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与PVA施胶混溶性研究进展

淀粉与PVA施胶混溶性研究进展

一、淀粉与PVA类浆料混溶性的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张锦锦,刘艳伟,徐秀鸿,张连霞,陈红余,孙红[1](2019)在《贻贝仿生高分子粘附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索一种以多巴胺(dopamine,DA)和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为原料制备无毒可降解的贻贝仿生高分子粘附材料的合成方法。方法利用氧化淀粉及硼砂对聚乙烯醇进行初步改性,然后再加入多巴胺对其进行二次交联改性,制备出了含有多巴胺的改性PVA-DA胶黏剂。结果多巴胺二次改性之后的PVA胶黏剂相对于氧化淀粉改性后的PVA胶黏剂的粘接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盐酸多巴胺加入量(mg)与胶黏剂的量(mL)比值约为1.4时,改性PVA胶黏剂的粘结强度达到最高强化水平。其对木板基材的粘接强度提高了108%左右,达到2.9 MPa;对不锈钢-木板、不锈钢-瓦楞纸、不锈钢-PVC、不锈钢-不锈钢等基材进行粘接,效果较好。水浴浸泡胶黏剂脱离基材时间比纯PVA明显增强。结论多巴胺的加入不仅较大程度上提升了PVA类胶黏剂的粘结性能和耐水性能,而且使其可粘接基材更加广泛,可以增加了PVA类胶黏剂的适用性。

王忠梁[2](2019)在《中温水溶羟丙基淀粉浆料的制备》文中认为目前浆纱采用的是高温煮浆、高温上浆工艺,煮浆温度在100132℃、浆槽温度在92℃以上。高温煮浆、高温上浆工艺能源消耗大,浆纱值车工安全性低。中温上浆可以显着降低热能耗,为了实现中温煮浆、中温上浆,以玉米原淀粉为原料,在水体系中制得了可在65℃条件下溶解的羟丙基淀粉浆料。系统表征和测试了所制备浆料结构和各种性能,并进行了小样机浆纱实践,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制备中温水溶羟丙基淀粉浆料(MTWSHPS)的工艺路线为:玉米淀粉酸化→环氧丙烷醚化制得中温水溶羟丙基淀粉浆料。酸化预处理的工艺为:淀粉乳浓度45%,盐酸3%,60℃水解80min;羟丙基化的工艺为:向中和后的淀粉乳中加入0.8%的NaOH,15%的环氧丙烷分两次加入,间隔5min,在45℃醚化18h,中和后,升温至55℃处理30min。所制备的羟丙基淀粉在65℃条件下可以水溶。(2)通过FTIR和氢谱分析可知,合成的浆料中成功引入了羟丙基基团,制备的浆料为羟丙基淀粉浆料。(3)通过SEM、XRD和TGA分析可知,淀粉中引入羟丙基基团后,增加了空间位阻,破坏了玉米原淀粉羟基之间氢键的缔合,使得淀粉的结晶度明显下降,糊化温度降低,浆料表面结构疏松,有利于水分子进入淀粉内部,实现了在65℃条件下水溶。(4)通过测试中温水溶羟丙基淀粉浆料的基本性能、浆液和浆膜性能可知:MTWSHPS浆液具有优良的黏度热稳定性;成膜性好,性能优异,易于退浆,与聚丙烯酸类浆料有着良好的混溶性。(5)研究了中温上浆工艺。针对中温时浆液表面张力大、浆液浸透性差的问题,采用在浆液中加入阴离子渗透剂的方法,降低了浆液的表面张力,提高了浆液对于纱线的渗透。通过研究阴离子渗透剂用量与浆液黏度、浆液粘附性和浆膜性能的关系,得出阴离子润湿渗透剂用量为0.2%。(6)研究了中温浆纱时纯棉纱和涤棉纱的浆料配比。通过测试浆液黏度和粘附性,得出纯棉纱上浆时中温水溶羟丙基淀粉浆料与液体丙烯浆料的配比为80:20,涤棉纱上浆时中温水溶羟丙基淀粉浆料与液体丙烯浆料的配比为70:30。(7分别对于14.6tex的纯棉纱和涤棉纱进行了中温上浆和高温上浆。通过测试原纱和浆纱的各项物理机械性能,得出加入阴离子润湿渗透剂后,中温浆纱性能接近高温浆纱性能,可以满足经纱织造对于纱线的要求。图25幅,表40个,参考文献85篇。

