三叉戟Ⅱ”型D5导弹。英国核威慑力量建设的现代化政策,一方面体现为独立规划“北极星”导弹替代方案,防止英国在英美核合作中被边缘化,确保英国继续拥有宝贵的战略性核资源,巩固英国的战略地位与大国形象;另一方面体现为,寻求从美国购买先进的“三叉戟Ⅱ”型D5导弹,将增强英国应对苏联核威胁的能力,提升英国在北约体系中的地位,不过这也撕裂了英国社会的安全共识。撒切尔政府在制定核威慑力量建设政策时,通过权衡利弊、试图以最小投入获得最佳收益,达到成本优化目标。对于未来核威慑力量建设,撒切尔政府根据国家利益需要,秉持适度而有效的原则,独立自主地进行谋划。在“三叉戟”导弹军售价格上英美展开了激烈博弈,撒切尔政府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从美国购买“三叉戟”导弹。撒切尔政府替代“北极星”核威慑力量的途径,主要是寻求与他国的合作,但英国无论与法国进行战略武器合作,还是与美国进行战略武器合作,都会产生风险成本。为把风险成本降至最低,在战略武器合作方面,英国最终选择美国而非法国。英国核威慑力量建设的成本优化政策,一方面体现为建设适度有效的核威慑力量,以拥有核威慑的有效性为前提,自主决策并未盲目地求大贪多;另一方面体现为,借助外力以最小经济成本与风险成本,从美国购买“三叉戟”导弹,获得很高的性价比。对于国际核军控谈判,撒切尔政府一方面积极支持美苏两个核大国进行双边会谈,促使两国削减核武器的数量规模,另一方面坚决扞卫自身核武器的临界数量,不愿跨过弃核门槛。英国核威慑力量建设的军控规避政策,体现为撒切尔政府基于现实主义的立场,坚决反对英国单边核裁军,这符合英国国家利益,确保了英国新一代核威慑力量发展的继续推进,也为英国拒绝加入美苏核军控谈判显示了决心。同时,撒切尔政府在无条件参与核军控和拒绝核军控之间,寻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即有前提条件地参与国际核军控,在美苏大规模削减核武器之前,英国坚持维系最低限度的独立核威慑地位。这有利于塑造英国支持军控的国家形象,也能避免英国核力量成为美苏核军控谈判的筹码。自主与借重是撒切尔政府核威慑力量建设政策的基本特征,既体现于该政策蕴含的内容,也体现于该政策制定的过程。一方面,撒切尔政府坚持核威慑力量建设政策制定的独立自主地位,使核威慑力量政策享有优先发展地位,既避免反对党对英国核威慑力量建设政策造成冲击,又警惕美国对英国核威慑力量建设独立性的潜在影响。另一方面,撒切尔政府利用美苏冷战的矛盾,借助或平衡美、苏这两大因素,帮助英国核威慑力量的提升,把苏联威胁作为制定核威慑力量建设政策的正当性借口,以反苏作为英国核威慑力量更新换代的动力,把迎合美国外交作为核威慑力量建设政策的保障,以联美作为英国核威慑力量提升发展的后盾,在此过程中英国争取北约的欧洲国家对核威慑力量建设政策予以支持,为反苏联美创造有利的政治氛围。综合而言,撒切尔政府立足于核威慑的防务战略,独立自主地谋划新型核威慑力量,要不要现代化核威慑力量,如何建设现代化的核威慑力量,以及怎样摆脱美苏核裁军谈判对英国核威慑力量的影响,皆成为政府始终考虑的核心问题。在撒切尔政府谋划新型核威慑力量建设时,美国毫无顾忌地支持英国,是基于自身国家利益需要,对苏联进行权力均衡、威胁均衡与利益均衡的举措;撒切尔政府在进行新型核威慑力量建设时,成功地运用自主与借重的发展路径,既坚持独立自主,又能获得美国支持,源于英美两国在深刻认知与有效化解各自的联盟困境中,寻找到了彼此都能接受的契合点。这就是,美国愿意对英国在自主基础上进行有限支持,英国在对美国进行适度妥协基础上保持独立地位。