徐珍珍[3](2018)在《季铵阳离子—烯烷基琥珀酸酯油水两亲性变性淀粉浆料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淀粉作为纺织上浆材料,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但是,原淀粉由于本身结构上的缺陷,导致其对合成纤维的粘附性能较差、浆膜脆且硬,为了改善淀粉浆料的使用性能,常常采用对淀粉改性的方法提高淀粉的上浆性能。本文从油水两亲性淀粉设计入手,在淀粉大分子链上同时引入亲水性的季铵阳离子基团和亲油性的烯烷基琥珀酸酯基,制备了一系列油水两亲性变性淀粉,探讨了作为亲油性基团的烯烷基琥珀酸酯基团结构、油水两亲性官能团摩尔比值、油水两亲性变性程度对变性淀粉的浆液性能、粘附性能和浆膜性能的影响,评价了季铵阳离子-烯烷基琥珀酸酯油水两亲性变性淀粉浆料的上浆性能,并在浆纱生产中考察了该变性淀粉浆料取代PVA的浆纱效果。首先,对引入的亲油性基团进行了选择。以辛烯基琥珀酸酯基、十二烯基琥珀酸酯基和十八烯基琥珀酸酯基这三种烯烷基琥珀酸酯基为研究对象,在淀粉大分子上同时引入这三种酯基和季铵阳离子基团,制备一系列油水两亲性淀粉,研究不同碳链长度的烯烷基琥珀酸酯基对淀粉油水两亲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季铵阳离子基团取代度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烯烷基琥珀酸酯基碳链长度的减小,淀粉的粘度增大,粘度热稳定性提高;淀粉对棉纤维和涤纶纤维的粘合强度增大,淀粉浆膜的力学性能改善,浆膜的磨耗减小。在具有同一亲油性取代基基团结构的油水两亲性淀粉中,烯烷基琥珀酸酯基取代度较大时,淀粉浆液的表面张力较小,该淀粉浆料对纤维的粘附性能较好。对淀粉进行油水两亲化改性,引入的亲油性取代基基团以碳链长度较短的辛烯基琥珀酸酯基最佳。其次,研究了油水两亲性官能团摩尔比值对变性淀粉性能的影响。通过改变亲水亲油取代基的试剂用量,设计并制备一系列不同油水两亲性官能团摩尔比值的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考察不同油水两亲性官能团摩尔比值的变性淀粉对浆液性能、粘附性能、浆膜性能和生物降解性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油水两亲性官能团摩尔比值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在淀粉大分子上同时引入亲水性的季铵阳离子基团和亲油性的辛烯基琥珀酸酯基,所制备的变性淀粉具备油水两亲性的特征。这种油水两亲性的改性方法有效地改善了淀粉的粘附性能和浆膜性能,这些性能随着油水两亲性官能团摩尔比值的变化而变化。随着亲油性取代基占总取代基的摩尔百分比Po的增大,油水两亲性淀粉的粘度逐渐减小,粘度热稳定性也随之降低;油水两亲性淀粉浆液的表面张力先减小后增大,对棉纤维和涤纶纤维的粘合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Po为70.6%时,油水两亲性淀粉浆液对纤维的粘合强度达到最大值。与酸解淀粉浆膜相比,经季铵阳离子基团和辛烯基琥珀酸酯基改性后的淀粉浆膜的结晶度降低,浆膜的柔韧性变好。随着Po的增大,该油水两亲性淀粉的断裂伸长率和断裂功先增大后减小;与酸解淀粉相比较,该油水两亲性淀粉浆膜的水溶时间缩短,膨润率增大,有利于淀粉浆料退浆。当Po为52%时,该油水两亲性淀粉浆膜的断裂伸长率和断裂功达到最大值。综合考虑淀粉浆料的上述性能,对淀粉进行油水两亲性改性时,引入的油水两亲性官能团摩尔比值在50%-70%之间为宜。第三,研究了油水两亲性变性程度对淀粉性能的影响,在一定的油水两亲性官能团摩尔比值下,考察油水两亲性变性程度对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上浆性能的影响,以BOD5/COD值分析了变性程度对淀粉生物降解性的影响,确定适宜的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油水两亲性变性程度范围。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油水两亲性变性程度的增大,亲水性取代基和亲油性取代基的反应效率均降低,当亲油性取代基取代度超过0.036时,反应效率降低显着;随着变性程度的增大,该淀粉浆液的表面张力降低,淀粉浆液对棉纤维和涤纶纤维的粘合强度均增大,当变性程度大于0.051时,随着变性程度的增大,该淀粉浆液对纤维的粘合强度不再明显增大;随着变性程度的增大,该淀粉浆膜的断裂伸长率和断裂功增加,浆膜的水溶时间减小,膨润率增大。当变性程度大于0.051时,淀粉浆膜的耐磨性和耐屈曲性改善幅度下降。对淀粉进行季铵阳离子基团-辛烯基琥珀酸酯基油水两亲性改性,淀粉的生物降解性下降,当变性程度大于0.051时,BOD5/COD值小于0.3,淀粉从可生物降解变成不易生物降解。综合考虑油水两亲性变性程度对淀粉浆料性能的影响,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油水两亲性淀粉的变性程度在0.026-0.051之间为宜。第四,研究了油水两亲性淀粉的上浆性能。通过对涤/棉65/35混纺纱进行上浆试验,考察了浆纱的增强率、减伸率、毛羽减少率和增磨率,测试了该淀粉的退浆效率,评价了油水两亲性变性淀粉的上浆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油水两亲化改性能够显着提高淀粉对涤/棉混纺纱的浆纱性能,浆纱的增强率、增磨率和毛羽降低率高,减伸率低,退浆效率高。由此可见,这种油水两亲性变性淀粉浆料在涤/棉上浆中的应用是可行的。最后,研究了油水两亲性淀粉的浆纱生产应用。在工厂实际生产环境下对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油水两亲性淀粉进行了中试生产,并应用于涤/棉品种取代PVA的浆纱生产之中。生产实践结果表明:油水两亲性淀粉中试生产稳定顺利,这种淀粉变性方法及其生产工艺可以产业化。采用油水两亲性变性淀粉取代PVA浆纱,该品种的织机效率提高了2.1个百分点,浆纱成本降低了0.03元/米。

刘红媛,王进美[4](2018)在《B-12复合变性淀粉的上浆性能测试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探讨了B-12复合变性淀粉浆料的上浆性能,对其浆液、浆膜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并用其取代变性淀粉进行了上浆实践。结果表明,B-12复合变性淀粉浆料的成膜性完整,黏附性好,上浆纱性能良好,可满足浆纱工艺各项要求。

吴佩佩[5](2018)在《季铵醚化—十二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指出为解决淀粉因粘附性差和浆膜力学性能不良所造成的上浆性能无法满足使用需要的问题。本文首先以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HPTMA)为醚化剂对酸解淀粉(ATS)进行醚化改性,制备季铵阳离子淀粉(QS),进一步以十二烯基琥珀酸酐(DDSA)为酯化剂进行酯化改性处理,制备出一系列亲水性季铵基团取代度(DS1)与疏水性十二烯基琥珀酸酯基团取代度(DS2)不同的季铵醚化-十二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QDS),红外光谱分析证明了在淀粉大分子上成功引入了季铵阳离子基团和十二烯基琥珀酸酯基团;扫描电镜分析表明CHPTMA、DDSA与淀粉间的反应主要发生在淀粉颗粒的表面。其次,课题对QDS的浆液表观粘度、透光率、凝沉性、黏附性、浆膜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ATS相比,QDS浆液的表观粘度、粘度热稳定性增加,透光率、抗凝沉性均明显提高;与QS相比,QDS与阴离子型浆料PAA混溶性好,未出现明显凝沉现象;与十二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SSAS)相比,QDS对涤、棉纤维的黏附力均高于SSAS;QDS对纯棉粗纱的黏附力随着DS1/DS2比值的增大而增加,QDS对纯涤粗纱的黏附力随着DS1/DS2比值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在DS1/DS2比值趋近值2时达到最大;与ATS浆膜相比,QDS浆膜的结晶度降低韧性提高;QDS浆膜的断裂伸长率随着DS1/DS2比值的增加而增加,断裂强度随着DS1/DS2比值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在DS1/DS2比值为1时断裂强度最小。第三,课题研究了 QDS与PVA间的共混性能。研究表明:QDS与PVA有着良好的混溶性;共混可以提高QDS对涤、棉纤维的黏附,增加QDS浆膜力学性能;当QDS与PVA共混比为50/50定值时,随着PVA聚合度、醇解度的增加,共混浆液对涤、棉纤维的粘附力增大,共混浆膜的断裂强度增大;当QDS与PVA1799共时,共混比在50/50共混浆膜的断裂强度最小,随着QDS共混比的增加,共混浆膜的断裂强度先增加后减小,在70/30共混浆膜断裂强度最大;QDS/PVA1799在50/50对纯棉、纯涤粗纱的粘附力最小,随着共混比增加,共混浆液对纯棉、纯涤粗纱的粘附力先增后减,共混比70/30时达到最大。最后,使用QDS分别对涤/棉混纺经纱进行上浆实验,结果表明:DS1=0.031、DS2=0.016的QDS,浆纱毛羽的降低、浆纱强力强伸、浆纱耐磨等表现最好,电镜下浆纱纱干紧实、表面毛羽贴服好;QDS对涤/棉混纺纱的浆纱性能均优于QS、SSAS。

王芳芳[6](2018)在《含涤纶纱全淀粉上浆性能的评价》文中研究指明涤纶又称聚酯纤维,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合成纤维,目前丝、竹浆纤维、亚麻、大豆蛋白纤维、莫代尔均可与涤纶短纤混纺,用于开发满足不同生产需求的服用面料。经纱上浆对于织造生产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对于含涤纶混纺纱的上浆主要通过不同浆料之间的混合使用,如聚丙烯酸酯与PVA或PVA与变性淀粉混合使用。丙烯酸类浆料吸湿再粘严重;PVA类浆料不仅干分绞困难,并且由于退浆废水生物降解性能差,对环境污染严重,正在逐步被取代。因此开发一种可用于含涤纶纱上浆的环保型浆料尤为迫切。浙江玉帛纺织有限公司采用玉米原淀粉为主浆料,辅以降粘剂和Ⅱ代助剂,采用高烘出回潮率、高浸透、低上浆率、低湿度织造的生产工艺,实现了对涤/棉、涤纶/黏胶、涤纶/莫代尔等常规产品的高效率织造生产,但全淀粉浆纱工艺在实际生产中大范围应用较少,与传统工艺的操作和原理上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仍未可知,推广应用过程中缺乏理论支撑和系统评价。为探究其高效率织造生产的原理,结合现有对浆纱质量的评价方法及不足,本文采用改进后浆膜制备方法及粘附力测试方法,从浆膜、粘附力和浆纱三方面对全淀粉浆对含涤纶纱的上浆质量进行系统评价,并通过设置不同湿度值,探究淀粉浆膜及全涤纶纱线在不同湿度下的强伸性能,为织造车间低湿度织造的实际情况提供数据支撑。主要结论如下:(1)针对已有的浆膜制备方法会导致淀粉浆膜龟裂的问题,对浆膜制备方法进行改进,采用电热板-刮涂方法,可制得完整浆膜;对浆膜性能进行测试可得单一成分的淀粉浆液制备浆膜的机械性能比传统浆液配方制备浆膜的机械性能好。(2)为探究全淀粉浆液高效率织造生产的依据,采用机上分段取样的方法,对涤棉混纺20S(涤/棉40/60)纱线进行性能测试,发现以金属轴为磨料测试不同区段纱线表面摩擦系数差异微小,表明单一成分淀粉浆液浆后纱线能较好的抵抗金属器件的摩擦,同时全淀粉浆后涤棉混纺纱线在织造过程中只有较小的强力损失,能够保证织造高效进行。对于涤棉混纺粗纱,同无助剂添加的浆液相比,添加Ⅱ代助剂后浆液的粘附性能提高7.8%。(3)设置湿度值60%、67%、74%对浆膜和纯涤纶纱线调湿发现,浆膜的强伸性能随湿度增加而减弱,当湿度为74%时,浆膜性能最差;当湿度值为67%时,浆纱的强力最高,浆后纱线的增强性能最明显;当湿度增加至74%时,甚至会使浆纱强伸性能弱于原纱,从而恶化织造效果。

肖大君[7](2017)在《低上浆率条件下经纱的可织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浆纱时浆料、浆料配方起着关键作用。现在纺织厂浆料配方中浆料种类繁多,如某纺织厂在生产JC9.7tex时采用的配方为:PVA1799 37.5kg,PVA205 35kg,普通淀粉25kg,助剂10kg,胶粉25kg,固体聚丙烯酸类浆料5kg,蜡片4kg,上浆率15.5%,主浆料与助剂多达7种;有的纺织厂浆料配方中,浆料种类多达8-9种。总体来看,浆料配方非常复杂。技术人员认为种类多了,各种浆料组分会取长补短,浆纱质量就会提高,事实上由于各种浆料组分之间热力学相不相容,反而降低了浆液的性能,最后只好通过提高上浆率提高浆纱性能。浆纱在织造完毕印染前处理时,需要退掉,退浆废水是印染废水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纱上浆率越大,浆料消耗越多,退浆废水处理成本越高。本文通过研究浆料配方中各组分对共混浆膜的织态结构与共混浆膜力学性能、浆液性能的影响,研究了低上浆率条件下浆料配方的设计及可织的机理,并在纺织厂进行了浆纱和织造实践,确定了在织造纯棉纱时的浆料配方。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系统研究了在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淀粉类、PVA类以及聚丙烯酸类三大浆料浆膜的物理机械性能,结果表明,PVA浆料成膜性能良好,浆膜耐屈曲性能优异;聚丙烯酸类浆料的浆膜柔软、延伸性好,但其对湿度要求比较高;淀粉类浆料因其结构中葡萄糖剰基的环状结构及羟基的存在,使其所形成的浆膜硬、脆,表现为耐屈曲性差、伸长小。(2)系统研究了浆料对纯棉粗纱和涤棉粗纱的粘附性能,结果表明,PVA浆料对纯棉粗纱和涤棉粗纱都具有很好的粘附力。同时研究了湿度对浆料与粗纱粘附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湿度条件下,(1)湿度对浆料对纺织纤维的粘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当相对湿度过高时,会使浆料发粘,粘附力下降;湿度过低又会使浆膜发脆;(2)聚丙烯酸类浆料对湿度较为敏感,PVA类浆料对纺织纤维表现出高的粘附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浆料各组分界面结合力不足的缺陷,性能优良的浆料是实现低上浆率浆纱可织的基础。(3)少组分浆料配方和多组分浆料配方浆液性能对比表明,配方中浆料组分多,混合浆液的沉降率明显升高,初显分离时间变短,浆液的混溶性差、浆液稳定性差;相反,配方中浆料组分少,沉降率低,初显分离时间长,表明浆液稳定,混溶性也就越高,这对满足低上浆是有益的。(4)对工厂使用的浆料配方和低上浆率试验配方的浆纱性能进行了对比测试,结果表明,采用PVA与淀粉两种组分浆料配合,可以在相对较低的经纱上浆率条件下完成织造。(5)根据上述试验结果,进行了低上浆率条件下的织造生产,生产实践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浆料和少组分浆料配方能够完成低上浆率条件下的织造。