刘晓伟,马宇,李筠,袁湘江[4](2021)在《2020年国外潜艇装备发展综述》文中研究表明潜艇作为重要的水下战装备,在世界各国海军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2020年,世界各国按照国家需求与规划,积极推进自身潜艇装备发展建设。美国全方位推进核潜艇发展,俄罗斯重点发展弹道核潜艇并持续发展多种潜艇力量,欧洲诸国稳步推进自身潜艇装备更新换代,亚太周边国家则积极发展潜艇力量。梳理了美国、俄罗斯、欧洲和亚太周边国家潜艇装备力量发展,总结了发展态势与趋势。

凌云[5](2019)在《印度海基核威慑力量正在崛起》文中研究说明2018年8月12日,印度首艘国产核潜艇"歼敌者"号(INS Arihant)在海面下20米处成功发射了K-15潜射弹道导弹,初步形成"弹艇合一"作战能力,同时也标志着印度继美、俄、英、法、中,成为第6个拥有海基核威慑力量的国家。2018年11月,印度总统莫迪宣布,"歼敌者"号核潜艇携带弹道导弹完成了首次"威慑巡航",巡航时间超过1个月,加上"大地""烈

汉斯·克里斯滕森,马修·麦克金森,朱利江[6](2018)在《核武库:当前的发展、趋势与能力》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核力量的结构、核能力的演变、核力量现代化计划和核战争的规划与实施等方面审视了全球核武库可能带来的巨大破坏力,并介绍了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巴基斯坦、印度、以色列和朝鲜这九个国家具体的核力量数据。本文还对使用核武器而导致局势升级的情形进行了假设,涉及到可能出现的放射性尘埃的扩散。如今,距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爆炸已逾70年,距冷战的结束也已25年,而核军备控制与裁军的国际进程却几近停滞,有关国家更是将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了实现核库存现代化并无限期地维持大规模的核库存上。这对人类的健康、民间社会以及环境构成持续且严重的威胁。

张耀,王永海,王菁华,李漫红,王立研,路瑞敏[7](2018)在《国外现役潜射弹道导弹技术性能综述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世界各国现役潜射弹道导弹综合技术性能进行了梳理,归纳了当下各国潜射弹道导弹的主要技术发展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值得关注和思考的技术发展方向,并对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的讨论。

王继泽[8](2018)在《美苏限制战略武器谈判博弈研究》文中认为二战后,美苏由战时盟友转变为竞争对手,在战略武器领域展开了激烈竞赛;不仅给国家发展造成负担,还加剧了两个阵营的敌对,危机频频出现。在危机严重性不断提升的同时,美苏意识到双方的战略力量都达到了“相互确保摧毁”的大体均衡;为稳定战略关系,两国就战略武器开展谈判,达成多项军控协议,构成了限制战略武器谈判/会谈(SALT)的背景。限制战略武器会谈是美苏在1969年至1979年间开展的系列谈判,旨在达成限制双方战略武器。经过外交折冲,美苏同意启动限制战略武器会谈,但在界定谈判范围、确定核查方式、设定数量质量限制等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分歧,并展开了激烈博弈。虽然在会谈中双方均做出了或多或少的妥协,且达成了一定共识,但美苏并不满足于战略均衡的状态,两国在军备控制领域博弈的同时还在谈判桌后开展着激烈的军备竞赛。核军备控制与核军备竞赛是一组对立统一的矛盾,两者都服从并服务于美苏整体战略;而限制战略武器会谈作为美苏实现国家整体战略的重要工具,其最终目标的失败有其内在必然性。限制战略武器会谈历时近十年,其后美苏(俄)两国也进行了相关后续谈判;可以说会谈不仅构成了美苏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展现了冷战中美苏整体战略的清晰脉络,并为美苏(及冷战后的俄罗斯)开展后续核军控谈判提供了可遵循的路径模式。