王百慧[8](2015)在《阳离子蛋白衍生物浆料的合成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们对棉产品消费需求的增加,棉纱上浆浆料的使用量非常巨大。针对目前PVA浆料难生物降解的问题,研发出一种易生物降解的清洁型浆料,符合环保发展的要求,因此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本研究的目的是开发一类易生物降解的阳离子蛋白类浆料,用于替代难生物降解的PVA浆料,并提升废弃蛋白原料的再利用价值。课题首先以明胶蛋白作为一种原料,与丙烯酸类单体进行乳液聚合,合成出一类蛋白衍生物助剂;然后再将其与自制的一种高反应性阳离子交联剂(WLS)反应,制备一种季铵盐型阳离子蛋白衍生物浆料,将该浆料应用于纯棉和涤棉纱线上浆。本文以浆液的接枝率、接枝效率,浆纱上浆率、增强率、减伸率以及毛羽降低率等为评价指标,研究了明胶蛋白、丙烯酰胺与丙烯酸丁酯的质量比、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合成温度、合成时间以及WLS用量等合成工艺条件对纯棉纱线上浆性能的影响,确定了阳离子蛋白衍生物浆料的最佳合成工艺,该浆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合成出的阳离子蛋白衍生物浆料是目标产物,该浆料具有阳离子基团和蛋白结构。可以有效的提高浆纱的强力,减少纱线的毛羽,并且可以替代难生物降解的PVA浆料,同时浆纱经适当条件的精练退浆后,染色性能显着提高。而且该浆料以明胶蛋白作为一种主要原料,可以有效利用废弃物,因此合成浆料符合绿色环保浆料发展的要求,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王婷婷[9](2014)在《酶与过硫酸钠对淀粉/PVA混合浆料低温退浆工艺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淀粉与PVA混合浆料成膜坚韧、浆纱方便、综合成本低,仍被许多纺织厂用于经纱上浆过程。但PVA浆料在退浆过程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退浆不净对后续的染色印花过程有严重危害;二是PVA浆料的生物降解性差,对环境造成污染。近年来,减少污染、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减少化学品和水资源的耗费,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实现清洁生产是退浆工艺的发展趋势。淀粉酶能够对淀粉起到分解作用,迅速降低分子量以及溶液的粘度,使浆料迅速洗脱,从而达到退浆的目的。氧化剂可以将化学浆料氧化,使其大分子链降解,水溶性增大,洗液黏度降低,最终实现退浆。将淀粉酶与氧化剂有效结合,能够实现较低温度下浆料的退浆,而且能够对大分子进行降解,尤其是PVA浆料,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减轻废水处理的压力。本课题首先以PVA浆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NaOH、Na2S2O8、 H2O2对浆料进行处理,运用粘度的变化来分析浆料经过处理前后的分子量变化,从而反应浆料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Na2S2O8和H202均能够有效降低浆料粘度,实现浆料的部分降解,其中Na2S2O8效果更佳。而且Na2S2O8自身便于存储、运输,更适合工业化运用。其次,以PVA浆膜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了Na2S2O8对PVA浆膜溶解降解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各因素对PVA浆膜失重率和降解率的影响,得出Na2S2O8浓度6g/L,温度60℃,时间60min, NaOH浓度3g/L条件下可以达到PVA浆膜失重率73.6%,降解率84.7%的效果。再次,将淀粉酶与Na2S2O8结合运用到混合浆膜的退浆过程中,通过不同的退浆工艺流程,选择最佳工艺方案,最终得出一浴两步法处理效果最佳。即先淀粉酶退浆再Na2S2O8退浆,时间为70min,其中淀粉酶退浆,淀粉酶浓度6mL/L,表面活性剂JFC浓度2g/L;Na2S2O8退浆时,Na2S2O8浓度6g/L,NaOH浓度3g/L。最后,将上述研究结果应用到淀粉和PVA浆料上浆纯棉织物,通过退浆率、白度、毛效、撕破强力的测试,表征织物的退浆效果。结果表明淀粉酶/Na2S2O8退浆可达到退浆率98.3%,PVA降解率77.6%的退浆效果,而且织物强力损失较低。综上所述,本论文对混合浆膜的降解规律的研究可为制定“冷-轧-堆”退浆工艺提供理论依据。淀粉酶-过硫酸钠退浆属于清洁生产工艺,减少退浆过程用碱量,对提高混合浆料降解率,降低COD,减少能源消耗有良好的现实意义。

乔志勇[10](2011)在《聚丙烯酸酯/淀粉浆膜微观结构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通过采用淀粉和聚丙烯酸酯浆料共混的方式,来改善它们在浆膜性能上的缺陷。同时为了提高聚丙烯酸酯/淀粉共混浆膜的力学性能,阐明聚丙烯酸酯/淀粉共混浆膜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课题以聚丙烯酸酯/淀粉共混浆膜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以及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为表征手段探索了共混浆膜的织态结构,并以共混膜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耐磨性和耐屈曲性为量化指标,分析和探讨了聚丙烯酸酯分子结构、淀粉变性方式及程度、增容剂类型等对共混浆膜的织态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此外,还探讨了具有不同分子结构的聚丙烯酸酯浆料的生物可降解性,并分析了降解前后分子量的变化。为了探明反应介质与溶聚型聚丙烯酸酯浆料浆液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课题首先使用了较为常用的甲醇、乙醇、四氢呋喃、二氧六环、丙酮和异丙醇六种有机溶剂作为反应介质,通过溶液聚合法制备了溶聚型聚丙烯酸酯浆料。通过比较和分析各反应介质对聚丙烯酸酯浆料的外观、粘度、水溶性、粘附性能以及浆膜性能的影响,再考虑到各反应介质的毒性、价格等因素,选择了以乙醇作为反应介质的方案来制备溶聚型聚丙烯酸酯浆料。课题将具有不同分子结构的聚丙烯酸酯浆料与原淀粉共混制膜,探索了聚丙烯酸酯分子结构对聚丙烯酸酯/淀粉浆膜力学性能的影响,以阐明聚丙烯酸酯分子结构与聚丙烯酸酯/淀粉浆膜力学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与聚丙烯酸酯共混是一种可有效提高淀粉膜韧性的方法。一种能够较好的增韧共混膜的聚丙烯酸酯是由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单体以摩尔比70:30共聚而成,过多提高丙烯酸酯结构单元的摩尔含量以及丙烯酸酯结构单元中α-甲基的存在均不利于改善共混膜的韧性。为了提高聚丙烯酸酯/淀粉共混浆膜的力学性能,对淀粉分别进行醋酸酯化、磷酸酯化以及羧甲基化变性,并将具有不同取代度的变性淀粉与聚丙烯酸酯浆料共混制膜。探讨了聚丙烯酸酯和变性淀粉的共混比、淀粉变性程度、丙烯酸酯结构单元酯基中烷基碳原子数以及丙烯酸酯与丙烯酸结构单元的摩尔比对聚丙烯酸酯/变性淀粉共混膜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SEM、AFM、和XRD首次对共混膜的织态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丙烯酸酯和变性淀粉的共混比对共混膜力学性能的影响最为显着,共混膜的断裂伸长率和耐屈曲性在聚丙烯酸酯质量分数为50%时达到最大值,而当聚丙烯酸酯质量分数为70%时,共混膜的相分离程度最大。增加淀粉醋酸酯化或磷酸酯化变性程度,均有利于改善共混浆膜的断裂伸长率和耐屈曲性能,提高共混膜的韧性,但会损害共混膜的断裂强度及耐磨性。增加淀粉羧甲基醚化变性程度,共混膜的断裂伸长率和耐屈曲性能先增大后减小,当取代度为0.026时达到最大值,而共混膜的耐磨性和断裂强度随着羧甲基淀粉取代度的增加逐渐下降。此外,聚丙烯酸酯分子结构对共混膜力学性能的影响与淀粉变性方式无关,均为随着丙烯酸酯酯基中烷基碳链长度的增加,或随着丙烯酸酯与丙烯酸摩尔比值的增大,共混浆膜的断裂伸长率和耐屈曲性上升,但断裂强度及耐磨性下降。为了进一步提高聚丙烯酸酯/淀粉共混浆膜的力学性能,课题还研究了接枝共聚物增容剂对共混浆膜力学性能的影响,评估了增容剂接枝支链的结构与共混膜力学性能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淀粉-g-聚(丙烯酸丁酯-co-丙烯酸)能够明显改善共混膜的力学性能。且当接枝单体丙烯酸丁酯与丙烯酸的摩尔比为80:20,接枝共聚物增容剂的用量为聚丙烯酸酯和淀粉总量的10%时,共混膜的力学性能最好。为了改善聚丙烯酸酯浆料的生物可降解性能,课题最后以BOD5/COD为量化指标,揭示了丙烯酸酯结构单元酯基结构和摩尔含量对聚丙烯酸酯浆料生物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过程中,丙烯酸酯共聚物大分子链由于微生物的攻击而被降解,分子量出现下降。在共聚反应的单体配方中,若能够尽量选择含有较短侧酯基和无α–甲基的丙烯酸酯单体,且其摩尔用量在60%-70%之间时,所制备的聚丙烯酸酯浆料生物可降解性能较好。