张亚静[9](2018)在《水下发射动力学分析与缓冲减振设计》文中指出弹体水下发射会产生巨大的冲击载荷作用在发射筒内壁,引起发射装置的剧烈振动,对发射装置及未发射弹体的结构强度和安全产生重大影响。连射时,前面弹体发射引起的振动余响应会叠加,影响后续弹体发射的精度和可靠性,严重削弱水下打击能力和作战威力。对水下发射引起的冲击响应进行计算分析和控制是水下发射动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具有重要国防意义。本文研究难点在于,水下连射时,随着弹体出筒、海水涌入、纵向减振器锁死及发射载荷陆续作用在发射装置上,系统的质量、模型结构、刚度及外载荷都发生变化,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时变过程,涉及冲击载荷下复杂系统的动力学建模及分析、冲击响应求解和缓冲减振优化等。本论文以具有连续发射能力的水下通用发射平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水下连射时的动力学问题和缓冲减振优化设计。首先,建立通用发射平台各工况结构系统和流-固耦合系统有限元模型,得到其固有振动特性和动态特性;然后,对弹体出筒过程的瞬态冲击载荷仿真求解,采用有限元显式动态分析法得到每个弹体发射后系统的冲击响应及特性;接着,考虑水下连射时的振动叠加和时变非线性效应,提出基于模态综合的子结构法,建立三维复杂弹性耦合的水下连射机理模型,采用状态空间法进行时域求解,通过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对比验证机理模型的有效性;最后,提出水下发射缓冲减振优化方法,从通用发射平台横向适配器内减振环位置和纵向减振器刚度阻尼参数优化两方面出发,对通用发射平台水下发射缓冲减振进行研究和优化设计。研究表明,通用发射平台不同工况下的固有振动特性与弹体和水体的不同组合有关,其弯曲振型较多,对横向激励更敏感,艇体振动环境下系统对发射筒的模态比较敏感;通用发射平台受到弹体发射时的瞬态冲击载荷时,产生的主要应力和应变集中在受冲击区域,随着弹体发射,纵向减振器相继锁死,系统冲击响应衰减幅度减小;与有限元软件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本文建立的水下连射机理模型的有效性;对通用发射平台的缓冲减振优化结果表明,通用发射平台增加一个横向适配器或调整下横向适配器的位置有明显缓冲减振效果,纵向减振器刚度为初始刚度的0.64-3.7倍,阻尼系数为初始刚度的0.004-0.007倍时,减振器具有较好的综合减振性能,该结论可为复杂水下垂直发射装置的结构设计和缓冲减振提供明确指导方向。本文对水下发射进行动力学分析和缓冲减振优化,提出的水下连射机理模型是本文重要创新,该模型不仅可对复杂垂直发射装置进行动力学建模,还可考虑连射过程的振动叠加和时变非线性效应,研究水下连射整个时间历程的动力学特性及响应。同时,该方法在参数讨论时灵活性大,计算效率高,可作为高效分析手段有效指导水下发射的结构设计和缓冲减振优化。

周伟,李毅[10](2016)在《2015年世界核武器及其技术发展综述》文中指出2015年,尽管伊朗核问题取得历史性成果,伊朗承诺不发展核武器,但无论是核武器大国、发展中核武器国家,还是其他核门槛国家,都继续开展核武器及其运载平台、相关技术的开发、试验工作。世界现役核武器性能得以持续改进,新型核武器相关计划取得较大进展,有关国家核武器体系结构进一步强化并趋于完善。

二、法国潜射弹道导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法国潜射弹道导弹(论文提纲范文)

(1)国外弹道导弹发展动向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美国发展动向
俄罗斯发展动向
法国发展动向
英国发展动向
印度发展动向
伊朗发展动向
朝鲜发展动向