二、淀粉与PVA类浆料混溶性的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淀粉与PVA类浆料混溶性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贻贝仿生高分子粘附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设备
    1.2 实验方法
        1.2.1 氧化淀粉悬浊液的制备
        1.2.2 改性PVA胶黏剂的制备
        1.2.3 改性PVA-DA胶黏剂的制备
    1.3 主要性能测试方法
        1.3.1 胶黏剂的耐水性
        1.3.2 胶黏剂的粘接强度 (抗拉强度)
2 结果与讨论
    2.1 改性PVA胶黏剂的性能
        2.1.1 粘接强度
        2.1.2 耐水性
    2.2 改性PVA-DA胶黏剂的粘接强度
        2.2.1 反应时间对改性PVA-DA胶黏剂粘接强度的影响
        2.2.2 体系pH对改性PVA-DA胶黏剂粘接强度的影响
        2.2.3 DA的加入量对改性PVA-DA胶黏剂粘接强度的影响
    2.3 改性PVA-DA胶黏剂的耐水性
    2.4 改性PVA-DA胶黏剂的可粘接基材
3 总 结

(2)中温水溶羟丙基淀粉浆料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浆纱技术发展历程
        1.1.1 传统浆纱工艺
        1.1.2 中温浆纱技术及研究进展
        1.1.3 中温浆纱技术中的关键问题
    1.2 中温水溶淀粉现状与发展趋势
        1.2.1 预糊化淀粉
        1.2.2 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
    1.3 羟丙基淀粉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1.3.1 羟丙基淀粉的制备方法
        1.3.2 羟丙基淀粉国外研究进展
        1.3.3 羟丙基淀粉国内研究进展
    1.4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课题研究目的
        1.4.2 课题研究内容
        1.4.3 课题技术路线
        1.4.4 课题研究意义
2 MTWSHPS浆料的制备及工艺优化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材料和仪器
        2.1.2 实验方法
    2.2 MTWSHPS浆料的制备
        2.2.1 MTWSHPS浆料制备机理
        2.2.2 制备工艺
        2.2.3 浆料的红外、氢谱及水溶性测试
    2.3 制备工艺优化
        2.3.1 酸处理工艺优化
        2.3.2 羟丙基化工艺优化
        2.3.3 后处理工艺优化
    2.4 本章小结
3 MTWSHPS浆料性能测试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材料和仪器
        3.1.2 测试方法
    3.2 中温水溶机理分析
        3.2.1 MTWSHPS浆料形貌
        3.2.2 MTWSHPS浆料结晶度分析
        3.2.3 MTWSHPS浆料热力学特性
    3.3 MTWSHPS浆料基本性能测试
        3.3.1 MTWSHPS浆料性能测试
        3.3.2 MTWSHPS浆料浆液性能测试
        3.3.3 MTWSHPS浆料浆膜性能测试
        3.3.4 MTWSHPS浆料与聚丙烯酸类浆料的配伍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MTWSHPS浆料的浆纱应用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材料和仪器
        4.1.2 实验方法
    4.2 渗透剂对于中温浆纱的影响
        4.2.1 阴离子润湿渗透剂对浆液表面张力的影响
        4.2.2 阴离子润湿渗透剂用量对于浆液性能影响
        4.2.3 阴离子润湿渗透剂用量对于浆膜性能影响
        4.2.4 阴离子润湿渗透剂用量对于粘附性能影响
    4.3 浆料配方的设定
        4.3.1 不同配比浆液性能测试
        4.3.2 不同配比浆液粘附性能测试
    4.4 浆纱
        4.4.1 上浆工艺参数
        4.4.2 浆纱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A 浆料性能原始数据
附表B 浆纱实践原始数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清单
致谢