(3)自主与借重:撒切尔时期英国核威慑力量建设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框架与内容
    四、研究资料与方法
    五、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英国核威慑力量建设政策的形成背景
    第一节 保守党对苏联核力量发展的担忧
        一、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核力量的发展
        二、美苏战略核均势的形成
        三、英国对核均衡的反应
    第二节 工党政府的双重核立场
        一、工党核理念的转变
        二、工党政府的核政策
        三、保守党的不满
    第三节 “食用马肉”计划的实施及困境
        一、核威慑与“莫斯科准则”
        二、“食用马肉”计划的起源
        三、“食用马肉”计划的发展及困境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英国核威慑力量建设的现代化政策
    第一节 “北极星”导弹替代方案的独立规划
        一、“北极星”导弹被替代的原因
        二、替代方案的多重选择与利弊权衡
        三、替代方案独立规划的缘由及意义
    第二节 “三叉戟Ⅰ”型导弹的秘密求购
        一、“三叉戟Ⅰ”型导弹军售意愿的达成
        二、“三叉戟Ⅰ”型导弹军售协议的分歧
        三、“三叉戟Ⅰ”型导弹军售的特点
    第三节 “三叉戟Ⅱ”型导弹的适时跟进
        一、英国与“三叉戟Ⅱ”型导弹
        二、英国跟进“三叉戟Ⅱ”型导弹的原因及特点
        三、“三叉戟Ⅱ”型导弹军售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英国核威慑力量建设的成本优化政策
    第一节 适度有效的核威慑力量
        一、适度的核威慑力量
        二、有效的核威慑力量
        三、适度而有效的原因
    第二节 “三叉戟”导弹的优价售卖
        一、美国“三叉戟”导弹的售价
        二、英国对“三叉戟”导弹的议价
        三、高效费比的“三叉戟”导弹军售
    第三节 核威慑力量合作的风险成本
        一、英法核威慑力量合作的收益与风险
        二、英美核威慑力量合作的收益与风险
        三、核威慑力量合作的取舍及其影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英国核威慑力量建设的军控规避政策
    第一节 单边核裁军的拒绝
        一、工党与单边核裁军
        二、撒切尔政府对单边核裁军的抵制
        三、拒绝单边核裁军的原因及影响
    第二节 国际核军控的有条件参与
        一、对美苏核军控谈判的支持
        二、有前提条件地参与核军控
        三、国家军控形象的塑造
    第三节 最低限度的独立核威慑
        一、国际核军控暂时的游离
        二、最低限度核威慑的坚持
        三、避免核力量成为美苏谈判筹码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英国核威慑力量建设政策制定过程的特色
    第一节 核威慑力量建设的优先性
        一、核威慑力量的优先发展
        二、核威慑力量优先发展的缘由
    第二节 以苏联威胁论作为借口
        一、核威慑力量建设政策与苏联威胁
        二、核威慑力量建设政策的反苏缘由
    第三节 对美国外交的迎合
        一、核威慑力量建设政策与英国对美外交
        二、英国迎合美国外交的缘由
    第四节 欧洲盟友对英核政策的支持
        一、欧洲盟友对英国核政策的态度转变
        二、欧洲盟友支持英国核政策的原因
    本章小结
结语
    一、核威慑理论视角下的考察
    二、联盟困境理论框架下的分析
    三、现实主义平衡理论视域下的解读
参考文献
后记

(4)2020年国外潜艇装备发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美国全方位推进核潜艇发展
    1.1大力推进弹道导弹核潜艇装备建设
    1.2逐步加强攻击型核潜艇装备建设
    1.3潜载武器及其他
2俄罗斯重点发展弹道核潜艇,并行发展多种潜艇装备,确保水下舰队的战斗效能
    2.1加速列装北风之神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2.2稳步推进战术性攻击型核潜艇装备发展
    2.3持续列装特种核潜艇,突出不对称打击能力
    2.4继续列装常规动力攻击性潜艇
    2.5潜载武器及其他
3欧洲稳步推进潜艇装备更新与发展
4亚太周边国家积极发展潜艇力量
    4.1印度核、常规潜艇力量并行发展
    4.2日本重点发展锂电池动力潜艇
    4.3韩国继续装备常规动力弹道导弹潜艇
    4.4缅甸加入潜艇俱乐部
5 2020年世界潜艇装备发展态势与趋势
6结束语

(5)印度海基核威慑力量正在崛起(论文提纲范文)

印度高度重视核力量的建设
印度海基核力量建设取得多项重要进展
    核弹头数量逐年扩大
    持续推进多个型号潜深弹道导弹发展
    多措并举推动战略核潜艇发展
结束语

(7)国外现役潜射弹道导弹技术性能综述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国外主要潜射弹道导弹技术性能概览与分析
    1.1 增加导弹射程
    1.2 增强助推段导弹的突防能力
    1.3 提升打击精度
2 思考与启示
    2.1 发动机技术
    2.2 复合材料技术
    2.3 精确制导技术
    2.4 小结
3 结束语

(8)美苏限制战略武器谈判博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缘由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写作思路与创新
第二章 美苏启动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背景及战略考虑
    2.1 美苏启动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背景
        2.1.1 会谈的政治基础:古巴导弹危机美苏关系缓和及达成多项军控协议
        2.1.2 苏联战略核力量大跃升,美国有必要通过会谈进行遏制
        2.1.3 苏联有必要限制美国研发先进核技术
    2.2 美国对启动战略武器会谈的战略考虑
        2.2.1 谋求通过会谈达成美苏战略稳定,缓和与苏联的关系
        2.2.2 以会谈满足西欧盟国缓和与苏联关系的愿望
        2.2.3 通过举行限制战略武器会谈摆脱越南战争泥潭
    2.3 苏联对举行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战略考虑
        2.3.1 通过会谈减轻经济压力
        2.3.2 以会谈减轻社会主义阵营分化带来的压力
        2.3.3 通过会谈与美国达成战略稳定
    2.4 美苏启动限制战略武器会谈
        2.4.1 美苏启动会谈的外交折冲
        2.4.2 美苏启动会谈的博弈策略与手段
第三章 会谈中美苏围绕战略武器界定与核查的博弈
    3.1 美苏在战略武器界定方面的博弈
        3.1.1 美苏在战略武器界定方面的分歧与外交折冲
        3.1.2 美苏围绕战略进攻性武器和战略防御性武器关联性问题的博弈
    3.2 美苏围绕核查问题的博弈
        3.2.1 核查对限制战略武器的重要意义
        3.2.2 美苏围绕现地核查的博弈
        3.2.3 美苏在加密核查问题上的博弈
第四章 美苏围绕反弹道导弹系统问题的博弈
    4.1 美苏反弹道导弹系统争议的缘起
        4.1.1 美苏在反导系统发展方面的竞赛
        4.1.2 美国国内对发展反弹道导弹的争议
        4.1.3 反弹道导弹技术的进步对战略稳定构成挑战
    4.2 会谈中美苏在反导系统问题上的激烈博弈
        4.2.1 美国提议限制反导系统与苏联的反击
        4.2.2 苏联态度的逆转与美苏博弈进程
        4.2.3 美苏在反导系统问题上的博弈成果
第五章 美苏在分导式多弹头导弹问题上的博弈
    5.1 分导式多弹头技术的发展及其战略后果
        5.1.1 应对苏联发展反导系统:美国推动分导式多弹头技术研发
        5.1.2 苏联追赶美国发展分导式多弹头技术
    5.2 会谈中美苏围绕分导式多弹头问题的博弈
        5.2.1 美苏在分导式多弹头上的立场
        5.2.2 限制发展分导式多弹头提议的搁置
        5.2.3 尼克松政府在限制分导式多弹头技术发展上的再次努力
        5.2.4 美苏在限制分导式多弹头问题上的妥协
第六章 会谈中美苏在战略核武器数量与质量上的博弈
    6.1 限制数量的博弈
        6.1.1 战略核武器数量博弈的焦点:潜射弹道导弹及战略核潜艇
        6.1.2 会谈中美苏限制战略核武器数量的博弈
    6.2 美苏由限制数量的博弈到关注质量的博弈
        6.2.1 在逆火式战略轰炸机问题上的博弈
        6.2.2 在巡航导弹问题上的博弈
        6.2.3 在新型导弹问题上的博弈
第七章 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失败
    7.1 美苏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阶段性成果及其局限性
        7.1.1 美苏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阶段性成果
        7.1.2 阶段性成果的局限性
    7.2 战略态势变化与美国国会拒绝批准第二阶段协议
        7.2.1 会谈启动后美苏战略力量对比的变化
        7.2.2 苏联扩张对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影响
        7.2.3 美国对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反思
        7.2.4 美国国内及西欧盟友反对会谈的压力增大
    7.3 限制战略武器会谈无法完全达成限制军备竞赛的目的
        7.3.1 美苏在会谈期间仍然大力扩张核发展
        7.3.2 限制战略武器会谈对军备竞赛的有限限制
    7.4 作为工具的会谈无法解决美苏在全球层面的战略分歧
        7.4.1 美国的“缓和战略”:缓和的有限性和遏制的绝对性
        7.4.2 缓和“外衣”包装下的苏联全球扩张战略
        7.4.3 作为工具的会谈及其失败的必然性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9)水下发射动力学分析与缓冲减振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水下发射技术概述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水下弹体研制及发射研究现状
        1.3.2 水下发射动力学研究现状