(3)季铵阳离子—烯烷基琥珀酸酯油水两亲性变性淀粉浆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纺织浆纱工程
    1.2 淀粉浆料
    1.3 油水两亲性淀粉
        1.3.1 引入亲水性取代基技术
        1.3.2 引入亲油性取代基技术
        1.3.3 油水两亲性淀粉的研究进展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1.4.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4.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烯烷基琥珀酸酯基团的选择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2.2.2 淀粉烯烷基琥珀酸酯化反应机理
        2.2.3 淀粉的精制与酸解
        2.2.4 淀粉季铵阳离子-烯烷基琥珀酸酯化
        2.2.5 季铵阳离子-烯烷琥珀酸酯淀粉取代度
        2.2.6 浆液的粘度和粘度热稳定性
        2.2.7 淀粉浆膜的制备
        2.2.8 淀粉浆料的粘附性能
        2.2.9 淀粉浆膜性能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季铵阳离子-烯烷基琥珀酸酯淀粉制备参数
        2.3.2 烯烷基琥珀酸酯基团对淀粉粘度特性的影响
        2.3.3 烯烷基琥珀酸酯基团对淀粉粘附性能的影响
        2.3.4 烯烷基琥珀酸酯基团对淀粉浆膜性能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油水两亲性官能团摩尔比值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3.2.2 玉米淀粉的精制和酸解
        3.2.3 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的制备与表征
        3.2.4 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浆膜的制备与表征
        3.2.5 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的粘附性能
        3.2.6 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的浆膜性能
        3.2.7 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的生物降解性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表征分析
        3.3.2 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浆膜表征分析
        3.3.3 油水两亲性官能团摩尔比值对淀粉粘附性能的影响
        3.3.4 油水两亲性官能团摩尔比值对淀粉浆膜性能的影响
        3.3.5 油水两亲性官能团摩尔比值对淀粉生物降解性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油水两亲性淀粉变性程度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4.2.2 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的制备与表征
        4.2.3 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的粘附性能
        4.2.4 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的浆膜性能
        4.2.5 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的生物降解性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油水两亲性淀粉表征分析
        4.3.2 变性程度对淀粉粘附性能的影响
        4.3.3 变性程度对淀粉浆膜性能的影响
        4.3.4 变性程度对淀粉生物降解性的影响[25]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油水两亲性淀粉浆料的上浆性能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仪器与材料
        5.2.2 浆纱实验
        5.2.3 浆槽中的浆液质量
        5.2.4 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浆料的浆纱性能
        5.2.5 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浆料的退浆性能
        5.2.6 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浆料的混溶性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涤/棉混纺纱质量分析
        5.3.2 浆液质量分析
        5.3.3 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基本性能指标
        5.3.4 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浆料浆纱性能分析
        5.3.5 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浆料退浆性能分析
        5.3.6 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浆料浆纱SEM结果分析
        5.3.7 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浆料混溶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油水两亲性淀粉浆料取代PVA上浆的生产实践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原材料和生产设备
        6.2.2 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的中试生产
        6.2.3 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浆料质量指标检测
        6.2.4 取代PVA的浆纱实验
        6.2.5 取代PVA的浆纱生产
        6.2.6 织造生产
    6.3 结果与讨论
        6.3.1 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的质量指标
        6.3.2 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浆纱质量指标
        6.3.3 取代PVA的上浆生产工艺分析
        6.3.4 织造效果分析
        6.3.5 浆纱成本分析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附录一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附录二 :缩写符号说明
附录三 :产品中试报告
附录四 :发明专利受理书

(4)B-12复合变性淀粉的上浆性能测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部分
    1.1 材料和仪器
    1.2 测试方法
2 结果和分析
    2.1 浆液性能
        2.1.1 浆液黏度及黏度稳定性
        2.1.2 浆料的黏度-浓度曲线及黏度-温度曲线
        2.1.3 混溶性
    2.2 浆液黏附力
    2.3 浆膜性能
    2.4 浆纱性能
        2.4.1 上浆条件
        2.4.2 上浆纱性能
3 结语

(5)季铵醚化—十二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经纱上浆概述
        1.1.1 经纱上浆作用
        1.1.2 浆料质量对上浆的重要性
    1.2 浆料研究现状
        1.2.1 浆料种类与发展
        1.2.2 新型浆料及特点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研究现状
        1.3.1 淀粉浆料国内外研究进展
        1.3.2 两性淀粉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研究目的、意义与内容
第2章 QDS制备与表征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2 原淀粉的精制
        2.1.3 QS的制备
        2.1.4 季铵亲水基团取代度的测试
        2.1.5 QDS的合成
        2.1.6 QDS的酯基取代度的测试
        2.1.7 QDS红外光谱测试
        2.1.8 QDS颗粒电镜测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QDS红外光谱表征
        2.2.2 QDS颗粒形貌表征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QDS浆料性能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1.2 QDS热粘度及粘度稳定性测试
        3.1.3 QDS浆液老化性能测试
        3.1.4 QDS浆液透明度的测试
        3.1.5 QDS/PAA混合浆液凝絮性测试
        3.1.6 QDS黏附性能的测试
        3.1.7 QDS浆膜性能测试
        3.1.8 QDS浆膜XRD、SEM测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不同变性程度QDS粘度粘度稳定
        3.2.2 QDS变性程度对浆液老化性影响
        3.2.3 QDS变性程度对糊的透明度影响
        3.2.4 QDS/PAA混合浆液透光率分析
        3.2.5 QDS对棉纤维的黏附性能
        3.2.6 QDS对涤纤维黏附性能
        3.2.7 QDS变性程度对浆膜性能影响
        3.2.8 QDS浆膜XRD表征
        3.2.9 不同变性程度QDS浆膜电镜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QDS/PVA共混性能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1.2 QDS/PVA共混浆液黏附性测试
        4.1.3 QDS/PVA共混浆膜性能测试
        4.1.4 QDS/PVA共混浆膜SEM测试
        4.1.5 QDS/PVA共混浆膜XRD测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不同规格PVA/QDS共混对棉纤维黏附
        4.2.2 QDS/PVA1799共混比对棉纤维黏附性影响
        4.2.3 QDS/不同规格PVA共混浆膜性能
        4.2.4 不同规格PVA/QDS共混浆膜SEM分析
        4.2.5 QDS/PVA1799共混比对浆膜力学性能影响
        4.2.6 QDS/PVA1799共混浆膜XRD分析
        4.2.7 QDS/PVA1799共混浆膜电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QDS上浆性能
    5.1 实验部分
        5.1.1 实验材料与设备
        5.1.2 煮浆与上浆
        5.1.3 浆纱毛羽的测试
        5.1.4 浆纱回潮率测试
        5.1.5 浆纱断裂强力与强伸测试
        5.1.6 浆纱耐磨性能测试
        5.1.7 浆纱扫描电镜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浆纱毛羽分析
        5.2.2 浆纱回潮率分析
        5.2.3 浆纱力学性能分析
        5.2.4 上浆纱线耐磨性能
        5.2.5 上浆纱线SEM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含涤纶纱全淀粉上浆性能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含涤纶纱上浆
    1.2 淀粉类浆料的特点及应用
    1.3 上浆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
    1.4 项目来源
    1.5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淀粉浆液的浆膜性能研究
    2.1 影响浆膜厚度的因素
    2.2 本次实验浆膜制备方法
    2.3 实验原料和仪器
    2.4 实验用浆液配方
    2.5 浆膜的性能测试
    2.6 湿度对浆膜强伸性能的影响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涤棉纱全淀粉上浆性能评价
    3.1 实验原料和仪器
    3.2 涤棉混纺纱性能测试
    3.3 粘附力测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纯涤纱全淀粉上浆性能评价
    4.1 显微镜观察
    4.2 纯涤纶纱线性能测试
    4.3 湿度对纯涤纱强伸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数据
附录 2 图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7)低上浆率条件下经纱的可织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纺织浆料的应用
    1.2 国内外浆纱上浆率状况及存在问题
    1.3 影响经纱上浆率因素
    1.4 浆液组分间热力学相相容性
    1.5 课题研究目的和内容
        1.5.1 课题研究目的
        1.5.2 课题研究内容
    1.6 创新点
2 实验材料与分析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仪器
    2.3 性能评价测试
        2.3.1 浆膜的制备与测试
        2.3.2 浆膜与浆纱的拉伸性能
        2.3.3 浆液沉降率测试(包括初显分离时间)
        2.3.4 粘附性能
        2.3.5 红外光谱(FT-IR)分析
        2.3.6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2.3.7 浆纱耐磨性
        2.3.8 浆纱退浆率
        2.3.9 粗纱上浆率的计算
3 各种纺织浆料及浆料配方的性能研究
    3.1 浆料浆膜性能研究
        3.1.1 淀粉浆料浆膜性能
        3.1.2 PVA浆料浆膜性能
        3.1.3 聚丙烯酸类浆料浆膜性能
    3.2 浆料粘附性能研究
    3.3 浆料配方浆膜性能研究
        3.3.1 蜡片对浆膜性能的影响
        3.3.2 浆料不同组分对浆膜性能的影响
    3.4 浆料配方粘附性能研究
        3.4.1 蜡片对纯棉涤棉粗纱粘附性能的影响
        3.4.2 浆料组分对纯棉、涤棉粗纱粘附性能的影响
    3.5 浆液沉降率测试
        3.5.1 蜡片对浆液相分离的影响
        3.5.2 浆料组分对浆液相分离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4 低上浆率织造的机理研究
    4.1 浆纱及织造试验
    4.2 结果与讨论
    4.3 原纱性能对低上浆率织造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低上浆率浆纱织造实践
    5.1 低上浆率浆纱实践 1
        5.1.1 浆料配方
        5.1.2 低上浆率配方调浆工艺
        5.1.3 浆纱性能测试
        5.1.4 低上浆率织造实践
    5.2 低上浆率浆纱实践 2
        5.2.1 浆料配方
        5.2.2 低上浆率配方调浆设定工艺
        5.2.3 浆纱性能测试及织造
    5.3 低上浆率浆纱实践 3
        5.3.1 浆料配方
        5.3.2 低上浆率配方调浆工艺
        5.3.3 浆纱性能测试及织造
    5.4 多组分浆纱效果的进一步对比
    5.5 低上浆率工艺推广生产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8)阳离子蛋白衍生物浆料的合成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绿色环保型浆料的研究进展
        1.2.1 国内绿色环保型浆料的研究现状
        1.2.2 国外绿色环保型浆料的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绿色环保型上浆的新技术
        1.2.4 目前浆料的发展方向
    1.3 明胶蛋白在纺织与染整中的应用
        1.3.1 明胶蛋白在纺织加工中的应用
        1.3.2 明胶蛋白在染整加工中的应用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1.4.1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2 理论部分
    2.1 明胶蛋白的结构和性能
    2.2 浆料污染大、成本高的原因
    2.3 减少浆料污染、降低成本的方法
        2.3.1 选用新原料
        2.3.2 研发新工艺
    2.4 浆料及其性能
        2.4.1 浆料的类型
        2.4.2 浆料的要求
        2.4.3 阳离子蛋白衍生物浆料的合成机理
        2.4.4 阳离子蛋白衍生物浆料减少环境污染的原因
3 实验部分
    3.1 实验材料和仪器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主要药品
        3.1.3 实验所用染料
        3.1.4 实验主要仪器及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蛋白衍生物浆料的制备
        3.2.2 阳离子明胶蛋白衍生物浆料的制备
        3.2.3 阳离子蛋白衍生物浆料浆膜的制备
        3.2.4 阳离子蛋白衍生物浆料上浆工艺
        3.2.5 浆纱精练退浆一浴工艺
        3.2.6 染色工艺
        3.2.7 皂洗工艺
    3.3 浆料性能测试
        3.3.1 浆液性能测试
        3.3.2 浆膜性能测试
        3.3.3 浆纱性能测试
        3.3.4 精练退浆性能测试
        3.3.5 染色性能测试
4 结果与讨论
    4.1 蛋白衍生物浆料合成工艺优选
        4.1.1 单体种类优选
        4.1.2 丙烯酸丁酯用量的优选
        4.1.3 丙烯酰胺用量的优选
        4.1.4 明胶用量的优选
        4.1.5 合成温度的优选
        4.1.6 合成时间的优选
        4.1.7 单体滴加方式和预乳化对乳液稳定性的优选
        4.1.8 乳化剂用量的优选
        4.1.9 引发剂用量的优选
    4.2 阳离子蛋白衍生物浆料合成工艺优选
        4.2.1 WLS加入顺序的优选
        4.2.2 WLS用量的优选
        4.2.3 NaOH用量的优选
        4.2.4 合成温度的优选
        4.2.5 合成时间的优选
    4.3 阳离子蛋白衍生物浆料自身性能的分析
        4.3.1 红外光谱分析
        4.3.2 黏度耐热稳定性、耐酸碱稳定性分析
        4.3.3 浆料性能的分析
        4.3.4 流变性分析
    4.4 阳离子明胶蛋白衍生物浆料对纯棉纱线上浆工艺优选
        4.4.1 浆液浓度的优选
        4.4.2 煮浆温度的优选
        4.4.3 煮浆时间的优选
    4.5 阳离子明胶蛋白衍生物浆料对涤棉(65/35)混纺纱线上浆工艺优选
        4.5.1 浆液浓度的优选
        4.5.2 煮浆温度的优选
        4.5.3 煮浆时间的优选
    4.6 纯棉浆纱退浆煮练一浴工艺的优选
        4.6.1 NaOH用量的优选
        4.6.2 DM-1337Y 用量的优选
        4.6.3 低温处理温度的优选
        4.6.4 低温处理时间的优选
        4.6.5 高温处理温度的优选
        4.6.6 高温处理时间的优选
    4.7 与国内外常用浆料的浆纱效果对比
    4.8 阳离子蛋白衍生物浆料与变性淀粉复配
        4.8.1 阳离子蛋白衍生物浆料复配配方的设计
        4.8.2 阳离子蛋白衍生物浆料复配配方浆料性能的分析
        4.8.3 阳离子蛋白衍生物浆料复配配方对纯棉纱线上浆的探讨
    4.9 阳离子蛋白衍生物浆料的生物降解性
5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清单
致谢