        1.3.3 水下发射缓冲减振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水下发射动力学建模及动力学特性分析
    2.1 引言
    2.2 有限元建模分析方法理论基础
        2.2.1 结构有限元建模分析理论
        2.2.2 声学有限元建模分析理论
        2.2.3 结构-声学耦合有限元建模分析理论
        2.2.4 系统动力学分析理论
    2.3 通用发射平台有限元模型建立
        2.3.1 通用发射平台模块结构说明
        2.3.2 通用发射平台模块结构有限元建模过程
        2.3.3 各工况结构系统和流-固耦合系统模型
    2.4 通用发射平台固有振动特性分析
        2.4.1 通用发射平台结构系统固有振动特性分析
        2.4.2 通用发射平台流-固耦合系统固有振动特性分析
    2.5 通用发射平台动态特性分析
        2.5.1 水下发射主要激励力和传递途径分析
        2.5.2 弹体出筒时发射筒主要激励点对相邻弹筒关键位置动态特性分析
        2.5.3 艇体振动环境下通用发射平台动态特性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瞬态发射载荷下水下发射冲击响应计算及分析
    3.1 引言
    3.2 冲击理论及算法
        3.2.1 冲击理论
        3.2.2 冲击响应计算方法
        3.2.3 算法稳定性及精度分析
        3.2.4 ABAQUS有限元软件显式动态分析法
    3.3 水下发射过程瞬态发射载荷求解及分析
        3.3.1 水下弹体出筒过程数值仿真方法
        3.3.2 水下弹体出筒过程流-固耦合动力学模型
        3.3.3 水下发射过程瞬态发射载荷计算及分析
    3.4 水下发射冲击响应计算及分析
        3.4.1 发射载荷施加及步长选取
        3.4.2 第一个弹体发射时系统冲击响应计算及分析
        3.4.3 第二个弹体发射时系统冲击响应计算及分析
        3.4.4 第三个弹体发射时系统冲击响应计算及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下发射三维复杂弹性耦合系统建模
    4.1 引言
    4.2 瞬态发射载荷下水下发射机理模型建立
        4.2.1 水下连射时的振动特点
        4.2.2 三维复杂弹性耦合系统建模思想
        4.2.3 三维复杂弹性耦合系统机理模型建立
    4.3 水下发射机理模型动力学方程推导
        4.3.1 弹性子系统动力学方程
        4.3.2 弹性子系统与弹性子系统综合
        4.3.3 三维复杂弹性耦合系统动力学方程
        4.3.4 考虑时变的水下连射机理模型动力学方程
    4.4 水下发射机理模型动力学方程求解
    4.5 瞬态发射载荷下水下发射机理模型验证及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下发射缓冲减振研究及优化设计
    5.1 引言
    5.2 水下发射缓冲减振优化问题建立
    5.3 通用发射平台结构改进
        5.3.1 通用发射平台结构改进分析
        5.3.2 增加通用发射平台横向适配器个数
        5.3.3 调整通用发射平台横向适配器间距
    5.4 水下发射机理模型纵向减振器参数优化
        5.4.1 水下发射机理模型纵向减振器动力响应分析
        5.4.2 水下发射机理模型纵向减振器参数优化问题建立
        5.4.3 水下发射机理模型纵向减振器刚度参数优化
        5.4.4 水下发射机理模型纵向减振器阻尼参数优化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主要创新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四、法国潜射弹道导弹(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外弹道导弹发展动向分析[J]. 林朋. 军事文摘, 2021(09)
  • [2]潜射导弹发射方式综述[J]. 王瑞臣,杨海波,孙东平. 舰船电子工程, 2021(04)
  • [3]自主与借重:撒切尔时期英国核威慑力量建设政策研究[D]. 李张兵. 南京大学, 2021
  • [4]2020年国外潜艇装备发展综述[J]. 刘晓伟,马宇,李筠,袁湘江. 飞航导弹, 2021(01)
  • [5]印度海基核威慑力量正在崛起[J]. 凌云. 兵器知识, 2019(05)
  • [6]核武库:当前的发展、趋势与能力[A]. 汉斯·克里斯滕森,马修·麦克金森,朱利江. 红十字国际评论——核武器的人道代价, 2018
  • [7]国外现役潜射弹道导弹技术性能综述与分析[J]. 张耀,王永海,王菁华,李漫红,王立研,路瑞敏. 飞航导弹, 2018(09)
  • [8]美苏限制战略武器谈判博弈研究[D]. 王继泽.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2)
  • [9]水下发射动力学分析与缓冲减振设计[D]. 张亚静.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1)
  • [10]2015年世界核武器及其技术发展综述[J]. 周伟,李毅. 现代军事, 2016(02)

标签:;  ;  ;  ;  ;  

法国潜射弹道导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