(9)酶与过硫酸钠对淀粉/PVA混合浆料低温退浆工艺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纺织浆料及其发展
        1.2.1 淀粉类浆料
        1.2.2 PVA类浆料
        1.2.3 聚丙烯酸类浆料
        1.2.4 新型浆料
    1.3 传统退浆工艺
        1.3.1 碱退浆
        1.3.2 酸退浆
        1.3.3 酶退浆
        1.3.4 氧化剂退浆
        1.3.5 表面活性剂退浆
    1.4 新兴退浆工艺及发展
        1.4.1 等离子体退浆
        1.4.2 超声波退浆
        1.4.3 生物酶的发展
    1.5 课题的研究意义以及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1.5.1 课题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常用退浆试剂对PVA和淀粉退浆效果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2.2 药品的配制
        2.2.3 PVA浆料的试验方法
        2.2.4 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2.3 结果与分析
        2.3.1 PVA的粘度稳定性
        2.3.2 不同退浆剂对PVA浆料粘度的影响
        2.3.3 PVA标准曲线的绘制
        2.3.4 浆膜的溶胀性
        2.3.5 Na_2S_2O_8处理时各因素对PVA浆膜失重率的影响
        2.3.6 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2.3.7 淀粉酶对淀粉膜溶解性分析
    2.4 本章结论
第三章 淀粉/PVA的配伍性以及浆膜退浆工艺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3.2.2 样品的制备
        3.2.3 混合浆料配伍性
        3.2.4 浆膜的性能测定
        3.2.5 混合浆膜的溶解
        3.2.6 浆膜的SEM分析
        3.2.7 纯棉织物的退浆工艺及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混合浆料的混溶性
        3.3.2 混合浆料的粘度稳定性
        3.3.3 混合浆膜的力学性质
        3.3.4 混合浆膜的溶胀性
        3.3.5 混合浆膜的溶解
        3.3.6 混合浆膜的SEM分析
        3.3.7 纯棉织物退浆效果分析
    3.4 本章结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聚丙烯酸酯/淀粉浆膜微观结构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浆膜的作用及性能
    1.3 浆膜的缺陷
        1.3.1 淀粉浆膜的缺陷
        1.3.2 聚丙烯酸酯浆膜的缺陷
    1.4 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及主要创新点
        1.5.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2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反应介质对聚丙烯酸酯浆料浆液性能的影响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原材料与试剂
        2.2.2 聚丙烯酸酯浆料的合成及表征
        2.2.3 粘附性能测试
        2.2.4 浆膜性能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反应介质对粘附性能的影响
        2.3.2 反应介质对浆膜性能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分子结构对聚丙烯酸酯/淀粉浆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原材料和试剂
        3.2.2 聚丙烯酸酯的合成及表征
        3.2.3 共混膜的制备及力学性能测试
        3.2.4 共混膜的 FT-IR 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FT-IR
        3.3.2 丙烯酸酯单元结构参数的影响
        3.3.3 丙烯酸酯摩尔用量的影响
        3.3.4 聚丙烯酸酯用量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聚丙烯酸酯/醋酸酯淀粉浆膜微观结构与性能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原材料与试剂
        4.2.2 醋酸酯淀粉的制备及表征
        4.2.3 FT-IR 测试
        4.2.4 XRD 测试
        4.2.5 聚丙烯酸酯的合成及表征
        4.2.6 共混浆膜的制备及力学性能测试
        4.2.7 扫描电镜
    4.3 结果与讨论
        4.3.1 FT-IR 表征
        4.3.2 丙烯酸酯种类和摩尔用量的影响
        4.3.3 淀粉醋酸酯化变性的影响
        4.3.4 共混比对浆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聚丙烯酸酯/磷酸酯淀粉浆膜微观结构与性能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原材料与设备
        5.2.2 磷酸酯淀粉的制备及表征
        5.2.3 聚丙烯酸酯的合成及表征
        5.2.4 粘度及粘度稳定性
        5.2.5 共混膜的制备及力学性能测试
        5.2.6 共混膜的织态结构
        5.2.7 XRD 测试
        5.2.8 AFM 测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表征
        5.3.2 淀粉磷酸酯化变性程度的影响
        5.3.3 丙烯酸酯酯基类型和摩尔用量的影响
        5.3.4 共混比对浆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聚丙烯酸酯/羧甲基淀粉浆膜微观结构与性能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原材料与试剂
        6.2.2 羧甲基淀粉的制备及表征
        6.2.3 聚丙烯酸酯的合成及表征
        6.2.4 共混膜的制备及力学性能测试
        6.2.5 XRD 测试
        6.2.6 SEM 测试
        6.2.7 AFM 测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表征
        6.3.2 淀粉羧甲基化变性程度的影响
        6.3.3 丙烯酸酯结构单元的影响
        6.3.4 共混比对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聚丙烯酸酯/淀粉共混浆膜增容剂的研究
    7.1 引言
    7.2 增容剂的作用原理
    7.3 实验部分
        7.3.1 原材料与试剂
        7.3.2 增容剂的制备及表征
        7.3.3 FT-IR 测试
        7.3.4 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7.3.5 共混膜的制备及力学性能测试
        7.3.6 共混膜的 SEM 测试
    7.4 结果与讨论
        7.4.1 接枝的证明
        7.4.2 增容剂接枝单体类型的影响
        7.4.3 接枝单体摩尔比的影响
        7.4.4 接枝率的影响
        7.4.5 增容剂用量的影响
    7.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八章 聚丙烯酸酯浆料生物可降解性能的研究
    8.1 引言
    8.2 实验部分
        8.2.1 材料与试剂
        8.2.2 聚丙烯酸酯浆料的合成及表征
        8.2.3 COD 的测定
        8.2.4 BOD_5的测定
        8.2.5 DMA 分析
        8.2.6 ~1H-NMR 分析
        8.2.7 GPC 分析
    8.3 结果与讨论
        8.3.1 侧酯基中烷基碳原子数的影响
        8.3.2 α-甲基的影响
        8.3.3 丙烯酸酯结构单元摩尔含量的影响
    8.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展望
致谢
附录: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淀粉与PVA类浆料混溶性的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贻贝仿生高分子粘附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J]. 张锦锦,刘艳伟,徐秀鸿,张连霞,陈红余,孙红.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9(07)
  • [2]中温水溶羟丙基淀粉浆料的制备[D]. 王忠梁. 西安工程大学, 2019(06)
  • [3]季铵阳离子—烯烷基琥珀酸酯油水两亲性变性淀粉浆料的研究[D]. 徐珍珍. 江南大学, 2018(04)
  • [4]B-12复合变性淀粉的上浆性能测试分析[J]. 刘红媛,王进美. 纺织科技进展, 2018(07)
  • [5]季铵醚化—十二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吴佩佩. 安徽工程大学, 2018(01)
  • [6]含涤纶纱全淀粉上浆性能的评价[D]. 王芳芳. 东华大学, 2018(05)
  • [7]低上浆率条件下经纱的可织性研究[D]. 肖大君. 西安工程大学, 2017(06)
  • [8]阳离子蛋白衍生物浆料的合成及应用[D]. 王百慧. 西安工程大学, 2015(04)
  • [9]酶与过硫酸钠对淀粉/PVA混合浆料低温退浆工艺的应用研究[D]. 王婷婷. 东华大学, 2014(05)
  • [10]聚丙烯酸酯/淀粉浆膜微观结构与性能研究[D]. 乔志勇. 江南大学, 2011(12)

标签:;  ;  ;  ;  ;  

淀粉与PVA施胶混溶性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